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解决归一问题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解决归一问题 教案

解决归一问题 教案

解决归一问题一、教学目标(一)让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加强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二)学会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列综合算式解决“归一”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问题。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自主提问。

(1).一支笔2元钱,买5支要用多少钱?(2).一个文具盒8元,56元能买几个文具盒?①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话中包含的信息。

②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3.揭示课题。

出示:妈妈买了3个碗,用了18元。

让学生自主提类似的问题并解答。

提出问题:“买8个这样的碗需要多少钱?”教师: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归一问题)(二)探究新知1.阅读与理解。

(1)出示例8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

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2)汇报交流。

教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出来吗?(3)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交流。

教师:你认为哪幅图能对题意表达得更清楚呢?为什么?(4)根据学生的提议修改或完善自己画的示意图。

2.分析与解答。

(1)借助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分析:知道了买3个碗18元(总价),就可以求出一个碗的价格(单价);知道了单价,就能求出8个碗需要多少钱。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方法一:18÷3=6(元)6×8=48(元)方法二:18÷3×8=6×8=48(元)答:8个碗需要48元。

(3)有没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呢?引导学生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要求出“8个碗的总价”,需要知道一个碗多少钱,而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一个碗的价格(即单价),所以先要求出单价。

3.回顾与反思。

(1)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采取策略、解决问题
出示例8:妈妈买3个碗18元,妈妈买8个同样的碗多少钱?我们按照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进行可以吗?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

1.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能用简单的方式把条件和问题呈现出来吗?
是的,我们可以通过列表来摘录信息与问题,梳理题目,3个18元,8个多少元呢?他们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就不会乱了。

列表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梳理信息。

第二步,分析与解答,在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1.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吧!
2.想一想,你为什么这样列式,有什么含义?
3.能通过画一画说明吗?老师猜测,有的同学先画3个碗18元,又画了8个碗~也有的同学用三角形表示碗,也有的同学画线段图,你们画的都对,那怎么画才能简单又能说明问题呢?是的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图形或符合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就是简单的数形结合思想。

例如:用一个圆圈表示一个碗,3个碗18元,总数➗份数=每份数,一个碗就是6元,求8个碗就是8个6元,用每份数✖份数=总数。

第三步:回顾与反思。

这道题我们先求“1”,再求多,那“1”是怎么求得的,通过3个碗18元求出1个碗,也是先从“多”求出“1”,再由1个碗求出8个碗。

只不过先后两次的多是不同的,而“1”是相同的,不变的,抓住题目中变中有不变的那个量进行问题的突破。

18元。

归一问题教案

归一问题教案

归一问题教案第一篇:归一问题教案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

2.会借助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能正确找到中间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揭示课题: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2.出示例8:3.提问: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请您默读题目。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题意吗?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画图分析题意(1)学生独立画图,教师搜集资源。

(2)四人小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图意,再由其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关注:题目中的三条信息与一个问题在图中是如何表示的。

2.列式解答提出要求: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1)学生独立列式,教师搜集资源。

(2)两人组说说算式的意思。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算式的意思,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预设1:分步关注:为什么用除法和乘法。

预设2:综合关注:算式的意思。

3.检验提问:我们解决对了吗?怎样检验。

关注:(1)鼓励方法多样化。

(2)如果没有出现书上的方法,要由教师出示。

4.拓展(1)出示想一想:提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解答,师搜集资源。

关注:有画图及检验的。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5.小结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吗?监控:都要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

三.巩固提升 1.出示:提问:你能自己解决一个这样的问题吗?请大家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师关注学困生。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4.这两个问题和例题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监控:都是先求出一样东西的价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归一”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使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含义。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归一”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归一”模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归一”问题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归一”问题的定义和基本解题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归一”方法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一些复杂的“归一”问题。

