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相关古代文化常识(1)
语文文化常识(人教版必修二)

语文文化常识(人教版必修二)1.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来指少年时代。
2.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3.路:通“辂”,指君王所乘之车。
《采薇》中,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
又叫戎车。
4.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5.结发: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另一指束发:古时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又指妻子后亦指原配。
6.黄泉: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
打井至深时地下水呈黄色,又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阴曹地府。
黄泉路,指人死时通往黄泉地府的路。
黄泉又称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个泉井深,或谓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极深,地下极深处即谓黄泉。
7.伏惟:古时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8.新妇:当时对年轻妇女的泛称;也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9.床:在古代也指一种简易的坐具,小的只能坐一个人。
10.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11.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祈求织女星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12.下九:古代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13.适:旧称女子出嫁。
14.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等;支,地支,指子、丑、寅、卯等;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泛指天地或宇宙。
15.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6.台阁:原指尚书台,因尚书台在宫廷之内,故称台阁。
“台阁”往往与公府并举。
17.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18.鸡鸣、黄昏、人定:鸡鸣深夜过后的1-3时,即丑时;黄昏,19-21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全总结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
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
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
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
”怎么能不悲痛呢?一、字音癸.(g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彭殇.(shāng)二、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得三、古今异义词1、列坐其次..古义:这个地方今义:居于次一等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今义:物品的种类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4、或取诸怀抱..襟怀抱负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怀里抱着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1. 汉字——出现在商代,“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形状。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大篆→④小篆→⑤隶书→⑥草书→⑦行书→⑧楷书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2. 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由上联、下联组合而成,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句法相似)、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阳平,仄声则指上声、去声。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3.《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五个学派是儒、道、墨、名、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书,写于春秋战国之际。
书中提出的“仁”,核心是“仁者爱人”。
书中提到的“礼”,就是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相传出自宋代宰相赵普之口,显示它是不朽的著作。
4、其他要点——(1)古文学常识★《左传》★《战国策》★《史记》(2)古文化常识★【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轲卿】★【竖子】★【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郎中】(宫廷侍卫)★【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诹生】★【臣战河南】【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
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兰亭集序(一)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长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繁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齐,意为“把……看做一样”,“把……看做相同”)(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实在|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以前|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四)一词多义 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B.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C.省略句:①(大家)列坐(于)其次。
②(大家)引(之)以为流觞(之)曲水。
高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文化常识整理总结 (1)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必修二中的文言文更是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来系统地梳理一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中理解文意的关键。
在必修二中,常见的实词有很多。
比如“爱”字,常见的释义有“喜爱”“爱护”“吝惜”等。
“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爱”就是“喜爱”的意思;“吴广素爱人”里的“爱”则是“爱护”;“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中的“爱”意为“吝惜”。
“安”字,有“安稳”“安全”“怎么”“哪里”等意思。
“风雨不动安如山”中的“安”表示“安稳”;“君安与项伯有故”里的“安”是“怎么”的意思;“沛公安在”中的“安”是“哪里”。
“被”字,可解释为“覆盖”“遭受”“表被动”。
“被发行吟泽畔”的“被”是“覆盖”;“忠而被谤”里的“被”是“遭受”;“妆成每被秋娘妒”中的“被”表被动。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对于句子的语气、结构等起着重要作用。
“而”字用法多样,可表并列、转折、承接、修饰、递进等关系。
“蟹六跪而二螯”中“而”表并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而”表转折;“拔剑切而啖之”中“而”表承接;“吾尝跂而望矣”中“而”表修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而”表递进。
