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的美感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单元评估3含解析上册
单元评估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节选自《荷塘月色》)1. 第一段有哪些语言特点?请简要指出。
2. 结合文本,简述作者“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练建安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
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
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
”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
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
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
高三高考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现代文阅读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海棠依旧张景云离我家不远的北宁公园里,有一片海棠林,每年春天海棠花开的时候,就有许多游人前来观贫。
从那些粗壮、疙瘩隆起的树干可以看出,这些海棠树饱经沧桑。
记得我儿时来这里游玩时,它们还是弱不禁风的小树。
尽管涛桨树饱经沧桑。
但它们那嫩绿的叶子和娇艳的花雪,与我儿时见到的一样。
海棠树在长足叶子后才会开花。
海棠花比杏花红。
比桃花粉,小巧玲珑,令人赏心悦目。
枝头的海棠花形态各异,韵味不同。
有的花圃全展开了。
露出嫩黄的、像一丛纤细的豆芽一样的花蕊:有的还未开放,远远看去,鲜红的花骨朵儿就像熟透了的樱桃。
我还是喜欢海棠花尚未全开的样子,正如人们所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站在尚未全开的海棠花殿前,我轻轻呼吸,若有若无的香味令我神清气爽。
我想起元好问的那首《同儿宰赋未开海棠》:“枝河新绿一重重,小雪深藏数点红。
爱情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阔春风,”别人狱盛开的海棠花,元好间却赋未开的海棠花,这首诗写海棠树绿意浓浓,娇小的花蕾深魔绿叶间;因为爱惜自己的容颜,海棠花不想轻易露面,它们任由桃花、李花光阔腾一阵子,末句化用了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闻”,堪称绝妙。
虽然这两句都写“阔”春。
但元诗未句别有新意,元好问似乎要告诫人们,做人要像海棠花那样,内敛低调,不乱出风头。
海棠花娇艳动人,人们赋予海棠花“吉祥”的寓意,也正是因为海棠花娇艳动人。
有“吉祥”的寓意,海棠树成为一种常见的景观树。
人们不仅在公园里、马路旁栽种海学树,还在住宅。
单位的院子里栽种海棠树。
我年轻时优职的那个单位的院子里就种了几棵海棠树。
那时,我在二楼办公,每当工作疲惫时,我就走到窗边,望一望海棠树,闲暇时,我常到楼下去,给海棠树浇水,剪枝,享受它们带给我的宁静与欢愉。
那时我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就这样你如期而至/在乍暖还寒的季节里/悄然开放/含羞的容颜改变了初春的单调/嫩绿的幼芽/在枝头吐露着微笑/芬芳/嗅醉了纷至音来的群峰/在你的诱惑下/我变成跌跌撞撞的彩蝶。
高考语文满分试卷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答案】1. A2. B3. C4. D【解析】1.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一段描述,作者在山林中行走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故选A。
2. 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文章通过描述山林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故选B。
3. 此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从日出、正午到日落,描述了山间的变化,故选C。
4. 此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特色的赏析。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景色,故选D。
二、古诗文阅读【答案】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1. 此题考查对《论语》中名句的理解。
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知道不如喜欢,喜欢不如乐在其中,强调了对知识的追求应从内心出发,故选此句。
2. 此题考查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名句的记忆。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无论相隔多远,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关怀,故选此句。
3. 此题考查对《塞下曲》中名句的理解。
这句诗描绘了边塞将士英勇无畏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故选此句。
三、作文【答案】题目:以“岁月静好,与君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解析】1. 确定立意:题目中的“岁月静好”寓意着生活的宁静美好,而“与君语”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因此,作文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 描述生活中那些让人感到宁静美好的瞬间;- 讲述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感人故事;- 探讨沟通与交流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2. 构思文章结构:- 开头:引用诗句或名言,引出主题,点明中心思想;- 主体:分三个段落,分别从上述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岁月静好与沟通的重要性。
3. 举例说明:- 第一段:描述一次在公园散步时,看到夕阳西下,美景如画,感受到了岁月静好;- 第二段:讲述与好友相聚的故事,体现了与君语的美好;- 第三段:通过举例说明沟通在解决矛盾、增进友谊中的作用。
2020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16分)树木怎样过冬[苏联]维塔里·比安基树木在冬天里会不会冻死?当然会冻死。
如果一棵树整个冻透了,连心儿都冻了冰,那就冻死了。
在我们这里,如果冬天特别冷,而且雪下得少,就会冻死不少树木——其中大多数是小树。
幸亏树木都有防寒妙策,它们有办法使寒气不致深入自己身体内部,不然所有的树木都将死光了。
