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特征和演替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关于群落的演替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关于群落的演替的知识点

【导语】在⽣物的学习中,学⽣会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点,下⾯将为⼤家带来关于⽣物的结构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群落演替的定义 群落演替是指群落随时间的推移,⼀定区域内⼀个群落被另⼀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②群落内部环境变化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⑤⼈类的活动。

三、群落演替的类型 群落的演替按发⽣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 1、初⽣演替 (1)概念:在⼀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发⽣的演替。

(发⽣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演替。

) (2)过程: ①旱⽣演替:*岩阶段→地⾐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阶段→森林阶段 ②⽔⽣演替:沉⽔植物→浮⽔植物→挺⽔植物→湿⽣草本植物→灌丛、疏林植物→乔⽊。

(3)特点:演替缓慢。

2、次⽣演替 (1)概念:在次⽣*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的演替。

原来有过植被覆盖,以后由于某种原因原有植被消灭了,这样的*地叫做次⽣*地。

次⽣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还保留了植物的种⼦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发⽣的演替。

如⽕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上进⾏的演替。

(2)过程:弃耕农⽥→⼀年⽣杂草→多年⽣杂草→灌⽊→乔⽊ (3)特点:演替快速。

特别提醒:⼈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然的演替速度和⽅向进⾏。

四、群落演替的特征 ①⽅向:⼀定的⽅向性。

②能量:总⽣产量增加,净⽣产量逐渐减低,群落有机总量增加。

③结构:营养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增⾼,稳定性增强。

④⽣活史:⽣物个体增⼤,⽣活周期变短,⽣态位变窄。

⑤物质循环:开放转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

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

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

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替。

这种演替是一种自然的过程,由不同的物种逐渐替代并形成新的群落结构。

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演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初始的群落通常由一些忍受较为恶劣环境条件的物种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物种会逐渐被其他更具竞争力的物种所替代。

这种替代过程可能经历多个阶段,并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

其次,演替是有预测性的。

虽然每个生态系统中的演替过程都是独特的,但研究发现,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生物群落的演替趋势是可以预测的。

例如,在一块受自然干扰的土地上,最初会出现一些耐旱的植物,随后逐渐演替为其他植物类型。

这种有序的演替过程反映了物种对环境适应的能力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三,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

初始的群落通常由少数几个物种组成,而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的数量会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差异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更多物种的存在。

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也会增强。

最后,演替是一个逐渐增加新的生物群落特征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物种的引入和适应会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例如,新物种的入侵可能改变食物链的结构、能源流动、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等,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这种演替特征使生物群落能够在环境变化和干扰中适应和演化。

总之,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演替是一个有序、预测性的过程,通过时间、物种多样性的逐渐增加以及新物种的引入和适应,生物群落能够适应和演化,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

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演替是生态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本文将介绍群落结构和演替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应用。

一、群落结构的概念与原理群落是指由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的总体,其中包含了相互作用密切的多个种群。

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丰度分布、空间分布、物种间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1. 丰度分布:群落中各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分布状况。

常见的丰度分布模式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

2. 空间分布:物种在群落内的空间分布模式。

可以是聚集分布,即物种个体相互靠近;也可以是随机分布,即个体分布无规律性。

3. 物种间相互关系:群落内不同物种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如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共存等。

群落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环境条件、生物间相互作用等。

它们共同塑造了群落的特征和功能。

二、演替的概念与类型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表明了群落从初始阶段向成熟阶段的持续演变过程。

演替可以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 初级演替:发生在尚未有土壤或有极少量土壤形成的裸地上。

典型的初级演替是由岩石裸露开始,经过苔藓植物和草本植物的侵入,逐渐发展为乔木和林地。

2. 次生演替:发生在已被破坏的群落中,如火灾、风灾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破坏。

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被破坏后,通过残存植物种子、根茎或种间关系的再生和重建。

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位的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演替是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过程。

三、生物群落结构与演替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 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域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物种适应性的影响。

不同环境条件对物种多样性和个体数量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2. 竞争和捕食:物种之间的竞争和捕食关系会影响物种的分布和丰度。

