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学习笔记(DOC)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3)
交点 (2)由劳斯阵列求得(及kg相应的值);
8 走向 当 nm2,kg时 , 一些轨迹向右,则另一些将向左。
根轨迹上任一点处的kg:
9 kg计算
k g G 1 (s 1 ) 1 H 1 (s 1 )= 开 开 环 环 极 零 点 点 至 至 向 向 量 量 s s 长 长 度 度 的 的 乘 乘 积 积
1Gks01kgN Dss0
即:
N(s) 1 D(s) kg
n
(s zi )
i 1
n
(s pj )
j1
zi
开环的零点
pi
开环的极点
180°根轨迹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幅值条件:
n
n
1 kg
(s zi )
i1
n
(s pj )
(s zi ) i1
n
(s pj )
j1
j1
相角条件:
m
n
G(s)
i1 n1
j1 n2
s (pks1) (ql2s22lqls1)
控制工程基础(总结)
5.稳定性裕量
在系统设计中,不仅要求系统稳定,而且还希望系统具备 适当的的稳定性储备——即裕量。习惯上用相位裕量和幅值 裕量来表征开环幅相曲线接近临界点的程度,作为系统稳定 程度的度量。
在Bode图上,幅值穿越频率所c 对应的相频 即(为) 相位裕
量(度) ; (c )
而相位穿越频率 所g对应的幅频 即L(为) 幅值裕量 。 k g
4. 频域稳定性判据 (1)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如果系统开环稳定那么,系统闭环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G(jω)不包围(-1, j0)点; 如果系统开环不稳定(设有q个右根),那么,系统闭环 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G(jω)正方向(正方向即逆时针 方向)包围(-1, j0)点q/2次。
(2)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
Fk (s) kXo (s)
k
X o (s)
Fc (s) Fk (s) Fi (s)
Fc (s) Fk (s) cs k X o (s)
1 Xo(s) ms2
cs k
d2
d
m dt2 xo (t) c dt xo (t) kxo (t) fi (t)
2 .拉氏变换与反变换 3 .方框图简化
2 .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 闭环控制系统一般由给定元件、反馈元件、比较元
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及校正元件等组成。其中校
正元件是为保证控制质量,使系统获得良好的动、静态性 能而加入系统的,但是否需要视系统实际情况而定。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汇总
控制工程基础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控制以测量反馈为基础,控制的本质是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信号有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反馈信号、偏差信号等。 输入信号又称为输入量、给定量、控制量等。 自动控制按有无反馈作用分为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分为恒值调节系统、程序控制系统与随动 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线性特性分为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系统信号类型分为连续控制系统与离散控制系统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无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求机械系统与电路的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 拉普拉斯变换:
e at f(t) F(s a) f(t T) e TS F(s)
在零初始条件下 ,f (n)(t) S n F(S)
在零初始条件下 f ( n)(t)
F*)
S n
lim f(t) lim SF(S)
t
s 0
拉普拉斯反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将微分方程作拉普拉斯变换,进而运算而来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是等价的,传递函数适合线性定常系统。
S 2
2t 2
sin t
2 2
s
i
S 3
cos t
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比例环节K
惯性环节 TS 1
积分环节
1 S
微分环节S
一阶微分环节 S 1 振荡环节 / 1 (
2 2 T 2S 2
2 TS
2
厂 S 2 2 n S 2)
二阶微分环节
2
S 2
2 S 1
传递函数框图的化简
闭环传递函数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传递函数。
误差传递函数又称偏差传递函数,是偏差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传递函数。 系统输出信号称为响应,时间响应由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组成。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
应用范例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
第六章 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 知识要点: 1 系统的性能指标分类 2 校正概念、分类 3 能区分不同的校正环节
应用范例(第六章)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
基本题型
1
填空题
1 5s G( s) 1 0.27 s
典型综合题一
典型综合题二
典型综合题三
其它典型综合题
其它典型综合题
其它典型综合题
谢 谢 !
