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和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随着世界证券市场的动荡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结构调整的影响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一直依赖于出口和制造业,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变得不可持续。

随着国内技术创新和竞争力的提高,其他国家也开始崛起,并向中国发起挑战。

因此,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结构调整的正常结果。

2. 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国际贸易摩擦和关税战对中国出口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同时,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此外,国内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了压力。

3. 结构性问题的困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还受到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的困扰,例如产能过剩、金融风险、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阻碍作用。

二、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继续推进服务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潜力和动力。

2. 继续扩大内需中国应加大内需扩大的力度,提高消费水平和人民收入。

通过减税降费,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并鼓励人们增加消费。

此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将有助于增加居民的消费信心。

3. 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优化经济体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国投资。

同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4. 加强环境保护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后,也有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困扰。

因此,中国应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监管,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推进可持续发展,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

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引言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一、结构性转型和不平衡发展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结构性转型和不平衡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从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转型,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成为突出问题。

此外,城乡发展差距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并采取措施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还需要通过加大对教育、科技和创新的投资,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以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另一个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供给将面临短缺的挑战。

这将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可以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同时鼓励婴儿出生率的增加,以增加劳动力供给。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措施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竞争力,以应对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挑战。

三、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另一个主要挑战。

空气和水污染、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政府可以推动能源的清洁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并提高环境意识和教育水平,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四、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风险防控中国的金融体系面临一些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高杠杆、信贷风险和金融不透明度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市场的担忧。

这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加强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风险防控,中国政府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监管力度,加强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以及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本 存 在 问题 。 后 探 讨 了提 升人 力 资本 的 具 体 策略 , 如 何 提 升 我 国人 力 资本 提 出 了建议 和 方 法 。 最 就
【 关键词 】 可持续增长; 力资本 ; 人 科技水平; 产业 结构
中 国经 济 自改 革 开 放 以来 , 直 保 持着 较 高 速 度 的 增 长 , 得 了 教 育体 系 与 培 训 体 系 , 面 提 高 人 力 资 本 的 数 量 和 质 量 ; 时 建 立 健 一 取 全 同 以 无 可 争辩 的 巨 大成 就 , 世 界 经 济 产 生 了重 要 的拉 动 作 用 , 对 国际 经 济 全 人 力 资 本 投 资 及 其保 障体 系 , 以及 相 应 的 组 织 机 构 和法 律 法规 , 地位 不 断 提 升 , 国 经济 正 在 进 入 一 个 新 的发 展 阶段 。 为 了实 现经 济 保证人力资本投资的落实到位和不断增长。 中 企业应 重视员工的培训和 的可 持 续 增 长 ,有 必要 冷 静 思 考 制 约 经济 可 持续 增 长 的 约束 条 件 , 研 继 续 教 育 , 大 企 业 教 育 培训 的投 资 力 度 , 高 企 业 管 理 者 素 质 , 加 提 促进 究 有 效 的发 展 对 策 、 增 长 战 略 进 行 相 应 调 整 、 育 有 效 的 经 济 增 长 专业化 、 对 培 高水平人力 资本形成 。发挥舆论 导向作用 , 宣传知识 、 技术进 步 的重 要 性 。 励个 人 进 行 人 力 资 本 投 人 。 激 模式显得愈发重要。
为 一种 负 担 。
家庭和个人 在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 , 来促进经济的增 长 ( 亦 珍 ,0 9 。 张 2 0 ) 2 .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 .2 2 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应制 定 相 关 人 才 培 养 和 引进 计 划 , 重 培 养 和 引 进 有 关 领 域 高 素 注 质人才 , 以缩 小 与 发 达 国家 在 相关 领 域 的差 距 。可 通 过 培 育 和 引 进 具 备 国 际视 野 、 球 化 运 营 意识 并 能 熟 练 驾 驭 全 球 性 管 理 工 具 的 高 端 人 全 才 , 升 现 代 服 务业 与 战 略 产 业 的 融 合 度( 玉 贵 , 球 产 业 重 新 洗 牌, 提 章 全 2 0 ) 加 强 对 国际 贸 易 环 境及 其 他 国家 贸 易 政 策 和法 规 的研 究 . 我 09 。 使 国的生产者 、 经营者以及进 出I商 能够 及时掌握 国际市场信息 , 照 L l 按 国 际 惯例 经 营进 出 I业 务 , 国 际 贸 易 中 争取 主 动权 ( 跃跃 , 雄 , : I 在 汤 张毓

