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初三练习(一)及参考答案打印
初中说明文训练题(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精选题(一)快递与电子商务①从山东来京打工的阴法勇2004年刚当上快递员那会儿,每天在丰台区的三个镇之间骑车跑上五六十公里,也只能揽来三四个快件。
但如今,阴法勇每天只去一家企业收件。
他说:“这家企业的网上购物生意,每天都能发七八十个快件。
光这一家我就快忙不过来了。
”②最早,民营快递的发展速度并不快。
从2005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其对快递业的正面影响开始显现。
当年,圆通、申通、中通和韵达速递工资先后和淘宝签约,成为淘宝推荐的物流企业。
电子商务中的网购迅速成为这些大型快递企业的主要业务来源。
最高峰时,圆通70%的业务量都来自淘宝。
对一些小型快递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产生的业务量甚至占其业务总量的90%-100%。
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近几年,快递业务收入每年都有20%只有的增长。
③然而,“成也电子商务,败也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在给快递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
④首先,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使急于抢占这个市场的快递业打起了价格战。
七八年前,北京同城快递起价为10元左右,后来一度降至5元,DDS 快递公司甚至..曾打出上海同城快递2.8元的超低价。
这种情况导致导致快递企业利润积累缓慢,扩大再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抗风险能力渐弱。
先是DDS 公司在业务激增的冲击下,因入不敷出倒闭。
之后是去年11月11日淘宝大促销,一天就产生了1000多万件快递量,让快递企业也招架不住,造成混乱局面。
⑤其次,近两年来的电子商务和快递业成为一根绳上的两只蚱蜢,电子商务跳得太快,而快递业被拽得踉踉跄跄。
在管理上出现脱节情况。
快递企业来不及兴建仓库,购置车辆和培训人员,往往采用特许加盟的方式扩大规模。
这种方式虽然能快速扩大企业的派送范围,却难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快件延误、损毁或丢失的现象时常发生。
特别是电子商务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发货,导致中西部地区派送任务重,揽收收入低,派送不积极,设计快件丢失、损毁和延误的投诉居高不下。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四篇)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一)筷子的名堂刘杨①筷子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饮食文明的一部分。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起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
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仲,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②筷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箸”。
在今天我国某些地区的方言中,筷子仍然被叫作“箸”“箸子”“筷箸”,装筷子的“筷筒”被称为“筷箸笼”“箸笼子”。
老舍在《四世同堂》里写道:“他喝了半盅儿酒,吃了一箸子菜。
”“一箸子菜”就是河北一些地方的说法,意思是“夹了一筷子菜”。
③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箸”的文字记载。
《韩非子·喻老》里这样写道:“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说的是商朝末年纣王极为奢侈,每顿饭都要使用象牙筷子,太师箕子看到纣王的举动,对此十分担忧。
由于纣王越来越奢侈、荒淫无度,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成语“见微知著”也来自这个典故。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人将筷子写成“筋”,与“箸”通用。
《世说新语》里写道:“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写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对刘备说,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我二人。
刘备听后,大吃一惊,“手中所执匙筋,不觉落于地下”。
还好当时天要下雨,雷声大作,刘备这才从容地捡起筷子,并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将内心的惊慌掩饰过去。
⑤由“箸”到“筷”的称呼转变始于明朝江南一带的民间忌讳。
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
如舟行讳住,讳翻。
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由于明代吴中地区民间船行忌讳说“住”和“翻”,因此人们就将“箸”改名为“快”,意思是船开得快,而不是在水中停住。
后来因为当时很多筷予是竹制的,“快”又被加上“竹字头”,筷子的名称就这样传播开来。
⑥古代筷子主要还是以木筷、竹筷为主,象箸、玉箸、金箸这类奢华的材质也仅在王公贵族的餐具中出现。
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含答案)说明文题型及答案
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含答案):说明文题型及答案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含答案)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①犹如柏林爱乐乐团拥有爱乐大厅,维也纳爱乐乐团拥有金色大厅一样,上海交响乐团——这个拥有135年历史的“远东第一乐团”,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厅。
这标志着上海交响乐团的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②历时年即将建成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地处闹中取静的复兴中路,这儿原来是上海跳水池,为了与附近的历史风貌保护区相呼应,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以简朴的陶土作为外立面,建筑顶面配上了柔和舒展的曲面,让整个建筑从高处看像一本摊开的乐谱,与音乐厅之名自然贴合。
③与外观的低调不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内部设计有许多亮眼的创意。
其中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承担演出与录音的双重功能。
为了拓展功能,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内更是巧用空间,辟出了一条长达80米的音乐互动长廊,进行交响乐的普及教育。
④一般来说,建造音乐厅,“看得见的”远远没有“听得见的”重要。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每一个设计都有严格的声学考量。
为了克服附近地铁10号线的震动干扰,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采用了隔振器技术,通过安装底部弹簧阻振器的方法,将它们建成上海首个全悬浮结构的建筑。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地处繁华地段,为了阻隔外部噪音,大小音乐厅的外墙都采用了双层墙设计,由两堵25 厘米的墙与两堵墙中间40厘米的空心距离组成,90厘米厚度的双层墙可以有效隔绝外部声音。
