《种瓜得豆》
《种瓜得豆》教案
《种瓜得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种瓜得豆的实验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了解种瓜得豆的原理;(2)学会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种瓜得豆的实验原理和方法;(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2)实验操作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瓜子、豆子、土壤、花盆等;2. 实验工具:铲子、水壶、标签等;3. 教学课件:种瓜得豆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1. 导入:(1)教师通过讲解种瓜得豆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瓜得豆?2. 探究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4)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现象。
(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3)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作业布置:2. 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解释种瓜得豆的原理。
2. 技能应用:评估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熟练地操作实验工具,正确地进行实验步骤。
3. 思考与探究:评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假设,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农业科技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科研机构,实地了解科研成果和现代农业技术。
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2.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能力。
九、教学资源1. 实验指导书: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视频资料:播放关于植物生长和遗传变异的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原理。
《种瓜得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种瓜得豆》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种瓜得豆的原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教会学生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采用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种瓜得豆的原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种瓜得豆的原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图片:种瓜、得豆(2)引导学生谈论图片,引出课题《种瓜得豆》2. 阅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为什么种瓜会得豆?(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3)教师讲解种瓜得豆的原理。
5. 拓展延伸(1)学生谈一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种瓜得豆的原理?(2)教师总结,强调珍惜资源、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种瓜得豆的原理及寓意。
7. 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种瓜得豆的故事
种瓜得豆的故事
“种瓜得豆”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渔夫偶然发现一条蛇叼着一只青蛙,他可怜那只青蛙,就俯下身来从蛇口救走了青蛙。
但他同样可怜这条饥饿的蛇,于是找了点食物喂蛇,蛇快乐地游走了。
渔夫为自己的善行欣慰。
时过不久,他突然觉得有东西在撞击他的船,原来,蛇又回来了,且嘴里还叼着两只青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即种下什么就收获什么,奖励得当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奖励不当则无法得到预期的结果。
在《种瓜得豆》这部作品中,陈满金家是一个典型的四世同堂的中国农民家庭。
为了当村官、为了兴隆屯的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陈满金一家通过他们的所想所思、所作所为,演出了一幕幕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地、谐趣乐逗故事。
在兴隆屯村主任的换届选举中,老村主任陈满金仅以一票之差落选了,而更出乎他意料的是那使他落选的关键一票,居然是自己的父亲陈六爷将选票投给了孙子。
陈满金“下野”后,仍然想着为村里做点事,以一个党员的身份为老百姓做有利
的事。
在亲情、党性、原则伴随着如何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矛盾纠葛中拉开了全剧的序幕。
这个故事以“种瓜得豆”为线索,通过展现陈满金一家的所作所为,深入探讨了农民家庭、村官、乡亲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它以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中国农民家庭的朴实、善良和坚持原则的精神。
《种瓜得豆》教案
《种瓜得豆》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种瓜得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来源。
激发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讲解“种瓜得豆”的含义:比喻做了某件事,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介绍成语的来源和相关故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种瓜得豆”的经历。
1.4.2 讲解成语“种瓜得豆”的含义和来源。
1.4.3 通过例句展示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1.4.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章:词语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种瓜得豆”成语中的关键词汇。
培养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
2.2 教学内容解析成语“种瓜得豆”中的关键词汇,如“种瓜”、“得豆”等。
讲解关键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采用讲解、例句、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成语“种瓜得豆”中的关键词汇。
2.4.2 通过例句展示关键词汇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2.4.3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章:故事讲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种瓜得豆”成语的来源故事。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种瓜得豆”成语的来源故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提问、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讲述“种瓜得豆”成语的来源故事。
3.4.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3.4.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第四章:成语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种瓜得豆”成语。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讲解如何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种瓜得豆”成语。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例句、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4.4.1 讲解如何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种瓜得豆”成语。
4.4.2 通过例句展示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4.4.3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种瓜得豆》教案
《种瓜得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种瓜得豆》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感受科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种瓜得豆”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课文。
2.课文朗读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生:朗读课文。
3.课文解析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生1:我认为课文讲述了一个种瓜的人,结果却种出了豆子的故事。
生2: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
师:很好,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
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4.分析课文关键句子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1:“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这句话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
生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
我们来讨论一下课文中的科学现象。
5.科学探究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尝试用课文中的道理来解释。
生1:我发现,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生长。
这就像课文中的种瓜得豆,说明生物都有向阳性。
生2:我还发现,水往低处流。
这也可以用课文中的道理来解释,因为水总是往阻力最小的地方流动。
师: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生1:我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
生2:我明白了事物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
师:很好,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用心去发现科学,感受科学的乐趣。
四、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种瓜得豆》,熟读成诵。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用课文中的道理来解释。
3.写一篇关于《种瓜得豆》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种瓜得豆》,让学生理解了事物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年级课文解释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年级课文解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种什么,收什么。
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拼音是zhòng guādéguā,zhòng dòu dédòu。
