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的诗句。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能够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培养对家庭和故乡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教学文本为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

2.2 教学重点: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2.3 教学难点: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诗人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2 朗读: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3 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解释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

3.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5 写作: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

4.2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的分析能力。

4.3 学生对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

4.4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诗人的画像和简介。

5.2 诗歌的文本和注释。

5.3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5.4 写作纸张和文具。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活动: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诗歌,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学生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准备进行课堂展示。

6.2 课后活动: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旅夜书怀》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

学生可以自愿参加诗歌朗诵会,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旅夜书怀》,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杜甫晚年漂泊无依的孤寂心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诗人虽处逆境仍不失豁达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难点:深入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特别是其晚年漂泊的经历,引出《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情感投入。

学生尝试背诵,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3. 精读分析: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如细草、微风、危樯、独舟等),分析这些意象如何构成了一幅孤寂的旅夜图景。

情感探究:结合诗歌内容,探讨杜甫在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渺小,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自我比喻,体会诗人的无奈与豁达。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借景抒情、对比等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比较杜甫其他描写漂泊生活的诗作,如《登高》,探讨其异同点。

讨论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他作为“诗圣”的地位。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诗歌中意象、情感与修辞手法的结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6.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旅夜书怀》。

写一篇短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句诗的理解与感悟。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这首诗,掌握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及其作品《旅夜书怀》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杜甫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分析《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学生阅读《旅夜书怀》并分享感受。

第二章:诗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旅夜书怀》的诗意和主题。

分析杜甫的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旅夜书怀》的诗句和意境。

探讨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怀旧、忧国忧民情怀。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句,理解诗意。

学生讨论杜甫在诗中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诗歌手法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手法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分析《旅夜书怀》中的意象、比喻、对偶等手法。

3.2 教学内容分析《旅夜书怀》中的意象和寓意。

探讨杜甫运用比喻、对偶等手法表达情感的特点。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手法。

学生分享对诗句的感悟和欣赏。

第四章:诗文创作背景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重视。

4.2 教学内容介绍杜甫创作《旅夜书怀》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分析作品与杜甫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关系。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学生讨论作品与杜甫生活经历的联系。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杜甫诗中的情感。

5.2 教学内容设计一项与《旅夜书怀》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体验杜甫的诗意。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写一篇以《旅夜书怀》为灵感的现代诗。

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并进行分享。

第六章:诗歌主题探讨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旅夜书怀》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探讨杜甫在诗中表达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6.2 教学内容分析《旅夜书怀》中所体现的杜甫的思想感情。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旅夜书怀》,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文的主旨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勇敢面对困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诗文主旨的把握。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2. 诗文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文情感。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诗人杜甫的图片,简介诗人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诗人。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理解诗文主旨。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文情感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旨和情感。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主旨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批改: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诗人简介:介绍杜甫的其他诗作,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杜甫的知识。

2. 诗歌鉴赏:选取与《旅夜书怀》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鉴赏诗句;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教学方法: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想: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

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一、导学1、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

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

“自古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

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旅”有“旅居”的意思。

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①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与“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与“名岂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对应。

3、整体感知(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

最后,老Ω?鍪?涞牟慰家胛摹#?nbsp;(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诗人就舟而居。

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名声难道应因为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质疑讨论(多媒体展示)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颈联如何理解?3、赏析尾联。

三、反馈矫正(对1、3两个问题,请生板演,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参考答案给生打分,集体讨论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曾晓玲一、教材分析旅夜书怀》收录于高中语文第二册,位于唐诗鉴赏单元的第二单元。

该单元旨在通过深入解析唐诗,引导学生领略唐诗的艺术魅力与深邃意境,掌握唐诗中常见的表现技巧。

其中,“羁旅”主题在杜甫的诗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旅夜书怀》无疑是这一主题下的杰出代表。

二、学情分析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一些杜甫的诗,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提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杜甫的生平经历,把握诗的内容,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体会诗歌蕴含情感,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感悟沉郁顿挫的风格。

3.情感与价值:加深对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赏本诗情景相生的艺术特色;对沉郁顿挫风格的把握。

