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原文以及全文解释
![三字经原文以及全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6889d1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7f.png)
三字经原文以及全文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原文以及全文解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新三字经》原文带翻译
![《新三字经》原文带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e416b0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2.png)
《新三字经》原文带翻译《新三字经》原文带翻译《三字经》一书自古留传,深深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儿童,给我们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三字经》原文带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1、春日暖,秋水长,2、和风吹,百花香。
【注释】1、春季是播种的季节。
春天气候温暖,适宜于草木生长,比喻良好的生存环境。
这是全文的起兴。
用“兴”的艺术手法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情生于景,理寓于情。
2、这一句仍是承接首句的起兴艺术手法。
和风: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百花:喻指青少年是祖国的花蕾、花朵。
时代社会的发展,像长江之水一样,滚滚向前。
青少年生气蓬勃,像花朵一样绽放在祖国的百花园中,沐浴着春天的阳光,茁壮成长。
3、青少年,有理想,4、立大志,做栋梁。
【注释】3、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最重要、最宝贵的时期,是形成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想象、希望和方向,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4、志:志向。
栋梁:房屋的大梁。
青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理想,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有着深远影响。
立志是人生的首要问题。
《尚书·周书·周官》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孔子重视人生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孙中山先生提出:要立大志,做大事。
我们应该牢记先贤们的教诲,在平凡的岗位上去干大事业,在振兴中华的伟业中立志做栋梁之材。
极目云天外,志在九霄中。
5、天行健,人自强,6、生我材,为兴邦。
【注释】5、天行健:源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人自强:一种自我激励、靠己立身、努力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
6、生我材:出于李白的诗篇《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邦:国家。
天道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每个青少年都应该认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价值,不要虚度时光,把自己锻炼成为祖国建设事业中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三字经》,及其注释
![新《三字经》,及其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2f37e7d04a7302768f993998.png)
新《三字经》,及其注释《三字经》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国学经典。
短短几字,就说尽了生活真理。
现在,《新三字经》已经流传开来,你知道吗?1、总则人之初性本善年岁大望平安世间事难万全别失落顺自然窗外事淡如烟无欲求潇洒点莫攀比化恩怨快乐过每一天人生看似长久,其实只有三天。
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已过,不必烦;今天正在过,何苦烦,明天未过,烦不着。
人生,难一步,佳一步,何不笑着过日子。
生活,山一程,水一程,何不慢慢走,看看这大好风光。
2、生活篇多聚会少窝家窝在家成傻瓜走出去乐开花看看山涉涉水喜欢的钱要花别总等更老啦耳也聋眼也花衣再好腰成虾饭再好没有牙钱再多床上趴抓紧了别犯傻快乐活笑哈哈生活到处是风景,人生处处有风景。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总会有美好的景致的。
一个心中充满生活希望的人,一个会欣赏沿途风景的人,就在于他会用好的心态,好的心境,从好的角度去观察欣赏,从而获得美的感觉感受,从而体会到快乐幸福。
3、健康篇到老年体质变易生病防在先讲养生顺自然不信神不求仙命在我不在天信科学不走偏常锻炼意志坚活百岁也不难日三餐荤素鲜粗细粮搭配全多咀嚼宜慢咽七分饱控糖盐养花鸟兴趣添练书画脑不瘫游山水逛公园多走动筋骨展莫熬夜保睡眠常活动三高减重食疗病不缠持之恒年寿延螺丝拧得太紧就会滑丝,弹簧压得太紧就容易失去弹性。
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到劳逸结合,这样工作学习才更有韧劲。
