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混合运算

合集下载

混和运算教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混和运算教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混和运算教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自然数、加法、减法进行混合运算。

2.通过混合运算的练习,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并能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完成自然数、加法、减法的混合运算。

2.能够根据题目选取运算方法,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将自然数、加法、减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复合运算。

2.知道如何根据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老师可以通过唱歌、朗读有关混合运算的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吸取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了解混合运算的大致概念。

2.学习自然数、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点通过上课的讲解、问题解答等方式,让学生对自然数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加法、减法的运算特点有更加清晰的理解。

3.完成混合运算的习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不同步骤进行不同难度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混合运算的要点和技巧,达到快速准确解决问题的目的。

4.扩展知识范围教师可以从平时的教学及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即便不是混合运算的习题,也能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和成长。

五、教学方法1.举例法通过举例法,让学生感受到混合运算的实际用处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2.归纳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掌握一些规律,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思维水平。

六、教学资源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文具、计算器、习题等资源辅助教学。

这些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

七、教学反思无论在哪个年级上课,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理解和提高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思考水平。

因此,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情境,呈现知识起点师:你们喜欢购物吗?这是小军在文具店购买学习用品(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出示购物情境图,先呈现小军来购物的情境,改动教材小军和小晴同时呈现的购物情境)。

师: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呈现三种学习用品的标价)生:一本笔记本5元,一个书包20元,一盒水彩笔18元。

师:小军想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请你替小军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生:53=15元,15+20=35(元)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有没有列不同算式的?有个别同学列成如下算式,并进行了计算。

①53+20=15+20=35②53+20=15+20=35师:板书学生的算式作为后面交流的素材。

师:黑板上这两个同学列的是一个算式,你同意他们这样的写法吗?你们也试着写一写(有了分步列式的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列出53+20的算式)。

师:这一道算式能包含上面的两个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能,算式53+20中,第一步计算53的积是15,第二步计算15+20的和是35。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出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是说53+20这个算式要几步计算?生:两步。

师:哪两步?生:第一步是算乘,第二步是算加。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结合情境图谁能说一说53+20,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再算什么?又表示什么意思?生:第一步先算53,表示买3本笔记本用的钱。

第二步再加上买书包的20元,表示一共用去多少钱。

师:结合情境图说一说53+20,能先算3+20吗?(学生基本上能结合实际情境说出不能先算3+20的道理)师:对比分步与综合算式,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生:分步算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直接写在算式的后面,而综合算式要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写在算式的下面。

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在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算法中相机用红笔标出。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教案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教案

第一单元第4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吕晓金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李文会一、教学背景简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添加括号能够带来运算顺序的改变,掌握带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本课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感受添加括号能够带来运算顺序的改变,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然后通过具体的“调整运算顺序以适应实际问题”的活动,感受到中括号产生的必要,从中体会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生经历学习和总结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的探究过程,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也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

二、学习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添加括号带来的运算顺序的变化,知道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2.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添加括号调整运算顺序的过程,在对比不同资源的计算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出示故事情境导语:计算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当我们需要计算来解决问题时,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极大的方便.但是最近聪聪在学习的过程中计算器却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视频】2.提出问题:为什么计算的结果不同呢?请你想一想,哪一个结果是正确的呢?3.组织研讨预设:按照混合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乘法。

再算加法,所以手机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混合运算2(四年级数学上备课教案)

