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范本5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范本5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范本5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1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

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

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

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

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

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

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

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

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

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

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

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范文五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1)实习地点(其一):贵州关岭花江大峡谷花江大峡谷:关岭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安顺市西部,贵州关岭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面。

东北与镇宁县接壤,西南以北盘江为界和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邻。

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西北起岗乌镇的毛草坪,东南至板贵乡的三江口。

全长79公里,平均宽3.8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

共分为5个景区,即夹山景区、铁索桥景区、下瓜寨景区、盘江桥景区和古生物化石景区。

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主峰旧屋基大坡海拔1850米,景区最低点是北盘江和打邦河的交汇合处,海拔仅370米。

山高、峡深、水急、壮美的自然景观与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久远的海百合、龙化石构成“雄奇、宏大、险峻、神秘”的鲜明特色,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碳酸岩石出露分布广泛,岩溶面积92%。

岩溶极为发育,形态类型多样,峰林、峰丛、孤峰、石林、溶洞、溶丘、瀑布、暗流、伏流、洼地、漏斗、奇石和千姿百态的钙质一应俱全,形成贵州喀斯特地貌类型最为齐全的的亚热带岩溶景观博物馆。

(2)实习单位:09级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地理科学专业一班姓名:王斌学号:0812*******(3)实习时间:20xx年6月5号——20xx年6月10号(4)实习器材;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皮尺等(5)指导老师:莫世江教授、丁卫红老师等(6)实习分组:09地理(1)班第一组(7)实习路线;毕节学院——安顺市——黄果树瀑布——关岭县城——关岭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兴义市——万峰林——石林——织金洞——毕节学院二、实习内容1、花江大峡谷地质地貌概况地球的裂缝——花江大峡谷地处贵州高原南部,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杨子台褶带中的黔南古断褶来之西部,出露地层中三叠纪地层分布广泛,岩性以碳酸岩层为主,这是形成岩溶地貌的基础。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五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五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五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前言实习时间:某某年年7月7日——7月18日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实习人员: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学生实习目的:1、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3、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6、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7、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实习概况:实习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在杨东林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目录1实习区概况2实习主要内容3结束语: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一、实习区概况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距太原市900多公里。

其中北区实习区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南距秦皇岛市约23公里。

本区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北依燕山,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大石河河谷内的南部落,海拔70米。

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有秦青铁路、地方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便利。

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

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实习主要内容地层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它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之间的一个隆起构造上,地层序列与华北地台标准剖面大同小异,见下表1、元古界龙山组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

地貌学实习报告3篇

地貌学实习报告3篇

地貌学实习报告地貌学实习报告3篇我们眼下的社会,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貌学实习报告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貌学实习报告篇1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2篇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2篇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2篇(一)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地貌学野外实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地调查和观察,了解地貌生成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并掌握一些地貌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

通过实习,加深对地貌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习地点本次地貌学野外实习地点为XXX地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河流等地形特征。

三、实习内容1. 地貌地形调查:实习开始前,我们组织了小组成员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该地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貌类型进行观测和测量,包括山峰的高度、坡度和坡向,河流的水位和流速等。

2. 地貌地形测量: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地貌地形的测量。

我们使用了GPS定位仪测量了不同地形特征的坐标和海拔高度,并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了一些峡谷的宽度和深度。

3. 地貌过程观测:为了了解地貌生成的过程和机制,我们观测了一些地貌过程,如风蚀、水蚀和冰蚀等。

我们对一些风沙地貌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研究了其形成和演化机制。

4. 地貌剖面分析:为了了解地貌的空间分布特征,我们进行了地貌剖面的分析。

我们选取了几条典型剖面进行观测和测量,并绘制了地貌剖面图。

通过对剖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掌握不同地貌地形的垂直分布和变化特征。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地貌学野外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地貌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我理解了地貌生成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并掌握了一些地貌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

