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物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1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全册教案
中考初中物理复习全册教案一、复习目标1. 回顾和巩固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复习内容1. 第一章:力学1.1 力的概念及其分类1.2 重力、弹力、摩擦力1.3 牛顿运动定律1.4 功、能量、功率1.5 机械能守恒定律2. 第二章:热学2.1 温度、热量、温度计2.2 比热容、热量传递2.3 蒸发、沸腾、液化2.4 气压、大气压的应用3. 第三章:光学3.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3.2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3.3 光的色散、紫外线、红外线3.4 眼睛、视觉的形成4. 第四章:电学4.1 电流、电压、电阻4.2 欧姆定律、电功率4.3 串并联电路、家庭电路4.4 磁场、电磁感应5. 第五章:声学5.1 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5.2 音调、响度、音色5.3 声的利用、噪声的控制三、复习方法1. 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
2.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强化重点、难点。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四、复习安排1. 每章安排2-3课时,共计10课时。
2. 课堂讲解:50%3. 练习巩固:30%4. 课后作业:20%五、课后作业与评价1. 每章课后布置适量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定期进行章节测试,评估复习效果。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综合评价。
六、复习第六章:浮力与流体力学6.1 浮力的概念与计算6.2 阿基米德原理6.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6.4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6.5 流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七、复习第七章:机械能与能量转换7.1 机械能的定义与计算7.2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7.3 能量守恒定律7.4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7.5 实例分析:能量转换的应用八、复习第八章:电磁学基础8.1 电流的形成与基本概念8.2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8.3 导体与绝缘体的性质8.4 简单电路的连接与分析8.5 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九、复习第九章:电磁波与通信技术9.1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9.2 电磁波的种类与特性9.3 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9.4 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9.5 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十、复习第十章:物理实验与探究10.1 初中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10.2 常见物理实验的操作与分析10.4 物理探究题的解题方法10.5 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十一、复习策略与考试技巧11.1 复习方法的调整与优化11.2 重点知识的强化与拓展11.3 模拟考试与真题演练11.4 考试心态与时间管理11.5 常见错误类型分析与避免12.2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与反馈12.3 针对中考趋势的展望与建议12.5 为学生提供持续的关心与支持,助力中考成功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力的概念及其分类补充和说明:力的分类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每种力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效果。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15篇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大全15篇教案中的教学活动和方法都经过了反复实践和优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课前复习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
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1、质量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1kg=103g,1g=103mg,1t=103kg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
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
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2、质量的测量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磅(秤)、杆秤(生活中用)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中考物理复习教案都有哪些?学物理最重要的是多思考。
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等老师来解释,或者直接看答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物理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与合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二)、进行新课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 + 、 -接线柱。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
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
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测量数据IaIb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 + 、- 接线柱。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内。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要很用心的去写教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
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
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
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大全七篇
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大全七篇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大全七篇物理中考复习教案都有哪些?教案可以展示教师备课的思维过程,对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大全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大全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苏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内容。
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方面的内容。
本节设计有两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
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力与运动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主要推理过程;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学会分工与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2.感悟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曲折,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之所以确立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本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规律。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
那就是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转变错误认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严密推理,才能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二、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学习者是八年级学生。
有利的方面是: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且学习了机械运动、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本节学习做好了铺垫。
物理综合复习中考教案
