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IPCC发布第五次评估首份报告

IPCC发布第五次评估首份报告

中国气象报/2011年/5月/16日/第003版科技IPCC发布第五次评估首份报告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满足全球八成能源需求通讯员任颖本报讯通讯员任颖报道5月10日至13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33次全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沈晓农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中科院院士秦大河以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身份与会。

全会正式批准了《可再生能源与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报告,这也是IPCC第五次评估期间发布的首份报告。

该报告的决策者摘要在5日至8日于同地召开的IPCC第三工作组第11次会议上经逐行讨论通过。

决策者摘要浓缩于来自全球120多位专家两年工作完成的近千页全报告。

全报告共十一章,基于科学、技术、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文献,分章对六种与减缓气候变化有关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直接太阳能、地热能、水利发电、海洋能、风能)情况,与减缓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再生能源与当前和未来能源系统的融合、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问题,以及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与成本、政策、融资与实施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评估。

报告指出,如果有正确的公共政策支持,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可满足全球近80%的能源需求,并且突破性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将在2010~2050年间共累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200亿~56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报告还指出,2008~2009年间大约3000亿瓦的新增电力发电能力中,有1400亿瓦来自可再生能源。

发展中国家占据了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能力的一半以上。

情景分析表明,全球只有不到2.5%的可再生能源可获得技术潜力得到了利用,因此,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将面临新的技术和机制的挑战,特别需要将它们融合到现有的能源供应系统和终端部门。

据分析,到2020年,全球十年中对可再生能源部门的投资估计为 1.36万亿~5.1万亿美元,2021~2030年间将达到1.49万亿~7.18万亿美元。

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

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

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研究也越发重要。

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的第一工作组负责评估全球气候科学,于2013年发布了第五次评估报告。

本文将介绍该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

一、气候变化的观测结果和物理机制报告指出,全球气候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主要观测指标,如地球表面以及地球大气温度、海平面上升、冰雪融化、海洋酸化等,均显示了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趋势。

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能量收支的改变: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影响了地球的能量平衡。

二、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室效应报告确定了人类活动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

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导致了地球大气中温室效应的增强,进而引起地球的全球变暖。

三、温度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证据报告明确了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温度变化趋势的证据。

数据显示,地球表面温度在20世纪末之后不断上升,并且这一变化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

此外,报告还观察到,全球海平面在过去一百多年里持续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冰川融化和海洋的热胀冷缩引起的。

四、气候模型的预测和模拟报告介绍了利用气候模型进行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工作。

科学家们利用复杂的气候模拟器来模拟和预测全球气候系统的演变。

根据这些模型的结果,未来几十年内地球气候将继续变暖,海平面将持续上升,并伴随着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

五、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热浪等)频发,增加了农业灾害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此外,气候变化还对水资源、粮食生产、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

IPCC第五次报告

IPCC第五次报告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主席帕乔里。

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和托马斯·斯托克●第五次报告第一次报告是2011年5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与减缓气候变化》。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由三个工作组报告和一个综合报告组成,其完成时间表分别为: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科学基础【原因】(将于2013年9月完成)、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评价】(将于2014年3月完成)、第三工作组报告――减缓气候变化【对策】(将于2014年4月完成)和综合报告(将于2014年10月完成)。

该报告由来自全世界831名作者参加撰写,其中中国作者44名。

1990年,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发布后,时隔两年,催生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5年,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发布后的两年,《京都议定书》诞生;2003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发布后,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发布后,全球社会对气候变化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巴利路线图通过。

此次,第五次发布后,2015年又将达成一个2020年之后的气候变化协议,又是一次关键性的时点。

●主要报告内容就是过去的气候(降雨、温度)以及主要影响(海平面、空气成分等)过去是怎么变化的。

以及今后的变化状况。

每次报告都给出三个情景的变化情况。

此次的主要报告是:过去130年全球升温0。

85度。

过去110年上升0.19m。

报告估算了不同情形下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

据预计,应对气候变化较为脆弱的南亚地区将成为气温上升最快的区域,2046年至2965年,最高升温部分将分布在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南部的地区,升温幅度为2~3℃,而2081年到2100年,这些地区的预计温度会上升3~5℃。

随着气候持续变暖,高温热浪将变得更加频繁,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IPCC最新发布:变暖趋势毋庸置疑2013年09月27日17:14中国天气网微博我有话说中国天气网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7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16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摘要内容。

