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经典题型(谷风教学)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经典力学是高中物理的一部分,是物理学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掌握力学的经典题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中的经典题型,以帮助同学们在研究和应试中取得高分。
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力学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之一。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和时间是基本的物理量。
1.1. 速度和位移相关题型- 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根据速度和位移的定义,我们可以用物体的位移和运动时间计算其速度。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时的速度。
- 速度和加速度相关题型:当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变化率可以用速度的变化率来表示。
1.2. 加速度相关题型- 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加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公式来计算,如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 自由落体运动: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体时,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在垂直上抛运动和自由下落运动中经常涉及。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的关系,它是经典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2.1. 力的平衡和力的叠加- 力的平衡: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条件可以用于解决静力学题目。
- 两力平衡和三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两个或三个力作用时,可以利用力的平衡条件解题。
2.2. 动力学题型-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F = ma 表示。
- 加速度和质量相关题型:当给定物体的质量和作用力,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3. 万有引力和力的合成3.1.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公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相关。
可以用公式 F = G * (m₁ * m₂)/ r²计算引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追及与相遇问题专题练习及答案(谷风教学)
教育材料l# 1 追及相遇专题练习
1.如图所示是A 、B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同的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象可知
( )
图5
A .A 比
B 早出发5 s B .第15 s 末A 、B 速度相等
C .前15 s 内A 的位移比B 的位移大50 m
D .第20 s 末A 、B 位移之差为25 m
2.a 、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b 加速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 的加速度
B .20秒时,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
C .60秒时,物体a 在物体b 的前方
D .40秒时,a 、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
3.在十字路口,汽车以0.5m/s 2的加速度从停车线启动做匀加速运动,恰好有一辆自行车以5m/s 的速度匀 速驶过停车线与汽车同方向行驶,求:
(1)什么时候它们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2)在什么地方汽车追上自行车?追到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4.甲车在前以15m/s 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9m/s 的速度行驶。
当两车相距32m 时,甲车开始刹车, 加速度大小为1m/s 2。
问经多少时间乙车可追上甲车?
υ/(m·s −1)
a= -1m/s v 乙= 9m/s v 甲= 15m/s
32m 追上处
2。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力学例题及解析之欧阳歌谷创作
力学欧阳歌谷(2021.02.01)一、选择题: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思路解析: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即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就是说重力通常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决定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的力的作用无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拉车前进,马先对车施力,车后对马施力,否则车就不能前进B.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相互作用的物体一定接触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D.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思路解析:对于A选项,马与车之间的作用无先后关系.对于B 选项,力的作用可以接触,如弹力、拉力等,也可以不接触,如重力、磁力等;对于C选项,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于D选项,施力的同时,必须受力,这是由力的相互性决定的.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思路解析: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所谓的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A错.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B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的作用时,都会施力,马拉车时,车也拉马,故C错.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物体既受到力的作用,也对周围的物体施以力的作用,所以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D正确.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由施力物体产生,被受力物体所接受的B.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C.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思路解析: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由哪个物体产生的;磁铁间的相互作用亦即磁场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离不开磁铁,即磁力离不开磁铁,也就是离不开物体;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这是由力的相互性决定的;一个物体可受多个力,因此有多个施力物体,因此,AB错,CD正确.5.铅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铅球和地面受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坚硬没发生形变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铅球也发生了形变C.