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无线接入技术8.2
IEEE802协议集介绍(802.1~802.21)很详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下来收藏
IEEE802协议集介绍(802.1~802.21)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n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叫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TCP/IP协议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也有不同的操作系统,要想让这些装有不同操作系统的不同类型计算机互相通讯,就必须有统一的标准。
TCP/IP协议就是目前被各方面遵从的网际互联工业标准。
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
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而不单单是TCP和IP。
TCP/IP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我们通常称它为TCP/IP协议族。
它是7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为其ARPANET广域网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以它为基础组建的INTERNET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正因为INTERNET的广泛使用,使得TCP/IP成了事实上的标准。
之所以说TCP/IP是一个协议族,是因为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
以下我们对协议族中一些常用协议英文名称和用途作一介绍: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working Protocol)网间网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WLAN接入技术
教材(IP专业)WLAN接入技术目录第1章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4)1.1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简介 (4)1.2宽带无线接入的关键技术 (5)1.2.1 调制技术 (5)1.2.2 天线技术 (6)1.2.3 动态带宽分配技术 (6)1.3典型宽带接入技术介绍 (7)1.3.1 MMDS (7)1.3.2 SDHIP (7)1.3.3 LMDS (8)1.3.4 WiMAX技术 (8)1.3.5 Clearwire明线技术 (9)1.3.6 McWiLL技术 (10)1.3.7 WLAN技术 (11)1.3.8 蓝牙技术 (12)第2章WLAN技术原理 (13)2.1WLAN基本概念 (13)2.1.1 IEEE 802.11协议简述 (13)2.1.2 802.11b的物理层 (13)2.1.3 WLAN数据链路层 (14)2.1.4 802.11g-最新WLAN主流标准 (15)2.1.5 802.11a (18)2.1.6 802.11n (18)2.2WLAN互联结构 (18)2.3WLAN的操作 (21)2.4WLAN安全性 (22)2.4.1 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有线等效加密) (22)2.4.2 RADIUS认证 (23)2.4.3 地址过滤 (23)第3章WLAN组网方式与典型应用 (25)3.1IP网络结构 (25)3.2数据网络的分层结构-组网模型 (25)3.3宽带接入组网结构 (26)3.4WLAN典型组网应用 (26)3.4.1 无线接入点(AP)组网方式 (26)3.4.2 接入控制器基本应用方式 (27)3.4.3 家庭和办公室WLAN接入 (28)3.4.4 大中型办公室WLAN解决方案 (28)3.4.5 无线局域网在Hotspot的应用 (29)3.4.6 可运营WLAN整体解决方案 (29)参考资料 (30)第1章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概述1.1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简介宽带无线接入(BroadbandWirelessAccess,简BWA)技术目前还没有通用的定义,一般是指把高效率的无线技术应用于宽带接入网络中,以无线方式向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指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宽带网络接入的技术。
它可以使用户在没有受到地理位置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地访问互联网,享受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服务。
二、分类1. Wi-Fi技术Wi-Fi技术是一种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它采用2.4GHz或5GHz频段进行数据传输,具有传输速率快、覆盖范围广等优点。
