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试卷
学前儿童数学 教育期末试卷及答案2

1.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2.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3.基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多少的数。
()4.认识与区别“1 和许多”是中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5.幼儿数数时会受到物体大小和排列位置的影响,由此说明幼儿尚处于一种死记硬背式的记数水平。
()6.皮亚杰认为,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思维发展是一种再现和前逻辑思维的特征。
()7.数的守恒是判断和检验儿童是否真正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的重要指标之一。
()8.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是小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
()9.了解、分析儿童的发展水平是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的第一步。
()10.量守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方法进行。
()三、概念题(每题5分,共20 分)1.数图2.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3.计数4.等分的含义及形式四、简答题(每题6 分,共30 分)1.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
2.什么是分类?分类的形式有哪些?3.简述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一般过程。
4.什么是操作法?运用操作法应注意哪些方面?5.如何构建和表述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五、分析设计题(15分)何谓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试以中班“认识形体”中的某一图形为活动内(写明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材料及基本过程)《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二参考答案一、1.设计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2.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3.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4.包含关系、相等关系5.从具体到抽象、从同化到顺应、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个别6.自然物;量具7.集合8.归纳法9.重叠式,并放式,连线式10.儿童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学科的特性;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二、1.×2.√3.√4.×5.×6.×7.√8.√9.√ 10.×三、1.将一定数量的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的图片叫数图。
2020年实验幼儿园小班考前检测试卷A卷 附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绝密★启用前2020年实验幼儿园小班考前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题号语文部分数学部分英语部分口试部分总分得分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愉快学习,你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让我们去知识乐园大显身手吧!一、语文部分(共6小题,每题6分,共计36分)1、我能分出声母、韵母。
2、我会帮它们找自己的家。
3、填出所缺的声母。
4、我会写声母。
5、看图找出相应的音节,用-------连起来。
6、选正确的音节画“√”。
二、数学部分(共6小题,每题6分,共计36分)1、一个星期有( )天,( )天上课,2天休息。
2、画一画。
3、在○里填上“>”“<”或“=”。
6+0○6 5+4○10 2+9○10 3+3○9 5+5○9 8–0○9 3+3○5 13-2○124、算一算,找朋友。
5、数一数,填一填。
6、从1写到10。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英语部分(共2小题,每题6分,共计12分)1、你想跟老师说你想要汉堡包,该怎么说:( ) A .I like hamburger. B. I like pie.2、看图识单词。
四、口试部分(共1小题,每题16分,共计16分)1、我会背书。
(1)、背诵整体认读音节。
(2)、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参考答案一、语文部分(共6小题,每题6分,共计36分)1、略。
2、略3、略4、略5、略。
6、略二、数学部分(共6小题,每题6分,共计36分)1、7,52、略3、等于,小于,大于,小于大于,小于,大于,小于4、2+4=6,7-2=5,8-7=1,6+4=109-4=5,6-5=1,8+2=10,3+3=65、7,3,1,46、1,2,3,4,5,6,7,8,9,10三、英语部分(共2小题,每题6分,共计12分)1、A2、略四、口试部分(共1小题,每题16分,共计16分)1、老师根据背诵情况给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试卷系级专专业班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师让幼儿在角色区中的商店做买卖的游戏,其中让扮演家长的幼儿带扮演宝宝的幼儿到商店用纸币购物,这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什么原则,()A、密切联系生活原则B、发展幼儿思维结构原则C、重视个别差异原则D、兴趣性原则答案:A。
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的来源。
幼儿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幼儿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