混合运算2(四年级数学上备课教案)
生2:老师,我还有种做法。
师:好,你来说。
生2:我也是列的综合算式,算式是8×30+5×40,答案也是440元。
师:你说的慢一点,我把你的算式记下来。(师板书)
师:恩,他这样做行吗?说说你的看法。
生3:可以这样做。他们的做法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先球了30支钢笔的总价,然后再求40本笔记本的总价,他们两个先算谁,结果都是一样。
(板书:混合运算)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对于它的运算顺序,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1:和我们前面所学的乘加、乘减,还有除减的算式一样,也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师:是的,像这种前后是乘法或除法,中间是加法或减法模样的算式,还有一个好玩的名字,叫作扁担乘或扁担除,计算时,我们可以在一步计算当中直接求出结果。
如计算“5×40+8×30”时,我们就可以先求出“5×40”和“8×30”的积,然后再相加。
师:听明白了吗?对于一道算式当中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法的,我们要先算...再算...
生答乘除,加减。
3、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1、完成基本练习。
师:做两道小题,试一试?
(出示教材当中的“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
生做题,师巡视。
生展示: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所以先算11×7和15×4的积,答案是17,大家同意吗?
师:原来是这样啊!你们听明白了?最后一道题呢?
生4:对了!
(课件当中以1、2、3标出运算顺序)
1、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2)自主练习第4题。
(3)解决问题。
4、回顾总结,体验愉悦
生谈收获。
生同意。
师:不仅结果对了,而且书写也还是那么工整,看!这等于号上下对的多齐,你的呢?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验算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及运算顺序。

2. 含有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3. 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4. 实际问题中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含有同级运算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四则混合运算。

2. 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讲解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让学生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 实例演示:展示含有同级运算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顺序。

4.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

2. 运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3. 创设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括号内的运算优先级最高。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辅助展示和讲解知识点。

提供纸质或电子版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运算的顺序和规则。

3.2 讲解与演示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道具,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运算顺序。

进行一些示例运算,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运算过程。

3.3 练习与互动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鼓励学生互相检查和讨论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3.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顺序和规则。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学习欲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困惑。

4.2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进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5.1 教学资源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

练习题和作业题。

5.2 参考资料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教学经验和教案。

数学教育研究论文和教材解读。

第六章:教学案例与分析6.1 教学案例提供一些典型的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分析。

选择一些常见错误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辨析和纠正。

6.2 教学分析分析学生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常见困难和错误原因。

四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乘除法运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乘除法运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乘除法运算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四年级上册数学混合运算乘除法运算1[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出示教科书第30页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师: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

他们要买什么呢?(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

呈现学生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解决第一个问题1、师:大家愿意帮忙吗?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吧。

(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2、学生板演5×3=15(元)15+20=35(元)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认识综合算式。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

(板书:分步算式)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四年级数学《三步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三步混合运算》教案
师:你能举例说说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举例:
(1)如果每千克苹果5元,买4千克,需要多少元?
算式是:5元/千克 × 4千克 = 20元,
数量关系是:单价 × 数量 = 总价。
(2)如果用20元钱买4千克苹果,那么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
算式是:20元 ÷ 4千克 = 5元/千克,
数量关系:总价 ÷ 数量 = 单价。
5×40=200(元)
再求买钢笔的钱数。
8×30=240(元)
最后求买两种文具的总钱数。
200+240=440(元)
列综合算式:5×40+8×30
对于分步列式,学生只要会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就可以;对于综合算式,要引导质疑:“5×40”和“8×30”各求的是什么?从而得出:把两个总价加起来,就是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的总价。
教师引导:以上两个问题中,一个文具盒29元、一本笔记本5元,这29元、5元叫做“单价”,“买的个数”“买的本数”或者钢笔支数、牛奶箱数等都可以概括为一个词,就叫做数量。用单价乘数量,所得的结果是总钱数,叫做总价。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指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
2.体会关系,构建模型。
(3)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对于这一道题,我们想到了用分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这两种方法。而今天除了我们刚刚学习的“单价×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外,混合运算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对于它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
这里,在学生理解的“先乘除、后加减”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像这种前后是乘法或除法,中间是加法或减法的算式,还有一个好玩的名字,叫做扁担乘或扁担除。像这样的混合运算,能够同时进行乘或除法两步计算的,就可以同时完成乘或除法计算,使得脱式过程更简洁。(板书:同步进行乘或除法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把刚才的问题解答完整(揭示单位名称和答语)。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