吸收营养、生长发育、传播种子,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消耗大量的热。
树木,在一个夏天里,积蓄起(充沛充分)的能量,到冬天,就不再吸收营养,不再生长发育,不再把能量消耗在繁殖后代上。
它们停止活动,进入深沉的睡眼。
树叶呼由大量的热,因此,冬天树木不要树叶!树木抛掉树叶,放弃树叶,就是为了(维护维持)生命不可成缺的热,把它保藏在自己身体里面。
再说,从树枝上脱落的树叶,在地上腐烂了,也会发热,保护娇嫩的树根,不让树根冻坏。
这还不算!每一根树都有一刚甲胄,保护植物的活的“皮肉”不受寒气的侵袭。
每年,整个夏天,树木都在它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检组织——死的间层。
木检不透水,也不造空气。
空气停滞在它的气孔中,阻挡树木活机体中的热向外散发。
树的年龄越大,它的木检层就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技嫩干细的小树强。
树木有的不仅仅是木栓甲宵。
如果严寒竟然穿过了这层甲宵,那它会在植物的活机体中通到一道可靠的化学防御线。
冬季前,树木会在树液里积蓄起各种盐类和变为糖的淀粉。
盐类和糖的溶液是有很大抗寒能力的。
不过,树木最好的防寒设备,是松软的雪被。
大家都知道,细心的园丁们故意把怕冷的小果树弯到地上,用雪把它们埋起来,这样,小果树就暖和多了。
在多雪的冬天,白雪像鸭城被似的,把森林(遮盖覆盖)起来,那时,不管天气怎样冷,树木也不害怕了。
不管严冬怎样残暴,它也冻不死我们北方的森林!我们森林中的“王子”们可以抵御一切暴风雪的袭击。
1.在()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并打上“√”。
2017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树木的美感读后感
树木的美感读后感树木,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大地的绿色屏障,更是人们心中的美丽风景。
它们以不同的形态、色彩、纹理,展现出独特的美感,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安宁。
读完关于树木的美感的文章,我深有感触,不禁让我对树木的美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树木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态。
树木有着不同的形状和轮廓,有的高大挺拔,有的低矮蔓延,有的繁茂如云,有的稀疏如烟。
这些形态各异的树木,构成了大自然的一幅幅美丽画卷,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感享受。
在城市的公园里,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树木,它们或是优雅挺拔的柳树,或是婀娜多姿的樱花树,或是郁郁葱葱的枫树……这些树木的形态,都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其次,树木的美感在于它们的色彩。
春天,嫩绿的树叶吐露出勃勃生机;夏天,树木的叶子翠绿欲滴,给人们带来了清凉和舒适;秋天,树叶渐渐变黄、变红,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作;冬天,雪后的树木披上了银装,美丽动人。
树木的色彩丰富多彩,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都赋予了树木不同的色彩,让人们在四季更替中感受到了树木的美感。
再次,树木的美感在于它们的纹理。
树木的树皮、树纹、树干,都展现出了不同的纹理美。
有的树木树皮光滑如玉,有的树木树干纹理清晰,有的树木树纹层层叠叠。
这些树木的纹理,如同大自然的杰作,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尤其是在阳光的照射下,树木的纹理更显得绚丽多彩,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和享受。
最后,树木的美感在于它们的生命力。
树木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根,它们扎根于大地,吸收养分,生长茁壮。
在风雨的洗礼中,树木依然屹立不倒,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让人们感受到了树木的美感,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在读完关于树木的美感的文章后,我对树木的美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树木以其形态、色彩、纹理和生命力,展现出了独特的美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的享受。
正如文章中所说,树木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大地的绿色屏障,更是人们心中的美丽风景。
树木的美感读后感
树木的美感读后感《树木的美感》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的书籍,作者通过对树木的描绘和赞美,让读者领略到了树木的独特魅力和美丽之处。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被树木所散发出的美感所吸引,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神秘。
在书中,作者对树木的描绘非常细致和生动,他用文字将树木的形态、色彩、气息等方方面面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树木的世界之中。
在作者的笔下,树木不再是单纯的植物,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美感的存在。
通过对树木的赞美,作者让人们重新审视和欣赏树木,感受到了它们的独特之处。
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树木所散发出的美感。
树木的形态各异,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婀娜多姿,有的郁郁葱葱,有的苍劲有力,每一种树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丽之处。
而且,树木的色彩也是多姿多彩的,春天的嫩绿、夏天的浓绿、秋天的金黄、冬天的素白,每一个季节都赋予了树木不同的美感。
此外,树木还有着独特的气息,有的清新宜人,有的浓烈芬芳,有的清幽淡雅,每一种气息都让人感受到了树木的生命力和美丽之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树木的美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在以往,我对树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它们的功能和作用上,认为它们只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但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才发现树木其实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和美感的存在。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一种独特的美的表现。
