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专题微练

合集下载

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稿汇编

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稿汇编

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稿汇编尊敬的评委、各位参会嘉宾,大家好!今天,我们围绕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这一专题进行探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助力中国迈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自1978年以来,中国始终按照“发展是硬道理”的信念,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我认为,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第一,强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结合,借助市场力量释放生产力和创造力。

第二,坚持中间道路,不断寻找新的发展道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关注人民的利益、发展和幸福,为人民谋利益,成就了改革开放的世界性伟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快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我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第一,以创新为引领,致力于实现经济和科技的突破。

第二,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打造绿色中国。

第三,关注人民的需求、生产和生活的改善,从而实现全面而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例如,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贫富差距的加剧,就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社会矛盾需要得到妥善解决,例如环境污染、粮食安全、民生保障等问题,都需要我们一起积极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不能拘泥于过去的标准和思维模式,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前行。

此外,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认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时期,我们需要从中吸取经验、总结经验,不断学习,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谢谢大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中国的两个历史阶段,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推进的进程。

近代史第十章练习

近代史第十章练习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参考题、单项选择题1.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是( )A. 改革开放B. 快速发展C.以人为本D. 与时俱进2. 1980 年 5 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地设立( )A. 经济技术开发区B. 经济特区C .改革开放试验区 D. 高新技术开发区3. 2001 年 12 月 11 日,经过长达 15 年的艰苦谈判,中国正式加入( )A. 世界银行B.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 D. 联合国人权组织5. 中共十三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C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6. 2005 年初至 2006 年上半年,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 ()A. 整党运动B. 整风运动C. 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D.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7.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起点是( ) A. 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8.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D.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A. 解放生产力 B. 推进工业化C .建设现代化国家 D.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10. 中共十四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A.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1.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 1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 发展B. 以人为本C. 全面协调可持续D. 统筹兼顾13. 中共十三大明确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 )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A. 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 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C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A.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 四个坚持C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14.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B. 以人为本C. 统筹兼顾D. 全面协调发展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 生产发展B. 生活宽裕C. 乡风文明D. 管理民主16.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中心命题是( )A. 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B .决定开展以阶级斗争为纲C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D.坚持“两个凡是”17. 下列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A. 坚持改革开放B. 坚持党的领导C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8. 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在( )取得突破性进展 A. 农村 C.特区 B. 城市D. 沿海地区19.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

精修版高三历史(课标版)专题训练: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含答案

精修版高三历史(课标版)专题训练: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含答案

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专题能力训练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选择题1.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

其中,有关科技教育的出访最显著,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

这次出访潮(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B.成为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契机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

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

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

不许分田单干。

……社员自留地、自留畜、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不能当作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去批判。

”这份文件最有可能发布于( )A.1956年B.1979年C.1984年D.1992年4.下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家股份制公司——东方家具公司售出的一张股票。

这表明( )A.中国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发展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被打破5.1980年,邓小平曾指出,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

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

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

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C.“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摸出规律”是希望搞好特区,以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6.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作业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作业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一、中国现代化之路的起步1.1 继承与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毛泽东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这一目标为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2.1 坚持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坚持中国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结合国情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2.2 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民至上的理念。

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2.3 开放与合作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开放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

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念,促进全球发展繁荣。

三、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重要举措3.1 创新驱动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3.2 产业升级中国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3 环境保护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污染,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3.4 教育优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与启示4.1 启示他国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探索的经验,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启示。

他们可以根据中国的经验和做法,制定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战略,加速发展进程。

4.2 中国梦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使得中国梦更加真实可行。

中国梦提倡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通过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专题四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一种社会制度先进与落后的根本标准是(A)。

A、能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能否建立和发展民主C、能否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D、能否提高综合国力2、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

A、生产力综合国力的增强B、综合国力的增强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整个社会的发展3、改革的重点是(A)。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科技体制改革D、文化体制改革4、中国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放在(A)。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上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5、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实行特殊的(D)。

A、政治制度B社会制度C、文化制度D、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6、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A)。

A、对外贸易B、对外资金交流C、对外技术交流D、对外劳务合作7、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是(A)。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B、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学说C、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8、我们要实施的对外开放战略是(D)。

