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吴洁

合集下载

冠心病患者中医病理因素与现代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的探讨

冠心病患者中医病理因素与现代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的探讨

冠心病患者中医病理因素与现代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的探讨吴洁;石磊【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病理因素与现代化医学指标的相关性.笔者通过收集目前关于冠心病中医病理因素与现代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目前此二者之间相关性研究进展.结论:目前此二者相关性研究发现现代化指标与冠心病中医病理因素间存在密切关联性.【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1(008)003【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冠心病;中医病理因素;现代化指标【作者】吴洁;石磊【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10029;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痉挛引起的疾病。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历代中医认为胸痹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其病机虚者因正气亏虚,实者因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痹阻心脉所致。

胸痹发作期以标实表现为主,血瘀、痰浊为突出。

胸痹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之亏虚,其中又以心气虚、心阳虚最为常见。

在本虚的基础上形成标实,而使胸阳失运,心脉阻滞,发生胸痹。

现代大多数中医医家仍认为胸痹病机乃本虚标实,发作时以标实为主,在缓解期则以本虚为主,指出“阳微阴弦”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其病机特点总属“本虚标实”,心、脾、肾阳气亏虚是发病之本,而阴寒、痰浊、瘀血是发病之标。

梅岩[1]等从“阳微阴弦”论治冠心病;沈宝藩[2]认为胸痹之病乃痰阻与血瘀并存,痰瘀致病,互为因果,故辩治胸痹之时应将痰瘀同治之法贯穿其治疗过程的始终。

治瘀勿忘祛痰,治痰应当活血。

近期关于冠心病病理因素的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

王阶等[3]研究提取到冠心病8个主要证候要素:血瘀、痰浊、气虚、阳虚、阴虚、内热、血虚、气滞。

其中以血瘀、痰浊为最多,其次为气虚,余由多到少依次为:阴虚、阳虚等[4]。

1例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1例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0.31.067工作单位:215008 苏州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心血管内科吴凤怡:女,本科,护师梅洁: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19-04-19※个案护理1例心肌梗死后室壁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吴凤怡 梅 洁关键词:冠心病;室壁瘤;康复护理;心肌梗死 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在急性心肌梗死存活患者中发生率为10%~38%。

主要由于心梗面积较大,局部收缩力下降或丧失而导致左心室重构,表现为心脏呈囊袋状或不规则状向外膨出,局部室壁变薄,呈矛盾运动或不运动[1]。

室壁瘤患者常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脏破裂,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广泛用于恢复病变冠状动脉前向血流的重要临床手段,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石。

它可使狭窄或梗死相关动脉开通,使缺血心肌得到充分再灌注。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合理的运动康复不仅能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痛苦、延长生命,还可以提高体能、心理适应性和生活、工作能力,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以最佳的健康状态回归社会和家庭[2]。

2018年,本科室收治1例心肌梗死行PCI术后并发室壁瘤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82岁,2018年8月9日,因“发作性胸闷痛1月,加重伴心慌3d”入院,入院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NYHA分级)。

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史;患者1个月前休息时出现胸骨中下段压榨性疼痛,程度剧烈,巴掌大小,放射至咽喉部,持续约5min,后逐渐缓解,无胸闷气喘,无黑鏤晕厥等其他不适,未予治疗;3d前患者休息时出现心慌,稍感胸闷,持续数十分钟,每日发作数次,遂来本院急诊,查体示,T:36.1℃,P:69次/min,R:20次/min,BP:108/70mmHg。

一例循证护理查房

一例循证护理查房

一例循证护理查房目录•查房准备•查房过程•查房效果•循证护理实践•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查房准备Part确定查房的主题为循证护理,确保查房内容与护理实践相结合,提高护理质量。

循证护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患者案例,以便于讨论和分享护理经验。

患者案例确定主题收集资料文献检索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关于循证护理的相关资料,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实践指南和临床经验等。

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诊断、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等,以便于评估护理效果和制定改进措施。

制定详细的查房时间安排,包括查房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活动安排等。

制定计划时间安排02查房过程Part介绍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年龄、性别、诊断、病情状况等。

护理目标根据患者情况,明确护理目标,如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

循证护理介绍循证护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强调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

