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课程单元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旅夜书怀》,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杜甫晚年漂泊无依的孤寂心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诗人虽处逆境仍不失豁达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难点:深入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特别是其晚年漂泊的经历,引出《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情感投入。
学生尝试背诵,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3. 精读分析: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如细草、微风、危樯、独舟等),分析这些意象如何构成了一幅孤寂的旅夜图景。
情感探究:结合诗歌内容,探讨杜甫在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渺小,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自我比喻,体会诗人的无奈与豁达。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借景抒情、对比等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比较杜甫其他描写漂泊生活的诗作,如《登高》,探讨其异同点。
讨论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他作为“诗圣”的地位。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诗歌中意象、情感与修辞手法的结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6.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旅夜书怀》。
写一篇短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句诗的理解与感悟。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这首诗,掌握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及其作品《旅夜书怀》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杜甫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分析《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学生阅读《旅夜书怀》并分享感受。
第二章:诗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旅夜书怀》的诗意和主题。
分析杜甫的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旅夜书怀》的诗句和意境。
探讨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怀旧、忧国忧民情怀。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句,理解诗意。
学生讨论杜甫在诗中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诗歌手法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手法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分析《旅夜书怀》中的意象、比喻、对偶等手法。
3.2 教学内容分析《旅夜书怀》中的意象和寓意。
探讨杜甫运用比喻、对偶等手法表达情感的特点。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手法。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感悟和欣赏。
第四章:诗文创作背景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重视。
4.2 教学内容介绍杜甫创作《旅夜书怀》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分析作品与杜甫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关系。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学生讨论作品与杜甫生活经历的联系。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杜甫诗中的情感。
5.2 教学内容设计一项与《旅夜书怀》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体验杜甫的诗意。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写一篇以《旅夜书怀》为灵感的现代诗。
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并进行分享。
第六章:诗歌主题探讨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旅夜书怀》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探讨杜甫在诗中表达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6.2 教学内容分析《旅夜书怀》中所体现的杜甫的思想感情。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阅读诗歌《旅夜书怀》。
2.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诗歌的声韵、意象等方面进行鉴赏。
2.理解诗人表达的主题和意图。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阅读诗歌理解作者的艺术创思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课文《旅夜书怀》。
2.相关解析资料和课外延伸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诗歌《旅夜书怀》的课文,让学生观察诗歌的标题和作者,引导他们猜测诗歌的主题。
2.请学生朗读诗歌标题和作者,并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
二、阅读理解(10分钟)1.学生阅读诗歌《旅夜书怀》。
2.学生回答问题: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是怎样的?三、诗歌鉴赏(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声韵进行感受和鉴赏,如押韵、节奏等。
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以及诗人用词的巧妙之处。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解和展示。
四、文学扩展(15分钟)1.教师让学生了解诗歌《旅夜书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分析和解读,如对比诗歌和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等。
3.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给予肯定和评价。
2.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感受和体会。
3.教师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和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诗歌《旅夜书怀》的主题和情感,还培养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享,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扩展了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意象和情感的分析。
3.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内容、诗人背景、相关图片等。
2. 准备诗歌的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旅夜书怀》,提问:“旅夜”和“书怀”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学生尝试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师解析诗中的深层含义,阐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分析其意象和情感,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教师提供其他杜甫的诗作,如《月夜忆舍弟》、《春望》等,让学生对比《旅夜书怀》的风格和主题。
《旅夜书怀》教案2
《旅夜书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旅夜书怀》。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孤独和忧愁,理解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
(2)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包括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2.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3. 诗文情感的把握,理解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解释和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3. 诗文主题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采用情感共鸣法,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4.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共鸣:让学生谈谈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经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3. 能力测试:通过相关的练习题,测试学生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鉴赏诗句;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教学方法: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想: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
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一、导学1、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
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
“自古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
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旅”有“旅居”的意思。
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①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与“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与“名岂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对应。
3、整体感知(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
最后,老Ω?鍪?涞牟慰家胛摹#?nbsp;(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诗人就舟而居。
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名声难道应因为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质疑讨论(多媒体展示)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颈联如何理解?3、赏析尾联。
三、反馈矫正(对1、3两个问题,请生板演,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参考答案给生打分,集体讨论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
《旅夜书怀》教案2
《旅夜书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旅夜书怀》。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领悟诗中的哲理,引导学生珍惜生活中的点滴。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理解与朗读。
2.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2. 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哲理的领悟。
四、教学准备1. 诗文材料:《旅夜书怀》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旅夜书怀》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简介诗人杜甫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旅夜书怀》,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感知诗歌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中“旅夜书怀”情感的理解。
引导学生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人生哲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朗读。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旅夜书怀》。
7. 课后作业背诵《旅夜书怀》;写一篇关于诗文感悟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正确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解读诗文,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的情感,领悟诗中的哲理,培养珍惜生活的态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以及诗人的创作背景与心情。
2. 理解并背诵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3. 掌握“典故”、“象征”、“描写”等诗歌技法。
4. 能够运用诗歌技法,自行创作一首描述旅途中所见所感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2. 难点:掌握诗歌技法并能够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安排第一课时:诗歌背景介绍1. 分析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背景及作者李白的生平经历。