物理综合复习中考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理综合复习中考教案物理综合复习中考教案七篇物理综合复习中考教案都有哪些?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反映了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023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2023物理中考复习教案2023物理中考复习教案(篇1)【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3节第1课时:“重力、弹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在具体问题中区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大小计算;了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过程和方法:通过接触生产生活中的受力现象,比较各种受力现象的差异,培养观察概括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微小变形现象的实验观察,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重力、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确定。
【教具准备】弹簧、弹簧秤、小车、砝码、橡皮泥、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一、力1.回顾初中所学内容:(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这里的作用指的是一个物体提、压、推、拉另一个物体,所以一提到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施加出力,称为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力作用在物体上,能产生什么效果?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意思是当一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要想解释清楚一个力,就要了解这个力是多少牛顿,作用在什么方向,作用在受力物体的什么位置(点)上。
力是矢量。
(4)力的单位是什么?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5)力的大小能测量吗?力的大小可用测力计来测量。
(6)如何用图示表示一个力?用图来表示一个力,就是用一个图来表示输出的三个要素。
具体方法是从力的作用点按一定比例(比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这样线段的起点代表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代表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代表力的方向。
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需要分析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5篇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5篇
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5篇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1【教材分析】《科学之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开篇,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课。
序言为科学探究奠定了基调,让学生了解物理课程性质、内容、学习方法、以及物理学的重要性是一个主要任务。
“科学之旅”主要由有用有趣物理和怎样学习物理两部分组成,教材安排了很多实验,通过几个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的基础,对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他们创新精神有重要意义。
教材设计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研究的范围;了解观察、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密切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手段。
增多了“伽利略对摆动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同时课本渗透了STSE思想,强调科技的社会意义、科技人文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物理现象,但学生没有把这些现象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也很少或没有尝试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初一生物课等学习上已经接触科学探究,对科学探究环节有所了解。
物理实验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而言,既新鲜,又神秘,这正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时机。
【教学目标】1.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培养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通过观察和实验,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问题,初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4.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科学家科学精神。
【德育目标】1.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2.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重视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5篇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明确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身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但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身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明确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六.板书设计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5篇
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物理内能复习教案1环节1:微视频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认识物理在生活生产中巨大作用。
环节2:学生交流讨论物理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带来的环境问题,认识到科学在发展过程利和弊,引导学生用科学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
-----STSE思想渗透环节3:自制玩具:小魔术:手指控制陀螺--------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这个小制作,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物理,让物理为我所用,再次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自制的可自动控制的手指陀螺(目前中学生比较喜好的玩具之一),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励学生要学好物理的愿望,也为下一板块学好物理方法做好铺垫)------课后实践活动1、一、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大家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力学基础复习1.1 复习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分类(2) 重力的计算及应用(3) 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4)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1.2 重点与难点:(1) 力的合成与分解(2) 摩擦力的方向及计算(3) 浮力产生的原因及计算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力的概念及分类(2)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重力、摩擦力、浮力的计算及应用(3) 采用练习法,巩固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浮力的计算1.4 教学步骤:(1) 讲解力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2) 分析重力的计算及应用,让学生掌握重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方向及计算方法(4) 讲解浮力的概念及计算,让学生明白浮力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章:机械能复习2.1 复习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计算(2) 势能的概念及计算(3) 机械能的守恒定律(4) 机械能的转化2.2 重点与难点:(1) 动能、势能的计算及转化(2)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应用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动能、势能的概念及计算(2)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机械能的转化及应用(3) 采用练习法,巩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2.4 教学步骤:(1) 讲解动能的概念及计算,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2) 讲解势能的概念及计算,让学生掌握势能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讲解机械能的转化,让学生明白机械能的转化规律(4)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应用(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第三章:电路与电学复习3.1 