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现状与使用及开发思考(一)

合集下载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深层次开发旅游业的基础。

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继承与延续;每个民族的民俗风情、文化都需要发展,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地生存,但在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建立在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身文化发展的轨迹,而不是对其他模式的照抄照搬。

一、民俗文化的消亡和变异的几种情况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国家的经济和旅游业正迅猛发展,不仅使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使当地的社会、民俗文化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促使着当地的社会文化变迁。

这种变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民俗风情的同化民俗风情的同化是指原有的民俗风情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消失,并为异族、异地的民俗风情取而代之。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往日益增多,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认同,因而,民俗风情的同化是不可避免的。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过去其社会、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原因而与外部世界交往较少,具有相对封闭性,独特的民俗风情由此保存下来。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外来者的涌入,异族以及同族异地的文化、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的引入,旅游地传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就逐渐被同化、冲淡以至于消亡。

如民居建筑以干栏式建筑民居为主的傣族地区干栏属构架建筑,分上、下两层,一般是用木头或竹子作柱、楼板和墙,茅草盖顶,上层住人,下层无遮栏,用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杂物。

由于受汉族建筑的影响,现今傣族地区的民居建筑材料发生了变化,其墙都用砖、石砌筑或用泥土夯筑,屋顶盖上瓦等,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竹楼了。

屋内陈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们已开始用组合柜、沙发、地板胶、地毯等,与汉族城市居民无异。

饮食方面,随着世界各地旅游者纷至沓来,旅游地的饮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融入了异地的饮食文化,以适应不同旅游者的需要。

如云南大理的“洋人街”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外国旅游者饮食需要应运而生的由西餐厅、咖啡屋、冷饮店组成的一条街。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开发不足许多传统民俗村落或景点由于长期的闭塞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未能开发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

很多传统民俗村落因为交通闭塞、基础设施简陋、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使得游客很少前往,从而无法将村落内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展示给外界,也无法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

二、环境保护不力一些传统民俗村落或景点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保护力量,导致环境受到破坏和破坏,影响了旅游环境的质量和氛围。

旅游开发带来的大量垃圾和人为破坏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文化传承困难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一些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原地的传承受到了压抑,一些传统手艺和技艺也在逐渐失传。

一些乡村文化也因为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逐渐淡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进行解决:一、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的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和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

可以引进一些专业的旅游开发公司和企业,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推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环保组织机构,加强对传统民俗景区的环境保护力度,制定相关规定和措施,设立相关标识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保护环境。

民俗景区可以依托当地居民,建立自愿者团队,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监督,共同保护好家乡的环境。

三、加强民俗文化传承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举办一些传统节日和文化展示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年轻人参与提高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保护意识。

可以设立一些传统手艺和技艺传承基地,招募一些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进行相关技艺的传承和培训,使传统手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广西文化旅游思考

广西文化旅游思考

广西文化旅游思考[摘要]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而文化旅游业将是广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分析了广西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订广西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推动文化旅游创新等发展对策,希望为促进广西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广西;文化旅游;问题;对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成为文化产业未来5年到10年快速发展的重要宏观政策背景。

但是广西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城市化率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和珠三角地区相比,有不少劣势。

这样的现状决定了广西文化产业只能结合自己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差异性竞争,文化旅游业应该是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

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业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1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

同时,狭义旅游业1万元增加值,可增加GDP414万元。

2009年,广西旅游总收入达到701亿元,同比增长31.3%,旅游收入占全区GDP的8.99%,旅游业已经成为广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

从这点看,文化旅游产业对于拉动广西GDP的增长,可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广西文化旅游资源的巨大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

一、广西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一)优势由于美丽独特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广西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优势明显。

广西文物古迹遍布,拥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7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涵盖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9大类。

丰富多样的人文历史景观与自然山水景观为广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是指以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为主要旅游资源,通过深度体验和参与,让游客全面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融入当地生活,实现身临其境的互动式体验。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的繁荣和传播,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 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民俗文化逐渐失传,开发民俗特色旅游可以通过体验和展示的方式,将当地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下来,保护民俗文化。

2. 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民俗特色旅游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让游客亲身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3.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发展民俗特色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如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表演等,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当地经济状况。

4. 提升当地民众的幸福感。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提升幸福感。

5.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民俗特色旅游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当地,增加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机会,增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1. 挖掘特色民俗资源。

在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时,要深入挖掘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宗教信仰、民俗饮食等,发掘民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资源。

2. 加强民俗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结合当地的民俗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包括民俗体验游、民俗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民俗节庆活动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 强化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宣传。

通过各种形式,如民俗文化展览、宣传片、民俗艺术表演等,向外界传播当地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的兴趣,增加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加强民俗特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在发展民俗特色旅游时,需要完善配套设施,包括旅游接待中心、民俗餐饮、住宿设施等,提高游客的体验品质。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其开发中存在诸多问题:文化保护与商业利益冲突、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支持、缺乏专业人才和宣传推广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应建立文化保护机制、加强规划管理、推动创新技术应用、加强人才培养宣传推广。

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护和发展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重视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对于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对策,文化保护,商业利益,统一规划,管理,创新意识,技术支持,专业人才,宣传推广,重要性。

1. 引言1.1 概述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可以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

通过开发利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增加地方旅游业的收入,拉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也有助于增强当地民众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传承的延续和传播。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对当地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保护,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2. 正文2.1 问题一: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保护与商业利益冲突的挑战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保护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冲突,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一方面,文化保护是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任务,需要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和习俗。