应用范例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
应用范例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
应用范例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
应用范例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
应用范例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
应用范例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
源自文库
第三章 系统的时域分析 知识要点: 1 系统时间响应的组成及分类 2 一、二阶系统对脉冲及阶跃输入的响应特性。 3 二阶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4 系统稳态误差或稳态偏差的求取。
1、拉氏变换的定义、常见函数的拉氏变换 2、拉氏变换的运算定理 3、拉氏逆变换的方法
第二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 知识要点: 1 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列写方法 2 线性系统的特性 3 传递函数的概念、性质、求取传递函数的典 型方法 4 典型系统的传递函数 5 方框图的化简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
G (j) j K 1 1 j1 j1 T 1 1 jj 22 T 1 1 jj m n T n m
线性控制系统
连续控制系统
非线性控制系统 离散控制系统
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系统的稳定性:首要条件
是指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能够恢
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2)系统响应的快速性 是指当系统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出量之间产生 偏差时,消除这种偏差的能力。
3)系统响应的准确性(静态精度) 是指在调整过程结束后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 量之间的偏差大小。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
第一章 绪 论
1、控制论的中心思想、三要素和研究对象。 中心思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和反 馈来进行控制。 三要素:信息、反馈与控制。 研究对象:研究控制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 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2、反馈、偏差及反馈控制原理。 反馈:系统的输出信号部分或全部地返回到 输入端并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称为反馈。
误差:实际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出信号之差。
e(t)x0r(t)x0(t)
偏差: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之差。
(t)xi(t)b(t)
稳态误差:误差的终值。
esslt i m e(t)ls i0m s1 E (s)
稳态偏差:偏差的终值。
sslt im (t)ls i0s m E (s)
两者关系:E 1(s)E (s)/H (s)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
1. 前言
控制工程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分析和实现控制系统,以使得被控对象按照既定的要求运行。本文将
对控制工程的基础知识进行总复习,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常见
的控制器类型以及常用的控制策略等内容。
2. 控制系统基本要素
控制系统通常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分别是被控对象、控制器、传
感器和执行器。
2.1 被控对象
被控对象是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目标对象,它可以是物理实体,
也可以是一个数学模型。被控对象会对控制输入产生相应的输出响应。
2.2 控制器
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接收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和期望的控制信号,根据预定的控制策略生成控制指令,并将其发送给执行器。
2.3 传感器
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2.4 执行器
执行器接收来自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并将其转化为动作,改变被控对象的状态。执行器可以是电动机、阀门等。
控制器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
3.1 比例控制器
比例控制器通过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和期望的控制信号的偏差
来生成一个与偏差成正比的控制指令。比例控制器的特点是简单、易
于实现,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差。
3.2 积分控制器
积分控制器不仅考虑偏差,还考虑偏差随时间的累积。积分控制器