提问与讨论针对患者情况提出问题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自身认知情况进行提问,了解护理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分享护理经验鼓励参与查房的护理人员分享自己在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技巧,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护理质量。

讨论解决方案针对提出的问题和难点,讨论解决方案,寻找最佳的护理措施。

STEP 01STEP 02STEP 03总结与建议总结查房内容根据讨论结果,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护理建议,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提供改进建议确定下一步计划根据查房情况,确定下一步的护理计划和目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对本次查房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03查房效果Part患者反馈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通过调查问卷和口头询问,患者普遍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态度和沟通技巧表示满意,认为护理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患者对护理效果评价积极患者对循证护理查房后的护理效果评价较高,认为护理措施针对性强,能够有效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改善健康状况。

护理效果显著通过对比患者查房前后的健康状况指标,如病情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等,发现循证护理查房后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一例使用HFMEA模式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安全转运的护理个案

一例使用HFMEA模式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安全转运的护理个案

一例使用HFMEA模式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安全转运的护理个案摘要:总结一例使用HFMEA模式心肺复苏术后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过程,根据医疗潜在失效因素去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前瞻性的干预措施并实施,以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以及家属对转运工作的满意度。

结论:通过对潜在失效因素的分析加强了医护的危机意识,将转运途中的危险因素一一去除,最终将危重患者安稳送至重症监护病房。

关键词:HFMEA,院内转运,危重症患者、安全管理前言院内转运是指同一个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进行的转移和运送。

[1]重症患者骤然离开熟悉的区域,会导致病情加重。

特别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病情极其严重,需要各种高级生命支持和多种药物同时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转运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以及难以预知的病情变化,并且稍有不慎会引起医疗纠纷,给岌岌可危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一大重击。

急诊科根据《急危重症患者转院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制定了转运计划,再采取HFMEA模式降低危险的发生,通过前瞻性的干预,提高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以及家属对转运工作的满意度,降低风险。

1.病史摘要:患者,男,72岁,疾病诊断:心肺复苏术后;2.急性心肌梗死1.1 病程变化:患者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咽痛,休息后不能缓解,无头晕,由家属送到急诊科,完成床边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行肌钙蛋白T检查,等候过程中患者突发意识不清,伴气促,不能触及颈动脉搏动,即予心肺复苏术,强心,及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经过7分钟的积极抢救,恢复自主心律,约130次/分,考虑病情危重,转运至ICU进一步治疗。

1.2 体查:BP 104/65mmHg,P 114次/分,R 21次/分,SPO2 99%;神志呈昏迷浅状态,GCS 7分,偶有躁动,面色发绀,呼吸稍促,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

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

2.护理过程2.1 护理评估2.1.1 常规评估病情评估:MEW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4分;管道评估:经口气管插管,输液通道2条。

毕业论文心肌梗死doc

毕业论文心肌梗死doc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摘要】急性心梗病人的症状一般以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口服硝酸甘油后不缓解,同时伴有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心肌酶增高,患者发病时露出焦虑、恐惧,有濒死感,这是一种应激产生的情绪反应。

在抢救时,要动作敏捷,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准确地予以治疗,一方面要加强心理护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病;护理[ Abstract ]symptom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General precordial pressing pain, not relief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itroglycerin, accompanied ECG dynamic change and rising, patient anxiety and fear when exposed, a dying interested, this is a kind of stress produce emotional reaction. In the rescue, Spry, nurses in nursing process on the one hand to meticulous observation, timely and accurate treatment, on the one hand, to strengthen the mental care, better cope with the treatment and care.Key word:myocardial infarction;Acute disease;care目录前言 (3)1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及临床变现 (3)1.1定义 (3)1.2 临床表现 (3)2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 (3)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3-5 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3)3.2 溶栓的护理 (4)3.2 饮食护理 (4)3.3心理护理 (4)3.4疼痛护理 (4)3.5生活护理 (4)3.6保持大便通畅 (5)3.7加强监护意识 (5)3.8康复指导 (5)4讨论及护理体会................................................5-6 5疾病预防. (6)结论 (7)致谢 (7)参考文献 (8)前言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