⑤在两个音乐厅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与声学设计师共同在电脑上进行了100多次声学模拟测试,确定没有留下声音死角。
然后他们又以大音乐厅1:10的比例制作模型,特制了安装仿真人体胸腔的中空假人,作为模型里面的“听众”,巧设了最大程度接近真实的测试环境。
设计师在这个模型中做了 4次声学测试,直至测试结果达到理想数值。
初中九年级语文 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一)“高铁时代”已到来王瑞良①你知道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在哪里吗?②告诉你,在我们中国。
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
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③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
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60~9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
“和谐号”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2千米。
所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1100千米,坐高速列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走完,真是“千里粤汉半日还”啊,而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④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高速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而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有统计认为,石油资源还可以用200年左右),因此,火车替代汽车运输成为必然。
为此,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韩、美等国。
⑤你可能又要问,高速铁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⑥当然,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难度相当大。
我国也是在技术全面提高后,才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⑦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
如“和谐号”就采用了“动力分散式”装置,即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
“武汉一广州”动车纽就是由四组四拖组成,每节动车上装有四台550千瓦的牵引电动机,整个列车的牵引功率为8800千瓦,定员601人。
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俗称“子弹头”),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⑧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
为此,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力学名词),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
(完整版)说明文练习含答案
说明文练习答案(一)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苏州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1.这段文字选自叶圣陶写的《苏州园林》。
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2.请列举出这段文字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用作比较:用古代的宫殿和苏州园林的建筑进行对比,突出苏州园林建筑上不讲究对称的特点;用打比方:用美术画来比喻苏州园林,突出其要求自然之趣的特点。
3.文中“自然之趣”的“趣”指的是情趣。
4.文中的“绝大部分”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绝大多数”只表示多数而不是全部,因为我国建筑也有不对称的。
5.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它是抓住苏州园林建筑上不讲究对称_的特点来写的,突出自然之美。
6.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议论的句子。
7.这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
(二)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②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
为了显示帝王的尊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
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
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的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
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
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大自然之趣,但是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
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
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
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
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
”“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
”“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
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
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
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
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
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
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
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音乐能使我们更聪明吗①199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无意间向大众引入了“莫扎特效应”这一说法。
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罗彻对36位大学生做实验,让他们在做一些空间推理题之前听10分钟莫扎特的D小调奏鸣曲;其他的人保持安静。
