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大国角逐看当今国际战略格局

合集下载

国际战略格局略)

国际战略格局略)

国际战略格局略)国际战略格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个国家选择的国际战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安危与兴衰。

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关系日益密切,世界的各个部分已经成为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统一体。

战略家们再也不能就军事来研究军事,就安全来谈安全了。

只有超越纯军事领域,树立大战略观,把战略谋划提高到国际战略的高度,才能成功地把握未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国际战略格局,主要讲四个问题: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二、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三、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四、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大国关系。

其中第三个问题是重点。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所谓格局,是指态势、模式或构架,是几种力量交互作用后出现的一种暂时平衡状态。

那么什么是国际战略格局呢?所谓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

它是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全球政治层面上的实力对比关系。

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军事格局三个部分,有时也称为“国际格局”、“世界格局”、“大格局”等。

1、国际格局的力量结构2、国际格局中的大国战略关系3、国际格局中的国际秩序(二)世界历史上的国际战略格局类型世界历史上的国际格局一共出现过单极、两极、多极三种类型:1、单极格局所谓单极格局,是指由某一个主要的大国(霸权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该国周围存在着一系列其他主权国家,但并不能成为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

霸权国,是指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能强行推行其意志,并在一定时期得以实现的大国。

在单极格局中,通常只有一个实力最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即一国独霸世界。

单极格局中和平的主要特征是世界体系中只有一家世界性支配者,它具有超群的实力(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基础)和无与伦比的国际影响力,能够制定和维持符合其利益的国际规则,并能在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范围内迫使其他国家服从自己的统治和支配。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形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形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形势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竞争日益加剧,国际形势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事件、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形势。

一、历史事件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各国相互攻伐,形成了一种多极权力格局。

其中,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晋国是较为强大的国家,而战国时期的秦国和赵国则逐渐崛起。

公元前334年,马其离北上攻打燕国,但在赤塘之战中被燕军全歼,战败的马其离被俘后被燕王所杀。

这场战争引起了当时各国的反响,吴国、楚国等国纷纷派使者来刺探燕国的实力,推测燕国是否已成为第七个强国。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互相观察和猜测。

此外,赵武灵王时期,在与名将廉颇的战争中,赵国不断加强其军队,成为了战国时期的较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另外,在与中山国和韩国的战争中,赵国不断扩大其领土,成为了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文化之间的桥梁。

二、国际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国际关系的格局较为复杂,其中的关系类似于“棋盘上的军棋”,各国之间相互纠缠、缠斗,为一方自身的利益而争取更多的优势。

在这个分裂的时期,弱小的国家往往会选择与大国结盟,以期抵御其他国家的侵略。

例如,在韩国弱小时期,曾与晋国、赵国结盟。

在与秦国的战争中,韩国也曾与齐国、赵国结盟,反复争夺霸权。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小国强盛的现象。

例如,在公元前403年,楚国的战斗型国王楚庄王上台后,积极扩大疆土,并且在千里之外的岭南地区设立了蒙山郡,成立了楚国的五个郡,使其国家实力一度强于其它国家。

三、文化交流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这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

其中,儒家学派、道家学派和法家学派逐渐形成,成为主流思想。

在文学艺术方面,楚辞、诗经等留下了许多珍贵文化遗产。

同时,各国还在科技方面独立研究,例如周代的冶铁业、医药学、渔业等,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国竞争与国际格局

大国竞争与国际格局

大国竞争与国际格局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大国竞争被认为是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各国实力的崛起和交往的加深,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日益复杂,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国竞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大国竞争的背景与原因大国竞争的背景与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各国之间的利益联系日益紧密。

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不断升级,各国渴望通过增强实力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其次,国际关系中的改革和调整也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竞争。

如国际体系的重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等因素,都使得大国之间的博弈变得更加复杂。

二、大国竞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1. 安全格局的重构大国之间的竞争常常涉及安全领域,如领土争端、军事力量对抗等。

竞争的加剧引发了国际关系中安全格局的变化,各国纷纷加大军事投入和军备竞赛,为维护自身安全形势努力。

此外,大国竞争还使得各国在地区安全合作与对抗中不断调整策略和政策,对国际安全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2. 经济格局的演变大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是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方面。

由于大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资源,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涉及国际贸易、产业布局、金融等多个层面。

大国竞争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表现在贸易壁垒的增加、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调整、货币政策的竞争等方面。

同时,竞争也催生了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3. 影响全球治理体系大国竞争对全球治理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国际秩序的核心,全球治理体系在大国竞争中受到挑战和重新塑造。

各国为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主动介入全球治理,致力于推动国际规则和规范的制定和修订。

在此过程中,大国竞争也暴露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不足和矛盾,促使各国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三、大国竞争中的挑战和机遇大国竞争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

首先,挑战方面表现为竞争加剧、冲突风险上升以及全球治理的瓶颈等问题。

这些挑战需要各国通过增强对话与合作,推动构建以对话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战略格局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多极均势格局(1648-1815)13世纪以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皇权日益衰微各邦诸侯割据称雄。

信奉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的诸侯和信奉旧教天主教的诸侯在宗教纠纷掩饰下争夺地盘和反对皇帝专权并分别组成“新教联盟”(1608)和“天主教联盟”(1609)。

哈布斯堡王朝极力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帝国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牙和波兰贵族的支持。

法国为称霸欧洲力图使德意志保持分裂状态支持新教诸侯反抗皇权。

丹麦、瑞典早已觊觎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意志领土和港湾荷兰和英国则不愿帝国势力在北欧扩张英国还企图削弱西班牙的势力。