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

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

它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紧急抢救和诊治。

下面是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

1.早期病情评估和诊断:在患者出现胸痛或其他类似症状时,应尽快进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梗死。

ECG可以显示ST段抬高或降低,T波倒置等表现。

如果怀疑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血液检查,包括心肌坏死标记物如肌钙蛋白T(Troponin T)等。

2.早期治疗:一旦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被确认,应立即开始早期治疗。

首先,确保患者通气道畅通,给予氧气吸入。

然后,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等药物,并且在合适的情况下给予镇痛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3.冠脉再灌注治疗:冠脉再灌注治疗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关键。

它包括药物溶栓治疗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药物溶栓治疗适用于无法及时行PCI的患者,常用药物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等。

PCI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快速再灌注梗死冠状动脉,从而减少心肌损伤。

4.降低心肌负荷和预防并发症: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降低心肌负荷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给予β受体阻滞剂(Beta-adrenergic blockers)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等药物来实现。

此外,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调整血压和心率,以防止再次发生危险情况。

5.康复和预防复发:在急性期治疗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和预防复发的管理。

这包括定期进行血压和血脂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过度劳累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与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与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与心理护理
吴冰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31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大胆多次予以电除颤同时加强监护,改善有效循环,增加脑肾血流,对呼吸、循环系统进行支持管理。

近几年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均证明,不良情绪是诱发并发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是至关重要的。

抢救与护理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急救:立即安置患者入住监护室,选用带除颤器的监护仪连续心电监护,定时监测血压、
【总页数】1页(P297-297)
【作者】吴冰
【作者单位】116013,空军大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辽宁大连市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
2.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抢救中的应用研究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与心理护理
4.急诊抢救流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5.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肌缺血后处理研究新进展

心肌缺血后处理研究新进展

心肌缺血后处理研究新进展
吴慧颖;张英杰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
【年(卷),期】2007(9)2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时,挽救濒死心肌的最有效方法是再灌注治疗,但大量研究证实再灌注治疗又有其不利的一面,即再灌注损伤。

为此,如何保护缺血心肌免于再灌注损伤就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1986年,Murry等首次报道了缺血预适应现象(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即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后恢复血流再灌注,心肌对随后出现更长时间的严重缺血产生耐受的状态。

缺血预适应是目前认为最强及最有效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常由于不能预测缺血时间的发生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页数】3页(P119-121)
【作者】吴慧颖;张英杰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锦州,12100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锦州,1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
【相关文献】
1.缺血后处理和CGS-21680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J], 李妮妮;廉哲勋;王宏伟
2.磷酸肌酸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J], 张会珍;邢艳秋;章萌;肖冬;王慧;寇学俊
3.缺血后处理和三磷酸腺苷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J], 李妮妮;廉哲勋;葛毅萍;王永彬
4.心肌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保护作用 [J], 罗晨光;张顺业
5.κ受体在芬太尼后处理和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中的作用 [J], 许亚超;薛富善;袁玉静;王强;廖旭;程怡;李瑞萍;刘建华;王天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洁:一位默默耕耘的心电学大师

吴洁:一位默默耕耘的心电学大师

吴洁:一位默默耕耘的心电学大师
佚名
【期刊名称】《临床心电学杂志》
【年(卷),期】2007(16)2
【摘要】吴洁1907年11月出生在河北良乡县(图1),他是继戚寿南、董承琅之后,我国心脏病学领域的又一先驱者,国家一级教授,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也是我国心电图学的奠基者和拓荒者之一。

今年正值吴浩教授诞辰100周年,无限的崇敬与缅怀催我们提笔疾书,介绍和纪念这位确有真才实学,而又默默耕耘的心脏病和心电学大师。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心电学;耕耘;心血管病专家;心脏病学;心电图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1
【相关文献】
1.当代画坛的最后一位大师——吴冠中的绘画与市场 [J], 刘晓丹
2.尼古拉·特斯拉--一位慷慨的电学大师和天才的发明家 [J], 邓玉良
3.吴孟复: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师 [J], 王达敏
4.谦谦学者抱诚守真——沉痛悼念心电学大师吴祥教授 [J], 郭继鸿
5.谦谦学者抱诚守真——沉痛悼念心电学大师吴祥教授 [J], 郭继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甲医院《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案例

