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征选择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声音的特征填空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声音的特征填空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简谱中的1、2、3、4、5、6、7七个音符中,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_.2.在拉小提琴时如果音调不准就调一下弦的松紧;用手按住弦上的不同部位,使振动的长度不同就会发出不同的音调;在提琴上有四根粗细不同的弦,弓在不同的弦上拉动时音调也不同.根据以上的三例说明提琴音调分别与琴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3.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拉二胡的手指上下移动,目的是改变_________.4.甲同学说话时,在5s内声带振动1500次,乙同学说话时,在1min内声带振动7200次,乙同学发声的频率是_________Hz,_________同学的音调高.5.人们能听到周围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入人耳的.在相同条件下,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最快的是_________.有时说话嗓门很大,是指这个人的_________大.有时说歌唱家嗓门很高,是指歌唱家的_________.乐音的三个特性中除了上面说的三个还有一个是_________.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_________.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7.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也有类似的现象,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是___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8.小明在表演小提琴时,用弓拉动琴弦,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9.多普勒效应指出,声波在从声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声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由多普勒效应可知,当火车从远处向我们高速驶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会___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10.高于_________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_________Hz声波叫次声波.为了不影响学习、工作,声音不得超过70_________,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_;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_.11.简述超声波的应用:(1)在渔业生产上_________.(2)在航海上_________;(3)在医疗上_________,_________;(4)在工业生产上_________;(5)在农业生产上_________.12.美国研究出了一种声波枪,如果这种声波枪用于战术攻防,目标在于打击敌人,使他们失去战斗力,则宜用_________声波枪,如果用于战略攻防,如捣毁敌人的工厂、指挥中心、经济中心、战略要地等宜使用_________声波枪.(填“超”或“次”).13.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蚊子的嗡嗡声,是由于蚊子的翅膀的_________产生的,而蝴蝶从身旁飞过却听不到声音,其原因是蝴蝶的翅膀_________.14.声音的强弱通常用_________做为单位,其值越大,则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_.15.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V olume)”旋钮是用来控制声音的_________.16.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_________叫做响度,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_________,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_________越大.电视机、复读机上的音量的越大,它的_________越大.17.向远处呼喊,可用双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从而使听到的声音的_________更大些.18.下列四例是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有_________,指响度的有_________.(1)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女高音歌唱家.(4)请勿“高声喧哗”.19.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在发生地震后,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是因为铁制管道等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_________.20.如图所示,轻轻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_________,用力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_________,(前两空选填“大”或“小”)这个实验说明了响度与_________有关.21.某处固定着一个用来测定声音响度的仪器,先后测得两个发声体传来的声音的分贝数分别为62和45.由此,能否判定第一个发声体的振幅一定比第二个发声体的振幅大?答: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22.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_________增大.(3)使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会使声音的_________变_________(填“高”、“低”)23.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_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用力拨锯条,听其响度会_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_有关.其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声音的_________不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4.(1)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鼓面的___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2)“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里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_________而发声的;在山间小路上人们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中传播.人们能辨别出是“铃”声,而不是其他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来辨别的.25.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超级模仿秀”节目中,声音的模仿主要是模仿了他人的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6.弹钢琴时,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_______而产生的,琴声是通过___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我们能区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_________.27.超低空飞行的飞机会影响居民生活,有时甚至会把窗户玻璃震碎,说明飞机飞行会产生很大的_________,同时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有经验的居民在屋内虽然没有看到飞机,可以判断出飞机是战斗机还是直升飞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来分辨出的.28.为了提醒人们不忘国耻,警剔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在南京大屠杀50周年之际,南京市民捐资铸造了警世钟,警世钟高3m,口径约2m,当用木棒撞击大钟时,大钟振动的振幅_________(填“很大”或“很小”),而振动的频率_________,能发出洪亮而低沉的声音.29.人耳不能听见的声音有超声波和_________,平时说的B超是_________波,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一种_________波.利用超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表明声波传递_________.30.李白在《夜宿山寺》中写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_________不能传声.参考答案:1.简谱中的1、2、3、4、5、6、7七个音符中,音调最高的是7;最低的是1.2.在拉小提琴时如果音调不准就调一下弦的松紧;用手按住弦上的不同部位,使振动的长度不同就会发出不同的音调;在提琴上有四根粗细不同的弦,弓在不同的弦上拉动时音调也不同.根据以上的三例说明提琴音调分别与琴弦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3.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拉二胡的手指上下移动,目的是改变振动琴弦长度.4.甲同学说话时,在5s内声带振动1500次,乙同学说话时,在1min内声带振动7200次,乙同学发声的频率是120Hz,甲同学的音调高.5.人们能听到周围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在相同条件下,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最快的是固体.有时说话嗓门很大,是指这个人的响度大.有时说歌唱家嗓门很高,是指歌唱家的音调高.乐音的三个特性中除了上面说的三个还有一个是音色.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7.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也有类似的现象,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是由高变低(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8.小明在表演小提琴时,用弓拉动琴弦,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9.多普勒效应指出,声波在从声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声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由多普勒效应可知,当火车从远处向我们高速驶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会变高(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10.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声波叫次声波.为了不影响学习、工作,声音不得超过70 dB,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11.简述超声波的应用:(1)在渔业生产上探测海里鱼群的位置.(2)在航海上探测海底深度、海中暗礁等;(3)在医疗上检查、治疗人体疾病,对医疗器械和食物等进行杀菌消毒;(4)在工业生产上超声波金属探伤仪能探测金属制品内在的缺陷;(5)在农业生产上用超声波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12.美国研究出了一种声波枪,如果这种声波枪用于战术攻防,目标在于打击敌人,使他们失去战斗力,则宜用超声波枪,如果用于战略攻防,如捣毁敌人的工厂、指挥中心、经济中心、战略要地等宜使用次声波枪.(填“超”或“次”).13.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蚊子的嗡嗡声,是由于蚊子的翅膀的振动产生的,而蝴蝶从身旁飞过却听不到声音,其原因是蝴蝶的翅膀振动频率低于20Hz.14.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做为单位,其值越大,则声音的响度越大.15.收音机、电视机上的“音量(V olume)”旋钮是用来控制声音的响度.16.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电视机、复读机上的音量的越大,它的响度越大.解: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电视机、复读机上的音量的越大,它的响度越大17.向远处呼喊,可用双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目的是为了减小声音的扩散,从而使听到的声音的响度更大些.解:双手放在嘴边可以减小声音扩散,改善声音的方向性,使声音集中向一点传播,这样可以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18.下列四例是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有(1)(3),指响度的有(2)(4).(1)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女高音歌唱家.(4)请勿“高声喧哗”.19.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在发生地震后,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是因为铁制管道等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20.如图所示,轻轻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用力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前两空选填“大”或“小”)这个实验说明了响度与振幅有关.21.某处固定着一个用来测定声音响度的仪器,先后测得两个发声体传来的声音的分贝数分别为62和45.由此,能否判定第一个发声体的振幅一定比第二个发声体的振幅大?答:不能(填“能”或“不能”),说明你的理由响度还与声音传播的距离有关.解:由于第一个物体发声的分贝数值比第二个大,所以第一个的响度大;即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第一个发声体离仪器近,二是第一个的振幅大;也可能是由于第二个发声体离仪器远,或第二个的振幅小.故单凭所测得响度的大小是不能判断其振幅的关系的,即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第一个发声体距离测响度的仪器近造成的.22.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响度增大.(3)使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会使声音的音调变高(填“高”、“低”)23.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用力拨锯条,听其响度会增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其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声音的音调不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解:(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有关.实验过程中“保持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变,音调不变24.(1)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鼓面的振幅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2)“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里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声的;在山间小路上人们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人们能辨别出是“铃”声,而不是其他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解:(1)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这是一种放大的思想﹣﹣即将不易观察的鼓面的振动转化为小纸团的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2)铃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撞击振动而发声的;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人们能辨别出是“铃”声,而不是其他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2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级模仿秀”节目中,声音的模仿主要是模仿了他人的音色(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模仿声音主要是通过模仿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音色接近或相同时,模仿的才像26.弹钢琴时,琴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我们能区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音色.解:弹钢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我们根据音色区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27.超低空飞行的飞机会影响居民生活,有时甚至会把窗户玻璃震碎,说明飞机飞行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同时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有经验的居民在屋内虽然没有看到飞机,可以判断出飞机是战斗机还是直升飞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分辨出的.解:超低空飞行的飞机会影响居民生活,有时甚至会把窗户玻璃震碎,说明飞机飞行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同时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有经验的居民在屋内虽然没有看到飞机,可以判断出飞机是战斗机还是直升飞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分辨出的.28.为了提醒人们不忘国耻,警剔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在南京大屠杀50周年之际,南京市民捐资铸造了警世钟,警世钟高3m,口径约2m,当用木棒撞击大钟时,大钟振动的振幅很大(填“很大”或“很小”),而振动的频率很小,能发出洪亮而低沉的声音.解:当用木棒撞击大钟时,大钟振动的振幅很大,故其响度很大;但是其振动的频率很小,故其音调较低,所以能发出洪亮而低沉的声音29.人耳不能听见的声音有超声波和次声波,平时说的B超是超声波,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次声波.利用超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表明声波传递能量.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都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这种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所以是次声波.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除去人体结石,这就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0.李白在《夜宿山寺》中写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初二物理上册声音的特征测试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声音的特征测试题(含答案)声音的特征一、知识概述1、了解声音的特征。