资源的争夺和捕食行为是物种在群落中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高二生物单元必背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高二生物单元必背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一.群落1.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即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注意:群落并非是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

如一个动物园里面圈养的虎、狮,豹等所有生物不属于一个群落。

一片草原上的虎、狮,豹等所有生物属于一个群落。

2.种群水平研究重点在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

3.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物种组成、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群落演替等。

4.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2.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①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②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同。

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③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种间关系,种内互助(如,狼群、蚂蚁等)等1.辨析下列几对关系(1)捕食与竞争①竞争是不同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2)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①种内竞争: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竞争。

②种间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种间竞争。

(3)捕食与寄生①捕食强调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强调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②寄生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而宿主一般不会死亡。

(4)寄生与腐生①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

②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

(5)原始合作与种内互助①原始合作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通过互助共同发展。

生物群落的演替

生物群落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 演替过程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乔木(树林) 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 演替成树林吗?
12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3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⑤乔木(森林)
14
群落演替的过程: 1、新物种的入侵:植物繁殖体(种子、果实) 的传播。 2、新物种的定居:植物繁殖体的发芽、生长 和繁殖的过程。
26
退牧还草
从2003年起,用5年时间,在蒙甘宁西部荒漠草 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 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107 hm2,约占西部地区严重退化草原的40%。“退牧还 草”将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三种形式进行, 实行草场围栏封育,适当建设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 地,大力推行舍饲圈养。力争五年内,使工程区内 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 变过牧超载为以草定畜,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原 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 应的草原生态系统。
弃耕农田上的 演替过程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乔木(树林)
3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4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演替是群落长期变化积累的体现,主要 标志是群落在物种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一 个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5
群落的演替类型
1、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38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
1.水平结构的特点:植物群落水平结构 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
2.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植物个体在 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 了许多小群落。

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点总结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点总结群落是在某一地区内由各种物种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群落具有多种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稳定、能量流动平衡、自生自灭等,同时群落的演替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演化过程。

以下是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的知识点总结。

一、群落的特征1. 物种组成稳定群落中的各种物种共同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若其中某一物种数量急剧下降或消失,将影响其它物种的存活。

2. 能量流动平衡群落能量的流动有明确的指向性,能够维持稳定的能量流动。

光合作用是群落中能量流动最重要的途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能量。

一些肉食性的生物以其他生物为食,获取能量。

这些生物再被更高级别的掠食者所捕食,形成能量的“食物链”。

3. 自生自灭群落中的物种是独立的个体,能够自主生长、繁殖,但随时面临危险、疾病等生存威胁。

群落中因繁殖能力过强、无天敌等因素而导致物种数量暴增,可能会引发自己的死亡,例如饥饿、种群干扰等问题。

二、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群落中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演化过程。

群落的演替主要分为原初演替、次生演替和永久演替。

1. 原初演替原初演替是指群落在没有任何物种的情况下开始建立的过程,主要是由落叶林和草原组成。

落叶林一般分为三层:树冠层、亚乔木层和灌木层。

而草原是以草为主的植被,多处于干燥且降雨相对较少的地区。

2.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一个群落被摧毁之后,新的植物群落开始建立的过程。

它通常发生在一些自然灾害和人类行为的影响下。

例如,在某区域被采伐或烧毁后,草本植被、乔木和毛地黄等植物将替代原来的植被。

次生演替可能会发生多次,而失去的物种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

3. 永久演替永久演替是指群落发生重大变化并趋于稳定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百年到数千年的时间,这在人类行为的影响下常常被打破。

永久演替可能因为地理环境、土地利用方式、气候变化等因素而发生。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一、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1.群落(1)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的性质是由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以及这些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2.群落的垂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定义群落的垂直结构即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决定的。

生长型是指植物的外貌特征,主要生长型有苔藓、草木、灌木和乔木,它们自下而上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三大群落垂直结构①森林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

②草原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草本层、地表层和根系层。

③水生群落从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

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3)在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物种类。