四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导读: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会备课的校长不是好老师!老师的天职是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完成知识的传承与积淀,然而这一切都是以备课为基础,没有一个优秀的备课教案、教学设计,那么再优秀的老师也难展示出优秀的教学水平。

为此,数学网末宝给带来了此份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咯,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1、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第35~36页)2、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第37~38页)3、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混合(第39~40页)4、通过单元练习整理运算顺序(第41~42页)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材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学生已经知道: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混合运算,算式里都有三个运算符号。

结合运算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还安排了许多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内容比较多,教材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1)联系现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2)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提高学生正确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理解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感悟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正确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4、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培养演绎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按顺序正确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2练习十二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2练习十二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2练习十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运算律》的练习课,主要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反馈等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上一节课的内容,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结合具体例子进行示范,使学生明确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与反馈(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问题,互相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十二剩余题目。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七、板书设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反馈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与示范”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这对于学生后续的独立练习和计算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两步混合运算》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两步混合运算》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两步混合运算》教案【三篇】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例1、例2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出例如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99×11-900585÷9+152、教学例2.出例如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52+12×4110-11÷793比照、发现引导比照所练习题,发现有何相通之处?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想一想〞中的题。

三、稳固应用。

1、练习一第7页第3题:数学医院。

⑴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找找错在哪?⑵正确计算。

2、解决问题。

练习一第7页第2题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1题。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课本第4—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探索与实践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2)(1)探索与实践(2)评价与反思教学反思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进行教学的,相对来说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难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七课认识和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七课认识和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十七课认识和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十七课:认识和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了解三位数的概念及其构成。

2. 认识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4. 能够灵活运用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

2. 分发学生教材及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三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这个数字有几位?它们分别是什么?请读一读这个数字。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三位数的基本概念。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三位数的竖式加减法运算题,并解释竖式的排列方式。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注意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可以用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引导学生注意整理计算过程,对齐数字和运算符号。

三、操练练习(20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题目。

2.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讨论解题思路,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四、拓展巩固(10分钟)1. 给学生一些拓展练习题,让他们在尝试运算的同时,加强对三位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设计一些应用题,引导学生将数学运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五、总结归纳(5分钟)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总结认识和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强调需要注意进位和借位的情况,并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教材中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三位数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和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及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十六课认识和计算五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十六课认识和计算五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十六课认识和计算五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认识和计算五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在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十六课中,我们将学习认识和计算五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

这个课题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数学运算能力,让我们能够更自信地解决实际问题。

一、认识五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在认识五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

例如,8 × 4 = 32,表示将8乘以4得到32。

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其中的每一份都是相等的。

除法可以用来解决“分配”或“分组”问题,以及计算商和余数。

例如,20 ÷ 4= 5,表示将20分成4份,每份为5。

在混合运算中,我们会遇到同时包含乘法和除法的题目。

例如,17 × 6 ÷ 3,我们需要先计算17 × 6的积,再将积除以3。

二、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与步骤以下是进行五位数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1. 计算乘法部分:先从左到右计算乘法。

例如,计算85 ×4 ÷2时,需要先计算85 × 4得到340。

2. 计算除法部分:将步骤1中得到的积除以给定的数。

例如,继续计算340 ÷ 2,得到170。

三、通过实例掌握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为了更好地掌握乘法和除法混合运算,让我们看几个实际例子:例子1:计算387 × 2 ÷ 9解:首先计算乘法部分,387 × 2 = 774。

然后将积774除以9,得到86。

答案:387 × 2 ÷ 9 = 86例子2:计算9,635 ÷ 5 × 3解:先计算除法部分,9,635 ÷ 5 = 1,927。

然后将商1,927乘以3,得到5,781。

答案:9,635 ÷ 5 × 3 = 5,781例子3:计算4,392 × 7 ÷ 6解:首先计算乘法部分,4,392 × 7 = 30,74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混合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混合运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混合运算在本单元之前,先生曾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那么计算,能停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同等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过乘加、乘减。