2、知道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3、认识噪声,了解噪声的和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
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
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越分散,越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
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2、噪声及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分贝(dB):人们用分贝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
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所以,要从噪声的产生到噪声的传播以及人耳接收声波三个方面着手减弱噪声。
(1)在声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或加屏蔽罩隔离。
2.2声音的特性练习题(有答案)

声音的三大特性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拉紧弦线B.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C.缩短发声部分弦的长度D.用更大的力弹拨弦线2.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C.“请勿高声喧哗”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3.按照歌谱来唱歌,“2”和“6”低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响度和音色4.小提琴使用前,乐师常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振幅C.音色D.音调5.如图所示,小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6.关于音调,下列说确的是()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7.如图是童谣“数鸭子”的乐谱及歌词,当菲菲同学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间,音调逐渐变高,关于音调变高,下列说确的是()A.声音的振幅逐渐变大B.菲菲声带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C.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D.菲菲声带每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逐渐变大8.将四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一样的同一示波器,波形如图,以下说确的是()A.乙音叉每秒钟振动次数比甲少B.丙音叉的音调比甲小C.丁音叉的响度与甲相同D.将甲音叉的音量降低可能出现图乙波形9.如图所示,把筷子一端捆上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当上下推动“活塞”时,人们听到声音变化最明显的是哨声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度10.在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A.灌水时,水越来越多,水的振动加快,因而音调越来越高B.灌水时,加剧了瓶的振动,所以音调越来越高C.灌水时,由于瓶空气柱越来越短,空气振动频率变高,我们听起来音调越来越高D.以上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共21小题)11.“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12.如图,小明用硬卡片两次快慢不同的划过梳齿,主要是比较两次发出声音的不同,本题所研究的声源是(梳齿、硬纸片).13.在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第一组同学用一硬卡片先后在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他们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第二组同学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钢尺伸出桌子的,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钢尺振动的,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14.用嘴吹瓶口,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瓶的振动,如果能发出“dou(1)”“ruai (2)”“mi(3)”“fa(4)”四个音调,则瓶子排列顺序是.15.某一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一分钟振动了 300 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6.发声齿轮转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发出声音的音调;同样的速度旋转,硬纸片放在下面齿轮时,音调会变.17.如图所示是小岩自制的小乐器,他将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又在小盒的两端各放一根木条,用来拉紧橡皮筋,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不同,所发出声音的也不同.如果将橡皮筋拉得更紧,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更.(选填“高”或“低”)18.在春天的花丛中经常看见蝴蝶的身影,某种蝴蝶的翅膀在3s振动了18次,频率是Hz,该频率的声音是(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类听到(选填“能”或“不能”).19.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频率.现有一音叉,它1min振动振动的次数为24000次,那么它的频率为Hz.它的振动频率(选填“会或不会”)因为重敲或轻敲而改变.20.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1.如图所示,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问他带来的狗”2+2等于几?”狗立即叫四声,观众马上会被这条聪明的狗所倾倒,原来这是台下驯兽师的助手,吹了四下哨声,而这哨声频率太高,人类听不见,狗可以听见因而立即叫了四声,这种哨声属于.(超声或次声)22.地震时都会伴随着一些(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的产生,而普通人的耳朵却听不见.在地震中由于房屋倒塌而使一些人员被困,他们可以通过敲击物体使其发出声音,从而向外界传递信息,以便及时获救.23.2016年1月6日9时30分01秒,中国地震台网监测到朝鲜疑似发生震缓为4.9级,震源深度0公里的地震,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属于(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后确认朝鲜在丰溪里核试验场核爆,这种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选填“快”或“慢”).24.如图,通过倒车雷达判断车离物体的距离,这主要是利用了(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能传递.25.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地震,这种声波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人的听觉频率围是:Hz到20000Hz 之间.26.通常把频率低于Hz的声音称为次声,人们受蝙蝠利用超声导航的启示,制成了超声雷达,超声雷达又叫.27.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28.如图所示,科学课堂上某同学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用小鼓敲敲,观察小纸屑的跳动情况,当加大敲鼓力度时,观察到.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强弱跟有关.上述研究过程中,主要应用了一种叫“放大”的科学方法.下列各项中也用到类似方法的是.A.温度计的玻璃管做的很细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C.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29.如图,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区别:(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不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2)这一实验说明.30.若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会听到音叉的变大了(“响度”或“音调”),这是由于(填“振幅”或“频率”)变化的缘故.若用相同的力,加快敲击的速度,则会听到音叉的变高了(“响度”或“音调”).31.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轻敲或重敲同一只编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大小不同的编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上两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声音的三大特性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B;2.D;3.A;4.D;5.B;6.D;7.B;8.A;9.B;10.C;二.填空题(共21小题)11.音调;空气;12.音调;梳齿;13.硬卡片;长度;快慢;14.空气柱;丙、乙、甲、丁;15.5;不能;16.越高;越高;高;17.频率;音调;高;18.6;次声波;不能;19.400;不会;20.瓶壁和水;降低;21.超声;22.次声波;振动;23.次声波;快;24.超声波;信息;25.次声波;不能;20;26.20;声呐;27.响度;空气;28.纸屑振动;振幅;A;29.响度;固体传声效果好;30.响度;振幅;音调;31.响度;音调;。
2.2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含答案)

2.2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是指:、、,也叫声音的三要素。
2、“闻其声知其人”,这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不同。
3、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决定的。
雷声和人声相比较,声音响度大。
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_____ 决定的。
4、男生说话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不同.我们能够区分钢琴和吉他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
5、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叫做。
6、《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吼,吓退曹操十万大军。
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A.音调高 B.频率高 C.响度大 D.音色差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叫声相比,牛的叫声响度大,蚊子的叫声响度小
B、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叫声相比,牛的叫声音调低,蚊子的叫声音调高
C、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动物能听到
D、几个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2.2 声音的特性参考答案
1、音调;音色;响度
2、音色
3、振幅;雷声;快慢(频率)
4、音调;音色
5、20Hz-20000Hz;超声波;超声波
6、C
7、D。
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声音特性测试题(有答案).doc

初二物理八上声音的特性专项练习一、填空题1、在物理学中,把人们由听觉所感受到的声音的高低称为,听觉所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称为;即使是高低、大小都相同的声音听起来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可见声音除了高低、大小这些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这第三个特征就是。
习惯上称声音的这三个特征为声音的三要素。
2、声音的高低,即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其越大,音调越;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发声体的大小,二是听者距离发声体的。
3、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当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时,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一个人要想从听觉上把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区分开,人至少要离高墙 m远。
4、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
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5、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减弱;二是减弱;三是减弱。
6、一切发声体都在,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越多则声音的越高,振动的幅度越大则越大。
7、现在城市的汽车、摩托车越来越多,甚至有些本该在农田里耕地的拖拉机也堂而皇之地奔跑在街道上。
它们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主要是和。
二、选择题8、我们闭上眼睛,仅凭耳朵的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因为( )A.人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不同 B.不同乐器的响度不同C.不同乐器的音调不同 D.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9、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 )A.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C.频率低,振幅大 D.频率高,振幅小10、声音响度的大小( )A.只由振动的频率决定 B.只由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C.只由振动的幅度决定 D.由振动的幅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11、人们可以凭听觉识别出不同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A.频率 B.音色 C.振幅 D.声速12、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人潜入水中,仍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C.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于光传播的速度D.城市里可用噪声监测设备来消除噪声污染三、计算题13、正以重8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驶向一高山崖壁的汽车,驾驶员鸣笛后经4s听到从崖壁反射回来的声音。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音调专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音调专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女高音歌唱家”和“男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都有可能2. 家里往暖瓶灌水的时候,光听声音就知道是否灌满水,是根据()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3. 同一张扑克牌在木梳上迅速划过,再让它慢一些划过,则两次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以上三者都有4. 参加比赛前,二胡演奏者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5. 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男高音”“女低音”,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色好坏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6. 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D.老师用扩音器讲课7. “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的高低B.响度的大小C.前者指音调高低,后者指响度大小D.前者指响度大小,后者指音调高低8. 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一曲《相思》,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琴弦的振幅D.声音的音调9. 二胡又称“奚琴”,是我国南方民间艺人非常喜爱的一种独奏乐器.在它所独奏的“二泉映月”、“赛马”、“青藏高原”等曲目中,它既表现了深沉、悲凄的情感,又能描绘出气势壮观的意境.演奏前,艺人常根据不同的曲目进行调整琴弦的松紧度,这是调节琴弦发声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10. 在使用二胡之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响度、音色都改变11. 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所用琴弦的数据.(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只填写字母代号).(2)小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叫作________.12. “星光大道”比赛现场,一歌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歌唱演员演唱时,若某个观众距离歌手17m远,则歌声传到他那里需要________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13. 如图所示是一位中国少女在外国街头弹奏中国古筝,优美的琴声吸引大批行人驻足观看,彰显了我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琴声如行云流水,高低悠扬,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选填声音的特性).14. 我们经常说“男低音”、“女高音”,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________.15. 元旦节目汇演上,小明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16. 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由发声体的________决定.17. 