关于IPCC 第5次评估的报告

关于IPCC 第5次评估的报告

1.1基于大气观测的事实
• 过去三个十年的地表已连续偏暖于1850年以来
的任何一个十年。在北半球,1983-2012年可能是 过去1400年中最暖的30年(中等信度)。
图SPM.1:(a)观测到的全球平均陆地 和海表温度距平(1850-2012年),源 自三个资料集。上图:年均值,下图: 十年均值,包括一个资料集(黑色)的 不确定性估计值。各距平均相对于 1961–1990年均值。
1.1.5温室气体
大气中CO2、CH4、N2O 浓度已经上升到过去 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CO2浓度已经比工业 革命前水平上升了40%,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燃 烧排放,其次是由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净排放.海洋 吸收了30%的人为CO2排放量,从而导致海洋 酸化.
2011年,大气中CO2浓度达到391 ppm,比工业化前的 1750年高了40%。化石燃料使用以及水泥行业总共排放了 3650亿吨碳,同时森林减少以及其它土地用途改变排放了 1800亿吨碳。仅2011年,化石燃料燃烧就排放了95亿吨碳。 除了存留在大气中的2400亿吨碳外,陆地生态系统吸收了 1500亿吨碳,海洋吸收了1550亿吨碳。工业化时代以来, 海水的pH已经下降了0.1,即海水中氢离子浓度升高了26%。 注:1吨碳折合3.67吨CO2。
报告指出气候变暖是非常明确的,且从195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化是千年 以来所未见的。从有详细气象记录以来的1850年代开始,刚刚过去的三个十 年每一个都刷新了气温最高的纪录;从1983到2012年这三十年可能是北半球 自1400年以来最热的三十年。1880-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 升趋势,升高了0.85℃;2003-2012年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平均温度上升 了0.78℃
的不 数同 据颜 集色 ,的 阴线 影条 表表 示示 不数 确据 定来 度源

2020内蒙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生

2020内蒙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生

1.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1.0分)A.5000亿吨B.6000亿吨C.7000亿吨D.8000亿吨我的答案:C √答对2(.)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1.0分)A.《“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B.《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C.《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D.《xx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xx(我的答案:C √答对处于约()时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温度”A.13℃B.15℃C.17℃D.21℃我的答案:A √答对2016—2020年)》2016)》3.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对GDP与气温变化关系的分析结论是,气温。

(1.0分)4.()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

A.环境资源使用权B.环境状况知情权(1.0分)B.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C.资源利用程度D.资源节约我的答案:C √答对8.2016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1.0分)A.《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B.《生态xx建设考核目标体系》C.《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D.《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我的答案: A √答对9.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

(分)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D.xxxx环境污染问题我的答案:D √答对10.在世界范围内,先污染后治理的代表国家是()。

《202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范文

《202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范文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

这份报告汇集了全球众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全球、区域及国家层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本文将就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进行详细分析。

二、气候变化风险的新认知1. 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

报告显示,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显著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海平面持续上升等。

这些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压力。

全球许多物种因气候变化而面临生存威胁,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下降。

此外,气候变化还加剧了荒漠化、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

3.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洪涝、干旱等频繁发生,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此外,气候变化还对农业、水资源、能源等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加剧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

三、风险管理的新认知1.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风险管理的策略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风险管理策略。

首先,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其次,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此外,还应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关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适应策略。

四、结论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过去130年全球升温0.85℃
2013年09月2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最新气候变化报告。

科学家指出,人类活动极有可能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可能性在95%以上,而过去的130年全球升温0.85℃。

近30年可能“史上最热”报告指出,气候系统的暖化是毋庸置疑的,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观测到的许多变化是过去几十年甚至千年以来史无前例的,1880年到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了0.85℃;2003年到2012年平均温度比1850年到1900年平均温度上升了0.78℃。

科学家认为,1983年到2012年的这30年比之前几十年都要热,每十年的地表温度均高于1850年以来的任何时期,因此,虽然没有更早期的历史详细记录,过去30年极有可能是近800年到1400年间最热的30年。

110年海面上升0.19米自1950年以来,地球海平面的上升速度高于过去两千年。

1901年到20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9厘米,而过去10年间,冰川融化的速度也比上世纪90年代加快了数倍。

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这些看似与普通人没有关系,但它带来的是极端天气的增加。

据报告统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就已开始增多,包括强降雨、热浪、洪水、干旱等,正不断给人类带来灾害。

据预测,在全球范围内,未来强降雨的强度和密度都将会上涨,而部分地区也会经历更加严重和频繁的旱灾,4级到5级的热带风暴的频率也会增加。

ipcc评估报告解读

ipcc评估报告解读

ipcc评估报告解读
IPCC评估报告是关于气候变化的权威评估报告,每几年发布一次。

以下是关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解读:气候变化科学认知:IPCC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报告也指出,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风险和挑战:IPCC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将带来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自然灾害和人类社会经济方面的风险。