这些国家都支持新教联盟。

1618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1619)在位企图在捷克恢复天主教指定斐迪南二世为捷克国王。

斐迪南二世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其教堂并宣布参加新教集会者为暴民。

1618年5月23日武装群众冲进王宫把皇帝的钦差从窗口抛入壕沟,史称“掷出窗外事件”。

它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开端。

整场战争共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捷克阶段(1618年至1624年)、丹麦阶段(1625年-1629年)、瑞典阶段(1630年-1635年)及全欧混战阶段(1636年-1648年)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集团战败。

参战各国于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止,共达三十年之久。

三十年战争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缔结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被认为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得以形成由它决定的国际法也真正产生。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构建的国际秩序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

合约主要内容●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继续有效●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其中归正宗加尔文教派获帝国承认为合法宗教●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唯不得对皇帝及皇室宣战●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哈布斯堡皇室的部分外奥地利领地被迫割与法国瑞典和部分帝国内的新教诸●法国得到洛林内梅林、图尔、凡尔登等3个主教区和除斯特拉斯堡外整个阿尔萨斯●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地区和维斯马城、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南岸的重要港口●普鲁士获得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和马格德堡(Magdeburg)主教区●萨克森获得路萨蒂亚(Lusatia)地区●普法尔茨(Palatinate)公国一分为二,信奉天主教的上法普尔茨与巴伐利亚合并,信奉新教的下普法尔茨(莱茵兰-普法尔茨)维持独立●神圣罗马皇帝选举不得在现任皇帝在世时进行以免皇帝干预影响结果●法国和瑞典在神圣罗马帝国议会有代表权巴伐利亚公爵被封为选帝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影响: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神圣罗马帝国控制欧洲局面已经走向衰落使德意志完全成了地理概念。

脑洞大开:说说春秋战国时代的“国际格局”

脑洞大开:说说春秋战国时代的“国际格局”

脑洞大开:说说春秋战国时代的“国际格局”
本座脑洞大开,想当年,春秋战国不断混战。

现在要把现在的国际格局思维应用到春秋战国时期,分析分析造成春秋战国时代“国际格局”转变的原因,就是一个就是国家首先会强大起来,别的国家在它的影响下发展实力。

而世间无恒强,当最先强大起来的国家衰弱后,就会有多个国家兴起争霸,最终演变为两极。

两极格局的结局,不是一极失败,就是同归于尽,也就会再次转变为单极格局。

下面是对春秋战国时代“国际格局"演变的简单梳理:
春秋时代:
单极(齐恒公首霸,尊王攘夷,会盟天下,挟天子令诸侯)
多极(齐桓公死后,子嗣争权,国力削弱,后齐秦楚晋成为多极力量)
两极(晋楚争霸,楚庄王一飞冲天,晋文公退避三舍,后来晋国瓦解)
战国时代:
单极(魏国称霸,联合三晋,制衡天下)
多极(魏国衰落后,形成秦齐楚三极格局)
两极(楚国下线后,开启秦齐争霸局面)
单极(基本占据一半天下,开始吊打东方六国,最终天下一统)。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1、如何理解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总体而言,当前的国际战略格局呈现出由单极向多极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战略局面。

美国仍然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实力方面占据世界主导地位,是目前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随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新型国际力量的崛起,目前的国际战略格局呈现出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具体表现为大国关系占据主导地位、总体和平与局部战争并存、经济因素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日益增强、国防建设战略位置突出、霸权主义强权主义表现为新形势、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作用日益凸显、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威胁交替出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等。

在这样的整体情况下,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呢?2、我国的应对举措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加快我国军事力量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创新中,谋求发展与突破,机械建设与信息化建设并行,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军事队伍差距,肩负起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使命。

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局势,坚持贯彻科技强军战略,把科技强军贯彻到教育训练、作战指挥、后勤装备等方方面面,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推进我军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价款武器装备建设步伐。

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优先发展院校教育,不断完善政策制度,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指挥人才,智慧型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

加强空军、海军建设,提高陆军质量和军队素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改革,客观认识自己和优势和局限,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局限性。

面对负责的周边环境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稳妥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谋求建立一个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推进国际事件的积极进程等。

3、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趋势未来多极化格局的趋势发展将不断加快,我国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会不断突出。

美国将依仗自己庞大的军事机器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加紧推进称霸世界战略布局。

浅析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

浅析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

浅析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摘要:浅谈当今中国面临之局势,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却面对美国的挤压,东南有一衣带水的日本和南朝鲜,西南有新兴的东盟的战略支点压迫,还有亦友亦敌俄罗斯的虎视眈眈,面对新的国际形式,中华名族定然把握机遇,实现民族复兴。

关键字:格局经济战略复兴当今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革,自苏联解体之后,国际社会正经历两极格局结束之后多极化世界和单极化世界的冲突与斗争,而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一个极为关键的战略机遇期,准确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科学判断世界战略格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之间具有本质联系。

所谓战略格局,是国际社会中有关国家或力量集团,在一定的时期,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局势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组成的一种关系和结构,是这些国家或力量集团在斗争中处于相对平衡的发展阶段的关系和结构,这种相对平衡的结构,将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政治军事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

当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旧格局就逐渐变成束缚和阻碍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禁锢。

这时,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就表现为,一种旧格局,向另一种格局的转变。

然而,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难以西方化的文化体系,也是未来唯一能强大到可与整个西方世界相抗衡的文化体系,同时更深入来看,也是唯一可以对西方文化价值观构成重大挑战甚至可以取而代之的文化体系,而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崛起将使上述可能逐步转化为现实,因此,对西方文化最具有长久威胁、最具有根本威胁的是中国文化,这一点,西方凡是具有战略远见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在美国决策者看来,中国是目前唯一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潜在超级大国,因此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围堵中国的崛起。