三甲医院《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案例

护理查房记录表
科室:急危重症一病区 20 年 12月4日
增加热卡有利于酮体纠正。

4.纠正电解紊乱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钾变化,心电图监护可从T波变化中灵敏反映血钾高低,有利于及时调整补钾的浓度和速度。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生化基础是酮体生成过多,而非HCO3丢失过多,治疗应主要采用胰岛素抑制酮体生成,促进酮体的氧化,酮体氧化后产生HCO3,酸中毒自行纠正。

过早、过多地给予NaHCO3有害无益。

6.治疗诱因
对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除积极纠正代谢紊乱外,还必须积极寻找诱发因素并予以相应治疗,例如严重感染、心肌梗死、外科疾病、胃肠疾患等。

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应及早使用敏感抗生素。






护理措施护理诊断1、急性疼痛:胸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3恐惧:与剧烈胸痛伴濒死感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护理措施:
01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饮食、吸氧、环境)
02病情观察
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意识、皮肤黏膜色泽、心率、心律及尿量等。

对于严重心衰者还需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03用药护理
a.应用吗啡或哌替啶时,注意有无呼吸抑制、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b.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时,随时监测血压变化,严格。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病例集)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病例集)

急性⼼肌梗死(典型病例集)⼼⾎管内科典型病例集第-1-页共7页急性⼼肌梗死【病例特点】⼀.病史张XX,男,56岁。

主诉:发作性胸痛3天,⼼前区疼痛3⼩时。

现病史:⼊院前3⽇始感劳累后⼼前区闷痛,休息后缓解,每⽇发作3~4次,每次持续3~10分钟不等,未就医。

⼊院当⽇凌晨突感⼼前区剧烈压榨性疼痛,持续不缓解,向左肩、背部放射,伴⼤汗。

⽆恶⼼、呕吐及上腹部疼痛。

既往史:1个⽉前有颅脑外伤史,否认既往⾼⾎压及冠⼼病病史。

余⽆特殊。

个⼈史:吸烟20多年,每⽇⼀包。

不嗜酒。

余⽆特殊。

家簇史:⽆特殊。

病史分析:症状特点:①男性,⽆冠⼼病危险因素;②疼痛本次加重,发⽣在凌晨2时,发作突然,⽆明显诱因;③胸痛为⼼前区压榨性疼痛,向左肩、后背放射,经休息不缓解。

从以上病史判断患者有⼼绞痛或⼼肌梗死可能。

在询问病史过程中,如考虑冠⼼病,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危险因素。

⼆.体格检查T36.6℃,P58次/分,R24次/分,Bp75/48mmHg。

痛苦⾯容。

⼝唇⽆发绀,颈静脉⽆怒张,甲状腺不⼤,⽓管居中。

胸廓⽆畸形,⽆压痛,两肺呼吸⾳清,未闻及⼲湿啰⾳。

⼼界不扩⼤,⼼率58次/分,律齐,⼼尖部第⼀⼼⾳低钝,未闻及额外⼼⾳,各瓣膜区未闻及杂⾳,⽆⼼包摩擦⾳。

四肢⾎管征阴性。

腹软,⽆压痛和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体检分析:本病例的查体特点:①患者⽣命体征不平稳,⾎压明显降低;②患者痛苦⾯容,说明胸痛程度较剧;③第⼀⼼⾳低钝,说明⼼肌收缩⼒可能降低;余⽆明显阳性体征。

三.辅助检查1.⼼电图:⼼电图分析:窦性⼼律,⼼率58次/分,Ⅱ、Ⅲ、aVF导联分别呈qR型,ST段抬⾼0.4~0.6mV,⼸背向上呈单向曲线,aVL导联呈rS型,ST段压低。