同时,报告也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包括粮食安全、水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等方面。

适应和减缓:IPCC评估报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其中,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和低碳生活等。

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则包括建立抗灾系统、改善水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系统等方面。

政策和行动:IPCC评估报告强调了全球合作和政策协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性。

报告指出,各国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行动,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向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综上所述,IPCC评估报告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它为我们认识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提
供了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落实报告提出的各项建议和措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完整版)2020年内蒙专技继续教育考试及答案-生态文明

(完整版)2020年内蒙专技继续教育考试及答案-生态文明

2020年内蒙专技继续教育考试及答案-生态文明单选题1.()报告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共党章并作出阐述,成为执政纲领。

(1.0分)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七大D.十八大2.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

(1.0分)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D.杜绝城市环境污染问题3.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社会。

(1.0分)A.节水排污B.节能减排C.环境友好D.人口协调4.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额最大的国家是()。

(1.0分)A.中国B.美国C.日本D.印度5.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1.0分)A.5000亿吨B.6000亿吨C.7000亿吨D.8000亿吨6.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对GDP与气温变化关系的分析结论是,气温处于约()时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温度”。

(1.0分)A.13℃B.15℃C.17℃D.21℃7.在生态文明社会,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应该是()。

(1.0分)A.敬畏自然B.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D.顺应自然8.2018年12月,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正式落户()。

(1.0分)A.四川成都B.重庆璧山C.新疆喀什D.内蒙古呼和浩特9.关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1.0分)A.对象一般是多个项目B.涉及面较小C.评价范围较小D.工作较为简单10.2012年,中国北极科考船()穿越了5个北冰洋边缘海,成功首航东北航道。

(1.0分)A.“雪龙”号B.“永盛”轮C.“天恩”号D.“白濑”号11.工业文明以()为第一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以现代交通工具、现代通讯技术、人造卫星、互联网、物联网、万能翻译机器等将人类及地球表层网络成地球村。

2020继续教育生态答案

2020继续教育生态答案

1.21世纪初的前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

(1.0分)A.美国B.印度C.俄罗斯D.中国2.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1.0分)A.5000亿吨B.6000亿吨C.7000亿吨D.8000亿吨3.2012年,中国北极科考船()穿越了5个北冰洋边缘海,成功首航东北航道。

(1.0分)A.“雪龙”号B.“永盛”轮C.“天恩”号D.“白濑”号4.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内容是()。

(1.0分)A.永续发展B.合作分享C.共生和谐D.绿色文明5.2018年12月,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正式落户()。

(1.0分)A.四川成都B.重庆璧山C.新疆喀什D.内蒙古呼和浩特6.2016年3月,正式发布的()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具体化、规则化、操作化。

(1.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B.《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D.《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7.通过金融契约将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是()。

(1.0分)A.绿色信贷B.绿色债券C.绿色发展基金D.碳金融8.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大类别。

(1.0分)A.5B.6C.7D.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的时间是()。

(1.0分)A.2015年1月1日B.2016年1月1日C.2017年1月1日D.2018年1月1日10.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

(1.0分)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1.从()的角度,发展绿色经济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IPCC的第五次评估报告

IPCC的第五次评估报告

I P C C的第五次评估报告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IPCC的第五次评估报告2013年10月28日13:38晓臻字号:T|T转播到腾讯微博IPCC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又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等)的简称,英文全称是: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是一个附属于联合国之下的跨政府组织,在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署合作成立,旨在通过现有科学信息,全方位评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事实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本身并不进行研究工作,也不会对气候或其相关现象进行监测。

而是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利用公开发表的科学成果,对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及其潜在影响,适应和减缓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

IPCC已分别在1990、1995、2001及2007年发表四次正式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编写IPCC报告的作者分为三个工作组 - 第一工作组:物理学基础;第二工作组: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第三工作组:减缓气候变化 - 以及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专题组(TFI)。

作为IPCC的一部分,支持影响和气候分析的资料与情景任务组(TGICA)协助气候变化相关数据和情景的分发和应用。

目前第五次评估报告的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3:自然科学基础》已经于2013年9月份完成,随后将面向公众和社会进行一系列的宣讲活动。

在此次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明确的,21世纪末期及以后时期的全球平均地表变暖主要取决于累积CO2排放,即使停止了CO2的排放,气候变化的许多方面仍将持续许多世纪。

