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选修课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该教材是针对中小学生编写的,旨在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
学生将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人物,如孔子、李白、王羲之等。
学生将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
2. 能力目标
学生将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将通过展示和分享等形式,培养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学生将通过参观和实践等形式,培养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人物,培养学生的崇尚英雄、追求卓越的情感。
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自觉和传承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如何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如何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给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人物和传统节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活动
2.1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尔雅通识选修课程课程类别及课程列表
尔雅通识选修课程课程类别及课程列表
一、尔雅通识选修课共分为六大类别。
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
B.自然、科学与科技
C.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
D.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
E.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
F.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
二、尔雅通识选修课课程列表
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
中华文化是具有独特属性的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是影响着今日中国乃至世界的辉煌诗篇,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正是她的核心优势,是其软实力和竞争力所在,也是对外的标志符号和名片。“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从不同层面介绍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华传统思想以及中华文明,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更加客观与全面地认识中国,从而更好地去传承属于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B.自然、科学与科技
自然、科学与科技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几大元素,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自然、科学与科技”这一范畴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神秘的宇宙奥妙,感受自然、科技的魅力、激发科学兴趣、启迪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认识和了解自然规律,正确处理自然、科技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C.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
“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这一范畴的课程,旨在加深学生对人类社会的认知与理解,以助其掌握社会发展及国际变化规则;介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社会等议题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通过探讨与剖析当前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现实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学生开拓视野,以更加客观、理性地态度认识世界。
D.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
“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范畴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人文学科的学习,正确领会知、情、意的深刻内涵,学会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健全人格、树立坚强意志,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构筑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科学合理的规划人生道路,促进自我人生之路的健康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思政课
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思政课
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思政课是一门面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
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发展:介绍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伟大成就和发展进程,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 中华文化的精髓:重点介绍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诚信、和谐、尊重等,以及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3. 国家意识和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鼓励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4. 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尊心,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
生将更加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视角下谋篇布局。通识教育注重对人的价值塑造、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育,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对话语权的掌控、自我身份的认同等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通识教育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凸显通识教育的中国特色。在此形势下,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的通识教育该如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好育人功能,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亟待进一步的探索。
一、建构中国特色通识教育的缘起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体,是对单一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反思的结果,其核心思想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对人的价值塑造、思考能力
和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它“源自古希腊时期,中兴于文艺复兴时期,振兴于工业革命时期,成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发展于当下。”可以说,“通识教育自诞生之日起,便是将德育作为其内在的、首要的部分来看待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在此形势下通识教育逐渐在国内兴起。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党首次将“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标志着我国教育将发生质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强调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外在功用,逐渐回归教育的本质,突出教育“以人为本”的,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主张“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这是谁的论断(B)
“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这是谁的论断(B)
篇一:超星慕课(尔雅)中华民族精神答案
第一章
1.1
1.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2.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D、文化素质
3.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农民
4.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5.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1.2