结果,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会是什么形状的测试中,听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有明显进步,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
自从“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争论一直不断。
②最近,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
聆听莫扎特对大脑有好处,可以观察到新生神经元的增加;聆听反向莫扎特对人和大鼠均有负效应,会使得新生神经元减少、行为认知能力减退。
③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无论演奏乐器还是听音乐,对大脑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④演奏乐器为何能使人聪明?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听音乐和演奏乐器对于这座工厂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许多个重要的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
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过乐手,发现各个重要的大脑区域,都对音乐产生了强烈反应。
比如,对于弹钢琴之类,需要双手进行的乐器演奏,就刺激锻炼了大脑的胼胝体,这个部分连接了大脑左右两侧半球,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受到刺激,人的协调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人在演奏乐器或者跳舞时的触觉反应,刺激了大脑中的运动皮层,这个部门专门控制人的肢体运动。
除此之外,参与的其他部分还有,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负责情绪控制的杏仁核、负责视觉感受和反应的视觉皮层等,这些重要部位在音乐声当中共同运作,产生了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
⑤另外,乐器的演奏中,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弹拨乐、打击乐,左手的运动总是要超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倍,而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提高整个大脑的储存、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速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一)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①水资源是指可以不断更新、具有一定数量及可用质量、能直接使用的淡水。
②淡水资源都来自大气降水。
江、河、湖、水库中的水来自大气降水,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水分也依赖于大气降水,甚至冰咱和永久雪盖也源自千万年前的大气降水。
因此,尽管某一地区的水资源与气候、土壤、植被、地貌、地质等多种自然因素有关,但最终还是气候起决定性的作用。
③气候变化将引起降水的地区、时间以及年际之间更加不平衡,将会使许多已经受到水资源胁迫的国家更加困难。
由于水温升高,一般来说水质也会下降。
气候变化对水短缺、水质量以及洪灾管理较差的水系统在都对水资源管理和洪水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
和旱灾的频度和强度的影响候变化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表现得最为脆弱。
位,,居世界第26%109④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量的个贫水国家之一。
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平衡。
南方水多经常闹中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少的13,虽然现水灾,北方水少经常闹旱灾。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洪水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2/3 8万座水库有一定的蓄洪作用,但大部分洪水没有被利用就奔向了大海。
有的全球性的气⑤我国水资源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有关研究表明,其中特别是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的变化幅度较大,候变暖将会使我国天然河流的年径流量整体减少。
辽河流域变化幅度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
⑥气候变化还会使我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以增加左右。
因而,随着径流量减少,蒸发量增多,气候变化将加大我国水资源的不稳定和更加突出15% 的供需矛盾。
增强节水措重要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⑦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不利影响,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好雪山、冰川、湿地、河流、湖泊、森林、草原,让水资源在健康的生态中持久保存,永续利用。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 、第②段中“因此”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 、请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初三说明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说明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说明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B. 说明文的目的是使读者获得知识或信息C. 说明文的语言风格通常是生动形象的D. 说明文的结构通常清晰有序2.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A. 娱乐读者B. 启发思考C. 传递信息D. 表达情感3. 在说明文中,作者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来组织材料?()A. 按时间顺序B. 按空间顺序C. 按逻辑顺序D. 按重要性顺序4. 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A. 举例子B. 打比方C. 列数字D. 以上都是5. 下列哪项不是说明文的特点?()A. 语言准确B. 结构清晰C. 情感丰富D. 逻辑严密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________。
2. 说明文的语言风格通常要求________。
3. 说明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4. 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5. 说明文的写作要求之一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说明文与议论文的主要区别。
答:说明文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语言准确、客观,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而议论文则旨在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立场,语言风格可能更加主观和情感化,结构上更注重论点、论据和论证的逻辑关系。
