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汇总-海洋部分

合集下载

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初中地理知识

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初中地理知识

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知识点的认识】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种类繁多,资源不但丰富,而且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大.
1.四大海域有海洋生物超过 300 种,其中可捕捞的有 1700 多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 150 多种.
2.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石油天然气,海底固体矿产等,我国近海已发现的大型含油气盆地有 10 个,已探明的各种类型的储油构造 400 多个.
3.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直接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溴素和氯化镁,并实现了工业化.
4.可利用海水提取海盐,经处理,变为食用盐,海洋生物也可以用来制取药材.
5.我国拥有 300 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南沙问题十分复杂,已经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
6.政府部门及相关环境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与海洋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从根本上改变人们“重发展,轻环保”这种错误理念,强调绿色经济的必要性,推广环保经济.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我国海洋资源概况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例:(2014 秋•安阳期末)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长芦盐场位于渤海.我国近海还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
分析:我国最大的盐场是位于渤海西岸的长芦盐场,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解答: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长芦盐场位于渤海.我国近海还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我国开采石油的海域有渤海、东海和南海.
故答案为:渤;石油.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海洋资源,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资源丰富,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大.是未来开发利用的方向.
1/ 1。

全国海洋知识竞赛答案

全国海洋知识竞赛答案

全国海洋知识竞赛答案第一部分:海洋生物1.问题:什么是珊瑚礁?答案:珊瑚礁是由珊瑚虫和石灰质成分形成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底构造。

2.问题:海豚是属于哪一类动物?答案:海豚属于哺乳动物类。

3.问题:海星通过什么方式捕食?答案:海星通过吞食珊瑚虫、贝类以及底栖动物来获取食物。

4.问题:什么是海葵?答案:海葵是一种水生动物,属于刺胞动物门,常生长在珊瑚礁等海洋环境中。

第二部分:海洋地理1.问题: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答案: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2.问题: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答案: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3.问题:什么是大洋性海峡?答案:大洋性海峡是连接两个大洋或较大海域的海域通道。

4.问题:赤道穿过了哪几个大洋?答案:赤道穿过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第三部分:海洋保护1.问题:何为海洋保护区?答案:海洋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海洋环境、生态系统和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2.问题:蓝色海洋倡议是为了什么?答案:蓝色海洋倡议旨在提倡海洋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海洋生态。

3.问题:请列举两个常见的海洋生态系统恢复措施。

答案:–人工养殖珊瑚礁–收回废弃渔网4.问题: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目的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保障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通过全国海洋知识竞赛,我们不仅了解了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还学习了海洋地理知识以及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海洋环境的保护,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蓝色星球!本文档为参加全国海洋知识竞赛的答案汇总,提供了海洋生物、海洋地理及海洋保护等方面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了解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二章陆地和海洋1.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

陆地主要集中北半球,但北极周围是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南半球,但南极周围是大陆。

2.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按面积排列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的岛屿。

亚、欧、非和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北、南美主要在西半球,合称美洲。

3.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亚欧大陆,苏伊士运河是亚洲、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绝大部分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4.地球上的海洋彼此相连,四大洋按面积排列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5.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7.全球大致分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8.世界上高大的山脉主要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海洋基础知识

海洋基础知识

海洋基础知识
《海洋基础知识》
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广阔的环境之一,占地球表面积的71%,包含无数的生物种类和自然现象。

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解海洋的基础知识对于保护海洋环境和开发海洋资源至关重要。

海洋包括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在海洋中还有许多小海洋、海湾和海峡。

海洋的深度也很浅很深,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到了11034米。

海水是海洋中最重要的成分,它包含了丰富的盐分和矿物质,同时还有大量的生物存在其中。

海水的密度比淡水要高,因为它含有更多的盐分和矿物质。

此外,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也有所不同,这也会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庞大的鲸鱼,无所不包。

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它们适应了海洋特有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海洋中的生物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海洋也是地球上的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宝库。

除了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外,海洋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燧石、金属矿、钻石等。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有着极大的影响。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海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已经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许多海洋生物濒临灭绝。

因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环保的重要议题之一。

总而言之,了解海洋的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充分了解海洋的特点、生物和资源,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海洋,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存。

高一地理海洋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洋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海洋地貌知识点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水体,占据了约71%的面积。

海洋地貌是指海洋底部的地貌特征,包括海床的形态、构造、地貌单元以及地质景观等。

了解海洋地貌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以及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海洋地貌知识点。

