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止血机理与血凝仪器测定方法综述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血凝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凝固能力的仪器,它基于一系列化学反应,测定了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凝血时间,用于诊断各种血液疾病、手术前后的血液凝固情况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血凝仪的工作原理,包括血液凝固的机制、血凝仪的主要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一、血液凝固的机制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防御机制,它能够防止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过多,阻止出血,帮助伤口愈合。
血液凝固是由血中一系列蛋白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血凝块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血小板聚集、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形成。
以下将分别介绍每个步骤。
1.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是血液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出血时聚集、黏附在伤口上,形成血小板栓,以阻止出血。
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上的受体会被激活,使它们能够相互黏附在一起,形成一个血小板聚集体。
2. 凝血酶生成凝血酶是一个由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酶复合物,它的生成能够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结形成血凝块。
凝血酶的生成需要多种凝血因子,包括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等,它们在某些条件下被激活后会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凝血酶复合物。
3. 纤维蛋白形成这是血液凝固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它涉及到血浆中的另一种重要蛋白质——纤维蛋白。
一旦凝血酶形成,它会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
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纤维蛋白原被凝血酶分解,在此过程中,纤维蛋白单体会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一条纤维蛋白长链,最终交织在一起形成坚韧的血凝块。
二、血凝仪的主要部分血凝仪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血液凝固的检测任务。
以下是血凝仪的主要部分:1. 样本添加系统这是血凝仪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负责将需要检测的血样加入到血凝仪中。
血凝仪多采用血浆进行检测。
在样本加入系统中,从血浆中提取出凝血时间检测所需的成分,然后将其加到试管中,加入试剂,开始触发化学反应。
凝血仪原理
凝血仪原理
凝血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凝血功能的仪器,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出各种凝血
系统的疾病,如血友病、血栓性疾病等。
凝血仪原理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来检测血液的凝血功能,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凝血仪的原理。
首先,凝血仪通过一种叫做凝血酶时间(PT)的检测方法来评估凝血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凝血仪会向被测试的血液样本中添加一种叫做凝血酶的物质,它可以激活凝血过程中的一系列酶和蛋白质。
然后,凝血仪会监测血液中凝血蛋白质的活化时间,从而得出血液的凝血功能状态。
其次,凝血仪还可以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T)来评估凝血功能。
在这个
过程中,凝血仪会向被测试的血液样本中添加一种叫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物质,它可以激活凝血过程中的另一组酶和蛋白质。
然后,凝血仪会监测血液中凝血蛋白质的活化时间,从而得出血液的凝血功能状态。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凝血仪还可以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浓度来评估凝血功能。
在
这个过程中,凝血仪会向被测试的血液样本中添加一种叫做凝血酶原的物质,它可以与血液中的其他凝血蛋白质发生反应。
然后,凝血仪会监测这些反应的速度和强度,从而得出血液的凝血功能状态。
总的来说,凝血仪的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来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
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凝血系统的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凝血仪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自动化血液凝固分析仪原理及结构
自动化血液凝固分析仪原理及结构随着基础医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血栓与止血这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飞速发展。