可以消除系统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然而,积分控制器对于
快速变化的被控对象可能会引起过调的问题。
控制工程基础总结
s1 K s
R(s)
1
i1 n
s (Tjs 1)
j1
第二十六页,共51页。
例:已知某控制系统(xìtǒng)方框图如图所示,要求该系统 (xìtǒng)的单位阶跃响应c(t)具有超整量Mp=16.3%和峰 值时间tp=1秒,试确定前置放大器的增益K及内反馈系数t。
R(s)
K
10 s( s1)
C(s)
4. 拉氏反变换 (biànhuàn)
计算拉普拉斯反变换(biànhuàn)方法:
1. 查表法
2. 利用复变函数(hánshù)中的留数定理
3. 采用部分分式展开法
第十三页,共51页。
例:求
F(s)
(s
s3 2)2 (s
1)
的原函数。
解:
F (s)
K11 (s 2)2
K12 s2
K2 s 1
K11
F (s)(s
2)2
s2
s s
3 1
s2
1
K12
d
ds
F (s)(s
2)2
s2
d
ds
s s
3 1 s2
(s
3)(s
1) (s (s 1)2
3)(s
1)
s2
2
K2 F (s)(s 1)s1 2
第十四页,共51页。
控制工程基础知识点
控制工程基础知识点
【篇一:控制工程基础知识点】
◎控制论与系统论、信息论的发展紧密结合,使控制论的基本概念
和方法被应用于各个具体科学领域其研究的对象从人和机器扩展到
环境、生态、社会、军事、经济等许多方面,,并将控制论向应用
科学方面迅速发展。其分支科学主要有: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社会控制论和经济控制论、大系统理论、人工智能等。◎闭环控制
系统主要由给定环节、比较环节、运算放大环节、执行◎由此可见,系续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全部具有负实部。
系统的特征根就是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因此,系统稳定的充
分必要条件还可以表述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全部位于〔s〕平
面的左半平面线性定常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被称为频率响应,该响应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同,幅值和相位相对于输入信号
随频率 w 的变化而变化,反映这种变化特性的表达式 x (? ) 和-arctantw 称系统的频率特性,它与系统传递函数的关系将 g(s)中的
s 用 jw 歹取代, g(jw)即为系统的频率特性。环节、被控对象、检
测环节(反馈环节)组成◎开环控制反馈及其类型:内反馈、外反馈、正反馈、负反馈。
◎1、从数学角度来看,拉氏变换方法是求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
工具。可以分别将“微分”与“积分”运算转换成“乘法”和“除法”运算,即把微分、积分方程转换为代数方程。对于指数函数、超越函数以
及某些非周期性的具有不连续点的函数,用古典方法求解比较烦琐,经拉氏变换可转换为简单的初等函数,就很简便。
2、当求解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微分方程时,求解的过程得到简化,可
控制工程基础-总结
d s3 2 K12 ( s 2) 2 2 s2 ds ( s 2) ( s 1)
K 2 F ( s )( s 1) s 1 2
F ( s) 1 2 2 ( s 2)2 s 2 s 1
控制工程基础总结
控制系统工作的首要条件。指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 系统能够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快速性:
系统的输出量和输入量产生偏差时,消除这种偏差过 程的快速程度。 准确性: 调整过程结束后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偏差。
6
第1章 绪论
课程结构体系
控制工程基础总结
分析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动态特性、系统的稳定性、准 确性、快速性 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满足稳、准、快要求的系统,并加以 实现
控制工程基础总结
控制工程基础
课程总结
1
关于“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考核说明 控制工程基础总结
考试题型:
第一部分(40分): 填空题(20分) 、选择题 (20分) 第二部分(60分): 1、用部分分式法求原函数 2、数学模型 注意: 3、方框图简化 大题一定要有求解 4、时域分析法 过程,关键步骤一定 5、频域分析法 要出现! 6、系统稳定性判定 7、稳态误差的计算 综合成绩:平时20% + 实验10% + 末考70%
的原函数。
K11 K12 K2 ( s 2)2 s 2 s 1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
§1-1 操纵系统的差不多工作原理
1.自动操纵 在没有人的直截了当参与下,利用操纵装置使受控对象的某些物理量准确地按预期的规律运行。
2.反馈 将系统输出的全部或部分返回系统的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
3.反馈操纵原理 基于反馈基础之上的检测偏差用以纠正偏差。
4.操纵系统的组成
⎪⎪⎪⎪⎩
⎪⎪⎪⎪⎨⎧⎪⎪⎪⎪⎩⎪⎪⎪⎪⎨⎧校正元件执行元件放大元件比较元件反馈元件控制元件控制装置受控对象
§1-2自动操纵系统的分类
1.按有无反馈分
⎪⎩
⎪⎨⎧接的影响即输出对系统控制有直通道,与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闭环系统:系统输出端无影响道,即输出对系统控制与输入端之间无反馈通开环系统:系统输出端
2.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分
⎪⎩
