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
小浪底调水调沙20年,库区淤积泥沙31亿m?,排沙效果有多显著?
小浪底调水调沙20年,库区淤积泥沙31亿m³,排沙效果有
多显著?
黄河是我国著名的多沙河流,水少沙多加剧泥沙淤积,中下游河道形成了“地上悬河”。为降低泥沙的淤积率,我国在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建造了小浪底水库,通过水库调水调沙重塑水沙关系,黄河的生态出现明显的改观。
1999年10月,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运用,库区当年即出现泥沙淤积;2002年,我国首次在黄河进行调水调沙试验,目标就是冲沙减淤,提高水库的运行年限,并为供水、灌溉、发电等效益提供条件。
经过20年的验证,黄河的调水调沙无疑是成功的:以小浪底水库为核心,排沙减淤超出预期,下游河道主槽稳定,黄河口湿地也成为了生命的天堂。
小浪底水库:水库减淤超出预期,排沙效果有多显著?
在三门峡水库之后,小浪底水库因庞大的库容而被寄予厚望,水利专家将其视为治理黄河的骨干工程。根据规划,小浪底水库按千年一遇的洪水频率设计,万年一遇的洪水校核,总库容多达126.5亿m³,其中:淤沙预留库容75.5亿m³,长期有效库容51亿m³。
不难看出,淤沙库容的占比更大,这也是结合黄河的泥沙现状所做出的特殊设计。根据水利专家的分析,小浪底水库最终可拦截100亿吨的泥沙,至少为下游河道减少78亿吨的淤积量。而通过智慧调度,水库实际发挥的作用大大超出了“减淤”的初始设定。
事实上,调水调沙进行4年后就已经初显成效。从泥沙的冲淤情况来看,小浪底水库并非单纯地减轻了淤积,而且还冲刷了下游的河床,避免了中小洪水对滩区的淹没。根据水文监测结果,2006年黄河下游的最小平滩流量已从原来的1800m³/s增加到了3500m³/s,这意味着河道主槽改善,过洪能力增强。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
小浪底是位于黄河上游的一个重要水利工程,它不仅起到了水利调节的作用,
还在黄河上游的泥沙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浪底的调水调沙原理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是基于黄河上游水沙特点的分析。黄河上游水沙
特点主要表现为年内水沙变化大、年际水沙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这就要求小浪底在调水调沙时要根据不同的水沙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控。
其次,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是基于水沙运动规律的研究。水沙运动规律是指
水流对河道床面的冲刷、沉积作用,以及泥沙在河道中的输移、淤积、冲刷等规律。小浪底通过科学地研究水沙运动规律,可以更好地进行水沙调控,保障黄河上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泥沙调控。
再次,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是基于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小浪底是一
座大型水利工程,它的调水调沙原理需要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研究和实践。只有在实际工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调水调沙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小浪底的作用。
最后,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是基于科学技术的支撑进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
不断发展,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进行水沙调控,保障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原理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需要根据
水沙特点进行调控,遵循水沙运动规律,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借助科学技术手段,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水利调节和泥沙调控中的作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更好地保护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小浪底水库的主要作用
小浪底水库的主要作用
首先,小浪底水库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水源供应。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基本需求,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小浪底
水库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资源,通过大坝控制和调度水库的出水量,为周边
地区提供可靠的饮用水、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特别是在旱季和干旱地区,水库的水源供应作用更加显著,能够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
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的发展。
其次,小浪底水库还具有防洪调节的重要作用。水库蓄水,可以调节
河道的水位、流量和水质,降低下游的洪峰流量,减轻沿岸地区的洪涝灾害。在雨季,水库可以蓄水降低河道水位,保护堤防和沿岸地区安全;在
旱季,水库可以释放水量,增加河道的水量,以保持下游水位不过低,提
供足够的农田灌溉水源,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小浪底水库的防洪调节
能力已经在过去的大型洪水中得到了验证,有效地遏制了洪水的扩散和影响。
此外,小浪底水库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
水库的蓄水量和流量调节,可以为农田灌溉提供稳定的水源,使农作物得
到及时的灌溉,保证了农业的正常生产。同时,水库的水电开发利用也能
为周边地区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满足日益增长的工、农业生产和市民生
活的电力需求,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另外,小浪底水库的建设还有一定的生态保护意义。水库的修建需要
占用一定的土地和植被,使得植被破坏和生物栖息地的减少。然而,在水
库建设的同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充分利用
水资源的同时减少环境的破坏。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以及湿地生态系统
论小浪底水库绿色生态效益凸显
论小浪底水库绿色生态效益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被大量开发和过度利用,一些水库也因管理不善而出现水质恶化等问题。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浪底水库既发挥了水库的防洪、发电等功能,又发挥了绿色生态效益,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本文将从小浪底水库的生态建设、水源保护、景观塑造等方面,探讨小浪底水库绿色生态效益的凸显。