3.陆地生物群落(1)热带森林①热带雨林②热带季相林③热带干旱林(2)温带森林①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的垂直分层不明显。

②温带阔叶林温带阔叶林通常可分为4层,即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由草本植物、蕨类和苔藓组成的地面层。

(3)寒带针叶林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树种主要是各种云杉和松树,也有少量阔叶树。

(4)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①草原最明显的特征是几乎完全由绿色的禾草组成,草长得高大但生长期很短,从春季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生命世代。

②热带稀树草原的垂直结构不发达,但水平结构很明显。

(5)荒漠荒漠共同特征是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

(6)苔原苔原又称冻原和冻土带,特点是严寒、生长季短、雨量少和没有树木生长。

二、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1.生态位的几个概念(1)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2)基本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按其生理上的要求及所需的资源可能占领的全部生态位。

(3)实际生态位是指由于物种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种间竞争,一个物种实际上所占领的生态位。

群落的组成与演替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组成与演替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群落的组成与演替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组成群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群落的组成包括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优势种等方面。

(一)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群落的基本特征之一。

不同的群落有着不同的物种组成。

例如,热带雨林中的物种丰富多样,而沙漠中的物种相对较少。

(二)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通常用“物种丰富度指数”来表示。

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香农威纳指数等。

(三)优势种优势种是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优势种的个体数量可能不一定很多,但它们的存在和作用对群落的稳定性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二、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一)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在火山岩、冰川泥等地方进行的演替。

例 1:一块火山喷发后的裸地,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长出了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最终形成了森林。

这一过程属于()A 次生演替B 初生演替C 竞争D 捕食答案:B解析:因为火山喷发后的裸地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所以这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二)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比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等。

例 2:一片森林被砍伐殆尽后,经过一段时间又逐渐恢复成森林。

这属于()A 初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物种入侵D 物种灭绝答案:B解析:森林被砍伐后,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还有可能保留植物的种子等繁殖体,所以属于次生演替。

三、群落演替的过程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侵入定居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先锋物种开始侵入演替区域并定居下来。

(二)竞争平衡阶段随着物种的增加,不同物种之间开始竞争资源,逐渐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

生物高考群落知识点群落是指生物群体在某一地区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总体。

在生物高考中,群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群落的概念、特点、形成机制以及群落的分类。

一、群落的概念群落是由不同物种组成的共同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生物群体总体。

这些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群落可以包含多种生物,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二、群落的特点1. 多样性:群落中存在多种不同物种,它们之间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2. 依存性:群落中的物种相互依赖,彼此之间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

3. 稳定性:群落内部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相对稳定,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替过程。

4. 互利共生: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通过相互作用和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惠。

三、群落的形成机制群落的形成是由生物群体相互作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种间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通过这些相互作用,物种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共同构成了群落。

2. 环境因素:环境条件对群落的形成也起到重要的影响。

如气候、土壤、水文等因素,会构成不同的生境类型和群落结构。

四、群落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群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1. 植被群落:根据主导植物的类型和组合,将群落分为森林群落、草原群落、沙漠群落等。

2. 动物群落:根据生态位和生活习性的相似性,将动物进行分类,如水生群落、陆生群落等。

3. 水生群落:根据所处水域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将群落分为淡水群落、海洋群落等。

结语群落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通过了解群落的概念、特点、形成机制以及分类等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生物高考中的相关题目中,对群落的理解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第04章 群落生态学