“之”字常见的用法有“助词,的”“代词”“动词,到……去”等。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之”是“助词,的”;“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中“之”是“代词”;“辍耕之垄上”中“之”是“动词,到……去”。
“其”字可作代词、语气副词等。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其”是代词;“其皆出于此乎”中“其”是语气副词,表揣测。
三、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的常见现象。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冯”通“凭”,凭借。
“举酒属客”中“属”通“嘱”,劝人饮酒。
“一尊还酹江月”中“尊”通“樽”,酒杯。
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能使文言文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名词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
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
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
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
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
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一、通假字。
1.氓之蚩蚩:嗤嗤2.匪来贸丝:非3.于嗟女兮:吁4.犹可说也:脱5.隰则有泮:畔6.岁亦莫止:暮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
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相对于口语而言,它更加庄重、精练,使用较多的是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
文言文讲究平仄、句式工整,寓意含蓄,表达隐晦。
2.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大多数是古代的词汇,有许多与现代汉语的词汇不同的地方。
比如,文言文中常常使用“朕”代替“我”,使用“尔”和“汝”代替“你”,使用“予”代替“我”,使用“兹”代替“此”等。
此外,文言文中使用的词汇通常较为正式和庄重。
3. 文言文的句法特点: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多采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语作为成分,并以四字句为最常见。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主谓结构、宾补结构、并列结构、状补结构等。
同时,文言文中使用的句型较为复杂,修饰成分较多,含义较为深远。
4. 文言文的修辞特点: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其中最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文言文修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意境的描绘、句法的运用和语言的含蓄。
5. 文言文中的典故引用:文言文中经常引用古代的典故和文化常识,这些典故往往给文言文增加了隐晦的意味和深远的含义。
因此,理解文言文还需要对典故的含义和来龙去脉有一定的了解。
6.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对于文言文的阅读,需要注意注重语言的整体理解和上下文的推测,以弄清楚句子的意思。
同时,要了解文言的特点,逐渐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积累阅读经验。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教版⾼⼀语⽂必修⼆⽂⾔⽂知识点梳理 ⽂⾔⽂⼀直是⾼中语⽂学习的重难点,⼈教版⾼⼀语⽂必修⼆⽂⾔⽂知识点有哪些呢?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教版⾼⼀语⽂必修⼆⽂⾔⽂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教版⾼⼀语⽂必修⼆⽂⾔⽂知识点总结 《诗经》两⾸ ⼀、词语 氓( ) 蚩蚩愆期将⼦⽆怒垝垣( ) 尔⼘尔筮咎⾔( ) 动辄得咎( ) 载笑载⾔( ) 下载( ) ⼀年半载() 刊载( )于嗟鸠兮桑葚犹可说也其黄⽽陨⾃我徂尔淇⽔汤汤渐车帷裳罔极靡有朝矣咥笑夙兴夜寐隰则有泮玁狁不遑靡盬孔疚骙骙⼩⼈所腓象弭鱼服⾬雪霏霏信誓旦旦 ⼆、成语 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2.信誓旦旦:誓⾔诚恳可信。
三、⽂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五国风,绝⼤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雅⼩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法有:赋、⽐、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兴。
4.《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学的光辉起点。
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离骚 1.⽂学常识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伟⼤的爱国诗⼈、政治家,“楚辞”的创⽴者和代表作者。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离骚》⼜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
在⽂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风”来概括《诗经》,⽤“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2.字⾳字形 修姱嫉妒( ) 謇忳郁悒侘傺溘死溘然长逝鸷鸟⽅圜攘诟谣诼延伫芰荷( ) 偭兰皋椒丘岌岌杂糅(不要写成“杂揉”) 昭质可惩( )惩罚( ) 孔雀东南飞 1.⽂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知识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1《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 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 (流亡, 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古代文化常识(人教版高二必修)

古代文化常识(人教版高二必修)古代文化常识【积累整合】1.古代占星家将天上星宿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李白《蜀道难》诗句“,以手抚膺坐长叹”提到的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
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2.请用正楷写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不认识的字请查字典注音。
天干:地支:3.古人“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对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陶渊明为陶元亮。
别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别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杜甫号少陵野老,陆游号放翁。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
4.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月中叫 (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每月最后一天叫。
5.我国古代两种常见纪时法是天色纪时和地支纪时,请查资料补充完整下面列表。
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昳晡时日入人定地支纪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化纪时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应用探究】6.查找资料,解释下面句中画线部分。
(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诗)(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唐雎不辱使命》)(3)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4)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蒲松龄《促织》)(5)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秦观《鹊桥仙》)7.从下列面句子中找出意思为“天下”的词语。