一、生态建设
小浪底水库始建于1966年,是主要的防洪水库之一,也是颍河上游最大的水库,总库容达到3.9亿立方米。随着建设的不断完善,小浪底水库逐渐实现了以生态为先的观念,强化了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保护。有了这样的理念,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优美,小浪底水库也成为了集发电、供水、观光游览、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水库。
在生态建设当中,小浪底水库注重了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增加生态种植和绿化面积,建设生态水景区和湿地公园,提高小浪底水库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此外,水库管理人员还大力推广“绿色生态文明”,引导周边村民改变传统的农耕和畜牧方式,鼓励开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和生态环境共同发展。这些措施对于小浪底水库生态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的生态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水源保护
水源保护是小浪底水库生态建设的基石。由于小浪底水库是颍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区,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游的农业生产、居民饮用和生态环境,因此保护小浪底水库的水源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水源,小浪底水库管理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加强水库旁区域农业生产、加强水库周边水土保持以及建设水库生态保护区等。大力推广生态农业,鼓励本地农民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减少农业污染源。同时,还加强了水库周边的水土保持工作,引导周边居民了解保护水源的重要性,强化环保意识。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小浪底水库的水质,为保障下游水源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小浪底排沙原理
小浪底排沙原理
小浪底是一种常用的排沙原理,它主要应用于排除水中的沙粒。小浪底并没有具体的标题,它是通过在水流中产生细小的涡流,将沉积在水中的沙粒搅动起来,使其悬浮在水中,然后再通过水流的冲刷,将悬浮的沙粒冲走,达到排除沙粒的目的。
小浪底的原理是通过水流通过特定的建筑物或装置,使水流在通过时发生变化,形成旋涡。这种旋涡可以将沉积在水底的沙粒搅动起来,并使其悬浮在水中。当水流通过后,悬浮的沙粒会随着水流的冲刷被带走,从而实现排沙的效果。
小浪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例如河道、水库、港口等。通过合理设计小浪底的结构和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水流的力量,排除掉水中的沙粒。同时,小浪底的应用还能够改善水流的流态,保持水体通畅,减少沉积物对水体的污染。
总的来说,小浪底是一种有效的排沙原理,它通过引起水流的涡流现象,将沉积在水中的沙粒搅动起来,然后通过水流的冲刷将其带走,实现排除沙粒的目的。它具有简单可行、高效节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和港口建设中。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汇报人:2023-11-30
目录
CATALOGUE
•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环境效应的评估•水利工程环境效应的缓解与优化•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监测与监管•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定义与特点
定义
水利工程是指通过控制、调配和保护水资源,以实现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功能的工程措施。特点
水利工程具有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
响。
防洪工程灌溉工程发电工程供水工程01020304
主要目的是防止洪水灾害,通过修建堤防、河道、水库等措施来控制和调节洪水。主要用于农田灌溉,通过修建
灌溉渠道、泵站等设施,为农
作物提供充足的水源。
利用水力发电,通过修建水坝、
水力发电站等设施,将水能转
化为电能。
为城市和农村提供生活和生产
用水,通过修建供水管道、水
库等设施来实现。
古代水利工程主要服务于农业灌溉和防洪,如中国的都江堰、古
罗马的引水道等。
古代水利工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逐渐服务于工业和城市供水,同时开始出现水电站等新型水利设施。
近代水利工程
现代水利工程在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现代水利工程
02
CATALOGUE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栖息地改变
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流速和流态,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水质变化
水利工程可能改变水体的水质,例如影响水体的透明度、温度、流速等,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繁殖受阻
水利工程可能改变水生生物繁殖周期,例如鱼类繁殖时间可能会延迟或提前,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小浪底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建筑风景研究
jian zhu feng jing yan jiu 小浪底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董文君兰翔李浩淼
摘要:黄河小浪底水利风景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形成较完善的景区资源体系。然而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态势的发展变化,风景区 急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本文针对景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修复措施。重点修复小浪底与西霞院二个水利枢纽之间 水域环境,通过构建生态湿地、岸线修复、营造栖息地、保持水土等措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生态恢复和可持续景区的构建。