它们的美感不仅仅体现在外在形态上,更体现在它们的生命力和气息上,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神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树木的美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对大自然的奇妙和神秘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以往,我对大自然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它的美丽和壮观上,但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才发现大自然的美感不仅仅体现在山川河流、湖海草木上,更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角落和每一种微小的存在上。
大自然的美感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它的奇妙和神秘。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树木的美感》,我对树木的美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也对大自然的奇妙和神秘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树木的美感
树木的美感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16年第34期风中,远处近处的树,都向我们打着友好的手势。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树的手语真是太丰富了。
我们内心的许多情感,我们自己也未必能找到妥帖表达的语言,而树,它会用微妙的手语帮助我们表达出来。
那用力的挥动,是表示拒绝吗?那轻轻一颤,又向怀里收去,是表示接纳吗?那很快地举起,又垂下来,停留在一个迟疑的角度,那是在痛苦地沉思吗?那么轻轻地摇着,没有任何含义地摇着,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树也有物我两忘的时刻?在正午时分,太阳、树、树的影子垂直在一个浓缩的黑影的瞬间。
树的每一根手指,都全神贯注,仿佛要紧紧抓住这深不可测的一瞬。
树的语言是如此丰富。
这丰富来自于它多汁的内心。
你不信吗?你见过树的年轮吗?那一圈一圈的,树一生都坚持写着内心的日记,写着成长的经历。
风雨、雷电、阳光的教诲,星光的暗示,月光的耳语,它都仔细聆听,然后收藏起来。
甚至,那曾经使它痉挛和疼痛的伤痕,它也保存下来。
你瞧,那棵树,在我们望它的时候,它也在注视我们,那伤痕成了它的眼睛,它用伤痕深沉地注视我们。
树的姿态是这样丰富。
树,没有一种姿态是丑的,是不好看的。
树,随便一个姿态,都是美的。
摇曳是美,静立是美,在雨骤风狂的时候,它的愤怒和悲伤,也有一种感人的美的力量。
你注意过月光下的树吗?你知道月光下的树布置了一种怎样美丽、神秘的意境吗?让我们走出房门,去看看夜里月光下的树。
是午夜了。
东张西望的星星们已有了睡意,月亮悄悄走过来,它有些累了,便停靠在大槐树上那个喜鹊窝旁边,并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是多么简单、温暖的窝啊!豪华的天堂也未必有它温暖,有它美。
月亮也想躺在窝里孵出一只喜鹊。
月亮真的躺进喜鹊窝里了。
可惜只有一会儿。
就这么一小会儿,树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滴露珠都帮助着月亮,成全着月亮,让它做完这一小会儿的梦。
你看,树,一动不动,它静穆庄重得像一幅古典版画,贴在深蓝的天上,贴在月亮行走的路旁……(选自李汉荣《李汉荣散文选集》)写法借鉴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方法是作者抓住“树木的手势”,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树的手语真是太丰富了,树的语言是如此丰富,树的姿态是这样的丰富,树的目光是神秘的……作者从这几个方面表现树的美感,抒发了对树木和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营造了动人的意境。
2022语文专题提升练8散文阅读二含解析
专题提升练8 散文阅读(二)(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树大山河远刘醒龙①仅就生命力来说,这个世界上,走得最远的不是两条腿的人类,也不是四条腿的动物,更不是长着成百上千条的腿的虫子或索性一条腿也没有的爬行类长虫,甚至都不是长着轻盈翅膀满天翱翔的飞鸟,而是狂风暴雨、山呼海啸也卷不走的那棵树.②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相信,那棵树竟然已站立在风雨飘摇的世界3 200年了!③一棵树生长得久了,便有些哲学意味。
信或不信,人是树的命运,树也是人的命运。
去平凉的路上,每隔一阵,就会有人提起那棵树,其间有见过那棵树的,更多是没有见过的。
无论见没见过,只要提起那树,从没有一连说出三句整话的人。
与此行同样要去的公刘故里、崆峒山、大云寺和泾川人遗址相比,人们提及那棵树的次数最多,所说的话却最少。
也是,一棵树再古老,又有多少可说的呢?纵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道完全相同的年轮,总不能将看得见的每一片叶,看不见的每一道年轮全都唠唠叨叨地说上一遍吧?④为了弥补语言的贫乏,我联想到别的树.⑤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去西藏,在海拔5 138米的查果拉哨所,放眼望去,不要说一棵树,就连紧贴地面的花草也难得一见。
在绿色苔藓也朝不保夕的地方,那种在两指宽的石头缝里开着蓝色花的骆驼刺,是整个哨所唯一与森林相似的风景。
哨所里的一位士兵,因为生病从山上下来,到了日喀则,一下车就像抱着亲人一样,抱着医院院子里的一棵白杨放声大哭。
治好了病,士兵又重新回到那座永远也不可能长出树来的哨所,将自己站成迎着冰霜雪雹的最坚强的白杨。
没有叶子,也没有年轮,只有在大地上无限深扎的根须。
这样的树,冰雪冻断弓弦,也冻不断一根枝条,台风吹折旗杆,也吹不掉一片叶子.在没有见到平凉那棵树之前,人心就是那棵树.而在没有树的地方,人就是树,树即是人。
⑥那一年,我先后登上南海中大大小小十几个岛,其中的赵述岛,从前礁盘暗隐,偶有露出水面的地方也盐霜如雪,寸草不生。
高考新二卷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0分)《古树之恋》①清晨,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古树粗壮的枝干上。
那树,静静地伫立在那儿,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②我从小就对古树情有独钟。
每当我看到那些屹立千年的古树,总会心生敬意。
它们就像大自然的守护者,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③在我国,古树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种植古树。
这些古树见证了我国古代文明的繁荣与衰落。
如今,它们已成为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④古树的生长环境十分恶劣。
