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三化学知识点考点大全(鲁教版)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全册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a.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
B.氧气化学性质活泼,与电极发生反应,消耗了氧气。
(4)、结论: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9、氢气
(1)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①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H2O)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iiii)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三)氧气制取
1、工业制取: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方法):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氮气的沸点低,先分离出来
b镁带、铝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MgO 、Al₂O₃)。
c铜丝在空气中灼烧
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CuO)。
(ii)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d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在烧杯壁上出现水珠(H2O)。
(iii)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2、加热液体的方法: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试管夹持试管,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管口切勿朝人。
(完整)鲁教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二、观察化学变化1、镁条燃烧(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点燃(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Mg O2MgO2、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 H2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第二节化学之旅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试管酒精灯滴瓶量筒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坩埚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托盘天平二、实验基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随意丢弃(3)不要拿出实验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管口)(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6、一定量药品的取用:(1)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A、构造: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平衡螺母、底座、游码。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鲁教版)
【知识梳理】步入化学殿堂1、镁条燃烧(1)现象:(2)化学方程式:2、化学变化:(1)特征:(2)伴随现象:(3)伴随能量变化:转化为、、。
3、物理变化: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5、水是由构成,水由组成,一个水分子由构成,铜是由构成,氯化钠是由、构成。
氧气是由构成。
6、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7、使用天平时物码,称量腐蚀性药品必须装在里,称量的质量精确到克。
一同学药品和砝码放反了,他得到的质量是5.8g,则药品的实际质量应为。
8、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加热。
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为酒精灯容积的—;熄灭时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2)固体的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引起试管炸裂;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在加热。
(3)液体的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9、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杯壁有出现证明产生水;再向烧杯中加入,有现象证明产生二氧化碳。
探秘水世界1、水的三态变化: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和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和,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2、水受热时,水分子能量,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遇冷,水分子部分能量,导致其运动,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气态变回液态。
3、分子的特点:分子很,分子间有,分子在。
气体被压缩后减小了。
4、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水通过,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5、天然水的人工净化:①沉降:加入明矾,促进水中的而沉降,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明矾作剂。
②过滤:一贴二低、三靠、、过滤的作用:只能分离出固体,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③吸附: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作用,水或空气中的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很容易附着在其表面而被除去。
④消毒:通常加入液氯,除去水中的。
⑤蒸馏:给水加热使之变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冷凝得到液态水的过程叫做水的蒸馏,其作用是除去水中的杂质,蒸馏得到的水称为。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及其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九年级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的重要阶段,下面将介绍一些九年级化学的知识点。
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确定的比例组成的物质。
1.2 物质状态:物质可以存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不同状态下物质的分子间距离和相互作用力有所不同。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物理性质指物质在物理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2. 原子结构2.1 离子和原子的电子层: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者原子团,原子的电子层由电子云和核组成,其中电子云包括主能级、次能级和轨道。
2.2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规则:原子的电子按照一定规则填入不同轨道中,其中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
2.3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3. 化学式和化合价3.1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的方法,包括分子式和离子式。
3.2 化合价: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形成化学键时所带的电荷数,可以通过化学式和简单电荷平衡来确定。
4. 化学反应4.1 反应方程式:反应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4.2 反应类型:常见的反应类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加和反应、分解反应等。
4.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的变化率,可以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5. 酸碱中和反应5.1 酸和碱:酸是指能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
5.2 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5.3 pH和酸碱指示剂:pH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程度酸碱度的指标,酸碱指示剂可以通过颜色变化帮助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一、物质的组成1.原子:介绍了原子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的电子结构、质子数、中子数等。
2.元素:介绍了元素的特征,包括元素的性质、周期表排列等。
3.化合物:介绍了化合物的特征,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的区别。
