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1、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将任意三角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画图的笔、尺子、方格纸、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过两天,巨人国的小朋友要去淘气的学校参观,所以六年级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巨人”设计一间教室。
同学们能不能帮他们想想怎么设计呢?“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4:1。
学生汇报想法。
二、实践操作,获取新知1、活动1——给巨人设计教室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1)师:请同学们先自己动手画,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怎么画的。
(2)展示学生画法,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按4: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
这就是图形放大的方法。
(板书:4:1 放大)2、活动2——将三角尺缩小如果下图中的三角形表示“巨人”用的三角尺,你能将这个三角形按1:4缩小,画出我们用的三角尺吗?(1)师:请同学们先自己动手画,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怎么画的。
(2)展示学生画法,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小结:按1:4缩小也就是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这就是图形缩小的方法。
(板书:1:4 缩小)3、师生交流讨论:观察一下,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图形有什么变化呢?通过上面的研究活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师生交流后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照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形状不变,大小变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56--58。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五、教法要素: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放大与缩小现象的感性认识﹙2﹚比的意义﹙3﹚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2.原型:﹙1﹚按2:1画出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例4﹚﹙2﹚按3:1将放大后的图形进行缩小。
3.探究的问题:﹙1﹚如何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2﹚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后,图形有什么变化?六、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1.老师这儿有几张精美图片,同学们想看吗?(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内容)2. 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生:…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图形放大与缩小(二)探究与解决:1.教学例4:思考: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如何按2:1放大图形?观察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2﹚汇报展示:先让生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是怎样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的?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说一说为什么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两倍,连接两个端点后斜边也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可采用什么方法验证?生: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3﹚共同小结:将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只需把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即可,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新旧教材《比例》这一内容的最大不同之处。
它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新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比例单元中,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
笔者认为主要是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就本课而言“从简单图形开始,借助实物或计算机演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由此充分体验图形的相似性是指图形变换后,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不变,前后图形是相似的。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9-60例四【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教材编排是学生在六年级分阶段学习了比、比例及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后,作为比例的应用第二课时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在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是不明确的,需要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物体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1.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改变,形状没有发生改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3.感受图形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作业纸【教学过程】1.回顾旧知,发现引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与变换”的领域里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轴对称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这里有一张老师好朋友的照片,(课件出示教师照片)老师又另外给他放大了三张。
①上面三幅图中,哪一幅与原图最像?②为何都选择第三幅?三幅都是变大的,那第一幅是怎么变大的?第二幅和第三幅呢?(抓住要点:形状不变)【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化的知识之间必定存在着空隙和差距,只有填补空隙和弥补差距,才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课堂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范文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范文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9-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 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彩色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呢?(照片很小,让学生不能看清)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
哦,原来是万里长城!我们是怎样才能看清的呢?(放大)再看这一张,(看不清的)你看到了什么?老师将其逐渐缩小,原来是天安门城楼。
有时需要放大才能看清,也有时候需要缩小才能看清。
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挺广泛的。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你见过生活中对的这些现象吗?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缩小?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十分普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多媒体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2.设疑激趣想不想试一试放大缩小?出示老师工作照,再将照片不安比变形放大、缩小,丑化照片,这是怎么啦?(学生谈感受)师:看来今天我们探究的放大与缩小的问题可不简单的,里面是有学问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深入探索其中的秘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 感知图形的放大。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范文(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范文(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P56—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难点:联系实际,建立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
【教学准备】方格纸、直尺、铅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问: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请你们在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平面图形;2、请学生再在同一张方格纸上画一个它(刚才画的平面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图;3、展示学生杰作;4、揭示课题。
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有什么特点,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出示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究。