出于这一目标,美国正在美日同盟的基础上,拉拢南韩、澳大利亚甚至印度,以形成一个反华军事联盟,同时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以求在台海军事冲突等情势下赢得与中国的终极对决,永久保住美国在这个地球上的霸主地位。

浅析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

浅析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

浅析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摘要‎本文浅析当今世界格局‎,分析了“超级大国”‎美国以及俄国、欧盟、‎日本、中国在世界格局‎之中的地位与影响,并‎通过对其关系的分析得‎出在世界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就是以美‎国为中心,欧洲、俄罗‎斯、中国、日本为外围‎的一种力量结构。

‎作为众多三角关系之中‎的支撑者,中国在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针对当今国‎际形势,中国在全球化‎趋势下采取的国际战略‎。

中国围绕“和平崛起‎”这一核心,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国际战略,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构建了全方位的总‎体外交布局。

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之‎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这一国际战‎略的实施定能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并‎造福于世界!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三角关系国际战略‎中华复兴和‎平崛起一、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所谓世界‎格局,是国际社会中有‎关国家或力量集团,在‎一定的时期,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局势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组成的一种关系和结构‎,是这些国家或力量集‎团在斗争中处于相对平‎衡的发展阶段的关系和‎结构,这种相对平衡的‎结构,将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政治‎军事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

当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旧格局就‎逐渐变成束缚和阻碍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禁锢。

这时,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就表现为,一‎种旧格局,向另一种格‎局的转变。

1.1 ‎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自独立至战后初‎期,美国仅用一百多年‎的时间就确立了在世界‎的霸权地位。

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美国政治‎方面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通‎过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等逐渐确立了经济‎、政治、军事上的霸权‎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与战略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与战略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与战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形势发展和战略决策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局势,也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形势和战略两方面,简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情况。

一、形势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周室衰败,中原诸侯不再拥戴周王,各诸侯国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也就是“分封制”。

另一方面,周王室仍旧是这些诸侯国的宗法象征,周天子仍然拥有重要的权威和影响力。

在这种背景下,各诸侯国之间不断的战争和争夺,也使得周天子的权威更加岌岌可危。

此外,南方各地也有许多小国,如楚、吴、越等,它们与中原的诸侯国关系不大,但也经常进行战争和贸易活动。

同时,在这个时期,齐国和秦国逐渐崛起,成为对中原主要诸侯国构成威胁的势力。

总体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是非常复杂的,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之间就存在着联盟、互助、对抗、战争等多种情况。

二、战略分析在这个复杂的形势下,各诸侯国的战略和策略也必然会有所不同。

1. 联盟策略由于各诸侯国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利益关系,部分国家也采取了联盟策略。

例如,齐国和鲁国一度联手,共同对抗晋国。

然而,联盟也可短暂,这导致了同盟国之间经常互相叛变。

2. 征伐策略征伐策略是此种战争时期中最为常见的。

各国王强大则准备攻打弱国,弱国则为了自保而选择联合起来。

然而,这种战争颇为惨烈,即使是胜利者也会受到攻城掠盗、割据成据地建立小国等问题的困扰。

3. 经济攻击策略在春秋战国时期中,经济因素已经渐渐成为一种影响态势的因素。

作为一种策略,它会对弱国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吴越的铁、楚的丝、鲁的烟、齐的盐,甚至是越人的海盐都是不同地方出产的,为各国成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冲突不断,但同时也推动了科技、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

在短暂的战争中,国家的发展也经常受到破坏,而长时间的和平同样也有着其它问题,如贵族分裂、政治混乱等。

当今国际形势与春秋战国

当今国际形势与春秋战国

当今国际形势与春秋战国有人问:当今国际形势与春秋战国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是不是可以类比?我的结论很简单:不可比。

为什么?首先要明确两点:春秋与战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当今国际社会,也不同于春秋战国。

春秋与战国春秋战国,有国际社会吗?有。

周、齐、秦、楚,都是国。

邦交这个词,当时也有。

不过,春秋与战国,国的性质不同:春秋的国,只有半独立主权,名义上还是周天子的分封国,或者周联盟的成员国。

战国七雄,则是完全主权国家。

因此,春秋与战国,时代也不同。

春秋:争霸时代春秋,为什么是争霸时代呢?因为那时还有周王国。

周,是国上之国。

只有周的国君,可以称王,叫做天子。

其他的,只能叫公侯伯子男。

所以,周天子地位最高,是至尊。

〇周封建授土想像图赵闯绘可惜到了春秋,至尊的力量变成了最小,维持不了国际秩序。

这时,就要有个力量最强大的来管事。

能管事的这个至强,就叫霸主。

所以,春秋的战争,有一个目的,三个前提。

一个目的是什么?当霸主,称霸,做国际社会的老大。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又必须遵守三个前提。

第一承认天下有一个共主。

共主就是周天子,必须承认他的至尊地位。

争霸战争中胜出的一方,力量再强大,也只能叫霸主。

霸主不是共主,无容置疑。

能争的,只有至强。

第二有共同的价值观。

简单地说,就是认同华夏文明,承认华夏文明是最先进的,并且维护它。

这两条加起来,就叫“尊王攘夷”。

尊王就是承认周天子。

攘夷就是维护华夏文明。

第三要有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包括但不限于:首先,要约架,不能不宣而战。

约架的地方,一般都在边疆。

所以这个地方,就叫疆场。

疆场一般是野地。

所以这种战争,就叫野战。

约好架以后,大家慢慢走,都走到疆场来,先安营扎寨,然后要互派使节,再次宣战,再次约架。

这就有了第二条游戏规则。

其次,约架的时候,必须陈述理由。

也就是说,为什么要打这一仗?你不能师出无名,不能突然袭击,不能说打就打,不能没有任何理由就出兵。

比如齐桓公去打楚成王。

到了约架地点,楚成王这边就发出照会:君居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的全球战略和角色