Wi-Fi技术可以通过路由器、热点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2. 3G/4G技术3G/4G技术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
它采用CDMA、WCDMA、TD-SCDMA等多种制式进行数据传输,具有覆盖范围广、移动性强等特点。
3G/4G技术需要通过SIM卡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3. 5G技术5G技术是一种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5G技术采用毫米波频段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和设备接入。
5G技术需要通过5G基站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4. 光纤到户技术光纤到户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宽带接入技术。
它将光纤线路延伸到用户家中,可以提供更高速、更稳定的网络服务。
光纤到户技术需要通过光猫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5. 卫星互联网技术卫星互联网技术是一种基于卫星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
它可以覆盖全球范围,适用于偏远地区和海上航行等场景。
卫星互联网技术需要通过卫星天线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三、总结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包括Wi-Fi技术、3G/4G技术、5G技术、光纤到户技术和卫星互联网技术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新型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网络服务。
IEEE 802标准常见系列通信标准协议
IEEE 802标准常见系列通信标准协议IEEE 802是一组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的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
这些标准在局域网技术的标准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网络环境,如企业、学校、城市甚至跨地域的网络连接。
本文将对这些标准进行详细的解释和介绍。
IEEE 802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子系列:1.IEEE 802.1:这一系列标准主要关注的是局域网/城域网的体系结构、共存和网络管理。
其中,IEEE 802.1Q是VLAN(虚拟局域网)的标准,它定义了如何在局域网上创建和管理多个独立的广播域。
2.IEEE 802.2:这个系列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的服务原语和协议数据单元格式。
3.IEEE 802.3:这个系列主要关注的是以太网的标准,包括10BASE-T、100BASE-T(快速以太网)和1000BASE-T(千兆以太网)等。
4.IEEE 802.4:这个标准定义了标记总线访问方法以及物理层规范。
5.IEEE 802.5:这个标准定义了标记环访问方法。
6.IEEE 802.6:这个标准定义了城域网(MAN)的访问方法。
7.IEEE 802.7:这个系列主要关注宽带技术的标准。
8.IEEE 802.8:这个系列主要关注光纤技术的标准。
9.IEEE 802.9:这个系列定义了集成服务访问点接口规范。
10.IEEE 802.10:这个系列主要关注局域网/城域网的安全性。
11.IEEE 802.11:这个系列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包括我们熟知的WiFi技术。
12.IEEE 802.15:这个系列主要关注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如蓝牙和Zigbee等。
13.IEEE 802.16:这个系列定义了无线城域网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
14.IEEE 802.17:这个系列定义了弹性分组环(RPR)访问方法。
15.IEEE 802.18:这个系列主要关注无线局域网的无线电监管技术。
IEEE 802.11、802.15、802.16、802.20标准简介
IEEE 802.11b标准
1999年9月被正式批准,又称Wi-Fi标准,目前最流行的 WLAN协议。该标准规定无线局域网工作频段在 2.4GHz~2.4835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1 Mbps。该标 准是对IEEE 802.11的一个补充,采用点对点模式和基本 模式两种运作模式,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 间自动切换,而且在2 Mbps、1 Mbps速率时与802.11兼 容。
IEEE 802.16系列标准简介
802.16标准简介