关键词:水利风景区;水生态;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岸线;湿地;栖息地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小浪底工程)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km、洛阳市以北40km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 态势的发展变化,风景区急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西霞院库区水位 受小浪底运行调度控制,消落带区域湿地系统受到影响,局部出现退化现象,造成水岸景观破碎化。同时,受旅游活动的影响,生活垃圾及 废水对水体水质也造成威胁。笔者针对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从而维护风景区水系完整性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实现风景区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营。
一、 水体保护措施
由于景区周边耕地较多,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沿河居民生活污 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入库支流水质。景区为应通过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处理生活污水、构造人工湿地等措施减少水体水质的污染,改善水体水质。
黄河小浪底工作原理
黄河小浪底工作原理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是国家重要的水道和资源供给地区。而小浪底这一工程则是为了保障黄河流域的防洪安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而建设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它不仅可以降低下游河水位,还能够增加上游的水资源,对于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两侧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黄河小浪底工作原理进行探讨。
一、小浪底的基本情况
黄河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山东省交界处的小浪底镇,于1959年开始建设,于1991年竣工。小浪底工程的建设是黄河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水闸、泄洪道、调节闸门等,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风景名胜区。
二、小浪底的工作原理
小浪底工程主要是通过上排闸区和下排泄洪区的防洪、抗旱工作来保障黄河的流域水功能。作为一座多功能水利工程,它涉及到了黄河流域的防洪、泄沙和提高下游的河道水位等多个方面。
1、防洪功能
小浪底工程的防洪功能主要是通过上排闸和下排泄洪两个区域的阻拦来实现的。当河道水位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时,便会触发防洪措施,此时上排的闸门会关闭,下排的泄洪闸门会打开,这样可以有效地将洪水拦截于闸门内,减少洪水的侵袭,降低下游的洪水灾害。
2、调节河道水位
小浪底工程的下泄渠道是将黄河下游的水导入到渠道中,经过减闸调整后调节河道水位。当河道水位下降后,下方的闸门会打开,将过多的水流出河道,这样可以使河道的水位回落,保障下游的安全。
3、泄沙功能
黄河流域的沙砾丰富,受水体冲击,沙砾会引起强烈的河床冲刷和河水淤积,在小浪底工程中设置了泄沙闸门,可以把黄河中过多的泥沙排放到下游河道,从而减少黄河中的泥沙含量,保护黄河流域的环境。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小浪底水库,就像一个大“水盆”, 既可以拦蓄上游洪水,使黄河下游防洪 02 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又可 以利用水库蓄水人工制造洪峰,减轻水 库淤积,冲刷下游河道。
小浪底水利枢纽投入运营以来,黄
河连续13年不断流,先后完成7次引黄
wk.baidu.com04
济津、12次引黄济青、5次引黄济淀等
跨流域应急调水任务;还实现了黄河下
战略地位。
小浪底工程的设计则充分汲取三门峡工程的经验教训。三门峡工程 在泥沙问题上的最大教训是对上游水土保持拦沙作用的估计,以及水库 的作用过分乐观,而预计的入库泥沙量偏低。三门峡工程的第二个教训, 就是在泥沙比率高的河流建了水库之后,不能采用高水位的蓄水运行方 式,而应该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在汛期低水位时,建筑物要有足够 的泄洪排沙能力。小浪底水库区为峡谷河段,有利于保持较大的长期有 效库容,可以长期发挥调水调沙、兴利除害的效益,防洪运用比较可靠, 不仅可以拦蓄特大洪水,还可以根据下游防洪需要适当控制中小型洪水。 这是其它工程措施所不能比拟的。
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工程伦理对工程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是关乎社会的福 祉,全人类的利益。作为准工程师,应该接收良好的工程伦理 教育,用伦理准则规范自身行为,为将来能胜任工程师岗位奠 定基础,真正成为造福社会的功臣。
THANKS
02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小浪底水库对氨氮的水环境效应
l e ioagi a a cesds nfa t ; )f m tepit f iwo te curnet f aecet f moi nt gncne t t n o r alnd m hsi rae g icnl b r o e fh c r c meo v rso w X D n i i y o h n ov o e i w a m na i e ocnr i , r o ao
c n e taina h n g a o cn rt t eTo g u n,S me xaa dXioa g trq ai ntr gscin rm uy1 9 oF bu r 0 8.T ru h a ayigte o t n a n i aln di e u lymo i i e t sf n wa t on o o J l 9 2t e ray2 0 h g n zn h o l
后 时 间越 短 。
关
键
词 :水 库 调 度 ;环 境 影 响 ;氨 氮浓 度 ; 小浪 底 水 库
文献标识码 : A di1.9 9 ji n 10 .3 92 1 . 10 7 o:0 3 6 /. s.0 017 .0 20 .2 s
中 图 分 类 号 :) 2 (4 5
wk.baidu.com
W ae t r Env r nm e t Efe to he Xi o a d s r o r o io n f c ft a l ng iRe e v i n Am m o i t o e n a Nir g n
小浪底水利枢纽(2024年)