它们往往生长在荒山野岭、悬崖峭壁等地方。
然而,古树却以顽强的生命力,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
它们用坚韧的枝干,抵御风雨的侵袭;用茂密的树叶,为大自然提供阴凉。
⑤古树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生态方面,还体现在文化、历史、艺术等多个方面。
古树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古树。
⑥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古树保护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
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古树的保护力度。
然而,仍有一些古树因为过度开发、人为破坏等原因而面临生存危机。
⑦作为一名热爱大自然的青年,我深感保护古树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古树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1.(3分)本文通过描写古树的形态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古树的()A.赞美之情B.喜爱之情C.敬畏之情D.欣赏之情2.(3分)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通过描写古树的形态,引出对古树的赞美之情。
B.文章第二段强调了古树的生长环境恶劣,突出了古树的顽强生命力。
C.文章第五段指出古树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生态方面,还体现在文化、历史、艺术等多个方面。
D.文章最后一段呼吁人们从自身做起,为古树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分)《守护生命的绿洲》①在我国西部高原,有一片广袤的沙漠。
树木的美感阅读教学设计
树木的美感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树木作为大自然的宝贵资源和绿色庇护,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美感。
培养学生对树木美感的敏感性和欣赏力,既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自然美的认知,又能够促进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本文将结合树木的美感,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阅读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树木美的独特感知。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感知树木的美感,了解树木对人类的重要价值;2. 能够通过阅读文本,体味树木的形态、色彩和表情;3. 能够学会用丰富的词汇和精准的语言描绘树木的美感;4. 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将树木的美感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1. 导入:播放精选自然风景短片,引发学生对树木美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分发给学生一篇关于树木美感的文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标注出自己认为最能表达树木美感的句子。
3.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标注的句子,并公布课前准备的一些学生的作品或线索,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a) 这些句子中哪些描写让你感到兴奋或动容?b)作者是如何运用形容词或修辞手法来刻画树木的美感?c)你有没有与这些句子相似的感受?4. 词汇拓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词汇,进一步丰富树木美感的描述。
例如,“坚挺的树干”可以用“挺拔”、“粗壮”等词汇来代替,使语言更生动形象。
5. 创作:要求学生以树木为主题,用一段描写性文字,或画一幅树木的美感插图,并叙述他们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
6. 分享与欣赏: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创作,并相互欣赏。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他们的感受和体会,从中共同发现树木美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7. 延伸活动:鼓励学生将树木的美感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绘画、摄影、音乐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标注和课堂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树木美感的理解程度。
2. 创作评价: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估,主要看他们对树木美感的表达是否准确、生动、具有创意和审美价值。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阅读答案
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阅读答案(2)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阅读答案(2)文章来自:谈美①我刚才说,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
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
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
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②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
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
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
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
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 . -zj资料③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
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