第04章 群落生态学
有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的特有物种。
2、边缘效应:在群落交错区,物种数目及种群密度比
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具有特定的
价值,其原因是:在边缘地带有新的微观环境,导 致高的生物多样性;边缘地带为生物提供更多的栖 息场所和食物来源,允许有特殊需求物种的散布和 定居,有利于异质种群的生存,并增强了个体觅食
6)群落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如季节动态、年际动态、 演替与演化。 7)群落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并按一定规律分布。
8)群落具有边界特征。群落的边界可形成过渡带(称 群落交错区),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 群落生态学一些基本原理多在植物群落研究中获得。 种群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多在动物生态学和人口生 态学研究中获得。
《中国植被》按植物体态划分为下列生长型类型:
I、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竹类;藤本植物;附生 木本植物;寄生木本植物)。
II、半木本植物(半灌木与小半灌木)。
III、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植物;寄生 草本植物;腐生物草本植物;水生草本植物)。 IIII、叶状体植物(苔藓及地衣;藻菌)。 2、层片 第一级层片:是同种个体的组合; 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
五、群落的时间结构
光、温度和湿度等因子有明显的时间节律(如昼夜 节律、季节节律),受这些因子影响,群落组成与 结构也随时间序列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植物群落表现最明显的是季相,如温带草原外貌一 年四季的变化。 动物群落时间结构主要表现为:
(1)群落中动物的季节变化。如鸟类迁徙;变温动物 休眠和苏醒;鱼类洄游等。
④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 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说明气候温热多湿。

高中群落知识点总结

高中群落知识点总结

高中群落知识点总结一、群落的定义和组成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特定地点内共同生活和以一定方式相互作用的物种的总称。

它是生态系统在某一时期内所包含的各个物种的总体。

同时,群落是生态系统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生物群落内共同的生活环境下,具有稳定生活地区的一些种群和个体的集合体。

2. 群落的组成一个群落内通常包括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这些生物种类之间通过竞争、捕食、共生等相互作用而形成复杂的生态网络。

在一个群落中,通常可以分为优势种、伴生种和桌面种三类。

其中,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数量最多的种类,而伴生种和桌面种则是相对数量较少的种类。

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种群组成、数量比例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关系。

群落结构反映了群落内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程度。

2. 群落的功能群落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维持生态平衡、控制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等。

此外,群落还能对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转化和调节,从而起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等作用。

三、群落的演替和变化1.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从初创期到稳定期的演变过程。

它通常包括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两种类型。

初级演替是指在裸岩、砾石等非生物因素所影响的环境中逐渐发展成成熟群落的过程;而次级演替则是指在充分自然的环境中,由于外力或内力的干扰,使得原有生物群落经历较大变化的过程。

2. 群落的变化群落的变化通常包括自然变化和人为变化两种类型。

自然变化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的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的改变,而人为变化则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如开垦、砍伐等)导致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四、群落的稳定性和恢复1.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指的是群落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一个稳定的群落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度,以及较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关系。

2. 群落的恢复群落的恢复是指一个受到外界扰动或破坏的群落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生态平衡状态。

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点

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点

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点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不应该也不会排斥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但他在团队中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维。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1一、种群的概念和数量特征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1)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样方法(1)样方形状:一般以正方形为宜。

(2)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标记总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N 代表种群内个体总数)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一、种群增长曲线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大。

(3)数学模型:指数函数型。

(4)两种情形:①实验室条件下;②当一个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原因:自然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如资源、空间、天敌等的制约。

(2)特点:种群达到环境条件所能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有时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上下波动。

(3)意义:反映或体现达尔文自然选择中的生存斗争。

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知识2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其中互利共生体现了种间互助,其余三者为种间斗争。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举例说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 什么是生物群落?生物群落,说白了就是一群生物在同一个地方,像小区的邻居一样,大家各自生活,却又紧密相连。

想象一下,森林里那些高大的树木、嬉戏的小鸟、静静流淌的小溪,哎,简直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谁说大自然没有艺术感呢?每种生物在这个大家庭里都有自己的角色,像是电影里的演员,少了谁都不行。

1.1 多样性的重要性首先,生物群落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样性。

就像我们去餐馆,总希望能看到各种菜品,才能满足不同人的味蕾。

生态系统也是如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使得群落更加稳定,生存环境更为丰富。

你想想,要是只有一种植物在这儿扎根,那日子还真是单调得像白开水。

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共存,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各种关系就像交响乐团,各种乐器齐奏,才能演出和谐的旋律。

1.2 竞争与合作不过,这个大家庭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生物之间有竞争,有合作,简直就像家庭聚会,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后却暗流涌动。