胸导联正常。

⼼电图诊断:窦性⼼律,电轴正常,急性下壁⼼肌梗死。

⼼⾎管内科典型病例集第-2-页共7页2.实验室检查:(1)⾎常规:(2)肝功能、⼼肌酶、⾎脂、⾎糖、⾎电解质(3)⼼功能⼆项(4)凝⾎功能⼼⾎管内科典型病例集第-3-页共7页(5)脑钠肽(6)肾功能实验室检查分析:阳性结果:1.⽩细胞增⾼,为急性⼼肌梗死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理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吴菁
接听门诊应急电话我科接到一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分种后到达 科室。分诊护士接电话后,立即通知A护士和值班医生,B护士做 好相应物品准备,并通知相关人员参与抢救,值班医生向二医生 或科主任汇报情况,分诊护士、A护士、B护士、C护士
急性心肌梗死——及时诊断
值班医生负责判断病情,必要时电话通知介入值班医师及介入 负责医师进行急诊介入治疗。
C护士共同核对、执行临时、口头医嘱,监测患者病情及用药情 况, 记录患者信息、病情资料,处理医嘱并转抄医嘱,临时、口头医 嘱和A护士共同核对执行,抢救结束及时整理,完成各项记录。
心理护理
在配合医生抢救患者的同时,做好患 者及家属的解释安慰工作,冠心体贴 患者,重视其感受,并有针对性的进 行疏导及帮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患者出现胸骨压榨性疼痛 大汗 接待病人时患者表情 如下图
分诊护士立即护送入病房,立即组织人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紧张
有序参与抢救,最快最大限度救治患者。
初步评估,测生命体征,并记录。A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留取血 标本、C护士给予吸氧。
B护士:准备抢救车、除颤仪、吸痰器、微量泵、氧 气袋等,配齐抢救物品。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1.一般治疗 重点是监测和防治 AMI 的不良事件或并发症。 (1)监测: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
失常、血流动力学异常和低氧血症。 (2)卧床休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损害。 (3)氧疗:对存在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
的患者,需进行氧疗。 (4)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1)抗血小板治疗: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诱发局部血栓形成,是导致 AMI 的主要原因。在急性血栓形成中血小板活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抗 血小板治疗已成为 AMI 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等。PLATO 研究[18-19]显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够进一步降 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风险。对于血栓负荷高的患者, 可选择使用血小板Ⅱb/Ⅲa 受体拮抗剂。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一、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危害人类健
康的重大疾病,在发达国家被称为“头号杀手”,是世界范围的主要死亡原 因。近年来,随着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的广泛开展和 AMI 治疗指南的积 极推广,美国 AMI 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呈现逐年下降趋 势[1-2]。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 口老龄化的加剧,AMI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心血管病成为 我国死因第一位[3]。根据马尔科夫模型预测,未来 20 年间中国将新增 2100 万急性冠脉事件,发生 700 万例心源性死亡[4]。与美国相比,我国 各级医院再灌注治疗的比例不高,发病至再灌注治疗时间更是与之有较大 的差距[5]。AMI 发病率的增加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控 制 AMI 发病率,提高 AMI 的救治水平,成为心血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7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临床护理

7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临床护理

7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摘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

本文旨在探讨72例该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策略。

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正文内容涵盖患者基本情况分析、临床表现及诊断、护理措施、并发症防治以及护理效果评价。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结论部分将对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本研究有望为相关领域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右室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患者、护理措施、并发症、护理效果、临床护理总结、研究方向、心肌梗死、诊断、预防。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

而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情况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却具有一定的临床重要性和挑战性。