IEEE 802.16:宽带无线 MAN 标准 -WiMAX ( Broadband Wireless MAN Standard - WiMAX)
IEEE 802.16 是为用户站点和核心网络(如:公共电话 网和 Internet)间提供通信路径而定义的无线服务。无 线 MAN 技术也称之为 WiMAX。这种无线宽带访问标 准解决了城域网中“最后一英里”问题
802.11b使用直接序列(Direct Sequence)DSSS作为协 议。802.11b和工作在5GHz频率上的802.11a标准不兼容。 由于价格低廉,802.11b产品已经被广泛地投入市场,并 在许多实际工作场所运行。
IEEE 802.11g标准
2001年11月批准,该标准可以视作对流行的 802.11b标准的提速(速度从802.11b的11 Mb/s提高到54Mb/s,仍然工作在2.4G频段)。 802.11g接入点支持802.11b和802.11g客户设 备。同样,采用802.11g网卡的笔记本电脑也能 访问现有的802.11b接入点和新的802.11g接入 点。
接入网技术与应用章 (8)
第8章 V5接口协议
(1) 帧定界、帧同步及透明传输; (2) 利用ISDN第二层的地址字段进行复用和分解; (3) 帧检查,以确保帧的完整性; (4) 检查无定界帧和过短的帧; (5) 在无二层帧发送时插入HDLC标志; (6) 检测传输差错。 V5.2接口的第二层协议(LAPV5)规范和规程以建议Q.921中 规定的LAPD协议和规程为基础,允许灵活地复用不同的信息流 到C通路上去。
第8章 V5接口协议 图8-4 LAPV5-DL帧的类型
第8章 V5接口协议
LAPV5-DL帧的结构中,控制字段用来指明帧的类型。控制 字段还可能包含信息帧的序列号。Q.921建议中定义了三种类 型的帧:信息帧(I帧)、监视帧(S帧)和无编号帧(U帧)。这三 种帧控制字段的格式不同。I帧和S帧的控制字段为两个字节, U帧的控制字段为一个字节,具体格式见表8-1。
· MDL——建立请求/证实/指示(MDL-ESTABILISHREQUEST/CONFIRM/INDICATION)
· MDL——释放指示(MDL-RELEASE-INDICATION) · MDL——第一层故障指示(MDL-LAYER_1_ FAILUREINDICATION) · MDL——差错指示(MDL-ERROR-INDICATION)
第8章 V5接口协议 图8-3 V5协议结构
第8章 V5接口协议
ISDN接入的情况则与此有所不同,ISDN的D通路信息不再 经LAPV5的第三层处理。来自ISDN-BRA或ISDN-PRA的D通路信息 在第二层复用,经帧中继处理后,加上与用户端口有关的包封 地址EFaddr及AN重新产生的FCS字段,映射入LAPV5-EF帧。
第8章 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1PPT课件
SSID)。同一个ESS的站点可以在不同的BSS之间 切换
DS
BSS1
AP
AP
BSS2
ESS
16
接入网技术
8.2.3 IEEE802.11的参考模型
MAC子层
物理层,进一步分为两个子层
PLCP: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cedure 物理 层汇聚子层
5.725~5.850 GHz,带宽:125MHz
信部无[2002]277号 发射功率:500 mW
11
接入网技术
8.2 IEEE802.11标准概要
标准概述 WLAN组网方式 参考模型 MAC帧结构和类型 移动和关联
12
接入网技术
8.2.1 IEEE802.11标准概述
1990年IEEE802委员会成立IEEE802.11工作组 1997年6月公布标准 IEEE802.11标准全称
IEEE 802.11e : MAC的QoS增强
开始研究
IEEE 802.11s : 无线Mesh网
14
接入网技术
8.2.2 WLAN组网方式
BSS
BSS
Basic Service Set ,基本服务组
BSS是一个基本的WLAN的单元网络
为一组站点提供通信服务
在一个BSS内,各站点可直接通信(对等),或只能通 过一跳中继实现站点之间的通信(AP)
每个BSS都有一个ID,称为BSSID
不同的BSS之间的站点不能直接通信
IBBS的概念
15
接入网技术
8.2.2 WLAN组网方式
ESS
ESS:Extended Service Set ,扩展服务组
IEEE802系列宽带无线接入标准简介
所 ,研 究 方 向 移 动通 信 。
随着It re 的迅速发展 和个人 对数据通 信需求的快 ne n t 长 ,全球 通信 产 业技术 的发 展 呈现三 大趋 势 :无线 宽带化 和I 化, P 宽带 无线接入 ( WA)技 术 自然也成 B 前业界的讨论 热点 。对运 营商来说,宽带无线接入不
布 网络形式 互连 ,网间设 备以主从方式就能工作 。它具有 小 于1 OmW的发射功率和较低 的成本,使它很容易 内嵌 O
5 z GH ,采 用QF K 制方式,传输 速率 为6 5 is S调 ~ 4 Mbt 。 / 采 用正交Mbt 的 /
55 Mbt 、2Mbt 、 1Mbt 之 间 自动 切换 。它从根 . is is is / / /
所 ,研 究 方 向 无 线 宽 带 通 信 与 个人 通 信 。
宋旭刚
(1 983. ), 男 , 山 西 长治 人 ,硕 士 研 究生 , 北 京 交通 大 学 现 代 通 信 研 究
所 ,研 宄方 向 无 线 宽 带 通 信 与个 人 通 信 。
陈霞
( 75. ) ,女 ,上 海 松 江 人 , 博 士 , 讲 师 , 北 京 交通 大 学 现 代 通 信 研 究 19
。
结合 最新的 宽带无线接 入技 术,重点介 绍 了I EE 0 E 8 2系列 宽带无线接
入 标 准 并 从 覆 盖 范 围 、工 作 频 率 、移 动性 等6 方 面对 它们 进 行 了比 较 。 个
李古 古
f1 981 .