1. 大洋地壳的构成大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由于海底地壳在火山活动中持续形成,因此年轻而薄。

在大洋地壳上也存在着海底扩张中心,即海脊系统。

大洋中的海脊是地壳生成的地方,其特点是拥有高热流和富含矿物质的热液喷口。

2. 大洋地壳的结构大洋地壳主要由海底扩张中心以及大洋盆地和大陆坡构成。

其中,海底扩张中心被称为大洋中脊,是地壳和上层岩石融化的地方。

大洋盆地是指海底的大片平坦区域,它覆盖着大量的淤积物。

大陆坡是大洋底部距离大陆边缘的区域,地形较为陡峭。

3. 海洋沉积物海洋沉积物主要包括有机物、碎屑和化学沉积物。

有机物主要来自海洋中的植物和动物遗体,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形成了腐殖质。

碎屑沉积物是由大陆物质通过河流输入海洋形成的,包括沉积岩、砂质岩、粉质岩等。

化学沉积物则是由水中的溶解物质在海洋中沉积形成的,如石膏、盐类等。

4. 海底地貌特征海底地貌特征包括海山、海沟、海岭和海台。

海山是海底隆起的山脉,其中的一些海山高出海平面,形成了海山岛。

海沟是指海底较深的狭长地带,是地壳板块碰撞形成的结果。

海岭是地壳展开和扩张的结果,沿海洋中脊延伸。

海台是距离大陆边缘较远的大片坡面。

5. 海洋侵蚀和沉积作用海洋具有强大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海洋侵蚀主要通过波浪、洋流和海水的化学作用来进行。

海洋沉积作用则主要是指海底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包括沉积物的运动、堆积和成岩。

6. 海洋地貌与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海洋地貌的影响不可忽视。

海洋石油开发和深海矿产资源开采会破坏海底地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也对海洋地貌产生了负面影响。

总结:通过学习海洋地貌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地理〗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2024)人教版

〖地理〗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2024)人教版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海陆分布1.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海陆分布2.海陆比例:七分海洋(71%),三分陆地(29%)3.海陆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

但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七大洲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三、四大洋1.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海洋对人类的意义: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3.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第二节世界的地形一、陆地地形1.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平原、丘陵、高原、山地、盆地2.陆地地形之最地形类型地形区最大高原巴西高原最高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盆地刚果盆地二、海底地形1.五种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第三节海陆变迁一、沧海桑田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

二、大陆漂移学说1.提出者:魏格纳2.大陆漂移说主要依据:(1)大陆轮廓吻合(2)古老地层相似性(3)古生物一致性3.基本内容:几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三、板块运动1.板块构造学说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六大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3.板块运动:分为碰撞挤压和张裂;发生张裂运动时,形成裂谷和海洋;碰撞挤压运动时,形成山脉。

小学地理知识点汇总(超全强烈推荐)

小学地理知识点汇总(超全强烈推荐)

小学地理知识点汇总(超全强烈推荐)
地理是小学生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帮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我们的世界。

下面是一些小学地理知识点的汇总,希望能对小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1. 大陆与海洋
- 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 陆地通常指大片的干燥或潮湿的地区。

- 海洋是指覆盖地球大部分表面的咸水区域。

2. 七大洲
- 七大洲是指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每个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

3. 五大洋
- 五大洋是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 太平洋是最大的洋,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洋。

4. 四大方位
- 地理中常用的四大方位是东、南、西、北。

- 通过了解四大方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方向和位置。

5. 山脉与河流
- 山脉是一系列相连的山峰。

- 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 河流是由水流组成的,它们通常从高处流向低处。

6. 气候与季节
-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情况。

- 季节是指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 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可能会有所不同。

7. 中国地理
-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 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 中国有五大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和黑龙江。

这些是小学地理知识的一些主要点,希望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如果想更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可以参考相关教材或与老师进行交流。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海底地形的分布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海底地形的分布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海底地形的分布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海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大洋中脊。