凝血检验方法和临床应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相关检验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检验诊断学科,血栓与止血检验常用于出血性疾病诊断与疗效观察、围术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前状态、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抗凝和溶栓治疗等。
血液凝固分析仪(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简称血凝仪,是血栓与止血检验中最基本的仪器。
目前,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从传统手工方法发展到半自动和全自动血凝仪,从单一凝固法发展到免疫法和生物化学法,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血凝仪发展简史:1910年,Kottman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血凝仪,以测定血液凝固时黏度的变化来反映血浆凝固时间。
1922年,Kugelmass用浊度计透射光的变化来反映血浆凝固时间。
1950年,Schnitger和Gross发明了电流法血凝仪。
20世纪60年代,机械法血凝仪得以开发。
20世纪70年代后,因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凝仪先后问世;20世纪80年代,因发色底物的出现并应用于血液凝固的检测,使全自动血凝仪除了可进行一般筛选试验以外,还可进行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单个因子检测。
20世纪80年代末,双磁路磁珠法发明给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带来了新概念,因其设计原理独特,免除了影响光学法检测的一些因素。
20世纪90年代,全自动血凝仪免疫通道开发又为血栓与止血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一、检测原理早期的电流法利用纤维蛋白原无导电性而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的特点,将待测标本作为电路的一部分,根据凝血过程中电路电流的变化来判断纤维蛋白的形成。
因电流法的不可靠性及单一性,很快被更灵敏、更易扩展的光学法所淘汰。
目前,常用血凝仪检测方法主要有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法、胶乳凝集法等。
血凝实验原理
血凝实验原理
血凝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凝固功能测试方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和凝血酶原时间来评估机体血液凝固功能的状态。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凝血过程:当血管发生损伤时,凝血因子会依次激活,形成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聚集,最终形成血栓。
2. 血栓形成过程:凝血因子活化后,会生成凝血酶酶解纤维蛋白原,将其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栓。
3.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该指标是衡量机体外系凝血功能状态的常用参数。
PT测定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原始凝血因子活化和共同凝血酶酶原的形成。
在实验中,通过添加常规的凝血试剂和钙离子来模拟凝血过程,测量血液在一定时间内凝固的程度,得到PT的结果。
4. 凝血酶时间(TT)测定:该指标用于评估凝血酶活性。
在实验中,通过加入甘露醇或其他抗凝剂来阻断凝血因子活化,然后观察血液在一定时间内是否凝固,从而得到TT的结果。
5.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该指标用于评估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
在实验中,通过添加磷脂质激活剂和凝血因子活化剂来激活血液内部的凝血因子活性,并加入凝血试剂和钙离子来促使凝血过程进行,测量血液在一定时间内凝固的程度,得到APTT的结果。
总之,血凝实验通过模拟机体血液凝固过程和测定凝血因子活性,能够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的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监测指标。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时诊断出血、血栓性疾病,观察疗效,分析抗凝药物剂量等显得越来越迫切,而传统的手工方法和单一的凝固定性检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全自动血凝仪的出现和应用,使得止血和血栓项目检查变得简便、准确、可靠、极大地满足了临床诊疗的需要。
1 检测的基本方法目前血凝仪大多采用生物学方法,可分成三类:电流法、粘度法、光学法。
1.1 电流法:该法是利用血浆标本纤维蛋白具有的导电性,将电极插入标本中,利用两电极之间的电流的通、断来判断纤维蛋白是否形成,依此确定凝固终点。
1.2 粘度法:又称磁珠法,仪器的检测部分有独立的线圈产生所需的电磁场,检测时在待测标本中加入小磁珠,利用变化的磁场使小磁珠产生运动,随着血浆的凝固,血浆的粘稠度征集增加,小磁珠摆幅逐渐减少,仪器内的电磁传感器,测定小磁珠的不同震荡幅度,计算出血浆的凝固时间。
1.3 光学法:该法是目前血凝仪使用最多的一种检测方法。
当血浆在样品杯中逐渐凝固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其理学性状也随着变化;当一束光通过样品杯时,其透射光和散光的强度也会随之变化。
2 检测的基本原理\r比浊法以血浆中的被检测物质作为抗原,抗原与试剂中的抗体混合时会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复合物颗粒,依此来测定被检测物质含量。