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铅球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D.铅球对地面的压力即为铅球的重力思路解析: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它们必定相互接触且发生了形变,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铅球发生了形变,故A、B错.铅球对地面的压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而不是铅球,D错.只有C项正确.6.有关矢量和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叫矢量B.矢量的大小可直接相加,矢量的方向应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C.速度是矢量,但速度不能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速度,因为物体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运动D.只用大小就可以完整描述的物理量是标量思路解析:矢量的合成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包括矢量的大小和方向.答案:AD7.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有弹力的作用②通常所说的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接触力,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③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④所有物体弹力的大小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的大小成正比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方向及大小的决定因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性形变,故①错.弹力的大小一般随形变的增大而增大,但不一定成正比,故④错.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8.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B.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思路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故AB选项错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C项正确.9.如图4-1所示,木块A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木块与水平的弹簧秤相连,弹簧秤的右端固定.若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拉动长木板以速度v匀速运动,弹簧秤的示数为F T.则()图4-1A.木块A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F TB.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F TC.若用恒力以2v的速度匀速向左拉动长木板,弹簧秤的示数为F TD.若用恒力以2v的速度匀速向左拉动长木板,弹簧秤的示数为2F T思路解析: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取决于A对木板的压力及A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木板运动的速度无关,选项BC正确.10.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k值越大B.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无关C.与弹簧发生的形变大小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大D.与弹簧本身的特性、所受拉力的大小、形变大小都无关思路解析: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属性决定,故D错.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受作用力越大,但k不变,故AC错,选11.如图4-2所示,有黑白两条毛巾交替折叠地放在地面上,在白毛巾的中部用线与墙壁连接着,黑毛巾的中部用线拉住,设线均水平,欲将黑白毛巾分离开来,若每条毛巾的质量均为m ,毛巾之间及其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将黑毛巾匀速拉出需加的水平拉力为()图4-2A.2μmgB.4μmgC.6μmgD.5μmg答案:设白毛巾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为1和3,黑毛巾的上下半部分别为2和4,那么两毛巾叠折时必有四个接触面,存在四个滑动摩擦力.1和2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1=μF N12=21μmg2和3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2=μF N23=μ(21mg+21mg)=μmg3和4接触面的滑动摩擦力F 3=μF N34=μ(21mg+21mg+21mg)=23μmg4和地面的滑动摩擦力F 4=μF N =μ(21mg+21mg+21mg+21mg)=2μmg则F=F 1+F 2+F 3+F 4=5μmg.12.在图5-1中,要将力F 沿两条虚线分解成两个力,则A 、B 、C 、D 四个图中,可以分解的是( )图5-1思路解析:我们在分解力的时候两个分力应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合力应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13.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
高一物理经典题型大全
高一物理经典题型大全
以下是高一物理经典题型:
1.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考查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所受合力的关系,一般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2. 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考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一般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法求解。
3. 功和功率:考查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功率的计算,一般通过求解合外力做功或运用动能定理求解。
4. 动量定理:考查恒力的冲量、动量变化量的计算,一般运用动量定理求解。
5. 机械能守恒定律:考查机械能守恒条件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一般通过选取系统为研究对象,列式求解。
6. 动量守恒定律:考查动量守恒条件及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一般通过选取系统为研究对象,列式求解。
7. 受力分析:考查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与判断,一般通过受力分析法求解。
8. 运动分析:考查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分析与判断,一般通过运动分析法求解。
9. 曲线运动:考查曲线运动的条件及曲线运动中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计算,一般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求解。
10.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考查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一般
通过运用电场力做功的公式及电势能公式求解。
由于篇幅有限,无法列举所有高一物理经典题型,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高一物理教辅资料或咨询物理老师。
高一物理必修一经典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物理必修一经典题及答案解析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的经典题有很多,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并附上详细解析。