2. 说明文在写作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答:在写作说明文时,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结构上要清晰有序,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逻辑上要严密,确保论述的合理性;同时,适当运用举例、对比、分类等说明方法,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四、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5分)答:文章主要介绍了________。
2. 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5分)答: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________。
科技热点 自然奥秘——中考语文说明文热点练习(一)(解析版)
科技热点自然奥秘——中考语文说明文热点练习(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谁偷了我们的wifi信号①在这个信息时代,网速太差或者突然断网,无疑让人很沮丧。
更令人气恼的是,wifi 不好这种事,还每天都在发生。
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网速呢?②在许多盛大节日里,人们总爱在屋子里装饰上彩灯,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比如,圣诞节时,人们会在圣诞树上悬挂一串串小彩灯。
而在中国新年到来的时候,许多人也习惯在家里布置上五颜六色的小灯。
这个时候,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
英国宽带服务提供商Talk公司研究发现,彩灯会影响网速,而且这一影响还高达25%。
据估计,大约有600万英国人被家里缓慢的网速折磨的痛苦不堪,而电子设备的干扰,特别是来自节庆时彩灯的影响就是罪魁祸首。
③我们知道,任何用电的东西都会产生一个电磁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电子颗粒云。
如果磁场足够大,就会干扰wifi网络中用到的无线电波。
所以,电线或者电灯都会干扰wifi。
这其中,彩灯的影响更大。
因为彩灯有很多的电线和电管,这些漂亮的小彩灯们,被人们装饰在门廊上,圣诞树上,它们的电线就在房间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磁场,而且不像其他的电子设备,由于人们一开彩灯就会开一整晚,这时,这个磁场对网络的影响会更持久。
④不仅是灯光,厨房里的家电也会扰乱我们的网速。
wifi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金属材料后,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在金属后面的设备会接收到很弱的信号。
如果你将wifi 设备放置在金属材质覆盖的环境中,wifi信号甚至会被屏蔽。
所以,我们家中的冰箱、烤炉、洗衣机等障碍物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
在厨房里,最大的干扰还是来自于微波炉传出的无线电波。
这是因为,无线网络是一个高频的无线电信号,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也包含2.4GHz这个频段,微波炉加热就靠水分子吸收这个波段的能量共振。
这也就意味着,当你用微波炉时,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
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4分)大地震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
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
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
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
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
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
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
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10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大全(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资料一、三峡博物馆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
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
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
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
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
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
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
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
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
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
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过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
“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
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 阅读下文, 完成下列各题书香缕缕为何来①打从认字开始, 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 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 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
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 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 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 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 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③书, 无论新旧, 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有机化合物, 与所有香味一样, 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
“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 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
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 并使木浆纤维膨胀, “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