二、物质的变化1.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物质的状态变化:介绍了物质的状态变化的条件和特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物质的化学变化:介绍了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特征,包括颜色变化、发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酸和碱:介绍了酸和碱的性质和区别,包括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以及中和反应的原理。
2.盐:介绍了盐的性质和常见的用途,包括盐的分类以及盐的制备方法。
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介绍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包括导电性、延展性、硬度等。
四、化学能与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能:介绍了化学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燃烧反应和其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速率: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五、物质循环与资源利用1.大气和水的循环:介绍了大气和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等。
2.石油和煤的利用:介绍了石油和煤的形成过程以及利用方式,包括化石燃料的利用、石油化工等。
3.非化石能源的利用:介绍了非化石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六、化学实验技能1.实验器材与操作:介绍了常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包括试管、烧杯、量筒等。
2.常见实验操作:介绍了常见的实验操作,包括过滤、结晶、滴定等。
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了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图表的绘制、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全册的知识点概述,包括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能与化学反应速率、物质循环与资源利用以及化学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基础,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科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3、如何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A、有新物质生成;B、伴随现象(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4、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2CO: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2(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化学变化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坩埚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坩埚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精品】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 3)原子间存在间隔 (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
(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7、物质、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物质
成 构
构 成
分子
构成
原子
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竹子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农药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一)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 2)不溶性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洗涤
C 、洗净的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D 、放置:倒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
11、粗盐的提纯
A 、溶解
仪器:烧杯、玻璃棒(搅拌,加速盐的溶解)
B 、过滤 1、仪器: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引流) 2、操作要点: ( 1)一贴: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2)二低:①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边缘
-4-
( 1) 步骤:连接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
( 2) 现象:若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 3) 判断:符合上述现象的装置不漏气
(手握有气泡,手松有水柱)
9、气体收集 ( 1)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难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 H 2 , O 2
A 、仪器装配 ( 1)要求:整洁美观,大小比例搭配得当 ( 2)顺序:从下至上,从左到右(拆卸则相反)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总结(鲁教版)---副本.docx
1、镁条燃烧(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占燃(2)结论:镁+氧气’尸氧化镁Mg O2 MgO2、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一氯化锌+氢气Zn HC1 ZnCl2 H2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NaOH CuS04 Cu (OH)2 I Na2S04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原子构成的物质:铜是由铜原子构成,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石字旁元素。
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各种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注意:元素只分种类不分个数。
只能用于对宏观物质的描述不能用于微观对分子的描述。
如水分子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错);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错)。
二、实验基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随意丢弃(3)不要拿出实验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银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试管口)(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防止污染胶头)(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移液作用)6、物质的加热A、酒精灯(2)火焰: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3)二查:①检查灯芯顶端是否平整或烧焦②检査灯座内酒精量不超过灯座容积的2/3(4)二禁:①禁止酒精灯对点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5)二要用:①点燃时,要用火柴②熄灭时,不可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B、仪器(1)固体:干燥的试管、蒸发皿等(2)液体: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C、注意事项(1)用外焰加热,不要与灯芯接触(2)均匀受热(可移动试管或酒精灯进行预热)(3)加热盛药品部位,液体加热试管的中下部(4)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二、观察化学变化1、镁条燃烧(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点燃(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 MgO2、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 H2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第二节化学之旅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试管酒精灯滴瓶量筒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坩埚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托盘天平二、实验基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碘的酒精溶液)(5)性质:(1)导电性:有些溶液能导电如:酸、碱、盐溶液(2)混合物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3)溶液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如: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2、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3、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乳化:举例:洗涤剂洗油污等4、电离:物质溶于水时或受热熔化时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质质量溶质质量1、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例题1:将4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6g水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100%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g4g+46g =8%答:3、例题2:若要配制100kg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00kg15%=15kg 水的质量为:100kg-15kg=85kg答:4、溶液的浓缩与稀释A、浓缩方法:(1)加溶质(2)蒸发水分例题:将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制成20%的溶液,需要加入氯化钠固体或蒸发水分多少克?