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的全球战略和角色

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发展进入深刻调整期,尤其是在进入冷战结束的第三个十年之后,调整和变化的速度加快,其影响越来越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

国际关系的变化与调整表明,现有国际体系难以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国际格局演变进入关键阶段,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加速构建。

中国是新兴国际关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国提出的倡议和贡献的智慧与方案,积极深刻地影响着国际体系的转变和国际新秩序的构建。

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遭遇严重冲击近代以来,西方长期主导国际体系发展。

冷战结束一度被认为是西方的全面胜利,历史就此“终结”,美西方自由民主秩序“一统天下”。

然而,事实上,“全面胜利”的时候往往也是危机开始的时候。

20世纪90年代的民族冲突,以及进入21世纪后的恐怖主义威胁和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存在严重缺陷。

与此同时,国际关系新因素在冷战结束后不断孕育并发展,越来越汇集成重要的变革性力量。

经济是秩序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体逐步丧失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的地位,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已从冷战结束后的30%多下降到目前的20%多。

与之相比,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不断提高,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已达到一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已超过80%。

为西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提供理论支持的自由主义经济秩序,在推动冷战后的经济发展中失灵、失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的全球战略和角色当前,国际格局演变正进入关键阶段,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在加速形成。

由西方单方面主导的国际体系遭到严重冲击,共商共建的全球体系正成为新的时代潮流。

中国是新兴全球体系的积极推动者和塑造者。

■ 陈玉刚/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9.002中国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进而发展出一般意义上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

图为2017年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趋势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趋势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趋势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极化格局: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大国或地区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增强。

这种多极化的格局意味着国际社会更多的利益纠葛和力量平衡的争夺。

2. 地缘政治竞争:各国在地缘政治上的竞争和博弈日趋激烈,出现了一系列地区冲突和边界纷争。

例如,中美之间的竞争在南海以及其他一些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3. 经济全球化的重构:当前,国际经济全球化面临着种种挑战和调整。

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兴起加速了全球经济的联系和一体化;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和国家主义倾向的抬头导致一些国家采取保护主义措施,限制了自由贸易。

4. 战略博弈的复杂化:各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化。

传统的军事安全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但非传统安全威胁(如网络攻击、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5. 区域一体化的加强:为了应对全球挑战和促进经济发展,各国之间加强了区域间合作,并推动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例如,亚太经合组织、欧盟、东盟等区域
组织在经济、安全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呈现多极化、较为复杂和不确定的趋势。

各国之间的博弈不仅在传统的安全领域中进行,也扩展到了经济、科技、环境等多个领域。

随着全球力量的变化和国际形势的演变,国际战略格局也将继续发展和调整。

国际战略格局现状分析报告

国际战略格局现状分析报告

国际战略格局现状分析报告背景介绍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各国在国际事务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和力量分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国际战略格局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国际战略格局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部分:国际权力结构变化1. 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国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领导者面临着来自其他大国的挑战,如中国的崛起和俄罗斯的强势回归。

2.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相对霸权地位受到中国的崛起的冲击。

中国通过一系列经济和军事措施,试图扩大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与美国的势力范围形成对抗。

3. 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之后,展示了其在地区事务中的强势和决心。

俄罗斯通过实力行使、地缘政治手段以及信息战的手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地缘政治格局变化1. 中东地区的局势变得复杂多变。

从阿拉伯之春到地区内战,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巴沙尔政权的维稳成功、伊斯兰国的兴起以及伊朗的地区影响力都对该地区的稳定造成了重大挑战。

2. 北约东扩以及俄罗斯的回应导致了欧洲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

东欧国家加强了与北约的合作,而俄罗斯则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态度。

这也导致了东欧地区的紧张局势。

3.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亚洲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通过此倡议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地缘政治空间。

第三部分:全球化与中美关系1.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2. 中美关系是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美两国的经济互补性和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然而,中美之间的竞争和摩擦也不断加剧。

3. 在全球治理中,中国也崭露头角。

中国通过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在国际机构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以及不确定性增加等特点。

在多极化方面,世界力量格局已经从二极格局转向多极格局,美、中、俄等国的力量日益增强,各自拥有一定的地区影响力。

这种格局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和紧张,各国之间的利益纠纷和竞争加剧。

此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也是当前国际形势的特征之一、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国际分工和合作已经进一步加深。

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因素,各国为争夺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展开角逐。

不确定性增加是指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周期和速度加快,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大国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世界战略格局的核心因素。

美中俄三国是当前国际舞台上最重要的大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世界格局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美国作为当前最强大的国家,其全球影响力较大。

然而,近年来,美国面临着内外各种挑战,如经济困境、国内政治分裂、国际形势不确定等。

这使得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有所动摇,使得美国在国际关系中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立场。

与此同时,中国的崛起也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倡议,对于国际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俄罗斯作为一个独特的大国,其拥有广大的资源和核弹头储备,对国际局势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和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不同反应,将俄罗斯与其它大国之间的关系引入新的阶段。

除大国之外,地区安全也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重点之一、中东地区的动荡和争端持续不断,如叙利亚内战、伊朗核问题、以巴冲突等,不仅对该地区的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全球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此外,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也日益紧张,包括朝鲜核问题、南海争端等。