广西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

广西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

广西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一广西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工作实绩(一)文物保护成绩突出截至2006年底,广西已有文物事业机构113个:其中各类博物馆、纪念馆49个,各级文物保护管理所、站56个,文物考古研究所1个,文物考古队2个,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1个,文物商店4个,拥有业务用房13.7万平方米,文物库房1.3万平方米。

全区登记在册的文物点有1万多处,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7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7处,靖江王陵和合浦汉墓群被国家列入了“十一五”期间重点遗址保护项目。

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管理机构收藏文物27.89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03件(套),二级文物5401件(套)。

“十五”时期,广西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1.资金投入增大“十五”时期,国家、自治区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广西的文物保护投入了大量资金,总额近2亿元,其中,用于博物馆建设的资金投入超过1亿元,是过去三个五年计划总和的两倍多;“十五”期间还创纪录地引入了旅游国债和社会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和开放利用的基本设施建设,数额达到总投入的1/4强。

“九五”初期时,广西除桂林市外无一地级市级财政预算单设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现在南宁市、柳州市和文物遗存较多的个别县级财政都设立了固定的地方政府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部分有对外开放文物点的市县也以经营收入中的一定比例来保证文物保养维护的资金来源。

现在自治区和市县级每年度用于文物保护和博物馆营运的总资金额约在2000万元以上。

2.博物馆设施建设明显改观目前,广西共有广西博物馆、广西自然博物馆、柳州市博物馆、桂林博物馆、梧州市博物馆等七个省(自治区)、市级博物馆被列为国家重点博物馆。

投资5500万元的柳州市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12月建成开放;建设总投资约2.3亿元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已于2006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

县级博物馆建设也有大的进展,新建成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博物馆、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靖西县壮族博物馆等五个少数民族博物馆,还建成了灌阳县博物馆、钟山县博物馆、象州县博物馆、大新县博物馆、田阳县博物馆等区域性文物中心库房。

针对桂林恭城瑶乡民俗旅游的浅析

针对桂林恭城瑶乡民俗旅游的浅析

针对桂林恭城瑶乡民俗旅游的浅析姓名:亲爱的学号:2010摘要:近年来,旅游业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许多地方将旅游业列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不断加大旅游项目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而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俗的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

民俗文化——是恭城瑶族自治县旅游文化的重要核心.其旅游的文化性决定了恭城应把民俗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经济的潜在资源。

关键字:恭城瑶乡民族特色桃花节文武庙一、恭城旅游现状: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辖3镇6乡,总人口27.8万人,居住着瑶、汉、壮、苗等19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14.8万人。

恭城是一个古老的县城。

她于隋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开始置县,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

恭城县城地貌似天然的大八卦图,茶江以"S"型绕越整个城区,更显瑶乡之神秘。

恭城山清水秀,古迹众多。

恭城自古处于中原进入两广的交通要道,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互相交融,造就了独特的瑶乡地域文化,全国四大孔庙之一的文庙和全国关帝庙十大理事之一的武庙相邻而建,互相辉映;周渭祠、湖南会馆、东寨瑶族古民居建筑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境内山清水秀,自然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78%,充分展现了“观自然景观,品瑶乡风情”的旅游文化内涵,是镶嵌在桂林大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生态文化旅游跃上新台阶。

依托红岩、横山、社山、大岭山、潮水岩等"富裕生态家园"示范点,以"节会"为载体,把生态田园风光与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逐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桃花节"成为大桂林春季旅游新亮点,以红岩为代表的农家乐休闲旅游越做越红火,2005年红岩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至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达逾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68万元,有力促进了商贸、餐饮、通讯等服务业蓬勃发展。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传统民俗旅游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旅游开发和推广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能够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保护不足、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传统文化传承困难等,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资源保护不足的问题。

一些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盲目进行开发利用,导致自然、文化资源的破坏和流失。

对此,应加强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相关的保护机制,严格限制开发的范围和方式,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开发利用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方式不合理是个问题。

有些地方将传统民俗旅游资源仅仅当做观赏的对象,忽略了传统文化表演、参与性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使得旅游项目单一化,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

针对这一问题,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活态表达,组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打造更具体验性和互动性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传承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现实情况是,许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年龄偏大,传统技艺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面临困难。

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和传承。

一方面,通过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活动的力度,培养和吸引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鼓励传统文化传承者将其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后继者。

对于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的传统民俗旅游资源虽然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但由于宣传不到位,缺乏知名度,使得游客的参与度较低。

对此,应加大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媒体等多种渠道,推广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摘要:民俗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发挥旅游业潜力和提高旅游业竞争力。

我国民俗旅游文化内涵深厚且资源丰富,我们要在保护和融合当地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

探索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目前的现状和以后如何去创新和开发展开分析。

旨在促进民俗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效益。

关键词:民俗旅游措施前言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并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殊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并加以强调,赋予以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本民族的标志。

因而,民俗是民族构成的一个要素,是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的。

同一类民俗在不同的民族中,可以产生不同的民族表现形式:不同的民族及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不同,又各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

从人类文化意识结构看,民俗是它基础层中未经分化的原始生态文化意识团。

民俗文化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此民俗旅游也就显得丰富多彩。

民俗旅游的开发虽然有一定的模式,但因其自身的特征,它的内容选择和开发都应讲究一定的原则,那就是坚持民俗的独特性,只有保持各民俗旅游的独特性,所开发的民俗资源才是可游的,其旅游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一、民俗的概念作用民俗,是民间风俗的简称。

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并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特殊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并加以强调,赋予以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本民族的标志。

因而,民俗是民族构成的一个要素,是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的。

(一)基本特征民俗具有丰富多样性的特点。

具有历史传成性的特点,它是各民族,地域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

民俗具有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民俗文化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的语言,心态,行为的模式.比如,汗民族的春节,主要体现了中国农业社会的特点.有青草一次为一年,谷熟一次为一年的俗语.民俗的传承性。