大陆隆:也被称为大陆基地。

它是一条从大陆坡脚向洋盆缓慢倾斜的海底沉积带。

深度约为1500-5000米。

它在大陆坡附近更陡,在海盆附近更慢。

大陆隆升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海隆:从深海海床上缓缓下降的高地。

它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比海床高数百米,宽数百公里。

海山:海底1000米以上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为5°-15°。

深海海底的火山呈点状、椭圆形或狭窄。

世界海底地形类型示意图及特征:海底地形:消亡边界岩石为何比生长边界的老?生长边界,即洋脊(中脊)部分,不断形成岩石。

新生成的岩石将旧岩石推到山脊两侧,旧岩石消失,直到被推到灭绝边界。

显然,灭绝边界处的岩石将比生长边界处的岩石更古老。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靠近山脊的岩石更年轻;相反,年龄越大。

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圈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地震波内部和地球内部结构图:圆圈范围特征莫霍面以上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处,P波和S波的波速显著增加)地幔莫霍面和古腾堡之间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古腾堡表面(在距表面2900公里的深度,P波减慢,S波消失)地核古腾堡下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地震波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分类特点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纵波更快固体、液体、气体所有这些都会随着穿过的物体的性质而变化横波固体不连续性: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岩石圈范围:它包括整个地壳和由岩石组成的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上方)。

世界地理知识大全

世界地理知识大全

6.经济:东西部差异显著,东部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达,西部气候干旱,牧业为主
(二)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及领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围小岛组成
(2)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占3/4,平原狭小。
(3)气候: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
(二)海洋(占71%)
1.洋、海、海峡
2.四大洋名称分布: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三)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山地—海拔较高,地表起伏大,坡度陡;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丘陵:海拔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盆地:周高中低
二、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一)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世界人种
(1)白色人种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2)黄种人主要分布亚洲东部
(3)黑种人:主要分布非洲、大洋洲、美国
2.世界语言和宗教
(1)世界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1.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工业部门:纺织、造船、钢铁、汽车、飞机、电子、石油加工工业区:伦敦周围及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
2.首都伦敦 英国政治、金融、工业、贸易、交通中心,英最大港口
(四)法国
1.自然地理环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以丘陵、平原为主,东部、南部为山地、高原。 主要河流:塞纳河
2.国界和领土 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
3.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 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13个地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海洋与陆地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海洋与陆地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海洋与陆地第一节:海陆分布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为亚欧大陆,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北美洲、南美洲分布在西半球,还有亚洲的一小部分,大洋洲中的新西兰。

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变迁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小学生地理知识的知识点汇总

小学生地理知识的知识点汇总

小学生地理知识的知识点汇总地理是一门让人们了解和探索地球的学科。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地理知识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事物。

本文将就小学生地理知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汇总与介绍。

1. 大陆与海洋地球上大部分的陆地分布在北半球,而大部分的海洋分布在南半球。

最大的大陆是亚洲,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

2. 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外部部分,某些地方形成了山脉和平原。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是一层固态的岩石。

最内核是由铁和镍组成的地核,它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

3. 大洲地球上的陆地分为七个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每个大洲都有自己的地理特点和文化。

4. 国家与首都每个大洲都包含着不同的国家。

国家是由政府管理的地区,拥有独立的领土和主权。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首都,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和行政中心。

5. 大洋地球上有五个主要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和北冰洋。

这些大洋之间存在着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6. 河流河流是地球上的自然水道,将水从一处输送到另一处。

河流可以带来水资源、提供生物栖息地,并对土地进行冲刷和堆积。

一些著名的河流包括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和密西西比河。

7. 山脉山脉是地球上的陆地隆起部分,通常由岩石构成。

山脉对水资源和天气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著名的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洛基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8.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地球上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模式,包括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因素。

气象是研究气候和天气的科学。

气候和气象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产生着重要影响。

9. 自然灾害地球上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和洪水。

了解自然灾害可以帮助人们制定适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10.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小学生需要了解如何保护环境以及环境保护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三年级海洋知识点总结数学

三年级海洋知识点总结数学

三年级海洋知识点总结数学
1. 海洋是什么
海洋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大片大片的咸水所组成的。

海洋有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还有很多小洋和海域。

2. 海洋的生物
海洋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蛤蜊、海星等等。

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

3. 海洋的表层和深层
海洋可以分为表层和深层。

表层是指距离我们最近的海洋水域,深层是指更深的地方。

在海洋的不同深度,温度、盐度、压力等都有所不同,这也决定了不同深度的生物和环境。

4. 海洋的自然现象
海洋中也有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比如海浪、潮汐、海啸和海洋风暴等。