3. 介绍诗歌中涉及的典故和象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诗歌分析与诗歌技法讲解1. 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 讲解诗歌中涉及的比喻、拟人、借景、写景、写情、象征等技法。
3. 让学生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技法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4.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第三课时:诗歌背诵与赏析1. 让学生熟读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2.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文学意义、思想意义。
3. 进行诗歌赏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4.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发挥。
第四课时:创作诗歌并展示1. 引导学生根据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进行诗歌创作,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诗歌技法。
2. 搜集鲜活的素材,使作品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
3. 学生进行相互转述、点评和改进,提高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4. 进行诗歌展示,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诗歌背景介绍、诗歌分析与诗歌技法讲解。
2. 朗诵法:让学生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灵敏感官。
3. 讨论法:分析、探究、解读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能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旅夜书怀》的诗意。
2. 欣赏杜甫的诗艺。
二、教学难点:1. 杜甫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一、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音乐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会的氛围。
二、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朗读《旅夜书怀》。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艺。
四、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文。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2. 强调重点、难点。
第五章:作业布置一、背诵《旅夜书怀》。
二、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
三、进行文学鉴赏练习,选取一首杜甫的诗进行分析和欣赏。
第六章:教学评估一、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旅夜书怀》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作业检查:检查学生的读后感质量和文学鉴赏练习,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七章:教学反思一、教师自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反应如何等。
二、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旅夜书怀》教案2
《旅夜书怀》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旅夜书怀》,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诗歌的体裁、结构、韵律等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旅夜书怀》,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2.2 诗歌解析通过对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韵律等方面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2.3 难点解析针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旅夜书怀》的文学价值。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理解诗句的意思。
3.3 课堂讲解针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韵律、意象等方面,分享彼此的见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
5.2 参考资料:关于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资料,古代文学常识。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白板、黑板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画像和他的生平简介,引出《旅夜书怀》这首诗。
6.2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6.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意象背后的意义,分析诗歌的情感变化。
6.4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孤独和忧愁。
6.5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将诗歌内容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描述,增进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旅夜书怀 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篇一: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2.理解并分析《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3.学习欣赏《旅夜书怀》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4.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2.理解并分析《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3.学习欣赏《旅夜书怀》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2.学习欣赏《旅夜书怀》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师简要介绍《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2.教师通过导读、分析和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3.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旅夜书怀》,通过讲解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与讲解:教师通过导读、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
引导学生思考,揭示诗中表达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3.欣赏与讲解: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旅夜书怀》,讲解其中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
通过讲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魅力所在。
4.诗歌背诵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随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就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展开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5.归纳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诗歌的主题、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发言,评价学生对于《旅夜书怀》的理解和感受;2.通过课堂讨论的质量和深度,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1.背诵《旅夜书怀》;2.就《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分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篇二: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2.理解并分析《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3.学习欣赏《旅夜书怀》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4.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翻译诗句。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关爱苍生的情怀。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2)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深入解读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的结构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象。
(2)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深入解读诗歌。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旅夜书怀》。
3. 调查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翻译诗句。
3. 学生能够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
4.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象。
5.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如唐朝安史之乱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体会诗的音乐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分析。
(3)诗歌背景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含蓄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句含义和诗歌分析方法。
2. 互动法:提问、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实践法: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启发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诗歌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旅夜书怀》。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4. 诗歌解析: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子和结构,深入剖析诗歌内涵。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进行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背诵和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诗歌解析评价: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全文。
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的基本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旅夜书怀》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意境的把握。
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对诗歌中较为复杂的比喻和意象的理解。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掌握。
诗歌情感的深入解读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准备《旅夜书怀》的文本材料。
准备杜甫的生平介绍资料。
准备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资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和《旅夜书怀》的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2 朗读与背诵带领学生朗读《旅夜书怀》,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3 文本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每一句的意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解释其深层含义。
5.4 情感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
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如何通过语言和意象表达出来。
5.5 文化背景讲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的旅店文化和书信文化。
六、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情感,进行分享和讨论。
6.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七、作业与评估7.1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
作业应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出对诗歌的思考和体会。