⎪⎨⎧间的未知函数随动系统:输入量是时知函数是事先给定的时间的已程序控制系统:输入量
定值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恒恒值控制系统:输入量 3.按系统的反应特性分
⎩⎨⎧出特性是非线性的少有一个元件的输入输非线性系统:系统中至是线性的元件的输入输出特性都线性系统:系统中所有
⎩⎨⎧型的系数是时间的函数时变系统:系统数学模
型的系数都是常数定常系统:系统数学模 ⎩⎨⎧或数码有一处信号是脉冲序列离散系统:系统中至少
间的连续函数元件的输入输出都是时连续系统:系统中所有
§1-3对操纵系统的差不多要求有三方面的要求:稳固性、快速性、准确性
第二章 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2-1系统的建模
关于我们机械系统,要紧依据达朗贝尔原理和基尔霍夫定律建立数学模型
§2-2传递函数
1.拉氏变换:⎰∞
控制工程基础笔记
控制工程基础
第一章
一、自动控制: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控制装置或控制口),使机器、设备或装置(控制装置或控制口),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二、自动控制系统:将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总体。开环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便宜;无反馈;稳定性强;抗干扰能力弱。
闭环控制系统:结构复杂,昂贵;有反馈;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强。
自动控制的三种控制方式:
1、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系统中无反馈。
2、闭环控制:系统中有反馈。
3、复合控制:按偏差控制和扰动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给定元件、测量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校正元件。
输入信号:r(t) 输出信号:c(t) 偏差信号:e(t)
误差信号:ε(t) 扰动信号:n(t)
前向通道:信号从输入端沿箭头方向到达输入端的传输通道
主通道:前向通道可以由多个,其中有一个是主通道。
主反馈: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反馈。
反馈通道:与前向通道信号传递方向相反的通道。
局部反馈:从中间环节到输入端或从输出端到中间环节的反馈。
恒指控制系统
一、按给定信号的特征分类随动控制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二、按系统的数学描述分类:
1》线性系统:当系统各元件输入、输出特性是线性特性,系统的状态和性能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2》线性定常系统:若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系数是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常数。
3》线性时变系统:若微分方程的系数为时间的函数。
控制工程基础知识点
控制工程基础知识点
【篇一:控制工程基础知识点】
◎控制论与系统论、信息论的发展紧密结合,使控制论的基本概念
和方法被应用于各个具体科学领域其研究的对象从人和机器扩展到
环境、生态、社会、军事、经济等许多方面,,并将控制论向应用
科学方面迅速发展。其分支科学主要有: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社会控制论和经济控制论、大系统理论、人工智能等。◎闭环控制
系统主要由给定环节、比较环节、运算放大环节、执行◎由此可见,系续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全部具有负实部。
系统的特征根就是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因此,系统稳定的充
分必要条件还可以表述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全部位于〔s〕平
面的左半平面线性定常系统对正弦输入的稳态响应被称为频率响应,该响应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同,幅值和相位相对于输入信号
随频率 w 的变化而变化,反映这种变化特性的表达式 x (? ) 和-arctantw 称系统的频率特性,它与系统传递函数的关系将 g(s)中的
s 用 jw 歹取代, g(jw)即为系统的频率特性。环节、被控对象、检
测环节(反馈环节)组成◎开环控制反馈及其类型:内反馈、外反馈、正反馈、负反馈。
◎1、从数学角度来看,拉氏变换方法是求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
工具。可以分别将“微分”与“积分”运算转换成“乘法”和“除法”运算,即把微分、积分方程转换为代数方程。对于指数函数、超越函数以
及某些非周期性的具有不连续点的函数,用古典方法求解比较烦琐,经拉氏变换可转换为简单的初等函数,就很简便。
2、当求解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微分方程时,求解的过程得到简化,可
(完整)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
名词解释
1.频率特性:当输入信号的幅值不变而频率变化时,输入幅值和相位围着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2.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时在拉氏变换的基础上,以系统本身的参数描述的线性定常系统输入量和输出量的
关系式。
3.伯德图:对数坐标图,是将幅值对频率的关系和相位对频率的关系分别画在两张图上,用半对数坐标纸
绘制,频率坐标按对数分度,幅值和相角坐标则以线性分度.