这些自然现象都是由于地球自身的运动和气候的变化所导致的。

5. 海洋对地球的作用
海洋对地球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调节地球的气候,吸收大量的太阳能量,保持地球的温度平衡;海洋还可以产生氧气,供给地球上的生物呼吸;海洋还可以帮助调节地球的水循环等等。

总的来说,海洋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神秘和美丽吸引着无数的人们。

希望通过了解海洋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这个大家园。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洋地理》知识点考点提纲第一节 海岸与海底地形一、海岸线和海岸带。

1、海岸线:(1)概念: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称为海岸线。

(2)海岸线变化:冰期:海平面下降,导致海岸线向海洋退缩。

间冰期: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河流含沙量大:河口三角洲面积迅速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入海泥沙减少:三角洲泥沙淤积减少,海岸线被侵蚀后退。

(向陆地退缩)2、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型区域。

我国习惯上海岸带的划分:把从海岸线算起,向陆域延伸10千米,向海域延伸10-15米等深线的区域。

3、海岸类型:海岸带海岸线高潮水位 低潮水位狭义海岸带潮上带潮间带 水下岸坡海岸线 广义海岸带建港+观光旅游海滨浴场晒盐+海水养殖保护海岸4、影响因素:河流;风;风暴潮;海水(潮汐、洋流、波浪),地壳运动与海平面升降。

5、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

(物质条件))(2)泥沙沉积。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

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一、海底的地形。

1、海底地形的类型。

(1)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深度小于200米;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

(2)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的部分;200m-4000m;坡陡,水深。

(3)岛弧: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弧形分布。

(4)海沟:岛弧的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水深超过6000米;剖面呈“V”形;(5)洋盆:海沟与洋中脊之间;4000m-6000m ;深度大,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平坦。

(6)洋中脊:大洋中心;中轴为裂谷;生长边界;形成海岭。

2、海底地形的成因。

(1)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的形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在大洋板块的前沿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高中地理涉及到的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涉及到的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涉及到的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海洋地理(选修)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l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l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l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l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l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l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l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l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4、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l 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l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高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汇总

高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汇总

高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汇总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结合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积聚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2)地壳物质的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5)外力作用与地貌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1)海水的温度(3)海水的盐度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

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③影响因素四;海水的运动(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补偿流:秘鲁寒流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海洋生物 国的北海渔场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按性质分以副热带为中心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五:陆地水和水循环(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海洋水体一、海水温度:1.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影响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洋流、深度〔1〕水平方向:a〔纬度〕低纬度>高纬度〔NS方向〕;全球海水最高温度出现在:西太平洋280 N。

b〔洋流〕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

〔2〕垂直方向:1千米内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千米以下水温差异不大〔3〕时间:同一海区,夏季>冬季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总量世界海洋平均盐度约为3.5%,盐度值最高的是红海4%,最低是波罗的海1%2.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水平方向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⑤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2〕垂直方向: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3〕时间:夏半年盐度值低;冬半年盐度值高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海区相对封闭;陆地没有淡水汇入。

达4.1%最低海区:波罗的海。

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纬度较高,蒸发小;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区相对封闭。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知识点一、地球?水球?1. 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 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 概念区分。

-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例如,马六甲海峡连接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二、七大洲。

1. 名称与面积排序。

- 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 大洲的分布。

- 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

-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记忆口诀:非亚大洋南美洲)。

-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极点。

3. 大洲的分界线。

-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 - 乌拉尔河 - 里海 - 大高加索山脉 - 黑海 - 土耳其海峡。

-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大大缩短了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

-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白令海峡是北冰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也是北美洲和亚洲大陆间的最短海上通道。

三、四大洋。

1. 名称与面积排序。

- 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 大洋的特征。

- 太平洋: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半,岛屿众多,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

- 大西洋: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航运发达。

-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是世界第三大洋,其北部的波斯湾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四大洋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四大洋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四大洋一、太平洋——“和平之洋”公元1513年9月26日,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巴尔沃亚从巴拿马海岸见到此洋,命名为“南海”。

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委托,率领船队寻找通过东方的航线。

经过四个多月的艰难航程,越过狂风恶浪的大西洋,穿过麦哲伦海峡,他们进入了新的大洋。

时值当时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与前段航行截然不同,因此麦哲伦便把这个叫做“南海”的大洋改称为“和平之洋”,汉译为“太平洋”。

二、大西洋——“大力士神的栖息地”大西洋源于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神阿特拉斯的名字。