打造中国的哈佛和麻省理工 做世界科技领导者——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与对策

打造中国的哈佛和麻省理工  做世界科技领导者——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与对策
按照 国际上对经 济增 长的一般观点 ,经济增 长可分解
为三个部分 的总和 : 劳动 的经济 增长 、 资本 的经济增 长 、 技
术进步 的经济增长。Ⅲ 而经济增长的源泉分 为要素和全要素
科技创新促进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 的重 要作用 。 “ 2 世纪 , 在 l 一个 中等规模 以上 的国家 , 如果不拥有世 界水平的大学 。那么它就永远只能充 当国际分工 的小配角 , 拣人家的残余 , 大脑 国家 ’ ‘ 当‘ 的 手脚 ’ 。要看 2 世纪究竟是 1 谁的世纪 , 不看别 的, 就看谁拥有更多世界水 平的大学 。过去
明专利缺少核心竞争力 ;2 我 国缺乏 自主的核心技术 。我 ()
国高科技领域 中的发 明专利 , 绝大多数来 自国外 , 如无线 电 传输 、 移动通 信 、 导体 、 半 西药 、 计算 机等领域 中 , 自外 国 来
企业和外资企业 的, 分别占 9 %、1 8 %、9 6 %。【 3 9 %、5 6 %、0 l L 个不争 的事实是众多产业缺乏 自主的核心技术 已成为我 国 产业发展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的严重 制约瓶颈。要使 中 改革开放 3 0年来, 中国的经济 持续 高速增长 ,人均 国 民生产 总值 从 17 年 的 3 1 98 8 元增 长到 2 0 0 8年 的近 2 00 00 元左右 ,O年增长 了约 5 。 3 0倍 扣除物价上涨 的影响 , 中国的 G P年均增长速度达 到 9 %。一些 国际机构和学 者预测 , D . 6 中国将会在 2 0 0 9年底超越 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 , 而此前“ 估计在 2 5 0 0年以前 , 中国经 济规模将超越美 国 , 位 居世界首位”的预测也可能因为金融危 机的突袭而提前成 为现实 。但是 , 金融危机实际上也让我们看 到了中国经济高 速增长 3 O年 的一些 问题 , 比如最 突出 的问题就是 : 技水 科 国经济长期快速高质量发展 ,今后必须 更加重视技术进步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针对本国的经济关于经济增长。

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

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了需要和可能。

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稳增长更是为了保就业,既要满足城镇新增就业的需要,又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根本上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针对国与国之间的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正成为全球关注热点。

这对发展中国家是压力,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对策建议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对策,促进出口贸易的低碳化,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低碳化带来的挑战。

3.1 加快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根本,制度创新是保障。

发展中国家应结合本国国情和长远战略目标,借鉴和吸收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深入研究和制定本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对外贸易朝着低碳方向转型。

3.2 调整贸易政策,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应对世界贸易低碳化大趋势而言,需要在贸易政策上更多体现出低碳化导向。

发展中国家应适时调整贸易政策,绿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适当限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并扩大工业制成品进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外贸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分析

可持续发展分析
2012-7-24 17
目前正在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对 现行社会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这一经 济学最基本的特征,是把资源可能枯竭 确定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 并将此问题的遏制和化解,实现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为经济学的基本 使命。
2012-7-24
18
2.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特征 (1)资源枯竭的遏制与化解:经济学的基本使 命。就其研究的内容而言,其主要包括两个层 面:一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与替代资源 的寻找;二是可再资源再生状态的维持。 (2)资源可能具枯竭前景假设:经济学体系推 演的基本逻辑起点。这里所说的可能具枯竭前 景的资源,不仅是现在人们所定义的不可再生 资源,还包括现在人们所定义的可再生资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最关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整个生态资源可能具枯竭前景。
2012-7-24 4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集 世界各国首脑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样一个 高度凝聚当代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 深化结晶的重要文件。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传统的狭义的发展指的是经济领域的活动, 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资财富的 增加,这种发展观追求的是最大经济效益, 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结果是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
2012-7-24 11
这一生活模式具有以下特征:(l)虽然第一 产业仍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但第二产业成为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产业; (2)虽然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的绝大多 数成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还基本上是以劳动 者体力或畜力来驱动的、较为简单的手工工具, 但机器体系开始成为反映时代特征的生产工具; (3)从总体上看,生产过程中耗费的主要还 是可以永继利用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但不可 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已经有了引人 注目的规模;(4)社会生产的空间范围和规 模都空前增大,社会生活的节奏变思想的提出则是基于工业 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 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 无节制发展所带来的恶果,特别是20世纪 六、七十年代之后,环境公害的加剧和能 源危机的冲击,使人们开始了全球范围内 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先后提出了 “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 展”、“协调发展”等思想。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2012—2013学年第 1 学期研究生课程期末论文论文题目: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学号:20121811219姓名: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年级:行政管理(公共经济方向)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任课教师:梁凯音、刘建萍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7日《》课程研究生期末论文评阅表考核形式:论文选题要求:(请任课教师说明学生应围绕哪些领域、方面写作)字数要求:_________字满分分数:_________分论文提交截止日期:_______________评分要求:(请任课教师说明从哪些方面评定分数,下列指标项仅供参考,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论文要求对指标项进行调整。