4.稳态误差:系统过渡完成后控制准确度的一种度量。
5.乃氏图:频率响应是输入频率的复变函数,是一种变换,当从0逐渐增长到时,作为一
个矢量,其端点在复变平面相对应的轨迹就是频率响应的极坐标图。
6.反馈和反馈信号:输出量通过测量装置返回系统输入端,使之与输入端进行比较,并产生偏差(给定信号
与返回的输出信号之差)信号,输出量的返回过程称为反馈,返回的全部或部分信号称为反馈信号。
7.瞬态响应:系统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其输出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相应过程。
8.n阶系统:由n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9.n型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时的系统
10.闭环控制系统误差:控制系统希望输出量和实际输出量之差。
11.最小相位系统:极点和零点全部位于s左半平面的系统。
12.幅值裕量:当为相位交界频率时,开环频率幅频特性的倒数.
13.相位裕量:当时,相频特性据线的相位差。
概论
1.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优缺点
开环系统: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容易维修。缺点是精度低,容易受环境变化(如电源波动,温度波动)的干扰
闭环系统:优点是精度高,动态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价格比较贵,对维修人员要求较高。
控制工程基础(读书报告)
控制工程基础(读书报告)控制工程基础读书报告
一、引言
控制工程基础是工程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反馈理论、系统分析、控制算法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本报告将回顾我在学习控制工程基础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二、学习过程回顾
在学习控制工程基础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对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我通过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此外,我还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和参与实验室实践,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控制工程基础,我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首先,我了解了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包括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同时,我还深入学习了反馈理论,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的不同应用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利用MATLAB等工具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四、感悟与收获
通过学习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我不仅掌握了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还深刻体会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首先,我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其次,我认识到了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最后,我还认识到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我们需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控制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五、对未来的建议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笔记
目录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
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典型控制信号
第四节控制理论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节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三节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四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卷积关系式
第三章拉氏变换
第一节傅氏变换
第二节拉普拉斯变换
第三节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理
第四节拉普拉斯逆变换
第四章传递函数
第一节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第二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
第三节系统框图及其运算
第四节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五章时间响应分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单位脉冲输入的时间响应
第三节单位阶跃输入的时间响应
第四节高阶系统时间响应
第六章频率响应分析
第一节谐波输入系统的稳态响应
第二节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第三节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
第四节由频率特性的实验曲线求系统传递函数第七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第一节稳定性概念
第二节劳斯判据
第三节乃奎斯特判据
第四节对数坐标图的稳定性判据
第八章控制系统的偏差
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偏差概念
第二节 输入引起的稳态偏差 第三节 输入引起的动态偏差 第九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
第一节 综述
第二节 希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 第三节 校正方法与校正环节 第四节 控制系统的增益调整 第五节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第六节 控制系统的局部反馈校正 第七节 控制系统的顺馈校正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定义: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利用控制器使控制对象的某一物理量准确地按照预期的
规律运行。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
一、 控制系统举例与结构方框图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重点纲要
3 半闭环控制系统
定义: 如果控制系统的反馈信号不是直接从系统的输出 端引出,而是间接地取自中间的测量元件(例 如在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中,若将位置检 测装置安装在传动丝杠的端部,间接测量工作 台的实际位移),则这种系统称为半闭环控制 系统。
半闭环控制系统优缺点
半闭环控制系统可以获得比开环系统更高的控制 精度,但比闭环系统要低;与闭环系统相比,它 易于实现系统的稳定。目前大多数数控机床都采 用这种半闭环控制控制进给伺服系统。
电气系统:电阻R、电感L和电容C是电路中的三个基本元 件。通常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来建立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
(1)机械平移系统(图2.1所示)
m、K、B分别表示质量、弹簧刚 度和粘性阻尼系数;