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做一回知识的发现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得出规律1、课件出示一张照片,先不规律的放大,问学生有什么变化?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及教师课件的演示,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图1与原图相比,只是长变了,宽没有变,图中的人变得又矮又胖。
生2:图2与原图相比,只是宽变了,长没有变,图中的人变得又高又瘦。
生3:图3与原图相比,长和宽都变大了,但形状没变。
师:长和宽都变大了,但形状不变,这种现象在数学中称之为放大。
(设计意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现实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数学领域中图形的放大有很大的区别。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板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板书教学设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型新授课备课人 XXX 执教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难点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两次,使学生看清照片。
师:这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为什么刚才我们看不清,现在却看清了呢?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看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
(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
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
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最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最新教案(精选11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最新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肯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像。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视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实力。
3、情感看法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利用方格纸按肯定的比将简洁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把一个三角形按肯定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春天到了,同学们想不想春游?还记得我们去年在哪里玩的吗?(尧帝公园)老师这有一张我们去年春游的合影照片,一起来看一看吧。
1、(出示第一张,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晰人物的脸面)提问:“你有什么想法?”(生:太小了)“怎么办?”(放大)2、(出示放大后的其次张,画面很大,只能看到照片的局部画面)提问:“这下怎样?”(生:太大了)“怎么办?”(缩小)师:好,听你们的,是这样吗?(横向缩)生:不是。
师:这样呢?(纵向缩)生:不是。
师:怎么都不行?生:照片只是一边缩就会变得很扁或很瘦长,看起来很惊奇。
师:也就是说,照片在放大或缩小时要不变更原有的形态,可是怎样才能不变更原照片的形态呢?生1:把长和宽都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生2:将照片按肯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3、揭示课题:看样子图片也要依据详细状况调至合适的大小,这样我们看起来才会觉得更舒适些,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只变更画面的大小,却不变更画面形态的图形缩放有着怎样的规律。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熟识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并且帮助学生辨析生活中放大与缩小和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分,初步感知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改变规律。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 33耀34 页例 1、例 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六第 1、2 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感受图形的放大、缩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性,进一步积累图形运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
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尺子、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初步感知1.谈话:我们经常需要下载一些,下载后的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2.教师演示:将一张长方形照片拖动电脑鼠标后得到四幅不同的照片。
提问:把变化后的图与原图比,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图 A、图B 会变形?3.揭题:图 A、图 B 变形了,看起来很奇怪。
图C、图 D 和原图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
怎样使它的形状不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研究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教师拖动鼠标放大或缩小照片,容易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激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研究的欲望。
学生在观察动态的画面、变化的图形中,能体会到一张照片将长边拉长会将图形变扁,将宽边拉长图形变瘦,而只有将长边和宽边同时拉长或拉短,图形才不会变形。
通过比较辨析,初步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和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别,为进一步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丰富了感性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第【1】篇〗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蜡笔说教学过程:谈话揭题关于图形变换,除了上两节课复习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三种外,我们还学过“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说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回顾与整理1.提问: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特点?(一个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与原图形相比较:形状相同,大小不同)2.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步骤。
(1)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2)说教师小结。
先按一定的比将原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也就是计算出放大或缩小后相应各边的长度,再按算出的新边长度画出原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
3.为什么要按相同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如何理解“相同的比”中的前项和后项?(1)图形大小变换后,如果要和原图形的模样相同(中学里称为图形的相似),就必须做到各部分按相同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
(2)这个相同的比的前项可以理解为变换后的图形大小,后项可以理解为原图形的大小。
4.举例说明什么样的情况是放大的,什么样的情况是缩小的。
如果按3∶1变换,就是说变换后的图形大小是原图形的3倍。
如果按1∶2变换,就是说变换后的图形大小是原图形的。
5.在图形的运动这节课中复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以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等相关知识,他们各自的特点和操作要点是什么呢?他们各自有什么应用价值?6.结合以上知识,自主设计图形。
完成教材98页6题。
典型例题解析1.课件出示典型例题1。
把下面平行四边形的各边按1∶3缩小。
分析:原平行四边形的上、下边均为9格,缩小到原来的后都变为9×=3(格),高为6格,缩小到原来的后变为6×=2(格)。
解答:2.课件出示典型例题2。
把下面的左图按2∶1放大,右图按1∶2缩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相关知识。
画图的关键是算准变换后的图形的边的长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第1篇】课型:新授课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说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教具:投影仪说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3分)1.课件出示主题图。