五、教学安排课时六、教学方法1.教法:讲授法、2.学法:诵读学习法、分组合作讨论法七、教学步骤(一)导入学们,唐朝有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怀抱着为国为民的崇高理想。

尽管宦海沉浮,人生充满波折,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一生漂泊不定,居无定所,但他始终坚定不移;身处简陋之居,风雨飘摇,却心系天下苍生。

面对路边饿殍、渭桥征人、仓皇老翁、嗷嗷婴孩,他只能以满腔热血和血泪,吟唱出震撼人心的悲歌。

他就是被后世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自古文章憎命达",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民间疾苦,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创作出了那些光芒万丈的诗歌。

于杜甫想必我们一定很了解,下面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他基本资料。

(PPT展示杜甫资料)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旅夜书怀》(全诗投影)。

(二)整体感知1.文本诵读1)一生朗读;师生简短点评;2)再读,师生简短点评;3)师逐句讲授朗读要领,师范读;4)全班自由反复诵读,全班齐读。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以及诗人的创作背景与心情。

2. 理解并背诵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3. 掌握“典故”、“象征”、“描写”等诗歌技法。

4. 能够运用诗歌技法,自行创作一首描述旅途中所见所感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2. 难点:掌握诗歌技法并能够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安排第一课时:诗歌背景介绍1. 分析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背景及作者李白的生平经历。

3. 介绍诗歌中涉及的典故和象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诗歌分析与诗歌技法讲解1. 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 讲解诗歌中涉及的比喻、拟人、借景、写景、写情、象征等技法。

3. 让学生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技法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4.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第三课时:诗歌背诵与赏析1. 让学生熟读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2.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文学意义、思想意义。

3. 进行诗歌赏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4.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发挥。

第四课时:创作诗歌并展示1. 引导学生根据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进行诗歌创作,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诗歌技法。

2. 搜集鲜活的素材,使作品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

3. 学生进行相互转述、点评和改进,提高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4. 进行诗歌展示,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诗歌背景介绍、诗歌分析与诗歌技法讲解。

2. 朗诵法:让学生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灵敏感官。

3. 讨论法:分析、探究、解读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鉴赏诗句;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教学方法: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想: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

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一、导学1、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

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

“自古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

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旅”有“旅居”的意思。

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①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与“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与“名岂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对应。

3、整体感知(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

最后,老Ω?鍪?涞牟慰家胛摹#?nbsp;(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诗人就舟而居。

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歌的字词、句意,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句意理解。

2. 诗歌背景及作者情感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境的把握。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旅夜书怀》。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句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背景及作者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美。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推荐类似题材的诗歌,进行拓展阅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及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旅夜书怀》。

2.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3. 阅读推荐的诗篇,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短文写作等。

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2. 开展诗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

旅夜书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这首诗;(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3)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旅夜书怀》;(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文中所表达的孤独、忧国忧民的情感;(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古典诗词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2. 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所表达的孤独、忧国忧民的情感的理解;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旅夜书怀》的课件和教学资料;2. 学生准备《旅夜书怀》的诗文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学生齐读《旅夜书怀》诗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聆听教师朗读诗文,感受诗文中的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5. 欣赏与借鉴(1)学生欣赏其他杜甫的诗作,了解其文学风格;(2)学生借鉴杜甫的写作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旅夜书怀》,确保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2)学生选择一首杜甫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3. 采用分组合作探讨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4. 利用欣赏与借鉴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旅夜书怀》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旅夜书怀》,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通过引导,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旅夜书怀》的内容,掌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2 教学难点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诗歌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课堂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旅夜书怀》的兴趣。

5.2 新课展示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讲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诗歌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

5.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5.5 课后作业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讨论环节,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给予反馈。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评估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和个人的感悟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旅夜书怀》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7.2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诗人杜甫的生平等,可通过PPT或视频形式展示。

7.3 网络资源如有必要,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学术讨论或诗歌解读,以丰富教学内容。