解:设需要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X100%=20%100g10%+X100g+XX=12、5g答:解: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100%=20%100g10%100g-YY=50g答:B、稀释方法:加水稀释例题:将1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制成10%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解: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100% =10%100g20%100g+XX=100g答:三、溶液的配制1、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2、涉及公式: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3、例题:市售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cm-3。
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常见的酸和碱》一、生活中的酸和碱1、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和酚酞。
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和酚酞。
石蕊遇酸变石蕊遇酸变石蕊遇酸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色,色,遇碱变遇碱变遇碱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色;酚酞遇酸酚酞遇酸____________________色,遇碱变色,遇碱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
色。
色。
2、溶液的酸碱性有、溶液的酸碱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酸性溶液的三种。
酸性溶液的pH_______7pH_______7,能使紫色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蕊试液变_____________________色,使无色酚酞试液色,使无色酚酞试液色,使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碱性溶液的色;碱性溶液的pH_________7pH_________7,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______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中性溶液的色;中性溶液的pH________7pH________7。
3、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有哪些、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③、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4、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 表示,其范围是表示,其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H 越小,溶液的酸性越越小,溶液的酸性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H 越大,溶液的碱性越溶液的碱性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鲁教版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鲁教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九年级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总结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程的知识点,我将以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化学变化等三个方面来总结九年级化学知识。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实体,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物质。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种。
纯物质是指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元素: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根据其在化学反应中参与的方式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常见于金属材料,非金属元素常见于非金属化合物。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组成元素,化合物的命名一般遵循国际命名法。
4.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组成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如过滤、蒸馏、萃取等。
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电子以电子云的形式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格,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分类。
周期表的每个水平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个垂直列称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提供了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等。
3. 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原子序数是指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用来表示元素的位置。
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amu)表示。
4. 原子键和离子键:原子键是由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常见于非金属之间。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化合物的性质与其键的类型有关。
三、化学变化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式子,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
化学方程式要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
2020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知识点全面总结
2020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知识点全面总结1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步入化学殿堂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33.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2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0.1克。
)克。
)注意点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鲁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大全
鲁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大全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MnO 2是催化剂) MnO 2 (单位为“1”,省略不写)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中子(0) 质子(+)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阴离子 原子 得e 失e 失e 得e氢(H) 氦(He) 锂(Li钠(Na) 镁(Mg) 铝+ + +++ +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物质的颜色1.固体(多为白色)黑色---CuO、C粉、MnO、2Fe3O4、紫黑色---KMnO4红色---Cu、Fe2O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CuSO4·5H2O绿色---Cu2(OH)2CO3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溶液(较浓)。
酸、碱、盐的特性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
粘稠的油状液体。