1. 两个物体相对运动题目:火车以60km/h的速度向东行驶,在火车顶端上有只鸟,在水平方向上以35km/h的速度飞行,求在地面上看到的鸟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首先要明确,问题中给出的速度分别是相对于不同物体的速度,即火车速度是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而鸟的速度是相对于火车的速度。
所以,根据相对速度公式:相对速度 = 两速度之差,可以得到鸟在地面上的速度向东25km/h(60km/h - 35km/h),方向为东方。
2. 斜抛运动题目:球以20m/s的速度成45°角抛出,距离地面50m的地方有一个桶,求球与桶的碰撞点离桶底有多高。
解析:将球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分开考虑。
水平方向上,球匀速直线运动,时间为t = 50m / 20m/s = 2.5s。
竖直方向上,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沿y轴方向的位移为S = 1/2 * g * t² = 1/2 * 9.8m/s² *(2.5s)² = 30.6m。
所以球与桶的碰撞点离桶底的高度为50m - 30.6m = 19.4m。
3. 牛顿第二定律题目: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力,其加速度为4m/s²,求力的大小。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 *a = 2kg * 4m/s² = 8N。
4. 动能定理题目:质量为1kg的物体静止不动,受到10J的作用力,求物体的速度。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所做的功,即1/2 * m * v² =10J,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解得v = 10m/s。
5. 弹性碰撞题目:质量分别为0.5kg和1.5kg的两个物体相向而行,碰撞后,质量为0.5kg的物体运动方向改变了90°,求两物体碰撞后的速度。
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一题型及解析
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一题型及解析1.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在110m 栏项目中,以13.09s 夺取了冠军。
假定他在起跑后10m 处的速度是8.0m/s ,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9.6m/s ,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A ):A .8.4 m/sB .9.5 m/sC . 8.8 m/sD .8.5 m/s2.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于P 点。
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N ,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 A.θtan F mg =B. F=mgtan θC. θtan mg F N =C.θt a n mg F N =3.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 及其变形公式理解,正确的是(C D ) A .由maF =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 .由a F m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C .由m F a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D .由aF m =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受到的合力而求出解析:A 错,应该是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B 错,质量m 在牛顿力学范围内是空间位置不变量,物体确定,m 随之确定,不随外界发生任何变化。
C ,D 没问题4.作用于O 点的五个恒力的矢量图的末端跟O 点恰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如图所示。
这五个恒力的合力是最大恒力的 ( B )A .2倍B .3倍C .4倍D .5倍解析:由图可知,最大恒力为F 3,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F 2与F 4的合力为1,F 5呗F 3,F 1与F 5的合力为0.5个F 3,所以F 1~F 5的合力为:1.5+0.5+1=3,所以为三倍的F 35.木块A.B 分别重50N 和60N ,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
高中物理-四类追及、相遇问题的归纳与总结(谷风教学)
三类追及、相遇问题追及、相遇问题的特点: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
一定要抓住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这类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者不一定能追上被追者,但在两物体始终不相遇,当后者初速度大于前者初速度时,它们间有相距最小距离的时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
例题1、甲、乙两物体相距s ,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
甲物体在前,初速度为v 1,加速度大小为a 1。
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 2,加速度大小为a 2且知v 1<v 2,但两物体一直没有相遇,求甲、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距的最小距离为多少? 解析:若是2211a v a v ≤,说明甲物体先停止运动或甲、乙同时停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只有两物体都停止运动时,才相距最近,可得最近距离为:22212122a v a v s s -+=∆。
,。
浪费 若是11a v <22a v ,说明乙物体先停止运动,那么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近,根据v =v 1-a 1t =v 2-a 2 t ,求得1212a a v v t --=。
在t 时间内,甲的位移t v v s 211+=;乙的位移t v v s 222+=,代入表达式Δs =s +s 1-s 2。
求得()12122a a v v s s ---=∆。
本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追及问题(减速追减速)。
求解时要对各种可能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先要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
本题的特殊点在于巧妙地通过比较两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寻找两物体相距最近的临界条件。
二、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速运动物体若二者速度相等时,追赶者仍没有追上被追赶者,则追赶者永远追不上被追赶者,此时二者有最小距离;若二者相遇(即达到同一位置)时,追赶者的速度等于被追赶者的速度,则刚好追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若二者相遇时,追赶者的速度仍大于被追赶者的速度,则还有一次被被追赶者追上追赶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最大值。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章~第四章经典题型方法整理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章~第四章经典题型方法整理(一)“六法”求解直线运动问题在处理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的角度巧妙入手,反而能使问题的解答快速、简捷,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假设法假设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的要领是以客观事实(如题设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为基础,对物理条件、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等进行合理的假设,然后根据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在物理解题中,假设法有较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我们寻求解题途径,便于简捷求得答案。