第八章: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教学时间为45分钟,具体分配如下:8.1 导入:5分钟8.2 新课展示:15分钟8.3 合作探讨:20分钟8.4 课堂小结:5分钟8.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第九章:教学拓展9.1 诗人生平介绍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4篇)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4篇)

杜甫《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4篇)杜甫《旅夜书怀》篇1陈冬枝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背景分析:“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二、诵读提示: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先看一遍,整体感知后,让学生指出。

——缓慢、低沉的分析原因:“旅夜”书“怀”,有感而生。

快感乎?否!从哪里可以看出?让学生再细作分析。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

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

后一层直抒胸臆,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

三、诗歌内容分析:1、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

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

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

“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2、后四句书怎样的“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旅夜书怀 教案

旅夜书怀 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篇一: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2.理解并分析《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3.学习欣赏《旅夜书怀》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4.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2.理解并分析《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3.学习欣赏《旅夜书怀》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2.学习欣赏《旅夜书怀》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师简要介绍《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2.教师通过导读、分析和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3.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旅夜书怀》,通过讲解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与讲解:教师通过导读、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

引导学生思考,揭示诗中表达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3.欣赏与讲解: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旅夜书怀》,讲解其中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

通过讲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魅力所在。

4.诗歌背诵与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随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就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展开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5.归纳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概括诗歌的主题、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发言,评价学生对于《旅夜书怀》的理解和感受;2.通过课堂讨论的质量和深度,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1.背诵《旅夜书怀》;2.就《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分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篇二: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夜书怀》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2.理解并分析《旅夜书怀》的主题和寓意;3.学习欣赏《旅夜书怀》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4.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

杜甫诗《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翻译诗句。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关爱苍生的情怀。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2)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深入解读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的结构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象。

(2)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深入解读诗歌。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旅夜书怀》。

3. 调查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翻译诗句。

3. 学生能够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杜甫的诗歌风格。

4.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象。

5.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如唐朝安史之乱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3)分析杜甫律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旅夜书怀》。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杜甫律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杜甫律诗的鉴赏方法。

2. 理解《旅夜书怀》中的意象和寓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杜甫诗歌,巩固知识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旅夜书怀》,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解读诗人的情感。

(2)分析杜甫律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2)分享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旅夜书怀》。

2. 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

3. 选取一首杜甫的律诗,进行鉴赏分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歌实例,掌握杜甫律诗的特点。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旅夜书怀》的文本材料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境,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2. 诗歌意境的分析和情感的理解。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3. 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鉴赏。

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旅夜书怀》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释义,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句子,剖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修辞手法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6.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享感受。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8. 作业布置:(1)背诵《旅夜书怀》。

(2)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杜甫的诗作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旅夜书怀》的特点。

2023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

2023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

2023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篇1【学习要求】1、学习诗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会诗人孤苦寂寞、飘泊无依的感情。

3、欣赏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学习重难点】学习诗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时安排】1学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感知全诗,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仔细阅读全诗,找出文中写景的意象,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二)尝试练习1、生字(给加点字注音)⑴危樯(qiáng)⑵月涌(yǒng)⑶沙鸥(ōu)⑷何所似(sì)2、词语(解释词语)⑴旅夜:旅途的夜晚⑵危樯:高高的桅杆⑶月涌: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⑷飘飘:漂泊3、填空⑴本诗的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为所担任的官职又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

⑵本诗作者的诗歌大多涉及社会的动荡、人民疾苦,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唐代由盛转衰的演变,因此他的诗歌又被称为“诗史”。

他以律诗、古体诗见长,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和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人尊为“诗圣”。

⑶本诗写于诗人(年龄段),此时作者正离开四川顺流东下。

在途中,作者看到了非常壮阔的自然之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写出原句),在这样的壮景之下却反衬出了诗人孤寂与渺小。

作者希望一生声名是由功业铸就,而非__,但无奈在政治上受人排挤。

对于这一生的漂泊,作者感慨自己就如天地间一沙鸥一样。

⑷“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运用了比喻(修辞)。

诗歌中写近景的句子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4、联系书下注解,尝试把诗歌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二、课堂探究(一)问题探究1、“旅夜”、“书怀”分别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来“书怀”的?答:旅夜对应前四句;书怀对应后四句。

