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WiMAX)技术应用
![宽带无线接入(WiMAX)技术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9137cb41a37f111f1855b89.png)
1 Wi MA X的慨 念
接到最好的 中心站 , Wi MAX固定应用模式的用户及场景包括 ; 小
I / I P 的承载线路 , 作 为D S L 的替代者进 行无 线宽 带接入 网络覆 Wi MAX 称为全球微 波互联接入 , 又称I E E E 8 0 2 . 1 6 标准或者宽 区E 盖 , 作为有线 网络无法进入 的地方链路备份 。 带无线接入标准 。 Wi MAX 是采用无 线方 式来 代替有 线实现“ 最后 采 用O F D M、 MI MO 技 术 以后 , 增 强 了抗 多径 的能 力 , 能够 非视 公里” 接入的宽带无线接人 技术 , 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来提
一
提高频谱利用率 。 出 的 一 种 空 中接 口标 准 。 可用于将I E E E 8 0 2 . 1 6 a 无线 接 入 热 点 连接 距 传输 , 2 . 3工作 频 段 到互联 网, 还可作为线缆和D S L 的无线扩展技术, 实现无 线宽带接 人。 Wi MAX作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 能提供 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 接, 传输距离可达4 8 Km, 还具有Q O S 保 障、 传输速率高等 。
OFDM A 。
Wi MAX传输速率更快 , 传播距 离更远 , 可供使用用户数更多 , 许多地方无任何宽带 网络 接入 , Wi MAX能消除这些盲区 。 Wi MAX系统组成 ; Wi MA X发射塔 , 从慨念上看和移动手机发 射塔相似 。 单台Wi MAX发射塔可覆盖约8 , 0 0 0 平方公里 。 Wi MA X
通 信 技 术
l }
.
宽带无线接入( Wi MA X) 技术应用
马能 艾 丽娜
( 东川 区文体广 电局 云 南 昆明 6 5 4 1 0  ̄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48788f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1.png)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指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宽带网络接入的技术。
它可以使用户在没有受到地理位置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地访问互联网,享受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服务。
二、分类1. Wi-Fi技术Wi-Fi技术是一种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它采用2.4GHz或5GHz频段进行数据传输,具有传输速率快、覆盖范围广等优点。
Wi-Fi技术可以通过路由器、热点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2. 3G/4G技术3G/4G技术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
它采用CDMA、WCDMA、TD-SCDMA等多种制式进行数据传输,具有覆盖范围广、移动性强等特点。
3G/4G技术需要通过SIM卡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3. 5G技术5G技术是一种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5G技术采用毫米波频段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和设备接入。
5G技术需要通过5G基站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4. 光纤到户技术光纤到户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宽带接入技术。
它将光纤线路延伸到用户家中,可以提供更高速、更稳定的网络服务。
光纤到户技术需要通过光猫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5. 卫星互联网技术卫星互联网技术是一种基于卫星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
它可以覆盖全球范围,适用于偏远地区和海上航行等场景。
卫星互联网技术需要通过卫星天线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三、总结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包括Wi-Fi技术、3G/4G技术、5G技术、光纤到户技术和卫星互联网技术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新型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网络服务。
无线接入技术PPT课件
![无线接入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e9a16a49649b6649d74723.png)
WPAN是一种采用无线连接的个人局域网。现通常指覆盖范围 在10m半径以内的短距离无线网络,尤其是指能在便携式消费 者电器和通信设备之间进行短距离特别连接的自组织网。 WPAN被定位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IEEE802.15工作组负责WPAN标准的制定工作。目前,IEEE 802.15.1标准协议主要基于蓝牙(Bluetooth)技术,由蓝牙小 组SIG负责。IEEE802.15.2是对蓝牙和IEEE 802.15.1标准的修 改,其目的是减轻与IEEE802.11b 和IEEE802.11g的干扰。 IEEE 802.15.3旨在实现高速率,支持介于20Mbps和1Gbps之 间的多媒体传输速度,而IEEE 802.15.3a则使用超宽带(UWB )的多频段OFDM联盟(MBOA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联盟 )的 物理层,速率可达480Mbps。IEEE802.15.4标准协议主要基于 Zigbee(紫蜂)技术,由Zigbee联盟负责,主要是为了满足低功 耗、低成本的无线网络要求,开发一个低数据率的WPAN(LRWPAN)标准。
