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过程与整体设计061109

合集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一部分:前言信息技术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科。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标准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本次修订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本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应用。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主动获取和利用信息,具有正确的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伦理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实践,开展自主设计和开发工作。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信息技术领域中进行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网络技术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等内容。

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网络基本知识、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知识。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进行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学生应该掌握文档处理、图像处理、多媒体处理、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技能,并能够运用这些技能进行实际工作和研究。

3.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和开发工作的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软件开发和应用程序设计,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四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标一、导言本文档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标的最新版本,旨在规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标分为以下几个章节,详细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各个方面。

二、课程背景与目标1-课程背景详细介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背景,包括社会需求和教育改革的推动等因素。

2-课程目标详细阐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等。

三、核心内容与课程标准1-核心内容详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课程标准细化每个核心内容的具体要求和学习目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指导。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教学方法详细介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

2-评价方式阐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

五、教材与资源1-教材选择推荐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包括国内外优秀教材的介绍和推荐。

2-资源准备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方便教师和学生获取学习材料。

六、课程实施与管理1-课程计划提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计划范例,包括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2-课程管理提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要点,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文件: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参考教材目录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标准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12-法律名词2:注释23-法律名词3:注释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 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 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 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 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 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
数据库应用系统
人工智能初步
“人工智能初步”模块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人工智能领域内容易为高 中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部分内容
知识及其表达
由三部分组成
推理与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语言与问题求解
教学建议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二)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三)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 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四)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 展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内容标准
3.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信息获取
活动建议 内容标准
1.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
信息加工与表达
活动建议
信息技术基础
内容标准
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2.合乎规范地使用因特网等媒介发布信息 3.通过高级语言编程工具的简单应用,了解计算 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 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 验其基本工作过程
3.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
(三)评价的组织实施
/show.aspx?id=2202&cid=143 /view/15347308763231126edb11ff.html 徐福荫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根本理念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根底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开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公民。

营造良好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平台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软硬件条件与积极安康信息内容,营造良好信息气氛;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开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开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平台。

照顾全体学生,建立有特色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与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开展。

关注不同地区开展不均衡性,在到达“课程标准〞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开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展创新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思想与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安康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运用适宜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思想,进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安康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构造随着社会信息化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信息素养培养教育。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坚持如下三点:第一、有利于学生个性开展课程构造形式;第二、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开展特点课程内容;第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贯穿于各个领域,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首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应当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等,建立起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

只有打好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因此,课程标准应当强调实验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课程标准还应当注重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领域日新月异,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因此,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课程标准还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使他们不仅具备技术能力,更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

总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其研制概述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其研制概述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其研制概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在响应国家要求,推动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研制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国家政策意义、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框架、教学内容和目标、知识结构以及授课方式几个方面,结合实际进行概述,以说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研制过程以及发展前景。

首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第二十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报告指出,在推动现代化教育发展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使用的推广,现在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立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至关重要。

其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框架应分为三部分,即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及考核体系。

目标体系是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预期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和习惯目标。

内容体系是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技能内容和课程安排,覆盖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所涵盖的所有内容。

考核体系旨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包括课程考核方式及其相关要求。

紧接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教学内容及目标,分为五大方面。

第一,学习基本编程知识、技能和基本应用;第二,学习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第三,学习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分析及其应用;第四,学习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设备开发及其应用;第五,学习安全知识和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智能创新能力,获取技术知识,掌握行业趋势,培养创新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技术能力体系,融入青少年全面发展战略。

此外,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结构也采用系统的框架进行组织,分为基础理论部分、基本技能部分及应用能力部分。

基础理论部分是指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技术基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安全知识等;基本技能部分是指训练学生掌握PC端编程技能、物联网、大数据及嵌入式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等;应用能力部分是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中完成创新应用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其研制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其研制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其研制概述李艺,朱彩兰,董玉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7)[摘要] 面对教育信息化趋势,我国加快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到议事日程。

标准研制中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在双本体理论的指导下,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

为给义务教育阶段留下足够空间,高中标准研制时首先将课程内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学段分野,并将高中部分适当填充形成必修加选修的课程结构。

标准还充分考虑地区与学生差异的适应性,同时尽量实现前瞻性与通用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信息素养一、引言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两份文件,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自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受到广泛的重视,全国范围内逐渐确立了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信心,信息技术课程逐渐被看成当前阶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

在高中课程框架中,信息技术课程首次确立了技术领域的科目之一的地位,相应的课程标准已经在《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发布。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特殊性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参加课程改革的其它学科,大部分已历经长期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积淀,与教育改革相呼应,自然构成坚实的改革出发点。

而信息技术课程正处于由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过渡期,经验积累不够丰厚,课程的目标与内容都不够清晰,也缺少关于对象特性的深入研究。

第二,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研制独立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只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简单的描述,从而没有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内容等进行清晰的界定,所以也难以用作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参照基准。

信息技术高中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高中课程设计

信息技术高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功能及其应用;2. 学习并了解网络通信原理,掌握网络设备的使用及网络安全知识;3. 掌握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信息处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能力;3. 培养学生设计和开发简单信息系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信息技术,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伦理素养,尊重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分享、交流和合作,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信息技术基础理论:- 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功能与应用;- 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发展历程;- 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

2. 网络通信与安全:- 网络基础知识,如TCP/IP协议、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网络安全原理及防范措施。