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生:…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图形放大与缩小2.出示说说学习目标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二)自主学习(10分)1.课件出示例4:思考: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如何按2:1放大图形?﹙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2﹚汇报展示:先让生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是怎样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的?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说一说为什么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两倍,连接两个端点后斜边也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可采用什么方法验证?生:量一量﹙3﹚共同小结:将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只需把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即可,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2.延伸: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着画一画。
﹙方法同上﹚3.归纳概括,形成结论课件出示:原图→放大后的图形→缩小后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来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后汇报。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3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3、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教学重点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课前口算。
二、设情境、导新课。
(1)放大现象。
老师前几天拍了几张照片,拿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出示缩小后的图片)师:能看清吗?太小了看不清怎么办呢?(生:用鼠标拖拉放大图片。
)师把图片慢慢放大,放大到原来的3倍。
师:现在能看清楚了吗?是什么?漂亮吗?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很小,我们要看清楚它们就要通过什么办法呢?(板书:放大。
)(2)缩小现象。
师:还想看照片吗?(出示一张放大得看不清的相片)师:看得清吗?怎么办?2、教学例4。
(1)出示图形。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①审题:这里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格?师: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说。
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教师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说明。
师: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②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出放大后的正方形。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展示学生作品,让一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思路。
(2)如果换成长方形和三角形,你们有信心吗?①出示图形。
师:长方形可以怎样按2∶1放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能直接数出多少格吗?怎么办?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方法:把两条直角边放大2倍。
师:下面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一画吧。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②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师:刚才,在画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只扩大了两条直角边,斜边是否也变为了原来的2倍?谁来验证一下?你们认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好呢?请一生上台用尺子量一量的方法验证,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
(3)讨论。
(出示放大前和放大后的三组图形。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汇报结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精品教案(精选五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精品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59--60。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五、教材分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例的实际应用,有了前面所学知识做基础,学生能较容易的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在画图时学生对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线段进行放大或缩小感觉难度不大,但是倾斜线段的缩放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
六、教法要素: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放大与缩小现象的感性认识﹙2﹚比的意义﹙3﹚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 2.原型:﹙1﹚按2:1画出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例4﹚﹙2﹚按3:1将放大后的图形进行缩小。
3.探究的问题:﹙1﹚如何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2﹚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后,图形有什么变化?七、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1.老师这儿有几张精美图片,同学们想看吗?(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内容)2.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生:…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图形放大与缩小(二)探究与解决: 1.教学例4:思考: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如何按2:1放大图形?观察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王晓霞【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方格纸。
【教学课时】第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图景:“看上面的图片,你们能说一说,图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哪些是将物体放大?哪些是将物体缩小?”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谈话导入:生活中存在许多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4: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是什么意思?(就是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是不是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可以了?比较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让学生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画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完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或量一量的方法,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
之后让学生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到: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问题: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得出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独立完成“做一做”,交流是怎样思考与操作的,并及时纠正错误。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共四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一)一、说教材《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思考、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图形放大或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课件;答题卡、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四、说教学过程:一)、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揭示课题:1.借助实物投影放大、缩小。
在一张纸上写着我的生日,同学们,一起看看,知道我的生日了吗?(字很小,看不清)怎么办呢?(放在实物投影上放大)放大到看不清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把它缩小。
知道我的生日了吗?2.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看来呀,我们借助实物投影,我们可以把字放大或缩小。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吗?(课件展示生活中一些放大、缩小的实例)3.揭题: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平面图形入手研究。
二)、出示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学习目标:1、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2、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师:目标明确了,要实现本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完成吗?三)、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P60页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2:1放大是什么意思?是把它们的什么放大了?2:1是谁与谁的比?前项表示什么?后项表示什么?2、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四).先学学生认真看书,师巡视,确保人人都在认真看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教科书第59-60页“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利用比例的知识,同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又是教学比例的现实素材。