fi (t) 输入量、 x0(t) 输出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由阻尼器、弹簧的特性,可写出:
由以上三个式子,消去 fB(t) 和 fK (t) ,并写成标准形式,得:
(3) F(s)中包含有重极点的拉氏反变换
7、 应用拉氏变换解线性微分方程
应用拉氏变换解线性微分方程时,采用下列步骤: (1)对线性微分方程中每一项进行拉氏变换,使微分方 程变为s的代数方程; (2)解代数方程,得到有关变量s的拉氏变换表达式; (3)用拉氏反变换得到微分方程的时域解。 整个求解过程如图2.12所示。
回路L1不接触回路L2(回路L1接触回路L3,并且回路L2 接触回路L3),因此流图特征式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拉氏变换的常用定理
(1)线性定理
(2)延迟定理
(3)位移定理
(4)微分定理
(5)积分定理
(6)终值定理:若函数f(t)的拉氏变换为F(s)
(7)初值定理:若函数f(t)的拉氏变换为F(s)
2.4传递函数
2.4.1传递函数的定义
表示方法:
2.4.2传递函数的性质
(1)传递函数表示系统传递输入信号的能力,反映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它只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有关,与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无关。
F(s)=L[f(t)]=
式中,s是复变数,称为拉普拉斯积分;F(s)是函数f(t)的拉普拉斯变换,它是一个复变函数,通常也称F(s)为f(t)的象函数,而称f(t)为F(t)的原函数;L表示进行拉普拉斯变换的符号。
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
单位斜坡函数的拉氏变换为R(s)=1/s2
指数函数 的拉氏变换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拉氏变换
4.2 PID控制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4.2.1各种串联校正的特性比较
(1)超前校正来自百度文库其相位超前特性,产生校正作用;滞后校正则通过其高频衰减特性,获得校正效果。
(2)超前校正通常用来增大稳定裕量。超前校正比滞后校正有可能提供更高的增益交界频率。较高的增益交界频率对应着较大的带宽,大的带宽意味着调整时间的减小。超前校正的系统的带宽,总是大于滞后校正系统的带宽。因此,系统若需要具有快速响应的特性,应采用超前校正。当然,如果存在噪声信号,则带宽不能过大,因为随着高频增益的增大,系统对噪声信号更加敏感。
四、PID控制方法
偏差信号 是系统进行控制的最基本、最原始的信号。为了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可对信号加以改造,使其按某种函数关系进行变换,形成新的控制规律,从而使系统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所谓PID控制,就是对偏差信号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变换后形成的一种控制规律。
4.1PID控制分解分析
P(比例)控制:控制器的输出与偏差信号之间的关系为
(3)超前校正需要有一个附加的增益增量,以补偿超前校正网络本身的衰减。这表明超前校正比滞后校正需要更大的增益。一般说来,增益越大,系统的体积和质量越大,成本也越高。
(4)滞后校正降低了系统在高频段的增益,但并不降低系统在低频段的增益。系统因带宽的减小而具有较低的响应速度。因为降低了高频增益,系统的总增益可以增大,所以低频增益可以增加,从而提高了稳态精度。此外,系统中包含的任何高频噪声,都可以得到衰减。
超调量Mp:超出稳态值(为1)的最大偏离量Mp
调整时间ts:第一次达到并保持在允许误差范围(一般为稳态值的Δ=5%或2%)内所需的时间
3.2 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一阶系统:能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的称为一阶系统。典型形式是惯性环节
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单位阶跃响应
3.3 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
单位阶跃响应
改善了系统的稳态性能,快速性变差即是动态性能下降。
PD(比例微分)控制: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PD控制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但高频段增益上升,系统抗干扰能力减弱。
PID(比例微分积分)控制: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在低频段主要起积分控制作用,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在中频段主要起微分控制作用,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5)如果既需要有快速响应特征,又要获得良好的稳态精度,则可以采用滞后-超前校正。应用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可使低频增益增大(改善了系统稳态性能),也增大了系统的带宽和稳定裕量。
(6)虽然应用超前、滞后和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可以完成大多数系统的校正任务,但是对于复杂的系统,采用由这些校正装置组成的简单校正,可能仍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因此,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其它形式的校正装置。
号。
偏差信号:比较元件的输出,等于输入信号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误差信号:输出信号的期望值与实际值之差。
扰动信号:来自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干扰和破坏系统具有预定性能和预定输出的信号。
1.2控制的基本方式
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存在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3)消去中间变量,得到一个描述元件或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4)写成标准化形式。将与输入有关的项放在等式右侧,与输出有关的项放在等式的左侧,且各阶导数项按降幂排列。
2.2 拉氏变换与反变换
2.2.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如果有一个以时间t为自变量的实变函数f(t),它的定义域是t>=0,那么f(t)的拉普拉斯变换定义为
PID控制规律通常由其相应的校正装置来实现。这些校正装置的物理属性可以是电气的、机械的、液压的、气动的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形式。究竟采用哪种形式的校正装置为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控对象的性质。如果不存在发生火灾的危险,则一般都愿意采用电气校正装置(即电网络),因为它实现起来最方便。在机械工业也经常采用机械、液压或气动的校正装置。
1.3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给定元件:用于给出输入信号的环节,以确定被控对象的目标值(或称给定值)。
测量元件:用于检测被控量,通常出现在反馈回路中。
比较元件:用于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实际输出值经过变换与给定元件给出的输入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放大元件:用于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以足够的功率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2)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分式函数,其分子多项式的次数m低于或等于分母多项式的次数n,即m≤n。且系数均为实数。
(3)在同一系统中,当选取不同的物理量作为输入、输出时,其传递函数一般也不相同。传递函数不反映系统的物理结构,物理性质不同的系统,可以具有相同的传递函。
(4)传递函数的定义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延时环节
输入量加上以后,输出量要等待一段时间后,才能不失真地复现输入的环节.