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地貌地形的测量,并熟悉了地貌过程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我还通过对地貌剖面的分析,掌握了地貌的空间分布特征。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今后的地貌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地貌学野外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地貌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协调分工,共同完成实地调查和测量任务。

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3篇

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3篇

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3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3篇地质地貌实习收获和心得体会,供大家品鉴。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精选5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精选5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精选5篇)接地气的实习生活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这段时间的实习,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不能光会埋头苦干哦,写一份实习报告吧。

但是实习报告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

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2、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3、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正确地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我们的这次地质实习从xx年xx月xx号开始到xx月xx号结束。

xx月x号到xx月xx号为准备期,包括老师在教室给我们介绍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以及实习时应该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安全,带够足够食物和水,并概况性地介绍京娘湖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地质情况,让我们对本次实习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习中留心观察;讲解完毕后我们搜索实习地点地质资料及图片以便更好完成实习。

xx月xx号为野外实习期,我们在古武当山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中实习。

xx月xx号为资料整理期,把自己记录内容整理成为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1)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本次实习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

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

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1.古武当山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8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8篇

地质野外实习报告8篇地质野外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言(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

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

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

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

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

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

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

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篇1工程地质实习过程我们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我们到达湖山地区,观察湖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肉眼判别岩石,采集岩石标本,并且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石的产状,判断背斜和向斜;其次,我们去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中国石文化。

当天下午三点结束工程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工程地质实习内容认识湖山地区的岩层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向东。

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地区,交通便利。

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对湖山地区进行了研究。

而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也对此作过研究。

在湖山地区所观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积岩为主,还有少量的侵入岩。

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是少有的。

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

五通组、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

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

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在开始实习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以下内容:一、志留系1、高家边组(s1g)主要由土黄色页岩(质感滑腻,易折断)及泥岩组成,厚度大于293.5米;据资料,高家边组含有多种笔石。

高家边组与上伏五峰组的接触关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2、坟头组(s2+3f )主要由土黄色中层-厚层砂岩构成,有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夹有少量土黄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和页岩;厚度120m;据资料,坟头组含有王冠虫等化石。

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为整合接触。

3、茅山组(s3m)主要由紫色粉砂岩组成,夹粉砂岩等;厚度约为20余米,呈斜层理构造。

茅山组与下伏坟头组为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五通组(d3w)底部为中厚层底砾岩、下部为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夹厚层粉砂岩,上部为砂岩及粉砂岩,顶部为中厚层石英砂岩,有层间构造,如印模构造等,有风化现象,可见节理构造,成岩破碎,没有错位,粘土高岭土化;厚约150米;据资料,有斜方薄皮木、亚鳞木及楔叶木等化石,但是没有观察到。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目录一、前言 (2)1.1 实习目的 (2)1.2 实习内容 (3)二、实习准备 (4)2.1 实习所需的工具与设备 (5)2.2 实习路线规划 (6)2.3 实习资料收集与阅读 (7)三、实习过程 (8)3.1 野外考察 (10)3.1.1 实际地貌观察与记录 (11)3.1.2 地层与岩石研究 (12)3.2 野外测量 (13)3.2.1 地表测量 (14)3.2.2 地貌测绘 (16)3.3 采样与实验分析 (16)3.3.1 样品采集 (17)3.3.2 实验室分析 (19)3.4 讨论与总结 (20)四、实习成果 (21)4.1 实习报告 (22)4.2 实习视频或图片资料 (23)4.3 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分析 (24)4.4 实习总结报告会 (25)五、实习总结 (26)5.1 实习收获与体会 (28)5.2 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29)5.3 实习建议与展望 (30)一、前言本次地貌学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

在教室学习的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无法替代实际深入大自然、亲身体验的实践机会。

通过实地实习,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知地貌的形态特征,探究地貌的成因机制,并且结合实际环境理解地貌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1 实习目的巩固和深化对地貌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认识,如地壳运动、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等。