这其实是个常识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过于紧绷或者过于松懈,而没有把握好自我的弹性。
只有把握好自我弹性,才能驾驭自我。
4、父母篇双亲在有来处亲不待剩归途勤嘘寒常问暖多孝敬多探望光物质还不够爱有法要肯定天气好出门去晒太阳青山看有叮嘱放心上叨家常莫嫌烦父母老来日短多陪伴莫留憾我们总是为了一些外物,而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
回想起旧日父母辛勤工作,付出了青春健康来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再看看如今,两鬓半百,脚步蹒跚,心中可曾泛起波澜。
趁父母尚在,多花一点时光陪伴。
新三字经全文及译文
![新三字经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ae9e03eefdc8d376ee32c7.png)
新三字经全文及译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俱。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乃孔伋。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1180e5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b.png)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启蒙教材,通过三字一句的形式,概括了儒家的经典思想。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每句后面附有简要的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解释:人类在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们的本性相近,但由于后天的学习和习惯不同,性格有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
(解释: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本性就会转变。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教育的方法应该注重专一的指导。
)昔孟母,择邻处。
(解释:古代的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特意选择了邻近有好风俗的地方。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如果孩子不学习,就像断掉的织机一样无用。
)窜逐机,窃钩者。
(解释:遭到拒斥的人,就会成为偷窃者。
)邻人家,亲邻里。
(解释:与邻里关系亲密,就像是亲人一样。
)乡人子,不称弟。
(解释:同乡的人互相称呼不用弟兄之称。
)始学礼,之儿女。
(解释:开始学习礼仪是儿童时期的任务。
)经不常,失之宜。
(解释:如果经常不修养,就会失去礼仪的本分。
)亲不教,远宾客。
(解释:不教育亲人,就无法招待远方的客人。
)乡人子,非口害。
(解释:乡里的人之间不应该互相害口舌。
)邻国者,宜文宣。
(解释:与邻国交往时,应该以文明和宣传为重。
)父子恩,兄弟和。
(解释:父子之间要有深厚的亲情,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
)朋友说,犹文翰。
(解释:朋友之间的言谈要像文人书法一样文雅。
)亲爱仁,行无疆。
(解释:亲情、爱情和仁爱的行为是无边无际的。
)扬名声,显父母。
(解释:通过努力争取荣誉,为父母争光。
)养我贤,教我良。
(解释:培养我成为贤良之人,教导我学好道德。
)谓颜子,好学勤。
(解释:说颜子是个好学而勤奋的人。
)如李聃,能说文。
(解释:像李聃一样,能够辨论经文。
)文则亲,不文亲。
(解释:文明的人会得到亲人的喜爱,不文明的人会失去亲情。
)敬亲长,爱亲幼。
(解释:尊敬长辈,关爱幼小。
)顺天意,遵人伦。
(解释:顺应天命,遵循人伦。
)孝友爱,诚敬让。
(解释:尊敬父母,友爱兄弟,真诚敬重,互相谦让。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6f050c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f.png)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虽然篇幅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44be5020b4c2e3f5727638d.png)
新三字经全文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以前战国的时候,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菁菁博客注:这是对“五子登科”故事的概括]3、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4、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5、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6、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新三字经全文
![新三字经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e003b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1.png)
新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有灵性,分智愚,习所成。