), 男,湖 南长沙人 ,硕 士研 究生 ,北京 交通 大学现 代通 信研 究
专 门进行 管道 线路 的铺设 ,为一 些无法铺设光缆或 电
中级通信工程师-2021中级通信专业实务—互联网技术考试习题(精选试题)
中级通信工程师-2021中级通信专业实务—互联网技术考试习题1、模拟信号可以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同样数字信号也可以转换为模拟信号传输。
2、数据通信是人-机或机-机之间的通信,必须按照双方约定的协议或规程进行通信。
3、数据传输速率,至每秒传输的数据字节数,单位是比特/秒或是bit/s。
4、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可以采用复用技术,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
5、局域网的传输介质通常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4中。
6、分组交换网是以原CCITT的X.25建议为基础实现数据通信的网络,该建议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之间的接口规程。
7、面向连接的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8、DDN所提供的数据信道是半永久的,是交换型的。
9、帧中继技术是在开放系统互连(OSI)餐刀模型的第三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交换技术。
10、异步转移模式(ATM)是一种基于分组的交换和复用技术。
11、传输层实现了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
12、TCP/IP只包含了TCP和IP。
1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硬件共享、软件共享和数据传输。
14、会话层负责在网络需要的格式和计算机可处理的格式之间进行数据翻译。
15、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一样,都是七层结构。
16、通常将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it/s的以太网称为快速以太网。
17、AAA是认证、授权和计费的简称。
18、目前比较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有IEEE802.11X系列标准、HiperLAN标准、蓝牙标准以及HomeRF标准。
19、10Gbit/s以太网是在多端口网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FDDI采用了与令牌环一样的单环结构。
21、LLC数据的长度为8倍数。
22、以太网LLC地址就是网卡的物理地址。
23、每种格式的以太网帧都以64bit的前导字符为开始。
24、以太网只能用于局域网中。
25、“双频多模”工作方式中的双频是指WLAN可工作在2.4GHz和5GHz两个频段上,多模是指WLAN可工作于多个标准之中。
Internet接入技术
19
8.3 共享接入
• 8.3.1 共享接入的原理
– 共享接入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局域网内部的网络请求做转 换处理以后,从连接互联网的线路发送到互联网,然后 把从互联网接收到的数据在处理以后,发送到发出该请 求的内部计算机上,实际上就是一个局域网内部的每一 台计算机可以共享一台设备及一个账号接入Internet。 – 共享接入上网时,则是客户端将服务请求发送到局域网 的代理主机上,这台代理主机可以将来自局域网客户端 的服务请求转发到互联网当中的主机上;同样,主机接 到请求之后发送回复信息到代理主机,代理主机再将回 复信息进行处理并发给客户端。
20
8.3 共享接入
图8-5 共享接入示意图 21
8.3 共享接入
• 8.3.2 共享接入的作用
– – – – 有效地利用互联网IP地址资源 有利于提高访问速度 方便管理 节省费用
22
8.3 共享接入
• 8.3.3 代理服务器技术
– 代理服务器Proxy,是Internet与Intranet中常见的一种服务 器,它为用户提供代理数据传输服务,同时也能起到节 省网络带宽、节省费用、节省IP地址和提高网络安全性 的作用。 – 代理服务器是一台连接有两块或多块网卡的计算机,这 台计算机的两块网卡中的一块与Intranet内部网相连,另 一块与Internet相连。 – 依靠代理服务软件的驱动,代理服务器通过在连接不同 网络上的两块网卡之间传递数据来将两个网络连接到一 起。
15
8.2 Internet接入技术
图8-4 LMDS网络的接入技术示意图 16
8.2 Internet接入技术
• 8.2.9 LAN接入
– 是利用以太网技术,采用光缆+双绞线的方式对社区进行 综合布线。 – 实施方案是: 从社区机房敷设光缆至住户单元楼,楼内布 线采用五类双绞线敷设至用户家里。社区机房的出口是 通过光缆或其他介质接入城域网。 – 可以充分利用小区局域网的资源优势,为居民提供10M 以上的共享带宽,这比现在拨号上网速度快180多倍,并 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升级到100M以上。
宽带接入技术
宽带接入技术宽带接入技术是指利用宽带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提供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接入服务的技术。
它是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基础之一,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宽带接入技术的定义、历史发展、分类以及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宽带接入技术的定义。
宽带接入技术是指通过某种传输介质(如光纤、同轴电缆、数字用户线路等)和网络设备(如调制解调器、光猫等),使用户可以高速、稳定地接入互联网。
相比于传统的窄带接入技术,宽带接入技术具备更高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度,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互联网服务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次,我们来追溯一下宽带接入技术的历史发展。
早期的互联网接入主要采用拨号上网的方式,用户需要使用调制解调器将计算机连接到电话线路上,通过拨号建立连接来访问互联网。
然而,这种方式速度慢、稳定性差,且无法同时进行语音通信和上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宽带接入技术逐渐兴起。
1990年代,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光纤宽带接入技术成为了互联网接入的主流方式,提供了更高的速度和稳定性。