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一、古文化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皆精,写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三篇关于赤壁的诗文。
2、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二、通假字:1、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 缪通缭,萦绕三、古今异义:1、望:古——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今——希望、渴望2、如:古——往,去今——如同、像3、是:古——代词,这今——判断词4、美人: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容貌漂亮的女子5、斗牛:古——星宿名今——一种体育活动或游戏四、一词多义:1、而:①表转折例:虽一毫而莫取②表承接例: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③表修饰例:客喜而笑2、下:①名词,下面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动词,攻占例:下江陵3、方:①名词,地方例:望美人兮天一方②副词,正当例:方其破荆州4、然:①仿声词词尾,……的样子例:其声呜呜然②代词,这样例:何为其然也5、乎:①介词,相当“于” 例:郁乎苍苍②语气助词例:困于周郎者乎6、之:①助词“的” 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②代词,大自然例: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③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不知东方之既白7、如:①介词,像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②动词,往例:纵一苇之所如8、望:①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例:七月既望②动词,眺望,远望例:望美人兮天一方五、词类活用:1、羽化而登仙:羽——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一样2、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歌3、桂棹兮兰桨:桂、兰——名作状,用桂树,用木兰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5、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7、下江陵:下——名作动,占领、攻下8、顺流而东也:东——名作动,向东进发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人教新课标必修2文言知识梳理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虽(虽然)好修(修洁)姱(美好)以羁(束缚) 兮,謇朝谇(谏诤)而夕替(废弃)。 B.固(本来)时俗之工巧(善于取巧)兮,偭(违 背)规矩而改错(错误)。 C.忳(忧闷)郁邑余傺(失意的样子)兮,吾独 (只)穷困乎此时也。 D.屈(受委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责骂) 而攘(排斥)诟(侮辱)。
2.掌握通假 (1)偭规矩而改错 (2)忳郁邑余侘傺兮 忧愁苦闷。 (3)何方圜之能周兮 (4)延伫乎吾将反 (5)伏清白以死直兮 (6)进不入以离尤兮 (7)芳菲菲其弥章
“错”通“措”,措施。 “郁邑”通“郁悒”, “圜”通“圆”,圆凿。 “反”通“返”返回。 “伏”通“服”,保持。 “离”通“罹”,遭受。 “章”通“彰”,显著。
7.走近作者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 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在上个世纪中, 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广泛的尊崇。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 骚》中则自称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 “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两字的引申义。 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 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帮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 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 争,两度出使齐国。
D.《诗经》又简称《诗》,《尚书》又简称 《书》,“五经”指的是《诗》《书》《礼》 《易》《春秋》。 【答案】 A(六艺:《诗》《书》《礼》《易》 《乐》《春秋》。)
1.读准字音 修姱(kuā) 謇(jiǎn) 谇(suì ) (xiāng) 揽茝(chǎi) 谣诼(zhuó) 偭(miǎn) 忳(tún) 侘(chà)傺(chì ) 溘(kè) 方圜(yuán) 诟(ɡòu) 皋(ɡāo) 芰(jì )荷 岌(jí )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2.《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3.《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二、重点词语1.《兰亭集序》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天下之士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游褒禅山记》道(1)有碑仆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何可胜道也哉(5)策之不以其道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3)属予作文以记之(4)文过饰非观(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名(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4)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5)不名一钱盖(1)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2)盖其又深,刚其至又加少矣然(1)吴广以为然(2)有穴窈然(3)凌万顷之茫然(4)其声呜呜然(5)何为其然也(6)至于颠覆,理固宜然(7)然视其左右,来而记者已少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良乃入,具告沛公(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以(1)引以为流觞曲水(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之(1)倚歌而和之(2)惟江上之清风(3)纵一苇之所如(4)不知东方之既白(5)驾一叶之扁舟(6)辍耕之垄上三、词类活用1.《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所以游.目骋.怀(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赤壁赋》(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舞.幽壑之潜蛟(3)侣.鱼虾而友.麋鹿(4)顺流而东.也(5)正.襟危坐(6)下.江陵(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歌.窈窕之章(9)哀.吾生之须臾(10)不知东方之既白.3.《游褒禅山记》(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4)火尚足以明.也(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四、古今异义词1.《兰亭集序》(1)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为古义:今义:(2)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今义:(3)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今义:(4)列坐其次其次古义:今义:2.《赤壁赋》(1)白露横江白露古义:今义:(2)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今义:(3)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今义:3.