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合集下载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农业的区位选择》篇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些水果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大家很津津有味的品尝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学习过一篇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以上所说的种种,都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关。

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或许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课前,大家都有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想请位同学告诉我一下,什么是农业?好,请坐下,那么,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下面大家请看这两幅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学生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牧场,从事牧羊业。

那现在我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不是和这两个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这两个地方的不同选择?要知道以上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课本里有关农业区位的两个含义并且一起读出来: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很抽象,那下面我们再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来解说一下这两个含义:一是水稻这一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再次以湄南河平原的例子来说,这个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首先,我们知道泰国是位于中南半岛上,而这个地方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片,图片上的红色曲线代表了气温的分布,而绿色的柱形图则代表了降水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农业区位选择的现象,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2.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实地考察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地形、交通、市场等。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实地考察方法,分析特定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提出合理的农业布局方案。
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提高对农业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4.合作能力:高中学生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共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5.实践能力:学生渴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产生共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农业发展的图片,如丰收的稻田、现代化的温室大棚等,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吗?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如何?”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总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将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了解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效益。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农业区位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区位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区位选择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选择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

2. 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3.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气候、土壤、水源、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农业区位选择的了解和经验。

2. 讲解:教师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第二章: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

教学内容:1.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温度、降水、光照等。

2.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热带、温带、寒带农业。

教学活动: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

第三章:土壤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掌握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

教学内容:1. 土壤对农业的影响:肥力、质地、水分保持能力等。

2. 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水稻土、黑土、红土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教师讲解土壤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土壤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

第四章:水源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水源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掌握不同水源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

教学内容:1. 水源对农业的影响:水量、水质、灌溉设施等。

2. 不同水源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教学活动: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水源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水源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

第五章: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意义2.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农业区位进行案例分析,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程度及实践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差异,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2. 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农业区位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政策制定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疑问。

2.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就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彼此观点。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关于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农业区位选择的资料,拓展视野。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生产基地,直观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中的应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讲解、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及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中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及见解。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后的总结报告,考察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使学生能理解分析人类对一些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而发展农业的一些典型事例;2、能理解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三、教学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四、教学方法:比较法、事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五、课时安排:计划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我们经常提到的某地特产,这应属于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教师归纳:对,那么在一定地域进行生产时,应如何选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地广人稀的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教材图5.4)自然条件经营方式农产品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种植业,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生产小麦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藏绵羊、藏山羊、牦牛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引导学生看书完成这部分内容: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分为两大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二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

如我国东南丘陵为广布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油茶、马尾松)等,粮食低产。

课后思考:红壤酸性强、土质粘重、含有机质少等,请找出有何改良办法?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农业区位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区位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区位选择教案教案一: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与重要性【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3. 能够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和背景。

2. 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解释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如土壤质量、水源条件、气候条件等。

4. 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引入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讨论: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因素。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根据给定的区位选择因素,分析并选择适合农业生产的区位。

4. 分享与总结:各小组分享自己的选择结果,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性。

教案二: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2. 学会运用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3. 能够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如土壤质量、水源条件、气候条件等。

2. 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如地形分析、气候分析、市场分析等。

3. 农业区位选择的优缺点:分析各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优缺点。

【教学活动】1. 复习与导入:复习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和重要性,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与讨论: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运用所学的方法和原则,分析并选择适合农业生产的区位。

4. 分享与总结:各小组分享自己的选择结果,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原则的优缺点。

教案三: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 学会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2)教案课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时第1(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素可以进行改造。

(4)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以发展农业,但要遵循自然规律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1)运用阅读、举例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取地理知识,如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通过练习、联系实际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所学进行正确的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呈现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图片: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小麦、水稻田、内蒙古三河牛、东北的大豆生产等图片,提问: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2、讲授新课(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阐述、分析、推导、采用的教学方法等。