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基本概念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鲁教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單元化學改變了世界第一節奇妙的化學一、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么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來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銹鋼等通過化學變化制的的,屬于化學制品2、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環境保護、能源開發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過程探索等二、觀察化學變化1、鎂條燃燒(1)現象:①發出白光②放出熱量③生成白色粉末點(2)結論:镁+氧气氧化鎂Mg O2 MgO2、鋅與稀鹽酸反應(1)現象:產生氣泡GAGGAGAGGAFFFFAFAF(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 H23、硫酸銅與氫氧化鈉的反應(1)現象:生成藍色沉淀(2)結論:硫酸銅 + 氫氧化鈉→氫氧化銅 + 硫酸鈉NaOH CuSO4 Cu(OH)2↓ Na2SO44、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1)特征:有新物質生成(2)伴隨現象:發光、放熱、變色、生成沉淀、產生氣體(3)伴隨能量變化: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光能、電能5、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6、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7、綠色化學:課本P7 又稱環境無害化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綠色化學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質,原料百分之百轉變成產物,生產對環境友好的產品。
三、物質組成的奧秘1、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構成GAGGAGAGGAFFFFAFAF銅是由銅原子構成氯化鈉是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2、物質是由元素組成如: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第二節化學之旅一、從問題開始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二、通過科學探究解決問題基本環節: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證據(設計實驗、進行實驗等)、獲得結論、交流評價三、對探究活動進行反思一、實驗基本操作1、原則:“三不”(1)不能用手接觸藥品(2)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3)不得品嘗任何藥品的味道2、用量:GAGGAGAGGAFFFFAFAF(1)嚴格按實驗規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時,取用最少量(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液體取1—2ml)3、剩余藥品的處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隨意丟棄(3)不要拿出實驗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4、固體藥品的取用:(1)塊狀固體:一般用藥匙或鑷子取,操作為“一橫二放三慢立”(2)粉末狀固體:用藥匙或紙槽取,操作為“一橫二送三慢立”5、液體藥品的取用:(1)較多量:傾倒法(瓶塞倒放、試管傾斜、標簽向手心、瓶口挨著管口)(2)較少量:用膠頭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懸空,不能倒置或平放)(3)極少量:用玻璃棒蘸取6、一定量藥品的取用:(1)固體:用托盤天平稱量A、構造:托盤、指針、分度盤、標尺、平衡螺母、底座、游碼。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二、观察化学变化1、镁条燃烧(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点燃(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Mg O2MgO2、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 H2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第二节化学之旅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试管酒精灯滴瓶量筒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坩埚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托盘天平二、实验基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随意丢弃(3)不要拿出实验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管口)(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6、一定量药品的取用:(1)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A、构造: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平衡螺母、底座、游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初三化学知识点考点大全(鲁教版)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镁条燃烧(1)现象:①②③(2)化学文字表达式:2、、化学变化:(1)特征:(2)伴随现象:,描述化学现象不能说出。
3、物理变化: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5、使用天平时物码,称量腐蚀性药品用,称量的质量精确到克。
一同学左物右码放错,他得到的质量是3.8g,则实际质量应为。
6、水是由构成,水分子由构成,一个水分子由构成,铜是由构成,氯化钠是由、构成。
氧气是由组成。
7、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8、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
灯壶内的酒精量为酒精灯容积的;熄灭时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2).固体的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引起试管炸裂;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在加热。
(3)液体的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9、在燃气火焰上方罩一个的烧杯,有现象证明产生水,在向烧杯中导入,有现象证明产生二氧化碳。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水分子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气态变回液态。
水的三态变化是变化。
2、分子的特点:(1)(2)(3)(4)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原子不能再。
气体被压缩后减小了。
3、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能量,水通过,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净化天然水的步骤、、、。
净化天然水时,沉降时明矾作。
吸附时,活性炭具有性。
过滤时,滤纸与漏斗之间没有紧贴会导致。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4、混合物:。
例如:纯净物:。
例如:冰水混合物属于元素定义:。
元素种类由决定。
元素能论,不能论。
原子既能论,也能论。
元素的分类:元素:Ca、Fe、Cu、Mg等元素:O、H、Cl、C、P等单质: 。
例如: 化合物: 。
例如: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5中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6、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为 ,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为加入 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常用的转化方法:7、电解水,正极产生 气体,负极产生 气体,文字表达式:结论:①水由 组成的,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不变。
8、分解反应:9、电解水,水分子分成 ,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 ,许多氧分子聚集成 ;每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 ,许多氢分子聚集成 。
10、使用量筒时视线与 相平,若仰视,读数比实际 ,若俯视则 。
1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1) (2) (3)文字表达式式:12、化合反应:13、氢能源优点:(1) (2)14、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理性质: 如:色、态、味 、密度、熔点等15、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氢原子核中没有 。
16、(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化学变化中易 ,变成 ,带 电;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变化中易 ,变成 ,带 电;(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2)稳定结构。
(4)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 。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 是不变的,改变的只是 。