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如果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2)为了验证猜想2,小明选用了编号为C、H、I的琴弦进行实验,他这样的选择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3)为了验证猜想3,请填如表中所缺数据:长度为________cm,横截面积为________mm2;(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18.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19. 小明在参考书上看到这样一道例题: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评析:因为此题中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引起振动的是瓶内的空气,发声体就是空气柱而不是瓶子.丙图中空气柱最长,振动的最慢,则音调最低;丁图中空气柱最短,振动的最快则音调最高.故此题中与四个音阶相对应的顺序是:(丙)、(乙)、(甲)、(丁).有一次,小明往水瓶里冲开水时,爸爸突然说:“水快满拉.”爸爸是怎样判断水快满了呢?答:________20. 手按电子琴的不同键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________不同.21. 在声音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他们的说话就可以分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为什么?22. 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2)两人位置不变,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3)小华和小刚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16中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4)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从“a”、“b”、“c”或“d”中选两根).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的关系.23. 如图,(1)观察生活,提出问题:要使鼓声更响些,你的方法是________.(2)作出猜想:鼓声的响度可能与鼓面的振幅有关.(3)设计实验:将一些轻小物体比如纸屑、泡沫等放在鼓面上,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来比较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4)得出结论: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________.(5)歌词“我在高声唱,你在低声和”中的“高声”、“低声”是指________(“音调”“响度”)的不同.24. 著名的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低音传播速度比高音慢,你能用学会的知识反驳他的错误吗?25. (15分)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音调专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1.【答案】A【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的特征解答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声音的特征解答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春天,走在花园里,看见蝴蝶翩翩起舞,蜜蜂采蜜奔忙于花丛中.我们能听到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却听不到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声音,这是为什么?2.小明同学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不仅与声音的频率,而且与声音的响度、离声源的距离及听者的听力有关.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利用音频信号发生器和小华同学一起进行探究实验.(1)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旋钮置于5Hz的位置,转动音量开关改变音量的大小,始终听不到声音,一段时间后,实验者产生烦躁的感觉.此现象说明:①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声音的_________有关.②_________声波会对人体造成危害.(2)将音频发生器的频率旋钮置于200Hz的位置,转动音量开关至合适位置,距离信号发生器5m时能听到声音,向前走到8m时完全听不到声音.此现象说明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_________有关.(3)小明和小华都站在距离信号发生器10m的位置,转动音量开关,小华听到声音时,小明仍然不能听到,继续增大音量后,小明才能听到.此现象说明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3.(1)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显著改变两次用力的大小,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_发生了变化;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2)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如果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水的深度是_________m.4.下面是黎明同学探究“鼓声与声音的特性”时的三个情景:情景1:同一个鼓,敲击力度不同,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情景2:相同材料,不同大小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频率不同,则声调不同;情景3:不同材料,大小相同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音色不同.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的特性有哪些?(2)这些特性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5.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纸、小锤.你任选器材(一种或两种以上器材),设计两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按下表要求填写.器材实验目的操作过程发生现象说明的问题示例:鼓、小锤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用小锤敲击鼓鼓发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传播1530米,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为什么?(2)海洋的深度是多少?(3)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4)请你再列举二个超声波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7.小倩帮奶奶倒开水,她发现倒水时听到的声音会发生变化,不得何故.你学习了声音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听到现象,并帮她解释.8.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活动1:如图1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活动2:如图2、3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1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划得快慢有什么关系.(2)比较你在探究活动2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3)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9.小红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如图所示实践活动,请你仔细观察这图,想想,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小红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探究什么?(2)利用该图还可以进行哪些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举2例)10.著名的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低音传播速度比高音慢,你能用学会的知识反驳他的错误吗?11.蜜蜂带着花蜜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300Hz,而不带花蜜飞的时候,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440Hz,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12.小明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妈妈在一旁提醒他:小明快满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小明奇怪地问:妈妈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妈妈说:“听出来的,”小明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你能帮助他弄清其中的奥妙吗?13.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A.如图1,用塑料片在同一把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B.如图2,用塑料片在甲、乙两把不同的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各划一次.(1)比较在实验A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划动快慢有什么关系?(2)比较在实验B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的疏密有什么关系?14.甲的声音是60dB,频率为500Hz,乙的声音是40dB,频率为900Hz,则:(1)哪一个音调比较高?(2)哪一个声音传得较远?(3)若二人同时同地向街对面的丙喊话,哪一个人的声音可先传到!15.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有一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被探测仪器接收.(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3)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学依据是什么?16.如图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1)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3)举一例日常生活中应用上述情况的例子?17.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材料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2.1 2.83.7 5.2 1.2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回答问题:(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___(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_____(选填“强”或“弱”).(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___(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18.俗语说“震耳欲聋”“声音刺耳”“闻其声知其人”,分别反映声音的哪种特征?19.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这几个实验及其实验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20.小玉买了一台“***牌变速王”的复读机,她兴奋地摆弄着,边看说明书边尝试使用各个功能按键,按正常播放键时,听到一位声音清脆的“女教师”在示范朗读英语短文;当她按慢速播放键时,听到的是声音低沉的“老人”的声音.这是为什么?你已经学习了声音的有关知识,请帮她解释这种现象.21.当调节收音机的电位器,使其音量增大时,发现扬声器的纸盆的振动幅度也加大.(1)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什么有关?(2)当你逐渐远离收音机时,听到的声音有什么感觉?这又表明声音的响度是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系?(3)当你站在高速行驶的列车旁(注意相隔铁路50m以上),你听到列车声音有何变化?对此你可作出何种猜想?22.在选购陶瓷或玻璃容器时,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用手指或木棍轻轻弹击瓷器或玻璃容器,若发出清脆的声音,说明其它们完好的,若发出沙哑的声音,说明瓷器或玻璃有裂痕,这是什么道理?23.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1)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2)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在脸颊上贴了一下,大叫一声,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学依据是什么?24.如图,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时,小伟将一根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使琴弦拉紧.再用A、B是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到弦发出的声音.(1)实验时,弦的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并挂上几个钩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为了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他应怎样进行操作?(3)实验中,在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时应用了什么方法?除了与弦的长短有关外,弦发声的音调还与哪些因素有关?25.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利用同学们带去的汽水瓶设计出了汽水瓶的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哪些辅助器材?(2)发出低音的瓶子和发出高音的瓶子,在设计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6.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研制出一种电动保险柜.保险柜的门扉上安有“电子耳”,能听声音,还能把这种声音送给电脑进行识别,保险柜的主人买下它以后,事先对着“电子耳”讲一句暗语,让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比方,主人对它说:“芝麻,芝麻!开门!”电脑便记住了这个暗语,等主人再来时,只要对着电子耳重复这句话,保险柜便能自动打开了.有人担心,如果小偷知道了暗语怎么办?有趣的是,除了主人以外,谁对电子耳讲暗语,保险柜的大门都不会开.请回答:(1)为什么保险柜听到主人的暗语能自动开门,而听到小偷同样的暗语不会开门?(2)由这个故事你联想到有哪些类似的应用.27.张明是一位喜欢动脑筋的好学生.有一次,当他往热水瓶里装开水时发现:随着热水瓶的水越装越满.发出的声音音调也越来越高.于是张明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几个问题.(1)装开水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2)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又是什么?(3)应用上述的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不同的笛孔能产生不同音调的道理.28.1932年夏天,俄罗斯北极探险队,一位气象学家在放飞一只探空气球时,风吹气球贴到了他的耳朵,忽然耳膜感到疼痛,但是没有听到声音,在12h后他们遭遇到了台风,原来是台风产生的次声波造成的.(火山、地震、海啸等都会产生次声波)(1)次声波传播的距离怎样?次声波是否有声能?(2)这个事例说明能否监测次声?监测次声有什么作用?29.马戏团的训狗员,在舞台上用一种特殊的信号训狗,观众完全没有察觉,狗却准确的听从信号做各种动作.试说一说这其中的奥妙?30.夏天的晚上,为防蚊子叮咬,人们通常用点蚊香、喷杀虫剂的方法,而小光家却用一个跟半导体收音机差不多的盒子就能解决问题,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参考答案:1.答: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在350次/秒左右(或高于2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所以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2.解:(1)频率旋钮置于5Hz的位置,是次声波,人听不到声音,转动音量开关改变音量的大小,一段时间后,实验者产生烦躁的感觉.此现象说明:①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声音的频率有关;②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危害.(2)转动音量开关至合适位置,即响度不变;距离信号发生器5m时能听到声音,向前走到8m时完全听不到声音;此现象说明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3)小明和小华都站在距离信号发生器10m的位置,即固定声源到人的距离;转动音量开关,小华听到声音时,小明仍然不能听到,继续增大音量后,即改变了响度大小;小明才能听到.说明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响度和人耳的听力差异有关;故答案为:(1)频率;次(2)到声源的距离;(3)响度;人耳的听力(或人耳)3.解:(1)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刻度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刻度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刻度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它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即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大.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t=×4s=2s,∵v=,∴此处海的深度:s=vt=1500m/s×2s=3000m.故答案为:(1)响度;音调;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2)变大;30004.答:(1)情景一给出的是声音的第一个特性:响度;第二个情景给出的是声音的第二个特性:音调第三个情景给出的是声音的第三个特性:音色.(2)从三个情景中得出信息,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5.解:利用声音的产生原因,影响声音的响度、音调因素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如下:器材实验目的操作过程发生现象说明的问题示例:鼓、小锤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用小锤敲击鼓鼓发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木梳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第一次用力慢慢拨动梳齿,第二次用相同的力快速拨动梳齿两次发声不同,第一次低,第二次高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音叉乒乓球小锤声音是否具有能量细线吊起乒乓球离开音叉一定的距离,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看到乒乓球被弹起声音具有能量6.