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杜鹃芦笛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三下《唱:杜鹃 芦笛》教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三下《唱:杜鹃芦笛》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杜鹃芦笛》是苏少版音乐教材三下的教学内容,歌曲以杜鹃鸟和芦笛为创作元素,歌词描绘了杜鹃鸟的叫声和芦笛的悠扬旋律。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杜鹃鸟的叫声为主题,旋律优美动听;第二部分以芦笛的旋律为主题,节奏欢快。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乐器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如五线谱的识谱、音符的时值等。
同时,学生对杜鹃鸟和芦笛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较低,对歌曲的情感表达不够到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唱:杜鹃芦笛》这首歌曲,并掌握其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感受杜鹃鸟和芦笛的魅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如半音、全音、附点音符等。
2.歌曲的情感表达,如何让学生唱出杜鹃鸟的悲欢离合和芦笛的悠扬旋律。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对歌曲的乐理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感受杜鹃鸟和芦笛的氛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乐谱、图片、视频等。
2.乐器:钢琴、芦笛等。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唱:杜鹃芦笛》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优美的旋律。
然后,展示杜鹃鸟和芦笛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这两种事物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五线谱,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歌词,并指导学生认识五线谱中的音符、节奏。
3.操练(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歌曲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辽海版音乐三年级下册《芦笛》教案

辽海版音乐三年级下册《芦笛》教案一. 教材分析《芦笛》是辽海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清新、优美的旋律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歌曲共四句歌词,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易于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器的认识较少,对音乐的表现手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芦笛》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春天的美好。
3.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现手法,展现自己对春天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芦笛》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音乐表现手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芦笛》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乐器:钢琴、芦笛等。
3.教学音频:歌曲《芦笛》的示范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然后,播放歌曲《芦笛》的示范演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芦笛》的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在学生熟练掌握旋律后,教授歌词,让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乐器(如芦笛)进行演奏,巩固所学旋律和歌词。
同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编排动作,表现歌曲《芦笛》的内容。
完成后,各小组进行展示,互相评价。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自己的春季歌曲。
学生可自由组合,运用所学音乐知识进行创作。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指导。
艾青诗选芦笛主旨

艾青诗选芦笛主旨
【原创版】
目录
1.介绍艾青诗选《芦笛》的背景和主题
2.分析《芦笛》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意义
3.探讨《芦笛》所表达的诗人情感和时代背景
4.总结《芦笛》在艾青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和价值
正文
《芦笛》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收录于《艾青诗选》中。
该诗以芦笛为题,通过描绘芦笛的苍凉、悠远的声音,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抒发了诗人对故土、民族的忧虑与挚爱。
在《芦笛》中,艾青巧妙地运用了芦笛这一传统民间乐器作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芦笛象征着民族传统和文化,同时也暗示着民族的苦难和坚韧。
诗中,芦笛的声音如泣如诉,宛如历史的长河在倾诉。
这既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历史的敬畏,也揭示了他对民族未来的担忧。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许多其他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白露为霜”的秋夜、“长河落日”的荒凉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充满时代气息的画卷。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运用,艾青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普遍性。
《芦笛》反映了艾青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灵世界。
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艾青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在这种背景下,《芦笛》成为了一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
总之,《芦笛》在艾青的诗歌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民族的苦难与辉煌,传达了诗人对故土和民族的深情厚
意。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全册)

3、展示,并且集体进行评价。
五、感悟春天
1.师:请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
2.师小结下课。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嘀哩嘀哩
课时
上课
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生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嘀哩嘀哩》。
2、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
3、通过欣赏歌曲,学生能够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的美、表现春天的美。
师:那让我们来听听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2、(初步欣赏《雨天等妈妈》)
你们听出来了吗?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能用歌曲中的话告诉我吗?
师:让我们再来感受歌曲中的小朋友对妈妈的爱。
3、(复听)
师:小朋友们,我们除了雨天可以给妈妈送伞,让妈妈感受到我们对妈妈的爱,我们还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4、表演
教学
重点
学生能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
难点
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演唱歌曲第五、六乐句的衬词“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课前
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练声
练声
模仿火车开来的声音,师生合作。
三、新授
1、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今天我们这辆小火车要把我们带到哪儿去呢?老师给你们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听一听,小火车把我们带到春夏秋冬中的哪一个季节好吗?(播放音乐《嘀哩嘀哩》)
课题
春天来了
课时
上课
时间
旋律中感受到春天之美,感悟到春的美好和短暂。
艾青诗选芦笛主旨

艾青诗选芦笛主旨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艾青诗选《芦笛》简介
2.《芦笛》的主题和意象
3.《芦笛》的艺术特点
4.《芦笛》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文
1.艾青诗选《芦笛》简介
《芦笛》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代表作,收录于他的诗选中。
艾青,原名蒋正华,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影响了一代人的文学审美。
2.《芦笛》的主题和意象
《芦笛》以芦笛为题,通过芦笛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在诗中,芦笛声象征着生命的勃发和对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风貌。
3.《芦笛》的艺术特点
《芦笛》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艾青风格。
首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形象更加丰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诗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给人以优美的审美享受。
最后,诗的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采。
4.《芦笛》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芦笛》作为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在我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展现了艾青独特的艺术风格,还传达了他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崇高的审美追求。
同时,《芦笛》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都受到这首诗的启发,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三年级音乐下册复习资料

