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合集下载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也影响了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地基处理不规范地基处理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不规范的地基处理会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地基处理质量。

二、混凝土质量问题混凝土是工程施工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其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强度不足、裂缝、蜂窝、麻面等。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混凝土质量。

三、钢筋工程质量问题钢筋是建筑工程的骨架,钢筋工程质量问题主要包括钢筋锈蚀、焊接不牢固、锚固长度不足等。

防治措施:选用合格的钢筋材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焊接、锚固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四、结构变形和裂缝结构变形和裂缝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会导致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受到影响。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五、施工缝和接缝质量问题施工缝和接缝是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主要包括缝隙不均匀、接缝不牢固等。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缝隙处理和接缝施工,选用合适的接缝材料,确保施工缝和接缝的质量。

六、防水工程质量问题防水工程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环节,防水工程质量问题会导致建筑物渗漏,影响使用寿命。

防治措施:选用合格的防水材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水施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七、施工管理不规范施工管理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环节,施工管理不规范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项次 质量通病名称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1 土方超挖1、无标高标记或标记被毁。

2、无人指挥或指挥失误。

1、对标高的标记,由专人管理,测量人员跟踪测量。

2、超挖部分用碎石、砂石或石屑分层回填压实。

2 基底标高深浅不一1、分片开挖,标高不统一。

2、图纸未看清,交底不清。

1、搞清标高关系。

2、统一进行标高测量控制。

3 基坑泡水1、排水系统未连通。

2、布设抽水点不够。

1、完善排水系统,尤其是无桩基塔吊基础严禁泡水。

2、专人抽水,雨天加强监控。

4 边坡坍塌 1、边坡过陡。

2、未及时支护,雨水侵蚀。

3、上方有振动荷载或堆载过多。

1、边坡坡度应符合要求。

2、跟上修坡开挖进度,及时挂网喷浆。

3、上方不得有振动荷载,边坡堆载应符合设计规定。

5 基础砖模坍塌 1、砖模未达强度,即进行回填压实。

2、电梯井、核心筒处基坑过深,砖模厚度不够。

1、有可能有石粉屑回填,压实前在地梁口加顶撑。

2、电梯井、核心筒砖模应验算,有可能设地圈梁、压顶梁较为可靠。

6 回填土密实度偏低1、形成橡皮土。

2、一次过厚,夯实不够。

1、换填土或石屑。

2、每层厚控制在500㎜左右,振夯不宜少于3遍。

7 预制桩碰断1、现场无专人指挥。

2、较密处有机械开挖。

1、提前放桩边线,挖土机、运土车专人指挥。

2、较密处人工配合开挖。

8桩顶不平、锚入承台高度不够 1、不重视桩头质量。

2、人工修整高度预留过少,对破桩分包队管理不力。

1、在桩上弹标高控制线。

先破至设计标高(考虑外防水层厚度)以上 100㎜,再由人工修至设计标高。

2、桩头偏低处理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可将桩周降低,做成凹槽加深承台。

9锯桩偏高,承台筋被抬高 1、锯桩标高放线错误。

2、对锯桩分包队管理不力,交底不清。

1、搞清标高关系,考虑垫层及外防水层厚度。

2、对锯桩队加强管理。

10 桩顶位移或隆起 1、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孤石或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2、桩身不正直;或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造成歪斜。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建筑工程质量是保证建筑安全、耐久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建筑工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通病,给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带来巨大影响。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一、基坑开挖不达标:1.加强对基坑开挖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开挖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

2.对于大型基坑,应采取临时支撑和排水措施,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3.加强对土方开挖过程中的检测和控制,及时处理开挖不达标的问题。

二、地基处理不当:1.在施工前进行地基勘察,了解地基的情况,采取合适的地基处理措施。

2.严格按照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地基处理的质量。

3.加强对地基处理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三、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合格: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质量控制,避免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

3.加强对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过程监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4.加强对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和检测,及时发现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的问题,避免影响工程质量。