学会运用所学的地貌学知识,分析、识别不同类型的地貌景观,如山地、平原、河流谷地等。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工作所需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

了解地貌学在资源环境、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增强对地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通过实习,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机会,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实习内容地形测量与地貌分析:通过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对实习区域的地形进行测量,包括高程、坡度等参数。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四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篇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

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

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

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煤矿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

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第二节实习安排和进度我们本次的地质认识实习工安排了两天的时间。

实习开始以20__/9/9号,8号晚上我们领来了实习所要的工具,9号早上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

本次实习安排了两天时间,所以实习也分为两条实习路线。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_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_

地貌学实习报告4篇一、: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2、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把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3、野外考察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熟悉,锻炼了我们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4、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公道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共五天:5月9号——老师在教室给我们先容了我们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及实习时应留意的事项,并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5月10号——我们在莲花洞实习,在这里形成了奇异的喀斯特的地貌。

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言冬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5月11号——我们来到了京娘湖,熟悉并鉴别沉积岩的层理、层面结构,老师并先容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和河谷的形成。

5月12号——到达古武当山,我们了解了片麻岩等岩石的结构、及构造特征和各种地质构造:褶皱构造、断层构造。

5月13号——回到学校,把自己做的笔记进行了整理,写完。

三、实习内容:1、实习前的预备:5月9号,老师告诉我们要往武安实习,实习地点有三个:莲花洞、京娘湖、古武当山。

要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

已让我们有目的的实习。

实习时留意安全,不能掉队,一切活动应集体行动。

接着老师先容了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各地区的自然地理,让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让我们课下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地貌实习报告

地貌实习报告

地貌实习报告有关地貌实习报告4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貌实习报告4篇,欢迎大家分享。

地貌实习报告篇1【摘要】本次河流地貌认识实习,主要是通过调查、观察漓江上游猫儿山漓江源头和会仙岩溶湿地,了解土壤、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以及河流的形成以及其他地形地貌。

【关键字】猫儿山湿地岩溶地貌1、实习内容及目的实习内容: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调查;猫儿山漓江上游源头的土壤、植被调查实习目的: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2、实习过程简述实习时间:第十八周(20xx 年6 月20 日—20xx 年6 月21 日)20xx年6 月15 日(星期五),实习动员以及实习准备——老师给我们大致讲述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并给我们介绍实习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20xx年6 月20 日(星期三),猫儿山调查实习,早上八点半乘车从学校出发,两个半小时后便到达了猫儿山山门,然后徒步沿山路向上爬约500米,进入猫儿山自然景区,观察该处土壤和植被分布。

中午休息一个小时。

下午2 点再从山门开始沿另一个方向上山,目标为十里峡谷。

沿途观察植被分布。

于下午三点左右驱车返校,20xx-年6 月21 日(星期四),会仙湿地调查实习,早上八点半乘车从学校出发,半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会仙实习地,乘船进入湿地,游览一圈湿地,中途爬上该处的“龙山”,观察湿地地形地貌,于下午一点左右驱车返校;20xx年6 月22 日(星期五)—20xx年6 月24 日(星期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3、实习成果3.1 猫儿山3.1.1 基本情况猫儿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县的交界处。

地理位置北纬25°48 ′-25°58 ′,东经110°20 ′—110°35 ′。

主峰猫儿山属南岭山地西段越城岭山系,海拔高度2141.5m,境内山峦重叠,原始森林密布,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

地貌实习报告四篇

地貌实习报告四篇

地貌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四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貌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目的:为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主要任务有: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2、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3、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二、时间与地点为期九天,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地质地貌实习基地。

三、实习区地理概况实习基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

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5篇

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5篇

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5篇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篇1从5月30号到6月1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在肇庆七星岩,黄埔区蟹山公园,华农树木林及教三附近进行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

5月30日肇庆七星岩石灰岩山峰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

从表面观察,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灰岩山表面有许多较大的裂痕。

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完整。

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

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溶洞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