做父母:生子女,按计划,勿多育。
养要慈:教须严,育英才,自幼年。
强体魄:善德行,益智慧,励勤奋。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教之道:德为先,启自觉,勤检验。
家和谐:是前提,师善教,为主导。
尚勤学:宜自励,效先贤,须谨记。
我祖国:是中华,地辽阔,立东亚。
史悠久:五千年,炎黄祖,龙传人。
多民族:五十六,人口众,十二亿。
北黄河:南长江,东大洋,西藏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今不移。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手足谊。
尊先辈:讲礼仪,学雷锋,济人急。
敬师长:铭教诲,效主席,尊特立。
求学者:贵有恒,执铁杵,磨成针。
人一生:难百年,少发奋,长成才。
光阴箭:逝不返,严作息,动有序。
听教诲:专心意,闻一理,懂十事。
全民族:建四化,人才贵,当奋发。
兴科技:文明梯,现代化,不可离。
古世界:大发明,我中国,有其四:指南针,造纸术,黑火药,印刷术。
近百年:已滞后,奋起追,争上游。
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贤模情:在此心,奉献中,得永生。
《新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新三字经》全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10e9b1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8.png)
《新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新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新三字经》全文及解释1.立大志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
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
倡和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
2.昔时间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
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
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
头不回,弦不断,志不渝,永向前。
大海阔,踏浪尖,高山险,勇登攀。
守琴心,抱剑胆,温而厉,恭而安。
铁可磨,石可穿,攻必克,胜必谦。
3.感师恩我学子,重师礼,感师恩,为人梯。
燃红烛,化春泥,呕心血,育桃李。
授知识,传道义,人才群,功德碑。
4.学与思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
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
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
5.心怀公勤奋者,功必成,开创者,业必兴。
贪逸者,手必空,爬行者,难成龙。
图小利,毁名声,贪大财,易丧命。
私欲烈,弊丛生,心怀公,百路通。
6.苦中练学知识,长本领,崇人文,尚理性。
数理化,天下用,文史哲,世理明。
学先辈,慰英灵,传家宝,要继承。
学女娲,补苍穹,仿后羿,济苍生。
思夸父,追光明,效愚公,事竟成。
学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
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
石中玉,木中松,云中鹤,人中龙。
7.守纪律知荣辱,习礼仪,不知礼,无以立。
遵公德,守纪律,兼相爱,交相利。
见人贤,即思齐,仰高洁,弃粗鄙。
8.从我起两分法,辨是非,三思行,慎有益。
宠思辱,安思危,福思祸,利思义。
欲利群,先修己,树新风,从我起。
9.兴五常兴五常,正纲纪,处世训,应牢记。
仁者爱,民所喜,义者刚,民所宜。
礼者雅,民所需,智者明,民所依。
信者诚,民所誉,扬正气,振国威。
10.孝第一明人伦,孝第一,家道昌,门风立。
对长辈,忌无礼,凡出言,用敬语。
虐老人,悖情理,天不容,法不依。
父母老,勿嫌弃,若有病,快就医。
勤照料,细护理,寸草心,报春晖。
羊跪乳,乌反哺,父母在,儿孙福。
《三字经》全文带白话注解(A4可打印)
![《三字经》全文带白话注解(A4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bef127b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3.png)
《三字经》全文人rén 之zhī初chū,性xìnɡ本běn 善shàn 。
性xìnɡ相xiānɡ近jìn ,习xí相xiānɡ远yuǎn 。
翻译: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由于后天的习惯和环境的影响,会变得很不同。
苟ɡǒu 不bù教jiào ,性xìnɡ乃nǎi 迁qiān 。
教jiào 之zhī道dào ,贵ɡuì以yǐ专zhuān 。
翻译:如果不对人进行教育,那么他的本性就会改变。
教育的关键在于专注和坚持。
昔xī孟mènɡ母mǔ,择zé邻lín 处chù。
子zǐ不bù学xué,断duàn 机jī杼zhù。
翻译:以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多次搬家选择邻居。
当孟子不好好学习时,她就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来警示他。
窦dòu 燕yàn 山shān ,有yǒu 义yì方fānɡ。
教jiào 五wǔ子zǐ,名mínɡ俱jù扬yánɡ。
翻译:窦燕山(指窦禹钧)有着良好的教育方法。