四、钢筋工程存在问题:1.加强对钢筋的材质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钢筋材质符合要求。

2.加强对钢筋的加工和安装监督,确保钢筋的位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3.加强对钢筋的防锈处理和保护,避免因钢筋锈蚀导致的安全隐患。

五、墙体砌筑不规范:1.加强对砌筑砂浆配合比的质量控制,确保砂浆的强度和粘结性。

2.加强对墙砖的清理和湿润处理,保证砌筑过程中墙砖的粘结性。

3.加强对墙体垂直度和水平度的检测和控制,确保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符合要求。

六、屋面防水不到位:1.在施工前进行屋面防水材料的选用和施工方法的确定,确保防水效果达标。

2.加强屋面防水材料的施工质量监督,确保防水层的完整性和质量。

3.加强对屋面防水层的验收和维护工作,及时处理漏水问题,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七、设备设施质量不合格:1.在设备设施采购前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质量保证的供应商。

土建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土建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土建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及治理(一)边坡塌方1、现象: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塌方,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2、原因:(1)基坑(槽)开挖坡度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性质分别放成不同坡度,致使边坡失稳而塌方。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造成涌砂、涌泥、涌水,内聚力降低,引起塌方。

(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边坡内剪切应力增大,边坡土体承载力不足,土体失稳而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对而造成的塌方。

3、治理:对基坑(槽)塌方,应清除塌方后采取临时性支护措施;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应清除塌方或用2:8、3:7回填嵌补,与土壤接触部位做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同时,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二)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1、现象:回填土经夯实或碾压后,其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2、原因:(1)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下的密实度要求。

(2)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

(3)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使土的密实度降低。

3、治理:(1)将不合要求的土料挖出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夯实加固。

(2)因含水量过大而达不到密实度的土层,可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等吸水材料,重新夯实。

(3)因含水量小或碾压机能量过小时,可采用增加夯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碾压等措施。

(三)基坑(槽)泡水1、现象:基坑(槽)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

2、治理:(1)被水淹泡的基坑,应采取措施,将水引走排净;(2)设置截水沟,防止水刷边坡;(3)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采取排水晾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或换土夯实(3:7灰土)。

(四)预制桩桩身断裂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首先,加强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是地基与基础工程建设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工程所处地段的地质构造、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更好地预测地基与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因此,应加强地质勘察力度,确保勘察结果准确可靠。

其次,严格控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质量。

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因此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

例如,土方开挖时应保持坡度合理,及时清理坑底的杂物;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拌合搅拌均匀,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振捣,确保混凝土的致密性等。

此外,加强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质量监控。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材料主要包括土壤、混凝土、钢筋等,这些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质量监控,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例如,土壤应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混凝土应进行配合比设计和强度检测,钢筋应进行拉力试验等。

此外,及时处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地基沉降、沉降不均等。

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

例如,对于地基沉降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方式,如灌浆、预应力等。

最后,强化验收监督。

为了确保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应加强验收监督工作。

验收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地基与基础工程及时返工或整改。

同时,还要注重建立健全的验收记录和档案,为后期的检修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提高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的关键。

加强地质勘察、控制施工质量、监控材料质量、应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强化验收监督等措施都是有效防治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的途径。

只有在全面落实这些措施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桩基础工程(一)沉桩达不到标高现象:沉桩困难,桩矗立地面或送桩达不到标高。

原因分析:1)持力层高低起伏。

2)勘察资料控制不够或失实。

3)群桩施工时,后沉桩因土层挤密致使沉桩困难。

4)预制桩质量差,沉桩过程中发生桩身断裂、桩顶破碎。

5)沉桩设备选择不当。

6)接桩时下节桩尖在硬土层上,接桩后停歇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1)探明工程地质条件,试沉桩发现异常时应作补勘。