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运用,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小浪底工程在“八五”期间动工兴建。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截流,2000年元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良的好成绩,被世界银行誉为该行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的典范,在国际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2002年至2008年,小浪底工程先后通过了安全技术鉴定、工程及移民部分竣工初步验收和水土保持、工程档案、消防设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专项验收。2008年12月,小浪底工程通过竣工技术预验收。2009年4月7日,小浪底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小浪底工程投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障黄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与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
介绍
小浪底枢纽工程位于中国的长江中游,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工程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上游的水能矛盾问题,同时增加电力供给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本文将介绍小浪底枢纽工程的背景、建设过程、工程特点以及对当地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
背景
中国的长江流域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贫瘠的地区。在这个地区,水能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但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水电资源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了长江流域上游的部分地区经常面临用电紧张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结合当地的地形、自然条件和水资源情况,决定在小浪底地区兴建一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以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建设过程
小浪底枢纽工程从1986年开始设计,经过多年的规划和调查,工程于1994年全面实施。在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团队遇到了许多困难,如地质条件复杂、涵洞施工难度大、环保问题等等。但是,他们通过科学的规划、制定严格的施工计划、加强质量监督等措施,最终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小浪底枢纽工程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在水电站装置上采用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水轮发电机组,使用了大型钢闸门和世界最大的钢丝绳吊装设备等。同时,在涵洞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盾构机施工技术,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工程特点
小浪底枢纽工程包含了水电站、矿用复合泵站、导流隧洞、导流闸、涵洞等多个建筑物和设施。它的体系非常庞大,包含了许多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其主要特点如下:
•规模宏大:小浪底枢纽工程是中国南方当前建设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总投资高达154.2亿元人民币;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
汇报人:
2023-12-16
•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
法
目录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案例分
析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优化措
施与建议
01
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定义与分类
水利工程是以水资源为载体,通过工程措施对水资源进行调控、配置和保护,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分类
水利工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按照作用可分为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水力发电工程等;按照规模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水利工程。
近代水利工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近代水利工程逐渐向大型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如水库、水电站等,主要用于满足工业生产和城
市生活用水需求。
古代水利工程
古代水利工程多以小型水利工程为主,如灌溉渠道、小型水库等,主要用于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活用
水需求。
现代水利工程
现代水利工程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强调水资
源的多功能利用和综合管理,如
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
水利工程发展历程
通过修建堤防、水库等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洪减灾
通过修建灌溉渠道、水库等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灌溉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灌溉农业
通过修建水电站等水利工程,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清洁能源。
水力发电通过修建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水利工程作用与意义
02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
鱼类栖息地变化
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水流速度、水深、
小浪底水库绿色生态效益凸显浅谈
小浪底水库绿色生态效益凸显浅谈
提纲:
一、小浪底水库的绿色生态效益
二、小浪底水库绿色生态效益的来源
三、小浪底水库绿色生态效益的具体表现
四、小浪底水库绿色生态效益的保护与利用
五、借鉴其他水库绿色生态效益的经验
一、小浪底水库的绿色生态效益
小浪底水库是中国四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它是一座多功能水库,不仅具有防洪、发电、供水等基本功能,还具有绿色生态效益。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中,水库的生态功能日益被忽视,其中绿色生态效益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小浪底水库是如何将绿色生态效益凸显出来的呢?