7.2 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讨论和表现,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旅夜书怀/杜甫》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旅夜书怀/杜甫》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全文。
1.1.2 分析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
1.1.3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分析诗歌的主题、结构、意象等。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1.2.2 学会使用文学鉴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1.2.3 培养阅读古诗文的兴趣,提升古典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3.2 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1.3.3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2.1.1 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
2.1.2 诗文创作背景:唐代安史之乱后,杜甫流离失所,写下这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旅夜书怀》。
2.2 诗文朗读与翻译2.2.1 学生齐读诗文,体会节奏和韵律。
2.2.2 教师讲解生僻字词,确保学生理解。
2.2.3 学生翻译诗句,教师点评并讲解重点句子。
2.3 诗文鉴赏2.3.1 分析诗文主题:抒发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2.3.2 欣赏诗文意象:水、月、星、野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情感。
2.3.3 评价诗文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布局,以及诗句间的联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3.1.1 图片展示:杜甫画像和《旅夜书怀》诗意图。
3.1.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杜甫生平,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朗读诗文,圈点勾画不懂的字词。
3.2.2 小组合作:共同翻译诗句,讨论诗文主题和意象。
3.3 课堂讲解3.3.1 教师讲解诗文背景,分析诗文主题和结构。
3.3.2 重点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4 课堂实践3.4.1 学生模仿杜甫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背景。
1.1.2 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达技巧。
1.1.3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1.2.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1.2.3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1.3.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1.3.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2.1.1 课文《旅夜书怀》的阅读与理解。
2.1.2 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
2.1.3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分析。
2.2 教学资源2.2.1 相关杜甫的诗歌资料。
2.2.2 课堂多媒体教学设施。
2.2.3 教学挂图或黑板报。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利用多媒体展示《旅夜书怀》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3.1.2 简介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3.2.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3.3 课堂讲解3.3.1 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式。
3.3.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4 课堂练习3.4.1 学生进行诗歌翻译练习。
3.4.2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3.5 课堂小结3.5.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3.5.2 强调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4.1.1 学生能回答出《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背景。
4.1.2 学生能分析出杜甫的诗歌风格和表达技巧。
4.2 课后作业4.2.1 学生能正确翻译《旅夜书怀》。
4.2.2 学生能创作出类似情感的诗歌。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5.1.1 学生对《旅夜书怀》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提高。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贵州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全文。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学会从诗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诗歌解读和分析。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困境,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夜晚抒发内心的感慨和思念。
诗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国家和人民的眷恋和忧虑。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古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
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对古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应通过学习《旅夜书怀》,提高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和感受。
3.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3.3 解析诗意:教师引导学生从诗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诗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4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发言情况。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诗歌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对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4.3 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创作和表达中的创意和想象力。
评估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旅夜书怀》全文。
旅夜书怀(杜甫)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杜甫)教学设计旅夜书怀(杜甫)教学设计一、引言“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作品。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杜甫的诗作,引发学生对于旅途中的思乡情感的共鸣与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课堂导入1. 示范朗读:“旅夜书怀”(教师仪态庄重,语调抑扬顿挫,突出诗歌的节奏感和抒情情感)2. 学生共读:“旅夜书怀”(分组或全班共读,培养学生对于诗歌韵律的感知和理解)三、诗歌解读1. 结构分析(教师呈现“旅夜书怀”的整体结构图)诗歌共分四节,每节七言绝句。
全诗共28个句子。
第一节描述诗人旅途中的生活困难,落寞背景;第二节情感转抒,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忧伤;第三节扩大情感,对比故乡与异地的差别,揭示思乡之痛;第四节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往昔友情的怀念。
2. 文本解读(教师指导学生逐句解读,分析诗中的字句、修辞手法、意象等)例如:“即事辛勤终不赡,离家太苦兼辛酸”(第一节):运用“太苦兼辛酸”表达离家之苦。
“麦田村落虽云乡,长作长歌此恨伤”(第二节):虽然在异地,但依然称之为家乡,表现思乡之情。
四、情感体验(教师聆听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于离乡的思念和忧伤)五、创作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创作实践,例如:写信给故乡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六、诗歌赏析进行其他杜甫的相关诗歌赏析,培养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七、课堂总结学生对于杜甫的诗歌和思乡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拓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离乡、思乡的作文。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感体验,通过解读杜甫的《旅夜书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杜甫丰富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诗歌韵律的理解和感知,并进一步扩大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诗歌创作和诗歌欣赏的能力。
这样设计的文章长度可以满足1500字的要求,同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格式来呈现。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4篇)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4篇)杜甫《旅夜书怀》篇1陈冬枝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背景分析:“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二、诵读提示: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先看一遍,整体感知后,让学生指出。
——缓慢、低沉的分析原因:“旅夜”书“怀”,有感而生。
快感乎?否!从哪里可以看出?让学生再细作分析。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
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
后一层直抒胸臆,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
三、诗歌内容分析:1、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
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
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
“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2、后四句书怎样的“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A、寓情于景 B、直抒胸臆。
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
4、诵读诗歌小结。
(1)解读诗题,整体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揣摩诗歌的语言(注意形容词、动词和句式),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结合注释和诗人的有关经历突破难以理解的诗句。
C、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下的反话,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若改为陈述句就是:名声不应该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其言外意为: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委婉的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颈联是通过议论直抒胸臆)
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
“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
教师适当补充、说明
老师给出诗句的参考译文
教师范读并带领学生领会作者情感
五、练习提升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由下及上,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
B.此诗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景的雄浑阔大衬出了诗人的孤苦怜仃。
C.后两联含蓄地写出诗人的不幸与当时的处境,吐露出诗人不得志的牢骚与失意悲凉之情。
第一课时
一、背景分析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D.尾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处境: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四处漂泊。
(答案A. 应是“由近及远,由上及下”。首联与颔联之间是由近及远。颔联的上联与下联之间是由上及下。)
2、对比拓展
对比赏析:杜甫的《旅夜书怀》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旅夜书怀
李白 杜甫
渡远荆门外, 细草微Leabharlann 岸,来从楚国游。 危樯独夜舟。
②尾联“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尾联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更突出沙鸥的孤独,也表达了自己的漂泊无依的凄苦之情。(尾联是借景抒情)(判断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对这手法加以阐述;给出表达效果)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
2、后四句书怎样的“怀”?