解:(1)超声波的频率超过20000Hz,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人耳听不到.(2)已知:t==2s v=1530m/s海洋的深度是s=vt=1530m/s×2s=3060m答:海洋的深度是3060m.(3)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不能传到月球,更不能用声波来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故答案为: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超声波除了利用声呐系统测海深外,还可以应用在B超,清洗机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方面.故选B超,超声清洗器7.解: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的,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因此开始音调低,慢慢音调就高了,等到快灌满时音调最高,这就是倒水时声音的变化8.答:(1)划得快时物体振动得快,听到的音调高;(2)梳齿密的振动得快,听到的音调高;(3)音调的高低和物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产生的音调越高9.答:(1)小红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探究发声体是否在振动,当尺子振动时会发出声音;(2)利用该图还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当尺子振动幅度越大时,声音越大;当尺子振动的越快时,音调就越高10.答:如果低音传播的速度比高音慢,我们在听男女齐唱时,男声传到耳鼓的时间就要比女声迟,而且离演唱者越远,听到的男声比女声滞后的时间就越长;事实并不是这样,男女声是同时传到耳中的,这说明声速与声音的频率无关11.答:由于蜜蜂翅膀平均振动频率不同,它发出音调高低也不同,蜜蜂带着花蜜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300Hz,频率低音调低;不带花蜜飞的时候,翅膀平均振动频率是440Hz,频率高,音调高;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12.答:当我们向暖瓶中灌水时,瓶内响声是由于瓶里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随着瓶内水的增多,瓶里空气柱越来越短,其振动频率也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知道这一规律就可以凭声音来判断暖瓶中水的多少13.答:(1)比较在实验A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可得出:划得快时物体振动得快,听到的音调高;(2)比较在实验B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可得出:梳齿密的振动得快,听到的音调高14.解:①甲的声音的频率为500HZ,乙的声音频率为900HZ,乙的声音频率大于甲的,所以乙的声音音调高;②分贝是表示声音响度大小的单位,甲的是60dB,乙的是40dB,所以甲的声音比乙的声音响度大,传播的距离就远;③尽管甲和乙的声音的响度与音调都是不同的,但是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根据速度的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知道它们在传播相等的距离的时候所用得时间也是相等的.故答案为:(1)乙;(2)甲;(3)同时传到,因为声速相同,距离相等,所以传播时间相等15.解:(1)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的,用声呐可以探测海底沉船、鱼群,测海底深度等;(2)因为发出信号遇到暗礁0.6s后接收到返回的波,所以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为:t=×0.6s=0.3s,暗礁到船的距离:s=vt=1530m/s×0.3s=459m;答:暗礁到船的距离是459m.(3)风暴来临前一般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引起气球内空气振动,人耳能听到球内气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从而推测出风暴是否来临16.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容易分散.固体中传播声音时,分散较小,而且传播速度较快.所以人们可以通过铁轨上传播的声音,提前判断是否有火车要通过.故答:(1)响度不同,(2)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3)站在火车路旁听不到远处火车的声音,但趴在铁轨上就听得到17.解:(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3)海绵材料隔声性能与报纸好,因为海绵表面粗糙多空,吸收声音的性能好;故答案为:(1)小;(2)好、强;(3)海绵18.答:“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大小,反映的是声音的响度这一特征;“声音刺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反映了声音的音调特征;“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指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一样的,是依靠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19.答:(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说明气体越少,传声效果越差,推知真空不能传声.(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振动的空气柱长短不同,振动快慢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不同的音调,说明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0.答:当小玉按正常键时,听到一位声音清脆的“女教师”的声音,这是女声对应的频率;当她放慢速键时,放音的速度变慢了,即声音的频率变小了,所以听到的声音比原来的女声低沉21.解:(1)收音机的音量增大实际上是声音的响度大了,这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幅度加大引起的,所以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2)离收音机越远声音越小,也就是声音的响度小了,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当站在高速行驶的列车旁时会听到列车迎面驶来时汽笛声较尖,驶过后声音又变“钝”了,所以猜想声调的高调(频率)可能与声源的速度有关;故答:(1)与声源的振幅有关;(2)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这表明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列车迎面驶来时汽笛声较尖,列车驶过时声音变“钝”了;猜想声音的音调(频率)可能与声源的速度有关22.解:用手指或木棍轻轻弹击瓷器或玻璃容器,若发出清脆的声音,说明其它们完好的,若发出沙哑的声音,说明瓷器或玻璃有裂痕,是由于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瓷器或玻璃容器有裂伤,当用手或木棍轻弹击使其振动时,有裂伤的地方会因彼此之间有摩擦,使原来的声音变得沙哑;即声音的音色发生改变23.解:(1)∵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障碍物的时间:t=×0.6s=0.3s,∵v=,∴障碍物到船的距离:s=vt=1530m/s×0.3s=459m.答: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459m.(2)风暴来临前一般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引起气球内空气振动,人耳能听到球内气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从而推测出风暴是否来临24.解:(1)实验时,弦的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并挂上几个钩码,这是为了让弦紧张一些,即可以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弦的松紧程度;(2)若想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即在保证松紧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将AB间的距离改变后,用相同的力来拨动弦,听音调的变化即可;(3)据(2)可知,在该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据生活常识可知,弦发声的音调还与弦的粗细、材料等因素有关;故答案为:(1)弦的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并挂上几个钩码,这是为了让弦紧张一些;(2)想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即在保证松紧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将AB间的距离改变后,用相同的力来拨动弦,听音调的变化即可;(3)据(2)可知,在该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据生活常识可知,弦发声的音调还与弦的粗细、材料等因素有。
2.2声音的特性(练习)原卷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5 10 0 5 0 40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在“红歌献党”的活动中,小明能辨别出高音与低音,他是依据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振幅2.“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音调D.速度3.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匹马立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百万曹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频率高B.音色差C.音调高D.响度大4.小提琴使用前,乐师常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B.振幅C.音色D.音调5.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处的低,则()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B.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C.敲P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处时大D.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M处时大6.吹横笛时,按压或放开不同的笛孔,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下列有关横笛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横笛是利用笛身的振动发声的 B.放开所有的吹孔,发声的音调最低C.按住所有的吹孔,发声的音调最低 D.控制吹的力度,就可控制发声的频率7.如图所示为向保温瓶中灌开水的情景,下列对此情景解释正确的是()A.灌开水时听到的声音是由保温瓶的振动产生的B.灌开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水传入人耳的,速度为340m/sC.灌入水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柱长短改变,声音的响度在不断变化D.灌开水时通过音调可以判断瓶内水位的高低,水位越高,音调越高8.如图是古时的一种乐器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故成语有云“参差不齐”。
关于排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色B.听到的萧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耳中的C.萧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D.萧声和琴声听起来不一样是因为二者的音调不同9.将音叉发出的甲、乙声音信号输入到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内,波形图如图,则()A.甲的音调低于乙的音调B.甲的频率高于乙的频率C.甲的响度等于乙的响度D.发甲、乙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10.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甲、乙和丙11.我们把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声音的波形,图是某音叉发出的A调1(do)的波形图,如果只是把输入的声音信号改为长笛发出的A调1(do),同一示波器在相同设置下测到的波形图是()12.如图所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丁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B.甲、丙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C.甲、乙的音色相同、音调不同D.丙、丁的响度相同、音调不同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发声物体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体比乙物体音调高B.甲物体比乙物体音调低C.甲物体比乙物体响度大D.甲物体比乙物体响度小14.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声音的特性》试题及答案

《声音的特性》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声音的高低叫_________,发声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___,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大小叫___________。
电视机、复读机上的音量开得越大,喇叭的_________越大。
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_____叫声的音调高,__________叫声的响度大。
4.口琴可发出多种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由于口琴内有长短不同的金属片,短金属片振动频率__________,音调________。
5.“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她在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她唱得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
6.中国的古诗词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来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判断的。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
7.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_ __相似.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8.蝴蝶从身边飞过,我们听不到它的声音,却能听见讨厌的蚊子声,这是因为()A.蝴蝶发出的声音很小,蚊子发出的声音很大B.蝴蝶翅膀每秒只振动几次,低于人耳听觉的下限C.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D.蝴蝶飞行时不发出声音9.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声10.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音调B.改变响度C.改变音色D.改变频率11.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能模仿出各种乐器发声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色、音调12.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 )A.音调升高B.响度增大C.音色改变D.以上说法都不对1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调会逐渐变低B.响度会逐渐变小C.音色会逐渐变差D.以上说法都不对14.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的响度太大B.声音的音调太低C.声音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15.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能量损耗16.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17.下表中列出的是一组音乐频率,同学们通过讨论总结出下面四个结论,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C.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低D.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色越好三、实验题(18题每空2分,共12分,19题每个实验4分,共12分)18.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决定的;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一、选择题1. 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
A. 音色B. 音量C. 音高D. 音长2.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有关。
A. 振动幅度B. 振动频率C. 振动方式D. 振动速度3.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
A. 振动幅度B. 振动频率C. 距离声源的远近D. 声音的传播介质4.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决定的。
A. 材料B. 结构C. 形状D. 颜色5.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声音的音调?A. 发声体振动的快慢B. 发声体的体积C. 发声体的重量D.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二、填空题1.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________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4.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________Hz到20000Hz之间。
5.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声。
三、判断题1.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成正比。
()2.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是相同的。
()3. 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4.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成正比。
()5. 人耳能够听到的最低频率是20Hz。
()四、简答题1. 描述声音的三个主要特性,并解释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听到的声音的。
2. 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3. 描述为什么在相同的距离下,我们听到的远处声音比近处声音要小。
五、应用题1. 如果一个乐器的音调突然变高,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给出至少两种可能的解释。