出处:《吕语集粹·存养》:“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
”翻译:种豆子,苗必须是豆苗,种瓜,苗必须是瓜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用来形容前人的恩惠或形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前辈栽的树,要过几辈后才能长大成荫,后人才能乘凉,说明树木成长需要较长的时间。
也表示目前进行的工作,可能要在以后较长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效益和价值。
同时也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保护好环境,才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存之地。
我们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
拼音:qián rén zāi shù,hòu rén chéng liáng清·吴獬《一法通》:“前头人栽树,后头人歇凉。
翻译:前头的人栽树,后面的人在这歇息乘凉。
扩展资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近义词:因果报应拼音: yīn guǒbào yìng它指事物的起因和结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出处: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
寓意:顾态是一位天性很孝顺的人。
他的父亲娶妾,生了两个儿子,十分钟爱,顾先生以教书为职业,每年所得薪金,全数奉献给父亲。
庚子年的春天,他受聘为张氏家塾的老师,到任的那日,张氏知道顾先生的孝行,就把全年的薪金,一次送给他。
并且对他说;“今天我付给你的银子,你的父亲不知道,这里有人出售田地,你可把这银子买田,到了秋收以后,可以获得几石的租米,这样才是增加收入的好办法,何必把薪金都给父亲呢!”顾态回答说:“父亲是我家庭中的家长,我的薪金收入,应该都给父亲分配应用,才能尽到做儿子的责任。
《种瓜得豆》 教案
《种瓜得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种子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生态环境的观念。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功能。
2. 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4. 种子繁殖的过程。
5. 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子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2. 教学难点:种子繁殖的过程,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种植工具、生态环境图片等。
2. 材料:种植土、盆栽、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讲解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种植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记录生长情况。
7.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竞赛,提高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关注。
8. 课堂作业:布置课后观察任务,让学生继续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10.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课后辅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植物种子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对种植步骤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 评价学生对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地考察,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农业知识和种植技巧。
3. 开展植物种植主题的科学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
八、教学资源:1. 植物种子和种植工具。
2. 生态环境图片和视频。
3. 种植土和盆栽。
4. 观察记录表。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种植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使用锐利的工具。
2. 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护植物。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种瓜得豆
课题:《种瓜得豆》(37---39课时)教材简析:《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
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朗读训练点:3、4自然段读说结合点: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技术为人类造福教学准备: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三教学过程:一、成果展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基因的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的技术现代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医学上的应用【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种瓜得豆》教案
《种瓜得豆》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种瓜得豆”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农业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种瓜得豆”的概念和背景。
讲解“种瓜得豆”的原理和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种瓜得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种瓜得豆”在实际农业中的应用。
第二章:种瓜得豆的原理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种瓜得豆”的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种瓜得豆”的遗传原理。
讲解“种瓜得豆”的环境影响因素。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种瓜得豆”的遗传原理和环境影响因素。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种瓜得豆”的原理。
第三章:种瓜得豆的应用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种瓜得豆”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讲解“种瓜得豆”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讲解“种瓜得豆”在农业生产的优势和挑战。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种瓜得豆”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和优势。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种瓜得豆”在农业生产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第四章:案例分析:种瓜得豆的成功故事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种瓜得豆”的成功案例。
4.2 教学内容分析“种瓜得豆”在不同作物和地区的成功案例。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种瓜得豆”的成功案例。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课程目标让学生总结“种瓜得豆”的原理和应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课程所学的内容,包括“种瓜得豆”的原理和应用。
展望“种瓜得豆”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潜力和挑战。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种瓜得豆”的理解和展望。
采用讲授法,总结“种瓜得豆”的原理和应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种瓜得豆的遗传学基础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种瓜得豆”的遗传学基础。
6.2 教学内容讲解“种瓜得豆”的遗传学原理,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基因互作。
《种瓜得豆》教案
《种瓜得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能力;(3)让学生了解种瓜得豆的原理,理解转基因技术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3)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观念;(3)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植物的生长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3. 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第二课时:种瓜得豆1. 导入:通过展示种瓜得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种瓜得豆的原理。
2. 讲解:讲解种瓜得豆的原理,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概念。
3. 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第三课时:植物的生长实验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课时: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 导入:通过展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活动:让学生讨论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利与弊。
2. 讲解:讲解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资源:1. 植物生长图片;2. 种瓜得豆图片;3. 转基因技术资料;4. 实验器材(如种子、土壤、花盆等);5. 观察日记模板。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种瓜得豆原理和转基因技术的学习情况;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实验、讨论等;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2.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4.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种瓜得豆》
勇于承担,敢于面对
总结词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勇于承担责 任,敢于面对现实,不逃避不退缩。
详细描述
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 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些时刻,我们需要勇于 承担责任,敢于面对现实,不逃避不退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 目标。逃避和退缩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让 我们错失机会。因此,勇于承担、敢于面对
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品质。