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胜平安乡的平安壮寨,借助龙脊梯田稻作文化景观;
() 6融合当地乡村民族风 隋 开展的乡村旅游 , 如阳朔高 田镇枥村等; 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不断面世。 目 , 前 乡村旅游成为广西旅游开发的一大特色, 成为广西旅游业 的品牌。乡村旅游因其具有开发难 度小 、 见效快 、 风险低 、 适应大众消费等特点 , 在各地 农 村 兴旺 红火 。 在乡 村旅游 日趋 红火 的 同时 , 方政 地
这种乡村优秀文化大破坏在目前的乡村旅游中是屡屡上演而且这样的文化大破坏在广西部分乡村旅游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二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矛盾随着广西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不少问题和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制约和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前进和提升应当引起广西各地政府旅游部门旅游经营者足够的重视并提出相应对策广西乡村旅游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
【 收稿 日期]0 1 0 — 0 2 1- 1 1
义新农村五条标准 中的“ 经济发展 、 生活宽裕” 了 作 很好的诠释 。 以阳朔为例 , 阳朔是以田园风光和乡村
旅游见长的国际旅游 目的地 , 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
[ 网络 出版】n : w . k.e k msdti4 .28C.0 1 6 304 . 0hml C h p, wwc i t c /eal 51 6 . 2 1 0 2 .9 00 .t NKI4 — 2 8C.0 16 30 4 .2 , n n/ / 2 :5 1 6 / 2 1 0 2 . 00 0 9
宁软
既 学 报
2 1 年第 1 卷第 4 01 6 期
2 1 Vo .6 0 l 11 No4 .
J u a f n igP ltc nc o r l n n oye h i n o Na
广乡旅发现与在题析 西村游展状存问分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传统民俗旅游在旅游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

问题一: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传统民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民俗风情、民间工艺、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

这些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较为突出。

一些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传统民俗资源的保护,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流失。

因此,保护传统民俗旅游资源至关重要。

对策一:①加大政府力度。

政府应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加大力度,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并加强督促、管理力度,强制实施相关保护措施。

②加强普及教育。

政府应加强对群众的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提高大众的民俗文化保护意识。

③规划好旅游线路。

景区开发方应规划好旅游线路,从保护传统文化、提供游客旅游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角度出发,考虑好线路的建设。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商业化问题是目前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商业化过度,将使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失去其真正的内涵,从而导致传统文化价值的丧失。

因此,在开发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商业化问题。

①科学制定规划。

景区开发方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合理规划,从而加强景区的管理。

②优化旅游产品。

景区开发方应当优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服务,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充分体现传统民俗文化和历史特色。

③充分发掘民俗旅游资源的内在价值。

景区开发方应当充分发掘传统文化、风俗和习惯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达到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目的。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营销问题也是传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一大问题。

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和观赏性很容易受到游客的关注。

然而,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营销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思维,不能一味依赖传统的营销手段。

①创新营销方式。

景区开发方应当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其他广告资源,创新营销方式,提高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基于边际效用递减理论的广西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开发

基于边际效用递减理论的广西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开发
望 的能力 。
总效 用 是 指 消费 者在 一 定 时 间 内从 一定 数 量 的
商 品( 或劳 务 ) 的消费 中所得 到 的总满 足程 度 ( 用 量 效
的 总 和 ) 。
边际 效用 是 指 消 费者 在 一定 时 间 内增 加 一 单 位 商品 ( 或劳务 ) 的消费所 得 到的效 用量 的增量 。 际 的 边
重 庆科 技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1年第2期 00 2
Jun . h nqn n e i i c n eho g(oi c ne di ) N .2 2 1 ora o C ogi U i rt o S e e ad Tcnl ySc lSi csE i n o2 00 1 f g v syf c n o a e t o
量 , 因变量 则是满 足程 度或 效用 。消 费变动 所 引起 而 的效用 的变动 即为边 际效 用 。边 际效 用 函数为 : MU=
AT / U AQ。式 中 , U为总效 用 的增量 , △T △Q为 某商
品( 劳 务 ) 费的增 量 。 或 消 ( ) 际效 用 递 减 规 律 二 边
l 9世 纪 7 0年代 英 国的威 廉 ・ 坦 利 ・ 文 斯 的 斯 杰 《 治经济 学 理论 )17 年) 政 (8 1 、奥地 利 的卡尔 ・ 门格 尔 的《 国民经济 学原  ̄}17 年) 法 国 的里 昂 ・ 尔拉 (8 1 及 瓦
斯 的 《 粹 政 治 经 济 学 纲 要 》17 纯 (84年 ,8 7年) 出 17 的
关键 词 : 际 效 用 : 游 消 费 ; 俗 节 庆旅 游 资 源 边 旅 民
中 图分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3 1 9 ( 0 0 2 — 0 3 0 17 - 9 9 2 1 )2 0 8 — 3