同时,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战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战略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战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波动和变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异常复杂,谋略与政治手段层出不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战略。

一、国际关系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种族交融、文化交流的时期。

这个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221年。

在这一时期中,中国的领土和政治版图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当时中国的领土被划分为多个小国,各国之间的政治实力并不平衡,强弱之分十分明显。

外交战略就成为各国之间争霸权力、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谋略与政治手段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关系经常发生变化。

某一个国家能够在政治上保持强盛,常常是依靠领导阶层的谋略和策略。

比如,齐国的田文,他在任期内推进齐国的经济和农业发展,推广商业贸易,大力招揽人才,巧妙地利用各种政治手段来提高国家的国力和地位。

又比如,鲁国的孔子,他通过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活动,帮助鲁国重新振作,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

三、婚姻联盟在春秋战国时期,婚姻联盟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

这种联盟的目的是通过亲缘关系,达到加强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实现战略利益的目的。

一般来说,这种婚姻联盟往往是男家与女家的长辈之间达成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春秋五霸中的吴国和越国。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的女儿嫁给了吴王阖闾,双方在婚姻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关系,为两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于两国的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四、同盟和联合在春秋战国时期,同盟和联合也是一种常见的外交手法。

同盟和联合的目的是提高两国在外交、经济、文化方面的地位和实力,使其在国际关系中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通常情况下,同盟和联合都会给予两国方面各自的利益。

比如,齐国和晋国在公元前406年签订了盟约,从而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联盟,对于维护两国的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五、宾客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宾客制度也是一种常见的外交手段。

春秋战国与现代国际关系:霸权与均势

春秋战国与现代国际关系:霸权与均势

春秋战国与现代国际关系:霸权与均势关键词:春秋、战国、国际关系、霸权、均势1春秋时期是个典型的霸政时代,而战国是多极化的均势时代。

现代社会“霸权”(不带贬义的)与“均势”(含“竞争”义)都是国际政治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关键词,就两者相比较,我们可能更容易接受后者,但对于拥有强权的国家,他们无疑更热衷于“霸权”。

要维护一个国际体系的稳定,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均势,一个就是霸权。

均势是多种力量的妥协,霸权是单一力量的支配。

看两局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就每一阵营内部看是霸权在支配运转,从整个国际看来是美、苏均势的平衡。

2在维护稳定上,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均势比霸权高明。

“均势的最大效用不是使世界每一个国家都满意,而是将不满限制在足以危及现有国际秩序存在的水平之下”。

均势可能比霸权更能长久地维持稳定,但不及霸权简单、易把握。

均势下稍有不慎,力量失衡,都会引起巨大的反应。

各种力量剑拔弩张、千钧一发、危在旦夕的情况是很常见的。

春秋时晋、楚就时常打一些局部的“拉锯战”以平衡力量,战国时齐灭燕便使各国恐慌,而“古巴导弹危机”时战争仅在一念之间。

现在要注意的就是对均势的幻想。

均势带来的或许有稳定,但并不是和平,可能还与和平背道而驰,战国时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查尔斯·施莱歇尔指出:当强权的分布比较均衡时,和平处于最大危险之中;若有一国占压倒性优势,战争就不易爆发。

所有乱世其实都是一个均势时代,战国时代如此,汉末三国南北朝如此,五胡十六国及五代十国,乃至北洋军阀时代都显现了这个特点。

割据方镇在实力上都谁不让谁,谁不怕谁,无论是维持均势还是要打破这种均势都少不了频繁的征战。

3我国政府对未来国际格局定义是多极化,其他如英法俄德等国希望看到的当然也是多极的世界,因为有实力的大国都自以为可能成为世界一极。

但小国并不这么想,单极、多极对他们是很难抉择的,而超级大国美国考虑的无疑是单极的世界。

苏联解体被美国看着是建立霸权的极好机会。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浅析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浅析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浅析论文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浅析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浅析全文如下:一“9·11”事件和“打恐”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

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

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

大国关系基本稳定,并趋于改善和发展。

“9·11”事件和“反恐”战争为大国增进良性互动和加强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9·11”事件促使美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和调整,重点是反思与调整其对大国的政策思路。

布什政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上台之初对中、俄采取的强硬态度,将其对中、俄政策基调由消极面较多转为积极面增加。

布什在发动对阿富汗战争四个月后接连两次来华同江泽民同志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建立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全面扩大双边合作和中国江泽民、副主席胡锦涛年内访美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

中美关系走出了“撞机事件”造成的低谷和阴影,回归基本正常发展的轨道。

最近,胡锦涛副主席对美国进行了成功访问,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良好发展势头。

美俄关系明显改善,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双方对进一步削减战略核武器和建立新的战略关系框架立场接近,达成初步共识,尤其在反恐战争中进行了全面合作。

两国虽在美发展国家导弹防御问题上分歧依旧,但普京总统明确表示,美退出《反导条约》不会影响俄美关系。

浅析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

浅析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

浅析当今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战略我们所说的世界格局,是由4个关键词组构成的。

第一个是大国和国家集团。

第二个是博弈,第三个是权利和利益。

这是博弈以后形成的一种关于权利和义务、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关系。

最后一个关键词组就是权利和利益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

简单概括世界格局,就是大国和国家集团经过博弈形成的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关系。

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六要素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世界格局又是什么样的呢?决定一经济体或国家集团在世界格局当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6个因素。