板书设计1. 第六单元“归一”问题2. 内容:包括“归一”问题的定义、解题方法、例题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选做题:思考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归一”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归一”问题的含义和解决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归一”方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教学过程1. 导入生活实例引入:使用PPT展示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例如:“如果你有30元,想要买一本书,每本书10元,你最多可以买几本书?”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归一”问题的实际应用。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金额或书的价格发生变化,如何快速计算出可以购买的书的数量。

2. 新授定义解释:给出“归一”问题的定义,即通过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简化,找到一个共同的基准,从而简化计算。

三年级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归一问题的基本解法,理解归一问题的本质。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

二、教学内容
归一问题是数学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其本质是通过已知信息推算出未知量。

本次教学将以简单的归一问题为例,让学生掌握归一问题的基本解法。

三、教学步骤
1.引入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归一问题,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橘子,一共花了10元。

每个苹果和每个橘子各多少钱?
2.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明确问题的求解目标。

在这个例子中,已知条件是买了3个苹果和2个橘子,一共花了10元,未知量是每个苹果和每个橘子的价格。

3.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建立数学模型。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设苹果的单价为x元,橘子的单价为y元,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列出方程:3x+2y=10。

4.解决问题
通过解方程得到未知量的值。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通过代入法或消元法解方程得到x和y的值。

解得:x=2, y=1,即每个苹果2元,每个橘子1元。

5.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先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建立数学模型,再通过解方程得到未知量的值。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基本解法。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方面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应的用乘、除法解决一步实际问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设置的,学生会解决“5个作业本一共多少钱?”“24元钱可以买几个作业本?”等生活中常见的一步问题,但对画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检验等解决问题的阅历欠缺,多数学生遇到数学问题后凭感性阅历解决,稍遇到困难就此卡住,不习惯画图分析,结果算出来更没有检验的习惯,几乎没有检验的方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从生活情境中察觉问题、提出问题、画示意图表示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画示意图分析归一问题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建构归一问题的模型。

2、培养学生察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感受直观模型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画示意图分析归一问题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建构归一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借助画示意图分析数学信息,明晰数量关系,初步掌握抓住关键问题的解题策略,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 买3支同样的钢笔用12元钱,平均每支钢笔用多少钱?2. 一支钢笔4元钱,买5支钢笔用多少钱?3. 一支钢笔4元钱,28元钱能买多少支钢笔?师出示题目,学生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知探究师提问: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几个数学信息?生答(略)1、读取信息提问题小明买3个作业本用了18元师: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略)(预设学生的提问两种类型,(1)买同样的几个作业本一共要多少钱?(2)用多少钱能买几个同样的作业本?)2、数形结合促思考出示探究要求:(1)补充问题,再选择一个问题探究。

(2)画图表示出题目中的信息与问题。

(3)写出解答的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单3、小组交流共解惑4、展示交流建模型(1)学生画实物图展示,学生理解图意。

(2)学生画线段图展示,学生理解图意并交流。

(3)对比两种图的优劣,选择线段图更简单实用方便(4)不完整线段图的纠错。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教案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教案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教案【归一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归一问题。

2. 掌握将具体物体归一的方法。

3. 能够运用归一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2. 学生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或展示幻灯片,引出归一问题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归一问题是指将相同的物体分成相等的部分,并找到每部分的数量。

2. 学习和实践:(1) 讲解归一问题的方法:a) 找到一种基准物体,将其他物体与之进行比较。

b) 将其他物体分成相等的部分,找出每部分的数量。

c) 将每部分的数量相加,得到总的数量。

(2) 运用归一问题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a) 例题一:小明有6支铅笔,小红有3支铅笔,他们将铅笔归一。

问他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解答过程:将小明和小红的铅笔放在一起,共有6支+3支=9支铅笔。

将9支铅笔分成两份,每份有9÷2=4支铅笔(余1支铅笔)。

所以,小明和小红一共有4支铅笔。

b) 例题二:班级里有12个男生和8个女生,将男生和女生归一,问一共有多少人?解答过程:将男生和女生放在一起,共有12个+8个=20个人。

将20个人分成两份,每份有20÷2=10个人。

所以,班级里一共有10个人。

c)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3. 总结与拓展:通过教师的总结,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提醒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归一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帮助。