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民族文化
2.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C、气候
3.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共同的语言特点
4.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5.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1.3
1.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C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的世纪。D 中国
3.“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4.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B 欧阳康
1.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2.()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C 民主、法治
3.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D 单一化、世俗化
5.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D 单一化、世俗化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教案标题: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案目标:
1.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2. 掌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包括爱国主义、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等。
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志愿者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
3. 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兴趣,
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思考。
第二步: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15分钟)
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点,让他们对中华民族
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步:探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的
想法和意见。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第四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15分钟)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阅读相关文章,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等。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和理解。
第五步:参与志愿者活动(15分钟)
邀请一位志愿者组织的代表来班级,向学生介绍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通过实际行动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六步:总结和反思(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他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自己对中华民
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何提高,以及今后如何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通识选修课 红色文化资源
通识选修课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高度历史事实和思
想价值的文物、文献、遗址、纪念地、纪念馆等等。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
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可以引领人们汲取前人经验,认知当下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
忠于本职的国民和拥护共同发展的现代民众。本文将介绍红色文化资源的意义与价值,并
探讨其在通识选修课中的应用。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意义与价值
1.社会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是中国革命精神、民族精神
和时代气象的重要载体,对于激发公民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有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通过了解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加深人们对于祖国、民族、人民的感情,促进公民参
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热情和实践。
2.历史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人们了解中国革命
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重要资源。同时,红色文化资源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各级领
导和广大人民群众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历史事实的重要窗口。通过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加深人们对于我们民族近代史的认识,更好地理解革命精神,更加听从党的指导,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思想资源,是历史、哲学、文学、美学及其他人文学科的重要参
照物。通过学习和探究红色文化资源,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历史、民族和时代的发展变化,增强文化和道德素质,提升思想品质和修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通过大力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使通识选修课更具有吸引力和活力,为广大学生提
“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这是谁的论断(B)
“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这是谁的论断(B) 篇一:超星慕课(尔雅)中华民族精神答案 第一章 1.1 1.2009 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2.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D、文化素质 3.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农民 4.2009 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5.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1.2 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民族文化 2.根据 《论法的精神》 , 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 主要是受到 () 的支配 C、 气候 3.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共同的语言特点 4.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5.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1.3 1.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 C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的世纪。 D 中国 3.“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4.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 B 欧阳康 1.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2.()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C 民主、法治 3.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 D 单一化、世俗化 5.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 D 单一化、世俗化 1.5 1.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2.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前提是()。B 时间差异的消除 3.美国参议两会议员联合签名要求人民币升值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4.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正视中国的影响。()√ 5.东欧事变后, 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格局, 从经济上讲, “多强”通常是指 () 。 A 美国、 欧盟、日本 1 / 8
通识选修课中华民族精神
1、在中国与世界交往中,哪一项是当代中国文化中间一只艳丽的花朵? (30.00分)
∙A.中国梦
∙B.中国功夫
∙C.中华民族精神
∙D.中华文化
正确答案: D
2、中国人认同的是包含着什么的中华文化? (30.00分)
∙A.中国梦
∙B.与时俱进
∙C.中华民族精神
∙D.改革开放