普罗米修斯因盗取天火给人间而犯了天条,株连到他的兄弟阿特拉斯。

众神之王宙斯强令阿特拉斯支撑石柱使天地分开,于是阿特拉斯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英雄。

最初希腊人以阿特拉斯命名非洲西北部的土地,后因传说阿特拉斯住在遥远的地方,人们认为一望无际的大西洋就是阿特拉斯的栖身地,故有此称。

三、印度洋——“通往东方的海洋”印度洋的名称最早见于1515年中欧地图学家舍尔编绘的地图上,标注为“东方的印度洋”,此外“东方的”一词是和大西洋相对而言。

奥尔大利乌斯编绘的世界地图集里正式称之为“印度洋”。

因为古代西方对东方的了解很少,只传闻印度是东方的一个富有的国家,因此到东方就是到印度,通往东方的航路也就是通往印度的航路。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东航寻找印度,便将沿途所经过的洋面统称之为印度洋。

四、北*洋——“北极之海”北*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欧洲和北美洲的北岸之间,面积131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深度最浅的洋。

由于终年气候严寒,绝大部分被*层覆盖,因此一度曾经被称为“北极海”、“北*海”,现在称之为“北*洋”。

总结: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

初中地理实验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实验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实验知识点汇总地理实验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地理知识。

下面是初中地理实验的知识点汇总。

1. 海洋实验知识点海洋实验主要涉及海洋水体的性质和潮汐的形成等内容。

实验一:海水的密度变化在实验中,学生通常会用不同的溶液制备不同浓度的盐水,并通过测量不同浓度盐水的密度来了解海水的密度变化;同时还可以观察浮力的作用。

实验二:潮汐的模拟学生可以通过制作简易的实验装置,模拟潮汐的形成过程。

通过改变海洋岸线的形状和位置,观察潮汐不同阶段的情况,加深对潮汐形成原理的理解。

2. 水资源实验知识点水资源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知识。

实验一:水的净化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净水方法的净化效果。

比如,使用自制的过滤装置,将不洁净的水样进行过滤,观察过滤后的水质变化。

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和消毒等。

实验二:水资源的差异性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

可以制作水资源分布图,通过调查和观察,分析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并探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

3. 气候与气象实验知识点气候与气象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气候与气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气象现象的形成原因。

实验一:风力和气压通过设置不同的风筝实验装置,学生可以观察不同气压条件下风力的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气压对风力的影响,以及风的形成原理。

实验二:云的形成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可以利用热水、玻璃器皿等简单材料,模拟云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以观察器皿中的水蒸气冷却后,云雾状物质的出现。

4. 自然灾害实验知识点自然灾害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防范措施。

实验一:地震模拟通过使用实验装置,学生可以模拟地震的发生过程,并观察到不同地震强度和震中距离对建筑物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海洋水体一、海水温度:1.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影响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洋流、深度(1)水平方向:a(纬度)低纬度>高纬度(NS方向);全球海水最高温度出现在:西太平洋280 N。

b(洋流)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

(2)垂直方向:1千米内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千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3)时间:同一海区,夏季>冬季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总量世界海洋平均盐度约为3.5%,盐度值最高的是红海4%,最低是波罗的海1%2.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水平方向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⑤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2)垂直方向: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3)时间:夏半年盐度值低;冬半年盐度值高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海区相对封闭;陆地没有淡水汇入。

达4.1%最低海区:波罗的海。

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纬度较高,蒸发小;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区相对封闭。

不超过1%。

三、海水运动: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成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成因作用波浪风能形成的风浪;地震波形成的海啸;引潮力形成的潮波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影响渔业、航运、海岸建筑、石油开采潮汐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地球的自转提供能源、旅游资源、带来灾害洋流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详见洋流的影响四、洋流1.定义: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叫洋流。

2.性质分类:(1)洋流的性质分类:寒流和暖流流向水温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比到达海区温度高寒流从高纬流向地纬比到达海区温度低(2)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随风飘动,并推动其下层的海水运动。

盛行风风海流名称低纬信风东北信风(北半球)北赤道暖流东南信风(南半球)南赤道暖流中纬西风盛行西南风(北半球)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盛行西北风(南半球)西风漂流(寒流)极地东风极地东北风(北半球)千岛寒流、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季风(北印度洋)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密度流:由于海水温度、盐度等的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梯度力,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密度流大都发生在封闭海区和开阔海洋之间。