积极向上,永不放弃
总结词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积 极向上的心态,即使遇到挫折也不应该 轻易放弃。
VS
详细描述
人生中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失败,这是不可 避免的。面对挫折和失败,我们应该保持 积极向上的心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 断努力追求目标。轻易放弃只会让我们错 失机会,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 积极向上、永不放弃是在追求目标过程中 我们应该保持的心态。
北欧神话中的命运观
在北欧神话中,命运三女神通过编织命运之网,决定了众生的命运。这种观念下,人们相信自己的命运是由前世 的“种”和今生的“得”所决定的。
种瓜得豆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应用
古代文学中的寓言和故事
种瓜得豆的概念在古代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列子》中的“种树郭橐驼传”,讲述了一个善于 种树的人通过精心的照顾和适当的管理,最终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这类寓言和故事都以种瓜得豆为主 题,强调了付出的努力和最终的收获之间的关系。
难易相成
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困难与容易的相互转化。在种 瓜得豆的故事中,虽然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要 实现这一过程并不容易。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持续 的关注。瓜苗的种植、浇灌、除草、采摘等都需要时 间和精力。而最终能够收获到豆,也说明了只有克服 了种种困难,才能实现成果的转化。这种哲学思想启 示我们,要正确看待困难和容易的相互转化,以积极 的态度面对挑战。
12《种瓜得豆》教案
12.《种瓜得豆》——刘宜学教材简析:《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
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
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
(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
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六年级语文教案)《种瓜得豆》教案
《种瓜得豆》教案六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并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3.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4.激发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组织谈话:同学们,你们长得都像谁呢?2.学生自由发言。
(“像爸爸”、“像妈妈”、“像舅舅”、“谁都很像”……)3.教师追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与父母那么相似,好像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有的却找不到与父母相同的特征呢?4.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评价。
5.教师描述、揭题:原来在我们的体内有一种叫做基因的东西会遗传,它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特点。
当妈妈生下我们时,爸爸、妈妈的基因就传到了我们身上,如果这些基因没有发生意外情况时,我们就会长得与爸爸妈妈很像,但如果碰到一些异常的情况,基因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长得不怎么像或根本不像爸爸妈妈了。
基因啊,是一个很神秘也很神奇的东西,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基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基因有关的文章。
6.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
7.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
(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8.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但如果你读了课文,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种瓜得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种瓜得豆》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寓意。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寓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类似的例子,加深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种瓜得豆”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如《乌鸦喝水》、《狐狸和葡萄》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文学习(1)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活动环节(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种瓜得豆”的现象。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种瓜得豆”的含义。
(2)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类似的例子,加深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5.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种瓜得豆”的感悟文章。
(3)观察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反思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种瓜得豆”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如《乌鸦喝水》、《狐狸和葡萄》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文学习(1)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1)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2)老农种下了什么,结果得到了什么?(3)老农的儿子为什么感到失望?(4)故事中的老农是如何教育儿子的?3.活动环节(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种瓜得豆”的现象。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1)生活中的“种瓜得豆”现象有哪些?(2)同学们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3)如何从这些现象中汲取教训,避免犯类似的错误?4.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种瓜得豆”的含义。
《种瓜得豆》教案
《种瓜得豆》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种植过程。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种子的生长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种植方法和环境需求。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颗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
2. 教师向学生讲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种植方法和环境需求,如土壤、水分、阳光等。
第二章:瓜类植物的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瓜类植物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瓜类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瓜类植物的特点,如藤本植物、果实等。
2. 引导学生观察瓜类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藤蔓的攀爬、花果的发育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展示瓜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瓜类植物的特点。
2. 教师向学生讲解瓜类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藤蔓的攀爬和花果的发育。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或实验室中的瓜类植物,并进行记录和观察。
第三章:种植瓜类植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植瓜类植物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种植瓜类植物的方法,如选择合适的种子、准备土壤、种植等。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进行瓜类植物的种植。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讲解种植瓜类植物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种子、准备土壤、种植等。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瓜类植物的种植实践,包括挖坑、播种、浇水等。
第四章:瓜类植物的护理与管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瓜类植物的护理与管理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瓜类植物的护理与管理方法,如浇水、施肥、除草等。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责任感,进行瓜类植物的护理与管理。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讲解瓜类植物的护理与管理方法,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瓜类植物的护理与管理实践,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
《种瓜得豆》阅读答案(合集五篇)
《种瓜得豆》阅读答案(合集五篇)第一篇:《种瓜得豆》阅读答案《种瓜得豆》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种瓜得豆》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种瓜得豆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的确,瓜是瓜,豆是豆,种瓜怎么可能收获豆子呢?然而,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却能做到“种瓜得豆”。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人们发现,在生物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许多基因。
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号施令”的。
科学家已经摸清了一些生物体内的基因的本领,他们把一种生物里的某种基因“搬”到另一种生物里。
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了。
如果把豆子里管结什么果的基因“搬”到瓜里,完全可能做到“种瓜得豆”。
不过,也许让瓜结出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此,恐怕也不会有科学家做这件事。
但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却大有用武之地。
有一种叫棉铃虫的昆虫,它是棉花的头号“灾星”。
而有一种细菌可以分泌(mì nì)一种杀死棉铃虫的物质,是棉铃虫的“克星”。