【典例1】一个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秒末的速度为v,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t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v=v0+v2 B.v<v0+v2C.v>v0+v2D.无法确定二、逐差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第M个T时间内的位移和第N个T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M-xN=(M-N)aT2。
对纸带问题用此方法尤为快捷。
【典例2】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4 m和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 s,求质点的初速度v0和加速度a。
三、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决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可采用该法,即把它看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这样,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公式、连续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公式,都可以用于解决此类问题了,而且是十分简捷的。
【典例3】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若此物体在最初5 s内和最后5 s内经过的路程之比为11∶5。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典型习题及精讲
2、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 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 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继续增大 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3
必修一典型题
10、如图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 t 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 䁪m 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质点在 t 段的加速度最大 C. 段表示该质点静止 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第二章 相互作用
11、如图所示,一个固定斜面与水平方向成 角,一物块质量为 ,在一个垂直于斜面的推力 作 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则物块受力个数为( )
A. 一定受 䁪 个力 B. 可能受 䁪 个力 C. 一定受 t 个力 D. 可能受 t 个力
4
必修一典型题
12、生活中经常用刀来劈开物体.如图所示是刃的横截面, 是竖直向下作用在刀背上的力,若刀
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刀刃两侧面的夹角为 ,刀的重力为 ,则刀劈物体时对物体侧向推力
的大小为(
)
A. cos B. sin C. cos D. sin
A.
B.
C. t
D. 䁪
20、如图,粗糙水平面上放置一楔形斜面体,斜面体上有一小物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现对小物 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 ,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 A. 地面对楔形斜面体的摩擦力 B. 地面对楔形斜面体的支持力 C. 小物块对楔形斜面体的压力 D. 楔形斜面体对小物块的摩擦力
必修一典型题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经典)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例l. 在下图甲中时间轴上标出第2s 末,第5s 末和第2s ,第4s ,并说明它们表示的是时间还是时刻。
甲乙例2.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C. 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 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例3. 从高为5m 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 处被接住,则在这段过程中A. 小球的位移为3m ,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B. 小球的位移为7m ,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C. 小球的位移为3m ,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D. 小球的位移为7m ,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例4. 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 汽车以速度1v 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2v 从枪口射出,1v 和2v 均指平均速度。
D.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例5. 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v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2v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如果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1v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2v ,全程的平均速度又为多少?例6.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了 A. 物体运动的时间B.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C.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D.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例7. 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 、C 间的平均速度为 m /s ,在A 、D 间的平均速度为 m /s ,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 m /s 。
例8.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例9. 如图所示是某矿井中的升降机由井底到井口运动的图象,试根据图象分析各段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段的加速度。
“山谷风”相关教学疑点探析
•疑反思^山谷风”相关教学疑点探析王洋平(浙江金华第一中学,浙江金华)摘要:“山谷风”作为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屡见于各种教学场景,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中 也通过“阅读”部分将其单独呈现,但仍有一些教师对“山谷风”的认知存在疑虑或者偏差。
基于此, 文章以两组典型试题为例,对“山谷风”的成因、类型、风速及生消时间等教学疑难点进行了探讨和 辨析。
关键词:山谷风;典型试题;教学疑难点中小尺度局地环流“山谷风”是中学地理教学的 重难点,在日常教学、优质课评比和地理试题命制中 经常作为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呈现。