延迟环节与惯性环节的区别在于:惯性环节从输入开始时刻起就已有输出,仅由于惯性,输出要滞后一段时间才接近于所要求的输出值;延迟环节从输入开始之初,在0到t的区间内,并无输出,但t之后,输出就完全等于输入
三、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
3.1时间响应
时间响应的概念:时间响应是指控制系统在典型信号的作用下,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3.1.1瞬态响应指标:
延迟时间td:第一次达到稳定态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上升时间tr:第一次达到稳定态所需的时间(产生振荡时)或从稳定态的10%上升到稳态值的90%所需的时间(无振荡时)
峰值时间tp:达到超调量的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控制工程基础学习笔记
一、概论
1.1基本概念
控制:由人或用控制装置使受控对象按照一定目的来动作所进行的操作。
输入信号:人为给定的,又称给定量。
输出信号:就是被控制量。它表征对象或过程的状态和性能。
反馈信号:从输出端或中间环节引出来并直接或经过变换以后传输到输入端比较元件中去的信号,或者是从输出端引出来并直接或经过变换以后传输到中间环节比较元件中去的信
二、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2.1 控制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2.1.1 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用解析法列写系统或元件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信号传递变换的过程,确定系统和各元件的输入、输出量。
(2)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传递变换过程,依据各变量所遵循的物理学定律,依次列写出各元件、部件动态微分方程。
系统引入比例控制器后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当取Kp>1时,采用比例控制改善了系统的稳态性能(开环增益加大,稳态误差减小)和快速性(幅值穿越频率增大,过渡过程时间缩短),但系统稳定程度变差。 因此只有原系统稳定裕量充分大时才采用比例控制。若取Kp<1,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刚好相反。
PI(比例积分)控制: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微分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
微分环节的输出是输入的导数,即输出反映了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所以也等于给系统以有关输入变化趋势的预告。因而,微分环节常用来改善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振荡环节
含有两个独立的储能元件,且所存储的能量能相互转换,从而导致输出带有振荡的性质。
二阶微分环节
输出量不仅取决于输入量本身,而且还决定于输入量的一阶和二阶导数
执行元件:用于直接驱动被控对象,使被控量发生变化。
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在系统基本结构基础上附加的元部件,其参数可灵活调整,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1.4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稳定性:指系统重新恢复稳态的能力。稳定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快速性:指稳定系统响应的动态过程的时间长短。
准确性:指控制系统进入稳态后,跟踪给定信号或纠正扰动信号影响的准确度。
(5)
2.5典型环节的定义
比例环节
输出量不失真、无惯性地跟随输入量,且成比例关系的环节。
惯性环节
由于惯性环节中含有一个储能元件,所以当输入量突然变化时,输出量不能跟着突变,而是按指数规律逐渐变化
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输出量取决于输入量对时间的积累过程。输入量作用一段时间后,即使输入量变为零,输出量仍将保持在已达到的数值,故有记忆功能;另一个特点是有明显的滞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