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苏轼《留侯论》阅读答案附译文
苏轼《留侯论》阅读答案附译文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 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 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 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 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 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获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 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 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 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 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 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 楚庄王伐郑, 郑伯肉袒牵羊以迎; 庄王曰: “其君能下人, 必能信用其民矣。
”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 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 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
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 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 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 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 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 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 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匹夫见辱 见:被 B.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过:错误C. 油然而不怪者 油然:突然发生 D.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疲惫,衰败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 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 C. 非子房其谁全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7、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将“匹夫”之勇与“大勇者”之勇进行比较, 指出“豪杰之士” 的“过人之节”就在于“能忍”品性, 体现了佛家的“物我相忘, 身心皆定”精 神。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留侯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留侯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孺子可教也。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材料二:良尝学礼淮阳。
东见仓海君。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约:“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出一编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秦皇帝大怒A大索B天下C求D贼E甚急F为张良G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卒然,突然之意。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一辩论第4课留侯论训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留侯论一、基础过关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B.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C.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D.以待子不时之须解析:选C。
A.“见”同“现”。
B.“卒”同“猝”。
D.“须”同“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小忿.而就大谋忿:怒气B.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安:怎么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方:正D.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特别解析:选D。
特:副词,特意,特地。
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此其所挟持..者甚大B.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C.千金..之子D.其身之可爱..解析:选B。
A.古义:怀有的报负。
今义: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
C.古义:富贵人家。
今义: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D.古义:值得爱惜。
今义: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
4.下列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译文:张子房却不忍心发怒,想凭借个人力量一击成功。
B.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文:心中埋藏着报仇的大志,却不肯向人低头,这是普通人的刚强。
C.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孺子可教也。
”译文:他如果能经受得住,然后才可以成就大业。
所以说:“这年轻人是可以调教的。
”D.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译文: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解析:选A。
应翻译为:张子房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凭借个人力量,一击成功发泄心中怒气。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留侯论练习
一、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意。
1、正字音圯.上受书( ) 刀锯鼎镬.( )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 ) 挟.持( ) 鲜腆..而深折之( )( ) 孺.子( ) 欲自王.( ) 称.其志气( ) 善处.乎祸福之间( ) 轸.念( ) 车仆.马毙( ) 讥诮.( ) 诛戮.( ) 更.相称美( ) 社稷.( ) 江皋.( ) 2.通假字(1)卒.然临之而不惊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3)则反.相贼害(《朋党论》) 二、重点实虚词实词(1)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2)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3)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4)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5)臣妾..于吴者 (6)忍小忿而就.大谋 (7)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8)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9)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虚词(1)匹夫见.辱 (2)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课 题留侯论 课 型 文言文巩固 课 时第4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积累常见实词的注音、释义 2.积累常见虚词3.积累常见句式能力点 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知识(3)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4)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5)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6)句践之.困于会稽(7)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4、古今异义(1)此其所挟持..之子..者甚大(2)千金(3)其身之可爱..(4)其君能下人..(5)非有平生..,去轼..之素(6)虽然(7)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朋者..为朋(8)暂相党引以为(9)为人君者,可以....鉴矣(10)君子则不然5、词类活用(1)其君能下.人(2)臣妾..于吴者(3)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4)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5)吾惧汝之不外.饰也(6)暂相党.引以为朋者(7)目.为党人(8)然皆乱亡..其国6、特殊句式(1)此圯上之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3)勾践之困于会稽(4)夫子房受书于圮上之老人也(5)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6)而命以仆妾之役(7)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为朋党所欺(8)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7、一词多义过:必有过人之节(超过,超越)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错)怪:其事甚怪(奇怪)/油然而不怪者(以为……怪异,意动用法)其:非子房其谁全之?(语气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语气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大概”)所以:所以微见其意者(用以……的方式)/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的原因)三、古今异义1、人情有所不能忍(人之常情)2、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抱负)3、其身之可爱(可贵)4、其君能下人(谦逊地对待别人)5、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为……所用)6、油然而不怪者(坦然)四、检测反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2006年高考四川卷)。
部编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语文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第12课(留侯论)练习
语文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第12 课( 留侯论)练习【一】基础知识(12 分,每题 3 分 )1、以下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B、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C、然亦怎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D、以待子时时之须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忍小忿而就大谋忿:怒气.B、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安:怎样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方:正D、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特别.3、以下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为哪一项()A、此其所挟持者甚大..B、郑伯肉袒牵羊以逆..C、千金之子..D、其身之可爱..4、以下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译文:张子房却不忍心愤怒,想依靠个人力量一击成功。
B、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可以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文:心中埋藏着报仇的弘愿,却不愿向人低头,这是一般人的刚强。
C、彼其能有所忍也,而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译文:他若是能经受得住,而后才可以成就大业。
所以说:“这年轻人是可调教的。
” D、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译文: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可以忍受的性情,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二】文本阅读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5~9 题。
(20 分 )古之所谓好汉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可以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怎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戒备之义,而世不察,认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计其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夫持法大急者,其锋不行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解析(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Word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留侯论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翻译下列句子
(1) 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 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4分)
答:(他们)没有一直以来的交情,突然在郊野 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 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1句1分)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 色。(3分)
答: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 此发怒了,在言辞和脸色上显现出来。(“王 ”、“见”和“词色”)
翻译下列句子
(1)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4分)
答: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锋芒是不好 触犯的,而他的末余之势是可以驾驭的。(“急 ”“而”“末”“乘”)
(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 刚也。(4分)