复习内容:(1) 电流的概念及计算(2) 电压的概念及计算(3) 电阻的概念及计算(4) 欧姆定律的应用3.2 重点与难点:(1) 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及关系(2) 欧姆定律的应用及问题分析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计算(2)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及问题解决方法(3) 采用练习法,巩固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及欧姆定律的应用3.4 教学步骤:(1) 讲解电流的概念及计算,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2) 讲解电压的概念及计算,让学生掌握电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讲解电阻的概念及计算,让学生理解电阻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4) 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章:光学复习4.1 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与反射(2) 光的折射与透镜(3) 光的干涉与衍射4.2 重点与难点:(1) 光的传播规律及反射、折射的计算(2) 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3) 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的解释及应用4.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概念及计算(2)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3) 采用练习法,巩固光的干涉与衍射的现象及解释4.4 教学步骤:(1) 讲解光的传播规律,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2) 讲解光的反射与折射,让学生掌握反射、折射的计算及应用(3) 讲解透镜的成像规律,让学生了解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4) 讲解光的干涉与衍射,让学生理解干涉与衍射现象的解释及应用(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中考物理复习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热学复习6.1 复习内容:(1)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概念(2) 热传递的规律(3) 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4)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效率6.2 重点与难点:(1) 热量的计算及热传递的类型(2) 比热容的应用及热机效率的计算6.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2)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热传递的规律及应用(3) 采用练习法,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热机的工作原理及效率6.4 教学步骤:(1) 讲解温度、热量与内能的概念,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2) 讲解热传递的规律,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类型及特点(3)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应用(4) 讲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及效率,让学生明白热机效率的计算方法(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第七章:声学复习7.1 复习内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声音的特性与测量(3) 声波的干涉与衍射(4) 声波的应用与防治7.2 重点与难点:(1) 声音的产生机制及传播规律(2) 声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3) 声波的应用及噪声防治方法7.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声波的特性与测量(3)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声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4) 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声波的应用及噪声防治方法7.4 教学步骤:(1) 讲解声音的产生机制,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2) 讲解声音的传播规律,让学生掌握声音传播的特点(3) 进行声波特性与测量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声波的特性(4) 讲解声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让学生理解干涉与衍射在声学中的应用(5) 分析声波的应用及噪声防治方法,让学生了解声波的实际应用及噪声控制的重要性(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第八章:现代物理复习8.1 复习内容:(1) 电磁感应与电磁场(2) 电能与磁能的转换(3)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4) 现代物理技术的应用8.2 重点与难点:(1)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2)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规律(3) 电能与磁能转换的原理及应用(4) 现代物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8.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电磁感应与电磁场的概念(2)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电能与磁能的转换现象(3)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应用(4) 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现代物理技术的应用8.4 教学步骤:(1) 讲解电磁感应的现象及应用,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2) 进行电能与磁能转换的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电能与磁能转换的原理(3) 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规律,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特点及传播方式(4) 分析电磁波的应用,让学生理解电磁波在通信、能源传输等方面的应用(5) 讲解现代物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让学生了解现代物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领域(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第九章:实验技能与探究复习9.1 复习内容:(1) 初中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2) 常见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3)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4) 实验探究的方法与步骤9.2 重点与难点:(1) 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 实验数据的准确采集与处理方法(3) 实验探究的步骤及问题解决策略9.3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力的合成与分解:这是力学中的一个重点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以及如何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效果。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5篇)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5篇)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思想: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教学上打算在全面抓好的同时,拔出一部分尖子起领头作用,对有学习积极性而基础一般和较差的人给予大力的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躺倒不学的人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采用较低难度的作业和要求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理论学习: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备好每堂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中考为指挥棒,以自主、创新、合作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批改作业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
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物理教学教案(精选5篇)
中考物理教学教案(精选5篇)中考物理教学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中考物理教学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考物理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单位以及换算;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大水泥钉、小水泥钉各一枚,订书针一锭,天平。