)研究生院培养办制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实现了连续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被西方媒体冠以“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

但是,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困境,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困境、经济动力不足的困境。

对此,我们要采取必要措施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消除经济发展中不可持续因素,转变经济增长思想,把握好中国经济转型的这个关键时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进而实现整个国家的总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中国经济;困境;对策;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已实现了连续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GDP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到2011年达到47.3万亿美元,特别是在2011年,GDP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被西方媒体冠以“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

事实上,支撑中国经济奇迹般发展的主要是两大支柱: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势在于,在实现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实现规模优势,集中用于经济建设。

可持续发展复习参考题讲解

可持续发展复习参考题讲解

可持续发展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2、生态足迹:生态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 ,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威廉(William )等在1992年提出的,并在1996 年由其博士生瓦克纳戈尔完善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于土地面积的可持续发展量化指标。

3、真实储蓄:是指在净储蓄中扣除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失以及城外影响后的储蓄值。

4、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对工艺和产品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以减少其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

5、循环经济: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6、人口质量: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

人口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人口群体所具有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7、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

8、社会总抚养比:社会总抚养比=(0-14岁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

9、人口性别比: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各自所占的比重。

10、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填空1、可持续发展系统5社会子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区际类型43、可持续发展区际关系协调原则4补偿跨界影响原则、优化人地关系原则。

4、可持续发展代际关系协调原则5用原则、最小资源耗竭速率原则、保持自然系统完整性原则、优化区际关系原则。

时事政治最新论文3000字范文

时事政治最新论文3000字范文

时事政治最新论文3000字范文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时事政治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事政治3000字论文篇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与发展对策》摘要: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主要表现在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方式、自主创新能力、现存的世界经济规则及世界列强对中国崛起的态度等方面。

关键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约束条件;发展对策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是—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能够保持适度高速(年均8%左右),增长速度不要大起大落,并且各主要决定因素能够支撑经济增长在中长时期内(10年以上)保持这种平稳高速增长态势的可能性。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从经济学角度讲,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包括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因素及社会方面的因素,前者主要是自然方面的因素与地理环境方面的因素,而后者主要指人口、文化传统与制度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约束条件主要表现:(1)资源;(2)环境;(3)人力资本;(4)经济增长方式;(5)自主创新能力;(6)现存的世界经济规则及世界列强对中国崛起的态度等等。

三、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发展对策1、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最为突出的。

发展方式问题,说到底是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基本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强调发展循环经济资源与环境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制约条件。

而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这些制约的良策。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循环经济应该包括四个要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朱吉玉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朱吉玉
6以经济学家贾康为首的经济研究小组提出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强调以推动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着力从供给端人手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实现双创双化双减双扩双进双到位71的政策主张为我国当前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1期 2014 年 1 月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orum of World Economics & Politics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在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指引下,GDP 以 平均每年 9.8%的速度高速发展,GDP 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经济发 展的奇迹,基本完成了“资本积累”。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 继续保持 7.5%以上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促进作用。2012 年我 国人均 GDP 已达6 1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 2012 年的标准,中国已被列入“中上 等收入国家”行列。
* 朱吉玉,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朱丹,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 朱吉玉,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昌西路 24 号; 邮编: 241002; E-mail: xyzhzjy@ sohu.com
第1期
朱吉玉,朱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161
中求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扩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众所周知,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发 展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最具实际意义的是消费。在出口乏力的条 件下,投资和消费成为主导,但最根本的是消费拉动。没有消费,投资也缺乏动 力源泉。当前,国内需求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有 13 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数 额的居民储蓄,截至 2011 年底,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达到 35.2 万亿元,许多行业 如教育、医疗、环保、能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供应短缺,这意味着在我国内需 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13章