2. 在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中,你如何通过调整声音的响度来避免打扰他人?3. 描述在不同环境中(如室内、室外、水中)声音传播速度和响度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含答案)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的“高”字是指音调的是()A.高歌猛进B.请勿高声喧哗C.女高音歌唱家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2.向一个空的暖水瓶中灌水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时,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哪个特征会明显发生变化()A.音色B.响度C.音调D.无法确定3.为了保护嗓子,同时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老师们利用扩音器(俗称“小蜜蜂”)进行授课,如图所示。
关于扩音器的作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速度4.小提琴使用前,乐师常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振幅 C.音色 D.音调5.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产生的声音属于()A.可听声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噪声6.古诗《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能辨别出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7.“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检查诊断病情的,但是在医院的“B超”室内,人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以下的原因中叙述正确的是()A.超声波不是依靠声源振动发出的 B.声源振动幅度很小,超声波的响度很小 C.声源的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 D.声源的振动频率介于2020000之间Hz Hz 8.2021年,云南野象群北迁引发全球关注,人与象的和谐相处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成果。
迁徙途中,一只小象因误食酒糟“醉酒”而掉队十余公里,仍能够通过次声波与象群取得联系并最终“归队”。
象群交流使用的次声波人却听不见,这是因为()A.人与象距离太远B.次声波的响度太小C.次声波的频率太低D.次声波的音调太高9.如图是古时的一种乐器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故成语有云“参差不齐”。
关于排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色B.听到的萧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耳中的C.萧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8m s310/D.萧声和琴声听起来不一样是因为二者的音调不同10.把频率为256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甲所示。
(1224) 声音的特征选择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ok 7页

声音的特征选择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高声大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2.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3.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制作这么多钟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和铁棒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男女同学说话时的音调是相同的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见声音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不可以传递信息D.“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6.在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A.灌水时,水越来越多,因而音调越来越高B.灌水时,由于瓶的振动加剧,所以音调越来越高C.灌水时,由于瓶内空气柱越来越短,我们听起来音调越来越高D.以上说法都不对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超检查身体疾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拉琴时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相同D.太空中宇航员间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B.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C.核能是可再生能源D.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9.小华是一名二胡爱好者,在全县元旦中学生艺术展演中,她代表一中进行了精彩的表演.演奏前,她细心地调整了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是为了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10.“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声音太大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C.声音太小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11.科学家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眼睛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12.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鸽子靠次声波导航B.月球表面两宇航员利用声波进行面对面交流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D.90dB是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340m/sB.医生利用次声波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能将结石粉碎C.飞机在空中飞行的速度有可能超过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D.蜜蜂是依靠超声波定位来寻找花的14.通过“声现象”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震耳欲聋”这句成语它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15.平时我们听不到自己的心跳声,但医生利用听诊器就能清晰地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是因为()A.听诊器增大了心脏跳动的振幅,升高了音调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跳动的频率,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利用橡胶管传声,升高了音调D.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发散,增大了响度16.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十万曹操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音调高B.音色差C.频率高D.响度大17.听诊器在诊断病人病情中的作用是()A.改变了发出声音的音色B.改变了发出声音的响度C.提高了声音的音调D.增大了听到声音的响度18.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调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回声的现象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碎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19.水牛发出的声音低沉但能传得很远,蚊子“嗡嗡”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刺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B.牛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蚊子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C.牛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些,响度大些D.蚊子是由于双翼振动而发出“音”,这不是真正的声音20.苍蝇a和蚊子b飞过耳边时,我们即便看不到它们也能知道是谁飞过耳边,这跟它们翅膀振动发声的响度L和音调f有关,则下列关于响度和音调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L a>L b,f a>f b B.L a<L b,f a<f b C.L a<L b,f a>f b D.L a>L b,f a<f b21.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搜搭载人的太空飞船,女宇航员王亚平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授课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神舟十号”里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D.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B.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C.棒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小2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4.在下列探究活动中,能明显感觉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欣赏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声音C.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在逐渐抽出瓶内空气时听声音的变化D.在百米赛跑的终点,比较听发令枪声和看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的时间差距2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一般是不振动的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根据说话的音调不同,可区别同学说话的声音D.超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6.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频率B.振幅C.节奏D.音色2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我们能听出不同歌手唱同一首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声音响度不同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28.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为病人诊病.关于听诊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够使人体内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从而更容易听清楚B.能够使人体内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增大,从而更容易听清楚C.能够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更容易听清楚D.能够缩短听者与发声体间的距离,从而更容易听清楚29.(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物体只要振动,我们人就能听见它发出的声音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3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特征选择题专项练习30题参考答案:1.解:A.音调是指人们听到的声音的高低,故A错误;B.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故B错误;C.响度是指听到的声音的大小,“高声大叫”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C正确;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声音的特性无关,故D错误.故选C2.解: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故选A3.解: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制作这么多钟,钟的型号大小不同,敲击时,钟振动的频率不同,故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即是为了产生更丰富音调;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B、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故声音在铁棒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故错误;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正确;D、一般情况下,男同学说话的音调比较低,女同学说话的音调比较高,故错误;故选C5.解:A、产生出来的声音,无论是在传播环节,还是在人耳的接收环节都有可能造成听不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6.解:往保温瓶中倒水时,是保温瓶内的空气振动发声,水越来越多,空气柱的质量越来越小,体积越来越小,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选C7.解:A、B超检查身体疾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B、拉琴时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C、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故C错误;D、太空中宇航员间不能直接“对话”,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A8.解:A、“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通常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340m/s;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也与温度有关,与声音的特性无关.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都是声音,故传播速度一样快,故B错误.C、核能中的核燃料用完后也不能重复使用,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9.解: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故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故选C10.解:“B超”机的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此频率高于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故选B11.解:蝙蝠的视力很差,蝙蝠主要通过自己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蝙蝠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进行定位,判断物体的形状.故选C12.解:A、鸽子是靠地磁场来导航的,所以A是错误的;B、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进行交谈,所以B是错误的;C、由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医生是可以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的,所以C是正确的;D、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是30~40db,所以D是错误.故选C.13.解:A、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不是根据传播速度来定义的,故A错误;B、医生利用超声波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能将结石粉碎,故B错误;C、飞机在空中飞行的速度有可能超过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正确;D、蜜蜂发现蜜源采用行为方式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故选C14.解:A、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物体振动传声声音,但是人要听到声音还需要介质;故B错误;C、“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快;故D错误;故选C15.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故选D16.解:张飞大喊时,声带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也大,因此会吓退十万曹操大军,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故选D17.解:听诊器的前端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振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振幅就比前端大很多,增大了听到声音的响度,医生听到的声音就大了很多.故选D.18.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进行判断的,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回声的现象,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碎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19.解: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而言,水牛的声带振动幅度较大,所以水牛叫声响度大;蚊子翅膀扇动的频率比牛的声带振动频率大,所以牛的音调相比较低,蚊子的声音音调高;故选A20.解:蝇翅膀振动比蚊子慢,所以发声的频率比蚊子小;音调低;而蝇翅膀比蚊子大,其振动发声的振幅比蚊子大;响度大;故选D21.解:A、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错误;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错误;C、在“神舟十号”里有空气,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错误;D、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正确;故选D22.解:A、响度跟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度越大,故A正确.B、音调跟频率有关,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不影响响度,故B错误.C、棒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振幅不影响音调,故C错误.D、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故D错误.故选A23.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故选BD24.