2)预制桩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设计要求。

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沉桩机械设备。

4)沉桩困难时可采用植桩法。

5)沉桩工艺要连续。

避免接桩时下节桩在硬土层中,减少接桩时间,做到沉桩基本连续。

(二)桩身断裂现象:沉桩时桩突然错位,或桩身出现沿主筋方向的裂缝。

原因分析:1)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2)桩身弯曲,长细比过大。

3)桩养护不当,吊桩或运输不当而降低桩身强度。

4)遇到地下坚硬障碍物。

5)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面不平整、不吻合。

6)桩主筋触及桩顶,锤击时发生纵向裂缝。

预防措施:1)清除浅层地下坚硬障碍物。

2)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制桩和养护,执行强度和龄期双控方法。

3)吊桩、桩运输须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4)桩身垂直地面。

5)接桩须在同一轴线上。

(三)桩身偏位、倾斜现象:桩身倾斜,偏离设计桩位。

原因分析:1)场地没有平整,桩架不水平。

2)插桩时偏斜、未到位。

3)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不牢固。

4)群桩施工时,因桩距过近,沉桩时土层挤密产生侧向力,使已沉桩位移。

5)沉桩期间施工工地或邻近工地取土,造成桩身倾斜。

6)桩身弯曲。

预防措施:1)平整场地,安稳桩架,保证桩架平整,桩位对中。

2)保证接桩牢固且在同一轴线上。

3)沉桩期间不宜同步开挖基坑取土。

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

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四)接桩处开裂现象:沉桩时,接桩处松脱开裂。

原因分析:1)接桩焊接质量不好或硫磺胶泥配比不当。

「汇总」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汇总」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汇总」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一、基坑超挖原因分析(1)采用机械开挖,没有留下30cm由人工开挖整平,而是一挖到底,操作又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基底原状土受到机械开挖而扰动。

(2)没有专人指挥,盲目操作。

(3)测量未经复核出现差错。

(4)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二、基底标高不符合要求现象:(1)基槽(坑)底标高不符合设计规定值,造成浅基础埋置深度不足或超挖。

(2)基底持力层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被人工扰动,造成持力层承载能力降低。

1. 原因分析:(1)测量放线错误,造成基底标高不足或过深。

(2)地质勘察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虽已挖至设计规定深度,但土质仍不符合设计要求。

(3)选用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不当,造成超挖。

2. 预防措施:(1)当发现控制桩或标志板有被碰撞和移动迹象时,应复查校正,防止标高出现过大误差。

(2)防止超挖。

采用机械开挖基槽(坑)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土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确定。

(3)基槽(坑)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

3. 治理方法:(1)当开挖深度达到设计规定,而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协商处理。

(2)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

在重要部位超挖时,可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三、基坑(槽)浸水1. 原因分析基坑(槽)开挖时被水淹没,或直接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土壤浸水,经过扰动,由固体变成流体,既造成施工困难,也影响地基质量。

2. 预防措施(1)开挖基坑(槽)前,场地周围应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

挖土放坡时,坡顶和坡脚至排水沟均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为0.5~1m;永久性挖土边坡上缘至山坡截水应保持5m距离。

(2)基坑(槽)开挖时应逐层开挖逐层收坡,并随时检查边坡坡度,坡度不允许偏陡或挖成神仙土,边坡上缘堆土或堆置材料时,至边坡应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在0.8m以上,堆土高度不超过1.5m。

地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地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地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引言地基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是保障建筑物稳定的关键。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地基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给建筑物稳定带来了隐患。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地基施工质量的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1. 开挖不彻底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开挖不彻底是一种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开挖深度不够、开挖面积不足等。

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和修复,会给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防范此类问题,施工方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要求开挖,如有误差应及时补救。

2. 砼强度不达标砼强度不达标是地基施工中另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包括材料问题、施工方法不规范等。

为避免出现砼强度不达标的情况,施工方应当选用质量可靠的材料,合理控制搅拌时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并做好记录和检测。