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 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成为我们可以觉察到的气味, 油墨和胶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 胶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
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⑥通常说来, 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
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
虽然现代的高质量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 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 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
这些反应, 统称为“酸水解”, “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 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 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⑧据说 , 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 销量很好, 卖到断货, 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 古往今来仍未改变。
(完整版)说明文练习题及答案
【阅兵场】说明文阅读一植物的抗旱本领①有人在亚里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一棵37千克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
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千克。
植物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人称奇!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②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
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
这样,就会减少水分蒸腾。
生长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野莴苣,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不是以平面向着太阳,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叶子与地面垂直。
由于这类植物的叶片的背面、腹面几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两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更为有趣的是,树姿奇特的光棍树终年不长叶子,只有光溜溜的树杈。
这是因为该树的故乡在炎热的非洲干旱地区,那里常年无雨,异常缺水,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③。
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
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5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
远远望去,犹如巨大的酒瓶。
在干旱的时候,树上不长叶子;到了雨季,才开始长叶、开花、结果。
同时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胖的树干里,以备旱季之用。
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粗得一个人都难以合围,体内水分竟达95%以上。
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
当旅行者缺水时,打开它的躯干,就可以饮到清澈的淡水。
因此,它享有“沙漠里的甘泉”之美名。
④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
干旱的草原降水量极少,水分蒸发极快,雨水往往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下层的土壤却很干燥。
这些地方生长的根茅、隐子草和沙蒿,都长着入土不深、分枝极多、平铺在土表层的根系。
初中语文 说明文阅读练习(一)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20分)笑,不苦口的良药梁姗姗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
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
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
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 8 个小时。
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 20 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 19 人血流加速。
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 100 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 10 分钟船的运动效果。
只要发笑,嘴角和颧②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
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
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
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
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
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
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
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2018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过去20年人类社会走在互联网时代,但是未来30~50年应该是人们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
什么是“人工智能”?对于人工智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附中2014届初三(下)自然科学类说明文练习(一)阅读《蝙蝠与军事》,完成第1—2题。
(共8分)蝙蝠与军事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盟国的军事家们曾制造了一种奇特的小型燃烧弹,这种炸弹重量约为蝙蝠体重的3倍。
同时制造了蝙蝠投掷器。
盟国的军事家们设想在夜间让飞机飞入敌上空进行一次奇特的空袭,把小型燃烧弹固定在蝙蝠身上,到了敌区城市的上空,用降落伞将蝙蝠投掷器空投下来,于是,几千只蝙蝠便可像“活燃烧弹”一样,命中相当大范围内的目标,烧毁敌区大量的建筑物。
②为什么选用蝙蝠作为携带燃烧弹的“敢死队员”呢?这是因为蝙蝠具有在漆黑的夜间穿梭飞行的奇特本领。
③其实,蝙蝠是用耳朵来“看”东西的。
原来,蝙蝠耳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术来感知物体的存在的。
通常人只能听见每秒钟振动16次~2万次的声波,超过每秒2万次的振动,人耳是听不见的,故叫做超声波。
但是,蝙蝠和其他一些动物却能听见超声波。