湘教版高中地 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80页“阅读”栏目,图文并茂 地对“山谷风”做了解释和拓展,并提出了一定的学 习要求;有地理试题直接把“山谷风”作为设问的主 题情境,如2〇19年高考海南地理卷第19 ~ 20题、 2017年安徽“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文综卷第4 ~6题。
在课后,特别是考后会引发师生对“山谷风”相关知 识的激烈研讨和辨析,但仍存在诸多偏差。
笔者结合 两组真题和教学实践,对“山谷风”的几个疑难点进 行探析。
一、真题呈现例1. (2019年高考海南地理卷第19 ~20题)山 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
白天 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 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
祁连气象站位于 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
图1示 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 速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A .偏南风B .偏东风C .偏北风D .偏西风(2) 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A •南北走向,西高东低B •东西走向,北高南低C •南北走向,东高西低D .东西走向,南高北低参考答案:(1)C (2)D解题逻辑:本题在材料中简明阐述了山谷风的成 因,并明确指出谷风出现在白天。
根据图中信息显示 祁连气象站上午风向是SSE —•SE -tSEE —N -^W ,即 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
高一物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物理试卷欧阳歌谷(2021.02.0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或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有A.位移、力、加速度、速度B.重力、速度、路程、时间C.弹力、速度、摩擦力、位移、路程D.速度、质量、加速度、路程2.“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指的A.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重力B.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C.斥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D.性质力,效果力,动力,阻力3.用弹簧秤竖直悬挂一个静止的小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B.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C.小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秤D.小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4.下列“画阴影”的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接触面光滑B.光滑斜面C.一起向右匀速5.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以大小是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2s 内与刹车后6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 .1:1B .3:4C .3:1D .4:36.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以20m /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 处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是:(空气阻力不计,g 取10m /s2)A .1s ;B .2s ;C .3s ;D .(2+7)s .7.在下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中,砝码的质量均为M ,不计一切摩A 2T < C8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 .减小瓶子的重力B .增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C .增大瓶子与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 .以上说法都不对9.如图所示,重为100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10N,那么物体受到的合力为A.30N,水平向左B.30N,水平向右C.10N,水平向右D.10N,水平向左10.如图,一个大人单独提起一桶水和两个小孩共同提起同一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人的拉力可以看作两个小孩拉力的合力B、大人拉力一定等于两个小孩拉力大小之和C、两个小孩两手臂夹角θ越大,则小孩拉力越小D、两个小孩两手臂夹角θ越大,则小孩拉力越大11.一质点的x-t图象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v-t的图象的是()12.如图,在粗糙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的物体,被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在左侧墙上,物体在O点静止时,弹簧恰为自然长度;物体只有在A、B之间才能处于静止状态,则下G2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静止在AB之间时,离O越近,受到的摩擦力越小B.物体静止在AB之间时,离O越近,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物体在AO之间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D.用水平拉力将物体从A位置快速拉到B位置,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保持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高一物理必修1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详解(K12教育文档)
高一物理必修1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一物理必修1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一物理必修1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综合检测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の四个选项中,有の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の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の得5分,选不全の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の得0分)1.根据加速度の定义式a=(v-v0)/t,下列对物体运动性质判断正确の是()A.当v0>0,a<0时,物体做加速运动B.当v0<0,a<0时,物体做加速运动C.当v0<0,a<0时,物体做减速运动D.当v0>0,a=0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答案:B解析:当初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即A错误.当初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即B正确,C错误.当初速度不变,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D错误.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の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物体()A.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B.沿直线做往复运动C.加速度大小不变D.全过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答案:AC3.列车长为L,铁路桥长也是L,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过桥,车头过桥头の速度是v1,车头过桥尾の速度是v2,则车尾通过桥尾时の速度为( )A.v2B.2v2-v1C。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及各类题型(谷风教育)