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课件第13章

单位GDP能耗大
% %
(2007年数据)
60

50

40

30
的 比
20

10
6
0 GDP
36.4
15.9
钢铁
能源
51.7
水泥
(2009年数据)
60
53
50
占 世
40
44
界 30
的 20
18
比 重 10
8
0
GDP
钢铁
能源
水泥
产量指数
2012年 GDP占世界11.6%
钢铁消耗占世界45% 能源消耗占世界 21.3%
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
(一)大力发展节能低碳技术创新 (二)大力提倡清洁生产工艺
课后思考题
1、简析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和区别? 2、简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哪些资源环境约束? 3、请您谈谈如何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总供水 量
生活
工业
其中: 直流火 (核)

农业
全国 北方6区
南方4区 松花江区 辽河区 海河区 黄河区 淮河区 长江区
其中:太湖流域 东南诸河区 珠江区 西南诸河区 西北诸河区
4921
1750.5
3169.9 288.5 97.7 132.9 254.6 452.6
1919.7
338.2 326.9
478 3869
39.6 2126.9
438.7 13.7 0.0 0.1 0.0 25.8
1742.1 414.7 135.7 239.5 274.5 421.0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与发展对策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与发展对策
长 ; 约束条件 ; 对策 发展 改革开放 3 0年来 ,中国经济 的高速 增长 利用令人担 忧 ; 人均耕地不到世界 的 1 , / 土地 2 2 自主创新能力 :制约 中国经济持续增 A 令世人瞩 目。根据世界银行(o8 2o 年世界 发展 资源 的开发利用状况没有给我国经济增长 以更 长的内在原因 煤炭人均探明可采储量为世界人均 指标)W d ee p et nit s 依照各 国 大的空间 ; ( odD vl m n Id a r , o co) 所谓 自主创新能力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 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 ,中国在 2 0 年 G P已 的 6 %,石油 人均探 明可采储 量 为世界 人均 局 长田力 普的解释 , 07 D 2 是指创造 出“ 的、 人没 新 别 达到 6 万亿美元 。 济总量 已 占世界经济 总 7 我 国经济增长非常依 赖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有 的” 同时“ . 1 经 %, 、 又是市场需要 的” 能给创造 者带 、 量 的 7 %, . 跨过 了公认的世界 经济强 国的“ 2 入 严重不足。另一方面 , 我们在现有生产 中。 往往 来“ 经济效益” “ 并 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的产品的 门” 条件之一 的“ 国的经济总量 至少应 占到世 资源消耗多 、 一 利用效率低 。再加上技术水平低 、 能力 。 —个国家只有拥 有强大 的自主创新能力 , 界经济总量 5 的 门槛 。然而 。 %” 我们应该清醒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 、 才能使 自己的经济保持可持续的增 长。 例如 , 美 地认识到:仅有经济规模 的扩大并不能掩 盖我 管理落后 , 使每 吨能耗实现 G P 为世界平均 国经济增 长的质量 比较高 , 自主创新 能力和 D 仅 其 们离开真正 的世界经济强 国的差距 ,特别是 中 水 平的 3 %。按单 位产 品实物量能耗 、 0 物耗 的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8 。而中 % 0 国如何保持经济的可持续 增长是摆在我们 面前 绝对水平来衡量 。 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 平均水 国的高经济增长多半是靠投资拉 动的,经 济增 的重大课题 。我们既要看 到中国基于经济实力 平相 比, 国的差距十分 明显。 我 长中科技贡献率较低 , 约为 4 %。在 20 年商 1 08 持续 成长而形成的后发优势 ,更应冷静思考制 2 . 2环境 : 生产造成难以承受的污染 业周 刊评选的能充分体现 自主创新 能力 的全球 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 长、成为一流经济强 国的 应该看到 :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 , 经济 品牌 价值 10 0 强中 , 国占一半 以上 , 美 剩下 的主 增长 以重化工为主导 , 城市化加速发展 , 基础设 要分布于德 、 、 英 、 约束 条件, 制订出最佳 的发展对策。 法 日、 意等国 , 中国企业无 而 l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含义 施大规模建设。 在粗放的增长模式下 , 的发 上榜 , 这样 因为我国的 自主创新能力还十分薄弱。 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指 的是 :一个 经济 展无疑会造 成极大的环境污染 ,甚至最后导致 2 . 5现存的世界经济规则 :暂时无 法摆脱 体 的经济增长能够保持适度高速 ( 比如说年均 环境无法承受 正常生活之所重 。 据统计 , 每年我 的约束 8 %左右 )增长速 度不要大起大落 , 且各主要 国因环境污染 造成的损失 约 占 G P的 3 %。 , 并 D . 5 在全球化生产 的背景下 ,一国的经济要可 决定 因素能够支撑经济增长在中长时期内 ( 比 我 国城市人均生活垃圾约 为 4 O 斤 , 6 % 持续增长不仅取决于 自身的经济实力 ,而且要 4公 约 O 如 l 年以上) 0 保持这种平稳高速增长态势 的可 集 中在全 国 5 万人 口以上 的 5 座重点 城市 。 