四、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习题,并写一篇感想,阐述自己对归一问题的理解和对解决问题的态度。

【注】此文章为教案,仅供参考。

实际教学中需根据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三年级数学上册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归一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归一问题教学设计一、基础归一问题(1 - 10题)题1: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解析:首先求出汽车的速度,速度 = 路程÷时间,即180÷3 = 60(千米/小时)。

然后根据速度求出5小时行驶的路程,路程 = 速度×时间,60×5 = 300(千米)。

题2:小明5分钟做了20道口算题,照这样计算,15分钟能做多少道口算题?解析:先求小明一分钟做的题数,20÷5 = 4(道)。

再求15分钟做的题数,4×15 = 60(道)。

题3:3台机器2小时生产180个零件,1台机器1小时生产多少个零件?解析:先求3台机器1小时生产的零件数,180÷2 = 90(个)。

再求1台机器1小时生产的零件数,90÷3 = 30(个)。

题4:一个工人4天加工零件200个,照这样计算,7天加工零件多少个?解析:先求工人一天加工的零件数,200÷4 = 50(个)。

然后求7天加工的零件数,50×7 = 350(个)。

题5:5头牛2天吃草100千克,1头牛1天吃草多少千克?解析:先求5头牛1天吃草的千克数,100÷2 = 50(千克)。

再求1头牛1天吃草的千克数,50÷5 = 10(千克)。

题6:学校买4个足球用了200元,照这样计算,买8个足球需要多少钱?解析:先求一个足球的价格,200÷4 = 50(元)。

再求8个足球的价格,50×8 = 400(元)。

题7:3辆汽车5次运货物150吨,1辆汽车1次运货物多少吨?解析:先求3辆汽车1次运的货物吨数,150÷5 = 30(吨)。

再求1辆汽车1次运的货物吨数,30÷3 = 10(吨)。

题8:小红8分钟写了32个字,照这样的速度,12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解析:先求小红一分钟写的字数,32÷8 = 4(个)。

归一问题教案设计及反思

归一问题教案设计及反思

归一问题教案设计及反思归一问题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数量的恒定性,培养其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一份归一问题的教案设计,并附有教学反思,以供同行参考和交流。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及特点。

2.培养学生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归一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2.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3.归一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定义、解决方法与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归一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的归一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 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归一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2.基本概念:- 介绍归一问题的定义,解释其含义。

- 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归一问题。

3.解决方法:- 讲解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 通过示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实践应用:-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归一问题。

-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复杂归一问题。

5.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归一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反思: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归一问题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作业和反馈,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4.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意见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及反思,有助于提高归一问题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归一问题 ( 说课稿)

归一问题 ( 说课稿)

归一问题(说课稿)一、说教材小学数学归一问题:“归一”指的是将一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恒等于1。

例如,一个分数若乘以它的分母的倒数,则可将其归一。

在小学数学中,归一问题主要涉及到乘除法运算、分数的化简以及方程的化简等等方面。

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时,学生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乘除法原理2.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方法3. 已知方程等式化简的方法二、说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应用基本乘除法原理,对各种数据进行乘除操作,得出正确答案。

2.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分数的化简方法,正确计算各种分数。

3. 能够运用逆运算和等式的性质,正确化简已知方程等式。

三、说教学重难点1.分数化简的方法和技巧,如分子分母的约分和通分等。

2. 原始方程的等式化简及逆运算的正确应用。

四、说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讲解、例题演练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提倡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游戏、图像教学等,进行交叉学科教学;3.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说教学内容与步骤1. 基本乘除法原理教学目标:能够正确应用基本乘除法原理,对各种数据进行乘除操作,得出正确答案。