例如:他们说到自己几岁了,就要涉及数;和别的幼儿比身高,实际上就是量的比较;在搭积木时,就会看到不同的形状。
幼儿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运用数学来加以解决。
例如:幼儿要知道家里有几个人,就需进行计数;在拿取东西时,幼儿总希望拿“多的”,拿“大的”,这就需要判别多和少、大和小等数量关系。
总之,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都可以变成幼儿学习数学的机会。
2、幼儿“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哪个年龄段。
()A、2岁左右B、3三岁左右C、四岁左右D、五岁左右【解析】:B。
幼儿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小班中期(3岁半以后)。
起初,他们可能只是在对应的操作中感受到一种秩序,并没有将其作为比较两组物体数目多少的办法。
逐渐地,他们发现过去仅靠直觉判断多少是不可靠的。
3、张老师正在组织数学活动“认识6”,她呈现一组一组数量是6的卡片,让幼儿计数。
她观察到有点幼儿输得时候伴随点头动作,有的悄悄伸出手,数一个数伸出一个手指头,这体现了幼儿数学学习的什么特点。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解析】:A。
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
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完成某些任务时,经常伴随着外显的动作。
数学试卷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对应排列卡片时,总要先和上面一排相对应的卡片碰一下,然后才把它放在下面。
这一现象说明小明学习数学所具有的特点是( A )。
A:依赖于动作 B:依赖于表象 C:依赖于多样化的生活经验 D:依赖于练习2、“学习数的守恒”这一内容主要适合的年龄班是( B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中班3、幼儿能理解大小的相对性的年龄大致为( D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4、李老师:“绿纸条长还是红纸条长?”小明:“要看红纸条和谁比?”从这一对话中可以看出,小明( D )。
A:能对物体的长度作出反应 B:能用词汇表达对长度的认识;C:能按长度排列物体 D:能理解长度的相对性5、“学习量的守恒”这一内容主要适合的年龄班是( C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中班6、公式A=B+B'反映的是数的组成的( D )。
A:互补关系 B:互换关系 C:等差关系 D:等量关系7、红红小朋友经常把大的、长的、高的物体称为大的,红红小朋友的大致年龄应该是( B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8、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反映了幼儿数学学习具有( D )。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 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9、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C )。
A:自己的动作 B:其他物体 C:自己的身体 D:其他人10、儿童最容易感知的量是( D )。
A:粗细 B:高矮 C:轻重 D:大小11、在教育评价过程中,通过与儿童谈话,使儿童思想真实、自然地流露,从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法是( A )。
A:临床法 B:行为检核法 C:观察法 D:作业分析法12、引导幼儿感知几何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般采用( D )。
幼儿小班期末数学试卷题目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数字比3大?A. 2B. 4C. 12.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A. 4B. 5C. 63. 下列哪个物品不是圆形的?A. 鸡蛋B. 圆形饼干C. 方形积木4. 下列哪个动物有4条腿?A. 马马B. 猫猫C. 鸟鸟5. 下列哪个数字比5小?A. 4B. 6C. 76. 小花有5个气球,小刚有3个气球,他们一共可以吹多少个气球?A. 8B. 9C. 107. 下列哪个图形是正方形的?A. 三角形B. 圆形C. 正方形8. 小猫吃掉了2个鱼骨头,还剩下多少个?A. 1B. 2C. 39. 下列哪个物品不是用纸做的?A. 纸飞机B. 纸盒子C. 纸手表10. 小明有4个红色积木,3个蓝色积木,他一共有多少个积木?A. 7B. 8C. 9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1个苹果加2个苹果等于______个苹果。
12. 3个苹果减去1个苹果等于______个苹果。
13. 5个圆形加上3个正方形等于______个图形。
14. 2个三角形减去1个三角形等于______个三角形。
15. 4个蓝色积木加上3个红色积木等于______个积木。
16. 3个苹果加上2个香蕉等于______个水果。
17. 5个气球减去3个气球等于______个气球。
18. 2个圆形加上1个正方形等于______个图形。
19. 4个苹果减去2个苹果等于______个苹果。
20. 3个三角形加上2个正方形等于______个图形。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21. 一棵树上只有1个苹果。
()22. 小狗有4条腿,小鸟有2条腿。
()23. 一个正方形有4个角,一个三角形有3个角。
()24. 5个苹果加5个香蕉等于10个水果。
()25. 2个圆形减去3个正方形等于-1个图形。
()四、应用题(每题5分,共20分)26. 小红有6个彩色铅笔,小明有4个彩色铅笔,他们一共有多少个彩色铅笔?27. 小猫有3个鱼骨头,小猫吃掉了2个鱼骨头,还剩下多少个鱼骨头?28. 小明有5个红色积木,小红有3个蓝色积木,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积木?29. 小狗有4条腿,小猫有4条腿,他们一共有多少条腿?30. 小鸟有2个翅膀,小蝴蝶有4个翅膀,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翅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1一、客观题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了()A、直觉行动思维B、表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辨证思维2、在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