答:再说(况且),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 居于人下者,只是普通人的刚强罢了。(“且夫 ”,“报”,“下人”,句子通顺)
见:被从容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B.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C.必有过人之节 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而世不察 是以百战百胜 且夫有报人之志 其事甚怪
C(C中两个“之”均为助词,的。A前“而”表修饰的连词,后 “而” 表转折的连词 B前“以”为介词,用;后“以”为 介词,因为。D中前“其”为代词,代“天下有大勇者”; 后“其”为指示代词,这)
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 A.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 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 C.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B 表目的连词,来 。A代词,他/助词,取独 C副词, 表推测/代词,自己 D副词,却/副词,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留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11分)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留侯论》,有删节)【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项籍:即项羽。
③轻:轻易。
④弊:疲弊。
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
⑥淮阴:指韩信。
15.解释下列加点字。
(2分)(1)匹夫见辱(▲ )(2)是以百战百胜(▲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5分)(1)卒然临之而不惊▲(2)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1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断开。
(限断两处)(2分)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18.本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2分)15.(2分)(1)被(2)因此16.(5分)(2分)(1)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3分)(2)看那汉高祖成功的原因,项羽失败的原因,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17. (2分)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一个节奏1分)18. (2分)忍耐。
苏轼《留侯论》阅读答案附翻译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政用刀锯、 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 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 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 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在锋芒之势上,是没 有可乘之机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 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虽然侥幸 没有死,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 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 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 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 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 忿以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 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 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苏轼《留侯论》阅读答案(附翻译)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 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 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 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 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 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 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 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 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 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 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新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留侯论练习
《留侯论》练习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见辱:受辱。
B.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过:过分。
C.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折辱,欺侮。
D. 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敝:衰败。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①其平居无事夷灭者,数不胜数②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C.①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①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够忍之间而已矣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作为见解“忍”的论据的一组是()①郑伯肉袒牵羊以迎②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③养其全锋而待其敝④特出荆轲,聶政之计⑤战无不胜,而轻用其锋⑥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愤慨,见于词色A. 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 ④⑤⑥4、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解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以为刘邦、项羽成败的原因只在于“能忍”和“不能够忍”之间,而张良促进了刘邦的“忍”。
B.文章的结尾转向对张良容颜的评说,这进一步点了然题旨。
C.张良能够“忍小忿而就大谋”,得益于黄石公对他的考验。
D.黄石公送给张良的那本书,对提高张良的谋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③非子房其谁全之1附:【背景链接】留侯张良(? -前 186 年),字子房,城父(今河南郏县东)人。
长辈事韩国为相。
韩被秦灭后,子房倾家财而求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东南)以百二十斤铁椎狙击秦始皇,未中,遂更名改姓逃至下邳(今江苏徐州市),汉立国后因功封侯,依封地名称留侯。
传说他在下邳桥上碰上黄石公,后者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拾起来给他穿上,张良只得照办,如是者屡次三次,黄石公说:孺子可教矣,就将《太公兵法》一书授与张良,并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留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曾益其所不能。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③,此子房④教之也。
当淮阴⑤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留侯论》,有删节)(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项籍:即项羽。
③弊:疲弊。
④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
⑤淮阴:指韩信。
8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而轻.用其锋(2)而其志甚远.也(3)曾.益其所不能(4)苦.其心志8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卒然临之而不惊(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8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84.(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__________;(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81.(1)轻:轻易。
(2)远:远大(3)同“增”,增加(4)使……痛苦82.(1)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2)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83.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84.逆境(磨难、困境亦可)忍耐【解析】8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留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留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6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
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苏轼《留侯论》,有删节)[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项籍:即项羽。
③轻:轻易。
④弊:疲弊。
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
⑥淮阴:指韩信。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劳其筋骨(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必有过人之节( ) (4)是以百战百胜(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B.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C.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D.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12. 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乙文通过 ,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挫败 C.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弊:疲惫,衰败 D.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齐全,完整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 B. C. D. 匹夫见辱 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油然而不怪者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见:被 过:错误 油然:突然发生 逆:迎接
简答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中举哪些例子 来论证此观点?(4分) 答:忍小忿就大谋 张良行刺秦王失败,从反面论证忍小忿 就大谋。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勾践臣妾于吴,三 年不倦,他们都保全自己,最终复国成功 ,是从正面论证忍小忿就大谋。
翻译下列句子 (1) 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 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4分) 答:(他们)没有一直以来的交情,突然在郊野 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 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1句1分)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 色。(3分) 答: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 此发怒了,在言辞和脸色上显现出来。(“王 ”、“见”和“词色”)
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 A.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 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 C.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 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B 表目的连词,来 。A代词,他/助词,取独 C副词, 表推测/代词,自己 D副词,却/副词,才
翻译下列句子 (1)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4分) 答: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锋芒是不好 触犯的,而他的末余之势是可以驾驭的。(“急 ”“而”“末”“乘”) (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 刚也。(4分) 答:再说(况且),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 居于人下者,只是普通人的刚强罢了。(“且夫 ”,“报”,“下人”,句子通顺)
C 油然:自然,从容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B.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是以百战百胜 C.必有过人之节 且夫有报人之志 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其事甚怪
C(C中两个“之”均为助词,的。A前“而”表修饰的连词,后 “而” 表转折的连词 B前“以”为介词,用;后“以”为 介词,因为。D中前“其”为代词,代“天下有大勇者”; 后“其”为指示代词,这)
翻译下列句子 (1)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 之义。(4分) 答:看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 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的道理。(“所以 ”“见”“相与”“义”) (2)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5 分) 答:可是世人都不能明白,把老人看作神仙 ,也太错了。(“而”“察”“以为”“ 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