)和MB-TDD(时分双工) 。IEEE802.20弥补了802.1x协议 族在移动性方面的不足实现了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高速率 数据传输。在物理层技术上,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技术)为核 心,在设计理念上,强调基于分组数据的纯IP架构,在应 对突发性数据业务的能力上,与现有的3.5G(HSDP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 、EV-DO:全称为CDMA20001xEV-DO,是 CDMA20001x演进(3G)的一条路径的一个阶段 )性能相 当。
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
![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e68ca3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43.png)
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宽带接入技术课后习题第1章宽带接入网概述1、在通信技术中,什么是带宽?什么是宽带?答: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
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
在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hz来表示。
宽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对于窄带来说的,就目前情况,2Mbps以上的都可以定义为宽带,但除此以外,宽带并不只是带宽很宽,而是要承载数据业务,宽带应能满足话音,图像,视频等大量数据信息的传递。
5、宽带接入技术有哪些?当前的主流技术有哪些?宽带接入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答:宽带接入技术有:基于PSTN的接入技术(ADSL和其它xDSL技术);基于LAN的以太网接入技术;基于光纤的接入技术(FTTX、宽带PON技术、FTTH);基于同轴电缆的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自由空间光通信;网络电视;家庭网络。
主流技术:铜缆接入的各种数字用户线(xDSL)、光纤/同轴混合网(HFC)和以太网为主流技术,其中,xDSL为现阶段的主导技术。
最终目标是:光纤到户。
11、通信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答:融合趋势;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接入技术;无线技术。
13、说明下一代接入网的关键技术。
答:QoS技术;多点接入控制技术;传送技术;第2章接入网中的基础技术12、说明接入网中二线双工的方法。
答:一种是基于时分(TDM)双工原理的时间压缩法;另一种是传统模拟二线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的回拨抵消法。
13、在时间压缩复用(TCM)中,为什么实际的速率高于两倍的有效速率?答:因为有效时间里还包括了传输延时和为了防止两个方向的信号相互干扰而在两个“突发”信号之间增加的一个保护时间。
19、V5接口中是如何进行通信通路时隙分配的?答:一个2.048Mbit/s链路通常被分为32个时隙,其中0时隙用于帧定位。
26、如何保证在单个2M链路出现故障时,所有活动C通路都能够被保护?答:在出现故障时,把逻辑通信通路切换到其他物理通信通路上,从而维持各种协议的C路径。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WiMAX802.16e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WiMAX802.16e](https://img.taocdn.com/s3/m/a9686bdf360cba1aa811da26.png)
K y r s W i AX  ̄ r a b n r l s c e s OF e wo d : M b o d a d wie e sa c s ; DM A ; G 3
1 引 言
1 0Mb s的数 据 速 率 , 适 合 在 人 口密 集处 提 供 宽 带 0 / 最
化使 固定 宽带 接 入服 务 和 移 动 服 务 在 技 术 和业 务 上 呈
广域
本地
现 融合趋 势 , 宽带 移 动化 和移 动 宽带 化逐 渐 成 为两 个领
域技 术发 展 的趋 势 , 互 为补 充 、 相促 进 。 并 互 随着 传输 核 心 网络 的超 高速 化 、 容量 宽 带化及 通 超
Wi MAX技 术 的前 进 。8 2 i e设 备 可 作 为 一 个 路 由 0. 6
无线 接 口标准 , 被认 为 是 宽带 无 线 接 入 的 标 准 , 为 他 是 解决 无线 宽带 接 入 “ 后 一 公 里 ” 问题 而 设 计 的 。从 最 的
灵 活迅速 以及 高 速 双 向数 据 传 输 等 优 点 逐 渐 成 为 宽 带
无线 接 入技术 的发展 热 点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Wi MAX 8 2 1 e网络 结构 0 . 6
从 图 2中可 以 看 出 整个 8 2 1 e网络 结 构 由接 入 0.6
2 Wi X 8 2 1 e 无 线标 准 中 的位置 [ MA 0 . 6 在 1 ] Wi MAX是 针 对 微 波 和毫 米 波 段 提 出 的一 种 新 的
xu b n TI Yi i g, AN n FAN h n s a Xu a , Z oghn
( l C mm u iai nI si t xi l, 1 1 6 Chn ) Xi l o a n c t n t u e, 7 0 0 , i a o t a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faa385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5.png)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互联网需求的不断增加,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应用、市场等方面来探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趋势1、5G技术的普及5G技术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将带来更高的频段、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相比于4G技术,5G技术的传输速率将达到10Gbps,延迟降低到1ms以下,这将为无人驾驶、智能家居、远程医疗等行业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