3. 地基未处理好地基未处理好常常会导致建筑物的沉降或者变形,发生此类问题的原因通常有几种:一是在地质勘察时没有充分认识地质情况;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没有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三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

针对这些原因,施工方需要加强地质勘察,实施合理的处理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4. 基础垂直度不达标基础垂直度不达标会使建筑物变形或倾斜。

常见的原因包括基础施工水平不平、立柱设置不规范、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等。

为防治这种情况,施工方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保证基础施工的水平平整,立柱垂直度达标,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结论地基施工质量问题是建筑物稳定性的重要威胁,防治这类问题需要在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保证建筑物稳定。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举措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通病一:土(灰土)桩不密实、断裂现象:桩孔回填不均匀,夯击不密实,密松不一,桩身疏松甚至断裂。

措施:填夯过程中,严格控制夯实质量,若夯击次数不够应适当增加夯击数。

若遇孔壁塌方,应停止夯填,先将塌方清除,然后用C10砼灌入塌方处,再继续回填夯实。

通病二:碎石挤密桩桩身缩颈现象:形成的碎石挤密桩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一般在侵蚀作用以下或饱和的粘性土中容易发生。

措施:(1)拔管反应速度一般控制在0.8~1.5米/分(根据地区、地质不同选择拔管速度)。

每拔0.5~1.0米停止拔管,原地振动10~30秒。

反复进行,直到拔出地面。

(2)采用反插法克服缩颈。

局部反插法:在暴发部位进行反插,并往下多插入1米。

全部反插法:开始从全数桩端至柱顶全部进行反插,即开始拔管1米,再反插到底,以后每拔出1米,反插0.5米,直到拔出地面。

(3)采用复打法克服缩颈。

局部复打法:在发生部位需要进行复打,超深1米。

全复打法:即为二次单打法的重复,应注意同轴沉入到原深度,灌入同样的石料。

通病三:碎石挤密桩灌量不足现象:乱石挤密桩施工中,碎石实际灌量小于设计要求。

措施:(1)用砼预制桩尖法,解决活瓣桩尖张不开的问题,加大灌入量。

(2)灌料时注入财务压力水(一般为0.2~0.4MPa),使石料表面润滑,减小摩阻,易于流入孔中。

通病四:预制桩桩身断裂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变化趋势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措施:应掌理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主掌方法。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在位置的结构具体位置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式。

可在轴线两侧分别补1根或两根桩。

通病五:预制桩桩深达不下设计明确要求要求现象:施工的最终控制是管控以设计的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标高为标准。

施工时一般从一种标准为主,另一个为参考。

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建设过程中,不同的工程分项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1.土建工程通病:(1)基础不牢固:防治措施包括在设计阶段合理选取地基处理方式,施工时进行严格的基坑监测和地基处理,确保基础稳定。

(2)砌筑质量差: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砌筑材料,加强砌筑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验收,保证砌筑质量。

(3)墙体开裂: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设计墙体结构,加强墙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防止墙体开裂。

2.给水排水工程通病:(1)管道破损:防治措施包括选用质量好的管材和配件,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标准,避免管道破损。

(2)渗漏现象: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管道密封处理,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和渗透试验,确保管道无渗漏。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品牌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电气工程通病:(1)电线老化:防治措施包括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线,进行适当的电线敷设和保护,定期进行电线的检测和更换。

(2)电路短路: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设计电路结构,避免线路交叉和过负荷运行,定期进行线路的检测和维修。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质量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4.暖通工程通病:(1)供暖不均匀:防治措施包括合理选择供暖设备,进行系统调试和平衡调节,确保供暖均匀。

(2)风管漏风: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风管的密封处理,进行风管系统的压力测试和漏风检测。

(3)设备故障:防治措施包括选购可靠的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工程质量监督通病:(1)监理不到位: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监理的组织和管理,确保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2)验收不严格:防治措施包括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和程序,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验收,确保合格率达到要求。