其原理是:抗原量同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达到某一程度与所需的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在检测过程中,随着待检物质与相应抗体结合,其复合物颗粒增多单色光通过时,透过的或反射的光强度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仪器的电路部分自动算出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量,再根据标准曲线推算出待检\r物质的含量。
使用光学法检测时,一般是将预温好的血浆标本和试剂快速混合,在混合瞬间吸光度非常弱,随着样品和试剂混合物中的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反应杯内标本吸光度逐渐增强,当标本凝固完全后,吸光度值就稳定下来;仪器在血浆和试剂混合的瞬间,也就是吸光度最弱时,设定吸光度值A=0%,在血浆和样品凝固完全后,吸光度最强时,设定吸光度值A=100%;在0%-100%吸光度变化之间,仪器检测通道单位时间内分别采集多个数据,这样吸光度的变化值可做出一条曲线,仪器根据实验项目需要自动选取曲线上的一个点所对应的时间为凝血时间;仪器内的计算电路对做出的曲线求二次微分,二次微分为零的点,就是凝固终点;因为凝血是一个酶促的加速过程,到凝固终点时,反应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此时凝固曲线的二次微分为零。
止、凝血功能检查
★3、凝血酶凝固时间
(thrombin clotting time, TT)
[原 理] 标准凝血酶 血浆
[参考值] 16-18s 超过正常对照3s为延长
• 临床意义 主要检测凝血过程第三阶段 • TT延长主要见于抗凝血酶物质存在,DIC时延长。
1.纤维蛋白原质与量异常 2.FDP增多,如纤溶亢进 3.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如AT-Ⅲ、肝素
• 凝血酶原片段1 + 2(F1+2)和(或)纤维蛋白肽A (FPA)增高反映凝血酶活性增强或其形成增多
• 组织因子(TF)增高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活性增强
•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增高反映凝血酶活性增 强
• Bβ1~42片段和(或) Bβ15~42片段增高反映纤溶酶活 性增强
•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增高反映纤溶酶活性 增强
二、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1、血小板计数 (platelet count,PCT) 2、血小板粘附功能(platelet adhesiveness test PAdT) 3、血小板聚集功能(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PAgT) 4、血块退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
止血
神经反射 体液调节
小血管收缩 血流缓慢
血管壁损伤
血小板 粘附、聚集 血小板血栓
(白色血栓) 封住伤口 止血完成
释放ADP
激活凝血 系统
血凝块 (红色血栓)
凝血机 理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12 k pk, 12 11 9 胶原等带1负0电荷表面
3, 2 5 7 9 10 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因子(Ⅲ因子)
表示血块退缩的程度
ACL系列血凝仪检测原理介绍及血栓止血临床基础
生产商: 公司简介 生产商:IL公司简介
IL: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始建于 1959年 处于全球实验室诊断领域的领先地位 推出第一台血气分析仪 最先推出火焰光度计 获得离心式分析技术的专利
Milano Office
凝 固 法 发色底物和 免疫比浊法
ACL 00/10000检测原理 检测原理
离心式液体分配 系统:加入样品和 系统: 试剂后, 试剂后,反应盘 1200rpm旋转,使 旋转, 旋转 其在瞬间充分混匀 其在瞬间充分混匀 结果准确、 ,结果准确、精密 度高; 度高;
ACL 00/10000检测原理 检测原理
IX VIII VII V
without without
IV III II I I
IX X VII Ca2+, PL X Ca2+, PL II V III
37癈 癈
测量凝血时间 量凝血时间
Fibrin
正常范围 正常范围 10-14 sec
PT INR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目前国际 上采用给予PT试剂标定国际敏 上采用给予 试剂标定国际敏 感度指数( 感度指数 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ISI) 的方法 并进以通过 ) 的方法,并进以通过 相关公式计算出: 相关公式计算出 国际标准化比值”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
凝固法(透射比浊, 度角检测) 凝固法(透射比浊,671nm,180度角检测) 度角检测
ACL TOP检测原理 检测原理
发色底物法: 发色底物法:405nm
凝血分析方法
血凝仪的基本测试原理目前可开展的血栓/止血成份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凝固法、底物显色法、免疫法、乳胶凝集法等。
在表1中可注意到,在血栓/止血检验中最常用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内源凝血因子、外源凝血因子、高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蛋白C、蛋白S等均可用凝固法测量。
所以目前半自动血凝仪基本上都是以凝固法测量为主,而在全自动血凝仪中也一定有凝固法测量。
凝固法中又可分为光学法和磁珠法两类。
由于光学法几乎可涵盖各种检测方法,为了降低仪器制造成本,全自动血凝仪以光学法居多。
但也有少数高级全自动血凝仪中凝固法测量采用无样品干扰的双磁路磁珠法,而其它测量采用光学法,并可同时进行检测。
一、凝固法(生物物理法)凝固法是通过检测血浆在凝血激活剂作用下的一系列物理量的变化(光、电、机械运动等),由计算机分析所得数据并将之换算成最终结果,所以也可将其称作生物物理法。