因此,5G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2、Wi-Fi 6技术的应用Wi-Fi 6技术是Wi-Fi联盟为解决高密度场景下Wi-Fi网络拥堵问题而推出的新一代Wi-Fi技术。
相比于Wi-Fi 5技术,Wi-Fi 6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稳定性。
此外,Wi-Fi 6技术加强了设备之间的通信能力,可以在同一频段上同时连接更多的设备,解决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高密度场景下设备连接问题。
因此,Wi-Fi 6技术也是未来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应用趋势1、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将是未来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通过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智能家居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使得家居生活更加智能、舒适、便捷。
例如,智能照明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控制灯光亮度、颜色和开关,智能家电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开关和定时。
未来,智能家居将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和管理,还会通过AI技术实现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人机交互。
2、智慧城市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将有助于智慧城市的发展。
通过无线接入技术,城市各设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共享和交互,最终实现城市运营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例如,城市交通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智能化的拥堵管理、路况优化和车辆管理,城市安全可以通过智能安防系统实现全方位的安全监测和管理,城市环境可以通过智能环保系统实现环境监控和资源管理。
三、市场趋势1、产业链合作产业链合作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接入网技术-补充
![接入网技术-补充](https://img.taocdn.com/s3/m/64e2e6b86294dd88d0d26b81.png)
课件制作:安群香
V5接入模型
接
交
CPE
ISDN rDS
入 网
FTS(光)
换 机
LLDN
LLDN:本地线路分配网 CPE:用户前端设备
FTS:馈线传输系统 rDS:远端数字段
图7.1 V5接入模型
广州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件制作:安群香
1、V5.1接口
由一条单独的2.048Mbit/s链路构成; 交换机(LE)与接入网(AN)之间可以配置多个 V5.1接口。
V5.2
永久租用线 业务网络
图7.2 V5.2接口支持的业务
广州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件制作:安群香
V5.2接口支持的接入类型:
(1)模拟电话(PSTN)接入。 (2)ISDN基本接入(ISDN-BRA或ISDN-BA),NT1可综 合在AN内或与AN分离。 (3)ISDN一次群接入(ISDN-PRA),NT1可综合在AN内 或与AN分离。 (4)用于半永久连接、不加带外信令的其它模拟接入 或数字接入。 (5)永久租用线业务,由于永久线业务网络旁通,所 以V5接口没有影响
该功能使SN即时地根据协商好的连接属性(如业 务量鉴别语和QoS参数),请求AN建立、修改和释放 AN中的虚信道(VC)链路,实现有限的SNI带宽支持 多个UNI。
广州工商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件制作:安群香
4、OAM流 提供了与层相关的OAM(操作管理与维护)‘信息 的交换。OAM信息流既可以存在于ATM层,也可以存 在于物理层。
TE ISDN-PRA
TE ISDN-PRA
TE 模拟租用线
TE 数字租用线
TE
Z
T NT1
局域网组网技术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第6章](https://img.taocdn.com/s3/m/9f8b854acf84b9d528ea7a91.png)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网络技术在很多方面存在 有不足之处,但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 发展,局域网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以太网技 术是局域网技术的典型代表。本章主要介绍局域网 的组网技术的基本知识。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本章知识点: 本章知识点: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6.2.3 共享式以太网
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使用10Base2/10Base5的总线型网络和以集线 器为核心的星型网络。在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中,集线器将很多以太网设备 集中到一台中心设备上,这些设备都连接到集线器中的同一物理总线结构中。
6.2.4 交换式以太网
1.交换式以太网的基本结构 2.交换式以太网的特点
ATM介绍 6.1.2 ATM介绍
ATM是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异步传输模式的缩写。 ATM是一项数据传输技术,是实现B-ISDN的业务的核心技术之一。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6.2 以太网技术
6.2.1 以太网的工作机制