第一个是经济实力。

反映经济实力最常用的、也最能够代表一国实力的指标就是GDP。

尽管很多人对GDP这个指标提出批评,认为它有很多缺陷。

这些都是事实。

但是我们现在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指标。

这也是人类面临基本的困境:我们通常不是在好和坏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坏和更坏之间进行选择。

换言之,“最不坏”就是“最好”。

第二是科技实力。

科技实力一般用专利存量这个指标来加以刻画的。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08年世界专利报告》,到2006年底,美国生效的专利有177万件,排在世界前茅,日本有114万件,位列第二,韩国和德国排在第三、第四,各有46万件。

中国有多少件呢?答案是18万件,排在第七位。

其实,科技实力不仅仅表现为专利的数量,更关键的恐怕还是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技术,以及那些能够保证长期并垄断性地赚取高额利润的技术。

第三是军事打击力量。

军事打击力量既包括军事预算支出,也包括核武器、常规武器装备以及军队素质等。

第四是国土面积和人口。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一个人要成为世界级的领袖,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首先,他必须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或动荡的时代,从而拥有一个宽广的舞台以便驰骋;其次,他本人必须是盖世英才;最后,他必须是一个大国的领袖。

第五是国际货币。

当今的世界货币格局是美元主导、欧元次之、日元辅之的格局。

全世界大量使用和储备美元的过程,从相当意义上讲就是美国向全世界征收广义铸币税的过程。

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

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国际社会变化万千,未来将呈现怎样的世界格局?随着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已经成为过去式。

一超多强的概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苏联的解体,带来的不是美国的一枝独秀,我们看到的,是西欧,日本,俄罗斯发达国家的复兴,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目前的国际格局,和古中国的春秋战国颇为相似——世界之林,群雄并起。

与春秋战国的烽火狼烟不同的是,现代国际社会,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大国之间的对峙,不是刀剑之间的厮磨,不是军队之间的冲锋陷阵。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这种现代社会的较量,较之单纯的冷兵器时代的较量要来的复杂得多。

各种复杂的因素交织,让国际关系变化莫测。

其实说到春秋战国,就不得不提到秦国,而将当代国际格局与春秋战国做比较,就很容易将秦国与当今的超级大国相提并论,那就是美国。

他们有颇多的相似之处,好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强大的实力。

进入仅仅21世纪,美国已经挑起三次局部战争。

除了战争,美国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政治霸权主义,文化霸权主义。

然而虽然国际社会相互制约的力量正在形成,美国依旧是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许多事物上多少有些有恃无恐然而,美国真的会是21世纪的秦国么?无论如今的美国如何的强大,这都是一个伪命题。

在21世纪,多强的局面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不会被打破,而且会不断得到巩固,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会被不断削弱,国际中的各种力量会逐渐向一个平衡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的经济依赖程度提高,轻举妄动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大家都在努力维持一个稳定的环境,谋求共同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的阴影,让各国都倍加珍惜当前的的和平与稳定,谁都不会允许某一个国家轻易任性,因为各国的经济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任性的后果只会使得各国之间的利益一损俱损。

美国即使野心勃勃,也不可能一家独大。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今后的世界,大国在主权与政治上会更加自主,尤其是在国土面积和综合实力都属于大国的国家,而一些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中或可堪称发达的国家,为了共通的利益,或许团结起来,以区域联盟或联合的形式在国际事务上取得话语权,比如欧盟和东盟的成立,多少年以后,会出现“非洲联盟”也未可知。

从春秋大国角逐看当今国际战略格局

从春秋大国角逐看当今国际战略格局

从春秋大国角逐看当今国际战略格局黄朴民《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31日 13 版)开展文化对话,增强包容理解,化解分歧对立,深化互信合作,是普遍的共识,也是正确的选择。

历史的经验是重要的资源。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就值得高度重视,充分借鉴。

春秋时期有三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一是动态性,政治上有大的变革,大国争霸,诸侯称雄,王权下移,争战无已。

经济上也在变革,原有的井田制被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在建立,原有的城乡格局——国野制也被打破,新的城市兴起,人口增长,商业发达,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军事上更有重大的变化,战争的范围由中原地区扩大到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一带,步兵、水兵、甚至少量骑兵的加入,改变了原本以车战、阵地战为主的作战模式。

另外,此前的战争讲究堂堂正正之阵,现在的战争却是《孙子兵法》中所讲的“兵者诡道”、“兵以诈立”这一套大行其道。

文化领域也同样动荡,学在官府的格局被打破,学术下移,私学勃兴,各种思想学派形成。

第二个特征是过渡性。

春秋时期的前脚已经跨入了新时代,也就是与战国时代无缝接轨。

实际上,春秋后期的战争、政治变革和战国时代的战争和变革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异。

但是后脚还停留在旧的时代,即那个讲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礼乐文化时代,是西周古典文明的自然延续,当时核心价值观乃是“尊王攘夷”。

第三个时代特征是不平衡性,地区间的差异非常明显。

春秋时期。

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国家,同楚国、吴、越这些国家的发展观念、文化观念、道德伦理是很不一样的,地区性的特征非常明显。

这种地区间的差异性使得春秋历史显得很复杂,但同时也使得春秋时期的文化呈现出特别丰富多彩的面貌。

环顾今天的世界,其现实的特征同样可以用动态性、过渡性和不平衡性来概括。

这就是旧的格局业已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老的主宰者不甘心退出中心位置,新的势力发展势头已无法抑制。

大国关系正在重组,利益结构正在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春秋大国角逐看当今国际战略格局黄朴民《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31日 13 版)开展文化对话,增强包容理解,化解分歧对立,深化互信合作,是普遍的共识,也是正确的选择。