1. 电流法电流法利用纤维蛋白原无导电性而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的特点,将待测样品作为电路的一部分,根据凝血过程中电路电流的变化来判断纤维蛋白的形成。
由于该电流法的不可靠性及单一性,很快被更灵敏、更易扩展的光学法所淘汰。
2. 光学法(比浊法)光学式血凝仪是根据凝固过程中浊度的变化来测定凝血的。
根据不同的光学测量原理,又可分为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两类。
测定项目凝固法底物显色法乳胶凝集法ELIS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外源性凝血因子II、V、VII、X●●内源性凝血因子VIII、IX、XI、XII●●凝血因子VIII●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血酶III(AT-III)●●蛋白C(PC)●●●蛋白S(PC)●●●血栓调节蛋白(Thromodulin)●●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补体1脂酶抑制物(C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原断片1+2(F1+2)●表1 血栓/止血成份检测方法(1)散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图1)是根据待验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的。
血凝抑制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血凝抑制实验的原理与方法血凝抑制实验(Anticoagulant assay)是一种用于评估物质对血液凝固的影响的实验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评估不同物质在体外条件下对血液凝聚的能力。
这种实验对于研究血液凝聚机制的了解以及开发抗凝剂和治疗凝血疾病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凝抑制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包含骨架聚合、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活化等多个步骤。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步骤之间紧密协调,使得血液能够在出血时形成止血的凝块。
然而,某些条件下,如血管损伤、疾病或药物作用等,血液凝固过程可能会过度活跃,导致血栓形成。
因此,血凝抑制实验可以帮助评估一种物质是否可以抑制这种过度的血凝作用。
血凝抑制实验一般采用离体实验方法,即将新鲜人体血液或动物血液与待测试的物质混合,观察血液在不同时间下的凝聚程度。
方法:1. 准备试剂- 制备抗凝剂:常用的抗凝剂包括肝素、乳酸铁买酒石盐、琥珀酸钠等。
按照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抗凝剂,将其溶解于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宜的缓冲液中,并调整浓度。
- 准备血浆:采集新鲜人体血液或动物血液,先轻轻倒置几次,然后以适宜的速度静置,使其自然凝结,静置1小时左右。
用无菌注射器将上清液吸取并转移到离心管中,以1400-2000g的速度离心大约15分钟,得到血浆。
- 制备酶:某些实验可能需要使用酶,如凝血酶、纤维蛋白分解酶等。
根据需求制备相应的酶工作液。
2. 进行实验- 取一定量的血浆样品,加入适量的抗凝剂(或待测试物质),混合均匀。
- 在实验开始前,可以进行预实验来确定合适的反应体积和适当的测试物质浓度。
- 在适当的温度下(通常为37),开始混合反应,例如可以用旋转式混匀器进行振荡混合。
- 观察混合反应在不同的时间点(如5分钟、10分钟、15分钟等)下的凝聚程度。
可以通过观察液体的澄清程度、聚集块的大小和形状来评估凝聚程度。
- 如果需要,可以添加适量的酶来促进凝血过程。
第三章——血凝仪检测原理
离心速度3000r/min 10min(获得乏血小板 血浆) 低温损伤血小板,并可导致7,11因子活化, 使PT/APTT缩短
血凝仪检测原理
检测方法
仪器连续记录凝血过程中光、电、机械运动的变化
凝固法(应用最多) 光学法
电流法
磁珠法 免疫化学法 生渐变成纤维蛋白时 ,入射光发生散射,测定散射光( 散射比浊)或透射光(透射比浊) 发生变化,即可测定血浆凝固时间
受标本黄疸、乳糜、溶血、高脂 血症等因素干扰
粘度法(磁珠法)
血浆凝固时粘度增加,使在磁场 中运动的小磁珠运动强度减弱, 由此判定血浆凝固终点。
不受标本黄疸、乳糜、溶血、 高脂血症等因素干扰
电流法
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能, 利用纤维蛋白形成瞬间电 路联通特点判断凝固终点 。
质量控制
抗凝管材质为硅化玻璃管或者塑料试管(以 减少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活化)
简述血凝仪常用检测原理
简述血凝仪常用检测原理血凝仪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设备,用于检测血液中的凝血功能。
它可以通过测定血液的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血小板数量等参数,来评估患者的凝血系统状态。
下面我们来简述一下血凝仪的常用检测原理。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学和机械的原理。
在检测过程中,血液样本首先被加入试剂中,试剂中含有活化凝血因子和荧光物质。
接下来,血液样本被放置在一个温控仓中,使其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
然后,血液样本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的荧光信号被光学系统检测并转换为电信号。
血液凝固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血小板释放反应和凝血酶形成。
在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阶段,血小板会在受损血管表面黏附和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在血小板释放反应阶段,血小板会释放出一系列的生物活性物质,促进凝血反应的进行。