A、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结合B、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相结合C、国内技术和国外技术相结合D、“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9.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C)。

A.与时俱进B.开拓创新C.改革开放D.快速发展10.要坚持把(D)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

A.全面提高开放水平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大力发展生产力D.改善人民生活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辩证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DE)。

A、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改革是发展的目的B、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的前提C、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改革是发展的动力D、发展是改革的目的,稳定是改革的基础E、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2、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ABC)。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500字4篇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500字4篇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500字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1500字精选4篇(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面貌。

本次研讨,我将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分析和探讨。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首先,通过与国际经济的对接,引入外资和技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外资的引入带来了新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改革开放还积极推进对外贸易的开放,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使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其次,改革开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得以享受到土地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农村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此外,改革开放还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机制,培育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进程,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

首先,改革开放实行了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化决策的原则,强调以党的集体领导为核心。

这一原则的确立提高了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证了领导层的权力不会个人化或者集权化。

其次,改革开放推进了行政体制的改革。

取消了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和指令管理方式,改为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政府职能逐渐由传统的行政管理职能向市场调节、社会服务转变,有效地增强了政府公共管理的效能和公信力。

此外,改革开放还提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提倡廉洁奉公、公正廉明的公务员队伍建设。

这些政治改革措施为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发展方向。

当然,改革开放新时期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改革过程中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

一些跨地区、跨阶级的差距仍然存在,城乡之间、内地与沿海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十五篇】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十五篇】

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十五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个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专题研讨会上发言。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是对过去40年取得成就的总结和延续,更是面对新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开放、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社会制度,推进了我国发展的步伐。

在新时期,我们更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的核心思想,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我们要深入学习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封闭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步。

我们要深入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是由充满困难和风险的内外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我们要总结40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要深刻认识创新的重要性。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不能仅仅依靠学习借鉴,更需要我们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了外国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我们要积极借鉴,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照搬,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站在世界的前列。

最后,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但是我们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满足于目前的成果。

改革开放的初心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幸福,是为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我们要继续保持初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在新时期的学习改革开放中,我们应当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努力为我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个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专题研讨会上发言。

(知识点)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1)

(知识点)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1)

课题3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开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

(2)推广: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改革(1)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4)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相继,1988年,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稿汇编

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稿汇编

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稿汇编尊敬的主持人、各位专家、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对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深刻地改变了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经济结构、政治体系和文化面貌等多个方面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和高科技实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当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个改变历史的决策,我们才有信心和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我国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我们要坚持走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模式,加强经济转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制度改革、加强环境保护等多项任务,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坚守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这个底线,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肩负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全面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深入领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和重要节点,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认为,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全面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所处的历史背景,对于深入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刻意义非常重要。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变革和成就,为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信心和动力。

第二,要认真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政策和制度,了解政策的初衷、原则和目标。

只有深入了解政策和制度,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一切职务的是1977年7月召开的( A )。

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届四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2、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共裁减军队员额170万,已经完成了( B )A、二次大规模裁军,B、三次大规模裁军,C、四次大规模裁军,D、五次大规模裁军,3、1979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为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B )A、调整、巩固、整顿、提高B、调整、改革、整顿、提高C、调整、改革、充实、提高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4、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B )A、城市B、农村C、工业D、第三产业5、1983年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后,建立作为基层政权的是( C )A、行政村B、县政府 C乡(镇)政府 D、居委会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C )A、2001年11月12日B、2000年12月11日C、2001年12月11日D、2000年11月12日7、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D )。

A、1978年1月10日B、1979年1月10日C、1978年1月1日D、1979年1月1日8、从1979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4038.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8.23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元人民币。

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 B )A、第三位B、第四位C、第五位D、第六位9、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还决定同意华国锋同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会议( D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0、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 A )A、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B、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C、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理论D、建设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11、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B )A、第十二次B、第十三次C、第十四次D、第十五次12、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了( B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C、和谐社会设想D、“两个务必”13、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 A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观C、和谐社会设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稿汇编(9篇)

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稿汇编(9篇)

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稿汇编(9篇)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回顾与展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落后的经济体系逐步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首先,我要感谢我们党的英明领导。