此后,随着数字用户线路、同轴电缆和无线接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宽带接入技术实现了更广泛的覆盖和更高的接入速度,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上网体验。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宽带接入技术的分类。
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宽带接入技术可以分为光纤宽带接入技术、数字用户线路(DSL)宽带接入技术、同轴电缆宽带接入技术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等几种。
首先是光纤宽带接入技术。
光纤宽带接入技术利用光纤传输数据,具备高速、高带宽、低延迟等特点,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大流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光纤宽带接入技术还可以通过分光器实现多用户接入,提供更广泛的覆盖。
其次是数字用户线路(DSL)宽带接入技术。
DSL技术利用普通的铜线传输数据,通过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转换,实现高速宽带接入。
与光纤相比,DSL技术的传输距离较短,信号衰减问题较为严重,但相对较为便宜和易于部署,适合用于城市和乡村等不同环境。
ieee802.11、802.15、802.16、802.20标准简介
ieee802.15工作原理
1
IEEE 802.15使用无线电波或红外线进行通信,具 有多种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选项。
2
它支持星型、树型和网状拓扑结构,可以根据应 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
它是一种点到多点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能够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 和大带宽的无线连接。
IEEE 802.16标准最初是为了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问题而制定 的。
ieee802.16工作原理
IEEE 802.16标准支持多种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 ,可以根据信道质量和用户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
它使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技术,允许 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使用不同的频段进行通信 ,提高了频谱制,可 以根据不同业务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ieee802.16应用场景
01
IEEE 802.16广泛应用于城市宽带接入、城域网回传、移动网络 接入等领域。
02
它能够提供高速、可靠的无线连接,适用于固定、便携和移动
设备。
IEEE 802.16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无线宽带接入标准
03
提供1, 2, 5.5和11Mbps的传输 速率。
ieee802.11应用场景
家庭和企业网络 • 数据传
• 互联网接入 • 文件共享
ieee802.11应用场景
01
移动设备
02
• 智能手机
03
• 笔记本电脑
04
• PDA
02
ieee802.15标准简介
ieee802.15概述
IEEE 802.15是一组无线个人局域网 (WPAN)标准,通常用于近距离 无线通信,如蓝牙(Bluetooth)和 Zigbee。
网络接入技术的基本分类
网络接入技术的基本分类网络接入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连接到互联网的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接入技术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先进化。
本文将介绍网络接入技术的基本分类,包括宽带接入技术、拨号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
1. 宽带接入技术宽带接入技术是通过物理线缆将网络信号传输到用户设备的一种网络接入方式。
它能够提供高速、稳定和可靠的网络连接,适用于需要大量带宽的应用,如高清视频流、在线游戏和云计算等。
1.1 数字用户线(DSL)数字用户线(DSL)是一种利用普通电话线传输网络信号的宽带接入技术。
DSL技术依靠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将音频信号和网络数据分离,从而在不影响电话通话的情况下提供高速上网服务。
DSL技术具有成本低、部署方便等优点,但其传输速度受距离和线缆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1.2 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是一种利用光纤传输网络信号的宽带接入技术。
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有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点,能够提供极速的网络连接。
FTTH技术可以分为点对点光纤和光纤共享接入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高端用户和中小型企业。
1.3 有线电视接入(CATV)有线电视接入(Cable Television,CATV)是一种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网络信号的宽带接入技术。
CATV技术利用电缆网络传输网络数据,其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较高。
由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普遍覆盖,CATV技术方便用户接入互联网。
2. 拨号接入技术拨号接入技术是通过电话线或移动电话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的一种网络接入方式。
它需要用户拨号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服务器上,建立临时的数据连接。
拨号接入技术已经被宽带接入技术所替代,但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