①颈联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从字面上来理解,“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诗人名满天下,到底是因为什么?如何理解颈联的含义?
A、“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B、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明确】(1)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之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
(2)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语意相同。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1、结合作者生平识记并理解重要诗句。
学习重、难点
及解决办法
重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难点:对重要诗句的理解,鉴赏。
教学资料及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语设计:
教师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自古文章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写出了“焰万丈长”的诗歌。
李杜之间的情宜甚深,特别是杜甫,多次做诗怀念李白。对李白的诗,杜甫更是称颂,说“白也诗无敌”。李白的诗在前,杜甫的诗在后,两诗的画面又这样接近。在艺术上,杜甫的《旅夜书怀》是否受到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影响呢?或者说《旅夜书怀》模仿了《渡荆门送别》呢?
六、布置作业
2004年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提示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
教师设疑:颈联议论的是得名和当官的问题,请读说说诗人对这两个问题持什么态度?
山随平野尽, 星垂平野阔,
江入大荒流。 月涌大江流。
月下飞天镜, 名岂文章著?
云生结海楼。 官应老病休。
仍怜故乡水, 飘飘何所以,
万里送行舟。 天地一沙鸥。
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有哪些?
(1)都在长江上扬帆而下,只不过李白是在出蜀之后,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作的这首诗。杜甫是在今重庆市忠县至云阳县途中作的这首诗;(2)都为五律,不仅韵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仅四十余字的一首诗里,相同的词字竟有“平野”、“江”、“月”、“流”;(3)这两首诗的气象都十分开阔,艺术表现手法较为自然。两诗的前后结构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由近展远,由狭而阔,大江,大地,星月,繁复的立体空间景象,映入胸怀。两诗的结句虽以“低调”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现出辽远时空,令人作无穷无尽的遐想。
学习情境(任务)
旅夜书怀
学习单元
第四单元
课次
1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实践课[ ]理实一体课[ ]习题课[ ]其他[ ]
课时
安排
2
授课班级
上课
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节星期
授课地点
年月日第周-节星期
年月日第周-节星期
学习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1、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这两首诗的不同点在哪里?
(1)李白写《渡荆门送别》是青年时代,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游历时而作。《旅夜书怀》是杜甫晚年 ,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辞去了幕僚的职务,带家眷离开成都,经渝州(今重庆)乘船到云阳县云安镇途中而作。两诗相差的年代刚好40年;(2)心境不一样,李白第一次走出蜀地的大山,天地开阔,,神荡胸襟,豁然开朗,兴奋喜悦之情,言于溢表。举目从没有看到的茫茫大江,山在大江和蓝天之间,成了渺渺的一线。李白的诗里,只有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思乡的情怀,而没有人生风雨历程的伤愁。杜甫的心境和李白大不一样,蹇途人生,时运不济,颠沛流离,穷困缠身。恰又辞官飘泊,那心境肯定是格外苍凉。在静静的夜里,在凄凄的江上,杜甫独自一人守着孤舟,多么悲凉和孤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这开阔的场景更衬托了杜甫的这种悲凉和孤独。李白诗的画面固然是一种令人遥想的大画面,是很美的,但杜甫这首诗却能深入到欣赏者的情感的内部,刺激欣赏者的心灵,一种对杜甫生活处境的同情和感叹油然而生。
四、赏析诗歌
1、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读首联和颔联,思考:这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景物: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
画面: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二)诵读提示
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先看一遍,整体感知后,让学生指出。——缓慢、低沉的
分析原因:“旅夜”书“怀”,有感而生。快感乎?否!从哪里可以看出?让学生再细作分析。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后一层直抒胸臆,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