“我的长征”广西段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

“我的长征”广西段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

基础 ,对 该 区 的 红 色旅 游 资 源 分布 及 其 开 发 情 况进 行 调 查 ,为 系
政策导向等重大问题 ,抓好各项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 的落 实,逐 统 开 发 与整 合 该 区的 红 色旅 游 资 源 ,实施 自主扶 贫和 推 动 经 济 的 步形成主体 功能定位清晰 、东 中西 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 和人 发展 提 供 可行 性 分析 。
二 、开发现状与市场供求关系
红色旅游是一门新兴的旅游产业 ,发展迅速 ,并为我国带来 济 在一定 的国土空 间实现均衡分布 : 二是要按 照建设资源节约型 了可观 的经济效益。据统计 ,20 0 4年全国 2 O个红色旅游景区旅 社会 的要 求,走空 间节约道路 三是要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游 总收入达 2 2 0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3 .6 ,同年广西百色 32% 的要 求, 走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和谐发展的道路 , 护生态安全 维 的旅游人数 为 2 1 5 万人次 ,旅游收入 9 亿元。可见红色旅游拥有 四是 要 按 照 统 筹城 乡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基本 方 略 .统 筹 规 划 农 村地 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桂林北部 以红军长征 为历史为背景 的旅游资 区和 城 市 地 区 ,防 止 城市 化地 区对 农 村 地 区的 过 度侵 蚀 ,也 要 为 源 一直没有得到系统 开发。
发 展 乃 至经 济 的腾 飞 起 到 不可 忽 视 的作 用 。

开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优势
“ 我的长征 广西段旅游资源的开发是 以13 年 1 月中央红军 94 1 长征途经广西的线路为基础 ,沿途除了爬 山涉水等与大 自然的抗
争 还要躲避 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前堵后追 ,在桂林北部的兴安、 的区域政策是根据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这一 全 州、灌阳一带 国民党军构 成的 铁三角”防务区经历了惨 烈的 总体战略制定和实施的, 但要实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区域政策 , 湘江战役 ,红军以伤亡五万之众 的代价强渡湘江成功而在中国革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经济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它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结合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种具
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体验。

民俗文化旅游具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
会效益,是推动旅游业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和措施:
1.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
传承的力度,建立健全民俗文化保护制度,加强民俗文化教育,提
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意识。

2. 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

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
发掘具有特色和潜力的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
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建立完善的旅游资源数
据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建设和提升旅游设施。

要在推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加大对
旅游设施建设和提升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
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也能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4. 推进旅游营销。

要加强旅游营销力度,建立起以民俗文化为
主题的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当地民俗文化旅游的认知度和好感度,增强吸引力。

总之,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政府、景区、旅行社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打造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

解析广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解析广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一、广西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及其特征
(一)发展历史悠久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在70万年 前,我国广西地区已经有了原始人类在当地生息,而在距今1万 6000年左右,广西人们已经逐渐开始农业、制陶业、畜牧业方面 的发展,经过不断的发展,在3000年前,广西地区正式步入文明 社会。在我国历史中,先秦时期、战国时期时代,广西均为重要 的领地,而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广西即被划分至桂林郡,广西 简称“桂”也是由此而来。壮族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之一,其所继 承的文化即是来源于此,如较受关注的龙母文化、青铜文化以及 大石铲文化等,这其中青铜文化也发生了转变,分支出铜鼓文化 以及花山文化。广西人们也为后代留下了很多赏心悦目的物质文 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文化资源品位高 广西文物遗产众多且极具意义。通过研究广西文化可以发 现,其不仅拥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兼具着时代革 命意义,我国曾明确为桂林正名,使其成为了我国首批历史文化 名称,由此也可以看出广西文化资源品味之高、吸引力之强。在旧 石器时代,柳江人洞穴遗址、龙胜龙脊梯田、兴安秦代水利工程灵 渠、钦州刘冯故居、梧州龙母庙以及四恩寺和中山纪念堂均具有极 强的科考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广西文化 旅游资源之所有在全国能够脱颖而出,其中也因为其具有革命色彩 和革命精神,如在当地备受关注的百色起义遗址,其是随着百色 齐毅纪念馆而建立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旅游资源。 (三)民俗活动多种多样 八桂大地偏远闭塞,在当地居住的民族较为固定,如壮族、 汉族、苗族以及侗族等,共达12个兄弟民族,不断发展中也创建 了许多具有浓郁民俗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习俗。广西可以说是我国 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并且也囊括了我国多种汉语方言,如粤语和 客家话等,各个民族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仅相互学习、交流, 在相应的节日里其也保留着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活动,不同的民俗 文化有不同的展现方式,极具民族性、地方性,这也是吸引大量

广西红色旅游景区沉浸式体验发展现状、路径及传播策略

广西红色旅游景区沉浸式体验发展现状、路径及传播策略

202410广西红色旅游景区沉浸式体验发展现状、路径及传播策略蔡嘉玲,谢林园,杨斯(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222)摘要:红色旅游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极具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教育意义的旅游活动。

广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地点,是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游客对红色旅游景区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沉浸式体验作为一种新的体验方式,能让游客获得更加深入、直观、丰富的红色旅游体验,更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因此,以桂林、百色等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SWOT分析法等方法对广西红色旅游景区进行调研分析,从红色旅游景区沉浸式体验发展现状出发,探讨沉浸式体验在广西红色旅游景区中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广西;红色旅游近年来,广西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且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沉浸式体验作为一种新的体验方式,更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为广西红色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从沉浸式体验在广西红色旅游景区中的应用现状入手,分析其发展路径与传播途径,旨在为广西红色旅游景区提供借鉴与参考。

1背景与意义2019年1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式批复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2026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发展规划。

2020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25年)》正式印发,指出要“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

2021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意见》,对红色旅游作出了全面系统规划与部署。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遴选工作的通知》确定桂林市全州县等7个县(区)为广西2022年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广西古建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议