地基与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通病课堂PPT

地基与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通病课堂PPT
*
.
*
静力压桩
静力压桩是在均匀软弱土中利用压桩架(型钢制作)的自重和配重,通过卷扬机的牵引传到桩顶,将桩逐节压入土中的一种沉桩方法。这种沉桩方法无振动、无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小,适合在城市中施工。
.
*
吊桩
静力压桩机
.
*
吊桩 连续压桩
接桩(管口焊接)
预制桩常见质量通病
打桩施工常见问题的分析
*
.
*
常见问题分析
打坏 打歪 打不下
.
*
1、打桩时,桩的顶部由于直接受到冲击而产生很高的局部应力 2、顶部的配筋应做特别的处理。
桩顶、桩身打坏的原因和处理
常见问题分析
*
.
*
2、桩垫材料选用不合适或打坏-----采用材质均匀、强度高、弹性好的桩垫 3、桩的顶面与桩的轴线不垂直,局部受冲击-----保证垂直度,及时纠正
混疑土灌注桩施工
.
*
施工工艺流程: 测定桩位-埋设护筒-桩机就位-制备泥浆-机械成孔-泥浆循环出渣-清孔-安放钢筋笼-安设导管-浇筑水下混凝土-拔除护筒 特点:稳定孔壁的机械钻孔方法,通过循环泥浆将切削碎的泥渣屑悬浮后排出孔外,适用范围广 成孔机械:潜水钻机、冲击钻机、回转钻机等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预应力管桩静压桩施工过程
压入一节
.
*
灌注桩:直接在桩位上用机械成孔或人工挖孔,在孔内安放钢筋、灌注混凝土而成型的桩。 与预制桩相比,灌注桩具有不受地层变化限制,不需要接桩和截桩,节约钢材、振动小、噪声小等特点。 灌注桩按成孔方法分为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干作业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等。
*
.
*
2、土层中夹有较厚的砂层或其它硬土层,或者遇上钢渣、孤石等障碍物,仍进行盲目施打。 -----同设计勘探部门共同研究解决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建筑工程中存在许多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安全问题。

下面就几个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基础施工问题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是常常会出现基础施工不规范、基础质量不合格等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基础土质检验不准确、基坑沉降控制不足、浇筑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防止这一问题的发生,需要加强地基勘察工作,确保基础土质的准确性;加强对基坑的监控与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按照工序施工,确保基础浇筑的质量合格。

2.混凝土施工问题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材料,但混凝土施工常常会出现质量问题。

例如:砼强度不达标、砼抗渗性能不达标、砼饰面质量不合格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施工配合比、搅拌时间、浇注方式等因素掌控不当所致。

为了防止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发生,需要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搅拌混凝土;加强对搅拌机、输送管道等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加强对混凝土浇注过程的监控,确保浇注质量合格。

3.砌筑施工问题砌筑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施工工艺,但砌筑施工常常会出现墙体开裂、粘贴不牢固等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砖块质量不合格、粘贴砂浆不符合规范等原因所致。

为了防止砌筑质量问题的发生,需要进行砖块质量检验,确保砖块质量合格;严格按照砂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保证粘贴砂浆的质量;加强对墙体的监控,及时发现墙体开裂等问题并及时处理。

4.防水施工问题建筑工程中的防水施工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但常常会出现防水材料选用不合适、防水施工不规范等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对于防水施工要求不清楚、防水材料质量不达标等原因所导致的。

为了防止防水质量问题的发生,需要加强对防水施工工艺的培训与指导,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选择质量可靠的防水材料,并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总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需要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监督以及施工后的质量验收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

工程质量通病的不断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和预防变得尤为重要。

本手册旨在介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和治理方法,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基础工程通病防治1. 地基处理通病防治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

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要求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避免土体沉降、抗压能力不足等问题。

同时,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和施工方法,如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等,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基础施工通病防治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技术的规范性。

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养护和检测,并确保基础与地基的牢固连接,避免基础病害的发生。