1、领略中华民族精神对每一个中国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20.00分)
是否
2、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20.00分)
是否
1、哪一年的感动中国将特别奖授予了全体“中国人”? (30.00分)
∙A.2007年
∙B.2008年
∙C.2009年
∙D.2010年
2、一个民族的人群不共同具有的是 (30.00分)
∙A.语言
∙B.相貌
∙C.经济生活
∙D.地域
正确答案: B
1、《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赫尔德 (20.00分)
是否
2、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 (20.00分)
是否(否对)
1、“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30.00分)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2、谁曾经提过全盘西化 (30.00分)
∙A.李大钊
∙B.鲁迅
∙C.陈独秀
∙D.胡适
1、民族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已有体现。 (20.00分)
是否
2、存在着超民族的文化。 (20.00分)
是否
1、《围城》的作者是? (30.00分)
∙A.茅盾
∙B.叶圣陶
∙C.杨绛
∙D.钱钟书
2、一个民族的人群不共同具有的是 (30.00分)
∙A.语言
∙B.相貌
∙C.经济生活
∙D.地域
正确答案: B
1、一个民族之所以形成在于每一个个体之间形成了共同的东西。 (20.00分)
2017、2018级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要求【模板】
2017、2018级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要求根据2017年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关于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要求,我校原有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全部实行选课制,具体要求如下:通识教育选修课分为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计算机类、英语类、体育类、综合素质类这7大类。
各学院应组织力量开设若干门高水平的课程,向全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开放,以保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在各学院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需体现,仅做学分要求。建议学生文理互选,至少在3个不同类别的通识选修课中完成修读。所有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应至少取得11个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
人文科学类课程: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格修养为目标,强化美育育人的功能,拓展美育课程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类等课程。其中,公共艺术类课程主要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选修课程。
社会科学类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类等课程。建议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至少选修1门经济或管理类课程。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目标,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类以及工程技术类等课程。
计算机类课程:建议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至少选修1门此类课程。
英语类课程:英语专业、俄语专业、艺术类专业根据需要自行确
定最低选修学分。其他专业修完大学英语1和大学英语2且通过国家四级英语考试后方可选修英语拓展课程,应至少选修4个学分,主要包括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和英语拓展课程;未通过国家四级英语考试者,应继续修读大学英语3和大学英语4。
中华民族精神名词解释
中华民族精神名词解释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的总称。作为一个有着悠
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中华民族精神包含着众多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
首先,中华民族精神强调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的风雨,秉持着以国家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团结和事业前进的信念。爱国主义在民族团结与振兴中国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包括儒家
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等,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通过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保持着自己的文化自信,塑造了深厚的民族认同感。
再次,中华民族精神崇尚家庭观念和孝道。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强调家庭的
重要性以及对父母的孝道。孝顺父母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代代相传。这种家庭观念和孝道能够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促进亲情、友情和社会和谐。
此外,中华民族精神注重团结和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精神
强调不同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中华民族保持着团结互助的精神,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种族和宗教信仰,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追求和谐共存。
总体而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
神追求。通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能够保持自身的团结与传统文化的延续,同时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介绍
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介绍
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民族气质。
首先,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等,这些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精神强调尊重传统、弘扬民族文化,使得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承有着深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其次,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强调了国家利益的高于一切。中国历来重视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精神鼓励民族团结,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精神也强调了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追求集体荣誉和民族尊严。
此外,伟大中华民族精神还强调了优秀传统美德的价值。中国的传统美德包括孝顺、仁爱、诚实、勤劳、节俭等等,这些美德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这些美德指导着中国人民的行为和社会交往,使得中国社会具有和谐、团结的特点。
最后,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强调了追求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性。中国历来重视知识和智慧的传承与创新,推崇学识、办学、求知的精神。中华民族精神鼓励中国人民追求科学技术进步,提倡创新创造。对于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说,创新是推动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
总之,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独特
精神风貌,它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国家利益的高于一切、优秀传统美德的价值以及追求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性。这种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和国家的发展的重要力量。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导学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
2. 意识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导学内容: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精神传统。其中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等,这些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儒家文化注重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强调人伦之道、治国之道。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提倡忠、孝、礼、义等传统美德。这些观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了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和国民精神。