广西古建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议

文章编号:1002-8743(2006)S1-0156-04广西古建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议Ξ朱 四 畅(广西财政厅,广西南宁530012)摘 要:广西古建筑资源丰富,古建筑凝集了人类智慧和历史文明,成为一种可以进行开发的旅游资源.古建筑开发必须注重它的文化性.在开发古建筑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保护好古建筑.目前,古建筑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古建筑受毁的原因,除了古建筑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容易破坏的原因外,古建筑的住户的素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与古建筑的存在产生矛盾,此外,古建筑的保护缺少资金和相应严明的法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保护古建筑必须尽量减少拆迁,保护好周围建筑聚落或者街区群体的空间结构和建筑形态,利用民间捐助或投资保护古建筑.关键词:古建筑;旅游开发;保护受毁原因;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F59013 文献标识码:A广西古建筑资源丰富,古建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大有潜力,如何在开发古建筑旅游资源的同时保护好古建筑,保证古建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1 广西古建筑资源广西古建筑资源丰富,各个地、市、县都有不同数量、不同等级的古建筑存在.(1)处于广西边远地区的富川瑶族自治县,全县现存古建风雨桥10余座,古城楼10多座,古戏台20余座.古明城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瑞光塔有440多年历史,回澜风雨桥有420多年历史.古城门皆由巨青石构筑,圆拱顶,呈内收式向上递增,城门上建有城墙,采用柱抬梁式构架,抗风抗震性强,回澜风雨桥集我国北方的石桥、南方的亭、古代的阁以及本地的廊于一体,形成了独具富川特色的石廊桥,在我国古建园林中独一无二.(2)距首府南宁约30公里的古镇扬美,距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街、古巷、古、古庙、古宅、古树、古闸门、烽火台,古色古香,韵味无穷,入得镇来,明清古宅鳞次节比,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七士第、慕义门、禁约碑、黄氏庄园,古老的街巷,陈旧的宅院,古旧的窗挟,幽深的庭檐吉布满青苔的墙脚,漫着平淡与安宁.(3)桂林的古建筑能作为一种艺术来欣赏,主要源自桂林古建筑本身无所不在的艺术穿透力和丰富多彩的工艺技术,桂林古建筑几乎囊括了雕刻、绘画、色彩、造型等艺术手段.集工艺美术之大成,造就了桂林古建筑这颗历经岁月仍熠熠生辉的艺术明珠.桂林古建筑的造型既没有山西平遥古建筑的大气,也没有闽粤古建筑的纷繁复杂,更没有北京皇宫建筑的壮丽恢宏,它是在吸收了苏皖古建筑中的秀丽简约灵秀的同时,又吸取了闽粤古建筑中花纹装饰,融合而形成了桂林古建筑独具魅力的外在美.(4)在位于桂粤湘三省交界的广西贺州市沙田镇龙井村发现一处迷宫似的古建筑群.专家称这一发现对研究古代本地土人的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处古建筑群是一个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村落.整个村落巷道布局如迷宫;排污道沿巷子弯曲而行;户与户之间呈“之”字形排列,每隔一至两栋在东西方向设有南北向出口,与村外相通;每户民居都没有正门,只有侧门;祠堂外找不到一Ξ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朱四畅(),男,广西博白县人,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从事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2006年6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un.2006第23卷专刊 Journal o f G ua ngxi T ea cher s Educa tio n U n iver sity (N a tura l Sc ience Editio n )V ol.23Suppl.:200-02-24:1970-.根柱子;每个巷口设门楼一座,门楼与门楼之间有防护墙相连,防护墙上设有枪眼.据了解,这个村的居民全部是贺州本地人.而目前,贺州本地人只占这个地区人口的37%左右,其余大部分都是最近几百年来从外地迁入的客家人等.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研究古代本地土人的建筑文化.贺州市博物馆馆长胡庆生说:“这个村落建得象迷宫,并修建了带枪眼的防护墙,是因为清朝末期社会较为动荡,本地人出于安全考虑才这么修建的.而每户都不建正门,只建侧门,是当时本地人对‘发横财’的寄托.”据了解,贺州本地人的祖先是先秦时期最早在这里居住的鼠越人.在漫长的历史中,随着人口的迁移、融合,壮、汉、苗、瑶各族人民在这里和睦相处,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在这里积淀.专家将通过对这处古代建筑的研究,揭示这一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上面列举的仅是广西古建筑中的一角,古建筑的形成与社会、文化、习俗有关,又受到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使古建筑的平面布局、结构方式、外观与内外空间的处理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古建筑的地方特色.古建筑不但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文化价值和技术艺术价值,古建筑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存,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前人轨迹的价值毋庸置疑.2 广西古建筑资源旅游开发古建筑作为一种凝集了人类智慧和历史文明的资源,可以进行旅游开发.古建筑的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是古建筑成为旅游资源的前提性和可能性.(1)古建筑的旅游开发,必须注重它的文化性,对古建筑的建造年代、建造者、建造的背景,以及发生在古建筑里的故事和传奇,都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古建筑的艺术性是外在而直观的,可以直接被游客用视线感受,而古建筑所凝集的历史文化则必须由古建筑旅游开发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2)古建筑旅游开发中,可以结合当地的风俗进行一些有地方特色并且能吸引游客参与到其中去的活动,而不仅仅是走走看看就结束了.我区12个少数民族,在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都形成并保持有各具特色的风俗和习惯.这些民族习俗,是本民族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极有代表性的人文旅游资源.它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心理,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民族习俗资源还包括各少数民族素有的热情好客的传统、开朗豪放的性格和彬彬有礼的态度,这些会使异族游人感到无比新奇,产生很高的旅游功能和价值.各民族风俗习惯的产生与他们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些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一种综合性的乡村、山区、古建筑风光旅游资源.3 广西古建筑资源保护(1)古建筑旅游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并不是永不枯竭的,如果不进行保护,年复一年,古建筑就会因年久失修而消失.只有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民族建筑文化,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接轨,才能使人类珍贵的古建筑遗存得以延年益寿.古建筑,是前人留下的巨大财富,这种财富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这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过许多经验与教训后得出的共识.(2)广西的古建筑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还有不少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被用作办公场所或为居民占用,得不到有效保护.在很多人眼里,这些建筑的价值仅是“房子”,其历史文化内涵被忽略.更令人痛心的是,直到今天,有些地方依然将珍贵的古建筑看作是经济发展的负担、城市建设的障碍,公然大肆毁坏,有些地方热衷于把历史建筑拆平,再按原样重建,对如此“克隆”,表面上恢复了老样子,但把历史信息全部抹杀.历史遗产保护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在保留古建筑基础上原样原修.要让老建筑延年益寿,最大价值就在于保存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继承历史时不能臆造历史.(3)中国古建筑的保护面临的困难①梁思成早在他的著作《中国建筑史》中剖析道,中国古建筑之所以难以存留,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很容易烧毁、破坏,与西方的石结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加上中国人喜欢将 朱四畅:广西古建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议157 :.