二、结构工程通病防治1. 梁柱病害的预防梁柱是建筑结构的承重元件,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梁柱的布置和施工,保证其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定期维护和检测,及时修复和加固梁柱的裂缝和损伤,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2. 墙体裂缝的处理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墙体的收缩和开裂,并及时处理裂缝,避免其扩大和变形。

采取合适的修补和加固措施,如填补胶水、加贴网格布等,使墙体恢复稳定和坚固。

三、水电工程通病防治1. 给水工程通病防治给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水电设备之一。

在给水工程的安装和使用中,要注意管道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应选择质量可靠的管材和管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维护,保证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水质的安全健康。

2. 排水工程通病防治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干燥和使用效果。

应选择合适的排水材料和设备,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的迅速畅通,避免积水和渗漏等问题的产生。

四、装饰工程通病防治1. 墙面装饰通病防治在墙面装饰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规范性。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一、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一)地基基础产生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1、桩基工程施工,应保证有效桩长和进入持力层深度。

当以桩长控制时,应有计量措施保证;当以持力层控制时,孔桩应对持力层岩土性质进行鉴别验收,在清孔,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及时封底和浇筑混凝土。

2、桩基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挤土时砂土、粘性土、饱和软土分别不少于14d、21d、28d,保证桩身强度和周边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土体强度的恢复。

3、桩基工程验收前,按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桩身质量、承载力检验。

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出具体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二)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不符合要求1、桩基施工时应严格检测,垂直偏差应小于0.5%;采用沉管复打时,应保证两次沉管的垂直度的一致;施工中遇到大块石等障碍物导致桩身倾斜时,应及时予以清除或处理。

2、灌注桩混凝土浇筑1).浇筑顶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和地下水位0。

5~1。

0m以上,确有困难时,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少于2m,混凝土浇筑测量桩顶标高,当混凝土充盈系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

在有承压水的地区,应采用塌落度小、初凝时间短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标高应考虑承压水头的不利影响。

3).钢筋笼应焊接牢固,并采用保护块、木棍、吊筋固定,以控制钢筋笼的二、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砂,洁净过筛。

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2、砌块结构砌筑完成后30d不宜摸灰。

3、砌筑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铺满砂浆,垂直灰缝不应大于12mm.灰缝饱满度均不得低于80%,并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4、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内墙面暗敷电线套管,应用机械切槽,不得随意剔凿,套管进入砌体表面埋置深度以大于 1.5cm 为宜。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土方工程1.1.1 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现象:回填土经过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将使填土场地、地基在荷载下变形量增大,承载力和稳定性降低,或导致不均匀下沉。

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及淤泥、淤泥质土和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下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夯)实遍数不够,或机械碾压行驶速度太快。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使密实度降低。

预防措施:1.选择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回填。

2.填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来确定,一般用土的压实系数换算为干密度来控制。

3.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应按所选用的土料、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振动碾压为2km/h手足碾为3km/h),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使达到设计规定的质量要求。

4.加强对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现场检验,按规定取样,严格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

1.1.2 边坡失稳现象:1.基槽(坑)坡顶土面出现裂缝或局部下沉。

2.边坡土方滑坡、坍塌。

原因分析:1.边坡坡度值选用不当,坡度过陡。

2.对地表水没有采取截流和排除措施,导致土中含水率升高,抗剪强度降低。

3.开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方时,特别在易发生流砂条件区域施工时,不采取降低地厂水位的施工方法。

4.边坡顶部附近堆放大量土方或材料、设备,或坡顶附近有振动设备作用。

5.选用不适当的开挖顺序和方法。

6.基槽(坑)土坡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或外力作用下造成坍塌。

预防措施:1.基槽(坑)开挖、基础工程施工和土方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同时还应做好地面排水设施,避免边坡附近土体内积水,而造成边坡塌方。

2.挖方边坡不放坡作成直立壁并不加支撑时,要求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槽(坑)底面标高,挖土深度应符合规定。