右室心肌梗死可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全,进而影响心脏的整体功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既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疾病特点,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深入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水平和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也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策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以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通过总结和分析临床护理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最佳的护理方案和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急性心肌梗死(高侧壁、前间壁)1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高侧壁、前间壁)1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高侧壁、前间壁)1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吴爱华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0(012)011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起病急骤,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心梗死亡率的关键.
【总页数】1页(P189)
【作者】吴爱华
【作者单位】301900,天津蓟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老年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侧壁下壁导联ST 段变化预测前降支阻塞的部位[J], 黄贵奇;李德栋;罗理宁;王俊谊;颜程光
2.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左侧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广泛前壁高侧壁急性心肌梗死 [J], 孙筱璐;王国干
3.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痉挛致急性前壁及高侧壁心肌梗死1例 [J], 董震;范凡;戴宇翔;孙爱军;葛均波
4.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痉挛致急性前壁及高侧壁心肌梗死1例 [J], 董震;范凡;戴宇翔;孙爱军;葛均波;;;;;
5.急性心肌梗死(高侧壁、前间壁)1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J], 吴爱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徐琳;胡大一;吴江;姜维;吴雅峰【期刊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06(25)4【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电图ST 段回落幅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AMI直接PCI后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达TIMI 3级患者51例,按ST段回落幅度分为A组32例(ST段迅速回落组)和B组19例(ST段持续抬高组).所有患者于发病(7±2)d和3个月测量肱动脉流量介导舒张(FMD)和硝酸甘油介导舒张(NMD).正常对照组25例.结果:AMI发病1周时A 组和B组FMD(5.42%±2.27%与1.99%±1.63%,P<0.05)和NMD(15.08%±8.79%与6.84%±3.92%,P<0.0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MD9.60%±3.41%,NMD22.17%±8.49%);AMI发病后3个月A、B 2组的FM D(9.06%±1.98%与5.44%±1.91%,P<0.01)和NMD(20.90%±5.78%与12.93%±4.71%,P<0.01)均较基础状态增加,A组内皮功能基本恢复正常,B组虽然有恢复但未达到正常状况.结论:AMI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受损,成功再灌注后ST段持续抬高的患者受损更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内皮功能有所恢复,ST段持续抬高的患者恢复差于ST段迅速回落者.【总页数】4页(P207-209,217)【作者】徐琳;胡大一;吴江;姜维;吴雅峰【作者单位】10002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北京朝阳医院物理诊断科;北京朝阳医院物理诊断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后的心电图ST段回落分析 [J], 邵伟;汪爱虎;杨新春2.高负荷量瑞舒伐他汀配合复方丹参滴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后心电图ST 段回落不良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J], 李蒙; 胡宏宇; 穆利英; 韩丽军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时间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J], 魏蓉蓉;王剑琼;陈双礼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时间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J], 黄晓婷5.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研究 [J], 李明春;韩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以及体会。

方法将2008年9月~2009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0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满意度等作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满意度以及知识健康掌握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及时间提高医护的质量。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体会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某种疾病或是某种手术方法为依据,经过医院各部门依据各专业的专家来制定的一种治疗模式,在患者住院至出院的一段时间内都以此方式来接受治疗[1]。

临床护理路径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医疗过程以及费用的观察和记录,从而找到一个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疗模式,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使得大部分患者都能接受,同时还能对医疗质量进行维持与提高。

本文对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经护理,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9月~2009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3岁,发病部位在前壁的有28例,下壁的22例;本院2010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8岁,发病部位在前壁的有30例,下壁的2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绝对卧床休息、给患者做心电监测、止痛、吸氧、镇静,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消除其紧张情绪和误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STEMI的治疗
抗栓不溶栓: (l)抗血小板:阿斯匹林、噻氯匹啶或氯吡格 雷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2)抗凝:肝素或低续或反复的自发或诱发 性胸痛发作,胸痛时心电图有ST段明显压低, TnT/TnI升高,出现休克、严重肺水肿或持续 低血压的病人。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
泡沫 细胞 脂纹 轻度 病变
动脉 瘤 纤维 斑块
复合病变 / 破裂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Adapted from Stary HC et al. Circulation 1995;92:1355-1374.
其他检查
白细胞计数 血沉 超声心动图:了解心室壁的动作和左 心室功能,诊断室壁瘤、乳头肌功能 失调、室间隔穿孔等。 放射性核素检查 :“热点”或“冷点” 扫描或照相 冠脉造影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造影
诊 断
根据WHO的标准,心肌梗死的诊断必须具 备下列三项中的两项:

