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注释及翻译
八年级上语文《短文两篇》停顿及翻译
![八年级上语文《短文两篇》停顿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e46206148d7c1c708a1452f.png)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407429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f.png)
《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九下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
![九下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3b4212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1.png)
九下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1.怡情yíqíng :使心情愉快。
2.练达 liàn dá: 干练通达。
3.枝节zhījié:指植物的枝和节;比喻有关的但次要、琐细的事情。
4.统筹tǒng chóu : 意思是通盘筹划5.藻饰zǎo shì: 修饰(多指文章):词句朴实无华,不重~。
6.狡黠jiǎo xiá: 狡猾;诡诈。
7.诘难 jiénàn : 诘问,为难8.涉猎shèliè: 1.粗略地阅读:有的书必须精读,有的只要稍加~即可。
2.接触;涉及:学生生活是作家们较少~的领域。
9.聪颖cōng yǐng : 聪明敏锐10.滞碍zhìài : 不通畅。
11.要诀yào jué: 关键的窍门。
12.劝诫quàn jiè: 劝告人们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
13.高谈阔论 gāo tán kuòlùn :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4.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时仅限于文字的推求。
15.味同嚼蜡wèi tóng jiáo là: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16.诸如此类zhūrúcǐlèi : 指像这类有不少,也表示其他以此类推17.吹毛求疵chuīmáo qiúcī: 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18.狂妄自大kuáng wàng zìdà: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19.开卷有益kāi juàn yǒu yì: 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
读书总有好处。
八年级短文两篇课堂笔记
![八年级短文两篇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5a9fe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5.png)
八年级短文两篇课堂笔记以下是一些初二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两篇》的笔记:一、重点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之:的。
(2)患:担心。
(3)故:所以。
(4)异:感到惊奇。
(5)莫:没有。
(6)是:这。
(7)以:认为。
(8)知:了解。
(9)而:但是。
(10)其:他的。
(11)于:在。
(12)者:……的地方。
2.通假字:(1)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2)其充塞四虚乎?虚通墟,废墟。
3.一词多义:(1)为:①可以为师矣(动词,做)②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③故为之说(介词,为)④以试人(介词,用来)(2)乐:①不亦乐乎(愉快)②乐亦在其中矣(乐意)③乐琴书以消忧(快乐)④心中不乐(欢乐)4.古今异义:(1)古义:一古文观止/今义:古老的文字、文献(2)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及有关记载(3)古义:了解/今义:知道、了解(事物的情况)5.词类活用:(1)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动词,从旧的、以前学过的知识中获得新的理解)(2)饱食暖衣(形容词用作动词,穿暖吃饱)(3)黎民不饥不寒(使动用法,使……饱/使……暖)(4)然而不王者(名词用作动词,称王)(5)王于兴师(使动用法,使……称王)6.重点短语:(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形容词用作动词,努力学习)(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形容词用作动词,勤奋学习)(3)任重而道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重大的责任)7.重点句子翻译:(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他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翻译: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八年级上语文《短文两篇》停顿及翻译
![八年级上语文《短文两篇》停顿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37dac3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a.png)
答谢中书书(一)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
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短文两篇》翻译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短文两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296e13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8.png)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短文两篇》翻译14、《短文两篇》之《黄鹤楼》1、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解词: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2、《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解词:译文:《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3、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解词:译文: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4、观其耸构巍峨..,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高标嶐嵸解词:译文: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5、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解词:译文: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14、《短文两篇》之《于园》(张岱)1、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解词:译文:于园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
2、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解词:译文: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3、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解词:译文: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4、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解词:译文: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5、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解词:译文: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6、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短文两篇八年级上册语文
![短文两篇八年级上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c9311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9.png)
短文两篇八年级上册语文1. 文学常识。
- 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被称为“山中宰相”。
2. 原文及翻译。
-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 内容分析。
- 景物描写。
- 作者描绘了山川的多种美景。
先总述山川之美是古来共谈的话题,然后具体描写。
写山之高“高峰入云”,水之清“清流见底”,石壁色彩绚丽“五色交辉”,还有四季常青的青林翠竹。
从时间角度看,有早晨的“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傍晚的“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卷。
- 情感表达。
- 文章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以及能够欣赏这种奇景的自得之感,同时也流露出对谢灵运等前代山水诗人的钦慕。
4. 艺术特色。
- 语言优美。
- 文中多使用四字短句,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 描写手法多样。
- 运用了动静结合(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色彩搭配(如“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等描写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1. 文学常识。
-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e30318880eb6294dd886c78.png)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0.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到)月光从窗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没有跟(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了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松树柏树,只是缺少有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
八年级语文27课短文两篇翻译
![八年级语文27课短文两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79a910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e.png)
八年级语文27课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只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来使用的,它不是指代语言文字 ,不是交际工具 ,不具有工具性 ,工具性不可能成为语文的本质特性。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语文27课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语文27课短文两篇原文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11课短文两篇笔记