(5)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和 ;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
(6)是原子, 是阳离子,符号 ,是阴离子,符号 , 是同种元素, 是性质相似(7)背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16、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的离子叫 ,带负电的离子叫17、元素周期表 市场上有“加碘食盐”,“加铁酱油”等商品,这里的碘,铁指的是 18、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19、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每个横行 相等叫一个 ;共有 个纵行,每个纵行 相等叫一个 。
第三单元 溶液1、溶液定义: 。
特征 、 ,均一稳定的液体 是溶液,如 。
2、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 。
原子(不带电) (带正电,占体积小,质量大) (带负电,占体积大,质量小) (带正电)(不带电) 20 Ca 钙 40.083、洗涤剂洗油污属于 现象,汽油洗去油污属于 现象。
4、(1)、饱和溶液:(2)、判断饱和的方法:(3)、转化: (1) (2) (3)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 (2) (3)(4)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 ,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 。
对溶质和溶剂都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温度时饱和的比不饱和的 。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5、溶液的配制步骤: 、 、 、配溶液时,若仰视读数,则造成 ;若俯视读数则造成 ;若左物右码反了,并用到了游码,则造成 ;若称量好水向烧杯中倒时有水洒落,则造成 ;若配好的溶液有洒落,则 ;若选取的溶质含有杂质,则造成 ;6、向100g20%的NaCl 溶液中加溶质时,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加溶剂时,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蒸发溶剂时,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现象: 色的铜丝变成 色,(2)文字表达式:(3)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足1/5的原因: 、 、(4)空气体积分数: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杂质2、氧气的工业制法属于 变化,是根据各种气体的 不同而分离的。
3、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有 、 、 、 、 、 。
4、氧化物: 如:CuO 、MgO5、氧化反应:6、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O 2Fe O 2 NaCl H 2O 2H 2O7、化学式的定义: 如:MgO 、H 2O 、CO 2表示该物质表示该物质的组成意义: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8、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金属元素通常显 ,非金属元素通常显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为 。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
(1)设H 2SO 4中S 的化合价为x ,(+1)× +x+(-2)× =(2)H 2SO 4中有 中元素,一个H 2SO 4分子中共有 分子,其中有2个 、1个 、4个 。
(3)H 2SO 4中H 、S 、O 的原子个数比是 ,元素质量比是 。
(4)H 2SO 4的化学式量 =(5)H 2SO 4中S 的质量分数 =例 H 2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9、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 、 化学方程式:(2)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 、 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预先在集气瓶底 为了防止10、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 反应药品: 和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是因为催化剂:(2)、实验装置此装置用于 此装置用于 此装置排水法收集O 2从 端进此装置排空气法收集O 2从 端进 仪器名称:a b c d e (3)收集 法(气体干燥但不 ):密度比 ,验满: 法(气体纯净但不 ):不易溶于水,气泡 、 冒出时再收集(4)验证:将带火星的木条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 再收集。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1、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和质量都保持不变。
(1)右图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把该反应配平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和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4、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 ,生成物的质量 ,催化剂的质量 ,不反应的物质质量 ,参加反应的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1、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 的 反应。
2、灭火的方法:(1) (2) (3)3、燃烧的条件:(1) (2) (着火点能不能改变 )(3)名称化合价 符号 离子 名称 化合价 符号 离子 名称 化合价 符号 离子 名称 化合价 符号 离子 氢钙 氯 氧 钠镁 氢氧根 碳酸根 钾铜 硝酸根 硫酸根 银 锌铁 铵根 钡 铝 a b c de含碳的可燃物,在氧气供给不足燃烧时,生成,该气体有毒,能让人窒息而死亡。
爆炸一般是跟氧气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的剧烈的燃烧时产生的。
点燃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要。
4、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因为,,;用作气体肥料因为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因为(写化学方程式)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因为(写化学方程式)5、促进燃烧的方法:(1)(2)6、三大化石燃料:、、。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7、冬季二氧化碳含量高的原因:,。
8、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有哪些?产生:、、消耗:、9、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反应原理:药品和收集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验满:)检验CO2:固态的二氧化碳叫CaCO3名称为:,H2CO3名称为:,Ca(OH)2名称为:。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1、浓盐酸是无色、透明有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说明浓盐酸具有性。
浓硫酸(物理性质)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具有性,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②稀释浓硫酸:把沿玻璃棒(烧杯壁)慢慢引流到里,切不可将注入。
浓盐酸若敞口在空气中放置溶质质量分数,浓硫酸若敞口在空气中放置溶质质量分数,2、酸的通性(因为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使酚酞试液。
(2)酸+金属——+ Mg+ HCl= +Fe+ HCl= + 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色(3)酸+金属氧化物——+Fe2O3+ HCl= +把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先看到的现象,后看到的现象是。
(4)酸+盐——+HCl+Na2CO3= + + (HCl可用于检验离子)HCl+AgNO3= + 用于检验氯离子BaCl2+H2SO4=+3、NaOH俗称:、、白色固体,溶液于水,溶于水放出,放在空气中而潮解,具有强腐蚀性。
有吸水性能做干燥剂,但不能干燥。
氢氧化钠须密封保存,因为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而潮解,还易跟空气中的反应而变质成。
氢氧化钙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变质成为。
Ca(OH)2白色固体,溶于水,其溶液叫,俗称:、制法:+ =Ca(OH)2(放出大量的)CaO俗称,制法:CaCO3==== +4、碱的通性(因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变,使无色酚酞(2)碱+非金属氧化物——+CO2+ Ca(OH)2= + (用于检验)CO2+ NaOH= + (用于吸收)(3)碱+酸——+Ca(OH)2+ HCl= +NaOH+ HCl= +(4)碱+盐——+Ca(OH)2+ Na2CO= + (工业制氢氧化钠)NaOH+ CuCl2= + (现象:产生)5、复分解反应:酸由和构成的化合物,如HCl,H2CO3,H2SO4碱由和构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NH3·H2O盐由和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2CO36、PH值范围:0—14(1)PH=7时,溶液呈(2)PH>7时,溶液呈性,PH值越,碱性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