解: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能明显感觉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欣赏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声音,是为了研究音色的不同,故B错误;C、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在逐渐抽出瓶内空气时听声音的变化,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D、在百米赛跑的终点,比较听发令枪声和看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的时间差距是为了研究声速和光速的区别,故D 错误.故选A25.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是振动的,故A错误;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C、根据说话的音色不同,可区别同学说话的声音,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超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D正确.故选D26.解:因为不同乐器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故选D27.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故A错误;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我们能听出不同歌手唱同一首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声音音色不同,故C错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D28.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故选C29.解: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不能太大,而不是指音调高,故说法错误;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说法正确;C、人耳只能听到响度大于等于0dB,频率在20﹣20000Hz之间的声音,所以并不是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故说法错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说法正确.故选BD30.解:A、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能传递能量,说明声音具有能量.不符合题意.B、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能面对面讲话,依靠无线电话讲话.不符合题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担心打扰天上人.这里的高指声音大,响度大.符合题意.D、不同的乐器振动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根据音色不同来分辨物体.不符合题意.故选C。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1.用硬纸片快速刮过木梳齿,听到声音的音调会变高,这说明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2.音调、响度、音色中,响度会发生变化,音调和音色不会发生变化。
3.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将成年人的声音变成小孩的声音,这样做加快了录音机喇叭纸盒的振动频率,使音调变高。
4.有经验的养蜂人可以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不同。
5.“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很大。
6.人们对一套音响设备赞不绝口,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指它的音色。
1.发声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振动频率。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距离有关系。
4.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5.牛和蚊子的叫声中,蚊子的叫声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6.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 ~ 20 kHz。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 k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
7.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正确的描述是“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8.在接听熟人的电话时,容易辨别对方是谁,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11.用吉他和笛子同时演奏一支曲子,我们能够轻易地区分出吉他和笛子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12.一位男低音歌手正在高声演唱,而一位女高音则轻声伴唱。
正确的说法是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
13.养蜂人可以通过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来分辨蜜蜂是飞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正确的说法是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不同的发声体会有不同的音色,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特性--习题(含答案)

声音的特性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频率D. 响度2. 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 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B. 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C.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3. 赵丽同学根据声音的物理知识总结吉他的四个特点,其中不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B. 弹奏时按压琴弦的目的是改变响度C. 琴弦振动越快,频率越大声调越高D. 吉他和钢琴弹同一曲子的音色不同4. 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分别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 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B. 声音是靠物体振动产生 C.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5. 下列做法可以改变音调的是()A. 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 医生带着听诊器检查病人的身体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 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水瓶6. 如图是几个相同的瓶子,在瓶内装入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口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发声体是瓶内的空气B. 发声体是瓶子和瓶内的水C. 从左至右音调逐渐升高D. 从左至右音调保持不变7. “妈妈,妈妈,外婆来电话了…”小花接听电话喊道.小花主要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征判定是外婆打来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悦耳动听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8. 有两个发声体,第一次由甲单独发声,测得为88dB.第二次由乙单独发声,由固定在同一地方的仪器测得为56dB.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A. 甲发声体振动快快B. 乙发声体距仪器可能远C. 甲发声距仪器可能远D. 乙发声体振幅一定大9.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的响度相同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 乙、丁的音调相同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0. 钢琴、小提琴、二胡同时演奏同一乐曲,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各是哪一种乐器演奏,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______ 不同.当拉二胡时,按弦的手在不停地上下移动,目的是通过改变发声体的______ 来改变声音的.11. 一把钢尺可以做物理实验.如图10用钢尺作器材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听振动发出的声音.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 ;若某次实验中,钢尺每分钟振动了600次,则钢尺振动的频率为______ ,人耳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12. 海豚的质量比蓝鲸小得多,海洋动物学家研究表明:海洋动物质量越小,其叫声越是轻而尖锐,如图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海豚和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 (选填“甲”或“乙”)波形图表示的音调较高,甲图是______ (选填“海豚、蓝鲸”)发出的声音波形图.13. 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男中音的______ 大,女高音的______ 高.(选填“音调“或“响度”)14.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 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 来判别的.15. 小明和小华携手前往音乐厅去欣赏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出,还没有进入音乐厅,他们就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小明说:“你听,小提琴的声音多么高亢激昂”,小华说:“大提琴的声音也深沉浑厚”.“高亢、深沉”表明大小提琴的声音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16. 人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______ 20Hz.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大于20Hz且______ 20000Hz.(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 举世瞩目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女高音歌唱家安娜的歌声倾倒了无数观众.这里的“女高音”是“乐音三要素”中的______ .18. 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______ ;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里的“高”指的是______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9. 设计实验:请完成如表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案:课题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数据记录表格器材钢尺,刻度尺实验步骤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20. 经过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每分钟振动大约600次,算一算,蝴蝶的振动频率.声音的特性习题(含答案)【答案】1. D2. A3. B4. A5. D6. B7. C8. BC9. A10. 音色;频率11. 慢;低;10Hz;不能12. 乙;蓝鲸13. 响度;音调14. 振动;音色15. 音调16. 小于;小于17. 音调18. 音调高;响度大;音色19. 解:(一)设计与实验:(1)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二)分析总结:声音的音调跟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三)数据记录表格如下:钢尺振动的快慢慢较快快音调的高低低较高高故答案为:课题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数据记录表格钢尺振动的快慢慢较快快音调的高低低较高高器材钢尺,刻度尺实验步骤(1)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20. 答:蝴蝶的翅膀每分钟振动大约600次,即蝴蝶的翅膀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n==10次,所以蝴蝶翅膀1秒钟振动10次,即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是10Hz.【解析】1.解: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所以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故选D.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2.解:用硬卡片快速拨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慢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所以快拨和慢拨木梳齿是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选A.用硬卡片拨动木梳齿时,木梳齿振动发声,木梳齿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探究音调时,控制音色和响度不变;探究响度时,控制音色和音调不变;注意本实验中不变的量是材料和用力的大小,振动快慢发生了改变.3.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则吉他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琴弦振动越快,频率越大声调越高,故C正确;D、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吉他和钢琴弹同一曲子时,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B.(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以及特征,只要对声音的产生和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有深刻的认识,并对吉他琴弦有深入的了解,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便能找到答案.4.解: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当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两次木梳齿的振动快慢不同,所以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选A.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两个要素响度和音色的区别.这两个因素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5.解: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增大了声音的响度,不符合题意;B、医生带着听诊器检查病人的身体,减小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不符合题意;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振幅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不符合题意;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故选D.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区分判断声音的特征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易错点.6.解:敲击它们时,振动的物体是水和瓶子;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音调最高的水少的.故选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首先应该判断出是瓶子和水在振动还是瓶内的空气柱在振动,然后根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来进行解答.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明确在敲击瓶子时,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和水柱;吹时,发声的物体是空气柱.7.解: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小花通过声音就能分别出是外婆打来的电话,就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选C.①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②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8.解:响度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物体的振幅,二是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由于甲的分贝数值比乙大,即响度大,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甲的振幅大;二是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甲距离声源近;A、甲发声体振动快,即说明甲的音调高,故与响度无关,故A错误;B、甲的分贝数值比乙大,即响度大,可能是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甲距离声源近,乙距离声源远,故B正确;C、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若甲发声距仪器远,但甲的振幅非常大也是有可能的,故C正确;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乙发声体振幅可能大,但不能说一定大,故D错误;故选BC.声音的响度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物体的振幅,二是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响度的大小可以通过分贝作为单位来进行比较.分贝数越大,响度越大.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相关因素的掌握情况,需要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判断.9.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偏离原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同,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只是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和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同,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故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和丁偏离原位置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只是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D错误.