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
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④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二零二零年语文高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9分)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以“两棵树”为线索,将两棵树的故事与作者的人生感悟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B. 文章通过对比两棵树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
C. 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两棵树分别象征了坚强与脆弱、顺从与抗争。
D. 文章结尾点明了主旨,强调了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力量。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富有诗意。
B. 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C. 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两棵树的不同命运,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 文章通过两棵树的命运,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常。
3. 文章结尾提到“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有力量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点明主旨,强调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力量,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9分)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以“小草”为线索,通过小草的生长过程,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价值。
B. 文章通过描写小草的生长环境,展现了自然界的残酷和生命的顽强。
C. 文章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小草具有了人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 文章结尾点明了主旨,强调了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价值。
2. 文章中“小草的坚韧和毅力,让我深受感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敬佩之情,突出了小草的顽强和毅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 文章结尾提到“生命虽然短暂,但只要有信念,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点明主旨,强调了生命的价值,鼓励人们要珍惜生命,坚定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
树木的美感阅读答案
树木的美感阅读答案在风中,远处近处的树,都向我们打着友好的手势。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树的手语真是太丰富了。
我们内心的许多情感,我们自己也未必能找到妥帖表达的语言,而树,它会用微妙的手语帮助我们表达出来。
那用力的挥动,是表示拒绝吗?那轻轻一颤,又向怀里收去,是表示接纳吗?那很快地举起,又垂下来,停留在一个迟疑的角度,那是在痛苦地沉思吗?有时轻轻地摇着,没有任何含义地摇着,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树也有物我两忘的时刻?在正午时分,太阳、树、树的影子垂直在一个浓缩的黑的瞬间,树的每一根手指,都全神贯注,仿佛要紧紧抓住这深不可测的一瞬。
树的语言是如此丰富。
这丰富来自于它多汁的内心。
你不信吗?你见过树的年轮吗?那一圈一圈的,树一生都坚持写着内心的日记,写着成长的经历。
风雨、雷电、阳光的教诲,星光的暗示,月光的耳语,它都仔细聆听,然后收藏起来。
甚至,那曾经使它痉挛和疼痛的伤痕,它也保存下来,你瞧,那棵树,在我们望它的时候,它也在注视我们,那伤痕成了它的眼睛,它用伤痕深沉地注视我们。
树的姿态是这样丰富,树,没有一种姿态是丑的,是不好看的。
树,随便一个姿态,都是美的。
摇曳是美,静立是美,在雨骤风狂的时候,它的愤怒和悲伤,也有一种感人的美的力量。
你注意过月光下的树吗?你知道月光下的树布置了一种怎样美丽、神秘的意境?让我们走出房门,去看看月夜的树。
是午夜了。
东张西望的星子们已有了睡意,月亮悄悄走过来,它有些累了,它停靠在大槐树上那个喜鹊窝旁边,它看见了,这是多么简单温暖的窝啊,豪华的天堂也未必有它温暖,有它美。
月亮也想躺在窝里孵出一只鹊儿。
月亮真的躺进喜鹊窝里了。
可惜只有一会儿。
就这么一小会儿,树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滴露珠都帮助着月亮,成全着月亮,让它做圆这一小会儿的梦。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梁衡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
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
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②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
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
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
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
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
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
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
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
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
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
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
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