最后,在凝血酶形成阶段,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相互作用,形成血栓。
血凝仪中的光学系统通过检测试剂中的荧光信号来监测血液的凝血状态。
当血液开始凝固时,试剂中的荧光物质会与凝血反应产生的酶反应物质结合,形成荧光产物。
血凝仪中的光学传感器可以测量荧光产物的强度,从而确定血液的凝固时间。
血凝仪还可以通过机械的方式来检测血液的凝血状态。
它可以测量血液样本的黏度、凝血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等指标。
通过测量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血凝仪的常用检测原理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血凝仪检测可以发现许多与凝血功能有关的疾病,如血友病、血栓性疾病等。
此外,血凝仪还可以用于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对于血栓病患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血凝仪的常用检测原理基于光学和机械的原理,通过测量血液的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等参数,来评估患者的凝血系统状态。
血凝仪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考点总结
出凝血试验的自动化考点总结<大纲要点>一、凝血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二、血凝仪性能评价一、凝血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1.凝固法也称为生物学法,将凝血因子或激活剂加入到血浆中,使血浆发生凝固,凝血仪记录血浆凝固过程中一系列的变化(如光、电、机械运动等),并将这些变化的信号转变成数据,计算机处理分析后得出检测结果。
目前在凝血仪上使用的凝固法大致分为三类:光学法、黏度法和电流法。
(1)光学法:待测血浆在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原逐渐转变为纤维蛋白,其理学性质也发生改变,透射光和散射光强度发生改变,凝血仪根据这种光学性质的改变来判断凝固终点。
光学法可分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
(2)黏度法:在待测血浆中加入小磁珠,利用变化的磁场使小磁珠产生运动。
随血浆的凝固,血液黏度增加,小磁珠的运动逐渐减弱,仪器根据小磁珠运动强度的变化来确定凝固终点。
(3)电流法:该法将待测血浆作为电路的一部分,由于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可利用电流的断与否来判断纤维蛋白的形成与否,即判断凝固终点。
2.发色底物法该法主要是利用测定产色物质的吸光度变化来推算所测定物质的含量。
基本原理为:首先人工合成含某种活性酶裂解点的化合物,此化合物上连接有产色物质(如对硝基苯胺,PNA),待测血浆中含有活性酶或往样品中加入活性酶,化合物中的产色物质可被裂解下来,使待测样本出现颜色变化,根据此颜色变化可推算出被检物质的含量。
一般产色物质选用PNA,游离的PNA呈黄色,测定波长为405nm,而连接PNA的化合物为无色。
利用该法检测的物质有ATⅢ、PLG、PC、PS等。
3.免疫学法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
自动凝血仪多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又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
利用该法检测的物质有D-二聚体等。
二、血凝仪性能评价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血凝仪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性能评价:1.精密度(precision)也称重复性测定,即评价血凝仪分析的偶然误差。
血液凝固仪的工作原理
血液凝固仪的工作原理
血液凝固仪是一种用于测定血液凝固时间和评估凝血功能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血液采集:首先需要采集被测血液样本,通常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将血液样本置于试管或者专用的试剂盒中。
2. 血液凝固触发:将试管或试剂盒插入血液凝固仪中,启动仪器,并选择相应的凝血检测参数。
仪器会根据设定的参数,在试管中添加相应的激活剂或试剂,触发血液凝固反应。
3. 凝血时间测定:血液凝固仪会自动监测血液的凝血反应过程,并记录下血液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
通常可以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
4. 结果分析:仪器会将测得的血液凝固时间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对应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值等。
血液凝固仪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液的凝固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凝血检测方法及原理
凝血检测方法及原理
凝血检测那可是超级重要的一项检查呢!咱先说说凝血检测的方法吧。
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叫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就是把血液样本放到特定的仪器里,看看血液凝固需要多长时间。
这就好像在煮一锅粥,得盯着看啥时候变得浓稠起来。
步骤呢,先采集血液样本,要小心翼翼的,就像对待宝贝一样。
然后把样本送到实验室,让那些神奇的仪器大显身手。
注意事项可不少哦!采集血液的时候一定要找好血管,可不能乱扎一通,不然多疼啊!而且样本要保存好,不能让它受到污染,不然结果可就不准啦。
凝血检测安全不?那当然啦!只要操作规范,就没啥好担心的。
就像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只要你小心点,就不会摔跤。
稳定性也不错,每次检测的结果都比较可靠。
如果结果一会儿一个样,那还得了?