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2、首联写出这些意象的什么特点?它有什么深意?答:(1)渺小、孤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旅夜书怀》教学设计(精选3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鉴赏诗句;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教学方法: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想: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

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学流程:一、导学1、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

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

“自古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

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旅”有“旅居”的意思。

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①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与“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应。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与“名岂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对应。

3、整体感知(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

最后,老Ω?鍪?涞牟慰家胛摹#?nbsp;(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

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诗人就舟而居。

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名声难道应因为而显着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质疑讨论(多媒体展示)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颈联如何理解?3、赏析尾联。

三、反馈矫正(对1、3两个问题,请生板演,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参考答案给生打分,集体讨论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

)1、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

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

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

(先描摹画面,再给出意境)2、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若改为陈述句就是:名声不应该因为而显着,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

其言外意为: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着,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

委婉的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3、尾联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更突出沙鸥的孤独,也表达了自己的漂泊无依的凄苦之情。

(判断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对这手法加以阐述;给出表达效果)四、拓展延伸(多媒体展示)阅读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赏析第二联或第四联。

参考答案:颔联用了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尾联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

(也可以说,使用了衬托的手法。

孤雁的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鸭们却全然不顾,它们纷纷鸣噪不停、自得其乐。

表现了杜甫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诗人以孤雁自喻,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品读与探讨”第一题;结合“品读与探讨”第三题,预习《客至》《宾至》教学反思:我在设计《旅夜书怀》这首诗时,主要想抓住两点:理解诗歌内容和学会题型的解题方法。

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不错,得到了同行的`肯定。

我的设计如下:一、导入,图像导入,联系出杜甫的晚年生活的介绍。

二、走进文本。

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联如何理解?4、赏析尾联。

三、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读杜甫诗《孤雁》,完成后面的题目。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2【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结合高考考纲,熟悉意境题、炼字题的答题步骤;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诗歌语言,诵读诗歌,走进诗歌意境,聆听诗人心声,感悟诗人情怀;学生展示预习问题,老师点评、补充;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在检测训练中再次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感慨身世家国之情与伟大抱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诗中反衬、反语和比喻辞格表现出来的沉郁风格。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

二、请同学们谈谈鉴赏诗歌的方法。

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即)--知人知世据意推志(展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抓住)--意象意境思想情感三、走进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题目与诗句怎样对应?2、通过“旅”字看背景:“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3、通过“夜”字察实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吟诵---意象---想象和联想----意境-----明情。

(1)诵读(2)预习成果展示A、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B、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感?C、首联写的是孤舟,写出了孤寂,可颔联却给我们展示了如此雄浑阔大的景象,那诗人到底要写的是孤独还是阔大?(3)前四句小结写“旅夜”:“夜”,点明泊舟时间;写诗人“夜”晚所见景色。

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雄浑阔大、宁静孤寂的江边夜景。

寓情于景——孤独、凄苦。

四、合作探究(通过“书怀”悟实情)1、“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这两句话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历来传诵的名联。

你认为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五、总结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旅”字看背景;通过“夜”字察实景;通过“书怀”悟实情。

2、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直抒胸臆,比喻。

六、深入理解沉郁顿挫的杜甫诗:1、再次诵读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2、结合学过的诗歌,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登高》这首诗怎样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的?《登岳阳楼》这首诗怎样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的?3、总结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

“顿挫”--主要指诗歌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七、作业1、小练笔:杜甫,我想对你说…....2、阅读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赏析第二联或第四联。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旅夜书怀》教学设计3一、背景分析:“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二、诵读提示: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先看一遍,整体感知后,让学生指出。

——缓慢、低沉的分析原因:“旅夜”书“怀”,有感而生。

快感乎?否!从哪里可以看出?让学生再细作分析。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

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

后一层直抒胸臆,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

三、诗歌内容分析:1、开头四句写了怎样的景?如何来描写的诗人的旅夜处境和感受?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

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

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

“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2、后四句书怎样的“怀”?“名岂文章着”,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着,反因文章而显着,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

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

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

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语意相同。

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