![11课短文两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cf5086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9.png)
11课短文两篇笔记1. 文学常识。
- 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被称为“山中宰相”。
2. 字词解释。
-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交辉,交相辉映。
- 四时俱备:四季都有。
时,季;俱,都。
- 晓雾将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
歇,消散。
-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 欲界之仙都:人间的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 自康乐以来: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3. 句子翻译。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4. 内容理解。
- 结构层次。
-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然后具体描绘山川景色之美,先写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再写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接着写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 写景手法。
- 多视觉描写:从仰观“高峰入云”到俯察“清流见底”,从平视看到的“两岸石壁”到四季不同景色,再到晨昏的变化,调动了多种视觉角度。
七年级下语文《短文两篇》译文
![七年级下语文《短文两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f4f1ca102de2bd960588ed.png)
《短文两篇》译文班级姓名学号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图经云:“费祎(yī)登仙,尝驾黄鹤返憩(qì)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lóng zōng,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于园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子。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葆生的叔父在瓜州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象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狮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第11课短文两篇笔记
![第11课短文两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76fc8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b.png)
《短文二篇》课文笔记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的课文笔记:一、作者介绍1.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2.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二、词语解释1.陶渊明:结庐:构筑房舍;星夜:连夜;涉:跋涉;由:自。
2.孟浩然:岱宗:泰山;夫:发语词;输:这里是写照的意思;青:指苍翠、浓重、浓烈等意思。
三、问题解答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概括了山川的美。
同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从哪些角度来写山水的景色?“高峰入云”写静态的山,“清流见底”写动态的水。
这一句总写了山水的雄奇、秀丽。
3.“晓雾将歇”中的“晓”和“歇”的意思是什么?一个“歇”字表现了怎样的境界?“晓”是早晨的意思,“歇”是消散的意思。
“晓雾将歇”表现了雾的朦胧、美丽,以及自然景色的优美和宁静。
4.“夕日欲颓”中的“颓”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色?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颓”是坠落的意思。
“夕日欲颓”描写了太阳即将落下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自然景色的优美和宁静。
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这句话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的叙述和描写。
四、重点句子翻译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3.念无与为乐者。
翻译:想到没有人可以和我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景色,共同游乐。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90a11ec58f5f61fb636660e.png)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0.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到)月光从窗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没有跟(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了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
哪一个晚上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松树柏树,只是缺少有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
《短文两篇》翻译译文
![《短文两篇》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9a9d2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3.png)
《短文》翻译译文
《短文两篇》翻译译文
《短文两篇》翻译译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
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女儿。
乐羊子曾经在走路时,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有廉耻的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更何况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来牟取私利而玷污自己的品行呢!”乐羊子听后非常惭愧,就把拾到的金子扔到野外,并且到远方寻师求学去了。
过了一年(羊子)回来了,妻子跪起身子问他回来的原因,羊子说:“出门久了心里想念,没有什么特殊的事。
”妻子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布机前,说:“这织物从养蚕纺丝开始,在织布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以至成寸,一寸一寸地不断积累,于是成丈成匹。
现在如果剪断这织物,就将前功尽弃,荒废了时光。
你做学问,应当‘每天学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以便成就你的美好品德;如果中途回来,跟割断这织物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
又回去修完自己的学业,于是七年都没有回来。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5162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c.png)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七下语文短文两篇是《陋室铭》和《爱莲说》,原文如下:《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短文两篇》注释及翻译
![《短文两篇》注释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73dee582e3f5727a5e96225.png)
枭逢鸠逢子将安之子子将安之将子将安之安子将安之之我将东徙徙我将东徙东乡人皆恶我鸣皆何故故以故东徙以乡人皆恶我鸣恶犹恶子之声犹子能更鸣更犹恶子之声之宋之丁氏之家无井而出溉汲溉家无井而出溉汲汲常一人居外常常一人居外居及其家穿井及及其家穿井其及其家穿井穿有闻而传之者闻有闻而传之者之有闻而传之者者国人道之道国人道之之闻之于宋君之闻之于宋君于闻之于宋君宋君宋君令人令问之于丁氏之问之于丁氏于丁氏对曰对得一人之使之得一人之使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
《枭逢鸠》翻译
原文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
译文
原文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译文
原文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
译文
原文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
《穿井得人》翻译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
原文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
译文
原文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
译文
原文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文
原文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译文
原文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译文。
《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课文翻译
![《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课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d823d1ffc4ffe473368abef.png)
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後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显贵。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我准备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
弈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假使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27.《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对照
![27.《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5cda1089284ac850ad024240.png)
但:只是。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比较《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的异同?