CSMA/CD的工作过程: 1 (1)载波侦听 (2)多路访问 (3)碰撞检测 (4)回退算法和回退区间
1.网络级防火墙 2.应用级防火墙
6.3.4 宽带接入网络技术
1.有线宽带接入网技术 2.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第6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6.3.5 代理服务器技术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是个人网络和Internet服务商之间的中间代理 机构,它负责转发合法的网络信息,对转发进行控制和登记。代理服务器作 为连接Internet与Intra net的桥梁,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 可用于多个目的,最基本的功能是连接,此外还包括安全性,缓存,内容过 滤,访问控制管理等功能。
宽带接入网技术
![宽带接入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45957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3.png)
3 光纤接入网技术
3.2.3 光网络单元(ONU)
3 光纤接入网技术
3.2.4 适配器(AF)
AF为ONU和用户侧设备提供适配功能。其具体物理实现可以包含 在ONU内,也可以完全独立。当ONU与AF在物理上相互独立时, AF还要完成在最后一段引入线上的业务传送任务。
3 光纤接入网技术
3.1.4 PON网络的应用类型
目前,网络中PON的因应用主要以Ethernet PON简称“EPON”为主。 河北省目前以FTTB的建设模式为主,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采用 EPON+DSL或EPON+LAN的方式,实现用户接入。
以下我们根据ONU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分别介绍应用类型。
3 光纤接入网技术
3.1.4 光纤接入网的应用类型 1. 光纤到路边(FTTC)
3 光纤接入网技术
2. 光纤到大楼(FTTB) FTTB也可以看作是FTTC的衍生类型,不同之处是ONU直接放在楼内 (通常为居民住宅公寓或小型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再经过多对双绞 线将业务分送给各个用户。
3. 光纤到户(FTTH)或办公室(FTTO)
2 传统接入网技术
2.2.2 VDSL系统构成 使用VDSL系统,普通电话线不需要改动,而数字信号经馈线光纤由网 络侧的收发单元送往双绞线给远端。
2 传统接入网技术
2.2.3 VDSL的应用
1. 视频业务 通过视频点播业务功能,用户可以在线收看影视,收听音乐,同时还可 以进行网上游戏。 2. 数据业务 通过高速数据接入业务功能,用户可以快速地浏览Internet上的信息,收 发电子邮件,通过上传、下载文件和视频功能实现远程医疗、教学、办 公和视频会议等。 3. 全服务网络 由于VDSL支持高比特速率,因此,被认为是全业务网络的接入机制。这 类网络将服务于用户的所有通信要求,包括语音、视频、数据应用。这 种全包含的网络技术将代替今天的电话系统和有线电视,并且还会增加 更多的功能,如视频电话等。
无线接入技术的原理
![无线接入技术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b856a3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6.png)
无线接入技术的原理
1. 无线信号传输:无线接入技术使用电磁波作为信号传输媒介。
基站通过无线电设备将数据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将信号发送出去。
2. 信号传输介质:无线接入技术使用空气作为信号传输媒介,通过空气中的电磁波传播来传输数据。
无线信号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利用反射、折射、散射等方式达到目标设备。
3. 信号调制解调:通过调制解调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然后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无线接入技术使用的调制解调技术有频移键控(FSK)、相位键控(PSK)、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4. 多用户接入:无线接入技术需要实现多用户同时接入的功能。
为了实现该功能,可以使用多址技术,比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等。
5. 信道管理:无线接入技术需要对信道进行管理和调度,以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
信道管理可以包括信道分配、信道切换、干扰避免等。
总之,无线接入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信号调制解调、多用户接入、信道管理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第一章 接入网技术基础
![第一章 接入网技术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80e5c40581b6bd97e19ea2b.png)
图1-1 电信网的基本组成
1.2 接 入 网 概 述
1.2.1 接入网的定义 在ITU-T G .902中,接入网的定义是由业务节点接口
(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 线路与传输设施)所组成的,为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 能力的实施系统,如图1-2所示。
ITU-T G .902定义的接入网有三类接口,即UNI、SNI和 Q3管理接口。由此三个接口对接入网进行了定界。原则上 ,接入网对其所支持的UNI和SNI的类型和数目并不限制。 接入网不解释信令。管理方面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相连 。
3) 核心功能(CF) 核心功能处于UPF和SPF之间,承担各个用户接口承载 通路或业务接口承载通路的要求与公用承载通路相适配。核 心功能可以分布在整个接入网内,具体功能有:① 接入承 载通路处理功能;② 承载通路的集中功能;③ 信令和分组 信息的复用功能;④ ATM传送承载通路的电路功能;⑤ 管 理和控制功能。
4) 传送功能(TF) 传送功能为接入网中不同地点之间公用承载通路的传送 提供通道,同时为相关传输媒质提供适配功能。主要功能有 :① 复用功能;② 交叉连接功能;③ 物理媒质功能;④ 管 理 功能。