有些动物为了争夺食物、栖息地而斗智斗勇,像小狐狸与小兔子的追逐战;而有些则相互依赖,比如蜜蜂和花,花提供花蜜,蜜蜂则帮忙传粉,双赢的局面,谁说不是呢?2. 生物群落的结构再说说生物群落的结构。

这个结构其实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像分级的蛋糕,最上面是顶级捕食者,像狮子、老虎这些“霸主”;接下来是中层捕食者,比如狼和狐狸;最底层则是草食动物,比如鹿和兔子,当然还有植物。

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任务,谁也不能掉链子。

比如,如果顶级捕食者数量减少,下面的动物就会疯狂繁殖,结果就是草原被啃得干干净净,生态平衡就此打破。

2.1 食物链的奇妙说到食物链,那简直就是自然界的“连锁反应”。

从小虫子到大老虎,每一个生物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假如有一天,某种植物消失了,那它的食客就得另寻他路,结果可能导致某些动物数量暴涨,而某些动物则可能面临饥饿,简直就是一场生态的大变革。

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引发连锁反应,真是太神奇了!2.2 环境的影响除了生物之间的互动,环境对生物群落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生态学中的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

生态学中的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

生态学中的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

群落是由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生态系统,而群落的演替规律则可以看作生物群落从最初到最后的演变过程,是一种自然界中的动态过程。

一、群落结构的概念和特点群落结构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生物量、生态位以及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一个群落通常包含多种物种,且这些物种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群落结构可以反映出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反映出群落内生物间的生态位关系。

在群落结构中,有几个关键的特点:1.物种多样性一个群落中通常会包含多个物种,这是为了满足群落内的各种不同的生态位需要,不同的物种会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2.物种分布一个群落中的不同物种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和位置,它们也存在着不同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

3.生物相互作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是群落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相互作用包括合作、竞争和食物链等。

4.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而且,不同的物种会竞争同一个生态位。

二、群落演替规律群落演替是指生物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也被称作群落的生态演替。

生态演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它涉及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各种因素。

尽管群落演替是一个复杂和多样的过程,但是研究表明,它总体上有一些规律性的特征:1.原始演替群落演替的起点是一个空旷的生态系统,完全没有生物群落。

这种情况下,最初扩散到这里的生物种一般都是无主导地位的微生物。

2.连锁反应一旦生态系统中出现了第一个群落,接下来的群落发展就开始产生连锁反应了。

这种反应是由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种群的增长和环境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3.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生态演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开始于原生态群落占领地盘的阶段,由于不同的种群和物种的相互作用,原生态群落被逐渐替代了。

水生植物的群落结构和演替

水生植物的群落结构和演替

水生植物的群落结构和演替水生植物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水环境的限制,因此,水生植物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演替规律。

本文将从群落结构和演替两个方面来探讨水生植物的生态系统。

一、群落结构水生植物群落结构是指水生植物在水生环境中的分布、生长和互惠互利的关系。

水生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垂直层次水生植物根据生长深度分为浅水层、中水层和深水层,不同深度的水生植物相对独立,生长环境不同,栖息动物也不同。

例如,浅水层的水生植物主要包括芦苇、浮萍等,中、深水层的水生植物主要包括水蓑衣、黑藻等。

2、群落类型水生植物群落根据栖息的水体类型,可以分为湖泊群落、河流群落、沼泽群落等。

在不同的水体类型中,水生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特点也不同。

3、物种多样性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同一水体中可能生长多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与水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当水环境质量恶化时,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会减少甚至消失。

4、竞争与协同水生植物之间存在竞争与协同关系。

当两种水生植物生长环境相同时,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关系;当两种水生植物生长环境不同,它们之间就会产生协同关系。

这种竞争与协同关系可以影响水生植物群落的结构。

二、演替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变化,水生植物数量、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等发生的逐渐演变的过程。

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先驱群落阶段刚形成的水体表面往往会出现一些基本的底泥、浮游生物和浮萍类的水生植物,这些就是先驱群落。