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践效果,这两局部外容是相反相成、无机结合的。

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理想生活中曾经相当普及了,人们曾经不大需求运用纸笔停止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

但是,四那么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依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由于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先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运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开展数学思索、提高先生智力水平的载体。

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越三步,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都只要两步计算。

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运算,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分红三段停止:先教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再教学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最后教学算式中有小括号的。

1? 结合理想素材,让先生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停止四那么混合运算时应该遵照的规那么。

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里的运算?教材让先生结合理想的素材体会这些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和列综合算式处置实践效果的教学结合在一同的主要缘由。

在教学运算顺序时,教材在三段内容里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第30页例题的教学方法是先唤醒已有阅历,再扩展外延,在同一类型的多种具表达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发现的规律就是教学的运算顺序。

例题先从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这个实践效果列出综合算式53+20,这个算式是先生曾经接触过的乘加,他们曾经有先算乘法的阅历,教材及时指点先生用递等式表示计算的步骤。

然后,例题从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个实践效果列出算式50-182,让先生结合这个实践效果要先算2盒水彩笔的钱了解这个算式要先算乘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则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则运算

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必要性与道理。

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含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会列综合式解决问题并准确计算。

3、培养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会准确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能列综合式解答问题;掌握列综合式解答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一、复习导入1.口算12×3 25×4 16×8 100÷512×3÷9 20×8÷10 36÷6×142.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27+67-31 8×24÷6 30-18+5943+18+65 12×30×3 35÷7×13二、新课学习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2+6×(12-4) 42+6×12-4思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一样吗?为什么?总结归纳: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基础知识: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只有加减法后或只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2、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既有加减法后又有乘除法,运算顺序是()3、算式中带有括号的,应先算(),再算()4、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1)2×9÷3 (2)36-6×5 (3)56÷7×52+9-3 36÷6×5 56+7×5()()()5、说一说下列式子中的计算顺序。

75+360÷20-5 72-4×6÷375+360÷(20-5)(72-4)×6÷3(75+360)÷(20-5)(72-4)×(6÷3)智力加油站2.星期天,6名学生去参观卡通画展览,共付门票费30元,每人乘车用2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混合运算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过乘加、乘减。

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已经相当普及了,人们已经不大需要使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

但是,四则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载体。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都只有两步计算。

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运算,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分成三段进行:先教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再教学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最后教学算式中有小括号的。

1?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遵循的规则。

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里的运算?教材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这些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和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在教学运算顺序时,教材在三段内容里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第30页例题的教学方法是先唤醒已有经验,再扩大外延,在同一类型的多种具体现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发现的规律就是教学的运算顺序。

例题先从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53+20,这个算式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乘加,他们已经有先算乘法的经验,教材及时指导学生用递等式表示计算的步骤。

然后,例题从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算式50-182,让学生结合这个实际问题要先算2盒水彩笔的钱理解这个算式要先算乘法。

最后,教材在上面两个实际问题和两个综合算式里归纳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

在这段内容里,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突出了运算顺序;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在例题里画出蓝线引导学生把各步计算的结果写在它的上面,从而知道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想想做做围绕按照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和写出计算步骤这两个主要内容而设计,第1、2题说一说每一题应先算什么以及改错练习,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第4题把乘加、乘减分别与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设计成题组,学生边计算边比较,温故而知新。

把乘加、加乘安排在一起的题组,再次鲜明地突出了运算顺序。

(2)第32页的例题仍然按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数学式子概括运算顺序的线索编写,但给学生的探索空间比前面的例题大得多。

教材采用和前面相似的教学线索,给学生留出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

首先是教材提出买1枝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要多少钱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列综合算式。

他们可能列式8010+12,也可能列式12+8010。

列出的两个算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先算1枝钢笔的价钱。

其次是教材让学生独立地计算列出的综合算式,按照自己的计算步骤细致地算一遍,在计算和比较这两个算式中能看到相同的运算顺序。

再次是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1盒水彩笔比1枝钢笔贵多少元这个问题,体会在有除法也有减法时的运算顺序。