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数学教育原则是()A、发展儿童思维结构B、让儿童动手操作C、联系儿童生活D、重视个别差异3、从儿童的认识、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提出数学教育目标,这一分类的角度是()A、教育基本内容B、儿童身心发展C、数学教育内容D、社会发展要求4、数学教育内容应是幼儿所熟悉的、所理解的,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A、启蒙性B、启发性C、生活性D、可探索性5、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采取的形式是()A、集体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集体与小组结合活动6、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A、自然数B、集合C、序列D、对应7、按一般发展趋势看,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是()A、5~6岁B、4~5岁C、3~4岁D、2~3岁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中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A、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B、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C、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D、认识阿拉伯数字1~109、“认识时钟”的教育活动属于()A、托班教学内容B、小班教学内容C、中班教学内容D、大班教学内容10、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对应用题的理解与思考是凭借()A、表象B、动作C、实物D、概念11、研究表明,幼儿辨认形状的关键在于()A、配对B、指认C、掌握形状名称D、拼合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排序比分类难B、分类比排序难C、比较比排序难D、辨别比分类难13、数学思维的主要成分包括()A、集合B、排序C、计量D、分类E、对应14、目前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有()A、个别活动形式B、小组活动形式C、集体活动形式D、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E、师幼互动形式15、量的守恒包括()A、长度守恒B、面积守恒C、容积守恒D、体积守恒E、数的守恒二、主观题1、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小学毕业数学试卷超难卷子附完整答案(夺冠)

小学毕业数学试卷超难卷子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解比例。
:=x∶15,x=()A.10B.8C.2.25D.402.在数轴上,-15在-16的()边。
A.无法确定B.左C.右3.如果xy=4.5×4,那么x和y()。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4.一种食品的包装袋上有净重(300±5)克的标记,这种食品的质量在()克之间是合格的。
A.300~305B.295~300C.295~3055.小明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二年,年利率是2.25%(利息税5%),到期时,小明可以得到税后利息()元。
A.45B.85.5C.90D.100.56.甲地的海拔高度为-3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为20米,甲乙两地海拔高度相差()米。
A.-50B.50C.107.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字比例尺是()。
A.1:50B.1:20000000C.1:50000008.根据a×b=c×d.下面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d∶a和b∶cB.a∶c和d∶bC.b∶d和a∶c D.a∶d和c∶b二.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扩大a倍,高也扩大a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a2倍。
()2.底面积一定,圆柱的体积和高成反比例。
()3.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比是2:3,高的比是7:5,则圆锥与圆柱的体积比是14:5。
()4.甲数的4倍等于乙数的5倍,则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
()5.一个直角三角形沿一条边旋转一周,就会得到一个圆锥体。
()6.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成正比例。
()7.观察一个圆柱体的木块,它的侧面有可能是一个正方形。
()8.一个圆柱给出了底面半径,我能求出该圆柱的侧面积。
()三.填空题(共8题,共18分)1.用便方法记录下面的温度。
零上18℃________ 零下12℃________零上35℃________ 零下24℃________2.一个圆锥底面面积是24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学前儿童数学的测试试卷题