《游褒禅山记》(1)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古义:今义:(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古义:今义:(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常古义:今义:(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古义:今义:(5)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不能古义:今义:十一古义:今义:五、特殊句式1.《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2)引以为流觞曲水(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4)当其欣于所遇(5)死生亦大矣(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赤壁赋》(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凌万顷之茫然(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6)而今安在哉(7)何为其然也(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游褒禅山记》(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2)此余之所得也(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安上纯父(4)有碑仆道(5)而又不随以止也(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答案一、通假字1.《兰亭集序》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2.《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3.《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二、重点词语1.《兰亭集序》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治办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引申为轮到(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途中驻地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天下之士招致(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到达(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一年(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时间)2.《游褒禅山记》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的(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花纹(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观(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动词,观察,观赏(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名词,景象(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动词,看(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动词,考察名(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动词,褒禅(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动词,说出(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名词,名义(4)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词,名字(5)不名一钱动词,占有盖(1)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2)盖其又深,刚其至又加少矣副词,“大概”的意思然(1)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2)有穴窈然形容词词词尾,译为“……的样子”(3)凌万顷之茫然形容词词尾,无实义(4)其声呜呜然形容词词尾,无实义(5)何为其然也代词,这样(6)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指示代词如此,这样(7)然视其左右,来而记者已少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判断,可译为“是”、“就是”(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居然(3)良乃入,具告沛公副词,于是(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1)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由于之(1)倚歌而和之代词,代物(2)惟江上之清风结构助词“的”(3)纵一苇之所如用于“所”字前,助词,一般不译(4)不知东方之既白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驾一叶之扁舟助词,充当音节(6)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去三、词类活用1.《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都是形容词做名词,贤士,年轻人,老年人(2)所以游目骋怀游、骋:都是使动用法,使……游,使……骋(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数词用作动词,看作一样(4)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兴:使……兴起,动词的使动用法2.《赤壁赋》(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向西。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文化常识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文化常识总结高中语文1.《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叠成丫髻,叫做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3.“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诗经》和《楚辞》分别就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光辉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哦”并说,“风”指《国风》,代表《诗经》;“哦”,指《古诗》,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就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4.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5.建安:汉献帝年号。
6.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7.妾:旧时妇女恭敬地自称为。
8.公姥:公公和婆婆。
9.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骂人则表示谦卑的习惯用语。
10.初阳岁: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11.初七:支农里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12.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月十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13.婉:娶妻。
14.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要适合,叫六合。
15.青庐:用短衣搭起的塔巴帐,举办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存有这种风俗。
16.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高中教学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知识整理一、《诗经》(一)通假字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岁亦莫止。
(莫,通“暮”“说”通“脱”,解脱)。
)2. 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二)古今异义 1. 至于顿丘(①古义:抵达。