【教学过程】引导讨论:(1) 一根大水泥钉与一根小水泥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钢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钢的量不同)(2) 一根订书针和一锭订书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相同材料构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3) 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1.质量的概念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2.质量的单位(1) 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补充:生活中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及小资料的讲解。
一只苹果的质量、你身体的质量、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中考物理教学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激光源、各种透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完成光路图:空气玻璃水空气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进行新课: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示)2、透镜的做法: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重、难点:1、试验的过程。
物理中考复习教案七篇
物理中考复习教案七篇物理中考复习教案七篇物理中考复习教案都有哪些?大量事实表明,物理思想和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具有价值,而且对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物理中考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物理中考复习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物理中考复习教案篇2知识目标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教法建议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课题】长度的测量误差【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4,新授课:误差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2、内容的祥实程度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物理中考复习教案篇3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2,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3,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4,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基础.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接着又安排了把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金属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开,以及木球与弹簧片碰撞两个实验,来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安排在下一章讲,在这里没有涉及.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法建议注重实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实验到观察麦克斯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观察物理现象,清楚具体的过程,从速度变化、高度变化到能量变化,学生能从能量变化中知道能量的转化.课本实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应当帮助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教学中注意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注重分析实例,例如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学生养成画图帮助分析的习惯.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课题】动能和势能的转化【重点难点解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分析转化过程.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教学过程】1,实验引课观察滚摆实验,用板图帮助分析.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注意分析的问题:到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了什么;到最低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了什么;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在上升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新授课: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分析实例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己列举能体现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并具体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用讨论分析的方法完成课堂学习.方法2:一般情况下,可以分析重点实例,例如分析乒乓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过程中,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注意分析:乒乓球从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触地面的过程;乒乓球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乒乓球逐渐恢复原来形状到反弹起来的瞬间;乒乓球反弹起来后上升到点的过程.2)结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乒乓球发生弹性形变过程和恢复原来的形状的过程中,是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所以动能也可以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3)其他实例分析:可以做课本上的实验2和实验3,并由学生自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4)难点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分析能量的转化.方法1,一把般情况下,学生由板图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速度的特点,从而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和从远地点到近地点移动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并知道机械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也为以后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方法2,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板图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的特点,并告知学生在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让学生分析在卫星到达近地点和远地点的位置时,运行速度的特点是什么,并想象卫星是如何绕地球转动的,从而增强学生想象事物的能力.【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名称】观察和分析某个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的实例【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辅导参考】1,观察和实践蹦床运动,分析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和能量转化.2,拆开一个玩具小车,观察上弦时,发生的弹性形变,以及它在恢复原状过程中的特点.【评价方案】1、学生自评.2、写出分析和观察的过程.3、应用到其他的实例.物理中考复习教案篇4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流,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物体的运动(一)复习教案【教学内容】物体的运动(一)【教学目的】1、知道长度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知道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及测量的方法.3、知道误差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4、知道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5、知道时间的单位及测量.【教学重点】长度的测量方法、误差的概念及减小方法.【教学难点】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学程序】〖引入新课〗初中物理学中我们测量了哪些物理量?哪些物理量是直接测量的?哪些物理量是间接测量的?〖新授〗一、讨论初中物理学中我们进行了哪些物理量的测量?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单位.2、长度的单位:主单位:米(m)、其他: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关系: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10-3km面积单位:1m2=102dm2==104cm2=106mm2=10-6 km 2体积单位:1m3=103dm3==106cm3=109mm31L=103mL 1L=1 dm3 1mL=1 cm33、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4、测量方法:⑴被测长度的起点与刻度尺零刻度对齐,若零线磨损可以从其他刻度读起.