5) 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AN-SMF) 通过Q3接口或中介设备与电信管理网接口,协调接入 网各种功能的提供、运行和维护。具体功能有:① 配置和 控制功能;② 业务提供的协调功能;③ 用户信息和性能数 据收集功能;④ 协调UPF和SN的时限管理功能;⑤ 资源管 理功能;⑥ 故障检测和指示功能;⑦ 安全控制功能。
2) 业务接口功能(SPF) 业务接口功能是将特定SNI的要求与公用承载通路相适 配,以便核心功能处理,并选择有关的信息用于AN-SMF的 处理。具体功能有:① 终结SNI功能;② 把承载通路要求 、时限管理和运行要求及时映射进核心功能;③ 特定SNI所 需的协议映射功能;④ SNI的测试和SPF的维护、管理和控 制功能。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98c5f050740be1e650e9a91.png)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接入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代表了宽带接入技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不但建网开通快、维护简单、用户较密时成本低,而且改变了本地电信业务的传统观念。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一般包含无线个人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WWAN)四个大类,它们共同组成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网络架构。
一、无线个人域网1.概述在网络构成上,WPAN位于整个网络链的末端,用于解决同一地点的终端与终端之间的连接,即点到点的短距离连接,如手机和蓝牙耳机之间的无线连接。
WPAN工作在个人操作环境,需要相互通信的装置构成一个网络,而无需任何中央管理装置,可以动态组网,从而实现各个设备间的无线动态连接和实时信息交换。
WPAN在2.4GHz频段,其新的标准将可以支持最高达55Mbit/s的多媒体通信。
目前承担WPAN标准化任务的国际组织主要是IEEE802.15工作组。
2.标准化进程1998年3月,在IEEE802.11无线局域网工作组内成立了一个WPAN研究组。
1999年3月,该研究组扩充为一个专门的工作组,即现在所说的IEEE802.15。
IEEE802.15负责制订WPAN标准,又分为4个任务组(TG)。
TG1也就是IEEE802.15.1,该任务组负责在蓝牙技术1.1版的基础上制订WPAN标准。
IEEE802.15.1于2002年6发布了IEEEstd.802.15.1--2002版。
TG2是解决WPAN与WLAN等其他无线网络之间共存问题的任务组。
目标是使WPAN和WLAN在同时运行的过程中相互干扰最小,保证两者正常运作。
TG3是高速率任务组,为在WPAN实现20Mbit/s以上的传输速率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则。
TG4,也就是IEEE802.15.4,负责低速WPAN标准的制定。
二、无线局域网1.概述WLAN是目前在全球重点应用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之一,用于点对多点的无线连接,解决用户群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网际接入,如企业网和驻地网。
第六章-多址接入技术PPT课件
![第六章-多址接入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847745daef5ef7bb0d3c48.png)
Tb di (t)
扩频调制 y(t)
(乘法器)
扩频解调 (乘法器)
di (t)
TC
Ci (移t) 动通信教学中心
2021
TC
Ci (t)
数字信号扩频原理
符号
d i(t)
码片
+1 -1
+1
C i(t)
扩频
-1
y i(t)
+1 -1
y r(t)
+1
-1
C i(t)
+1 -1
d r(t)
解扩频
+1 -1
第6章 多址接入技术
现代移动通信BSSFra bibliotekMSUm
OMC-R 操作维护中心
BTS
MS
BTS基BT站收S 基发信站机 基收站发信机 收发信机
BSC 基站 控制器
A接口
MSC 移动交换中心
MS
Abis
移动通信教学中心
2021
多址接入技术
所谓多址技术就是使多个用户接入并共享同一个 无线通信信道, 以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即把同 一个无线信道按照时间、频率等进行分割, 使不同 的用户都能够在不同的分割段中使用这一信道, 而 又不会明显地感觉到他人的存在, 就好像自己在专 用这一信道一样。 占用不同的分割段就像是拥有了 不同的地址, 使用同一信道的多个用户就拥有了多 个不同的地址。这就是多址技术, 亦称多址接入技 术。
与FDMA划分频带和TDMA划分时隙不同, CDMA既不 划分频带又不划分时隙, 而是让每一个用户使用系统所能 提供的全部频谱, 因而CDMA采用扩频技术能够使多个用 户在同一时间、同一载频以不同码序列来实现多路通信。 CDMA示意图如图所示。
第6章 (新XXXX)宽带通信网及其应用
![第6章 (新XXXX)宽带通信网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73dbcad336c1eb91b375d38.png)
2021年8月5日星期四
主要内容
宽带通信网概述 宽带骨干网技术 宽带接入网技术 宽带网的应用
LOGO
宽带通信网概述
宽带通信网的提出
互联网的内容正在由静态的、文本方式的内容,向动态的多媒 体方式的内容(图形、音频、视频内容)发展。而多媒体的内容文件的 数据量愈来愈大,需要的传输速度也就愈来愈高。要提高用户的上网速 度,就要从上网方式上进行改进,于是,为了满足用户高速访问网络的 需求,宽带接入技术应运而生。宽带接入技术在1999年开始在全球得 到快速发展。中国也从1999年开始投入宽带网络的实验布局和实际运 营,这些宽带接入技术包括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电缆调制解 调器(CABLE MODEM)、家庭网络(HomePNA)等。随着时间的 流逝,宽带用途将越来越广,宽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网 络的宽带化成为Internet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1. 高速以太网 2. 电信的ADSL 3. 广电的视讯宽带网
LOGO
宽带通信网概述
高速以太网