看该 国的实力成长能否让现有的世界经济规则 O 2 能性 。这样 的理解就是将“ 经济可持续增 长” 概 另外 , 水污染 问题也 十分严 重。 目前全 国 9 % 发生有利于 自己的变化。 O 例如 , 目前全球经济强 括 为“ 速度较 高 、 行较稳 、 运 时间较 长” 三个要 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 ,全 国地表水总体水 国的技术竞争正在变成标准之争 , 谁控 制了一 点。( 陈宏) 质属于中度污染 ,四类 以下水质 占 6 %以上 , 项技术的全球标准 , O 谁就博得一个 巨大 的市场 。 党的十七大提 出到 22 0 0年中国要实现全 四类 以下水质的湖泊和水库 占 7 %。大气污染 中国作为—个后起大 国, 掌握技术标 准方 面 l 在 面小康 目 的新要求。实现这个 目 的关键在 以年均 G P总量计算 , 国空气污染 造成 的损 已经落后许多 , 标 标 D 我 目前要做 的是奋起直追 。 但是世 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 就是说 , 也 在—个相 当长 失高达 5 7 —17 0 4 0 26 亿元 。刘铮 ) ( 因此 , 我国经 界经济规则有其刚性 , 后起 国家要加 以改变非 的时间内, 中国的经济必须高速平稳地增长 , 人 济增长是否可持续 ,关键在于环境污染是否 能 常困难 。另外 , 中国要成 为世界经济强 国, 还受 均 G P要翻两番 ,年均 实际增 长率不能 低于 够得到成功控制。 D 制于主要发达 国家的意愿 ,他们基于各 自国家 7 %。( . 2 徐长生 )要完 成党中央提 出的战 略 目 2 经济增长方式 : 型经济难 以持续 利益 的考虑 ,一般不会轻易让中 国参与或主导 . 3 粗放 标, 让全 中国各族 人民过上幸福 的小康生活 , 我 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 ,经济增长方式可分 世界经济规则的修改 与制订 。中国暂时只能接 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认真分析制约中国 成两类 , 即粗放型经济和集 约型经济 。 粗放型经 受既有世界经 济规则 的约束 。( 章玉贵 ) 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的基础上 ,常 订出 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 资金 、资源 的投 5 3切实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 最佳的发展对策 。 入来增 加产 品的数量 , 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集 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 2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 条件 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 采取综合措施 。 07 3 时任 中国国家发展 20 年 月 从经济学角度讲 , 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条 件 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 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 改革 委员会 主任 的马凯在 中 国发展 高层论 坛 包括 资源与 环境方 面的 因素及社 会方 面的 因 的质量 , 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早在 l9 年我 2 0 年会 的演讲 中提 出了转 变经 济增长方 式 95 07 素 ,前者主要是 自然方面的因素与地理环境方 国在制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 的五个要点 。首先 , 要更新发展 理念, 这是转 变 面的因素 , 而后者主要指人 口、 文化传统与制度 的时候 , 就明确提出要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 经济增长方式 的必要前提。我们要摈 弃片面追 等方面的因素 。就我国 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而 型向集约型转变。 但十多年过去 了, 我们在转变 求 G P 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 、 D 产 只重视 言 ,有几个 因素被经济学者公认为对我 国经济 经济增长方式上确实取得 了一定成效 , 总体 物质财富积 累而忽视人的全 面发展 、只考虑 当 但 增长起约束作用的。( 章玉贵 , 彭亮 , 方行明 , 谢 来看没有取得根本转变 ,特别是近两年来粗放 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 ,坚持走 以人为 富胜 , 刘铮等 ) 这些约束 条件 主要表现在下列几 型增长方式明显 回潮 。近年来经济增 长速度 的 本、 全面、 协调 、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其次 , 个 方 面 : 资源 . 环境- 人力资 本;. m b . c . d经济增 长 加快 , 一定程 度上是 由钢铁 、 在 水泥 、 房地产等 要优化经济结构 , 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的主 方式; 主创新能力; e 泊 £ 现存的世界经 济规�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引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经济增长、社会不平等、环境污染等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指引方向。