胸痛或不适的临床表现 连续的心电图演变 心肌标志物的动态变化
AMI的溶栓治疗
禁忌症:⑴既往有出血性脑卒中史或近1年有 其他脑卒中及脑血管事件;⑵颅内肿瘤;⑶活 动性出血;⑷疑有主动脉夹层 相对禁忌症:血压>180/110mmHg,正在使用 治疗量的抗凝药,近2~4周有创伤史或大手术 史,创伤性及长时间(>10min)肺复苏,不能 加压的血管穿剌,2~4周内的内出血,以前(5 天~2年)内使用过链激酶,孕妇,活动性溃疡 和慢性重度高血压。 绝对禁忌症: ⑴ST段上抬,发病时间超过24 小时,胸痛已缓解;⑵只有ST段下移。
室速 利多卡因: 1-1.5 mg/kg静脉推注,每5-10分钟重 复,总量至3mg/kg左右,继以2-4mg/min静脉滴注。 普鲁卡因酰胺: 20-30mg/min IV,总量至12- 17mg/kg。继以1-4mg/min静脉滴注。 胺碘酮: 150mgIV,继以1mg/min静滴注6小时维持。 补充钾、镁 50J开始同步直流电复律(需短时麻醉)。 注意:对下壁心梗时的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慎用抑制 药物
发病机制
冠心病的基本病变:冠脉内的粥样斑块形成。
稳定型的斑块具有较小的脂质核心和较厚的纤 维帽; 不稳定型的斑块则具有较大的脂质核心和薄的 纤维帽,斑块较小,且斑块内巨噬细胞及炎症 产物较多,易于破裂。 斑块破裂是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的主要诱发因 素,在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血栓形成是急 性心梗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溶栓再通间接指标
一、ST段于2小时内回降 50% 二、胸痛于2~3小时内基本消失 三、2~3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四、血清CK-MB酶峰提前(14h内),CK在 16h内 四项中有2项或以上为再通,但二、三项组 合不宜
直接PTCA
适应症: 1)作为溶栓治疗的替代手段,但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快 速操作。 2)对于溶栓治疗有出血禁忌症但适合再灌注治疗的病人 3)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且年龄<75岁,在休克发生 18小时内进行。 〔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腔 内 血 管 成 形 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治 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ST抬高的AMI的治疗
再灌注治疗:溶栓(静脉、冠
脉), PCI,CABG
抗栓:抗血小板、抗凝 硝酸甘油 β阻滞剂、ACEI、降脂
AMI的溶栓治疗
适应症: • 持续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 相邻两个或多个导联ST段抬高(0.1mV以 上),或新出现束支传导阻滞 • 发病<6小时,6~12小时亦可 • 年龄75岁,更老者慎重选择 原则:早期、大量、迅速
心律失常治疗(三)
心动过缓 1.阿托品: 有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伴低 血压、缺血和室性逸搏心律) 心室停搏 房室结水平有症状的房室传导阻滞(二度I 型AVB或三度AVB伴窄QRS逸搏心律) 房室阻滞在结下水平(前壁梗塞伴宽QRS形 室性逸搏)阿托品通常无效
心律失常治疗(四)
2.氨茶碱:静脉滴注,注意室性心律失常 3.异丙肾上腺素:1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 4.起搏器: 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伴低血压(SBP<80 mm Hg)且对药物无反应。 二度II型AVB及三度AVB。 双束支阻滞(交替束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伴交 替左前分支及左后分支阻滞,不论发生时间) 新发生的或时间不定的LBBB,LBBB+左前分支阻 滞,RBBB+左后分支阻滞 RBBB或LBBB伴一度AVB。
STEMI 猝死
临床表现
先兆:胸闷或胸痛加重,或起病前1-2周出 现新发生的心绞痛 疼痛:最常见的起始症状 其他症状:15-20%无疼痛,表现为胃肠道症 状、晕厥、急性左心衰、休克、意识障碍、 猝死 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
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及AVB等 低血压和休克:早期可由低血容量、迷走神 经张力增高或疼痛引起,与心脏有关的原因 是心脏泵衰竭及心律失常。其定义为:1) 收 缩压< 90mmHg,或高血压病人收缩压较以往 下降80mmHg,低血压持续30min以上;2) 有 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3) 尿量<20ml/h。 心力衰竭:多为左室衰竭,右室梗死时可出 现右心衰表现,血压降低,而肺部罗音和呼 吸困难不明显。
心衰的处理(一)
一般处理:限制活动、限制输液速度、镇 静、慎用阻滞剂。 血压正常或偏高时: 扩血管治疗:硝酸甘油、硝普钠、ACEI 利尿剂:速尿 正性肌力药物:24小时内慎用洋地黄,可 选用米力农、多巴酚丁胺
心衰的处理(二)
血压低及休克时: 多巴胺 血压<70mmHg可选用去甲肾上腺素或阿 拉明 扩血管药物:在升压药同时加硝普钠 正性肌力药:首选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米力农,必要时用洋地黄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紧急PTCA或CABG