以太网的基本特征是采用一种称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CSMA/CD的共享访问方案,即多个工作站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 所有的工作站都不断向总线上发出监听信号,但在同一时刻只能有 一个工作站在总线上进行传输,而其他工作站必须等待其传输结束 后再开始自己的传输。
LOGO
宽带接入网技术
HFC有线电视上网
❖ 通过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的上网方式,是广电系统普遍采用的接入方法。 ❖ 混合光纤同轴接入(HFC)是一种新型的宽带接入技术,采用光纤到服务区,
而在进入用户的“最后1公里”采用同轴电缆(接入电视机背后的那根线就是 “同轴电缆”)。 ❖ 此接入方法的优点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再不需要单独架设 网络和布线,只要对现有同轴电缆网进行双向改造即可,并且网络速度比较快。 ❖ 缺点是固定的带宽由整个社区用户共享,用户越多,网速相对就越慢,而且现 有网络改造的施工和系统调试较为复杂,不可预见因素多。另外,由于广电系 统没有自己的互联网出口,必须租用各地的电信、网通、联通的互联网出口, 所以价格方面没有什么优势。 ❖ 需要设备:有线电视接口,一台Cable Modem。
第6章 无线广域网-无线网络技术导论(第3版)-汪涛-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6章 无线广域网-无线网络技术导论(第3版)-汪涛-清华大学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533efcd567ec102de3bd8946.png)
802.20标准进展
IEEE802.20技术也被称为Mobile-Fi。 最初由IEEE802.16工作组2002年3月提出。 2002年9月,IEEE802.20工作组正式成立。 IEEE标准协会(IEEE-SA)标准委员会2006年6月15日
6.4.1 802.20技术特性 6.4.2 802.20与其他技术间的关系 6.4.3 802.20展望
6.4.1 802.20技术特性
在物理层技术上,以OFDM和MIMO为核心,充 分挖掘时域、频域和空间域的资源,大大提高了 系统的频谱效率
在设计理念上,基于分组数据的纯IP架构应对突 发性数据业务的性能也优于现有的3G技术,与 3.5G(HSDPA、EV-DO)性能相当
6.3.1 卫星通信系统的概念
卫星通信系统实际上也是一种微波通信,它以卫 星作为中继站转发微波信号,在多个地面站之间 通信。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端、地面端、用户端三部分 组成。
卫星端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把地面站发上来的电 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
地面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 用户端即是各种用户终端。
6.4 802.20技术
6.2 3G/4G/5G技术
5G技术
使用频谱28GHz及60GHz,属极高频(EHF), 比一般电讯业现行使用的频谱(如2.6GHz)高 许多。
超高的传输速度,能达到4G网络的40倍以上, 延迟极低也比4G低不少。
6.2 3G/4G/5G技术
2G/3G/4G/5G技术的数据功能定位
6.2 3G/4G/5G技术
目前全球的无线广域网主要采用两大技术――分别 是GSM及CDMA技术,预计将来这两套技术仍将 以平行的步调发展,逐步向3G/4G技术过渡
第6章 无线接入网技术
![第6章 无线接入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ef3bb7ea98271fe900ef90a.png)
数字卫星电视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利用
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的电视信号传输到用
户端的一种广播电视形式。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数字电视信号传送
到有线电视前端,再由有线电视台转换成模拟电视
传送到用户家中。这种形式已经在世界各国普及应
用多年。另一种方式是将数字电视信号直接传送到
用户家中即:Direct to Home(DTH)方式。
据了解,“中星9号”将采取不加密方式传输 节目,居民只要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就可收看
。
升空后,按照要求将给西部边远地区免费传
输47套免费的高清和标清数字电视节目,其商业
模式是向各地的卫星电视台收取卫星带宽租售费
用,而对电视观众免费。
MMDS(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
(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
6.2.1 LMDS的概念
·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系统是一种崭新
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它利用高容量点对多点微
波传输,其工作频段为24 GHz∽39 GHz,可用带
宽达1.3 GHz。在较近的距离双向传输话音、数据
和图像等信息。
·
LMDS网络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 — 骨干网络 — 基站
DTH在国际上存在两大标准:欧洲的标准 DVB-S和美国标准DigiCipher。 但DVB标准逐渐在全球广泛应用,后起的美 国DTH公司Dish Network也采用了DVB标准。
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卫星直播 属于卫星广播业务(BSS),它与卫星节目传输
不同,后者通过卫星进行点对点(或多点)传输
固定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固定无线宽带接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8d1fe1d650e52ea55189891.png)
固定无线宽带接入技术1、无线接入网概述无线接入网又称为无线本地环路(WLL),由无线基站和用户单位组成。
无线基站包括基站收发信机、基站控制器,它提供一个面向程控交换机的标准网络接口V5接口和面向用户侧的空中接口,并完成无线接口的认证和保密、无线资源管理、用户单位登记、路由选择、计费维护以及协议转换、语言与数字的代码转换等功能。
用户单元包括收发信机,并提供一个面向基站的无线接口和面向用户的传统接口。
传统接口实现协议转换、代码转换、认证、本地供电等功能。
交换机与基站之间用数字传输系统相连。