一、经济增长问题:1.1 经济增速下滑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对此,应加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放力度,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需注重发展独特优势产业,提高经济的韧性和创新能力。

1.2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更加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源优化配置。

1.3 产业结构单一我国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撑。

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应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投入和人 capital力培养,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二、社会不平等问题:2.1 收入差距加大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群体收入水平严重滞后。

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2.2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2.3 教育资源不平等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应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以及优化教育体制。

三、环境污染问题:3.1 水土流失与生态退化我国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严重,其中包括土地沙化、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3.2 空气和水质污染我国城市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严重,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维普资讯
厂 堂 ! 里 _ ]
蒋 文 涛
( 南睢 县 县 委 党校 , 河 南 睢 县 4 6 0 ) 河 7 9 0
摘 要 :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明确要 求加快 发展 循环 经济。要转 变经济增 长方式 ,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 ,努 力实现 “ 可持 续 发展 能力不断 增 强,生态环 境不 断得 到改善 ,资源利 用效率显著提 高 ,人 与 自然 关系和 谐 ,整个社会走上 生产 发展 、生活 富裕 、生态 良好 的文明 发
法 律 上 促 进 我 国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 良好 开 端 。 但 还 不 够 ,还
12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落后 .
企业工 艺和技术 装备落 后是我 国经济 增长缓 慢 、效 益 不 高、污染严 重 的重要原 因。 目前 我国关 键技术 设备达 到
或 接 近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的 仅 占 1% 2 3 设 备 属 于 国 内 一 5, / 的 般 水 平 : 2 0 年 我 国 科 技 竞 争 力 仅 列 世 界 第 2 位 ,科 技 整 体 00 8
资 源 再 生 企 业 的生 产 成 本 。
般 污 染 物 到 有 毒 有 害 污 染 物 ,形 成 了点 源 污 染 与 面 源 污
染共存 ,生活 污染与 工业污 染叠加 ,各种新 旧污 染与二 次
污 染 相 互 复 合 态 势 ,对 生 态 系 统 、 食 品 安 全 、 人 体 健 康 构 成 日益 严 重 的 威 胁 。 资 源 和 环 境 的 承 载 力 已难 以支 撑 经 济
2 我 国发展循环经济 的对 策
众 多理论和 实践探 索表 明 ,循环 经济是 实现可 持续发
展 的必 由 之 路 。 国 内 已有 一 些 地 方 按 循 环 经 济 的 理 念 来 设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的方法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的方法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外经济观察家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1. 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如产能过剩、投资过度依赖和外部需求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经济增长的放缓。

产能过剩造成了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进而抑制了投资和经济增长。

过度的投资依赖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

此外,外部需求不足也是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

全球经济低迷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减少了对中国出口的需求,进一步拖累了经济增长。

2. 人口结构变化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供应减少,这对经济增长构成了挑战。

老年人口增加,意味着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支出的增加,加重了财政压力。

人口结构变化还导致了家庭储蓄率下降和消费结构的调整,这进一步制约了经济增长。

3. 环境问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代价是环境问题的严重恶化。

污染和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和调整能源结构等。

然而,这些措施使得一些传统产业面临减产或关闭的风险,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应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对策方法1. 结构调整和改革为了解决产能过剩和投资依赖问题,中国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