二、小浪底水库绿色生态效益的来源
小浪底水库的绿色生态效益来源于多种因素。首先,小浪底水库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优美、生态纯净,山林茂密,水草丰盈,空气清新。其次,小浪底水库建设过程中,注重把生态
建设纳入整个水利工程规划的空间格局,采用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技术,保护植被、土壤、水资源等自然生态环境并使其得到恢复和提升。
三、小浪底水库绿色生态效益的具体表现
具体来说,小浪底水库绿色生态效益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水库水质清澈。小浪底水库所在的金刚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生态环境良好,水源清洁,保障了水库的水质,保持着优良的生态环境。
(2)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在建设过程中,小浪底水库按照“自然多样性,生态平衡,生物物种保护,依托人文景观”的总体原则,遵循“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工程,提升生态效益”的具体要求,采用蓄洪、调流、保墒、筑坝、育林、种草等管理技术,保护河谷生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了区域的生态效益。
小浪底大坝对黄河中下游农业景观的影响
小浪底大坝对黄河中下游农业景观的影响
小浪底大坝对黄河中下游农业景观的影响
1. 引言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长期以来一直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作为一个泛滥性河流,黄河也给中下游地区带来了频繁的洪涝灾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6年,中国政府着手修建小浪底大坝。本文旨在探讨小浪底大坝对黄河中下游农业景观的影响。
2. 小浪底大坝概述
小浪底大坝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和湖北省信阳市之间,是黄河上的第七座大坝。该大坝总长度约5.9公里,最大坝高约92.6米,坝体总宽度200米。修建小浪底大坝的主要目的是防洪、供水和发电。
3. 小浪底大坝对灌溉的影响
小浪底大坝的修建,通过保持较为稳定的黄河水位,为中下游地区的农田灌溉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在大坝建设之前,黄河水位波动大,使得灌溉困难,且频繁的洪水还可能淹没农田和农作物。然而随着小浪底大坝的修建,中下游地区的农田得以稳定供水,农作物生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农民们不再担心干旱或洪水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因此他们更加愿意投入和发展农业生产。
4. 小浪底大坝对土地退化的影响
然而,小浪底大坝的修建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大坝截断了黄河的泥沙输送,导致下游地区土壤缺乏养分。长期以来,黄河的泥沙含有丰富的养分,每年泥沙的沉积有助于土地肥沃度的维持。然而,现在这些养分无法再通过水流输送到
下游地区,使得土地逐渐退化。这对农业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农民们采取措施来解决土地退化问题。
5. 小浪底大坝对渔业的影响
修建小浪底大坝导致黄河上游的鱼类无法向下游迁徙,从而影响了下游地区的渔业。大坝的修建使得黄河断流区域增加,较长的断流时间影响了多种鱼类的繁殖和捕捞。尤其是鱼类产卵需要河流中的水流速度和水质条件。由于修建大坝后的断流时间增加,这些条件受到了破坏,导致渔业资源减少。
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
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
一、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概述
近几年来,随着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建设不断增加,给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投资越显重要。伴随着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数量增加和扩大,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显突出,严重影响了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正确的投资和发展,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是否正确,直接决定了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的经济效益。
(一)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基本概念
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是选择和决定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必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决定。而且,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小浪底工程对经济社会的作用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研究
——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
摘要:环境效应是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为的改变当地的环境,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效应。这里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来探究水利工程建设对库区、库周和黄河下游的环境效应。关键词:小浪底;水利工程;环境效应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使我国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于一体的水利工程体系,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在防御水旱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水蓄沙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然而,水利工程建设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水利工程建设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小浪底为例,来探究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效应。