这样,运算顺序就不再是机械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领悟的;运算顺序就不再是对学生的硬性规定,而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学生已经初步有了用递等式表达运算顺序的经验,例题没有在综合算式中加蓝线指导第一步计算得到的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时要让学生看到,列出的两个综合算式虽然都是先算除法,但由于除法在综合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应写的位置也不同。

(3)第34页的例题凸现新的矛盾教学小括号,在了解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知道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列综合算式时出现了一个矛盾:解决实际问题要先算买了1个书包后还剩下多少钱(即先算综合算式里的减法),而算式50-205应该先算除法(已有的运算顺序)。

怎样解决这个矛盾?教材告诉学生:这里要先算减法,综合算式里必须添上小括号。

这句话既引出了小括号,又阐述了小括号的作用。

因此,算式中有括号时,应该先算括号里的运算。

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第1题着重练习算式中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的运算。

第2题汇集了各种两步运算的题,有括号的和没有括号的,只有同级运算的和含有两级运算的,这些题综合在一起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运算顺序。

而且把6小题分成三组,同组两小题的差别只是有或没有小括号,通过计算和比较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上或去掉小括号都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最终改变了算式的结果。

第7题通过对同一组的两道题的算一算和比一比,让学生发现减法的一个性质,为以后教学简便运算作铺垫。

2? 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学段里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都是分步列式解答的,本单元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些实际问题。

在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时,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个连续的简单问题,并分别列出两个简单问题的算式。

列两步计算问题的综合算式,还要进一步在头脑中把两个简单问题和算式组织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在一起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教材在教学综合算式时作了下面的安排。

(1)初步体会。

第30页例题的第(1)小题,先让学生列分步式求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然后告诉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是综合算式53+20。

这是学生首次接触综合算式,他们观察教材列出的综合算式,能初步知道综合算式是分步算式合成的,初步体会到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比列分步式要稍快一些。

例题的第(2)小题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试着列综合算式。

教材让学生体会列综合算式的方法,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再合并成综合算式,也可以直接列综合算式。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依据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

第(1)小题是把3本笔记本的钱和1个书包的钱相加,第(2)小题是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想想做做里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买两样东西应付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悉,列综合算式不会有多大困难。

(2)逐渐学会。

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与前面教学的内容相比,有两点不同。

一是解决的问题不限于求总和与求剩余,还有求相差数(贵多少、便宜多少);二是要求不列分步算式,直接列综合算式。

教材突出列综合算式时要依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先想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再列综合算式的习惯。

如例题里两个小卡通与学生的对话,讲的就是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也是列综合算式时的依据。

(3)学习思辨。

第34页例题的解题思路是先算出买书包后剩下的钱,再算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多少本笔记本,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剩下的钱除以笔记本的单价。

在算式50-205里,有减法也有除法,应该先算205。

为了先算这个算式里的减法,需要在算式里添上括号。

这里就有对算式50-205进行思辨的活动,在算式里添上括号是思辨的结果。

类似第35页第5题要先算会议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算平均每平方米铺多少块地砖。

对算式384128进行思辨,就知道应该为128加上括号。

对列出的综合算式进行思辨,看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一致,能及时发现列式中的错误,保障问题正确解决。

第36页第10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

这道题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再次体会减法的性质。

本单元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

教学本单元后,学生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不要作统一规定。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另外,教材里还有部分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主要目的是锻炼思维。

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体会条件信息里的联系是多向的。

如第38页第10题里,从5个乒乓球装一袋和每4袋装一盒可以知道一盒里有54=20(个)乒乓球;从5个乒乓球装一袋和一共有800个乒乓球可以知道一共装8005=160(袋)。

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当求得一盒装20个乒乓球后,就可以通过80020继续求一共装多少盒;当求得一共装160袋后,就可以通过1604继续求一共装多少盒。

对用不同方法解答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适当地控制,不要频繁地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要允许部分有困难的学生逐步达到这个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