期末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10分)1.皮亚杰独创的一种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A.观察法B临床法C.测试法D.作业分析法2.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纵向层次中,最具操作性的是()A.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目标C.小,中,大班的数学教育目标D.数学教育活动目标3.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A.口头数数B.按物数数C.说出总数D.按数取物4.儿童在计数时,最初需要用手点着物体逐一计数,逐渐发展到可以用眼看着物体默默计数,这反映了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具有()A.从同化到顺应的心理特点B.从个别到一般的心理特点C.从具体到抽象的心理特点D.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的心理特点5.下列哪一项是大班儿童的时间概念发展呈现出的年龄特点()A.儿童能掌握一些最初步的时间概念B.儿童对于具体相对意义的时间概念,如昨天、明天,今天还不能掌握C.儿童能理解并会说出早晨、白天、晚上、夜里等词汇D.儿童对时间的认识逐渐向更长、更短的时间段扩展6.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活动设计的重点是()A.教育目标的确定B.材料的提供和活动规则的确定C.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D.教师的指导和评价7.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课安排在()A.小班B.中班C.大班D.小、中、大班8.使所有学前儿童在自己发展的起点上让数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的是()A.因材施教B.合作学习C.探究性学习D.创造性学习9.分组数学游戏活动注重综合性、自然性、趣味性,()是把儿童学数学转化为儿童玩数学的有趣形式A.数学教学活动B.游戏C.集体数学教学活动D.小组活动10.()是起源于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A.操作法B.试误法C.图示建构法D.启发探索法11.爸爸问小明O是什么,小明说是皮球、糖果、苹果。
那么,小明的思维达到了那个阶段()。
A形式运算智力阶段B感知运动智力阶段C具体智力运算阶段D前运算智力阶段12桌子上有四张卡片,分别是苹果、西瓜、梨、馒头。
数学竞赛试卷(初赛、决赛及答案)

2.下面五个图形中,有一个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那么“不是的”图形的编号是 。
3.将60分成10个质数之和,要求最大的质数尽可能小,那么其中最大的质数是 。
4.34减去一个分数,513一个分数,两次计算结果相等,那么这个相等的结果是 。
5.右面残缺算式中已知三个“4”,那么补全后它的乘积是 。
6.有A 、B 两个整数,A 的各位数字之和为35,B 的各位数字之和为26,两数相加时进位三次,那么A+B 的各位数字之和是 。
7.苹果和梨各有若干只,如果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还多4只苹果,梨恰好装完;如果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恰好装完,梨还多12只,那么苹果和梨共有______只。
8.甲班51人,乙班49人,某次考试两个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1分,乙班的平均成绩要比甲班平均成绩高7分,那么乙班的平均成绩是______分。
9.在大于1000的整数中,找出所有被34除后商与余数相等的数,那么这些数的和是 。
10.高中学生的人数是初中学生的56,高中毕业生的人数是初中毕业生的1217,高、初中毕业生毕业后,高、初中留下的人数都是520人,那么高、初中毕业生共有 人。
11.如图,一个长方形的纸盒内,放着九个正方形的纸片,其中正方形A 和B 的边长分别为4和7,那么长方形(纸盒)的面积是 。
12.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张先骑摩托车从甲出发,1小时后李驾驶汽车从甲出发,两人同时到达乙地。
摩托车开始速度是50千米/d,时,中途减速为40千米/小时。
汽车速度是80千米/小时。
汽车曾在途中停驶10分钟,那么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时在他出发后的_________小时。
。
3.下面五个图形中,有一个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那么“不是的”图形的编号是_________。
4.34减去一个分数,513一个分数,两次计算结果相等,那么这个相等的结果是 。
5.规定:③=2×3×4,④=3×4×5,⑤=4×5×6,…,⑩=9×10×11,…如果,那么方框代表的数是________。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考试试题(一)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期末考试试题(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提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帮助学前儿童归纳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或经验,使之概念化、条理化,最适合采用()。
A.辨别性讨论法B.修正性讨论法C.交流性讨论法D.归纳性讨论法2.将10以内的双数集合表示为{2,4,6,8,10},这是采用了()表示集合。
A.列举法B.描述法C.文氏图法D.韦恩图法3.“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深入,能按两种特征将集合分成子集”的幼儿处于()阶段。
A.笼统知觉集合B.感知集合界限C.感知集合元素D.感知集合包含关系4.“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一个数词与手点的一个物体对应”是指()。
A.口头数数B.按物点数C.按群计数D.接数5.“把10以内数字和相应数量的一组物体配对”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中班幼儿6.幼儿能按数取物,说明其数概念的发展处于()。
A.数量的感知阶段B.数词与单位实体间的联系建立阶段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D.数的运算阶段7.“运用数序排出10以内自然数数列,并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和数差关系”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中班幼儿8.“认识到进行加减运算不一定需要操作实物,而可以通过数数来完成”这表明幼儿的加减运算能力处于()。
A.符号运算阶段B.实物运算阶段C.表象运算阶段D.抽象运算阶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9.教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时,教师应()。
A.先教加法、后教减法B.先教减法、后教加法C.加法与减法同时教D.加法与减法穿插讲授10.下列量概念的教育要求适合于中班幼儿()。