我国科学家把这种细菌里管生产这种物质的基因“搬(bānɡbān)”到棉花里,这样棉花也会产生可以杀死棉铃虫的物质。
棉铃虫吃了棉花的叶子,自然也就没命了。
这种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美国科学家把牵牛花的蓝色基因“搬”到玫瑰花中,结果培育出开蓝色花的玫瑰(méi ɡui méi ɡuī)。
这种玫瑰使爱花的人们乐不可支(zī zhī)。
《种瓜得豆》教案
《种瓜得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基本种植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总结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种植技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植物种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种植技巧。
(2)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尝试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提前了解植物种植的相关知识,准备种植工具和材料。
(2)设计好种植教学方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植物种植的基本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解“种瓜得豆”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植物种植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瓜会得到豆子?引发学生对植物种植的好奇心。
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植物种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选种、耕地、播种、浇水、施肥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亲身体验种植过程。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种植实践,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种植。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提升:(1)学生总结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2)教师点评学生的种植效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种植知识和技巧。
2. 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记录生长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 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分析结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种植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
《种瓜得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种瓜得豆》优秀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学科领域:语文、自然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课文《种瓜得豆》,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种瓜得豆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 课文《种瓜得豆》的内容理解。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认识种瓜得豆的科学道理。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
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种瓜得豆》的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出课文《种瓜得豆》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或分组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课文中的科学道理。
4. 情境体验: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理解种瓜得豆的道理。
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学生对情境体验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学习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
七、作业设计1. 回家作业: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回家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12课《种瓜得豆》
12 种瓜得豆教材简析:《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
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
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
(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
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文主要围绕转基因技术来写的。
(2)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 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 基因技术的应用。
3.收集更多关于转基因的知识。
当堂练习 1.组词: 必( ) 鬼( ) 般( ) 泌( ) 瑰( ) 搬( ) 攻( ) 柿( ) 供( ) 玫( ) 饰( ) 拱( )
当堂练习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不应( ) ( )( )施令 前所( )( ) ( )土不( ) ( )( )可支 和平( )( )
文中还有那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 前后照应 • 设问激趣 • 详略得当 • 举例说明
这三个自然段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7 自然段写我国科学家培育的转基因棉花不 怕棉铃虫。第8自然段写了美国科学家用牵 牛花的蓝色基因培育出了蓝色玫瑰。第9自 然段写科学家还培育出了可杀死杂草的转 基因大豆和不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
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转基因技术 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 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 么是转基因技术?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 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 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 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这种让基因“搬家” 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2.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 惯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 未有的新生物。
3.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 “住不惯”,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 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一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就是用 浅显的、常见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陌生 的道理或事物,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具 体化,容易理解。 除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外,还有作比较、列 数字、举例子、列图表、分类别、下定义、 引资料、摹状貌、作诠释等。
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 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基因: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 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基因工程:也叫遗传工程。一种遗传学技术, 借助生物化学的手段,将一种生物细胞中的 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内。
转基因: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 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到另一种生物中,使之 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 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
转基因棉花 转基因大豆
•• 转基因玫瑰 转基因西红柿
• 事实证明,种瓜完全可以得 豆,这就是科学的力量。时 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 • 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 ——达.芬奇
• 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
作业
1.抄写本文生字词
2.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 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 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 来。
转基因草莓
转基因西红柿
质疑解惑
课文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来形象的介 绍深奥的科学知识,比喻形象恰当, 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 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如:“基因是每种动物或植物的大管 家。”从课文中再找出这样的课文读 一读,体会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 有什么帮助。
1.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 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 短……
玫瑰
西红柿
搬家
分泌
供不应求 乐不可支
前所未有 水土不服
发号施令
•发号施令:以命令的口吻来指挥别人做事。
前所未有:就是指以前、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指不 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求、需要。 供应不能满足需求。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2 种瓜得豆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 个众所周知的常理。可是?为什么 课文的题目偏偏就是叫做种瓜得豆 呢?你对此有什么疑惑吗?
bān méi guī shì gōng
搬 玫 瑰柿 供
注意:“玫瑰”的“瑰”在这里应读轻声gui; “供不应求”的“供”读gōng,“应”读yì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