实习过程中,老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水平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

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现在了人们视线。

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老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察到洞内顶部都比较平滑相连,是因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石块。

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到处都有石钟乳。

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

溶液下渗时失去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表面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

下渗水滴不断提供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

有关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

有关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

有关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 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地点:____地区时间:8月27日—9月2日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

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

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

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

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

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龙井泉处出露了石灰岩,岩层倾向北东,与地形坡向趋近一致。

岩层层面裂隙及节理发育,一条北东方向延伸的断层正好穿过龙井寺,这些都成为龙井泉的导水通道。

地貌实习报告(共5篇)

地貌实习报告(共5篇)

地貌实习报告(共5篇)第1篇:地貌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姓名:xx xxx院系:xxx学学院班级:09地理科学一班时间:2010年6月10日一、地貌学的意义地貌学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固体地球表面及表层的物质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内部结构、空间分布、成因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及科技发展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地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地貌学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作为人类对地球家园最基本、最直接的特征——地貌形态的形成规律的探索和解释,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服务。

地貌学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预、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管理等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研究地貌方法的叙述,突出野外的现场工作、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新技术,多学科交叉等,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进行野外考察,学习,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类型。

二、花岗岩地貌红色风化壳花岗岩本是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岩类,后因构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长期的侵蚀作用而出露地表。

花岗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可占地表火成岩面积的20%~25%。

国内外地质、地理学家对花岗岩地貌研究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形成高山峻岭;二是形成雄伟浑圆的山体和低矮的丘陵岗地。

前者为构造侵蚀的花岗岩峰林地貌,这种地貌主要发育在高差的山区,多由岩株状的花岗岩体组成,花岗岩岩石祼露,岩体内多组断裂和节理发育,受冰川或流水强烈切割和风化侵蚀后形成了雄伟高耸、峰峦重叠、谷深坡陡的奇峰深壑,往往成为风景旅游胜地,如我国著名的黄同、九华山、天柱山、三清山、华山等风景名山。

后者由穹隆状的花岗岩体形成,在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岩体上常发育厚层的,形成红土丘陵地貌,如我国华南花岗岩丘陵地区,或经风化剥蚀后也可形成雄伟浑圆状山体,如海南岛的五指山等。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4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4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标题: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摘要:本次野外实习是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

实习地点选择在某山区,通过观察山地地貌、水文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引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地球表层及其自然地貌、天气气候、动植物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本次野外实习选择了某山区作为实习地点。

二、实习过程1. 山地地貌观察:我们对山地地貌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山峰、山谷、地势起伏等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山地地貌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水文地貌实验:我们选取了一条山间小溪进行水文地貌实验。

通过测量河流流速、水位、水质等参数,并采集河水样本进行化验,我们了解了水文地貌对环境的影响。

3.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对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植被、动物分布等。

通过观察和采集样本,我们了解了山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规律。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

我们掌握了山地地貌、水文地貌和生态环境的观察和调查技巧,并能够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

同时,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本次野外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我们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并掌握了实践技能。

但是,仅凭这次实习还远远无法涵盖自然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继续深化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并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由于实习内容的具体性质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二)在本周的自然教学户外实习中,我参与了一次有关生态保护的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学校的生态保护俱乐部组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提供实际行动来保护生态系统。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貌的形成及演化规律的学科。

本次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并能够运用地质学知识解读地貌现象。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实习的地点省的县,实习时间为2024年7月1日至7月7日。