这表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CO2 排放产生了长大多个世纪的气候变化持续性。

这次报告的《决策者摘要》提供了针对气候变化科学基础问题的重要见解,为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于2013-2014年间发布的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报告。

该报告是自IPCC成立以来的第五份主要评估报告,旨在向政府、决策者和公众提供有关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认识。

AR5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气候科学,包括温室气体的浓度、气候模型的预测、海洋与冰川变化、极端气候事件等。

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确实存在,且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报告预测,如果不采取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地球表面气温将在本世纪末上升2°C以上,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作物减产等严重后果。

AR5报告被广泛认可,并对全球气候政策和国际气候谈判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报告在国际社会引发了更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行动,推动各国加强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IPCC第5次评估报告问世

IPCC第5次评估报告问世
436439ipcc第5次评估报告问世thefifthipccassessmentreporthitsthestreets王绍武罗勇赵宗慈闻新宇黄建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一气实验室北京100872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4ipcc第5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评估这些报告为决策者提供r对气候变暖的科学评价报告发布的前后一段时间内国际上对报告的反应形成国际气候谈判的重要基础并丁2007年获得诺十分强烈
十分 强 烈 。 N a t u r e 杂志 于 2 0 1 3 年9 月1 9日发表 了一 个 专栏 ,包 括编 者按 及对 I P C C 2 5 年 回顾 ,共 发表 了9 篇 文章 I ‘ 。 , N a t u r e G e o s c i e n c e I J 及N a t u r e C l i ma t e C h a n g e I “ I 发表 了编者按 。 S c i e n c e 也 发表 了编者 按 l
北 京 大 学 物 理 学 院 大 气与 海 洋科 学 系 气候 与 海 一 气实验 室 ,北 京 1 0 0 8 7
2 清 华 大 学地球 系统 科 学研 究 中心 ,北 京 1 0 0 0 8 4
I P C C第 5 次 评估 报告 ( AR 5 )第 一 工作组 评估 报告 发布 的 前后一 段 时 间内 ,国际上 对报 告 的反应
这个 增加 增强 r 温 室效 应 , 使平均温 度 I 升” 。I P C C S AR认 为 : “ 平 衡各 方 面的证据 , 人类 活动 对全球 气
候 的影 响是 可以识 别 的” 。 I P C C T AR的结 论是 :“ 近
和 评论 l 。 下面对 这些 文章 中讨 论较 多 的几个 问题 ,

IPCC的第五次评估报告

IPCC的第五次评估报告

/a/20131028/011835.htmIPCC的第五次评估报告2013年10月28日13:38中国气象视频网晓臻我要评论(0)字号:T|T转播到腾讯微博IPCC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又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等)的简称,英文全称是: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是一个附属于联合国之下的跨政府组织,在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署合作成立,旨在通过现有科学信息,全方位评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事实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本身并不进行研究工作,也不会对气候或其相关现象进行监测。

而是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利用公开发表的科学成果,对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及其潜在影响,适应和减缓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

IPCC已分别在1990、1995、2001及2007年发表四次正式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编写IPCC报告的作者分为三个工作组 - 第一工作组:物理学基础;第二工作组: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第三工作组:减缓气候变化 - 以及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专题组(TFI)。

作为IPCC的一部分,支持影响和气候分析的资料与情景任务组(TGICA)协助气候变化相关数据和情景的分发和应用。

目前第五次评估报告的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3:自然科学基础》已经于2013年9月份完成,随后将面向公众和社会进行一系列的宣讲活动。

在此次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明确的,21世纪末期及以后时期的全球平均地表变暖主要取决于累积CO2排放,即使停止了CO2的排放,气候变化的许多方面仍将持续许多世纪。

这表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CO2 排放产生了长大多个世纪的气候变化持续性。

这次报告的《决策者摘要》提供了针对气候变化科学基础问题的重要见解,为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202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范文

《202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范文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环境的不断变化,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作为全球气候科学研究的权威机构,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进行深入探讨。

二、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概述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是全球气候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该报告通过综合分析全球各地的气候数据和研究成果,对全球气候变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

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正在加剧,且其影响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

三、气候变化风险的新认知1. 气候变化的严重性: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强调了气候变化的严重性,指出其影响已经超越了自然界的自我调节能力,对全球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报告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已成为常态。

如极端高温、洪涝、干旱等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均有所增加,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 区域性气候变化的差异:报告还指出,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存在差异。

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化可能更为显著,而部分地区则可能相对温和。

然而,无论何种情况,气候变化都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风险管理的新认知1. 强化国际合作: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通过分享经验、技术和资源,共同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进程。