正是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才得以顺利推进行。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最根本的特征,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其次,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在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

这一原则使我们敢于走出对外封闭的境况,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再次,改革开放在发展中摸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我们以艰辛的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彰显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

最后,我们要展望未来。

新时期的中国要面临各种全球性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请允许我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话作为结尾:“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谢谢大家!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变革与发展》尊敬的领导、专家和各位同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变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改革,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经济的内在活力。

改革开放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首先,改革开放在经济上放宽了对外开放的限制。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稳步推进对外贸易和外资合作,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练习及答案(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一切职务的是1977年7月召开的( A )。

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届四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2、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共裁减军队员额170万,已经完成了( B )A、二次大规模裁军,B、三次大规模裁军,C、四次大规模裁军,D、五次大规模裁军,3、1979年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为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B )A、调整、巩固、整顿、提高B、调整、改革、整顿、提高C、调整、改革、充实、提高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4、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B )A、城市B、农村C、工业D、第三产业5、1983年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后,建立作为基层政权的是( C )A、行政村B、县政府 C乡(镇)政府 D、居委会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C )A、2001年11月12日B、2000年12月11日C、2001年12月11日D、2000年11月12日7、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D )。

A、1978年1月10日B、1979年1月10日C、1978年1月1日D、1979年1月1日8、从1979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4038.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8.23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元人民币。

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 B )A、第三位B、第四位C、第五位D、第六位9、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还决定同意华国锋同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会议( D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0、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 A )A、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B、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C、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理论D、建设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11、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B )A、第十二次B、第十三次C、第十四次D、第十五次12、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提出了( B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C、和谐社会设想D、“两个务必”13、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 A )A、科学发展观B、“八荣八耻”观C、和谐社会设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规范训练16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规范训练16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考点规范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选择题1.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文章,明确指出不能从“队为基础”退回去,搞“分田到组”“包产到组”。

已经发现“分田到组”“包产到组”的地方,应坚决纠正。

这说明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B.围绕农村体制改革出现分歧C.国家改革开放战略遭到了质疑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2.(2023广东佛山二模)1978年底,广州市政府针对市民吃鱼难的问题,率先放开了部分水产品市场,实行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

据此,可知广州()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推行B.政府彻底打破了指令性定价格局C.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从流通领域打开传统体制的缺口3.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并发出通知,决定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强调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要求对乡镇企业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支持。

实施上述政策旨在()A.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D.建立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4.1981年,上海电机厂成立经营服务部,在调研中发现广东地区甘蔗大丰收,但当地糖厂设备陈旧,加工能力跟不上。

于是,电机厂根据华南环境和榨糖工艺条件,重新设计专用电机。

此后,上海电机厂的产品迅速占领南方市场。

这反映出当时()A.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改变B.传统经济模式的突破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2023广东深圳二模)1985年,邓小平对外宾表示:“我们过去曾说过建立‘一条线’的反霸统一战线,现在不搞那些……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于任何集团。

”这表明中国()A.积极投身不结盟运动B.重点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C.适时地调整外交政策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6.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短缺经济下商品和服务的长期匮乏,满足不了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另一方面,单一公有制经济容纳不了日益增长的就业需要,特别是不能吸纳巨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测试题【试题1】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测试题【试题1】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选择题1.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建立环渤海经济开放区C.开发上海浦东新区D.开发河北雄安新区2.“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

该丛书的出版(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新局面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4.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③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④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照片记录了历史的瞬间。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开国大典举行B.中共八大召开C.香港回归祖国D.澳门回归祖国6.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下列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②①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①②③④7.下表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统计表。

关于“1985年中美贸易剧增”的背景叙述准确的是( )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年60321975年3041561980年375510591985年38553840①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②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③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③④8.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13讲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PPT精品文档