三、实习过程及结果1.实习过程根据安排,我们分为小组进行实地考察。

第一天,我们来到县的地区,这里有陡峭的山峰,山脉交错。

我们首先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地貌测量,测量出山体的高度、形状等指标。

然后,我们对山体进行观察和野外取样,发现山体表面有明显的剥蚀现象,形成了许多峡谷和瀑布。

第二天,我们来到县的湖泊进行实地考察。

湖泊四周群山环绕,湖泊水清碧透。

通过测量湖泊的深度,我们了解到湖泊是由冰川融水溢出形成的,湖泊周围的山地是冰川削蚀形成的尖峰和冰峡谷。

第三天,我们来到河流流域进行实地考察。

这里的河道宽广,流水湍急,河漫滩和冲沙发达。

通过测量河流的流速和携带的颗粒物质,我们得知河流是由降水和山地冰雪融水形成的,河床的剖切和沉积是河流形成的重要地貌过程。

2.实习结果四、实习心得及收获通过这次地貌学的野外实习,我对地球表面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地考察中,我不仅学到了地貌测量和观察技巧,还学会了地质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地貌学的理解,并提高了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实习中的团队合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相互协助,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总的来说,本次地貌学野外实习让我亲身体验了地貌学研究的过程,培养了我对地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收获将对我的地质学学习和将来的科研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地貌实习报告5篇

地貌实习报告5篇

地貌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精选5篇(一)报告主题:地貌实习报告报告时间:2023年6月一、报告背景和目的地貌实习是地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地球表面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本次实习活动是在某山区进行的,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山地地貌的特征,了解山地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某山区作为实习地点,该地区地貌多样,包括山地、溪谷、冰川等。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使用了现场观察、测量和采样等方法,记录了各个地貌单元的地貌特征,包括山体形态、河流特征、土壤类型等。

2. 数据分析和整理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通过制作地图、绘制剖面图等方式,展示了地貌单元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和地貌特征的差异。

同时,我们还对各个地貌单元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1. 地貌特征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山地地貌的特征,包括山峰、山谷、冰川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还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不同地貌单元的特征,为地貌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地貌研究方法的掌握实地考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此次实习,我们熟悉了地貌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使用地形图、卫星影像等工具进行地貌研究和分析。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实地考察需要团队合作和密切的沟通,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优势。

通过共同完成实地测量、数据整理等任务,我们提升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在地貌实习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包括实地考察时间紧张、数据采集不全等。

为了提高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建议在实习前进行充分准备,确定实地考察的重点和目标,并合理安排实地考察时间。

五、总结通过本次地貌实习,我们对地貌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实践应用,提高了地貌研究的能力和技巧。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实地考察对地理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序言实习时间及实习区地理位置:2013年4月23日至25日—碓臼峪; 2013年4月23日,昌平碓石口2013年4月24日,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2013年4月25日,房山石花洞,七王坟—草厂村;自然地理概况:碓石口—碓臼峪:距市区五十公里,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长陵镇境内,在明长城景区西北约四公里处。

碓臼峪地区的主要景观为一亿三千万年前燕山运动形成的花岗岩体。

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夏都”延庆县东北部燕山丛中白河两岸。

园区西起燕山天池,东至滴水壶,全长26公里,南北宽约6-8公里,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她东依怀柔,南靠八达岭长城,西邻龙庆峡,北枕坝上草原。

距延庆县城30公里,距北京市区100公里。

在地质公园的中心区,已挖掘出木化石57铢,其分布在白河两岸山坡上的海相沉积沙页岩中。

这些木化石是研究华北地区中生代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古气候演化的重要依据。

房山石花洞:石花洞又叫潜真洞,又称十佛洞(石佛洞),位于北京房山区南车营村,距北京城区五十公里,距房山十五公里,因洞体深奥神秘帮称潜真洞;又因洞内生有绚丽多姿奇妙异常的各种各样石花又叫石花洞。

北京石花洞为中国华北地区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石花洞洞体分为上下七层,目前仅对外开放一至三层,全长2500米。