这包括淘汰产能过剩行业,促进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此外,中国还应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更多外资,推动外贸平衡发展。

2. 劳动力市场改革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需要进行劳动力市场改革,以提高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这包括推动教育改革,培养更多高技能劳动者,推动劳动力转移和流动的自由化,改善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3. 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

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

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迟缓。

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对策: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

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

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一、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症结,已经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标的实现,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需求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失衡。

一是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

中国长期主要依赖投资、外需拉动经济增长。

在投资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最终消费占GDP 的比例持续下滑,据统计,中国的资本形成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32%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46.8%,最终消费率则由同期的67%左右下降到48.6%。

二是高投资形成的巨大产能直接导致对外过度依赖。

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到2008年中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70%。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与产业内部失衡并存的特征愈加凸显。

农业基础薄弱,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截至2009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2.6%,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长期并存。

一方面,部分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企业制度改革滞后,企业缺乏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高新技术产品严重短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三)城乡、区域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城镇化发展滞后、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和区域之间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

中国经济规模发展空间结构失衡,城乡差距仍在持续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由1980年的1.05∶1扩大到2009年的2.2∶1。

(四)要素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资源消耗偏高,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

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70%的铜矿石、90%的铬铁矿石等都依靠进口。

从生态环境看,中国“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在投资增长中呈现继续强化之势。

美丽中国(多选)

美丽中国(多选)

多选题1、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财富持续增长,就必须(ABCD)。

A实行循环经济B 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C改变经济增长方式D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生物有机体包括(ABC)。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3、我国政府生态管理存在着机构(ABD)等管理问题,需要尽快在“多元合作”的维度上展开行政体制变革,主动去适应多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的新时代。

A职能交叉B条块分割D权责不清4、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转型不仅需要立法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大量环境经济政策如(ABC)等手段的广泛运用,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A环境税费B生态补偿C排污权交易5、生物修复包括(ABCD)。

A微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C动物修复D酶学修复6、造成大气中气溶胶颗粒浓度上升主要由于(ABC)。

A污染排放B气象条件C下垫面属性改变7、治理水体污染的对策包括(ABCD)。

A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B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C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D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8、雾和霾均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异同点主要在于(ABCD)等。

A组分类型B水分含量C可见厚度D外观颜色9.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

A多元性B整体性C统一性D相关性10、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内容包括(ABCD)。

A陆海层面B区域层面C城乡层面D产业层面11.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生态坏境的根源和危害,主要措施有(ABCD)。

A有计划地保护生态环境B预防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C控制生态环境污染D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12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

A自主性、适应性B自动调节、自动控制C韧性机制D稳定性13.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需要(ABCD)。

A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B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C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D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14.“行政界碑”使生态管理的联合行为变得极为复杂冗长,需要进行新的协作制度设计以及一系列由联合行动引发的(ABCD)等等冗长的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和发展对

论文导读:然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面临着资源、需求和人口等方面的约束条件。

本文拟对上述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约束条件,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

然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面临着资源、需求和人口等方面的约束条件。

本文拟对上述各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存在的约束条件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不足,而整个经济结构也需要更加合理化。

其次,人口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约束条件。

所以,如何有效地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有效控制人口也是当务之急。

(一) 经济增长遭遇资源瓶颈
中国经济在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同时,也再次遭遇资源瓶颈的阻击。

不少专家认为,未来20年我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资源问题。

论文发表。

[1] 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导致资源消耗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日盛的国际背
景,都使我们面对的情况比发达国家曾经历的要复杂得多。

我国人均资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0年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开采储量分别只有2.6万吨、1074立方米、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

据估计,2020年我国石油缺口为2.5亿一2.7亿吨,煤炭缺口为10亿吨。

[2]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日益增大,其他资源都将面临同样的问题,资源瓶颈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资源量有限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另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在资源相对贫乏的背景下,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没有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模式。

2002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为1.18吨标准煤/千美元GDP,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创造每千元GDP 消耗的能源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

我国前8位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其中吨钢综合能耗高15%到30%。

[3]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支撑2003年GDP增长9.1%的能源和重点资源消耗量,包括15亿吨标准煤,8.2亿吨水泥和2.6亿吨钢材,分别占全世界的30%、33%、50%。

[4]因此,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粗增长”模式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经济步人新一轮增长周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 需求不足
中国经济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己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然而,时下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总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