高一物理必修1期末复习知识点仁质点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质量轻重,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
练习仁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知识点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吋,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练习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C. 一个运动只能选择一个参考系来描述D.参考系必须是和地而连在一起知识点3:时间与时刻在时间轴上时刻表示为一个点,时间表示为一段。
时刻对应瞬时速度,时间对应平均速度。
时间在数值上等于某两个时刻之差。
练习3: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第5 S末时,指的是时刻B. 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末到第5s末这1 S的时间C•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末到第5 s末这IS的时间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知识点4:位移与路程(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莹,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路程一定大于等于位移大小(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物理必修一力学精选试题经典题型
<力学经典试题>1、如下图,质量分别为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地面,在空中〕,力与水平方向成角。
那么所受支持力和摩擦力正确的选项是:ACA.B.C.D.2、在固定于地面的斜面上垂直安放呢一个挡板,截面为1/4 圆的柱状物体甲放在斜面上,半径与甲相等的光滑圆球乙被夹在甲与挡板之间,没有与斜面接触而处于静止状态,如下图。
此时此刻从球心O1处对甲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对下的力F,使甲沿斜面方向极其缓慢地移动,直至甲与挡板接触为止。
设乙对挡板的压力F1,甲对斜面的压力为F2,在此过程中:D A.F1缓慢增大,F2缓慢增大B.F1缓慢增大,F2缓慢减小C.F1缓慢减小,F2缓慢增大D.F1缓慢减小,F2缓慢不变3、如下图,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外表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轻质杆的两端固定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和,当它们静止时,和与球心的连线跟水平面分别成60和30角,那么碗对两小球的弹力N1、N2大小之比是:BA.1:2 B. C. D.4、如下图,A、B为竖直墙面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
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内,∠AOB=120°,∠COD=600。
假设在O点处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那么平衡后绳AO所受的拉力和杆OC所受的压力分别为:AA.mg,mg B.mg,mgC.mg ,mg D.mg,mg5、如下图,用三根轻绳将质量均为m的A、B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之间两两连接。
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于A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
三根轻绳的长度之比为OA:AB:OB=3:4:5,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DA.OB绳中的拉力小于mg B.OA绳中的拉力大小为C.拉力F大小为 D.拉力F大小为6、质量为2kg的小木块m与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4kg的大木块M接触,木块间,大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为了使小木块不下落,作用一水平力F于小木块上,如下图,g取10m/s2,那么力F的大小至少为:DA.39N B.50N C.24N D.63N7.如下图,内壁及碗口光滑的半球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碗口保持水平。
高一物理必修一典型例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典型例题高一物理必修一典型例题汇总考点:比较x-t图象和v-t图象1.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图象 x-t图象 v-t图象物体的运动性质表示从正位移处开始一直做反向匀速直线运动表示先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反向做匀速并越过零位移处加速直线运动表示物体静止不动表示物体做正向匀速直线运动表示物体从零位移处开始做正向匀速直线运动表示物体从静止做正向匀加速直线运动表示物体做正向匀加速直线运动表示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正向加速运动2.图象中“交点、线、面积、斜率、截矩”分别表示的意义图象中的符号意义交点” x-t图象中表示两物体相遇;v-t图象中表示两物体该时刻速度相等线” x-t图象上表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v-t图象上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面积” x-t图象上“面积”无实际意义;v-t图象上“面积”表示位移斜率” 表示速度或加速度截矩” 表示初速度或初位移典型例题:1.(多选)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秒和第3秒的速度方向相反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在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答案] AC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解析] 在2秒内速度都为正,因此第1秒末的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1~3秒内图象的斜率一定,加速度不变,因此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前2秒内的位移为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即位移x=1/2×2×2 m=2 m,C错误;第3秒末到第5秒末的位移为x=-1/2×2×1+1/2×2×1=0,因此这两个时刻质点处于同一位置,D正确。
3.(多选) 下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从t=0开始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为(x和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一直向x轴正方向运动
B.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质点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3m/s
D.质点在2s内的位移为零
故选D.
(2013•广州一模)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t1时刻()
A.甲一定在乙前面
B.甲的速度比乙的小
C.甲、乙的加速度相同
D.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故选BD.
以下说法与事实相符的是()
A.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B.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解:A、根据伽利略的论断,重物与轻物下落一样快,则知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故A错误.
B、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教育材料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