他教育五个儿子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养yǎnɡ不bù教jiào ,父fù之zhī过ɡuò。
教jiào 不bù严yán ,师shī之zhī惰duò。
翻译:养育孩子却不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不够严格,这是老师的懒惰。
子zǐ不bù学xué,非fēi 所suǒ宜yí。
幼yòu 不bù学xué,老lǎo 何hé为wéi 。
翻译:孩子如果不学习,这并不合适。
年幼时不学习,到老了能做什么呢?玉yù不bù琢zhuó,不bù成chénɡ器qì。
新三字经解释
![新三字经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1c8716c25c52cc58bd6bebe.png)
《新三字经》注释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玉璞】玉璞,就是“璞玉”。
指含有玉的石头,也指未经加工雕琢的玉。
【性与情】性,指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的心理特征。
如英勇、刚强、胆怯、软弱等。
情,指情感,是人们的喜、怒、哀、乐等的心理表现。
人的性格和情感都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来培养、塑造的。
昔贤母善教子孟断机岳刺字养不教亲之过教不学儿之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孟断机】孟轲是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幼年丧父,家贫如洗,全靠母亲织布维持生计。
孟母很贤惠,也很善于教育、诱导孩子。
她为了选择一个对儿子成长有益的环境,曾三次搬家。
相传孟轲开始读书时比较贪玩,不肯用功,孟母很难过。
有一次,孟母正在织布,听见孟轲才读了一会儿书又不读了,就把他叫到跟前,当面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说:“儿啊,你这样不专心读书,就像我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一样,是永远也不能成功的啊!”慈母的话给了孟轲很大的震动,从此他发奋学习,后来终于成为大思想家。
世称孟子。
【岳刺字】岳飞是南宋时的抗金名将。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小时候要上山砍柴,帮家里干活。
由于没钱上学,全靠母亲教会识字。
他读书用功,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
长大后又随同乡人学得一身好武艺,且熟读了很多兵书。
金兵入侵时,岳飞应征入伍,决心抗敌救国。
出发前,岳母为了坚定儿子抗敌救国的决心,在岳飞背上用针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并教导说:“不要挂念家里,要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兵!”岳飞牢记母亲的教诲,英勇奋战,杀得金兵闻风丧胆,立下累累战功,成了名扬千古的抗金英雄。
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能让梨小孔融【小黄香】黄香是汉代江夏(今湖北省安陆县)一位以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
他九岁时不幸丧母。
小小年纪的他便懂得孝敬父亲。
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
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驱走寒气,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2d8497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f.png)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和记忆。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生养子女却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三字经)新三字经全集解释
![(三字经)新三字经全集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527d812453610661ed9f447.png)
13、路:道路,路程。
14、弓:”弓“字是个象形字。弓是古代一种近似弧形的射箭兵器,由有弹性的弓背和坚韧的弓弦组成。人利用张弓的瞬间爆发力,将箭射向目标。
箭:古代兵器,长约二三尺的细杆上装有尖头,杆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发射。现代射箭用的箭头一般用钢、铝合金等制成。
学习、求知没有一帆风顺的平坦大道,像弓似的曲折,充满着艰辛。”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应像弓弦上射出的箭那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பைடு நூலகம்
17、大海阔,踏浪尖,
18、高山险,勇登攀。
【注释】
17、阔:面积宽广。
浪:水面上涌流时形成的波浪,起时为浪,伏时为波。
浪尖:比喻困难最大、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8、登:人由低处向高处迈进。
攀:抓住东西向上爬,攀援。
北宋潘阆《酒泉子・忆余杭》词云:”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人要敢于面对挑战,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敢于拼搏。