教材在这部分的编写,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放大和缩小》与“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相融合,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播放视频放大缩小枪,提问:刚才的视频中有一个神奇的物品是放大缩小枪,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的神奇物品,但也有类似的东西可以产生放大缩小的现象,现在开动脑筋思考下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有哪些?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出示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图片。
师:照相是将我们看到的景象进行缩小,用放大镜看报纸当然是将文字放大,我们常用的投影仪的原理就是讲内容放大到屏幕上供同学们学习,最后一幅画中光束照到人身上,影子投到了墙壁上也是放大的现象。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放大与缩小。
从最简单的平面图形入手研究。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图形的放大(1)师:请看例4: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板书2:1根据你之前学过的比、比例及比例尺的知识说说你对要求的理解,并在一号练习纸上试着画一画。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课堂生成问题:按边、按面积放大的情况(寻找错误的,辨析面积还是各边,只是长扩大的等等)生汇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59--60。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 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五、教材分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例的实际应用,有了前面所学知识做基础,学生能较容易的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在画图时学生对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线段进行放大或缩小感觉难度不大,但是倾斜线段的缩放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
六、教法要素: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放大与缩小现象的感性认识﹙2﹚比的意义﹙3﹚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2.原型:﹙1﹚按2:1画出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例4﹚﹙2﹚按3:1将放大后的图形进行缩小。
3.探究的问题:﹙1﹚如何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2﹚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后,图形有什么变化?七、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1.老师这儿有几张精美图片,同学们想看吗?(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内容)2. 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生:…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图形放大与缩小(二)探究与解决:1.教学例4:思考: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如何按2:1放大图形?观察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2﹚汇报展示:先让生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是怎样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的?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2、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
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尺子、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一幅长方形(小一些)问:后面的同学看得清楚吗?老师把它变得大一些。
2、出示放大后的三张照片,和原图相比你觉的哪一张没有变形呢?图1:把长拉大,宽不变图2:把宽拉长,长不变图3:把原图按一定的比放大学生观察后得出:图3没有发生变化。
师:图1和图2从视觉上看出已经把形状改变,而图3在视觉上看出没有改变原图的形状,真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
二、操作验证1、探究图形放大的变化规律(1)出示原图和图3师:这两张是原来的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图形思考:放大后的图形的长与原来图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生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总结交流:①放大后的长是原来长的2倍,宽是原来宽的2倍。
②放大后的长与原来长的比是2:1,宽与原来宽的比是2:1师:观察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2:1表示哪两个量的比呢(也可以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引出对应边)师引导小结:放大后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的边的比是2;1师: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时,我们就说把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了。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图形的放大。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师:如果要把这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该怎么做呢?2、尝试操作,加深理解。
(1)想自己试试放大一个图形吗?出示例2(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学生在课本上一画,指名说怎么样画的,集体核对,师演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56--58。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放大与缩小现象的感性认识
﹙2﹚比的意义
﹙3﹚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
2.原型:
﹙1﹚按2:1画出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例4﹚
﹙2﹚按3:1将放大后的图形进行缩小。
3.探究的问题:
﹙1﹚如何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
﹙2﹚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后,图形有什么变化?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老师这儿有几张精美图片,同学们想看吗?(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内容)
2. 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生:…
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图形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与解决:
1.教学例4:
思考: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如何按2:1放大图形?观察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2﹚汇报展示:先让生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是怎样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的?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说一说为什么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两倍,连接两个端点后斜边也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可采用什么方法验证?生: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
﹙3﹚共同小结:将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只需把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即可,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2.延伸: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着画一画。
﹙方法同上﹚
3.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课件出示:原图→放大后的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来图形之间有什
么关系?小组交流后汇报。
师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三﹚训练与应用
1.完成5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2.练习九第1题
做完后,让生说一说为什么B和C不是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3.练习九第2题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与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你表现如何?你有什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