前人的旧宅彻底毁掉重建,使古建筑存留下来的几率大大降低.这就是古罗马建筑历经千年仍然屹立,而中国百年前的建筑都已寥寥无几的原因.而且,古建筑有居民占用、有单位宿舍,有学校、商店、工厂,而这些房屋大都年久失修,电线老化,房屋使用者大量用火、用电、用气,更大大加重了古建筑的火灾负载.加上古建筑间的道路都很狭窄,发生火灾时连消防车都进不去.②古建筑住户的素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古建筑往往在通风、采光、排污等方面都很差,决定了这里住的往往是老居民或者文化水平、收入水平不高的人.居民没有经济能力就不可能主动对建筑进行保护性维修,他们对文物的认识水平高低也会对保护的好坏产生影响.将古建筑内的居民迁出似乎是一个解决办法,其实不然.不但从经济角度看这样做很不现实,而且也被一些专家话病为失去生活气息,使活的文物变成死的摆设.杭州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八千多古建筑内住着近10万居民,如果将居民都搬空,古城怕也失去了它的意韵和生气.这些都还只是表面的困难,更深层的现实是:经济肯定要发展,生活质量肯定要改善,经济利益一定不放过,这些社会与人的本性都往往与古建筑的存在产生矛盾.这是古建筑保护难的最深层原因.③保护老建筑的还有一个资金问题,在各地方政府近来纷纷制定出台的保护性政策措施中,大多将该建筑群的旅游收入抽取一定比例,作为保护资金的重要来源.这样一来,为数不多的老建筑又面临着过度旅游开发带来的伤害.法国用于历史建筑保护的费用中,一半来自民间捐助或投资.我国这类事业来自民间的资金支持非常少,广西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省份,来自民间的资金就更少,因此,广西要用一切方式动员民间力量投入到古建筑遗产保护事业.④我国古建筑保护还缺少严明的法律保护.为更有效地保护城市中的古建筑,法国制定了《城市保护法案》,英国制定了《城市文明法令》,日本也在《文化财产保存法》中加进了保护传统建筑群的内容.正因为有了法令的严明保护,人们今天游览欧洲和日本时,才得以驻足于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博物馆、京都的古老街道之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历史建筑保护已成为全民事业.居民对自己老房子进行保护修缮,政府给予补贴;投资老建筑保护者能享受政府免税待遇.在法国,小学生每年要用一周时间学习认识历史建筑,中学生是每年两周,每个城市都有专门负责历史建筑保护教育的官员.我国必须尽快建立全社会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体系,形成讲科学、有文化的城市发展观,让下一代不再“肤浅”下去.广西应通过人大出台保护古建筑的地方法规,把保护古建筑上升到一个法律、法规的高度.(4)保护古建筑的措施:首先,必须尽量减少古建筑的拆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政道路设施的增加,城市和乡村都在进行建设,在城市的扩张中,必须把古建筑的保护放在首位,不能因开发而把古建筑进行拆迁,道路设施建设能绕道则应尽量绕道,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把古建筑保留下来.为了确保古建筑能有效留下,应当通过法律、法规确立:凡是需要拆除古建筑,均要通过人大代表和群众听证论证,最后以人大的裁决作依据.在非要拆除的情况下,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异地迁建”,目前国内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江西景德镇的明园、清园民居,安徽潜口区民居群,这样既供考察,又能作为旅游景点,从而产生新的价值.在古建筑周围还需禁止用现代方式来装饰环境,因为,现代装饰掩盖了古建筑的建筑特色和地方风貌.古代建立城市,把周围的山川形胜看得非常重要,要因山就势,顺应自然,按照这一原则选择建筑的基址,有利于形成优越的小气候和良性的生态环境.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安家落户,必然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健康.保护民族建筑实际上是一种“人居环境”的历史延续和保存,保护民族建筑,不仅要保护民族建筑本身的结构,更要注重保护建筑周围的环境、聚落或者街区群体的空间结构和建筑形态.古建筑的保护还必须注意防火,由于古建筑大多为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而大量古建筑被单位和居民不合理使用,火灾隐患十分突出,应对古建筑进行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专项治理工作包括:取缔在古建筑内设置的公共娱乐场所;拆除在古建筑之间及毗连古建筑私搭乱建的棚、房;清除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内存放的易燃易爆物品;改造在古建筑内私拉乱接的电气线路;规范宗教活动用火和尼憎、道士等人员的生活用火行为;增加消防水源和固定消防设施、器材.苏州市最近在江苏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通过了《苏州古建筑保护条例》,该条例中有多个条款鼓励个人维修、置换、购买、资助古建筑为了鼓励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新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人自筹资金维修古建筑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其维修的面积和程度给予奖励;非国有的古建筑有损毁危158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履行修缮义务的,当地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维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也可以给予置换或者购买.在开发利用方面,条例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购买、租用古建筑.这给广西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4 结 语广西古建筑的旅游资源开发,机遇和风险共存,既要开发古建筑旅游资源,又要在开发中保护好古建筑,防止开发过度造成对古建筑的破害,政府和有识之士应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好广西的古建筑旅游资源.参考文献:[1]阮仪三.城市发展不必脱胎换骨[N ].解放日报,2004211215.[2]顾兆农.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保护与利用[N ].人民日报,2001202212.[3]王 新.古建筑保护为何困难重重—专家指出原因[N ].新华日报,2002209228.[4]牛建宏.民族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反思[N ].广东建设报,2004210209.[责任编辑:黄天放][上接第155页]体的观光农业旅游区;以正待开发的潇贺古道、瑶妃故里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旅游区;以贺州广场、灵峰广场为主体的庭院文化旅游区等各为特色的旅游区,构筑成为以人文景观、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旅游格局.这些旅游区的规划和建设,已具规模,尤其是以生物多样性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开发,既是贺州地区的优势,更符合西部开发的政策导向.近几年,贺州地区生态旅游已成火爆之势,2001年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就接待了境内外游客18万人次,2005年1—10月接待境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4.4 抓好从业人员素质培养,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旅游业的迅速升温,也暴露了我地区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滞后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的等等问题,坚持依法治旅,以德治旅,把政治思想教育作为全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政治思想、职业规范、诚信经营以及业务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抓好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和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近年来,邀请了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院的教师到我地区对全地区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先后举办了二期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一期导游人员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我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参考文献:[1]可爱的贺州[M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2]李敏红,王晓丽.贺州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责任编辑李连进] 朱四畅:广西古建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议159 :。