11、生有涯,知无限,
12、苦攻读,莫偷安。
【注释】
11、涯:水边。泛指边际,如天涯海角、一望无涯。
12、苦攻读:刻苦读书。
莫偷安:不要只图眼前的安逸,而让时光偷偷地溜走。
《庄子・养生主》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这就要求我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读书、学习、工作,不能得过且过。
30、”知“、”行“问题是中国伦理学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庸・礼记》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明确指出”知“先”行“后。《荀子・儒效》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里提出”行“贵于”知“的观点。在宋、元、明、清的哲学中,程朱学派以为”知“先于”行“,有”知“而后能”行“。明则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知“、”行“不分先后。王夫之则提出”行“先于”知“的观点,肯定了”行“
新三字经全文及译文
![新三字经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4681cdc8d376eeaeaa31a6.png)
9、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8、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仅仅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三字经+注释(新)
![三字经+注释(新)](https://img.taocdn.com/s3/m/ec71cdf219e8b8f67d1cb914.png)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应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注释】初:初生之物。
三字经的译文大全及解释
![三字经的译文大全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c8877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a.png)
子不学,断机杼。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以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为例,强调孩子应该努力学习,否则将会失去未来的机会。
7
窦燕山,有义方。
五代时,燕山人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
介绍窦燕山教育子女有方,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8
教五子,名俱扬。
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说明窦燕山的教育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五个儿子都取得了功名。
三字经的译文大全及解释
序号
三字经原文
译文
解释
1
人之初,性本善。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
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在初生时都具有善良的本性。
2
性相近,习相远。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说明由于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人的性情会产生差异。
3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善良本性可能会改变。
4
教之道,贵以专。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指出教育的方法应该专注、一致,以培养出品德优良的人才。
5
昔孟母,择邻处。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以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例,说明选择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9
养不教,父之过。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强调父母的责任不仅在于提供物质支持,更在于教育子女。
10
教不严,师之惰。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否则就是失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新三字经》全文及解释1.立大志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
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
倡和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
2.昔时间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
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
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