A.按物体的量的差异进行3个物体的正排序B.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以内正、逆排序C.按次序规则或特定规则进行10个物体的正、逆排序D.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11.“5根小棒可以从小到大排列,也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体现的是量的()。
小班数学启蒙教育考试试题

小班数学启蒙教育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A. 3B. 4C. 5D. 62.小红有4只玩具熊,她送给小明1只,还剩几只玩具熊?A. 1B. 2C. 3D. 43.下面哪个数字比6小?A. 5B. 8C. 10D. 124.小猫有几只眼睛?A. 1B. 2C. 3D. 45.下面哪个图形是一个三角形?A. 四边形B. 圆形C. 正方形D. 三角形二、填空题1.计算:3 + 4 = ____2.把下面的数字写成汉字:73.5比3多几个?答:____4.把下面的数字按顺序写出来:3,1,2答:____,____,____5.计算:8 - ____ = 5三、简答题1.解释什么是加法,并给出一个示例。
2.解释什么是减法,并给出一个示例。
3.列举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4.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多少?为什么喜欢这个数字?5.你觉得学习数学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计算题1.计算:2 + 3 × 4 = ____2.计算:10 - 6 ÷ 2 = ____3.小明有8块糖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人分几块糖果?4.小明有5本绘本,小李有3本,他们一共有几本绘本?5.小红有15个饼干,她想平均分给她的5个朋友,每个人分几个饼干?五、解答题请你在纸上绘制一个长方形,其中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
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并写出答案。
提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2 × (长 + 宽),面积公式是长 ×宽。
六、应用题小明有8块糖果,小红有6块糖果。
他们决定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他们的朋友。
如果他们的朋友一共有4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块糖果?如果他们的朋友一共有5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块糖果?请计算并写出答案。
七、综合题请你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小朋友们通过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来获得分数。
游戏包括10道数学题目,每道题目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得0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配套测试题(5套,含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配套试卷A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提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帮助学前儿童归纳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或经验,使之概念化、条理化,最适合采用()。
A.辨别性讨论法B.修正性讨论法C.交流性讨论法D.归纳性讨论法2.将10以内的双数集合表示为{2,4,6,8,10},这是采用了()表示集合。
A.列举法B.描述法C.文氏图法D.韦恩图法3.“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深入,能按两种特征将集合分成子集”的幼儿处于()阶段。
A.笼统知觉集合B.感知集合界限C.感知集合元素D.感知集合包含关系4.“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一个数词与手点的一个物体对应”是指()。
A.口头数数B.按物点数C.按群计数D.接数5.“把10以内数字和相应数量的一组物体配对”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中班幼儿6.幼儿能按数取物,说明其数概念的发展处于()。
A.数量的感知阶段B.数词与单位实体间的联系建立阶段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D.数的运算阶段7.“运用数序排出10以内自然数数列,并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和数差关系”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小中班幼儿8.“认识到进行加减运算不一定需要操作实物,而可以通过数数来完成”这表明幼儿的加减运算能力处于()。
A.符号运算阶段B.实物运算阶段C.表象运算阶段D.抽象运算阶段9.教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时,教师应()。
A.先教加法、后教减法B.先教减法、后教加法C.加法与减法同时教D.加法与减法穿插讲授10.下列量概念的教育要求适合于中班幼儿()。
A.按物体的量的差异进行3个物体的正排序B.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以内正、逆排序C.按次序规则或特定规则进行10个物体的正、逆排序D.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11.“5根小棒可以从小到大排列,也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体现的是量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配套试卷(含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配套试卷C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提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学前儿童教育目标的纵向层次中,最具操作性的是()。