13讲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PPT精品文档

(1)政治上,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向社会主 (2)经济上,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义过渡 (3)教育上,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1)经济建设有成就,也有严重的失误。 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但是,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又破坏了“ 双百”方针 (3)1958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 成就也有教训
2.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1)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在外 交上处于被动的屈辱地位。 (2)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 边倒”的外交策略。 (3)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 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日本、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 (4)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
1956 ~1966年
曲折中 前进
时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1)政治上,民主法制受到严重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受政治运动的冲击,经济建设几乎停滞 (3)教育上,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 ,教授受到批斗 (4)文化上,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 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 (1)政治上,进行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得到发展和完 善 (2)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国 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3)外交上,发展全方位的外交关系,努力争取世界 的和平与稳定 (4)教育上,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得到 全面发展 (5)文化上,“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 术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康乾盛世时的东西方世界
1644年,清军入关 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54年,荷兰《航海法案》,第一次英荷战争结束; 166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英国从荷兰取得新阿姆斯特丹, 改名为纽约 1674年,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4年,伏尔泰出生(1778年逝世) 1774年,北美大陆会议召开;法国路易十六继位; 1789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确立;法国大革命 1794年,魏源出生(1794年-1857年);法国大革命结束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第一帝国建立;德国哲学家康德 逝世(1724年出生)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8.21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人民版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8.21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人民版

8.21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析·史论阐释一、全面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1.开放原因:(1)从历史角度看,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

(2)从世界角度看,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3)从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2.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以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

(2)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

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基本内涵1.背景:(1)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谋子不谋势”和不注重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各方面改革开放措施的系统集成。

(2)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其成功秘诀在于通过主动融入世界市场为公司治理、政府治理引入外部监督从而提高治理效率。

但是,40年来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改革创造的外部监督都不是真正的外部监督,监督主体一定程度上只是治理者的化身、不是来自治理体系外部的主体,效率低下问题仍得不到根本解决。

(3)通过融入国际治理和开展国企的跨国产权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有效避免“西方经验”局限、防止治理本身被“短视”市场消解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将为中国经济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进一步引入来自治理体系之外的监督主体,创造强有力、更有效的外部监督,从根本上解决治理效率问题。

2.基本内涵:(1)是开放性、包容性区域合作倡议,而非排他性、封闭性的中国“小圈子”。

【高考专题】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__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高考专题】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__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专题能力训练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选择题1.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

其中,有关科技教育的出访最显著,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

这次出访潮(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B.成为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契机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

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

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

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

材料表明( )A.家庭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4.下图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一家股份制公司——东方家具公司售出的一张股票。

这表明( )A.中国股票交易制度基本成熟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改革开放使家居装修业发展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已被打破5.1980年,邓小平曾指出,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

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

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

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C.“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摸出规律”是希望搞好特区,以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6.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

第十章练习题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练习题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章练习题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 .1976 年]0 月粉碎“ 四人帮” 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仍然坚持()A .“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B .“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C .“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方针D .“ 批邓、反击右倾反案风”2 .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C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D .《南方谈话》3 .20 世纪70 年代末,中国农村率先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经营上实行()A .互助合作制度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C .产业化经营制度D .机械化耕作制度4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事件是()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1979 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5 .1980 年8 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分析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这篇讲话是()A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 .《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6 .1984 年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A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C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市场经济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明确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论断是在()A .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五大8 .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 )A .中共十三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9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标志是()A .1992年6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论断B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 .提出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文献是()A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B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C .中共十五大报告D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E .中共十六大报告11.把“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在()A .中共十三大B .中共十四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二、多项选择题1 .1979 年3 月30 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必须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E .坚持改革开放2 .中共十二大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文明的有关论述有()A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B .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C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D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E .要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3 .中国在20 世纪80 年代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有()A .深圳B .珠海C .汕头D . 海南E .厦门4 .中共十三大确定的“ 三步走” 的战略包括的三个阶段是()A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 .到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 .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D .到2010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E .到2015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5 .1990年3月,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两个飞跃” 的思想,它们是()A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B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C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现D .改革农产品流通制度,发展农村市场经济E .发展集约化和集体化经济6 .判断我们各方面工作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 .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D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E .是否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地位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E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实现的两个根本转变是()A .从单纯公有制向以公有化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B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C .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技术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D .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E .从主要靠引进技术向主要靠自主创新转变9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规划,强调要()A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C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E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10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完整概念,其主要内容是()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 .代表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C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E .代表中国最先进阶级的根本要求11.中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A .农村村民委员会B .乡镇居民委员会C .城市居民委员会D .知识分子代表大会E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三、名词解释(共 5 道)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3 .“ 三讲” 教育4 .中共十六大5 .“ 八荣八耻”四、简答题1 .中共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微练13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福建福州市高三第四次质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邓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