洞内的自然景观玲珑剔透、华彩多姿、类型繁多,有滴水、流水等,地质奇观不胜枚举.四层洞壁被锺乳石类封闭,五层厅堂高大、洞壁松软,并且空气新鲜,六层以下待探。

七王坟—草厂村:七王坟处于北京西郊北安河西北10余里的妙高峰古香道旁。

包括延庆县、昌平县、怀柔县一带,是北京岩浆岩的主要分布地区,侵入岩及喷出岩分布面积达80,以上。

墓址依山势而建,原为唐代法云寺,金代香水院旧址。

七王坟地处洪积扇扇顶区域,这附近有燕山期花岗岩,侏罗系安山集块岩等多类岩石。

调查采用的仪器方法及基础资料:照相机,记录本,铅笔罗盘仪: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岩层倾向的测定 2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

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

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地质图、地形图:地形图的地貌判读:判断地貌营利作用区,判断礼貌类型,绘制剖面示意图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1. 看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等,还应注意图的出版时间、制图人等。

2. 看图例3. 剖面线4. 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5. 分析地质内容应当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首先了解图内一般地质情况。

地貌学实习方法:(一)河流地貌的调查方法1.河谷横剖面调查内容:河谷的横剖面是否对称河漫滩的高度、宽度、洪水淹没范围,特大洪水淹没的范围,地面的小地貌和微地貌,河漫滩的物质结构,植被生长情况和土地利用情况谷坡的特点及其与岩性和构造等因素的关系;谷坡上植被生长的情况;谷坡及其坡角松散沉积物覆盖的程度河谷横剖面的结构和形态特征2.河流阶地的调查内容:各级阶地的高度、阶地宽度和分布情况找出个别地方出现的阶地和广泛分布的阶地沿河追索各级阶地高度的变化查明各级阶地的物质结构确定阶地的形成年代查明阶地形成后被覆盖、侵蚀及生产利用情况 (洪积扇的调查内容: 3洪积扇的形成洪积扇可能出现的位置洪积扇的横剖面和纵剖面的结构特点(二)松散沉积物的调查方法观测内容:沉积物厚度、产状、颜色、结构和构造特征等第四纪沉积物鉴别标志见附表(三)黄土地貌的调查方法观测内容:黄土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剖面地点(四)野外记录的内容和格式记录形式:文字记录、图上记录、图形记录和照相记录记录内容:观测日期、天气状况、当日路线起止地点,各点观测记录各点观测记录:顺序编号、地形图上坐标、方位、地貌调查的主要内容等实习内容:第一天:碓石口—碓臼峪观察内容:河流地貌(河床、河漫滩、阶地);山区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心(聚落、交通、农田、塘堰的分布);燕山复背斜南翼单斜构造;水作用下的第四纪沉积物质的形态特征。

具体观察点:第一个点:观察内容:阶地,河漫滩第一个点位于碓臼峪的一个河道旁,河道中有水流通过,在河道的一侧是人工修建的公路,另一侧可以较为明显地观察到河漫滩与阶地的形态。

在河漫滩上主要是碎石沙砾和矮小的草丛灌木,在一级阶地上有民居,二级阶地上有建筑和植被。

如右是河谷横剖面结构示意图: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形成河流阶地必须具有两个条件:河流下切侵蚀和较宽阔的谷底。

造成河流下切的原因又有如下几点:构造升降运动、气候变化、侵蚀基准面下降、人类活动影响等。

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

河漫滩的形成须具有河床侧方移动和洪枯水位变化两个条件。

由于横向环流作用,河床一岸侵蚀,谷坡不断后退,原先的“V”形河谷则逐渐展宽,被侵蚀的物质有一部分堆积在河床底部,另一部分较细小的颗粒被环流带到另一岸堆积,形成河床浅滩,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床不断展宽,形成雏形河漫滩,河谷继续展宽,洪水期水流淹没雏形河漫滩,这时雏形河漫滩上水较浅,并且水流很慢,流水沿河床底部携带的粗粒碎屑物质,不可能被带到雏形河漫滩上,只能将细砂或黏土物质(河漫滩相冲积物)搬运到这里堆积,这时雏形河漫滩就转化为河漫滩。