2.1 模拟电话拨号(POTS)模拟电话拨号(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POTS)是最早的网络接入技术之一,通过普通电话线进行数据通信。
第08章无线窄带接入技术
③ 使用天线定向波束指向不同的水平方向以及 指向不同的仰角方向。
在蜂窝系统中,由于采用了频率复用,
所以存在同频小区。与有用信号具有相同 频率的非有用信号对有用信号所造成的干 扰称为同频干扰,也被称为共道干扰或同 道干扰。
优点是可以使有限的信道资源得以充分利 用,但采用动态分配方法时,需要混合使用任意 信道的天线共用设备,而且在每次呼叫时,需要 高速处理横跨多个基站的庞大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还经常采用固定分配与动态 分配混合使用的方案,即混合信道分配方法。
对于某些预先可预测的话务量变动的情况, 可以采用柔性信道分配的方法。
极化分集是用同一频率携带两种不同 极化方式的信号,来获取分集增益。
4.天线技术
(1)天线的类型
根据作用可分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按照天线的结构形式,天线可以分为线状天线和 面状天线;按照工程对象可分为通信天线、广播 电视天线和雷达天线等;按照天线所使用的频率, 可分为长波天线、中波天线、短波天线、超短波 天线和微波天线。
4.蜂窝小区的干扰
移动通信系统蜂窝小区的干扰分为三 种:互调干扰、临频干扰和同频干扰。
当有两个以上的频率作用于一非线性电路 时,由这两个(或多个)频率会互相调制 产生新的频率输出,如果这个新频率恰好 落在某一个信道而被工作于该频率的接收 机接收,即构成对该接收机的干扰。
避免或抑制互调干扰主要通过4种措施:
8.1.2 无线传播与天线
1.无线电波传播
瑞利衰落是一种符合多径效应而发生 的信号衰落,设计过程中通常都是采 用瑞利衰落曲线来分析。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接入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代表了宽带接入技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不但建网开通快、维护简单、用户较密时成本低,而且改变了本地电信业务的传统观念。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一般包含无线个人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WWAN)四个大类,它们共同组成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架构。
一、无线个人域网1.概述在网络构成上,WPAN位于整个网络链的末端,用于解决同一地点的终端与终端之间的连接,即点到点的短距离连接,如手机和蓝牙耳机之间的无线连接。
WPAN工作在个人操作环境,需要相互通信的装置构成一个网络,而无需任何中央管理装置,可以动态组网,从而实现各个设备间的无线动态连接和实时信息交换。
WPAN在2.4GHz频段,其新的标准将可以支持最高达55Mbit/s的多媒体通信。
目前承担WPAN标准化任务的国际组织主要是IEEE802.15工作组。
2.标准化进程1998年3月,在IEEE802.11无线局域网工作组内成立了一个WPAN研究组。
1999年3月,该研究组扩充为一个专门的工作组,即现在所说的IEEE802.15。
IEEE802.15负责制订WPAN标准,又分为4个任务组(TG)。
TG1也就是IEEE802.15.1,该任务组负责在蓝牙技术1.1版的基础上制订WPAN标准。
IEEE802.15.1于2002年6发布了IEEEstd.802.15.1--2002版。
TG2是解决WPAN与WLAN等其他无线网络之间共存问题的任务组。
目标是使WPAN和WLAN在同时运行的过程中相互干扰最小,保证两者正常运作。
TG3是高速率任务组,为在WPAN实现20Mbit/s以上的传输速率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则。
TG4,也就是IEEE802.15.4,负责低速WPAN标准的制定。
二、无线局域网1.概述WLAN是目前在全球重点应用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之一,用于点对多点的无线连接,解决用户群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网际接入,如企业网和驻地网。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移动宽带接入一般采用移动通信网络 技术,如4G/5G等,为用户提供高速 、实时的无线连接,满足用户对于移 动网络的需求。
公共场所宽带接入
公共场所宽带接入是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在公共场所的应用 。通过在公共场所部署无线宽带接入设备,可以满足大量 用户同时接入互联网的需求。
公共场所宽带接入一般采用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如 WiFi、蓝牙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无线连接服务,提高公共 场所的网络覆盖率和用户体验。
04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面临 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问题
总结词
随着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成为首要任务。
详细描述
由于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和环境因素,无线 宽带接入技术的覆盖范围受到限制。为解决 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多天线技术、定向天线、 无线中继等技术,扩大信号覆盖范围。同时, 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基站 布局和信号增强技术,提高网络覆盖的连续 性和稳定性。
终端设备兼容性问题
总结词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终端设备可能存在兼容性 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更快的传输速度
5G和未来的6G技术将提供更 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满足用户 对高清视频、大型文件下载和
实时交互的需求。
毫米波频段和更高频谱的利 用将进一步增加带宽,提高
传输速度。
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调制方 案将增强数据吞吐量,实现更
快的传输速率。
更低的延迟
01
低延迟通信技术将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提高实时应
盖范围。
通过部署更多的基站和接入点,提高网络覆盖率,满足用户在