由于出口贸易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国
内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虽然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政策,但内需增长却十分有限。

如何有效地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事关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内需不足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历史、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则是一个重要因素。

论文发表。

二、可持续增长的发展对策
(一) 解决资源瓶颈的对策
解决资源瓶颈问题的主要对策有开源节流以及科技进步。

前者不少学者已经研究过,本文主要探讨通过科技进步解决资源瓶颈问题。

1、要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能源、交通、机械、冶金、纺织、轻工、化工、建材、建筑以及农业等传统产业的应用,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而减少资源对经济的约束。

2、要积极推动企业应用信息技术。

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全过程,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集成优化,提高企业应变力和竞争力。

3、要大力推进电子商务。

重点实现外贸领域、信息产业领域的电子商务,积极推动钢铁、汽车、建筑、纺织等行业电子商务示范作用,促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4、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论文发表。

技术改造要真正把节能降耗放在
首位,要逐步做到节能技术改造资金与节能挂钩,要努力推广行之有效的节能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

每年要选一批投资省、工期短、效益好、见效快的项目和技术措施,实行强制推行的办法走依法治国之路。

(二) 解决需求不足的对策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在中长期内坚持刺激需求的政策,二是深化改革,进行结构的优化调整。

1、扩大国内需求
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是中国从短缺经济向买方市场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方针政策,是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要条件。

尤其在目前,出口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扩大内需显得特别重要。

(1) 内需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政策支出。

在扩大投资需求中,通过政府的财政扩张,大力发展铁路、公路、环境保护和水利设施是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基础设施落后,这种通过发展基础设施来启动投资的反周期财政政策是有效的,也具有长远意义。

今后在财政上应继续支持国有银行的信贷发放,必要时鼓励非国有中小银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同时,着力创造规范、良好的宏观环境,调动投资者预期,增强投资信心。

(2) 扩大消费需求是今后扩大内需的重点。

就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而言,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明显,但从社会再生产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的持久拉动力量,投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是消费需求的派生。

因此,我们更应该努力刺激消费需求。

首先,稳定消费者预期和转变消费观念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

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转轨时期,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改革正逐步推行,加之国有企业职工的大批下岗,导致居民消费预期不稳定,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针对这种状况,应该加大再就业的力度,应通过体制改革使人们对未来看好。

其次,从消费主体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已处于相对积累阶段,而农村居民应该成为近期消费需求的主力军。

解决农民收人问题、优化农民消费结构是启动农村消费的唯一途径。

2、优化经济结构
中国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是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桎梏,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存在着这些结构转换的巨大空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提供了潜能和动力。

(1) 加快城市化进程。

积极推进城市化,不仅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也是启动内需的关键一环,是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基础。

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为城市化提供良好的制度空间。

目前我国还存在不少不利于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从而加剧了城乡分离,延缓了城市化进程。

其次,不同地区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城市化模式,不能盲目照搬,更不能搞“一刀切”城市化。

城市化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提高农民的收人,创造巨大的农村市场。

这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2) 加快产业重组,调整产业结构。

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看,我国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进人相对停滞阶段,而第三产业比重偏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我国人均工业制成品占有量还很
低,制造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空间,而且,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必然建立在工业化成熟到一定程度之后。

所以,今后一段时间的调整方向应为第一产业比重稍有下降,适当增加对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的投人,推进农业现代化,第二产业在大致保持现有比重基础上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

从产业的重组看,组建大企业应主要借助市场,发挥资本的纽带作用;发展中小企业,不能一放了之,要建立各种服务机构,以“强强联合”为轴心,提高创新能力和组织化程度。

对于工业结构内部的优化,主要是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要强化对引进技术的吸收和改进,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3) 加快区域结构的转换。

广阔的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扩大整个国内市场。

国家应在政策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改良该地区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沿海资金向中西部流动,并借助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沿海制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的逐步转移。

三、结论
2 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新契机,同时也充满着困难和
挑战。

但只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并有效地扩大内需,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急剧增长,中国经济必然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增长。

参考文献:[l]吉利斯.波金斯.发展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38.[2]朱堰徽,陈强.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理性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0 (02).[3]张跃锋.能源危机及其对策[J].
经济师,2002 (03).[4]黄葱.高速发展再遇能源瓶颈[J].瞭望新闻周刊,2004 (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