道家强调“道法自然”,注重顺应自然、保持心灵的平静。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尊重个体的真实性和内在力量。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家文化则是以“菩提心”为核心,追求解脱和慈悲。佛家思想强调舍己救人、慈悲为怀,提倡无我无相的觉悟,传递着一种超越苦难和痛苦的精神力量。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认同和自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经历风雨、传承文化、立足大地的精神结晶,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依托。
在当代社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文化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和向上力量,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教育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尊重和认同。学校应当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同时,家庭也应当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单位,父母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尊重传统、珍爱文化。
对于人工智能赋能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的探索
对于人工智能赋能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的探索
作者:毛楷仁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4年第08期
摘要:通识选修课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拥有的灵活性特点非常适合思政元素的嵌入,加之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愈发成熟,如何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赋能与通识选修课建设相结合是值得研究的。本文基于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中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两个主要元素,针对“学生不重视”“教师不专业”“评价体系不完善”三个不利因素,由此提出了“人工智能+课程思政”体系,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让课程思政在通识选修课中焕发新的光彩。
关键词:人工智能;课程思政;通识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8.066
0引言
纵观人类的历史,每一次社会的进步都伴随着某项科学技术的突破,而教育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因为每一次的科技革命从而产生巨大变革。近年来,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为代表的新科技技术愈发火热,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教育领域,大数据、远程教育、虚拟技术不断冲击着传统教学方式,智能化教学已经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这一份文件中提出了“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通识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建立一套合理的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识选修课 生态文明课程结课2000字心得
生态文明心得
自上了生态文明课程后,我对生态文明的有了一个更全面的,清晰的认识。之前我以为的生态文明和现在认识的生态文明根本不一样,或许是我之前眼界太窄了。通过老师们的细心讲解,让我重新刷新了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原来生态文明离我们那么近,生态文明对我们的社会又是那么重要。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为全球生态文明努力地做出贡献,可以说我国是最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了。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抢占舆论制高点,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树立大国形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从各方面提升中国的良好形象,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中国与世界交往中,哪一项是当代中国文化中间一只艳丽的花朵? (30.00分)
∙A.中国梦
∙B.中国功夫
∙C.中华民族精神
∙D.中华文化
正确答案: D
2、中国人认同的是包含着什么的中华文化? (30.00分)
∙A.中国梦
∙B.与时俱进
∙C.中华民族精神
∙D.改革开放
1、领略中华民族精神对每一个中国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20.00分)
是否
2、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20.00分)
是否
1、哪一年的感动中国将特别奖授予了全体“中国人”? (30.00分)
∙A.2007年
∙B.2008年
∙C.2009年
∙D.2010年
2、一个民族的人群不共同具有的是 (30.00分)
∙A.语言
∙B.相貌
∙C.经济生活
∙D.地域
正确答案: B
1、《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赫尔德 (20.00分)
是否
2、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 (20.00分)
是否(否对)
1、“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30.00分)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2、谁曾经提过全盘西化 (30.00分)
∙A.李大钊
∙B.鲁迅
∙C.陈独秀
∙D.胡适
1、民族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已有体现。 (20.00分)
是否
2、存在着超民族的文化。 (20.00分)
是否
1、《围城》的作者是? (30.00分)
∙A.茅盾
∙B.叶圣陶
∙C.杨绛
∙D.钱钟书
2、一个民族的人群不共同具有的是 (30.00分)
∙A.语言
∙B.相貌
∙C.经济生活
∙D.地域
正确答案: B
1、一个民族之所以形成在于每一个个体之间形成了共同的东西。 (20.00分)
是否
2、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点在于人有精神。 (20.00分)
是否
1、人区别于动物最大的特点在于人有 (30.00分)
∙A.感情
∙B.精神
∙C.道德
∙D.声音
2、哪一项是任何文化与文化创造的根基? (30.00分)
∙A.民族与民族社会
∙B.社会
∙C.民族文化
∙D.民族精神
正确答案: A
1、一个民族之所以形成在于每一个个体之间形成了共同的东西。 (20.00分)
是否
2、西方社会强调现实犯罪 (20.00分)
是否
1、《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 (30.00分)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狄德罗
2、哪一项不是现代化的特征? (30.00分)
∙A.思想解放运动
∙B.理性化运动
∙C.综合性运动
∙D.改革性运动
正确答案: D
1、法制和民主相辅相成 (20.00分)
是否
2、民族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已有体现。 (20.00分)
是否(否)
1、以下对现代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30.00分)
∙A.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运动。
∙B.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中间的特殊现象。
∙C.现代化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理性的运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哪一项把一种现代生产、生活、交往方式带到北美,造就了一个北美的殖民地? (30.00分)
∙A.牛顿
∙B.瓦特
∙C.哥伦布
∙D.郑和
1、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包含着对人类最大的威胁。 (20.00分)
是否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共同拥有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综合体现。 (20.00分)
是否
1、全球化发展现代社会现代运动不包括什么 (30.00分)
∙A.都市建设
∙B.民主法治建设
∙C.市场经济建设
∙D.鼓励人口增长
2、哪一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30.00分)
∙A.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宗教改革是天主教内部的一次重要的革命。 (20.00分)
是否
2、欧阳康老师认为全球化是从20世纪开始的 (20.00分)
是否
1、《发生认识论原理》的作者是? (30.00分)
∙A.马斯洛
∙B.皮亚杰
∙C.弗洛姆
∙D.荣格
正确答案: B
2、《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是? (30.00分)
∙A.陈独秀
∙B.梁漱溟
∙C.冯友兰
∙D.王国维
正确答案: B
1、解放思想是西方现代化全部思想的精髓。 (20.00分)
是否(是对)
2、人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可能是无限的。 (20.00分)
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