教学步骤:1)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基本乘法原理和基本除法原理,并进行讲解和演示;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场景,采用绘图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应用;3)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乘除法的方法和技巧;4)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提高乘除法的问题解决能力。

2.分数的化简教学目标: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分数的化简方法,正确计算各种分数。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讨论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性质,并进行讲解和演示;2)介绍分数化简的方法和技巧,如分子分母的约分和通分等;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分数化简的实际方法;4)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分数化简的方法和技巧。

归一问题教案

归一问题教案

归一问题教案标题:归一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掌握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教案所需材料: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相关教学资源:与归一问题相关的练习题和例题。

教学过程:引入:1.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归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2.展示一个简单的归一问题,例如:已知3/4 = x/16,求x的值。

让学生自行思考解决方法,并与同伴合作讨论。

3.引导学生梳理归一问题的解决步骤:a.将等式两边的分数转化为同分母的形式,得到3/4 = x/16。

b.利用分数的等值性质,设置一个比例关系,即3/4 = x/16。

c.通过交叉乘积法求解比例关系,得到x的值。

示范:4.在黑板上示范解决归一问题的步骤,带领学生一起完成上述案例的解答过程,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和思路。

5.提供几个类似的练习题目,指导学生练习应用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尝试,并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拓展:6.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归一问题的应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购物打折、配方调配等问题,并鼓励学生将解决思路与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总结:7.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归一问题解决方法。

强调归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加练习。

评价:8.以解决归一问题的练习题为基础,进行课堂练习和小组互评,检查学生对于归一问题的理解与应用情况。

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扩展阅读:9.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归一问题的延伸和应用领域,以便学生加深对归一问题的理解和探索,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上是一个针对归一问题的教案示例,您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优秀课例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优秀课例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优秀课例归一问题在数学中是一种常见的问题解决策略,尤其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开始接触并学习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以下是一个针对三年级上册学生的归一问题优秀课例:课例标题:找规律,解决归一问题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概念,知道如何识别和应用单一量。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找出数量之间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归一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归一问题的定义和识别。

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归一问题。

3. 学生实践,自己解决问题。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入归一问题,如:“如果我们知道一个苹果的重量,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多少个苹果重1公斤。

”让学生初步理解归一问题的概念。

2. 讲解和演示:通过具体的问题讲解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如果我们知道一个铅笔盒的价格,我们就可以找出三个铅笔盒的价格。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强调找出单一量(铅笔盒的价格)的重要性。

3. 学生实践: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归一问题,如:“如果我们知道一张纸的厚度,我们就可以找出10张纸的厚度。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找出数量之间的规律。

4. 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对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

5. 作业:为学生布置一些归一问题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反思这节课的效果,看看学生是否理解了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能够独立解决这类问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一个针对三年级上册学生的归一问题优秀课例,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 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 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归一”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含义,掌握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归一”问题的含义。

2. “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3. “归一”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归一”问题的含义,掌握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归一”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归一”问题的含义及解题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归一”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归一”问题的掌握程度。

2.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含义,掌握解题方法。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导入”和“案例分析”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关键步骤,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下面将详细补充和说明这两个环节。

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清晰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的本质。

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例如分配糖果、分组活动等,引出“归一”问题。

1. 定义解释:首先,向学生解释“归一”问题的定义。

指出“归一”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多个数量合并成一个单位数量的问题。

例如,如果有10个糖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多少糖果,这就是一个“归一”问题。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优秀课例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优秀课例

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优秀课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归一问题是一个非常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在掌握了数的基本概念后,通过归一问题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的运算规律和变化规律。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关于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的优秀课例。

第一个课例是关于“归一”的基本概念。

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际的物品来引导学生理解“归一”的概念。

老师可以拿出一些相同的物品,比如卡片、橡皮等,让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然后引导他们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最后让学生发现每一种物品的数量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归一”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归一”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个课例是关于“归一”的运算规律。

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算术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每个数对应的“归一”数。