相同点:都写自然景物。
不同点: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7.《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对照
原文
实词解释
句子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耸入。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时:季节。
俱:全,都。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
原文
实词解释
句子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解:解开,脱下。
欲:想要。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户:门。
欣然:高兴的样子。
行:动身。
月光照进门来,我高兴地起来走动。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至:到。
想到没有可以和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中庭:院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却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表笔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幽,高高地洁净地站立,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玩弄啊。
原文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予谓菊
谓
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
之
助词,的
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
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
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
唉
菊之爱
对于菊花的喜爱
陶后鲜有闻
鲜
少
陶后鲜有闻
闻
听说
同予者何人
同予
和我一样
宜乎众矣
宜
应当,当然
宜乎众矣
众
多
盖袭译欧西人之言
袭
依照着做
老年人常思既往
既
已经
事事皆其所已经者
已经
已经经历
惟怯懦也故苟且
苟且
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老年人如瘠牛
译文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原文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爱好者,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者,应该很多了吧。
瘠
瘦弱
不同之大略也
大略
大概
其澌亡可翘足而待
澌
尽
其澌亡可翘足而待
澌亡
灭亡
翘足而待
一抬脚就可以等到
少年雄于地球
雄
称雄
矞矞皇皇
光明盛大的样子
天戴其苍
戴
顶着
地履其黄
履
踏着
《短文两篇》《少年中国说》注释
斯是陋室
斯
斯是陋室
陋室
惟吾德馨
惟
惟吾德馨
吾
惟吾德馨
德馨
苔痕上阶绿
苔痕
苔痕上阶绿
绿
草色入帘青
青
谈笑有鸿儒
鸿
谈笑有鸿儒
儒
往来无白丁
白丁
可以调素琴
调
可以调素琴
素
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无丝竹之乱耳
乱
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无案牍之劳形
劳
无案牍之劳形
形
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草木
水陆草木之花
之
可爱者甚蕃
者
可爱者甚蕃
甚
可爱者甚蕃
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出淤泥而不染
而
出淤泥而不染
染
濯清涟而不妖
濯
濯清涟而不妖
清涟
濯清涟而不妖
妖
中通外直
中
中通外直
通
中通外直
《短文两篇》《少年中国说》注释
斯是陋室
斯
这
斯是陋室
陋室
简陋的房子
惟吾德馨
惟
只
惟吾德馨
吾
我
惟吾德馨
德馨
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
苔痕
青苔的印迹
苔痕上阶绿
绿
显现出绿色
草色入帘青
青
显现出青葱
谈笑有鸿儒
鸿
大
谈笑有鸿儒
儒
有学问的人
往来无白丁
白丁
没有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
调
调弄
可以调素琴
素
不加装饰
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泛指奏乐的声音
老年人常思既往
既
事事皆其所已经者
已经
惟怯懦也故苟且
苟且
老年人如瘠牛
瘠
不同之大略也
大略
其澌亡可翘足而待
澌
其澌亡可翘足而待
澌亡
翘足而待
少年雄于地球
雄
矞矞皇皇
天戴其苍
戴
地履其黄
履
《短文两篇》翻译
《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
水中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人们喜爱的非常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非常喜爱牡丹。
清涟
清水
濯清涟而不妖
妖
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
中
中间
中通外直
通
贯通
中通外直
外
外表
中通外直
直
笔直
不蔓不枝
蔓
生枝蔓
不蔓不枝
枝
长枝节
香远益清
远
远播
香远益清
益
更加
香远益清
清
清幽
亭亭净植
亭亭
高高地
亭亭净植
净
洁净的
亭亭净植
植
树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
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亲近而不庄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焉
语气助词
予谓菊
予
我
外
中通外直
直
不蔓不枝
蔓
不蔓不枝
枝
香远益清
远
香远益清
益
香远益清
清
亭亭净植
亭亭
亭亭净植
净
亭亭净植
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焉
予谓菊
予
予谓菊
谓
花之隐逸者也
之
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
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
噫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鲜
陶后鲜有闻
闻
同予者何人
同予
宜乎众矣
宜
宜乎众矣
众
盖袭译欧西人之言
袭
无丝竹之乱耳
乱
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官府的公文
无案牍之劳形
劳
使……劳累
无案牍之劳形
形
形体、身体
何陋之有
有何陋
水陆草木之花
草木
草本木本水陆草ຫໍສະໝຸດ 之花之助词,的可爱者甚蕃
者
……的花
可爱者甚蕃
甚
很
可爱者甚蕃
蕃
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唯独
出淤泥而不染
而
表转折,却
出淤泥而不染
染
沾染(污秽);被污染
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濯
濯清涟而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