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水质较差,有机物和养分含量较高,生物群落数量较少。

2、繁荣阶段在水环境得到改善后,水生植物数量会逐渐增多,形成繁荣的水生植物群落。

这一阶段水体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植物数量增多,但种类相对较少。

3、竞争阶段水生植物群落的竞争阶段是群落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群落结构的塑造期。

在这一阶段中,水生植物之间开始竞争,高耗能的物种逐渐被淘汰,而适应能力较强的物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分子、原子(细胞的化学成分)
(二)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 配臵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 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 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高大 的乔木总是处于群落最高层, 它下面有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还有地下生物。动物则 鹰、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 雉等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 面,蚯蚓、蝼蛄等在地下。
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 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 动。
(四)寄生
1、概念: 一种生物(寄生物)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体 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
2、寄生的结果: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菟丝子
寄生与捕食的区别
• 捕食是弱肉强食的现象
荔枝、木棉、榕树等只 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 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南 方北方都可生长;红松等喜 凉怕热植物只能生长于东北 较为寒冷的地方;雪莲等生 长于终年积雪的雪峰之上。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例:P251 判断题3…………………………(错) 因为该林中竹子是同种生物,竹子长势整齐 并不影响林中其他生物有的高有的矮,不同种生 物仍然是分层的。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捕食 个 体 数 1 时间 A 个 体 数 3 B A
个 体 数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下列图是科学家研究种间关系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问 混合培养时,两种草履虫习性相似,导致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 题。 (1)图1中在4~10 d时,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低 于单独培养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d后大草履虫数量下降变为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
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 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 )
A.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
(2012·福建)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
学习任务三 2. 群落演替的原因
(1)生物与环境
群落的演替
的必然结果。
(2)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3)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及对自然资源 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
3. 群落演替的方向
(1)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 化、群落结

化、生态功能
化的方向发展。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二)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2015年01月22日
考纲要点:
1、群落的结构特征(A) 2、群落的演替(B)
学习任务一
1、请你说出群落的概念并与种群相互比较。 2、群落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群落中不同生物间的关系有哪些?
群落和种群
1.种 群
概念:一定 内 种生 物个体的总和。 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 , 年龄组成、 、 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2. 群 落
概念:一定 内 种 生物种群的总和。 特征:物种 度、种间关系、 种、群落结构、 演替。
联系: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各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 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 ,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 的结果。
比单独存在时更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
种间关系 1.互利共生 2.寄生 3.竞争 4.捕食
(2)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 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2012·海南)关于群落演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下列不可能发生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现象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B.某一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有可能发生变化 C.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优势物种无种内斗争现象,劣势 物种种内斗争明显
数量变化图
能量关系图
提醒
(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为什么?
(2)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 (3)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a.从最高点判断, 者数量少, b.从变化趋势看,被捕食者变化在
者数量多; ,捕食者变化在

下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 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 分别是( D ) A.竞争、竞争 B.捕食、寄生 C.寄生、竞争 D.捕食、互利共生 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
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 断正确的是(C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 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 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在-200~3800m范围内, 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 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
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竞争加剧,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 劣势,最终因无法获取食物而死亡
两种群共存 (2)图2中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的最终结果是______。研究 发现,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多生活于培养试管的中、上 部,而袋状草履虫生活于底部,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 ____ 结构。 (3)图中影响草履虫各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_____。 出生率和死亡率
D)
C
)
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 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
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 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学习任务三
群落的演替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1. 初生、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 型 起 点 基质与 环 境条件 时 间 速 度 影响因 素 实 例
捕食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乙以甲为食、
丙以乙为食
B.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
与丙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C.某地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 D.图示捕食状况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再发生变化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 趋势如下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 (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 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 确的是 C( )
学习任务二
群落的结构
垂直结构
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
与光照有关;它为动物
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 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
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
象。
水平结构
光照、地形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生物种群
意义
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 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 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有不同密度的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原植被不存在,但土壤条件 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 基本 保存 ,甚至还保留了植 但被彻底消灭 了的地方 物的种子或其他生命体 的地方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经历的时间 长 。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经历时间 短 。
缓慢
自然因素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 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 上发生的演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