凝血检测的应用场景可多啦!比如手术前,医生得知道你的凝血功能好不好,不然手术中出血止不住可咋办?还有一些血液病的诊断也离不开凝血检测。
它的优势就是能快速准确地告诉医生你的凝血情况,就像一个小侦探,帮医生找出问题所在。
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吧。
有个病人要做手术,术前做了凝血检测,发现凝血时间有点长。
医生赶紧采取措施,调整了手术方案,最后手术非常成功。
要是没有凝血检测,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凝血检测真的是太重要啦!它能帮医生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大家一定要重视凝血检测哦!。
凝血光学法检验原理
凝血光学法检验原理凝血光学法(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一种功能性血液检测方法,用于评估血液凝血及止血功能。
它通过测量在血液凝结和溶解过程中形成和稳定的血凝块的力学性质来评估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TEG能够提供全面的凝血信息,包括血小板功能、凝血酶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聚合等。
TEG实验过程中,将一定数量的全血或凝血血片加入一根旋转的圆盘上,通过记录相应参数的变化来评估凝血功能。
圆盘会以恒定速度旋转,产生一定的剪切力。
在旋转过程中,血液的凝血过程会引起圆盘动能的转化和凝血块的形成,进而影响血流动力学性质。
TEG通过测量以下几个参数来评估凝血功能:1.R(凝血活动时间):R值代表血液开始凝固的时间,常用来评估凝血的启动速度。
R值延长可能表示凝血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
2.K(凝血形成时间):K值代表凝血块形成的速度,常用来评估凝血过程的速度。
K值延长可能表示凝血酶形成的速度慢或凝血因子功能异常。
3.α角(凝血加速度):α角是血凝块形成速度的指标,代表了凝血过程的加速度。
α角的增加可能表示血小板功能增强或者凝血酶生成的速度增快。
4.MA(最大凝血强度):MA值代表凝血块形成以及凝血块稳定时间的强度,常用于评估纤维蛋白原生成和血小板功能。
MA值增加可能表示血小板数量增多或者纤维蛋白原生成增强。
5.LY30(30分钟溶解率):LY30值表示30分钟内血凝块的降解程度,常用来评估纤维蛋白溶解的情况。
LY30值增加可能表示纤维蛋白原溶解速度加快。
TEG还可以通过添加激活剂,如凝血酶补充物、外源性凝血酶激活剂等,来评估凝血系统在不同路径下的功能。
总的来说,凝血光学法是通过测量血液在圆盘旋转过程中的力学特性来评估凝血功能。
通过分析不同参数的变化,可以了解凝血过程中凝血酶生成、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生成以及溶解等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凝血异常、出血倾向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等有重要作用。
凝血仪器分析报告
凝血仪器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基于对凝血仪器的分析,研究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凝血仪器是用于测定血液凝固功能的仪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
本报告将对凝血仪器的基本原理、主要性能指标和常见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2. 凝血仪器基本原理凝血仪器主要基于测定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凝固过程来评估血液凝血功能。
常用的凝血仪器主要包括全自动凝血仪和半自动凝血仪。
全自动凝血仪采用电子光学技术,通过测量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来评估血液凝固能力。