2. 提高应对能力:各国应根据自身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

通过提高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

3. 强化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及气候变化知识,使公众了解气候变化的危害及应对方法。

通过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共同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进程。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文版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文版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文版
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IPCC是最为权威的组织之一,其每一
次评估报告都将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

第五次评估报告是在2013
年发表的,总结了当时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情况和趋势,并提出
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建议。

报告首先介绍了过去140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

在这一期间,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尤其是在1950年以来,上升速度更
加明显。

报告还指出,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这种气候变化的主要
原因。

报告中提到了多种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其中包括化石燃
料的使用、陆地利用变化和热化学反应等。

报告还介绍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海洋水温上
升以及气候系统不稳定等问题。

这些变化威胁着全球生态系统的
稳定,可能导致环境灾难和社会经济损失。

报告中强调了防止和
减缓气候变化对于现今和未来整个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此外,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建议,包括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转向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效率等。

这些策略需要全球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并需要在全球层面上协调推进和监督。

总之,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文版为我们展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情况和应对之路。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缓和防止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加剧。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尽管科学界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和警告气候变化的风险,但直到2014年,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才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

本文将对该报告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强调其对我们认识气候变化风险的重要性。

首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社会造成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报告强调了气温的升高、降水模式的改变、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对自然系统、人类健康、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冲击。

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如干旱、洪水、风暴等,这将给人们的生活、经济和社会稳定性带来巨大威胁。

其次,报告还提出了气候变化风险管理的新认知。

报告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需要跨学科的综合方法,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政策制定等领域。

另外,报告还重点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气候变化风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报告建议制定和实施适应性策略,包括减少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增加自然保护区、改善食品安全等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此外,报告还强调了风险沟通和认知的重要性。

报告指出,有效的风险沟通可以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认知和理解,进而推动社会行动和政策制定。

同时,报告还呼吁加强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风险意识和能力。

最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还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报告指出,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风险。

报告呼吁国际社会加强信息共享、技术转移和资源支持,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进展。

总结起来,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贡献:明确气候变化的广泛和深远影响;强调跨学科的综合方法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强调风险沟通和认知的重要性;呼吁国际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

关于IPCC 第5次评估的报告

关于IPCC 第5次评估的报告

1.1.5温室气体
大气中CO2、CH4、N2O 浓度已经上升到过去 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CO2浓度已经比工业 革命前水平上升了40%,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燃 烧排放,其次是由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净排放.海洋 吸收了30%的人为CO2排放量,从而导致海洋 酸化.
2011年,大气中CO2浓度达到391 ppm,比工业化前的 1750年高了40%。化石燃料使用以及水泥行业总共排放了 3650亿吨碳,同时森林减少以及其它土地用途改变排放了 1800亿吨碳。仅2011年,化石燃料燃烧就排放了95亿吨碳。 除了存留在大气中的2400亿吨碳外,陆地生态系统吸收了 1500亿吨碳,海洋吸收了1550亿吨碳。工业化时代以来, 海水的pH已经下降了0.1,即海水中氢离子浓度升高了26%。 注:1吨碳折合3.67吨CO2。
在1979-2012年间,年均北极海冰范围很可能每10a以3.5%~4.1%的速度在减少 (相当于每10a减少45×104~51×104km²海冰面积).到了夏季,海冰面积最小, 但这时段的多年冰的面积每10a也以9.4%~13.6%的速度在减少(相当于每10a 减少73×104~107×104km²海冰面积)。
1)RCP8.5情景.这是最高的温室气体排放 情
景.情景假定人口最多、技术革新率不高、能源改 善缓慢,所以收入增长慢.这将导致长时间高能源 需求及高温室气体排放,而缺少应对气候变化的政 策.与过去的情景相比,有两点重要改进:一建立 了大气污染预估的空间分布图;二加强了土地利用 和陆面变化的预估. (2)RCP6.0情景.这个情景反映了生存期长的全 球温室气体和生存期短的物质排放,以及土地利用 /陆面变化,导致到2100年辐射强迫稳定在6.0 W· m﹣².根据亚洲-太平洋综合模式(AIM), 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大约出现在2060年,以后持续 下降.2060年前后能源改善强度为每年0.9% ~1.5 %.通过全球排放权的交易,任何时候减少排放均 物有所值.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过去130年全球升温0.85度。

过去110年上升0.19m。

报告估算了不同情形下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

据预计,应对气候变化较为脆弱的南亚地区将成为气温上升最快的区域,2046年至2965年,最高升温部分将分布在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南部的地区,升温幅度为2~3℃,而2081年到2100年,这些地区的预计温度会上升3~5℃。