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基础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
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常见的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包括地基沉降、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侧向扩散、地基冻胀、地基液化等。

这些问
题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开裂甚至坍塌,因此必须及时有效地
处理。

首先,对于地基沉降问题,可以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如灌注桩、搅拌桩、钻孔灌注桩等,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对于地基不
均匀沉降,可以采用预应力锚杆、地基搅拌桩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以保持地基的稳定性。

其次,对于地基侧向扩散问题,可以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如
搭设支撑结构、加固土体等措施,以减少地基侧向位移。

对于地基
冻胀和液化问题,可以采用排水、加固、改良土壤等方法进行处理,以减少地基的受力变形。

此外,对于基础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还需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包括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加强监理和验收工作、确保材
料质量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施
工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总的来说,基础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手
段和管理手段进行处理,确保基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这样,
才能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
保障。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引言建筑工程质量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可靠、寿命长久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通病,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倒塌事故。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基础工程不稳定基础工程的稳定性是建筑物承载力和安全性的保障,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壤条件不佳、基础设计不合理等原因,经常出现基础工程不稳定的情况。

通病表现1.地基承载力不足,容易发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现象。

2.地基下沉引起建筑物倾斜或裂缝。

3.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基础工程受浸泡。

防治措施1.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地基情况,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

2.加固地基的方法包括灌注桩、挤土桩、扩展基础等。

3.降低地下水位可以采取排水井、防水层等手段。

二、结构设计不合理结构设计不合理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构设计不合理可能包括荷载估计不准确、梁柱配置不合理等。

通病表现1.建筑物自重超过设计承载力,导致结构不稳定。

2.梁柱配置不合理,导致结构不均匀受力,容易产生裂缝。

3.结构抗震性能不足,容易在地震中倒塌。

1.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荷载特点,在设计阶段合理估计荷载大小。

2.安全系数要保持合理,不应过高或过低。

3.结构抗震设计要符合国家规范,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固措施。

三、材料质量不合格建筑工程的质量关键之一是使用合格的材料。

然而,在一些施工现场,为了降低成本或节省时间,使用不合格材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通病表现1.不合格钢筋使用导致钢筋断裂、腐蚀等问题。

2.不合格混凝土使用导致裂缝、渗漏等问题。

3.不合格电线使用导致电路故障。

1.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材料采购,不得使用不合格材料。

2.建立材料检验机制,对每批材料进行检测和验收。

3.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标识和记录。

四、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工艺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施工现场,存在着工艺不规范、操作不当的问题。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之地基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它承载着建筑物的重量,必须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地基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本文将探讨地基工程质量的通病及其防治方法。

一、地基工程质量通病1. 地基沉降不均匀地基沉降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沉降。

造成地基沉降不均匀的原因很多,包括地基承载力不均匀、地基土壤的湿度不均匀、施工时的错误操作等。

地基沉降不均匀会导致建筑物倾斜、变形甚至崩塌。

2. 地基承载力不足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壤承载建筑物重量的能力。

地基承载力不足是指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小于建筑物所需的承载力,无法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地基承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地基土壤的松散、含水量过高、地基沉降等。

3. 地基土层失稳地基土层失稳是指地基土层在承载压力下发生变形或破坏,导致地基工程质量问题。

地基土层失稳常见的情况有塌陷、滑动、流动等,这会引起整个地基的沉降和变形,进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二、地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1. 地基勘察与设计地基的施工质量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地基勘察和设计不合理。

因此,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质构造、土层性质、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调查,以便合理设计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施工工艺与监控施工工艺是保证地基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包括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基础吊筏、灌注桩等过程。

此外,施工现场应有专业的监控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3. 地基加固与处理对于地基工程质量问题,需要进行地基加固与处理。

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地基加固桩、土体灌浆加固、土石方处理等。

通过加固地基,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防止地基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4. 质量验收与监管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保证地基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