蝙蝠利用它特有喉头产生很强的超声波,并通过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
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可像光波一样被反射回来,射回的声波用耳朵接受。
蝙蝠的耳朵很大,内耳特别发达,能在一秒内接受和分辨250组回声,而且分辨率很高。
蝙蝠根据回声来判断物体的种类、大小和距离,以区别是食物、敌人还是障碍物。
它的回声定位术还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一个岩洞里常常有几万至上亿只蝙蝠聚居,当它们飞离或返回洞穴时,都要发出呼叫声,这成千上万的呼叫声和洞壁的回声交织在一起,却能互不干扰,这种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是任何人造声纳系统都望尘莫及的。
1.请解说本文第①段的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文章第③段内容,具体说说下面材料介绍的超声波测距仪是仿蝙蝠的什么功能制作的?(4分)【材料】对蝙蝠最感兴趣的是反潜艇专家。
二战中,为了对付德国的潜水艇,英、美等国海军发明了一种水听器,把它装在军舰上,通过收听水下潜艇的螺旋桨声来发现潜艇。
但是当军舰航行时,它本身的螺旋桨声响很大,水听器只能听到自己船上螺旋桨的声音。
为了避免这种干扰,经过长期摸索,人们发明了声纳,即超声波测距仪,就可以迅速算出敌潜艇的位臵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无花果结果之后,会在树上划出一些口子,认为这样可以让果实更大、成熟更快。
而在中国的农村,许多核桃树上布满了伤痕,都是人们故意砍的,人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②到了近代,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做法是合理的,原因就在于乙烯,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植物激素”中的一种。
③最先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是俄国圣彼得堡的一位名叫奈留波夫的研究生。
1901年,他在种豌豆的时候发现,室内的豌豆会长得更短、更粗,而且横向生长。
经过大量的实验,最后发现,是照明气体中的乙烯刺激了豌豆苗的生长。
十几年后,另一位科学家发现,乙烯可以使果实提前落下。
又过了几十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在成熟的苹果中分离出了乙烯。
从此,乙烯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
④随着乙烯的面纱被揭开,那些“传统智慧”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砍伤无花果树和核桃树促进结果的原因竟然是伤害会让无花果树或者核桃树释放出大量乙烯。
⑤现代的人们总是担心这种能够催熟水果的“激素”会促进人的发育。
想想,它本来就是植物生长中自然产生的气体,如果人工施用的能够让人“早熟”,那么天然的也一样——人体并不能分辨出乙烯是否天然产生。
实际上,任何激素都需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产生作用。
植物激素只对植物才有作用。
不管是它本身,还是受它刺激成长的蔬菜水果,对人的发育都没有影响。
3.分析文章的说明思路,按要求填空。
(3分)选文先从生活实例说起,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接着具体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8个字);在对“传统智慧”合理性解说后,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4个字)。
4.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中相关知识,对食用被植物激素正常催熟的草莓不会导致孩子早熟作出解释。
(4分)【材料】张爷爷在超市买了2斤又大又新鲜的草莓,兴冲冲地来看孙子。
当他将草莓洗好要拿给孙子吃的时候,被刚回家的儿子看到后拦住了。
儿子拿起草莓看了看,便说:“这草莓不能给孩子吃,它是激素催熟的,吃了会导致孩子早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蜘蛛①蜘蛛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人类祖先很早就知道蛛丝强韧耐用,可以用它织成渔网。
今天,波利尼西亚、汤加等太平洋岛国的居民,仍在使用这种原始工具捕鱼。
获得一张这样的网比人工编织要方便多了,只需把特制的模型木架放入蜘蛛聚集出没的树林里,用不了一个月,密密的蛛丝就会把它包裹的严严实实,将蛛丝从模型上轻轻褪下,就是一张实用的天然渔网。
②神奇的蛛丝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
③科学家发现,蜘蛛腹部有六个丝腺,分泌着各不相同的蛋白质溶液或粘液。
这些溶液或粘液,在蜘蛛腹下喷丝头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六种丝。
这当中最有韧性的一种是牵引丝,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
猎网上另一种一圈一圈的螺旋状蛛丝,具有很强的粘滞性,也极富弹性,将其拉长3倍后,仍然可以弹回原状。
蛛丝的承受力和强度也是惊人的。
专家实验证实,亚马逊密林里的游走蜘蛛吐的丝是同类中最强劲的,每一根细细的蛛丝可以经得住90克的拉力。
假如能制造出一根铅笔粗的这样的蛛丝,它就能够勾住在航空母舰上降落的战斗机,其强度是同样粗细的合金钢缆的6倍,重量却轻得多。
④蜘蛛有吞食同类的习性,所以人工养殖蜘蛛几乎是不可能的。
科学家便想到用转基因的方法获取“蛛丝”,造福人类。
遗憾的是,几经努力,科学家也没能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得到与蛛丝特性相同的纤维。
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蜘蛛在它的喷丝头里不知怎么地就把粘液变成了扯不断的细丝——不湿也不脆,而且相当坚韧和富有弹性。
也就是说,模拟蜘蛛怎样吐丝是最难办的事。
⑤蛛丝的奥妙还有很多,科学家们将继续对神奇的蛛丝进行探索。
5.文章第①段从生活实例说起,有哪些好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解决早期防弹衣存在的问题的。
(4分)【材料】防弹衣是在作战环境中用来保护生命安全的。
早期防弹衣只是在结实的衣服内搭接两块钢板,其重量一般有十几公斤,又重又硬,穿上以后活动不便,影响作战。
而且这种防弹衣只能防护手榴弹碎片和普通手枪的射击,防护性能较弱。
科学家根据蛛丝的特性研制出人工合成的纤维织物,成功制造出了性能较好的防弹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年极寒只是臆测①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地球的温度虽然不断地上下波动,但始终保持在适宜人类生存的范围内。
而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即将来临的冬天,欧洲地区将会出现超低温的极端天气,欧洲民众可能面临千年以来最为寒冷的冬季。
②波兰一个叫米哈伊尔〃科瓦列夫斯基的科学家指出,在“拉尼娜”①现象的影响下,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流向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有所减缓。
它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剩过去的一半,无法发挥预热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③消息一放出,引起了北京很多市民的担忧,担心这种极寒的天气会波及北京。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专家告诉《北京科技报》记者,波兰科学家研究的只是墨西哥湾暖流对全球局部地区的影响,对我国的影响不会很大。
因为“拉尼娜”现象出现后,对我国中低纬度(比如沿海地区)的影响,要大于北京等内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