随着气候持续变暖,高温热浪将变得更加频繁,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主要从以下几点论述:一、大气和地表•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的变化•温度、湿度和云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从第十九世纪后期增加。

•大气成分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充分混合的温室气体从2005年到2011年增加,超过京都议定书大气负担的标准;臭氧消耗物质(蒙特利尔协议的气体),可以肯定的是,主要的氟氯化碳的全球平均丰度减少,氟氯烃是增加。

•辐射场和能量收支的变化:顶级的大气辐射通量的卫星记录以来已大幅扩展AR4,自2000年来,在全球的热带辐射预算存在显著的趋势是不可能的;在陆地观测站上,自1950年后,地面太阳辐射可能进行广泛的变化,直到19世纪80年代减少以及随后的增加。

•水文、径流、降水和干旱的变化•大气环流的变化,包括风•气候变率的时空分布型•极端事件的变化,包括热带和温带风暴:大约1950年以来,寒冷的白天与黑夜的日子在减少,温暖的白天和夜晚的数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增加,这是很可能的;约1950年起,陆地上的强降水事件数量一直在增加,比降水减少的地区多;全球范围内观察到在干旱或干燥的趋势(缺乏降雨)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缺乏直接的观察,在方法论上的不确定性和地理不一致的趋势的信心是低的;经过对过去变化的观察能力的核算,对长期(百年)热带气旋活动的变化是缺少信心的;由于研究或在世界一些地区缺乏长期的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特别是在南半球),大规模趋势风暴或风暴替代物在上个世纪的信心很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附件1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大纲气候变化2013:自然科学基础(第一工作组第11次全会通过的修订版)决策者摘要技术摘要第1章:引言执行摘要•第一工作组报告的基本依据和主要概念•对不确定性的处理•自第一次评估报告以来的气候变化预估常见问题第2章:观测:大气和地表执行摘要•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的变化•温度、湿度和云的变化•大气成分的变化•辐射场和能量收支的变化•水文、径流、降水和干旱的变化•大气环流的变化,包括风•气候变率的时空分布型•极端事件的变化,包括热带和温带风暴常见问题第3章:观测:海洋执行摘要•海洋温度和热容量的变化•海洋盐度的变化和淡水通量•海平面的变化、海浪和风暴潮•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变化,包括海洋酸化•海表过程的变化•海洋环流的变化•海洋变率的时空分布型常见问题第4章:观测:冰冻圈执行摘要•冰盖的变化,包括物质平衡•冰架的变化•冰川和冰帽的变化•海冰的变率和趋势•积雪和冰覆盖的变率和趋势•冻土的变化•冰盖、冰架、冰帽、冰川和海冰的动态变化常见问题第5章:古气候档案信息执行摘要•早期器测、文献和自然气候档案的特征•辐射强迫和气候响应的重建•区域变率和极值的重建•气候突变及其区域表征•海平面和冰盖:分布型、幅度和变化速率•从古气候视角看待气候系统的不可逆性•古资料-模拟结果的对比常见问题第6章:碳循环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执行摘要•过去CO2、CH4、N2O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当前全球和区域的源、汇和存量的变化趋势,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各种变化过程和对这些过程变化的认识,包括海洋酸化•碳循环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相互作用,包括氮循环•碳循环和其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的预估•温室气体浓度的稳定•碳循环-气候反馈和不可逆性•与碳循环有关的地球工程常见问题第7章:云和气溶胶执行摘要•云的观测及其在模式中的表征•云、水汽、降水和大尺度环流之间的耦合•云和水汽的反馈及其对气候敏感性的作用•气溶胶的观测及其在模式中的表征•气溶胶的种类,包括黑碳:化学特性、源、汇和分布•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辐射强迫和作用,包括航空尾迹和宇宙射线•气溶胶-云-降水的相互作用•与云和气溶胶有关的地球工程常见问题第8章: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执行摘要•自然辐射强迫的变化: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人为辐射强迫,包括陆地表面变化的作用•大气化学和大气成分的作用•辐射强迫的时空表征•温室气体和其他指标,包括全球增暖潜势(GWP)和全球温度变化潜势(GTP)常见问题第9章:气候模式的评估执行摘要•气候模式的层级:从全球到区域•降尺度方法•模式性能的评估,包括定量方法及其应用•模式的新组分及其耦合•气候模式中各种过程和反馈的表征•对当前和长期记录的模拟•对区域型、变率和极值的模拟常见问题第10章:气候变化的检测和归因:从全球到区域执行摘要•对方法学的评估•大气和地表的变化•海洋特性的变化•冰冻圈的变化•极端事件•器测时期之前的视角•归因对预估的含义常见问题第11章:近期气候变化:预估和可预测性执行摘要•年际到年代际气候变异和变化的可预测性•未来几十年的气候变化预估•区域气候的变化、变率和极值•大气成分和空气质量•地球工程可能产生的作用•各种气候变化预估结果范围的量化常见问题第12章:长期气候变化:预估、持续性和不可逆性执行摘要•情景描述•对21世纪的预估•对21世纪之后的预估•区域气候的变化、变率和极值•强迫、响应和气候敏感性•气候变化的持续性和惯性•气候系统中突变和不可逆的可能性•气候变化预估结果范围的量化常见问题第13章:海平面变化执行摘要•过去的海平面变化及其组分的综述•模拟海平面变化的模式•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预估•海平面变化区域分布的预估•海平面变化的极端事件•潜在的冰盖不稳定性及其含义•数世纪尺度的预估常见问题第14章:气候现象及其与未来区域气候变化的关联执行摘要•变率型:观测、认知和预估•季风系统:观测、认知和预估•极值:观测、认知和预估•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常见问题附件1:全球和区域气候预估图集附件2:术语表附件3:缩略语和区域缩写附件4:作者名单附件5:评审人名单索引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大纲气候变化2014: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第二工作组第9次全会通过的修订版)决策者摘要技术摘要在每章的大纲中,每一部门和地区的章节将包括称为[背景]的一套按统一标准设置的主题:•观察到的影响,及其检测和归因•预估的综合气候变化影响,及按不同情景和时间段的地区性差异•评估影响,脆弱性和风险◦对驱动因子的脆弱性(包括极端情况)◦在不同发展路径下不确定性未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背景◦多种相互作用的胁迫◦不确定性◦影响和适应的价值判断◦关键脆弱性•适应和风险管理◦适应需求和差距(基于所评估的影响和脆弱性)◦实际适应经验,包括取得的教训◦观察到的和预计的适应障碍◦观察到的和预计的适应局限◦促进适应和避免不当适应◦计划的和自主的适应◦潜力和剩余影响◦阈值和不可逆变化•个例分析•研究和数据的差距每个章节都包括执行摘要,常见问题及参考。