无线窄带接入技术
4.蜂窝小区的干扰
移动通信系统蜂窝小区的干扰分为三 种:互调干扰、临频干扰和同频干扰。
当有两个以上的频率作用于一非线性电路 时,由这两个(或多个)频率会互相调制 产生新的频率输出,如果这个新频率恰好 落在某一个信道而被工作于该频率的接收 机接收,即构成对该接收机的干扰。
避免或抑制互调干扰主要通过4种措施:
第 8 章 无线窄带接入技术
8.1 无线通信基础 8.2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8.3 无线市话接入系统
8.1 无线通信基础
8.1.1 蜂窝通信理论
1.蜂窝通信的由来
移动通信采用蜂窝结构以前,主要采 用大区制的组网方式。所谓大区制,指的 是一个基站来覆盖整个地区,系统运行在 允许的最大功率和最高天线上,频率不能 再用。
8.1.2 无线传播与天线
1.无线电波传播
瑞利衰落是一种符合多径效应而发生 的信号衰落,设计过程中通常都是采 用瑞利衰落曲线来分析。
Roileigh fading 1.0
Probability that fade Is exceeded (%)
0.1
0.01
0.001
10 20
30
40
50
Depth
图8-1 瑞利衰落图
2.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点 (1)传播环境复杂
地形、地物、地质以及地球的曲率半 径等都会对电波的传播造成影响。
(2)传播环境不断变化
移动通信的信道是变参信道。
(3)环境被电磁噪声污染
传播环境本身是一个被电磁噪声污染 的环境,而且这种污染日益严重。
3.分集技术
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多径的性能,一个 有效的方法是对信号分集接收。
交织就是一种时间分集方式,它可以在不附加任 何开销的情况下,使数字通信系统获得分集。
无线宽带接入方案
无线宽带接入方案1. 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宽带接入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线宽带接入方案提供了一种便捷的上网方式,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享受高速网络服务。
本文将介绍无线宽带接入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一种常用的无线宽带接入方案。
2. 无线宽带接入原理无线宽带接入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用户与互联网的连接。
一般情况下,无线宽带接入使用的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技术。
WLAN技术基于IEEE 802.11标准,使用无线信号在有限的范围内传输数据。
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设备(如无线路由器或无线网卡)连接到WLAN,并通过无线信号与互联网进行通信。
无线宽带接入的主要原理如下:1.传输介质:无线宽带接入使用无线信号作为传输介质,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2.访问点:无线宽带接入需要一个访问点(Access Point,简称AP)作为无线信号的中转站。
访问点将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转发到互联网上,并将互联网上的数据转发给用户设备。
3.用户设备:用户设备需要支持无线通信,并具有连接WLAN的能力。
用户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4.网络配置:用户设备需要配置正确的网络参数,包括网络名称(SSID)、安全设置(如WPA2加密)、IP地址等。
3. 无线宽带接入方案3.1 方案概述基于上述无线宽带接入原理,我们提出了一种常用的无线宽带接入方案。
该方案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1.无线路由器:作为无线信号的中转站,无线路由器负责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转发到互联网上。
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与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
2.安全设置:为了保护无线网络的安全,我们建议在无线路由器上启用WPA2加密,并设置复杂的密码。
这样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接入无线网络。
3.2 方案步骤下面将介绍使用该无线宽带接入方案的具体步骤。
步骤1:选购无线路由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pports both licensed and license-exempt spectrum Applicable in many markets – from dense urban environments to rural areas
Where there is no existing or poor wired infrastructure
Ensure interoperability of IEEE 802.16* and other interoperable systems
Equivalent in purpose to Wi-Fi Alliance for 802.11
Develop Conformance Test Specifications
INTERNET BACKBONE 20
Outline
Introduction Physical Layer MAC Layer QoS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第八章 无线城域网技术
21
Introduction (1)
802.11
Telco Core Network or Private (Fiber) Network FRACTIONAL E1/T1 for SMALL BUSINESS 第八章 无线城域网技术 INTERNET BACKBONE Courtesy of Intel Corporation 2003
19
E1/T1+ LEVEL SERVICE ENTERPRISE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WiMAX Nomadic低速移动)/ Portable(便携)
Non Line of Sight Point to Multi-point MultiLine of Sight BACKHAUL
802.16
802.16
1980s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1990s
第八章 无线城域网技术
2000
2010
11
*Other names and brands may be claimed as the property of others.