老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题目:4+1=?学生应该能够通过计算出答案为5,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当一个数与1相加时,结果就是这个数本身,也就是这个数的“归一”数。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归一”的运算规律,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律。

第三个课例是关于“归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真实的生活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归一”的实际应用。

老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个家庭中的成员数量,然后通过“归一”的概念来表示每个成员的数量,这样可以更明确地表示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归一”的概念,还可以在生活中运用这个概念来处理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的三个课例,我相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归一”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希望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更多生动、有趣的归一问题课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注:这篇文章目前只有421字,需要再扩充才能达到2000字的要求。

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正确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归一问题”的方法。

2.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事物的本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借助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沟通不同问题间的联系,体会本质,建立解决归一问题的模型。

板书:解决问题不变量发现每朵花瓣数量相同2朵→10个6朵→?分析文字生示意图 2朵10个花瓣 1组:2朵 10个 1朵5个6朵?组:6朵?共多少个解决归一 10÷3=5(个) 10÷2×6 倍比 6÷2=35×6=30(个) =5×6 10×3=30(个)=30(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先欣赏2张图片(出示桃花)。

美吗?师: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和桃花有关。

师板贴:解决问题二、新授(一)创设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师:请看大屏幕。

王爷爷栽了一些桃树,又到了桃花盛开的时节。

课件出示:王爷爷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师板贴:发现学生汇报:2朵;10个花瓣;6朵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把重要的信息进行批画。

希望同学们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课件批画:红圈师:咱们把它们都请到黑板上。

师板贴: 2朵→10个花瓣 6朵→?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谁发现了?生:每朵桃花的花瓣数量都相同。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师:谁再来解释一下?师:说得真好,往往一些文字信息更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课件批画:红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检验学生做法是否正确
预设生:这样检验,买8个碗48元,说明一个碗的价钱是48÷8=6(元),这样3个碗的钱数就是6×3=18(元),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4、回顾解题过程,改正自己的错误。
5、练习对比,总结共同点
与同桌相互交流这几道题分别先求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三、检测反馈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要求买8个碗需要多少钱你怎么办?把你的想法列成算式,检验对不对。
4)完成想一想做一做
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二、课中活动
1、自主探究解法
1)、把自己的想法先列成算式
2)、再把自己的想法和算式说给同桌听一听,还要耐心听听同桌的想法。
3)、再次整理自己的想法,准备在全班发言
2、汇报交流
3、汇报交流
预设:生一般用分步,
引导再列出综合算式,并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课件演示)
4、回顾检验
究竟算得对不对呢?可以把算出的放进题里进行检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倒推检验
回顾解题过程:要求8个碗的总价,根据
先求出,再求出。
5、举一反三练习
(1)出示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2)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采用对比总结建立模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
1、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建构数学模型。
2、体会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与价值,并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解决归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自我评价,摘星星
这节课我做到了:(做到的画五角星,五颗星星换一张星卷)
仔细读题