基站把网络侧进来的复合网络标准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数字空中接口信号。
用户单元接收机站送来的无线信号,并将其转换成为模拟信号或者标准数字信号,再用有线手段与用户设备相连。
1.1 业务无线接入网的主要基本业务类型分为电话业务和数据业务。
1.2 接口(1)标准V5接口----V5接口是ITU-T于1994年专为接入网定义的本地交换机与接入网之间的数字接口,这是一种综合的业务节点接口,支持的业务类型包括普通电话业务、ISDN和专线业务等。
(2)公共空中接口----包含无线接口、信令和语言编码及传输内容。
无线接口用于规定载波的详细标准和工作方式。
公共空中接口是连接基站和用户单元的专用接口,对不同的接入方式含有不同的内容。
1.3 多址方式在接入网中要求多个用户同时接入,需要采用多址技术。
无线接入网的多址技术主要有三种:频分多址、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
频分多址技术是将用户的电话信息分配到不同频率的载波信道进行传输,一个载波信道传输一路电话信息。
时分多址技术是将不同的电话信息分配到不同的时隙进行传输,一个载波可以同时传输多路电话信息,传输的话路数取决于时隙的数目。
码分多址技术采用扩频通信方式,它可以在同一时间和同一通路中传输不同的伪随机码调制的多路信号。
这三种技术比较而言,码分多址技术的频谱利用率是最高的,所能提供的系统容量最大,代表了多址技术的发展方向。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PPT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e428c55f0e7cd1852536c2.png)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组成
15
6.2.3 LMDS系统的优点 (1)工作频带宽,可提供高宽带接入。 (2)初期投资少。业务提供速度快。 (3)用户发展灵活。 (4)提供多种业务。 (5)频率复用度高,系统容量大。
主要体现了无线的优势
16
6.2.4 LMDS系统局限性 系统采用了微波波段的频率,微波波段的
18
6.4 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
6.4.1 无线局域网特点与标准 1.无线局域网特点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 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安装方便、高移动性、易扩展性、可靠性
19
室内:10~100米
AP
室外:300米
5~30个用户 AP
传输特性,导致 (1)服务区覆盖范围小,2~5公里。 (2)波长短,受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影响大。 (3)基站设备相对比较复杂,价格较贵。
17
6.3 MMDS 接入技术
微波多路分配系统(Microwave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ystems,MMDS)固定无线宽 带接入
一点对多点,适用于中小企业用户和集团用户 接口:T1/E1、100Base-T和OC-3 用户端接口: T1/E1、100Base-T 工作频段:2~5GHz,比LMDS低 业务:互联网接入、数据交换、语音、VOD、 数据广播、数字电视(标清或高清)
宽带接入技术
第6章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1
1
第6章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6.1 宽带无线接入分类与特点 6.2 LMDS接入技术 6.3 MMDS接入技术 6.4 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 6.5 IEEE802.16接入技术 6.6 IEEE802.20接入技术 6.7 案例学习
无线宽带接入方案
![无线宽带接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179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1.png)
无线宽带接入方案1. 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宽带接入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线宽带接入方案提供了一种便捷的上网方式,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享受高速网络服务。
本文将介绍无线宽带接入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一种常用的无线宽带接入方案。
2. 无线宽带接入原理无线宽带接入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用户与互联网的连接。
一般情况下,无线宽带接入使用的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技术。
WLAN技术基于IEEE 802.11标准,使用无线信号在有限的范围内传输数据。
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设备(如无线路由器或无线网卡)连接到WLAN,并通过无线信号与互联网进行通信。
无线宽带接入的主要原理如下:1.传输介质:无线宽带接入使用无线信号作为传输介质,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2.访问点:无线宽带接入需要一个访问点(Access Point,简称AP)作为无线信号的中转站。
访问点将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转发到互联网上,并将互联网上的数据转发给用户设备。
3.用户设备:用户设备需要支持无线通信,并具有连接WLAN的能力。
用户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4.网络配置:用户设备需要配置正确的网络参数,包括网络名称(SSID)、安全设置(如WPA2加密)、IP地址等。
3. 无线宽带接入方案3.1 方案概述基于上述无线宽带接入原理,我们提出了一种常用的无线宽带接入方案。
该方案采用了以下关键技术:1.无线路由器:作为无线信号的中转站,无线路由器负责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转发到互联网上。
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与无线路由器进行通信。