头不回,弦不断,志不渝,永向前。
大海阔,踏浪尖,高山险,勇登攀。
守琴心,抱剑胆,温而厉,恭而安。
铁可磨,石可穿,攻必克,胜必谦。
3.感师恩我学子,重师礼,感师恩,为人梯。
燃红烛,化春泥,呕心血,育桃李。
授知识,传道义,人才群,功德碑。
4.学与思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
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
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
5.心怀公勤奋者,功必成,开创者,业必兴。
贪逸者,手必空,爬行者,难成龙。
图小利,毁名声,贪大财,易丧命。
私欲烈,弊丛生,心怀公,百路通。
6.苦中练学知识,长本领,崇人文,尚理性。
数理化,天下用,文史哲,世理明。
学先辈,慰英灵,传家宝,要继承。
学女娲,补苍穹,仿后羿,济苍生。
思夸父,追光明,效愚公,事竟成。
学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
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
石中玉,木中松,云中鹤,人中龙。
7.守纪律知荣辱,习礼仪,不知礼,无以立。
遵公德,守纪律,兼相爱,交相利。
见人贤,即思齐,仰高洁,弃粗鄙。
8.从我起两分法,辨是非,三思行,慎有益。
宠思辱,安思危,福思祸,利思义。
欲利群,先修己,树新风,从我起。
9.兴五常兴五常,正纲纪,处世训,应牢记。
仁者爱,民所喜,义者刚,民所宜。
礼者雅,民所需,智者明,民所依。
信者诚,民所誉,扬正气,振国威。
10.孝第一明人伦,孝第一,家道昌,门风立。
对长辈,忌无礼,凡出言,用敬语。
虐老人,悖情理,天不容,法不依。
父母老,勿嫌弃,若有病,快就医。
勤照料,细护理,寸草心,报春晖。
羊跪乳,乌反哺,父母在,儿孙福。
11.真善美真善美,是三金,人之根,国之魂。
真在情,善在心,美在意,形在神。
雾茫茫,雨纷纷,眼见事,未必真。
千里风,万里云,背后语,莫全信。
财试人,火试金,慎褒贬,善恶分。
良言出,冬亦温,恶语吐,箭穿心。
道不邪,有知音,德不孤,必有邻。
己不欲,勿施人,己欲立,而立人。
博爱心,宜长存,忠恕道,伴终身。
毁人者,必自损,玩火者,必自焚。
恶为疾,是孽根,善为宝,乃福音。
柔若水,义薄云,人心归,天下顺。
12.体为本德智体,是三好,争三好,是目标。
德为上,智为高,体为本,风华茂。
登书山,善思考,游艺海,陶情操。
莫赌博,勿喧闹,远毒品,斥黄妖。
戒网瘾,防泥沼,陋习俗,应改掉。
清肌肤,洁心灵,正衣冠,修其容。
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走如风。
听其言,观其行,明其道,计其功。
13.精气神精气神,是三宝,克敌弓,不可少。
精神力,紫气豪,民族魂,华光照。
男儿品,贵似金,女儿魂,洁如云。
能抗争,能沉稳,能高歌,能低吟。
贫不移,富不淫,威不屈,辱不忍。
精有源,气无垠,心通道,道通神。
重名节,防微尘,浩然气,贯古今。
14.重友谊松竹梅,是三友,岁月寒,不分手。
松有志,不倨傲,竹有节,不折腰。
梅有香,不争俏,三结义,品自高。
轻私利,重友谊,结善缘,忌猜疑。
遇无礼,莫斗气,求大同,存小异。
人至察,无知己,水至清,则无鱼。
传闲言,非儿戏,听谗言,要警惕。
闻流言,不唱随,逆耳言,宜听取。
有人缘,群贤聚,无良知,众人离。
成人美,济人危,见人险,义勇为。
邦有道,助有规,巧为浮,拙为贵。
口拙者,无是非,眼拙者,无怨怼。
愚在表,智在内,勤补拙,大智慧。
15.亲自然天地水,是三元,养万物,亲自然。
天道厉,地道严,水性柔,顺而险。
慎开发,节能源,播绿色,种福田。
芳草地,碧云天,杏花村,桃花源。
元气旺,福气添,心神怡,寿延年。
天人合,永世安,地球村,乐陶然。
16.合为贵正清和,是三经,践行者,事必功。
不信邪,曰为正,路不偏,中道行。
脚不斜,心不惊,中正者,乐平生。
不浑浊,曰为清,阴阳分,泾渭明。
欲不贪,情不纵,心清者,人必敬。
曰为和,不纷争,和为贵,和则兴。
一人力,难经风,百人力,能抗衡。
千人力,大无穷,万人力,四海宁。
国不和,刀兵起,家不和,骨肉离。
人不和,心不齐,志不和,道分歧。
社会和,少暴戾,民族和,国之基。
将相和,力生威,家庭和,万事吉。
港澳台,亲兄弟,同根生,共呼吸。
和合力,胜金玉,和生祥,彩云归。
17.讲礼貌倡五讲,揭新篇,尊四美,扬新帆。
讲文明,忌野蛮,讲礼貌,忌傲慢。
讲卫生,忌污染,讲秩序,忌散漫。
讲道德,忌空谈,日日新,不间断。
心灵美,无邪念,语言美,无脏言。
行为美,做典范,环境美,建乐园。
18.奔大同我中华,开新纪,倡文明,兴正义。
五千年,文化力,传至今,了不起。
好传统,莫荒弃,百福临,千祥集。
和谐经,警世钟,铭在心,贵在行。
和平颂,入太空,和谐曲,咏无终。
建小康,求繁荣,兴中华,奔大同。
【新三字经】(2)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昔贤母善教子孟断机岳刺字养不教亲之过教不学儿之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能让梨小孔融手足谊记心中孝与悌须继承长与幼骨肉亲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亲有教儿恭听做错事即改正亲有过谏其改情意切语和蔼家务事乐担承洗碗筷扫门庭家爱我我爱家推此心爱中华晨早起理容装齐抖擞上学堂朝霞艳国旗升凝眸立添豪情新时代育新人德智体美与劳首德育倡四有沁心田新苗秀求知识甘勤奋昔苏秦锥刺股强体魄闻鸡舞矫如龙健如虎诗书画歌舞曲辨美丑分清浊常劳动多磨炼经风雨见世面惜[1][2][3][4][5][6][7][8][9]下一页《新三字经》全文及解释校誉敬师长爱好友守规章知而行可成器全发展莫偏废求学者贵恒心磨铁杵可成针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海有边山有路学无涯不停步人渐长入社会我如粟民如海遵法纪讲公德勤工作尽职责刘少奇论修养身作则人敬仰周恩来济世穷甘尽瘁矢为公朱老总先士卒扁担情世传颂乐助人有雷锋少索取多献奉焦裕