1.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干流上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上距三门峡大坝130km,下距郑州花园口128km,控制流域面积694000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0%,是三门峡大坝以下河段惟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从1991年9月开始前期准备工程施工,9月12日主体工程开工,2001年底基本建成。
小浪底水利工程建成后在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人为的改变当地的环境,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环境效应。所以探究小浪底运行以来所引起的环境效应,从而趋利避害以促使小浪底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2.小浪底工程建设以来库区及库周的环境效应
库区系指275m水位线以下的约272.3km2的区域;库周系指小浪底坝址与三门峡大坝区间的集流区,总面积约5756km2;库区、库周是移民搬迁、工程施工、水库蓄水最直接的影响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初期随着工程建设最先影响到的就是库区环境。[1]
2.1库区水质水温的变化
2.1.1库区水质的变化
在小浪底工程建设期间,李晨[1]对小浪底库区水质进行预测,他认为小浪底的来水量98%来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库区多年水质监测表明出库水质标准为一级。因此,他预计未来小浪底水库的水质将是良好的,可满足下游工农业及其他用水要求。然而自截流蓄水以来,受上游来水、入库支流以及库区淹没等原因所产生的污染影响,水质不容乐观。[2]2003年,小浪底水库在八里胡同以下曾出现大面积绿藻,水体变为黄褐色,呈现富营养化趋势。2009年 3月至 2010年 5月,苏畅等人依据《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规定,对小浪底库区表层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水质类别为Ⅱ类的占9%,水质类别为Ⅲ类的占60%,水质类别为Ⅳ类的占19%,水质类别为 V类的占9%,水质类别为劣 V类的占3%。[3]由此表明小浪底水库的
水质总体较好,基本达到Ⅲ类水质目标,各水质参数年内无明显变化规律。小浪底水库上游黄河来水水质较差,为Ⅳ类~劣Ⅴ类,是库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今后应加强对小浪底水源监测,防止富营养化现象产生。
2.1.2库区水温的变化
李晨还预测蓄水调节期(每年10月至次年6月)蓄水时,库水出现水温分层;汛期(7-9月)敞泄时,库水上下混合不分层。据目前观测发现:水库蓄水后,水深增大,水体交换速度减缓,改变了水气交界面和水体内部的热量传输过程,水库水温出现分层现象,随水深的增加水温降低。按照小浪底水库的运行方式,春季升温期下泄深层冷水,下泄水温较天然河道水温低;汛期水库低水位敞泄运行,下泄水流水温主要受来水控制,与天然河道水温接近;冬季降温期下泄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略高。坝下小浪底水文站原河道水温月变化范围为 2.0-26.5℃,温差为24.5℃;水库蓄水后,下泄水温月变化范围为8.1-26.1 ℃,温差为18.0 ℃,比天然河道温差变化幅度小6.5℃。春季下泄的低温水流经过长距离输送,灌溉水流起到增温作用,对农田灌溉影响程度有限;冬季下泄水温略高于天然河道,减少了河道流凌量,对凌情影响有限。
2.2局地小气候的变化
相关文献显示,大型水库的修建必将对库区及库周一定范围内的气候与环境、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以及水域和陆地生态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水库总库容在10亿m3以上,水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大型水库对周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较明显[4]。介玉娥[5]等通过对水浪底小库淹没区的济源、孟津、新安、渑池、垣曲以及非淹没区蓄水前(1988 -1997年)、后(1998 -2007年)的降水量、气温、光照、蒸发量等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库区降水量明显增加,平均增幅16. 9%,能影响到周边55km左右的范围;库区和周边的温度均呈增高趋势,其中春季平均气温增高1. 5℃,夏季变幅不大,秋季平均增高0. 5℃,冬季平均增高0. 6℃;夏、秋季日照和蒸发量显著减少,轻雾日数明显增多,大雾影响范围为30 km左右,相对湿度呈略增大趋势。张姣姣等人[6]利用小浪底库区及周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气象观测站1988- 2007年的逐日雷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库区和距离库区较近的区域年雷暴日数呈增多趋势,远离库区的区域年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库区蓄水对雷暴日数的季节变化影响明显,蓄水后较蓄水前雷暴日数秋季增加,夏季减少。
2.3库区及库周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通常可分为对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产生的影响[7]。小浪底水库蓄水运行后,水面面积的增加、水体质量的提高为水生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库周淹没影响了陆生植物资源和陆生动物的栖息环境。[8]小浪底水库新安峪里曾是北方铜鱼的重要产卵场所,但大坝的建成不仅破坏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场所,也造成黄河流域水体连通性下降阻断了大量洄游鱼类的通道,导致洄游性鱼类无法洄游生长,数量明显下降,甚至绝迹。据调查,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淡水洄游鱼类减少了49%,最为典型的洄游鱼类如北方铜鱼,自2002年最后一次人们见到,已近10年不见其踪迹,被专家列入灭绝物种目录。
2.4促进了小浪底水利风景区的开发
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库区水面达27800hm2,最大蓄水量 126.5×108m3,水面长达200km,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湖泊。[9]湖中岛屿林立,港湾交错,沟壑纵横,夏日水涨,更是烟波浩渺。湖的两岸,群山连绵,老的地层为第四纪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