历史的经验是重要的资源。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就值得高度重视,充分借鉴。

春秋时期有三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一是动态性,政治上有大的变革,大国争霸,诸侯称雄,王权下移,争战无已。

经济上也在变革,原有的井田制被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在建立,原有的城乡格局——国野制也被打破,新的城市兴起,人口增长,商业发达,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军事上更有重大的变化,战争的范围由中原地区扩大到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一带,步兵、水兵、甚至少量骑兵的加入,改变了原本以车战、阵地战为主的作战模式。

另外,此前的战争讲究堂堂正正之阵,现在的战争却是《孙子兵法》中所讲的“兵者诡道”、“兵以诈立”这一套大行其道。

文化领域也同样动荡,学在官府的格局被打破,学术下移,私学勃兴,各种思想学派形成。

第二个特征是过渡性。

春秋时期的前脚已经跨入了新时代,也就是与战国时代无缝接轨。

实际上,春秋后期的战争、政治变革和战国时代的战争和变革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异。

但是后脚还停留在旧的时代,即那个讲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礼乐文化时代,是西周古典文明的自然延续,当时核心价值观乃是“尊王攘夷”。

第三个时代特征是不平衡性,地区间的差异非常明显。

春秋时期。

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国家,同楚国、吴、越这些国家的发展观念、文化观念、道德伦理是很不一样的,地区性的特征非常明显。

这种地区间的差异性使得春秋历史显得很复杂,但同时也使得春秋时期的文化呈现出特别丰富多彩的面貌。

环顾今天的世界,其现实的特征同样可以用动态性、过渡性和不平衡性来概括。

这就是旧的格局业已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老的主宰者不甘心退出中心位置,新的势力发展势头已无法抑制。

大国关系正在重组,利益结构正在调整。

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但一等强国只有四个:第一个是晋国,即今天的山西、河南、河北一带,第二个是齐国,即山东北部和河北的一部分,第三个大国是现在陕西、甘肃一带的秦国,最后一个是以湖北为中心,包括湖南、安徽和河南的一部分的楚国。

这四个一等强国很像当前国际对峙格局中的四个国家。

用并不怎么恰当的比喻来形容:晋国相当于美国,他是中原文化的中心,是所谓中原地区“核心价值观、普世价值”的体现者、诠释者,它是最强大的头等大国。

中国的境遇似乎接近于楚国,被中原那些自以为是的诸侯列国看作是南夷、南蛮,在它们眼里,“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是对旧有国际秩序的最大挑战,而楚国“观兵周疆,问鼎之轻重”的进取姿态,更加深了它们的恐惧,所以,所谓“尊王攘夷”的“夷”首先针对的就是楚国,这些守旧的诸侯总是千方百计勾结在一起来和楚国作对,但楚国同时又是新兴的大国,拥有强大的国力,让周边各国忌惮,唯一能跟晋国拍板顶牛,挑战晋国霸主地位的就是楚国。

秦国在这四国中扮演的是搅局者的角色,它的力量偏向哪一方,往往会对当时“国际”战略局势变化产生很大的作用与影响,因此秦国就有点像今天的俄罗斯,看似综合实力不强,但军事力量还是很强的。

而处理国际事务的手法,往往强硬而坚决。

齐国好像类似于当今的英国或者欧盟,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惟晋国马首是瞻,但同晋国有时也会发生一些矛盾,但总的趋势是进行战略合作,对付他们共同的对手楚国。

一等强国的战略地缘优势非常明显。

四个一等强国,晋国的位置在北边,齐国的位置在东边,楚国的位置在南边,秦国的位置在西边,他们的战略地缘优势非常明显。

现在也是如此,能够发展起来的大国,都占有有利的战略地缘形势,比如美国,一边是太平洋,一边是大西洋,南边的墨西哥、古巴完全不是它的对手,北边的加拿大不如它,而且它们价值观是一致的,一般也不会起冲突,所以美国的地缘位置是最优越的。

中国的地缘位置也比较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留下的一些后遗症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俄罗斯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俄罗斯除了在立国之初曾一度和西边的北欧瑞典诸国长期较量、难分伯仲以外,从乌拉山这边往东发展很容易,所以说它有个回旋的空间。

晋、楚、齐、秦成为大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非常有利的战略地缘优势。

它们在战略上处于外线作战的主动、有利位置,而不处于内线作为战场的位置,所以在战略上很主动,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例如,秦国励精图治,养精蓄锐至秦穆公时,决定向外扩张,东出函谷关向中原发展,但却在崤之战为晋国所大败,“匹马只轮不返”,东进中原的道路被阻断。

秦穆公暂时放弃东进,调转矛头,转而吞并了周边的小方国、小部落和少数民族。

《史记·秦世家》上记载,秦国公曾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国就是通过蚕食周边,扩张并积蓄实力,逐渐成为了地区强国乃至天下强国的。

楚国也是如此,北上争霸多年,城濮之战为晋国所败,争霸暂时遭受重大挫折之后,转而对付汉水、淮河流域的少数部族和小国家,“汉阳诸姬,楚实并之”,至于那些淮夷小国,更是在楚军兵锋所到面前,顷刻覆亡。

有了这样的积累,其在楚庄王时终于等到机会,再次北上中原,“陈师周疆,问鼎之轻重”,高调门逐鹿中原。

这些国家之所以成为一等强国,除了明显的地缘优势之外,还因为除晋国外的其他三国都不在中原核心文化圈内,文化上受周礼的传统影响不是那么的严重。

这些国家不受传统的礼乐文明的规定的束缚,反而可以放手一搏。

这也就是为什么春秋时期,许多制度的变革都是从晋国、楚国、秦国首先兴起和推行的缘由之所在。

事物的利弊一定是相杂的,于国家发展而言,传统既是一种资源,但同时也是个沉重的包袱。

美国自建国以来,只有短短200多年的历史,没有太多传统可言,但相对来说,发展起来也没什么包袱,可以轻装上阵。

马丁·路德·金在上个世纪60年代演讲《我有一个梦》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50年后,一个黑人成为了美国的总统。