1、算一算
1)一支钢笔5元钱,买8支笔需要多少钱?
2)一支钢笔5元钱,30元钱可以买几支这样的笔?
2、自学例8
1)找出条件和问题
2)用书上画图的方法理解题的意思
1)照这样的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2)照这样的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这几道题分别先求什么?你有什么发现?与同桌相互交流(板书“归一问题”)
三、达标检测
1、大扫除,3名同学擦12块玻璃。
(1)照这样计算,5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2)教室共有28块玻璃,需要几个同学?
3、8箱蜜蜂可以酿出48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24箱蜜蜂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四、整理总结。
1、“归一问题”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变。
2、解决“归一问题”的关键是()
这里的设计一是检测一下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弄清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因为接下来要学习用“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来理解题意。这一环节的设计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学习心理方面,都给学生搭了一个台阶。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了画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现出现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比较简洁明了,为归一问题数学模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环节:比较归纳,总结此类题的特点和解法,完成归一问题的建模
二、做到了“收”“放”自如
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交流,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再把学生探究的各道题收集在一起对比,整理出归一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三、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设计了根据场景编题。如果说列式解答归一问题是算式模型,那么编题就是语言模型。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讲蕴含归一问题的场景,就足以证明他们对归一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
学习难点
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
课件,调整好展台
教学设计
导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自学及检测
1、引入,独自买过东西的孩子请举手,会计算买东西用的钱吗?
2、帮老师算一算
1)买8支钢笔需要多少钱?(缺条件,生可能要求老师告诉“一支钢笔的价钱)
30元钱可以买几支这样的笔?(理解“这样”从中知道了什么?)
2)1个文具盒8元,40元可以买几个文具盒?
3)1千克苹果10元钱,买5千克苹果要多少钱?
过渡:看来,只要告诉你1份东西的价钱,都能帮老师正确计算。如果老师不告诉你1份物品的价钱,而是告诉你3份的价钱,你还会算吗?
3、能帮妈妈算一算吗?
引出例8,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二、对学生的了解不够,预设要求过高了,出现冷场的场面。
在最后一个环节,根据生活情景编具有归一特点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但编出来是一步计算的。可以借助“计算比赛场景,老师编出唐欣语4分钟完成了8道笔算题,照这样计算,她10分钟可以完成几道笔算题”。再让学生结合身边的例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出具有“归一特点”的题目。其他同学边听边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简单、快速的记录下来,并解答。
3、 (3个篮球90元)
(6个篮球多少钱)
引导学生用倍数解决。
4、根据场景编题(师出示计算比赛场景,让生补充)编出“唐欣语4分钟完成了8道笔算题,照这样算,?
要求:结合身边的例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编一个数学题。其他同学边听边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简单、快速的记录下来,并解答。
四、整理总结
归一问题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不足之处及改进:
一、引入略显单薄。帮老师算算这个引入阶段,在理解“30元可以买几支这样的钢笔”中的“这样”时有些拉杂,其实大部分学生已经领会,让学生列出算式后再反问:你怎么知道1支钢笔还是5元钱呢?在交流中强调了对“这样”的理解,同时照顾了差生。这样节约的时间可以再多算几题,让学生感受到只要老师告诉我一份的价钱,我都可以算,增强孩子自信心,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探讨展示
1、理解题意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生说,师板书如下)
3个 18元
8个?元
这种“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题意,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探究解法
课件出示要求:求买8个碗需要多少钱你怎么办?把你的想法列成算式,并说给同学听一听,再耐心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再次整理自己的想法,准备在全班发言。
评价摘星形成常规,目的是激励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板书设计
解决归一问题
3个 18元
8个 ?元
先求1个碗多少钱?
18÷3=6(元)
再求8个碗多少钱?
6×8=48(元)
检查:48÷8=6元
6×3=18元
答: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48元。
教学反思: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要能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必须会解从生活中提炼的重要数学模型题——应用题。反思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发现本节课我主要注重了两个落脚点:一是学会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整理数据;二是从生活中提炼建构归一问题模型。这完全符合课程标准,我也为此感到欣喜,近两年的高效课堂实践让我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有了改进。现将本堂课中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一、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建立了归一问题的模型
整个过程围绕购物,
第一环节,帮老师算一算。既检测了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弄清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学习心理方面,都给学生搭了一个台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帮妈妈算一算。学生以往接触的是画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现出现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比较简洁明了,为下归一问题数学模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让学生经历“先整理解答,再汇报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了“分析数量关系,初步建立归一问题数学模型”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先整理解答,再汇报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了“分析数量关系,初步建立归一问题数学模型”的过程。
通过回顾前面解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观察、发现、总结这几个问题的共同点都是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这时点出什么是归一问题便水到渠成,完成建模。
如果说列式解答归一问题是算式模型,那么编题就是语言模型。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讲蕴含归一问题,就足以证明他们对归一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归一问题》导学案
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陈林
学习内容
教材71页例8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会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