故选A.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以及音色的辨别,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振幅和音色.10.解: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琴弦绷得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拉二胡时,按弦的手在不停地上下移动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频率),因此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故答案为:音色;频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及其三要素的区别,有关这几个概念要注意区分.11.解: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物体在1s内振动1次,称为1Hz.如果每分钟振动600次,则其频率为=10Hz,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的下限20Hz,此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答案为:慢;低;10Hz;不能.(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2)频率是指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超过这个范围的,人耳是听不到的.本题考查音调与频率关系、声音频率的计算以及对人耳听觉范围的理解,属基础内容的考查.12.解:由信息知: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故响度大,音调低;由图象知:甲的振幅大,频率低,故甲是质量大的蓝鲸的叫声的波形图,相反乙是海豚的叫声的波形图,而且波形图振动频率快,所以表示的音调高.故答案为:乙;蓝鲸.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此外还要通过波形图来认识声音的特征,对波形图的各种特征要了解.13.解:男中音的声带振幅较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但声带振动频率小,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低;女高音的声带振动频率大,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但声带振动幅度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小;故答案为:响度;音调.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14.解:僧人撞击大钟时大钟会振动发出声音,因为大钟发声材料与其它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哪种乐器;故答案为:振动;音色.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此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和音色的特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一些问题.15.解:小提琴的琴弦质量小,体积小,容易振动,振动频率大,音调比较高.大提琴的琴弦质量大,体积大,不容易振动,振动频率小,音调比较低,故“高亢、深沉”表明大小提琴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答案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这个结论没有在课本上直接出现,但是在音调的习题中频频出现,一定要熟练掌握.16.解: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小于20H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大于20Hz且小于2000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故答案为:小于;小于.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耳听觉频率范围的了解,并能据此判断蝴蝶与蜜蜂飞行的振翅频率的不同,是一道基础题.17.解:“女高音”是指发声时声带振动频率大,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故答案为:音调.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声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能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8.解:“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是指声音太高了我唱不上去,高是指音调高,“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里的“高”是指声音很大,指的是响度大.“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说即使没有看到他,只听他的声音也可以辨别出来,依据就是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故答案为:音调高;响度大;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幅决定;区分音调和响度要分清声音的高低和大小.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考查了两对比较容易混淆的定义:音调和响度,知道高低不一定都指的是音调,有时还指的是响度.19.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影响声音的因素有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因此设计的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使发声体的材料和响度都不变,只改变的是物体的振动快慢.本题考查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证明某个结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表现,符合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20.频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本题主要考查频率的定义的掌握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声音的特性》课节达标训练题及其答案 .doc

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课节达标训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在贺州市建市10周年庆典时,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到贺州灵峰广场作慰问演出.场外的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演员的声音就能判断出谁在表演,依据是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2.人能分辨出分别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二泉映月》,主要是因为它们的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节奏不同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增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减小4.用钢琴和手风琴演奏同一首曲子,听起来感觉不同,主要的原因是()A.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B.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C.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D.钢琴和手风琴发出声音的音高不同5.梁代诗人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我们能分辨是蝉鸣声和鸟鸣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者都有6.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1)(2) B.(2)(4) C.(1)(3) D.(3)(4)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7.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
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_____,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______。
物理学中把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其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8.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就不同。
9.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的缘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2《声音的特性》专项练习(含答案) (562)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2.B 3.B 4.C 5.D 6.B 7.A 8.B 9.A 10.A 11.A 12.B 13.A 14.C 15.B 16.C
17.B 18.B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9.
20..蚊子牛
21.空气 距离声源的远近
22.固体(玻璃、墙壁)响度。
23.频率,振幅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11.(2 分)学校召开大会时,使用扩音设备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改变声音的音色
C.加快声音的传播速度 D.保护学生的听觉器官
12.(2 分)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 〕( )
_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
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25.(3 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
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
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
24.振动 音色
25.低 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 20Hz
26.音调频率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27.暖水瓶中注开水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暖水瓶里的空气柱发生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长, 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向暖水瓶中注开水,随 着暖水瓶里水的增多,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频率就越来越高,所以发出的声音就越来越 高,根据这个道理,就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暖水瓶中柱水的多少了。 28.答:因为敌人挖地道的声波经由地下传到坛子,坛子内空气柱发生共鸣,再引起坛口 蒙皮的振动,因此声音就大了。并且根据四个相邻的坛子的声音响度差,还可以断定声源 的大致方向。 29.因为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是 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而蝴蝶翅膀振动的频 率仅 5-6Hz,低于人的听觉所能觉察的最小频率. 所以,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 飞行的蝴蝶. 30.从声音的特性上看是由于女同学的音调高。它是由于女同学在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快, 频率高造成的。
声音的特性。习题(含答案)

声音的特性。
习题(含答案)因为它们的声音有不同的____音色____。
1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____340m/s____。
12.声音的强度与声源的振动____振幅____有关。
13.声音的频率越高,对人的听觉越____刺激____。
14.声音的响度单位是____分贝____。
15.声音的音调与频率____正相关____。
16.在一定范围内,声音的响度与距离的平方成____反比例____关系。
17.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介质____。
18.声音的特点有响度、音调和____音色____。
唱”则是指______不够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9.钢琴和小提琴都是弦乐器,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利用弦的振动发声.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钢琴的琴弦被安装在琴架上,琴键的按下使得琴弦被______,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而小提琴的琴弦被拉紧在琴身上,演奏者利用______的方法改变琴弦的长度,从而改变音高.20.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在太空中是______的,因为没有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______有关,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而在水中则约为1500米/秒.1.拉二胡时,手指按弦的上下移动会改变发声体的振动,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2.钢尺不仅可以量尺寸,还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我们可以探究音调高低的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若钢尺每分钟振动600次,则其振动频率为600赫兹,人耳可以听到。
3.海豚的叫声比蓝鲸轻而尖锐。
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波形图中,甲图表示的是音调较高的波形图,是海豚发出的声音波形图。
4.在男女生合唱中,男中音的响度大,女高音的音调高。
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钟声是由寒山寺的大钟撞击产生的。
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别的。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一、选择题1. 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音量2. 以下哪种情况下,声音的响度会增大?A.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增加B. 声源的振幅增大C. 声源的频率增加D. 声源的音色改变3. 音调是指声音的:A. 强弱B. 高低C. 颜色D. 质地4.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什么决定的?A. 材料B. 形状C. 体积D. 重量5.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A. 介质B. 温度C. 声源的振幅D. 声源的颜色二、填空题6. 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分别是音调、响度和______。
7.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8. 音色可以帮助我们辨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它与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9.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10.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______和距离听者的距离有关。
三、判断题11. 声音的音调越高,其频率就越高。
(对/错)12.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无关。
(对/错)13. 音色是声音的一种特性,它与声音的强弱无关。
(对/错)14.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对/错)15.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对/错)四、简答题16. 请简述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对声音的感知的。
17. 描述一下音色是如何帮助我们区分不同发声体的。
18. 解释为什么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19. 为什么说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而响度与振幅有关?20. 请解释为什么在相同的距离下,声音的响度会随着声源的振幅增大而增大。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含答案

三、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2.频率指____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____。
频率决定着_________高低。
答案:每秒振动的次数快慢赫兹(Hz)音调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项均未改变答案:B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思路解析:大多数女生的声带薄而短,频率可达1 300 Hz,声音的频率高,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所以称“女高音”。
大多数男生的声带长而宽厚,可发出低至64 Hz的声音,声音的频率低,音调低,听起来低沉,所以称“男低音”。
答案:A2.“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均有可能思路解析:“引吭高歌”是形容人精神高涨,兴奋时大声地歌唱;“低声细语”是指在特定环境、情况下小声说话。
所以这里的“高”与“低”是指响度的大小。
答案:B3.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是否刺耳思路解析:当车轮有损伤时,我们可以理解成发声体本身发生了改变,而音色就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所以当车轮有损伤时,声音的特色——音色(音品、音质)就会发生改变。