旅游景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_以广西桂林市阳朔景区为例

旅游景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_以广西桂林市阳朔景区为例

待整治的阳朔镇木山村古门楼 待整治的福利镇古民居群旅游景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广西桂林市阳朔景区为例徐成酌“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阳朔是中 国喀斯特山水风光的典型代表、桂林旅游的经典品 牌,是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 地,被誉为中国旅游名县。

现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已超 过 400 万人次。

全世界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00 余 名党政领袖、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曾驻足阳朔留连忘 返。

因此,进一步提升阳朔的旅游环境,将阳朔规划 好、建设好、管理好显得非常重要。

散布于青山绿水 间的古村落与秀丽的山光水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是阳朔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那些有着承 前启后的历史脉络及地方文化的古民居,更为中外游 客所青睐,已成为阳朔民居旅游的热点,千方百计保护好这些古民居已是专家学者及当地政府、人民群众的共识。

为了增进古民居保护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本 文仅就阳朔旅游景区古民居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如 何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阳朔旅游景区古民居的现状 阳朔从隋唐立县以来,至今已有1400多年,在这 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了宋、元、明、清各个朝代, 特别是经过近代战争的洗礼,所剩的古民居群屈指可 数。

这些古民居群主要集中在阳朔镇、白沙镇、高田 镇、兴坪镇和福利镇,明、清时期建筑相对较多。

(一)已规划、整治过的街区和自然村 以阳朔镇西街等历史街区为例。

该街区于1998年 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历史文化街区。

包括了西街、桂 花街、县前街及叠翠路东段、城中路南段。

主要古民 居有:江西会馆、湖南会馆、徐悲鸿故居、孙中山讲 演处、中山纪念堂及其他古民居 200 多座。

从 1999 年 9 月起,当地政府启动对西街历史街区的全面整治工 程,至2002 年,大规模整治沿街古建筑群工程基本完 成,除湖南会馆外,完成的工程包括街区内的街道路 面、绿化、路灯、管线下地等公共设施。

分析广西本土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分析广西本土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广 西 本 土 旅 游 文 化 资 源 及 特征
广西是一个 融合了十二个 民族的区域 ,其民族 文化视 点 因此得 到了 丰富。除了海陆空港 自然风光条件好 ,还有 数不清 的精神文 明文 化 。包 括 古老的铜鼓艺术 、 花 山壁画 、风雨桥 以及鼓楼 ,这些都 是广西能 够吸 引广大游客前往的有利条件。 广西是一个 包含众 多 民族 的区域 ,正 因如此 ,其 具有 广纳 的包容 性 ,并具备以下四点的旅游文化特征 :第一 ,在这里 大土大洋 ,传 统与 现代 、 嬉 皮与雅皮都能够找到 自己所 在的位 置 , 并不 排斥外来文化 ;第 二 ,在这里来 自于传统源头的 活水与来 自于五湖 四海 的水 流汇成 一体 , 使 得广西的文化多姿多彩 ; 第 三 ,这里融合 了时代豪 情 、南 国的柔 情与 粗犷的豪迈文化为一 体 ,使得 这里 的人们 热情 好客且 具有 生 活的好 奇 心 ;第四 ,广西民族文化与旅 游文化是结合时代气 息的 ,具有一定 的实 效性的文化 ,能够从中得到最真实的当地人民的生活风貌 。 二 、广西本土企业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 业的优 势
三、浅析广 西本 土旅游 文化资源 并发策 略 1 .突 出本土文化特 色 旅 游地区的特色一定是独一无二 的,即使是 出现 了相 同的旅游特 色 卖点 ,也要做 到与他 不同 , 并且能够 突出该 区的特点 ,广 西地区 的旅游 文化资源主要 在于宗教 文化 以及历史文化 的旅游资源方 面 , 人 们在生 活 步伐 日渐加快的城市之中 ,为了寻求 心灵上 的慰藉 ,便会 去清净之处净 化心灵 ,因此 ,充分 的宗教旅游文化会招致大量 的游客进 行参观 ,拉 动 了旅游文化的经济内需。 2 . 广 西 本 土 文 化旅 游 资 源 开发 的 不足 之 处 在看到广西本土企业独 特优势 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 醒认识到广西 发 展文化旅游产业 的不 足之处 。一是广西本土企业进入文化旅 游地产领域 较晚 ,尚无大型文化旅 游综合 项 目的成功 开发案例 。二是 本土专业人 才 储备不足。因此 ,发展 文化旅 游产业要融各方之智 ,集各 方之力 。大力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引进 人才、科 学规 划 、审慎决策 、防范风 险。 3 . 着 力 于 对 地 方特 色文化 的 开发 开发地方特色文化 ,营造一定 的文化 氛围,这是为 了提高旅游文 化 特质品位的主要手段 之一。在开发地方特色文化之前 ,需 要对当地 的文 化特质进行考证 ,只有充分了解了当地的旅 游文化 , 才 能够对其进行 充 分的利用 ,如一些民间传说 、历史故 事都是很好 的卖点 。