河漫滩的二元沉积结构如图: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粘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和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

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沉积结构。

第二个点:观察内容:河床、河漫滩、阶地;周边沉积岩的褶皱构造此点位于河道的转弯处,河道由西北方向转向东北方向;河道的弯度较大,“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明显;河道边的山体有单斜构造。

河床:河谷中枯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横坡面呈一低洼的槽型。

河床纵剖面是河流作用形成的,每条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不是无止境的,往往至侵蚀基准面便不再侵蚀,而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影响河床纵剖面的发展。

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如果出露的河床坡度较大,则流速加大,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河流的下游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扩展,即向(溯)源侵蚀,河床纵向坡度变大。

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流搬运泥沙作用减弱,河流发生堆积,河床纵向坡度变小。

同时,影响河床纵坡面发展的因素有水文状况的改变,构造运动,岩性的差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等。

河漫滩、阶地在上一点的记录中已经有详细解说,在此点进行再次观察,但不进行重复描写。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三个点: 第第三个点是一个位于道路一旁的大型石块,属于地质学内容,在此不具体讨论。

第四个点:观察内容:第四纪沉积物;一级、二级阶地此点是马路边的第四纪沉积物,从山坡下可以观察到沉积地貌的层次,但是由于长期暴露在外,有的层次并不清晰,相互有混杂。

该沉积物总体上可分为土壤层、黄土层、沙层、砾石层。

在坡对面是河道,河道上阶地的沉积二元结构明显。

阶地的结构形态及形成原因在第一个点处已有详细描述,在此略过。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第四纪沉积物在大陆上分布很广,除去岩石裸露的陡峻山坡外,几乎到处都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

第四纪沉积物大多数未胶结,呈松散状态;保存比较完整;厚度一般不大,数十米至数百米,但在一些凹陷盆地可达一二千米;沉积类型比较复杂,相变剧烈。

第四纪沉积物记录了地球发展最新阶段的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以研究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坡积物:片流搬运的物体在坡麓堆积下来,形成坡积物。

坡积物常围绕坡地形成坡积裙。

坡积物的岩性取决于坡地的基岩成分。

碎屑物的机械组分亚砂岩、亚粘土和石块或碎屑。

因为坡积物搬运距离不远,所以碎屑物的磨圆性一般较差。

此外,碎屑颗粒大小混杂,分选性差,层理不明显。

此处层理大致分为三层,最上层粒级较小,中层砂砾较多,粒径较大,最下层颗粒较小。

人类活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第一天我们所观察的第一个点的一级、二级阶地均被人类利用,有房屋建筑、植被及少量农作物的种植,但是这样依山傍水的阶地并不安全,有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存在。

河漫滩在洪水期会被淹没,不适合被利用。

人类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可以蓄水保水,阻挡洪水期大量的泥沙和水冲蚀下游,更好的利用水资源,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第二天: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观察内容:沿途观察黄土地貌、石灰岩山地、花岗岩山地、火山沉积盆地、白河峡谷等地貌内容,重点观察单斜构造、穹隆构造等,分析这些构造形成的环境。

具体观察点:黄土地貌;单斜地貌;穹隆地貌。

路线图如下:第一个点:刘斌堡附近,地质图上Q3与Q4交界处,在此地重点观察黄土地貌。

黄土剖面图如右。

黄土地貌的类型和成因:黄土地貌可分为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谷)间地地貌和黄土潜蚀地貌(黄土喀斯特)等几种类型。

形成上述各种黄土地貌的原因,除了黄土本身多空隙、富含CaCO3、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易沉陷等物理化学性质外,还受黄土堆积前的古地形和各种外营力作用的影响,如流水作用、重力作用、地下水作用和风的作用等。

此观察点的黄土地貌具有垂直节理,原因是黄土中的钙质成分遇水溶蚀,继而向下侵蚀,另外还有风力和水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