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目标C.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D.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幼儿的()。
A.抽象思维能力B.掌握数学知识C.基本的数学素养D.刻苦钻研精神3.“不能看到集合的明显界限,也不能一个一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不能精确地意识到元素数量”的幼儿处于()阶段。
A.笼统知觉集合B.感知集合界限C.感知集合元素D.感知集合包含关系4.()的实质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A.基数B.计数C.数序D.序数5.下列数概念的教育要求适合于中班幼儿的是()。
A.学会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10以内)B.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C.感知数的守恒D.认识单双数6.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
A.幼儿自己的探索与操作B.教师的讲解C.教师的演示D.家庭教育的配合7.“学习10以内的序数,使其会用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A.小班幼儿B.中班幼儿C.大班幼儿D.所有幼儿8.“在进行加法运算时,需要把代表被加数和加数的全部物体逐一地数一遍,进而获得两个数的和”这表明幼儿的加减运算能力处于()。
A.实物运算阶段B.符号运算阶段C.表象运算阶段D.抽象运算阶段9.()岁的幼儿通常处于抽象运算阶段。
A.2~3 B.3~4 C.4~5 D.5~610.幼儿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了学前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的过程。
A.从个别到一般B.从同化到顺应C.从不自觉到自觉D.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11.通常,()的幼儿逐渐能对差异不太明显的量进行认识和区分,能够根据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排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

XXXX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教育专科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B卷)助学点(中职校)学生准考证号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无分。
1.数学所描述的是【 B 】A.事物自身的特点B.事物间的关系C.事物的数量特征D.事物的存在形式2.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 C 】A.数学能力B.数学知识C.数学素养D.数学方法3.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4.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B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逻辑思维5.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树上原来有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B 】A. 条件不清楚B. 结构不完整C. 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D. 问题不明确6.下列对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B 】A. 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B. 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C. 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D. 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7. 儿童学习按物体的一个外部特征进行正排序一般从【 A 】开始A. 小班B. 中班C. 大班D. 小学8. 在进行某一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儿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评价,这种评价属于【】A. 诊断性评价B. 宏观性评价C. 形成性评价D. 终结性评价9. 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中,第一步是【】A. 确定评价目的B. 设计评价方案C. 实施评价方案D. 处理评价结果10. “认识早、中、晚、白天、黑夜”的教育活动属于【】A.托班教学内容B.小班教学内容C.中班教学内容D.大班教学内容11. 儿童把小汽车行驶路程的远近和小汽车行驶的时间长短混同起来。
小班期末考试试卷数学

小班期末考试试卷数学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数是最小的正整数?A. 0B. 1C. 2D. 32. 哪个图形有4条边?A. 三角形B. 正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3.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12B. 15C. 18D. 244. 哪个分数等于1/2?A. 2/4B. 3/6C. 4/8D. 5/105. 一个数加上5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A. 5B. 8C. 10D. 156. 以下哪个不是偶数?A. 2B. 4C. 6D. 77. 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不规则多边形B. 圆形C. 不规则曲线D. 任意三角形8. 一个数乘以3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A. 2B. 3C. 6D. 99. 一个数除以2等于4,这个数是多少?A. 8B. 6C. 4D. 210. 下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A. 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B. 半径为2厘米的圆C. 长为4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D. 边长为3厘米的等边三角形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一个数的3倍是15,这个数是______。