由此可见当时( )A.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B.1978年宪法历经修改已臻完善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D.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的宪法修改取消了公民享有的带有阶级斗争色彩的“四大”的权利,说明我国的宪法中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故选C项。

A、B、D三项题意没有体现。

答案 C2.(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二次模拟)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这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 )A.保障人民民主权利B.保障人民政治权利C.保障人民的参政议政的权利D.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析题干一再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其目的是“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说明我国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D项正确;A、B、C三项题干都有涉及,但不符合题干“根本目的”之要求,所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说,归根结底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 D3.(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模拟)对于“一国两制”构想,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的是(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性质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D.李立:“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中国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港、澳、台地区仍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所以答案选C。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一国两制”实际。

4.(2016·江西南昌高三模拟)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

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

这里的变与不变( )A.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解析材料中香港人民的生活习惯并没有变化,但是在公民参与政治条件上获得突破,这是在“一国两制”实施,香港回归后的变与不变,故A项正确;材料中“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说明香港回归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驾驶汽车,到赛马场”并不能体现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故D项错误。

答案 A5.(2016·河北衡水中学高三调研)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苏联国家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B.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D.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的新特点解析本题题眼是“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材料中的观点都具有冷战思维,是对当前世界局势的错误认识,排除A项。

材料中的观点没有正确认识上海合作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B、C两项明显有误,故选D项。

答案 D6.(2016·四川绵阳热身考文综)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但各相关部门应该将这种生产纳入计划范围。

这表明当时,以国营农场为基础的农工商联合企业( )A.所有制的性质发生变化B.对计划体制有一定冲击C.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不再执行统购统销计划解析由“1979年”“国营农场为基础的农工商联合企业”等信息可判断当时依然是公有制,所有制未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但各相关部门应该将这种生产纳入计划范围”说明了对计划体制有了一定的冲击,故B项符合题意;1984年才开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故C项排除;题干中并没有说不再执行统购统销计划,也不符合“已经完成购销任务”,故D项排除。

7.(2016·山东德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1980年,中共中央“75号文件”指出,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

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

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

据此判断当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展开B.中央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到地方C.经济改革仍然面临着较大阻力D.突破了“姓社姓资”思想束缚解析根据“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全面展开,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到地方,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实行,“75号文件”特别强调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反映出仍有部分人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有疑虑,这些表明改革仍然面临着阻力,故C项正确;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突破了“姓社姓资”思想束缚,故D项错误。

答案 C8.(2016·河南郑州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

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A项正确;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B项排除;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促进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排除;中国的改革开放表明社会主义运动在遭遇挫折后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D项排除。

故选A。

答案 A9.(2016·四川成都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

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

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

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解析1980年海南岛尚未开辟为经济特区,排除A;经济特区没有高度自治权,排除B;1980年中央还没有开发开放浦东的设想,排除C。

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故答案为D。

答案 D10.(2016·广东汕头高三模拟)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

”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因为极“左”思潮不是从新中国成立就有的,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才有的,故排除;B项中的“预设蓝图”不符合题目中的“试错反弹”,所以排除;C项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排除;“试错反弹”可以理解为允许犯错误,在错误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正确的道路。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有多种办法,可以留一条尾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可以表明上面的观点。

答案 D11.(2016·河北冀州高三模拟)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

”邓小平同志作出以上“世界大势”的判断,其主要目的是( ) A.更好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1985年6月”“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作出以上“世界大势”的判断,其主要目的是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所以答案选B。

答案 B12.(2016·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科技教育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读下图,同年我国在教育方面的重大举措是( )A.高考制度的恢复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C.教育“三个面向”的提出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时间“1983年”入手,A项是1977年底;B项是1978年;C项是1983年;D项是1995年,故本题答案选C项。

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6·安徽怀远高三模拟)近年来,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