海峡和运河表层海水流向(低到高)底层海水流向(高到低)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地中海地中海—>大西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红海红海—>地中海曼德海峡印度洋—>红海红海—>印度洋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波斯湾波斯湾—>印度洋卡特加特海峡波罗的海—>北海北海—>波罗的海黑海海峡黑海—>地中海地中海—>黑海补偿流:海水是连续的流体,当某一区域风海流和密度流开始形成时,其出发区的海水就会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或下层的海水便来补充。

海区补偿流离岸风北太平洋东岸加利福尼亚寒流东北信风南太平洋东岸秘鲁寒流东南信风北大西洋东岸加那利寒流东北信风南大西洋东岸本格拉寒流东南信风南印度洋东岸西澳大利亚寒流东南信风北印度洋西岸索马里寒流西南季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海区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顺;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部(大陆东岸)为寒流。

南纬40°附近海区环球性的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夏顺冬逆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平衡例①南北半球沙漠气候的形成与寒流的关系;②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却有长达近半年的结冰期,这主要是分别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岛寒流的影响所致;③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④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的结果。

在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弯曲,则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

(2)对航运的影响: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

(3)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世界四大渔场及其成因: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海水交汇)(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利),扩大污染范围(不利)五、“海—气”的相互作用(一)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雨水多);东部温度低、海面低(雨水少)的状态下形成的。

(二)厄尔尼诺现象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1)大陆东岸:变得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2)大陆西岸:产生暴雨,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山区引发泥石流;抑制冷海水上泛,鱼类因缺乏饵料而大量死亡。

(3)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三)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的加强)1.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异常降低的现象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四)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1.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过程: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合的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且把其中的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

海洋再通过长波辐射、潜热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海水水温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就越多。

3.与陆地相比,海洋增温慢,冷却也慢,从而调节的大气温度的变化。

a海洋的气温变化具有滞后性,北半球,二月为海洋最冷月;八月尾海洋最热月。

b海洋影响较大的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较小c海—气的长期相互作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它们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热平衡。

第二章海底地形与形态一、海底地形类型形成、分布规律及特点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区,深度不足200米,地势平坦。

油气、渔业资源丰富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坡陡。

水深在200~4000米岛弧与海岸山脉和海沟相伴而生,因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上升而成。

太平洋西岸最为典型海沟大洋最深处,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年龄最老。

大洋盆地面积约占洋底总面积的的一半。

洋中脊(海岭)分布在海洋底中部,为海洋的生长边界,板块的张裂地带,年龄最轻。

二、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地图册P112大西洋形成过程示意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之间则是比较活跃的构造带。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板块运动的方向(边界类型)对地表的影响举例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和海洋、海岭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板块碰撞、挤压(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高原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与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第三章 海岸与海岸带二、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大型海湾周围,已发展成以航运、交通为先导的经济发达的产业区和城市带。

较小的海 湾由于具有某种资源优势,可以进行单项开发。

具有良好沙滩的海湾,可以开辟为海上浴场; 滩涂资源丰富的海湾可发展海产养殖;海湾为港口提供天然保护,常建有优良港湾。

1.海港建设的区位条件:a 水域条件:海阔水深,风平浪静。

b 陆域条件: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陆地平坦开阔。

2.滩涂养殖的条件:充足的阳光;适当的温度;营养丰富3.开辟盐田的条件:平坦开阔的海滩;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晴天多<背风坡>或大风天气多)4.旅游资源开发三、海平面变化1. 海平面变化的原因类型 成因特点利用 典型基岩海岸 海水和波浪侵蚀而成。

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线曲折 天然良港;发展滨海旅游业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砂质海岸 由砾石、沙子堆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粗,海滩宽阔平坦 海滨浴场 开辟盐场 台湾西侧海岸淤泥质海岸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堆积物颗粒较细,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分布在大河河口和大型冲积平原沿海地区。

滩涂养殖 开辟盐场长江入海口附近生 物 海岸 红树林 海岸 红树林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抵御海洋灾害;保护海岸。

广东、广西和海南岛沿岸 珊瑚礁海岸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热带基岩海岸边缘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南沙群岛2.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1)海平面上升会直接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2)加剧风暴潮、洪涝灾害的威胁,引起海水内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3)影响近海渔业资源,(4)破坏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和湿地等生态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