没有传统束缚的国家,敢想敢做,反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春秋时代列国的举措,如国与国之间的结盟,中小国家对大国的依附,都和这些国家的战略地缘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这些国家的许多战略措施、方案的选择也与其地缘关系直接相关。

“远交近攻”作为一个军事专有名词,始于秦国,是在战国时代,由范雎向秦王提出的,与远方的国家交朋友,打击周围附近的主要敌人。

“远交近攻”由此成为秦国的一项国策。

在这一国策的指引下,秦国暂时把齐国、燕国放在一边,集中力量进攻韩国和魏国。

“远交近攻”成为秦国国策始自战国,但在春秋时期,“远交近攻”就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是各个国家制定国家战略方案的时候优先考虑的策略。

春秋时期最喜欢打仗的两个二等强国是宋国和郑国,它们始终在打仗,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国家紧挨着,宋国依附的是晋国,郑国大部分时间依附楚国,少部分时间依附晋国。

宋郑两国之间互相攻打,然后远交鲁国、齐国、卫国这些国家。

大国之间的同盟或分化,也受到战略地缘关系所制约。

有一个成语,叫“秦晋之好”,指的就是秦晋两国之间的结盟。

晋文公重耳能当上晋国的国君,是由秦穆公一手策划的。

秦穆公在把女儿嫁给重耳的同时,派兵护送他回晋国,颠覆了晋怀公政权,让重耳当上了晋国国君。

秦穆公这样的举动当然不是出自对晋国的感情,而是在晋文公身上投注感情成本,以便晋国日后回报,为秦国东进中原,称霸天下提供便利。

但事实证明,秦穆公失算了,白折腾了,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是这样,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不变的利益。

晋文公同样也是利益至上,尽管娶了秦穆公的女儿,依靠秦穆公的资助夺位成功,但是他仍然站在晋国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晋国的立场就是要独霸中原,不容许他人染指,因此晋文公一定要死守函谷关,不能让秦国东出。

尽管在核心利益上秦晋两国互不相让,但由于有较为老练的政治家晋文公从中斡旋,秦晋两国也不至于撕破脸,晋文公在位时始终维持着表面的和平,因而“秦晋之好”这个成语也就流传了下来。

然后,晋文公去世后,其继承者的做法就很冒失了,两国矛盾迅速激化,而一直发展到兵戎相见,彻底破裂,崤之战就是标志,“秦晋之好”变成了“秦晋死磕”。

那么,齐国为什么和晋国结盟,一起对付楚国呢?第一,齐国和晋国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利益追求,都是中原文化圈的主要成员。

第二,出于战略地缘关系的考虑,齐国和晋国不会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因为两国之间还隔着郑国、宋国、曹国、卫国等许多国家。

第三,两国都觉得楚国是最大的威胁,因为在其眼中,楚国人受周礼的影响不深,不按规矩出牌,难以揣摩。

因此,这些大国的战略格局的变化,由战略地缘关系的角度看,是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如果以“千年古今一线牵”的穿越性思维看问题,我们能够发现:春秋列国的战略地缘关系,实际上就是现代国际关系的一个缩影。

它对今天世界上的大国,尤其是当今的中国来讲,至少具有三个启示意义:首先,要明白国际战略的大势,找到自己的位置,既不能妄自尊大,又不可妄自菲薄。

在战略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要能够做到“藏巧守拙”“韬光养晦”,不要急于“亮剑”“秀肌肉”,所谓“时不至,不可强究”。

但这种忍耐,这种内敛,决不是被动的、消极的。

而是积极的攻势防御,是以时间换空间,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敢于展示大国的力量,“得时无怠”。

就像当年的楚庄王那样,“南方有鸟,三年不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而要能够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孙子兵法·形篇》),懂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生活常识,立足于自己的发展,做大做强自己,“卧薪尝胆”,坚韧不拔,就像当年楚国所走的立国之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其次,要正确对待对手,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文化观为区分文明高下、文化优越的标准。

这对当今世界上的“龙头老大”美国来说,尤其有必要。

就像当年的楚国虽是中原列国“尊王攘夷”的对象,但楚庄王的识见、格局、功业,较之于齐桓公、晋文公,可谓毫无逊色,他的“止戈为武”的卓识,他人是望尘莫及;他在邲之战后反对筑“京观”炫耀武功的做法,反映了他崇尚和平的胸襟;而他对“武有七德”的诠释: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制止暴力、消弥战争、保障强大、成就胜利、安定民生、团结大众和繁荣经济)。

更是历久弥新的崇高理念和正确道路,堪称春秋大国关系处理上的伟大准则。

总之,楚庄王的许多做法比中原的那些诸侯国更加有人道关怀精神,今天的中国也一样,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比起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所强调的普世价值毫不逊色,“和而不同”、“亲善友邻”,是受到全世界大多数人所高度赞赏的。

当年,晋国一味打压,到头來,是自我毀灭,走上“三家分晋”的末路,而给秦国提供了坐收渔利的机会。

今天的欧美西方世界,最好不要沉湎于所谓的“历史终结”的幻觉之中,重蹈当年晋、齐的覆辙,而应该理性地对待和包容、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和平发展的双赢、多赢的理想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