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
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
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树木赫尔曼·黑塞阅读答案试题
树木|赫尔曼·黑塞|阅读答案试题树木|赫尔曼·黑塞|阅读答案试题树木[德]赫尔曼·黑塞树木对我来说,曾经一直是言词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
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
①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
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
世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深扎在无垠之中;唯独它们不会在其中消失,而是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的形象,并表现自己。
再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大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
当一棵树被锯倒并把它的赤裸裸的致死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时,你就可以在它的墓碑上、在它的树桩的浅色圆截面上读到它的完整的历史。
在年轮和各种畸形上,忠实地纪录了所有的争斗,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与繁荣,瘦削的年头,茂盛的岁月,经受过的打击,被挺过去的风暴。
每一个农家少年都知道,最坚硬、最贵重的木材年轮最密,在高山上,在不断遭遇险情的条件下,会生长出最坚不可摧、最粗壮有力、最堪称楷模的树干。
树木是圣物。
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就获悉真理。
②它们不宣讲学说,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
一棵树说:在我身上隐藏着一个核心,一个火花,一个念头,我是来自永恒生命的生命。
永恒的母亲只生我一次,这是一次性的尝试,我的形态和我的肌肤上的脉络是一次性的,我的树梢上叶子的最微小的动静,我的树干上最微小的疤痕,都是一次性的。
我的职责是,赋予永恒以显著的一次性的形态,并从这形态中显示永恒。
一棵树说:我的力量是信任。
我对我的父亲们一无所知,我对每年从我身上产生的成千上万的孩子们也一无所知。
我一生就为这传种的秘密,我再无别的操心事。
我相信上帝在我心中。
我相信我的使命是神圣的。
出于这种信任我活着。
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再能好生忍受这生活的时候,一棵树会同我们说:平静!平静!瞧着我!生活不容易,生活是艰苦的。
“林庚对木的联想为何没有妨碍美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面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寒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于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
“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落木千山天远大”充分说明了这个空阔,这是到了要斩断柔情的时候了。
而“木叶”呢?它出现在那“袅袅秋风”之中,也仍然带着那袅袅不断的余情,所谓“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民歌《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
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木的美感阅读答案
树木的美感阅读答案
在风中,远处近处的树,都向我们打着友好的手势。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树的手语真是太丰富了。
我们内心的许多情感,我们自己也未必能找到妥帖表达的语言,而树,它会用微妙的手语帮助我们表达出来。
那用力的挥动,是表示拒绝吗,那轻轻一颤,又向怀里收去,是表示接纳吗,那很快地举起,又垂下来,停留在一个迟疑的角度,那是在痛苦地沉思吗,有时轻轻地摇着,没有任何含义地摇着,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树也有物我两忘的时刻, 在正午时分,太阳、树、树的影子垂直在一个浓缩的黑的瞬间,树的每一根手指,都全神贯注,仿佛要紧紧抓住这深不可测的一瞬。
树的语言是如此丰富。
这丰富来自于它多汁的内心。
你不信吗,你见过树的年轮吗,那一圈一圈的,树一生都坚持写着内心的日记,写着成长的经历。
风雨、雷电、阳光的教诲,星光的暗示,月光的耳语,它都仔细聆听,然后收藏起来。
甚至,那曾经使它痉挛和疼痛的伤痕,它也保存下来,你瞧,那棵树,在我们望它的时候,它也在注视我们,那伤痕成了它的眼睛,它用伤痕深沉地注视我们。
树的姿态是这样丰富,树,没有一种姿态是丑的,是不好看的。
树,随便一个姿态,都是美的。
摇曳是美,静立是美,在雨骤风狂的时候,它的愤怒和悲伤,也有一种感人的美的力量。
你注意过月光下的树吗,你知道月光下的树布置了一种怎样美丽、神秘的意境,让我们走出房门,去看看月夜的树。
是午夜了。
东张西望的星子们已有了睡意,月亮悄悄走过来,它有些累了,它停靠在大槐树上那个喜鹊窝旁边,它看见了,这是多么简单温暖的窝啊,豪华的天堂也未必有它温暖,有它美。
月亮也想躺在窝里孵出一只鹊儿。
月亮真的躺进喜鹊
窝里了。
可惜只有一会儿。
就这么一小会儿,树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滴露珠都帮助着月亮,成全着月亮,让它做圆这一小会儿的梦。
你看,树,一动不动,它静穆庄重得像一幅古典版画,贴在深蓝的天上,贴在月亮行走的路旁……
1(“在风中,远处近处的树,都向我们打着友好的手势。
”请你说说这个“手势”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谈谈作者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3(在作者看来树木的美感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概括。
4(读过本文后,你觉得文章在写作上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5(树木是美的,它可以给人美的享受,我们应该爱护树木。
请你写一则爱护树木的公益广告语。
------
答案:
1(是指树枝摇摆时的各种姿态。
2.排比和拟人。
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势,拟人的作用是生动地刻画了树手语的丰富多彩,抒发了作者对树热爱、赞美的思想感情。
3.姿态优美丰富、深沉而具有感染力。
4.作者将人的感情移植到树的身上,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
5.开放性试题。
示例:爱护树木——人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