12. 一个数减去4等于2,这个数是______。
13. 一个数的一半是5,这个数是______。
14. 一个数乘以4等于16,这个数是______。
15. 一个数除以5等于2,这个数是______。
16. 一个数加上6等于11,这个数是______。
17. 一个数的4倍是8,这个数是______。
18. 一个数除以3等于7,这个数是______。
19. 一个数的3倍减去2等于11,这个数是______。
20. 一个数乘以7等于35,这个数是______。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30分)21. 计算:7 + 8 = ______。
22. 计算:15 - 9 = ______。
23. 计算:6 × 4 = ______。
24. 计算:20 ÷ 5 = ______。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

XXXX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教育专科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考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B卷)助学点(中职校) 学生准考证号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无分。
1.数学所描述的是【 B 】A.事物自身的特点B.事物间的关系C.事物的数量特征D.事物的存在形式2.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 C 】A.数学能力B.数学知识C.数学素养D.数学方法3.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4.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B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逻辑思维5.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树上原来有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B 】A. 条件不清楚B。
结构不完整C。
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D。
问题不明确6.下列对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B 】A。
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B. 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C。
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D。
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7。
儿童学习按物体的一个外部特征进行正排序一般从【 A 】开始A。
小班B。
中班 C. 大班D。
小学8。
在进行某一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儿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评价,这种评价属于【】A. 诊断性评价B. 宏观性评价C。
形成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9。
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中,第一步是【】A. 确定评价目的B。
设计评价方案C. 实施评价方案 D。
处理评价结果10. “认识早、中、晚、白天、黑夜”的教育活动属于【】A.托班教学内容B.小班教学内容C.中班教学内容D.大班教学内容11. 儿童把小汽车行驶路程的远近和小汽车行驶的时间长短混同起来。
吉林省长春市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统编版期末能力评测(备考卷)完整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学期统编版期末能力评测(备考卷)完整试卷一、填一填(共10小题,28分) (共10题)第(1)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第(2)题看图写数字。
第(3)题说出两个比9大,比14小的数( )、( )。
第(4)题填表。
小班有9个8个4个大班有9个9个9个一共有()个()个()个第(5)题数一数。
( ) ( ) ( ) ( )第(6)题弟弟今年9岁,比哥哥小2岁,今年哥哥( )岁。
第(7)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4 += 5+<15第(8)题数一数,填一填。
(1)正方体有( )个,长方体有( )个。
(2)圆柱有( )个,球有( )个。
第(9)题(1)从左数起,第5张卡片上的数是________;从右数起,第________张卡片上的数是0。
(2)这些数中,比10大的数有________,比10小的数有________。
(3)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
第(10)题在少的后面画“√”。
二、轻松选择(共4题,12分) (共4题)第(1)题我们要画一个○,可以借用下面图形()。
A.B.C.第(2)题下图中比()。
A.多1B.少2C.多2第(3)题18-5的计算结果与下面第()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
A.9+2B.8+5C.16-4第(4)题得数大于14的算式是()。
A.7+4=B.6+8=C.5+10=三、算一算(共4题,32分) (共4题)第(1)题我会算。
4+5= 19-7= 9+8= 0+8=7+6= 18-6= 8+6= 12+6=19-3-10= 10-7+8= 9+6-10= 8+3+5=第(2)题算一算。
1+3= 5-1= 6+3= 6-3=5+0= 9-9= 8-4= 10-8=10-6-2= 5+2-7= 1+3+5= 8-1+3=第(3)题别粗心,认真算。
6-6= 10-3= 1+9= 8-6=10-9= 1-1= 0+5= 2+3=6+4= 8+2= 10-2= 7+2=2+7+1= 6-3-0= 6-4+3= 3+7-1=第(4)题看图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