⑵刻度尺的刻度线应与被测长度重合.⑶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5、测量之前应观察:⑴零刻线是否磨损⑵量程⑶分度值6、测量结果记录:⑴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⑵记录数据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7、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⑴一张纸的厚度⑵细金属丝的直径⑶乒乓球的直径⑷均匀方铝薄板的厚度三、误差、错误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2、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关系: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以避免,只可以减小4、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四、时间的测量1、单位:h、min、s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2、秒表的使用〖小结〗长度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及测量的方法、误差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时间的单位及测量.〖练习〗〖作业〗1、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单位:⑴圆珠笔的长度为200_______.⑵李明的身高为165________.⑶一辆公共汽车高为0.025_________.2、单位换算:⑴25km=_______m=______dm=_________cm⑵75μm=______mm=_______m=_____km⑶9.6m2=______dm2=_________cm2⑷0.056L=______dm3=______mL=______m3*教后记*中考物理 简单的运动(二)复习教案【教学内容】简单的运动(二)【教学目的】a)知道速度的概念,会比较物体的速度. b)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速度、平均速度. c)理解速度公式、单位及表示的物理意义. d)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取及其应用.【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教学难点】参照物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情况【教学程序】〖复习提问〗单位换算:⑴1.96×10-3m=______mm=______μm⑵2450L=______m 3=______mm 3=______mL⑶0.049mm 2=_______m 2=________km 2〖引入新课〗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是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得意的机械运动. 〖新授〗一、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3、如何比较物体的速度方法一: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方法二:相同的路程比时间.例:运动员进行百米赛跑时,观众和裁判分别用方法二和方法一进行比较运动员的快慢,而物理学中速度的定义是采用观众的方法.4、计算公式:ts v 5、单位:主单位:m/s 其他:km/h关系:1 km/h= m/s 1 m/s=3.6 km/h例:45 m/s=______ km/h 72 km/h=_____m/s二、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变速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通过某段路程内平均快慢程度三、世界是运动的1、运动和静的相对性2、参照物:5、选取参照物的意义6、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我们认为它是静止的四、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动能〖小结〗速度的概念,物体速度的比较;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单位及表示的物理意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取及其应用.〖练习〗1、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2、人站在运行的电梯里,如果选择电梯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的,电梯是________的.3、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查对于地球来说是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来说是______的,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为________.4、在同一条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方向匀速行驶,甲车厢里的乘客觉得乙车在向后退,乙车厢里乘客也觉得自己在向后退,前者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后者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5、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的一列火车中,放在车厢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面哪个物体是静止的?A、道路旁的树木B、道路旁的房屋C、小桌D、旁边走动的乘客6、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参照物只能是静止的物体B、参照物只能是运动的物体C、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D、对于同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所得结果一定不同〖作业〗完成《中考指要》相关内容*教后记*中考物理 简单的运动(三)复习教案【教学内容】简单的运动(三)【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本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掌握运动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有关题型.【教学重点】运动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难点】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对应关系【教学程序】〖复习提问〗1、什么叫机械运动?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说明竹排是______的,它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岸是_______的,它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3、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4、144 km/h=_____m/s〖引入新课〗 s=vt 〖新授〗一、例题训练: 1、一辆200m 长的列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1000m 的大桥,求: ⑴列车完全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⑵列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2、一列车队以36km/h 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5km 的大桥,已知车队共有25辆8m 长的汽车,且每辆车之间的间隔为5m ,求:⑴车队完全通过这座大桥的时间.⑵车队完全在桥上时间.3、为了探测海底的深度,科学家向海底发出一束超声波,经过6s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求海底的深度.4、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求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5、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3,运动时间之比为3∶4,求它们的运动路程之比.v vs t =⇒=t s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之比为3∶5,通过相同的路程,求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6、A 、B 两车在同一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方向相同,乙出发时甲在乙的前言600m 处,已知甲的速度为2m/s ,乙的速度为10.8km/h ,求:⑴乙需多长时间追上甲车?⑵乙车追上甲车时,甲离出发点多远?7、某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甲、乙两地相距96km ,已知该车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40km/h ,在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60km/h ,求该车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若两车相距144km 呢?8、甲、乙两同学在300m 的环形跑道上进行赛跑,已知甲的速度为5m/s ,乙的速度为4m/s ,他们从起点同时出发,假设他们的速度保持不变,则他们将经过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相遇时他们各跑了多少路程?〖小结〗 s=vt〖练习〗〖作业〗1、一列火车以36km/h 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长1200m 的大桥,共用时150s ,求: ⑴火车的长度.