广西旅游发展现状

广西旅游发展现状

广西旅游发展现状广西是中国的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广西的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广西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广西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的建设进一步便利了游客前往广西的交通。

广西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广西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如世界自然遗产地凤凰岭、天坑群、龙脊梯田等;还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象山、靖西大观园、宁明瀑布群等。

此外,广西还有众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白龙江自然保护区、东党山自然保护区等,这些地方保存了广西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植物种类。

广西的旅游业也在不断创新,推出一系列的旅游产品和活动,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广西的民俗文化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如桂林的灯笼节、南宁的花车巡游等,这些活动展示了广西的民族文化魅力。

广西的旅游业也在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

广西与东盟国家建立了旅游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了双方在旅游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广西还参加了国际旅游博览会、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国际性展会,扩大了广西旅游业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广西的旅游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旅游业的发展不够均衡,主要集中在桂林、阳朔等地,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还相对滞后。

其次是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此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还不够平衡,有的地方旅游开发过度,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为了进一步发展广西的旅游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其次,加强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扩大广西的旅游市场份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现状与使用及开发思考(一)
【摘要】广西境内居住着汉、壮、瑶、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等12个民族,而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则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是民俗文化旅游大省,但目前由于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尚存在伪民俗、定位不当等影响民俗旅游资源使用及开发的因素,制约民俗旅游的发展,本文将从定位、政府管理、人才培养等角度来思考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的使用及开发。

【关键词】广西民俗旅游旅游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开发策略
一、民俗旅游资源含义
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一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就成为我国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对民俗旅游资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得到广泛认同的界定。

一些人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族民间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习俗,如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节、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祭祀信仰习俗、文学艺术等。

有些人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指那些突出表现每个民族特点及居住地特征的因素的总和,包括显而易见的建筑、饮食、生活方式、传统节日、节庆活动,以及需要细心观察、体会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也有些人认为,民俗旅游资源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是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的各类民俗事象的总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民俗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一样具有旅游吸引力、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从内容上来说,它既包括物质性的也包括非物质性的,它的表现形式有服饰、民居、饮食、建筑、礼仪礼节、婚丧嫁娶、传统节日等;从特殊性来说,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有关,因此民俗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二、广西民俗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我国各地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广西也不例外。

广西境内居住着汉、壮、瑶、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京、回等12个民族,而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则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是民俗文化旅游大省。

其中,壮族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90%以上分布在广西,全国瑶族的75%分布在广西;广西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约占。

长期以来,各族人民生息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各民族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如在小吃方面,广西各地区的特色小吃也应有尽有,南宁的老友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柳州的螺丝粉、梧州的艇仔粥等等,各具特色;在建筑的风格独树一帜,苗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风雨桥和鼓楼都充分体现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在酒文化方面,瑶族的糯米甜酒、苗族的过寨酒、彝族的“秆秆酒”无一不乘
载着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好客;在民族服饰方面,各民族格式各异,有着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如壮族男子多穿青部布对襟上衣,女子多穿无领斜襟绣花滚边上衣,下穿绣花滚边宽脚襟子或青布蜡染的褶裙,腰束绣花围腰,脚穿绣花鞋,头缠各式花巾,还有瑶族的五彩斑斓的服装,象征瑶王的五个手指印的各种图案等等。

这些别样的民族风情,铸就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民俗旅游资源宝库,这些资源宝库目前正在逐渐被开发、投入使用并取得一定收益。

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该县本着“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的旅游发展理念,将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在政策、财力、人力和物力上都给予大力支持,使以侗族建筑、侗族风情、侗寨居民生活和侗乡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三江旅游业更具魅力。

仅2006年上半年,接待人境过夜旅游者12180人次,同比增长61.22%,实现国际旅游收入685.5万元,同比增长79.6%,旅游创汇80万美元。

尽管广西民俗旅游资源得到极大的开发并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广西民俗旅游资源的使用及开发还是存在另人担忧的一面:
1.许多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被异族异地民俗风情取而代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外来者的涌入、异族异地文化的引入,一些地区传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逐渐被冲淡同化乃至消失。

受现代潮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青年不愿再穿本民族服装而钟情于流行服,忘了老祖宗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美的民族
舞蹈而沉醉于流行歌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整体断代的危险。

此外,文化的变迁也十分突出,像端午节、中秋节这些我国传统的节日在逐渐被淡化,而欧美国家的传统节如对圣诞节、感恩节、愚人节却正在风靡整个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