黄浦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嘀哩嘀哩》演唱形式是童声齐唱。
2.《春天来了》是德国民歌。
3. 附点四分音符:5 . 四分音符:5 二分音符:5 —八分音符:54.《旅行之歌》是斯堪的纳维亚歌曲5.《郊外去》是钢琴独奏曲,选择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作者是丁善德,代表作有《长征交响曲》、《黄浦江颂》。
第二单元1.《雨天等妈妈》演唱形式是领唱与齐唱。
2.《小伞花》词作者是朱胜民,曲作者是苏小洋。
3.《共同拥有一个家》课本11页手语动作。
4.《吉祥三宝》演唱形式是对唱、重唱。
作者是布仁巴雅尔。
第三单元1.《苗岭的早晨》是口笛独奏和小提琴独奏。
2.拍号:四三拍分子表示每小节有三拍,分母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3.《阿西跳跃》是民族管弦乐第四单元1.《顽皮的小闹钟》是管弦乐,作者是美国的安德尔逊。
2.《杜鹃》是法国儿歌。
3.轮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按一定顺序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为轮唱。
4.《芦笛》是波兰民歌,作者是波兰的扬奥马夫。
5.附点八分音符的写法:5.6.《幽默曲》是小提琴独奏,作者是捷克的德沃夏克。
第五单元1.《赶花会》是民乐合奏。
花会是我国西南地区春季举行的民俗风情聚会。
身穿鲜艳服装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花会赏花、跳舞、唱歌。
2.《对鲜花》是北京民歌。
3.《对花》是黄梅戏《打猪草》选段。
黄梅戏唱腔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成长在安徽安庆地区,吸收京剧、徽剧音乐形成。
4.《编花篮》是河南民歌。
第六单元1.《全都认识我》是童声齐唱。
2.顿音记号,加了该几号的音要唱的短促而有弹性。
3.《八只小鹅》是斯洛伐克民歌。
4.《快乐的农夫》是钢琴独奏,作者是德国的舒曼。
5.《故乡的亲人》作者是美国的福斯特。
第七单元1.《剪彩波尔卡》是管弦乐,作者是奥地利的施特劳斯。
2.《恰利利恰利》是印度尼西亚民歌。
3.《打字机之歌》是管弦乐。
作者是美国的安德尔逊。
4.《开心里个来》是江苏民歌。
第八单元1.《小行星变奏曲》是钢琴独奏,作者是奥地利的莫扎特。
艾青诗选芦笛赏析

艾青诗选芦笛赏析【原创版】目录1.艾青诗选概述2.芦笛赏析简介3.芦笛赏析中的主题与情感4.芦笛赏析的艺术特色5.总结正文一、艾青诗选概述艾青,原名蒋正华,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艾青的诗歌风格独特,以真挚的情感和激昂的热情歌颂生活、赞美人民,强烈反映了我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奋斗精神。
艾青诗选汇集了艾青先生一生中的许多佳作,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欣赏艾青诗歌的平台。
二、芦笛赏析简介《芦笛》是艾青诗选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它以悠扬的芦笛声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对生活的深厚感情。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将芦笛声与自然景色、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三、芦笛赏析中的主题与情感《芦笛》一诗的主题是对故乡和生活的热爱。
诗人通过对芦笛的赞美,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
在诗中,芦笛声是故乡的象征,它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
此外,诗人还通过芦笛声表达了对和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
四、芦笛赏析的艺术特色《芦笛》一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其次,诗人巧妙地将芦笛声与自然景色、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美景之中。
最后,诗人通过对芦笛声的描绘,传达了对故乡和生活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五、总结《芦笛》是艾青诗选中的一首佳作,它以悠扬的芦笛声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对生活的深厚感情。
通过对芦笛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彰显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简谱) 唱:杜鹃 芦笛-优秀奖

《芦笛》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芦笛》听赏歌曲《胡桃夹子进行曲》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自然而又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得演唱歌曲。
2.认识附点八分音符与二四拍拍号,感受二四拍的强弱。
能正确掌握歌曲节奏,尤其是附点八分音符以及句尾休止符。
3.听赏《胡桃夹子》,能听出两支队伍音色的不同,并用身体语言进行角色扮演。
教学重难点:1.掌握附点八分音符节奏,能在歌曲中正确的演唱。
用自然而又轻快跳跃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芦笛》。
2.能够大胆,自信地参与二声部的歌唱。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想用竖笛带给大家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歌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们听到这首歌最想去干什么呢【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歌曲律动1、踏步练习你们瞧,迎面走来了一群波兰的小士兵,他们正随着音乐干什么呢(原地踏步)注意哦!我们的踏步是是有要求的,需要你们跟着音乐的节拍踏步,能做到吗(1)第一次踏步,需提醒学生跟着节拍踏步,不要加快速度。
(2)第二次踏步,注意重音的把握。
【设计意图:用身势动作随音乐律动,感受节拍的强弱】2、大镲练习在我们身边又走来了一支队伍,他们就是军乐队。
你们见过军乐队吗军乐队中都有演奏哪些乐器呢今天就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节奏演奏大镲,加入到军乐队。
3、两声部合作表演1.XXXX | XXXX |2.X - |X - |现在有两只队伍想在音乐中同时行进,我们来比一比哪只队伍更神气,表现得更棒!【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学唱歌曲1.国王看到了两支队伍走过去,不禁称赞起来,你们真棒!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士兵,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屏幕上有两条节奏,你们能找出它们的不同吗 x|x - |x|xo o |2.分句模唱歌谱3.师生接口模唱歌谱4.完整演唱歌谱6.听一听,竖笛是如何在歌曲中演奏的(用竖笛演奏第二声部)7.分声部学唱歌谱。
8.二声部完整表演,演唱歌曲一、欣赏律动《胡桃夹子进行曲》1.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胡桃夹子)2.师介绍胡桃夹子(因为他的嘴巴能夹住胡桃,所以人们都叫他,胡桃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