⑵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2、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m ,其中江面正桥长1577m ,一列长300m 的火车通过铁路桥共用时7.5m in ,求火车完全在正桥上的时间.3、某汽车从甲地经乙地驶往丙地,先用2h 的时间行驶了120km 到达乙地,在乙地休息了20min 后以48km/h 的速度行驶了100min 到达了丙地,求:⑴汽车在甲地和乙地之间的平均速度;⑵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教后记*vs t =⇒=t s v中考物理引言、声现象(一)复习教案【教学内容】引言、声现象(一)【教学目的】1、知道科学家认识自然界的方法.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3、知道声音的发生及传播.4、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5、知道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6、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并会估测声速.【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教学程序】〖引入新课〗初中物理学的分类及特点,初二部分与初三部分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初三复习要点.〖新授〗一、引言1、科学家认识自然界的过程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究认识自然界的.2、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发现并提出问题;(2)做出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4、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声能.三、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三要素)1、响度(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2)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音调(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2)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为赫兹Hz.(3)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小,声音的音调越.3、音色在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另一个特征—音色来区分.四、声音传播的快慢通常情况下,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快.五、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六、习题训练:1、将敲响的锣面用手按一下,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A、声波传到人体中去了B、锣面停止了振动C、锣面的振动太慢,人耳听不到D、以上说法都不对2、在海面发出一束超声波,超声波传到海底,经4s后接收到经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求海底的深度.(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3、将击响的音叉插入水中,便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发声的音叉在_______,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__km/s.4、两个完全相同和玻璃酒瓶中装有数量不等的水,甲瓶中水较多,乙瓶中水较少.若用嘴向瓶中吹气,则_____瓶发出的音调较高;若用小木棍轻轻敲击酒瓶,则_____瓶发出的音调较高.5、站在桥洞里的人说话时,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原因是:A、桥洞两端开口,不反射声音B、桥洞反射的声音从洞口跑掉了C、桥洞太小,使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D、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正好抵消6、在旷野探险的队员为了寻找队友向空中开了一枪,乙队员听到枪声后立即向空中又开了一枪,甲队员经6s后听到枪声,则两人相距________m,如果他们分别以5m/s和3m/s的速度跑步会合,至少经______s才能会合.7、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 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 2,已知V 1<V 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为t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钢轨的长度为B 、钢轨的长度 为(v 2-v 1)tC 、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D 、声音沿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 8、某同学看到闪电时计时,经过4s 后听到雷声,则雷声距该同学距离为________km .9、进行百米赛跑时,一般以发令枪冒出的白烟为计时起点,若不慎以听到枪声为计时起点,则记录的时间少了_____s .10、有一山峡宽1200m ,两旁都是峭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了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的间隔为5s ,求这个人离峭壁的距离.11、一列火车行驶到桥前某处鸣笛,5s 后站在桥头的人听到火车的鸣笛声,再经过63s 后火车到达桥头,问火车的速度是多大?〖小结〗声音的发生:振动;音的传播:介质〖作业〗1、某同学走进一个峡谷,他拍手后经过0.5s 听到右边山崖的回声,经过1.5s 以后听到左边山崖的回声.求这峡谷的宽度.2、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分析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记* 1221v v t v v -121v v t v -122v v t v -中考物理声现象(二)复习教案【教学内容】声现象(二)【教学目的】1、知道噪声的定义、来源、危害及控制.2、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3、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教学重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教学难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教学程序】〖引入新课〗噪声可认为人类的“第五大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人耳听不见的声波——超声波与次声波.〖新授〗一、令人厌烦的噪声1、乐音和噪声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与危害(1)噪声的来源(2)噪声的危害(3)声音的级别声音的强弱用分贝表示,0分贝是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3、噪声的控制(1)在声源处控制(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3)在人耳处控制(4)以声消声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2)超声波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2)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3)应用:声呐、B超成像、测速(多普勒效应)、清洗、焊接.(3)次声波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2)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使人产生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强度大的次声波还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造成破坏.3)应用: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小结〗噪声的定义、来源、危害及控制;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作业〗完成《中考指要》相关内容*教后记*中考物理热学(一)复习教案【教学内容】热学(一)【教学目的】1、掌握温度的概念及测量.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及其特点.3、知道水循环过程中物态的变化.【教学重点】物态变化【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的特点【教学程序】〖引入新课〗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新授〗一、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状态形状(固定/不固定)体积(固定/不固定)固体固定固定液体不固定固定气体不固定不固定二、温度计:1、作用:测物体的温度2、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3、分类:水银温度计(实验室常用)、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4、使用前应做到:⑴观察它的量程⑵认清它的分度值5、使用方法:(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2)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和被测物体接触.(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6、体温计:⑴量程:35~42℃⑵分度值:0.1℃例:用一只已甩过的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所得示数为38℃、38℃、39℃,但在测量过程中,体温计没有甩,试判断甲、乙、丙三人的体温的值及范围. 