禄好公仆一身死万民哭人相处贵诚谦待人宽律己严笃友谊管与鲍重道义择善交三人行有我师见人善即思齐已不欲勿施人已欲达则达人见危难勇相帮救溺童司马光罪与恶源于贪种苦果终自尝汉杨震拒受金廉洁者世同钦爱公物重公益胸坦荡全大局阅古今国与家成由剑败由春青少年和莫差态度好语言美论人际应知礼态度好语言美重环保草芊芊绿世界碧云天我中华礼仪邦讲文明国运昌华夏史似长河五千年豪杰多秦始皇四海一汉武帝拓疆域唐太宗贞观治清康熙多建树苏武节骨铮铮直谏镜多魏征范仲淹怀天下宋包拯锄横霸岳家军复河山文天祥寸心丹戚家军倭胆寒郑成功复台湾举先贤难尽说如薪火传不绝近百年列强欺烧圆明割我地我志士拍案起反侵略雪国耻林则徐毁鸦片三元里民血战冲敌舰邓世昌试维新康与梁到近代出伟人垂史册立功勋先行者孙中山倡民主帝制翻建共和扶农工怀博爱望大同毛泽东闹革命率工农奋长缨驱日寇掀三山新中国屹东方总设施邓小平拨乱流反于正倡改革勇开放龙腾飞民安康思往事心潮涌明国情知任重我传统最悠久根基厚枝叶茂孔孟出儒学立重教育说仁义老庄起墨韩兴曰百家各争鸣孙武子兵法精传中外久弥新楚屈原赋离骚投汨水品格高司马迁撰史记不掩恶不虚美李太白诗之仙一斗酒诗百篇杜少陵诗之圣民疾苦寄深情苏辛词关王曲艺苑花香馥郁曰三国曰西游曰水浒曰红楼四小说誉神州此瑰宝流传久鲁迅笔力千钧振聋聩醒民魂郭沫若沈雁冰文坛上各峥嵘我先贤聪且慧发明多功至伟造纸针黑火药华夏人首创造浑天仪张衡制圆周率祖冲之精医道汉华佗传织机黄道婆李时珍编本草徐霞客探险奥今科技高尖精裂原子放卫星研物种探基因计算机妙通神加速器转如电游太空光子箭学术界聚群英如天河闪银星华罗庚孙冶方钱学森李四光好榜样在前头勇攀登上层楼文化高虎添翼求富强争朝夕我疆域广无垠黄土地育斯民从昆仑到海滨山和水皆可亲有五岳有五玲或雄峻或秀挺黄河阔长江长珠水秀龙江壮数宝岛首台湾连大陆情相关古长城气势雄古运河帆樯通都江堰水患息丝绸路联西域国境内多民族究其数五十六百千年共一家同携手建中华龙传人遍海外赤子情终不改观风云看世界进则昌退则败好儿女细思量读此经当自强乘长风冲天起振中华齐努力《新三字经》注释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玉璞】玉璞,就是“璞玉”。
指含有玉的石头,也指未经加工雕琢的玉。
【性与情】性,指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的心理特征。
如英勇、刚强、胆怯、软弱等。
情,指情感,是人们的喜、怒、哀、乐等的心理表现。
人的性格和情感都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来培养、塑造的。
昔贤母善教子孟断机岳刺字养不教亲之过教不学儿之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孟断机】孟轲是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幼年丧父,家贫如洗,全靠母亲织布维持生计。
孟母很贤惠,也很善于教育、诱导孩子。
她为了选择一个对儿子成长有益的环境,曾三次搬家。
相传孟轲开始读书时比较贪玩,不肯用功,孟母很难过。
有一次,孟母正在织布,听见孟轲才读了一会儿书又不读了,就把他叫到跟前,当面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说:“儿啊,你这样不专心读书,就像我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一样,是永远也不能成功的啊!”慈母的话给了孟轲很大的震动,从此他发奋学习,后来终于成为大思想家。
世称孟子。
【岳刺字】岳飞是南宋时的抗金名将。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小时候要上山砍柴,帮家里干活。
由于没钱上学,全靠母亲教会识字。
他读书用功,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
长大后又随同乡人学得一身好武艺,且熟读了很多兵书。
金兵入侵时,岳飞应征入伍,决心抗敌救国。
出发前,岳母为了坚定儿子抗敌救国的决心,在岳飞背上用针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并教导说:“不要挂念家里,要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兵!”岳飞牢记母亲的教诲,英勇奋战,杀得金兵闻风丧胆,立下累累战功,成了名扬千古的抗金英雄。
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能让梨小孔融【小黄香】黄香是汉代江夏(今湖北省安陆县)一位以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
他九岁时不幸丧母。
小小年纪的他便懂得孝敬父亲。
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
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驱走寒气,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
黄香不仅以孝亲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孔融】孔融是孔子的后代,东汉时期的文学家。
孔融很小的时候就懂得文明礼让。
他有六兄弟,数他最小。
他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客人送来一筐梨子,哥哥们都围在筐旁,想拿梨子吃。
孔融却站在一旁,不作声。
父亲让他先挑,他挑了一个最小的。
父亲问他:“你为什么拣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
”父亲连连点头称赞。
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传诵下来,成为文明谦让品德的典范。
手足谊记心中孝与悌须继承长与幼骨肉亲亲养儿多苦辛【孝与悌】孝,孝敬,指子女尊敬、爱戴、奉养父母;悌,弟妹敬重兄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