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1.泣涕涟涟(泣涕,。
(三)、要点实词、虚词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氓:民,男子。
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戏笑的样子。
布:货币。
一说布匹。
贸,换,买。
2.来即我谋。
即:就。
谋:商议3. 送子涉淇涉,渡诃。
4.匪我愆期愆(音 qi ān):迟延。
5.将子无怒将 qi āng:愿,请。
6.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
垝垣(音guǐyu án):破颓的墙。
7.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载 ,,载 ,, :一边 ,,一边 ,,8.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
咎:灾害9.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10.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坠落。
11. 渐( ji ān )车帷裳渐:浸润12.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
贰:有二心13.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无。
极,准则。
德,情意。
1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没有。
室劳,劳累的家务活15. 夙( sù)兴夜寐,靡有朝矣夙兴:早起16.山盟海誓,不思其反信,真切;旦旦,诚心;反,违犯。
17. 雨雪霏霏雨 yù,下,作动词;霏霏,纷繁二.《离骚》一、要点词语1.虽:虽九死而未悔(即使,即便) 2 .度:竞周容认为度(法度,准则) 3 .溘:宁溘( ka )死以逃亡兮(突然,突然)4.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二、通假字1.错:偭(mi ǎn )规矩而改错(通“措”受) 3 .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举措),返回)2 .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三、一词多义1.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制芰( jì)荷认为衣兮(把3.修:①余虽好修姱((认为是好的)②谣诼( zhu ó)谓余以善淫,, 作为)②余独好修认为常(认为)ku ā)以鞿( 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2.认为:①③余独好修姱认为常(美,美好)四、词类活用1.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动,使 ,, 加高) 3 .长:长余佩之陆离,,受委屈,使,,受压迫2).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使动,使,, 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大:怨灵修之浩大(①古义:荒诞。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语文高一必修二的教材中和其他知识点相比文言文的知识点是相对重要。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一)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二)【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38.暮春之初。
——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39.修禊事也。
——禊事,禊祭之事。
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40.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流觞曲水,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
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
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
)
41.齐彭殇为妄作。
——彭,彭祖,传说中他曾活到八百岁。
——殇,本意指幼年夭折或为国战死者。
今义扩大,亦指巨大的悲痛、悲哀,常用于形容巨大的灾难、事故等。
(六)《赤壁赋》
4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
“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引申】日期特定名称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还有特定的名称。
如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最后一天为“晦”或“即朔”。
4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羽化,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
【引申】古代对于死的不同说法
——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
因此有了“崩”、“薨”、“卒”、"不禄"、“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
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崩(bēng),专用于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
电视剧里常有皇帝驾崩的场面。
“崩”本义是山倒塌。
《汉书·五帝纪》:“山陵不崩,川谷不塞。
”帝王、太后之死,就好象山倒塌了一样。
当然了,“拉出去崩了!”不算。
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卒(zú),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不禄(bù lù), 古代称士死为不禄━"不禄,不终其禄."
死,专用于庶人,即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和官府的低级官员、差役的死。
殇(shāng),古代称未成年人死为殇。
殒(yǔn), 古代泛指死亡。
缢(yì), 古代称吊死或绞杀。
圆寂,专指和尚的死。
也叫“坐化”。
登仙,专指道士之死。
也称“羽化”。
44.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七)《游褒禅山记》
4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对佛与佛教徒的称呼;也有和尚(僧人)的意思。
46.褒之庐冢也。
——庐冢,“庐”屋舍;“冢”,坟墓。
为尽孝道,古人在服丧期间,于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屋舍,叫做“庐冢”。
亦作“庐墓”。
47.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48.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后因称字为表字。
——父(甫),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引申】姓名字号
——上古有姓有氏。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
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
古人有名有字。
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周代贵族男子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性别,这样构成男子字的全称。
春秋时男子取字最普通的方式是在字的前面加上“子”字,这是因为“子”是男子的尊称。
古人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
(称字不是最尊敬的方式,最尊敬的方式是不称名也不称字。
)
下面简单罗列古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自称姓名或名。
用于介绍或作传。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称号】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称籍贯】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谦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敬称】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
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