答案:C4.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 .声音的音色D .声音的节奏思路解析:不同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音质)不同,以此可判断是哪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答案:C5.蝙蝠能发出超人类听觉上限的超声波,它的发声频率范围是10 000 Hz ~120 000 Hz ,蝙蝠的发声器官振动一次所需的最长时间是多少?思路解析:频率指发声体1 s 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振动越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特征选择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高声大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2.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3.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制作这么多钟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和铁棒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男女同学说话时的音调是相同的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见声音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不可以传递信息D.“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6.在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A.灌水时,水越来越多,因而音调越来越高B.灌水时,由于瓶的振动加剧,所以音调越来越高C.灌水时,由于瓶内空气柱越来越短,我们听起来音调越来越高D.以上说法都不对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超检查身体疾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拉琴时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相同D.太空中宇航员间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B.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C.核能是可再生能源D.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9.小华是一名二胡爱好者,在全县元旦中学生艺术展演中,她代表一中进行了精彩的表演.演奏前,她细心地调整了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是为了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10.“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A.声音太大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C.声音太小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11.科学家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眼睛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12.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鸽子靠次声波导航B.月球表面两宇航员利用声波进行面对面交流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D.90dB是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340m/sB.医生利用次声波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能将结石粉碎C.飞机在空中飞行的速度有可能超过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D.蜜蜂是依靠超声波定位来寻找花的14.通过“声现象”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震耳欲聋”这句成语它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15.平时我们听不到自己的心跳声,但医生利用听诊器就能清晰地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是因为()A.听诊器增大了心脏跳动的振幅,升高了音调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跳动的频率,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利用橡胶管传声,升高了音调D.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发散,增大了响度16.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十万曹操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A.音调高B.音色差C.频率高D.响度大17.听诊器在诊断病人病情中的作用是()A.改变了发出声音的音色B.改变了发出声音的响度C.提高了声音的音调D.增大了听到声音的响度18.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调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回声的现象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碎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19.水牛发出的声音低沉但能传得很远,蚊子“嗡嗡”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刺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B.牛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蚊子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C.牛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些,响度大些D.蚊子是由于双翼振动而发出“音”,这不是真正的声音20.苍蝇a和蚊子b飞过耳边时,我们即便看不到它们也能知道是谁飞过耳边,这跟它们翅膀振动发声的响度L和音调f有关,则下列关于响度和音调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L a>L b,f a>f b B.L a<L b,f a<f b C.L a<L b,f a>f b D.L a>L b,f a<f b21.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搜搭载人的太空飞船,女宇航员王亚平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授课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神舟十号”里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D.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B.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C.棒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小2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4.在下列探究活动中,能明显感觉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欣赏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声音C.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在逐渐抽出瓶内空气时听声音的变化D.在百米赛跑的终点,比较听发令枪声和看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的时间差距2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一般是不振动的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根据说话的音调不同,可区别同学说话的声音D.超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6.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频率B.振幅C.节奏D.音色2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我们能听出不同歌手唱同一首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声音响度不同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28.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为病人诊病.关于听诊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够使人体内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从而更容易听清楚B.能够使人体内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增大,从而更容易听清楚C.能够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更容易听清楚D.能够缩短听者与发声体间的距离,从而更容易听清楚29.(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物体只要振动,我们人就能听见它发出的声音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3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参考答案:1.解:A.音调是指人们听到的声音的高低,故A错误;B.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故B错误;C.响度是指听到的声音的大小,“高声大叫”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C正确;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声音的特性无关,故D错误.故选C2.解: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故选A3.解: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制作这么多钟,钟的型号大小不同,敲击时,钟振动的频率不同,故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即是为了产生更丰富音调;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B、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故声音在铁棒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故错误;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正确;D、一般情况下,男同学说话的音调比较低,女同学说话的音调比较高,故错误;故选C5.解:A、产生出来的声音,无论是在传播环节,还是在人耳的接收环节都有可能造成听不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6.解:往保温瓶中倒水时,是保温瓶内的空气振动发声,水越来越多,空气柱的质量越来越小,体积越来越小,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选C7.解:A、B超检查身体疾病,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B、拉琴时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C、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故C错误;D、太空中宇航员间不能直接“对话”,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A8.解:A、“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通常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340m/s;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也与温度有关,与声音的特性无关.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都是声音,故传播速度一样快,故B错误.C、核能中的核燃料用完后也不能重复使用,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D9.解: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故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故选C10.解:“B超”机的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此频率高于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故选B11. 解:蝙蝠的视力很差,蝙蝠主要通过自己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蝙蝠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进行定位,判断物体的形状.故选C12.解:A、鸽子是靠地磁场来导航的,所以A是错误的;B、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进行交谈,所以B是错误的;C、由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医生是可以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的,所以C是正确的;D、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是30~40db,所以D是错误.故选C.13.解:A、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不是根据传播速度来定义的,故A错误;B、医生利用超声波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能将结石粉碎,故B错误;C、飞机在空中飞行的速度有可能超过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正确;D、蜜蜂发现蜜源采用行为方式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故选C14.解:A、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物体振动传声声音,但是人要听到声音还需要介质;故B错误;C、“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快;故D错误;故选C15.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故选D16.解:张飞大喊时,声带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也大,因此会吓退十万曹操大军,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故选D17.解:听诊器的前端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振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振幅就比前端大很多,增大了听到声音的响度,医生听到的声音就大了很多.故选D.18.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进行判断的,故A错误但符合题意;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回声的现象,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碎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19.解: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而言,水牛的声带振动幅度较大,所以水牛叫声响度大;蚊子翅膀扇动的频率比牛的声带振动频率大,所以牛的音调相比较低,蚊子的声音音调高;故选A20.解:蝇翅膀振动比蚊子慢,所以发声的频率比蚊子小;音调低;而蝇翅膀比蚊子大,其振动发声的振幅比蚊子大;响度大;故选D21.解:A、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错误;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错误;C、在“神舟十号”里有空气,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错误;D、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正确;故选D22.解:A、响度跟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度越大,故A正确.B、音调跟频率有关,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不影响响度,故B错误.C、棒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振幅不影响音调,故C错误.D、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故D错误.故选A23.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故选BD24.解: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能明显感觉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欣赏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声音,是为了研究音色的不同,故B错误;C、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在逐渐抽出瓶内空气时听声音的变化,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D、在百米赛跑的终点,比较听发令枪声和看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的时间差距是为了研究声速和光速的区别,故D 错误.故选A25.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是振动的,故A错误;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C、根据说话的音色不同,可区别同学说话的声音,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超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D正确.故选D26.解:因为不同乐器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故选D27.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故A错误;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我们能听出不同歌手唱同一首歌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声音音色不同,故C错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D28.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故选C29.解: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不能太大,而不是指音调高,故说法错误;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说法正确;C、人耳只能听到响度大于等于0dB,频率在20﹣20000Hz之间的声音,所以并不是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故说法错误;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说法正确.故选BD30.解:A、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能传递能量,说明声音具有能量.不符合题意.B、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能面对面讲话,依靠无线电话讲话.不符合题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担心打扰天上人.这里的高指声音大,响度大.符合题意.D、不同的乐器振动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根据音色不同来分辨物体.不符合题意.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