半自动凝血仪主要通过人工操作和化学试剂盒,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分析血液凝固功能。
3. 凝血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凝血仪器的性能指标是评估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准。
常见的凝血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和线性范围等。
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是指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重复性是指同一样本在不同时间或不同仪器上测定的结果的一致性。
线性范围表示仪器能够测量的最低和最高浓度的范围。
4. 凝血仪器常见应用凝血仪器在临床医学和疾病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凝血功能异常与许多疾病相关,如出血疾病、血栓形成和凝血因子缺乏等。
通过凝血仪器的测定和分析,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这些疾病。
另外,凝血仪器还可以用于评估抗凝血药物的疗效和剂量调整。
一些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对血液凝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凝血仪器的测试,可以确定患者的凝血状态,从而进行药物治疗的监控和调整。
此外,凝血仪器还可以用于血液供应和输血的评估。
在血液供应和输血过程中,凝血功能的评估可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5. 结论综上所述,凝血仪器是一种用于测定血液凝固功能的重要仪器。
通过对其基本原理、主要性能指标和常见应用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在临床医学和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准确、精密和可靠的凝血仪器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些先 进 的血 凝 仪 器 可 以进 行 多 项 目测 定 包 括 纤 维
系统 的一 些 物质 。纤溶 与凝 血 过 程一 样 , 是 由一 系
列 因子参与 , 依次激活并逐级放大的一个系统 。主
要 测定 的物 质有 : ( 1 )纤溶 酶 原 P L G,又称 血 浆 素 原; ( 2 )激 肽 释 放 酶 原 P K; ( 3 )高 分 子 量 激 肽 原 H MWK; ( 4 )尿 激 酶原 ; ( 5 )纤 溶 酶原 激 活 物 A P A、 ( 6 )尿激 酶 U K等 。还 包 括纤 溶 系统 中存 在 的多种 抑制 因子 , 如: ( 7 )纤 溶酶 原 激 活物 抑 制剂 P A I ; ( 8 )
理 用药 。 2 仪 器的检 测原 理 和基 本方 法
血 样 品时 , 计 算
电路 首 先检 测 出标 准 品 的凝 固时 间 , 再 根据 凝 固时
间从标准曲线上求出浓度或潘 眭。 2 . 2 免 疫 学 方法 该 法 是 以要 检测 的 血 浆 中 物 质
使 用 光 学法 检 测 时 , 一 般 是将 预温 好 的 待检 血
的纤 维 蛋 白还 要 适 时 地 被 体 内正 常 存 在 的 纤 溶 系 统 所溶解 , 以保证 血 液畅通 和机 体 的正 常功能 。 由此可 见 , 凝 血 的过 程 是非 常复 杂 的 。 医学 上
浆标本和试剂 快速混合 ,在混合瞬间吸光 度非常 弱, 随着 样 品 和试 剂混 合 物 中 的纤 维 蛋 白凝 块 的形
验 项 目需 要 自动 选 取 曲线 上 的一 点 所 对 应 的时 问
和蛋 白 S ( P C 、 P S ) ; ( 3 ) 肝 素辅 因子 I I ( H C —I I ) 等等。
血 栓/ 止血 实验 中还 包括 纤 维蛋 白溶 解 系统 , 有