) 一.区位的含义1、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这样的农业生产活动问题:农业是不是只有种植业?农业包括农业、林业、副业、渔业、牧业请同学们看P42的图3.1和图3.2,观察两地农业景观的差异,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思考什么是“区位”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位置(即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分布(相对区位)。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指导学生读“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及相关课文,分析: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②除“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业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③举例说明上述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2 地理: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 地理: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变化【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辅助(区位因素变化相应图片①北京地区分布图;②北京地区农业结构图;③塑料大棚;④宁夏平原灌渠;⑤山区梯田;⑥红壤丘陵)【教学方法】启发式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教学过程】(引课)发展农业主要投入什么?(根据图片①分四个小组讨论)根据投入---产出过程,请同学分组讨论:在北京地区,任选一个区域发展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并根据确定的农业类型分析选择时考虑了哪些影响因素?(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说明选择结果,以及进行选择时考虑了哪些影响因素?(提问)如果自然条件允许,市场也比较广阔,但是国家政策限制、或有导向(例如我国对棉花种植的政策、例如是否能够选择种罂粟等)——说明政策在区位选择中的影响。

(教师总结)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

(出示板书总结归纳):区位概念,通过以上学习可知: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时,应进行区位的选择,什么是区位?——包括两层含义:确定该事物位置;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

(提问)北京周边地区实际有哪些农业活动?为什么发展这种农业类型?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说明城市、工业的发展,对市场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农产品品种改变。

(提问)大城市周围地区为什么不以发展粮食种植业为主,而发展蔬菜、花卉、水果、养殖、饲养等副食品基地——市场的需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发展蔬菜大棚,新的品种。

(出示图片②)(北京蔬菜、粮食产量柱状图与同心圆结构图,里圈蔬菜、乳畜、家禽;第二圈是种植业;外圈西部、北部是林业。

现在,种植业的范围不断缩小,里圈范围不断扩大。

)(提问)北京地区市场上的奶制品,除了北京周边地区提供以外,还来自哪些地区的?(上海、内蒙古、荷兰)为什么可以选择这些地区的产品——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使区位选择的范围不断扩大,副食品来源可以选择更远的地区。

(出示图片③提问)北京地区发展塑料大棚应用什么原理,改变哪一种影响因素?——说明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被改变。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农业低于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根据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应选取典型材料或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信息,并准确地分析各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辩证的观点认识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动态的视角探究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市场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材解析】本节课是对产业活动区位条件的具体拓展,是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必要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渐渐趋于成熟,对新信息的接受能力增强,且已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所以本节课设计的课堂问卷调查和合作探究活动,均符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设计思路】充分借助现代网络、报刊等媒体平台,结合时代发展,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材料展开研讨,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在合作讨论中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保护农业环境的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农业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了解常见特色农业的含义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从材料里获取信息能力;通过课堂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增强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乡土地理的兴趣,体会地理理论知识联系社会实践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自然因素的改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教法、学法解析】教法解析自主探究学习法、图文材料解析法、适时引导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等相结合,处处紧扣“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营造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设计3: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设计3: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一、课标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所学知识同,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二、课标分解1、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及成因3、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掌握农业区位各因素及其影响(3)掌握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原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从材料中收集提取信息,学习综合分析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分析比较,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3)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四、教学方法:本课内容和实际生活很贴切,对学生而言并不是很陌生,他们对农业问题其实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要充分运用活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

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法和启发式讨论法,再辅以多媒体教学,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问题可想;二来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和与他人合作获取知识的能力,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本课的特点就在于运用案例、实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树立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教学设计思想本教学内容有两部分,一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二为农业地域的形成。

我认为,第一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应使学生深刻认识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当其中某些易变因素发生变化后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1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1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4.部分学生对农业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够,教师需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农业区位选择理论与实际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农业区位选择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意义?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分析?
2.讨论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3.小组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农业区位选择实例的分析,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论知识。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如遥感、GIS等,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具体农业区位选择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当地农业示范园区,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教学评价: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汇报、实践活动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农业区位选择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农业区位选择,如资源型、市场型、技术型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投影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导入)(投影)幻灯片1、2、3、4,
(提问)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
(学生)气候、土壤等,
(老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因素都是区位因素,如何对这些因素合理安排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思考回答: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教师归纳: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
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 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 气候
2、地形
3、土壤
4、市场
5、交通运输6
、政策
2、 (板书)
农业区 位因素 气候、地形
土壤、水源
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
资金、科技等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生活习惯、历史、民族、宗
教等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小结: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