WiMAX & WiFi combined usage to extend coverage
Residential and business connectivity where cable/DSL or fiber not available Rural and suburban area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Mobile WiMAX applications
* Other brands and trademarks ar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第八章 无线城域网技术
5
What is WiMAX? (1)
WiMAX =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Refers to wireless technologies based on 802.16 standard Standard designed to provide cost-effective fixed, portable, and eventually mobile broadband connectivity at speeds as fast or faster than cable/DSL for residential and T1/E1 for businesses Fixed WiMAX applications
12
WiMAX backhaul(回程)of WiFi Hot-Spots
WiMAX Base Station
WiMAX coverage
WiFi Hot-Spots《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来自第八章 无线城域网技术
13
Self-backhauling in the same cell
WiMAX SS
Core Network WiMAX SN
Cellular Wideband
802.16
802.16
802.11 Hot Spots
第八章 无线城域网技术
802.16e
2.5G, 3G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3
WiMAX Use as Wireless DSL Network
Wireless Access
WiMAX RADIUS,…
Voice
IEEE: The Path to Volume Economics
Ethernet Formula:
Volume
• Existing proprietary technology & market • Standards adoption • Low cost manufacturing through economies of scale • Wireless: available spectrum
802.16 PC Card
Laptop Connected Through 802.16
SEEKS BEST CONNECTION
2 to 3 Kilometers Away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第八章 无线城域网技术
Telco Core Network or Private (Fiber) Network
Set up certification labs for testing Host interoperability events
Conformance does not equal Interoperability Provide WiMAX-Certified stamp of approval
Router
Access, Edge & Metro Core Wireline Access
IP/MPLS
ISPs
IP DSLAM Aggregation switch BRAS
ASPs
WiMAX is designed and built for carriers from day one • Extremely cost-effective customer management by use of RADIUS • Optimized for broadband packet transfer and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Backhaul
WiMAX SS
WiMAX Base Station (SC)
WiMAX coverage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第八章 无线城域网技术
14
Temporary deployment
4
Core Network Portable PTP microwave radio and WiMAX Base Station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第八章 无线城域网技术
15
WiMAX Consumer Last Mile
OUTDOOR CPE
Non Line of Sight Point to Multipoint 802.11 Point to Point BACKHAUL
INDOOR CPE
802.11 & 802.16
Designed from the ground up for outdoor, long range, carrier class applications
High throughput, non line of sight propagation, scalability for up to 1000's of users, QoS
Metrozone
Mobile 2007/8+
Fixed Outdoor Fixed Indoor
Backhaul Wi-Fi Hotspot
Enterprise Campus Piconet Mobile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第八章 无线城域网技术
8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第八章 无线城域网技术
9
Enable Standards & Interoperability
IEEE 802.16e extension enables nomadic capabilities for laptops
Broadband connectivity beyond hot spots
Wi-Fi and WiMAX are complementary WiMAX* is to 802.16 as Wi-Fi* is to 802.11
Two year, multi-company process to develop test suites Based upon ISO/IEC 9646 processes System Profiles correspond to market-driven usage modes e.g., license exempt at 5.x GHz, licensed at 3.5 GHz, etc.
3GPP, EDGE (GSM)
MAN
ETSI HiperMAN
LAN PAN
ETSI HiperLAN
ETSI HiperPAN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第八章 无线城域网技术
2
Wireless Platforms(平台)
Fixed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E1/ T1 & DSL level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