三、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2)晶体的熔化、凝固及熔化凝固图像 (3)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需要吸收(放出)热量;非晶体熔化(凝固)时温度不断上升,需要吸收(放出)热量. 2、汽化和液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3)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观察水的沸腾,水在沸腾前与沸腾时气泡和声音如何变化? (4)沸腾: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5)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6)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 3、升华和凝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2)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4、水循环 〖习题训练〗1、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⑴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⑵放在箱子里的樟脑变小 ⑶深秋晚间下霜 ⑷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⑸夏天,水泥路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了固体液体气体⑹从冰箱里取出一块冻肉,过一会儿,手也“粘”在冻肉上了2、将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中,冰和水的数量发生如何变化?3、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是A、太阳照射B、人类活动C、地势的高低D、海洋洋流〖小结〗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作业〗完成《中考指要》相关内容*教后记*中考物理光学(一)复习教案【教学内容】光学(一)【教学目的】五、知道光源的概念.六、知道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七、知道颜料的混合.八、知道光具有能量.九、知道红外线及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重点】色光的混合及颜料的混合;红外线及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色光的混合及颜料的混合【教学程序】〖引入新课〗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人类迄今为止制造的最好的人选光源是电灯.〖新授〗3、光的色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4、色光的混合:将红、绿、蓝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5、光的三原色:红、绿、蓝6、红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红光绿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绿光蓝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蓝光7、颜料的混合:将红、黄、蓝颜料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颜料.8、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9、光具有能量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化学能;太阳能热水器:光能→内能10、红外线7、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是由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8、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响尾蛇导弹.11、紫外线8、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9、应用:验钞机、紫外线灭菌灯〖小结〗光的色散及混合;颜料的混合;红外线和紫外线.〖练习〗某物理兴趣小组通过探究活动研究“不同色光照射下物体的颜色”.(1)器材:准备几张不同颜色的纸: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再找几张颜色与上面的透明玻璃纸和一个发光比较强的手电筒.(2)步骤:把几张色纸排列在墙上,在暗室里,先用手电筒射出的白光依次照射各张色纸,记下它们的颜色,再用各张透明的色纸蒙住手电筒的端,依次照射各张色纸,把观察到的各色纸的颜色填入下列表格中:纸的颜色白黑红绿蓝光的颜色白黑红绿蓝〖作业〗完成《中考指要》相关内容*教后记*中考物理光学(二)复习教案【教学内容】光学(二)【教学目的】1、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及传播速度.2、理解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3、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教学程序】〖引入新课〗光的直线传播光学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新授〗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的传播速度:3×108m/s(真空中)3、应用: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射击瞄准、针孔照像机.有关光沿直线传播的成语:立竿见影、一叶障目、坐井观天、形影不离等.4、作图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三、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2、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镜面反射、漫反射4、平面镜:(1)成像特点: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成像光路:(3)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扩大视野.(4)有关光的反射的成语:镜花水月〖习题训练〗1、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光,经2.56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波,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2、作图:⑴已知从一发光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找出发光点的位置,并完成光路.⑵如图所示的是从同一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另一条反射光线,试找出发光点的位置,并完成光路.3、某人站在一块平面镜前5m处,当他以1m/s的速度向镜面走近,2s后此人在镜中所成的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变为多大?像以多大的速度向人走近?4、一座钟在平面镜中成像,若看到镜中钟显示的时间为①2∶15 ②4∶10 ③6∶30 ④12∶00 ⑤6∶00 ⑥1∶10,则实际时间为多少?5、一束光射到如图所示的两块镜面上,要求该光线经两次反射后,沿原路返回,试作出该光路,并求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6、如何用一盘水和一把卷尺测得一颗大树的高度,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画图说明,并写出树高的表达式.7、如图所示,发光点S在平面镜前,SA=20cm,平面镜前有一点,且BC=10cm,AC=45cm,若S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经过B点,试求该条光线的入射点距A点的距离.8、一束光线与水平方向成30º,若要使光线⑴水平射出⑵竖直射出,则平面镜应如何放置?〖小结〗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作业〗《中考指要》P18:例2;P21:11、12*教后记*中考物理光学(三)复习教案【教学内容】光学(三)【教学目的】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2、知道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程序】〖复习提问〗1、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引入新课〗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新授〗一、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2、折射定律: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分析眼睛受骗的原理:二、透镜:1、分类:⑴凸透镜(会聚透镜)⑵凹透镜(发散透镜)2、透镜的作用:3、凸透镜的应用:照相机: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成像光路:5、成像特点:物距U 像的特点像距V 应用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同侧、异侧U>2f 倒立缩小实像异侧f<V<2f 照相机U=2f 倒立等大实像异侧V=2fF<U<2f 倒立放大实像异侧V>2f 幻灯机U=f 不成像平行光源U<f 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三、习题训练: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某一界面上同时发生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请指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指明光从何种介质射来.2、如图所示,容器中有一定量的水,光以一定角度照射到水中时,折射光线射在容器义部的P点处,若再渐渐地向容器中加水,则在加水的过程中,亮点P将:A、保持原位不动B、向左移动C、和右移动D、向上移动3、在图中的方框内填上合适的光学器件,并完成光路.4、在图中完成烛焰A点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路.5、把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镜10cm处得一缩小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B、10cmC、7.5cmD、4.5cm6、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上,分别离透镜20cm、14cm和3cm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A、7cm<f<10cmB、6cm<f<10cmC、10cm<f<14cmD、14cm<f<20cm〖小结〗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作业〗《中考指要》P19:例2;P21:例2*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