A部分:全球和部门方面的内容第五次评估报告的背景1. 出发点•背景•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的主要结论•《极端事件和灾害的风险管理,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报告的主要结论•《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主要结论2. 决策基础•关键概念•各种尺度的影响,适应与脆弱性•评估影响,脆弱性和风险◦用多种衡量标准进行评价◦对不确定性的处理◦关键脆弱性•风险管理•具有气候承受力的路径:适应、减缓和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自然和管理状态下的系统和资源,及其使用3. 淡水资源•世界水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背景]•冰冻圈•水资源、人类活动和人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水管理、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4. 陆地和内陆水生态系统•世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从山地到海岸带,从热带到极地◦集约管理的系统:林业、纤维和燃料生产◦荒地和粗放管理的系统◦保护区和自然保育区◦[背景]{对每种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森林;以及其他的人类活动•碳库的脆弱性、生物能源的意义和碳管理的潜力•对人类活动、基础设施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5. 海岸带系统和低洼地区•世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背景]{对每种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和人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海平面上升、海岸带动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威胁、基础设施、农业和生物多样性6. 海洋系统•世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背景]{对每种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水特性的变化,包括温度和海洋酸化•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人类活动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7. 粮食生产系统和粮食安全•粮食生产:耕种业、畜牧业和渔业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背景]•粮食系统:加工、分发和获取•粮食安全和实现手段人类居住区,工业和基础设施8. 城市地区[背景]•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居住地和气候变化风险•城市微尺度气候,包括城市热岛•民用服务和基础设施•住房和定居点•经济基础•发展计划和发展路径,包括社会资本•城市规划、管理和治理•地貌和区域间的相互联系9. 农村地区[背景]•地貌和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包括移民)•住房和定居点•经济基础和生计•基础设施•社会资本和可承受力10. 关键经济部门和服务[背景]•基础设施网络,包括交通、能源、水和卫生•工业和制造业•旅游业•社会和其他经济服务•市场影响(供应链、系统性风险和保险)•{粮食生产,基于第7章}人类健康,福祉和安全11. 人类健康[背景]•健康决定因素:当前和未来趋势•健康的成效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极端事件◦空气质量◦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虫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疾病◦营养不良•水质、可利用性和卫生•儿童和其他脆弱人群•健康不平等性、性别和边缘人群12. 人类安全[背景]•社会和经济活动,包括就业•教育•不平等性、性别和边缘人口•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原住民•地方社区•地方和传统知识•迁移和人口转移•冲突•社区的承受力13. 生计和贫困[背景]•长期性和暂时性贫困•气候变化响应对贫困的影响•气候变化与减贫行动的相互作用•不平等性、性别和边缘人口适应14. 适应需求和选择•适应需求和选择概述•国际、国家和部门的评估,包括国家适应行动计划(NAPAs)•对适应的衡量•对不当适应的处理15. 适应的规划和执行•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战略、政策和举措•技术开发、转让和推广•适应融资•保险和社会保护•知识共享、学习和能力建设•体制安排:公共和私营部门利益相关者和优先权•适应和发展之间的联系•决策支持工具和方法•适应状态和指标16. 适应的机遇、局限和限制•跨部门综述•适应的局限,包括伦理因素和资源•各种局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替代的减缓途径对适应的影响•适应产生的社会和生态的辅助效应17. 适应经济学•全球、国家、部门和地方层面的适应成本和效益•适应成本和残余损失的相互关系•经济激励手段•利用基于市场的方法进行适应决策•辅助的经济效应第14-17章将包括个例研究,例如,最不发达国家,原住民和其他脆弱国家和群体。