斑块破裂
斑块破裂的结局:血栓形成
脆性斑块 自发或促发破裂 非阻塞性血栓
限制血栓因素: A:小斑块破裂 B:高血流 C:纤溶活性增加
阻塞性血栓
促进血栓因素: A:大斑块破裂 B:血管痉挛,血流减少 C:纤溶活性降低 D:促凝状态 纤维蛋白原 VII因子、血小板活性
无症状 UA NSTEMI 猝死
心梗的二级预防
A (Asprin):阿司匹林:0.1 Qd (ACEI,心衰时) B (-blocker): -阻滞剂 C (Cholesterol Lowering): 首要目标LDL降至<2.6
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清标记物 心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 分子量(KD) 17 cTnI 23 2-4 8-12 10-24 5-10 5-14 cTnT 33 CK-MB 86 3-4 8-12 10-24 2-4 MB 同功酶 86 2-4 6-10 6-12 0.5-1.0
最早出现时间(小时) 1-2 100%敏感时间(小时) 4-8 高峰时间(小时) 持续时间(天) 4-8 0.5-1.0
体征
可出现第一心音减弱、第三或第四心音奔马律、 心包摩擦音(2-5天内,10天后); 发生二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者,心尖区可出现 粗糙收缩期杂音; 发生心室间隔穿孔者,胸骨左下缘出现响亮的 收缩期杂音; 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出现有关的 体征和血压变化。
心电图
有定性、定时、定位、估计预后的价值 特征性改变: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1) 病理性Q波 2) 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3) T波倒置 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 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特点为:无病理性Q波, 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 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鉴别诊断
心绞痛 急性心包炎 急性肺动脉栓塞(SⅠQⅢTⅢ) 急腹症 主动脉夹层分离
早期常规处理
吸氧:开始2-3小时应常规给氧。 卧床:对无胸痛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病人卧床12小时, 无并发症的稳定病人卧床不必超过12-24小时。但应适 当限制病人活动。 避免Valsalva动作。保持大便通畅。 硝酸甘油 :心衰、大面积前壁梗死、持续缺血或高血 压;再发心绞痛或持续肺水肿病人主张静脉用药 。不 宜静脉用硝酸甘油的情况为:SBP<90mmHg,严重心 动过缓(HR<50次/分),或怀疑右室心梗的病人。 镇痛:静脉用吗啡或杜冷丁(有抗迷走N作用) 阿斯匹林:第一天300mg嚼服。单独使用能减少35天 死亡率23%,与链激酶合用能降低死亡率42%。
对老年病人,突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 克、心力衰竭而原因未明,或突然发生较 重而持续较久的胸闷或胸痛者,都应考虑 本病的可能。应短期内进行心电图和血清 心肌酶等心肌标志物测定的动态观察以确 定诊断。
以有无ST段抬高 作为分类标准的意义
⑴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已经有 了避免心肌梗死或限制梗死面积的有效早期干 预方法(抗栓、溶栓、介入干预),应在Q波 出现之前早期干预,而ST段抬高时是干预的早 期标记。 ⑵对干预措施的选择有指导意义:ST段抬高者应 尽早再灌注治疗(溶栓或直接PTCA);ST段 不抬高者不能溶栓,应在有效抗栓治疗的基础 上进行危险分层,据此决定是否进行介入干预。
心电图
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不出现任何心电图异常; 侧壁心肌梗死,表现为RV5、V6显著减小; 某些下壁心肌梗死II、III、avF呈rS型,r波几乎呈直线 上下;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表现为ST-T改变; 后壁心肌梗死,V1、V2出现R波增高; 前壁心肌梗死时V1V5不出现Q波,表现为rV1>rV2>rV3, 而rV3<rV4; 出现的Q波其深度及宽度都未能达到心肌梗死的诊断标 准; 心肌梗死的图形被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所掩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