为 凝血 时 问 ; 仪器 内 的计算 电路 对做 出 的曲 线求 二 次微 分 , 二次 微 分为 零 的点 , 就是 凝 固终 点 ; 因 为凝 血是一个酶促的加速过程 , 到凝 固终 点 时 , 反 应 速 度 和加 速度 都 达 到最 大 , 此 时凝 固 曲线 的 二 次微 分 为零 。如凝 血测 定 常规项 目中的凝 血酶 原 时 间( P T ) 的测 定 ,就 是 在待 测 血浆 中加 人 过量 的 因子 I I I 和 钙离子 , 使血浆发生体外凝 固, 在 凝 固 过 程 中纤 维 蛋 白原 逐 渐 变成 纤 维蛋 白 ,其理 化 性 会 发生 改 变 , 使得 仪器 透 射光 的强度 也会 发 生改 变 , 仪器 C P U电 路 会 自动 根 据 光 强 度 的 变 化 来 判 断 血 浆 凝 固所 需
又相 互 依 存 的复 杂 体 系 , 其 问 是互 相 交 叉 , 关 系 错 综 复杂 , 在正 常情 况 下 维持 动 态平 衡 。如果 一 方 面 发生 异 常即会 打 破平 衡 ,导致 出血 或 血 栓形 成 , 如 出血 , 除 了血 小 板 和血 管 因素 之 外 , 可 能 是凝 血 因 子先 天 或后 天 缺乏 , 也可能是抗凝物质过少 , 或者 是纤 溶 亢进 。而血 栓 性疾 病 , 则 会 是 天 然抗 凝 物 质 缺乏 或 对抗 凝 物 质 有 抗 性 ,也 可 能 是 纤 溶 系统 缺 陷 。只有 借 助于 检 验结 果 , 才能 弄清 病 因的 实质 合
纤 溶酶 抑制 物 。 凝血 、 抗凝 、 纤 溶 以及 纤 溶 抑制 是 既 相 互 对 抗
仪器 在 测定 待 测 血浆 样 品前 ,必 须 首先 定标 ,
也 就 是 对 已知 浓 度 或 活性 的 标 准 品 的凝 血 时 问 进 行测定 , 并 以 已知 浓 度或 活 性 的标 准 品 所 对应 的凝
一
合 的 的瞬 间 , 也就是吸光度最弱时 , 设 定 吸光 度 值
A = 0 %, 在 血 浆 和 样 品凝 固 完 全 后 , 吸光 度 最 强 时 ,
成稳定 的纤 维 蛋 白。
在血 管 损 伤 时 , 凝 血机制被启动 , 人 体 内含 有 的多 种天 然抗 凝 物 , 会 被激 活 成具 有 酶 活性 的凝 血 因子 。血凝 检测 可 以测定 重要 的天然抗 凝物 , 如( 1 )
作为抗原 , 而 试剂 中带 有 相 应 的 抗 体 , 利 用标 本血
浆 中 的抗 原 和 试 剂 中 的抗 体 发 生 特 异 性 结 合 反 应 对标 本 中待测 物 质进行 定 量分 析 。凝 血实 验 应用 的 免疫 方 法 很 多 , 如免疫 电泳 、 免 疫 扩 散 法 和免 疫 比 浊法 等 。而全 自动 血凝 仪一 般采 用 免疫 比浊法 。免 疫 比浊法 可分 直接 浊度 分析 和乳 胶 比浊 。直接 浊度 分析 有透射 光 比浊 和散 射光 比浊 两种 。透 射光 比浊 是指 血 凝 仪 光 源部 分产 生 的单 色 光 通 过 待 检 血 浆 时, 在 标 本 中加 人 试 剂 后 , 抗 原 和 抗 体 反 应 就 会 形
抗凝 血酶 ~ 1 1 1 ( A T 一 1 1 1 ) ; ( 2 ) 凝 血 酶调 节 蛋 白、 蛋白 C
设定 吸光 度 值 A = 1 0 0 %; 在0 %~ 1 0 0 %吸光 度 变化 之 间 ,仪器 检 测 通道 单位 时 间 内分 别采 集 多 个数 据 , 这 样 吸光 度 的变 化 值 可 做 出一 条 曲线 , 仪 器 根 据 实
成, 反 应 杯 内标 本 吸 光 度 逐 渐 增 强 , 当标 本 凝 固 完
全后 , 吸 光 度 值 就 稳 定 下来 ; 仪 器 在血 浆 和试 剂混
般用瀑布学说来解释。简单的瀑布学说就是 : 凝 血 有 内源 和 外 源 两 条 途径 和 四个 关 键 步 骤 : ( 1 ) 启 动; ( 2 ) 血 液凝 血 活 酶 形 成 , ( 3 ) 凝血酶形成 ; ( 4 ) 形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学装 备 2 0 0 7年 1 2月第 4卷第 l 2期
凝血 、 止血机 L j 血凝仪器测定方法综述—— 杨
进 等
时没 有沿 陛, 仅 在凝 血开 始后 被激 活 。此 外 , 所 形成
判 断血浆 凝 固终点 的方 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