多部门的影响、风险、脆弱性和机遇18. 已观测到影响的检测和归因•各部门和区域的已观测到影响的综合•各部门和区域的已观测到影响的归因19. 紧急风险和关键脆弱性•存在多种相互作用的系统和胁迫•间接影响、跨界影响和长距离影响•关键脆弱性、累加影响、阈值、不可逆变化和关注理由20. 具有气候承受力的路径:适应、减缓和可持续发展•多度量指标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消费形态、生活方式、行为、文化、教育和觉悟•人类福祉•适应、减缓和可持续发展,包括权衡取舍和共生效益B部分:区域方面{次标题:IPCC第二工作组评估报告包括IPCC第一工作组“自然科学基础”和第三工作组“减缓气候变化”提供的内容}本部分将基于可获得的区域信息,对一致划定的次区域和跨区域中的热点地区(例如,地中海,大三角洲)进行分析。

21. 区域背景•引言•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和相关非气候因素的信息•区域预估:附加价值和局限性•各区域系统的异同•跨区域热点区域章节22. 非洲23. 欧洲24. 亚洲25. 大洋洲26. 北美洲27. 中美洲和南美洲28. 极地地区29. 小岛屿30. 公海每章结构(第22~30章)•引言•以往评估的主要结论•[背景]{包括次区域信息}•适应和减缓的相互作用•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影响•多部门综合附录1:词汇表附录2:缩略语附录3:IPCC第二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撰稿人附录4:IPCC第二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审稿人索引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大纲气候变化2014:减缓气候变化(第三工作组第10次全会通过的修订版)决策者摘要技术摘要常见问题(摘自以下章节)I 引言1. 开篇•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经验教训•第五次评估报告面临的新挑战•历史、当前和未来的趋势•减缓的挑战II 框架性问题2. 气候变化应对政策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风险认知•气候变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与风险的衡量标准•管理不确定性、风险和学习•分析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工具•常见问题3. 社会、经济和伦理概念与方法•政策选择的评估方法•伦理和社会经济原则•成本和效益衡量标准•经济学、权利和义务•正义、公平和责任•行为经济学和文化•政策手段和规则•技术变革•常见问题4. 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决定因素,驱动因子和障碍•减缓能力和减缓•适应能力和适应之相关•发展路径•消费模式和碳核算•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框架性问题的综合•对后续章节的意义•常见问题III 减缓气候变化的路径5. 驱动因子、趋势和减缓•温室气体以及短生命期气体存量和流量的全球趋势•全球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生产、消费和商业模式•技术变革对减缓的贡献•行为变化对减缓的贡献•减缓的共生效益和权衡取舍,包括空气污染•碳和辐射管理以及其他地球工程方案,包括环境风险•系统视角:部门、技术和消费模式的关联•常见问题6. 转型之路的评估•分析工具•气候稳定:概念、成本和对宏观经济、部门及技术组合的影响,考虑区域间差异•综合各种长期和短期视角•综合技术和社会变化•可持续发展和转型之路,考虑区域间差异•转型之路的风险•综合部门/行业的分析和转型情景•常见问题7. 能源系统[注:每节都应考虑区域的具体情况,并酌情考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