2.安全设置:为了保护无线网络的安全,我们建议在无线路由器上启用WPA2加密,并设置复杂的密码。
这样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接入无线网络。
3.2 方案步骤下面将介绍使用该无线宽带接入方案的具体步骤。
步骤1:选购无线路由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
6.4.1 无线局域网特点与标准 1.无线局域网特点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 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安装方便、高移动性、易扩展性、可靠性
19
室内:10~100米
AP
室外:300米
5~30个用户 AP
2
本章从基本概念出发,重点介绍固定宽带无线 接入系统的分类、特点业务以及几种主要的无 线接入技术,最后介绍无线接入技术的新进展。
3
6.1 宽带无线接入分类与特点
无线接入技术是指接入网的某一部分或全 部使用无线传输媒质,向用户提供固定和 移动接入服务的技术。
个人电脑、手机、PAD的普及。
4
6.1.1 宽带无线接入分类
支持全球范围的广泛移无线局域网(WLAN) 几十米到数千米,对有线局域网进行无线
扩展,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现 有线局域网的 功
能。 (2)固定无线接入(FBWA)
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实现端到端的连接 (3)移动无线接入(MBWA)
几千米以内,高速(120~250Km/h)
主要有以下几类: ➢ 模拟无线接入 ➢ 微蜂窝无线接入技术 ➢ CDMA无线接入技术 ➢ 一点多址微波技术 ➢ 卫星无线接入技术
5
1 按照覆盖区域分类
(1)无线个域网(Wireless Home Network, WHN)
覆盖范围,几米到几厘米,为不同设备间提 供双向短程通信。
使用蓝牙技术、红外技术、超宽带UWB无线技术等。 蓝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业、 科学、医学)频段。蓝牙的数据速率为1Mb/s。时分双 工传输方案被用来实现全双工传输。 使用IEEE802.15 协议。
6.2.1 LMDS的概念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LMDS),固定宽带无线接入 微波宽带业务。24~26、38~40GHz,可用频
谱1GHz,传输速率64kbit/s~2Mbit/s,甚至高达 155Mbit/s,“无线光纤”。
空中接口
WT
WA
STA
网元管理单元
WM
AP
AC
Portal 服务器 WP 站点登录服务器
WU IP城域网
端网站
接入点 WB 接入控制器 WS
无线局域网网络参考模型
AAA 服务器
认证计费服务器
22
接口: WT—输入接口 WA—空中接口 WB—10/100Base-T接口 WU—100Mbit/s或1000Mbit/s以太网接口 WS—逻辑接口,可以不对应物理接口 WP—逻辑接口,可以不对应物理接口 WM—支持一定的协议的接口
传输特性,导致 (1)服务区覆盖范围小,2~5公里。 (2)波长短,受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影响大。 (3)基站设备相对比较复杂,价格较贵。
17
6.3 MMDS 接入技术
微波多路分配系统(Microwave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ystems,MMDS)固定无线宽 带接入
一点对多点,适用于中小企业用户和集团用户 接口:T1/E1、100Base-T和OC-3 用户端接口: T1/E1、100Base-T 工作频段:2~5GHz,比LMDS低 业务:互联网接入、数据交换、语音、VOD、 数据广播、数字电视(标清或高清)
6
(2)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
覆盖范围几米到数百米(如大学校园)提 供共享无线接入服务(无障碍区90米内,有
障 碍区20米内)。
7
(3)无线城域网(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WLAN)
覆盖范围几千米到几十千米,本地多点分 配业务LMDS、多路多点分配业务MMDS、全 球通用微波接入WiMAX。 (4)无线广域网
23
2.网络单元功能 端站—无线接入终端——用户设备 接入点—有线连接AC,无线连接STA 接入控制器—无线接入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网
关 认证、授权、计费服务器— 站点服务器—
24
6.4.3 IEEE 802.11空中接口 1.物理层技术
2.4GHz频段:2400~2483.5MHz分成 13个信道,每个信道带宽22MHz,可用带宽 83.5MHz。
11~54Mbit/s
20
2. 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
(Institute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802.11系列WLAN标准。
21
6.4.2 IEEE 802.11体系结构 1.网络参考模型
用 户
ATM或IP交换 IP over ATM
PSTN、 ISDN、 ADSL
12
ATM或IP交换 IP over ATM
Internet
2.基站 3.用户终端设备 4.网管系统
13
ATM或IP交换 IP over ATM
PSTN、 ISDN、 ADSL
14
ATM或IP交换 IP over ATM
Internet
9
6.1.2 宽带无线接入特点
(1)覆盖范围灵活。 (2)应用频度范围广。 (3)频谱利用率高。 (4)灵活的链路自适应技术。 (5)介质访问机制MAC层具备调度机制。 (6)动态带宽分配能力。 (7)安全性。 (8)纯数据业务的转化。IP承载为主。 (9)应用模式从固定向移动方向转化。
10
6.2 LMDS接入技术
“本地”:基站覆盖的范围,5Km以内。 “多点”:基站到用户是点对多点的广播方式。 “分配”:基站按业务分类将信号分配给用户。 “业务”:业务提供与使用关系。
11
6.2.2 LMDS系统的组成 1.基础骨干网:基于光纤传输网、 ATM或IP
交换、IP over ATM构成交换平台,与互联网和 电信网(PSTN、ISDN、 ADSL)互联。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组成
15
6.2.3 LMDS系统的优点 (1)工作频带宽,可提供高宽带接入。 (2)初期投资少。业务提供速度快。 (3)用户发展灵活。 (4)提供多种业务。 (5)频率复用度高,系统容量大。
主要体现了无线的优势
16
6.2.4 LMDS系统局限性 系统采用了微波波段的频率,微波波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