3.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 数据库基本概念,如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如SQL语言;- 数据库应用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如下:1. 第一阶段:信息技术基础理论(2周)- 学习信息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等内容;- 介绍操作系统原理及使用方法。

2. 第二阶段:网络通信与安全(3周)- 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网络设备使用与管理;- 分析网络安全原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3. 第三阶段:数据库管理与应用(3周)- 学习数据库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 熟练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竞争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设计
PART 03
基础理论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编程基础知识:算法、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编程等
பைடு நூலகம்
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SQL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协议、网络安全、云计算等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资源建设与利用
PART 06
教材建设
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教材形式:采用多种形式,如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等
教材更新: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保持教材的时效性
教材评价:建立教材评价体系,对教材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教材质量
网络资源建设与利用
环境建设:建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包括实验室布局、设备摆放、网络连接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备更新:及时更新实验设备,保持设备的先进性和稳定性,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安全管理:加强实验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学生的安全操作。
社会资源整合与利用
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利用企业、高校等资源,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添加标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与反馈
PART 05
过程性评价
定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添加标题
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信息安全等相关知识;3.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和评价的能力;2. 熟练操作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具备基本的编程和软件开发能力;3. 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信息作品的创作与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4. 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和法律法规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针对性。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概念、信息系统的组成、信息处理与传递的基本原理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2.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操作系统原理、应用软件的使用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3.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讲解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协议、互联网应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4. 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学习编程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开发流程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5.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探讨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常见的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6. 信息技术应用实践: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成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设计坚持如下三点:第一、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第二、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第三、信原因,放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设置;而通信技术等,考虑到设施设备条件等因素,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学校自行开发相应课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学分为2+2+(x),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学分,跨领域选修x学分。

每个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

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应用性特征,应使维持学生的持续经历,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建议每周二学时延续两个短学期完成一个模块,同时建议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连堂上课。

同样,若学生仅修4个学分,建议分布在两个学年里完成,例如,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完成必修模块,高中二年级第一、二学期完成一个选修模块。

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结构如下图: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多媒体技术应用2学分2提示,不说明内容标准以此为局限。

例子中内容的时效性往往较差,但例子中的思想和方法可以长期发生效用。

3、学习目标要求与行为动词使用为帮助理解和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和掌握水平,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要求和行为动词的使用大致分类如下,仅供参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1.2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1.3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1.4 网页设计与开发1.5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2.信息技术应用2.1办公自动化应用2.2 数据分析和处理2.3 数据可视化与展示2.4 Web应用开发2.5 移动应用开发3.信息安全与道德3.1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3.2 个人隐私保护与风险防控3.3 网络伦理与道德规范3.4 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防范4.信息技术与创新4.1 信息技术与工程实践4.2 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培养4.3 信息科学与技术前沿5.课程实践5.1 计算机实验5.2 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三、教学模式1. 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促进自主学习和远程教育。

3. 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创新能力。

四、评价与考核1. 综合考核包括平时表现、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考试等。

2. 强调实践能力的考核,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实践任务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Peer评价,培养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五、教材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具有权威性和适用性的教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配套教材的使用。

六、课程的网络支持与开发1. 建立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资源和学习辅助材料。

2.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程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支持。

3. 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七、教师的培训与发展1. 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

2. 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创新。

3. 建立教师发展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八、课程的实施与改进1. 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总结评估课程实施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暨信息技术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2006.11.9,长春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研制过程与整体设计
董玉琦
(E-mail: dongyq@ )
东北师范大学
教 育 信 息 中 心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
全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暨信息技术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2006.11.9,长春
课程内容的发展意识
1.实验稿:实验中发展 1.实验稿: 2.赋权教师:应用中发展 2.赋权教师: 3.面向未来:发展是硬道理 3.面向未来: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利用
1.如何看待课程标准? 1.如何看待课程标准? 2.如何利用教科书? 2.如何利用教科书? 3.如何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 3.如何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教学? 4.如何在利用课程资源的同时开发资源? 4.如何在利用课程资源的同时开发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9 10、11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9、10、11等3条
9.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 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 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 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前期工作: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 前期工作: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中小学信息技 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前期研究” 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前期研究”,包括国际 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国内现状调查与分析和课程指 导纲要的初步框架研究 相关工作:“标准解读”、实验教材、研修手册的编写 相关工作: 标准解读” 实验教材、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应用乃 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
基础性
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 解决问题的基础 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 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 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等技能 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 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信息技 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 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以及相关权利义务、伦理道德、 法律法规等。
第一种
选修B 选修B组
第二种
选修模块组 共同必修模块
第三种
(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
算 法 与 程 序 设 计 多 媒 体 技 术 应 用 网 络 技 术 应 用 人 工 智 能 初 步 数 据 管 理 技 术
选修 2+(x) 学分
必修 2 学分
信 息 技 术 基 础
模块设计的理念:
(1)在必修的模块基础上设计选修模块 (1)在必修的模块基础上设计选修模块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与定位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三、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五、信息技术课程研究
三、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模式概述 1.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模式概述 2.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模式原理 2.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模式原理 3.基于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3.基于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理解信息文化的一个视角:
1.信息社会中的人——信息人 1.信息社会中的人——信息人 2.人——他人(有效交流) 2.人——他人(有效交流) 3.人——社会(问题解决) 3.人——社会(问题解决) 4.人——自然(信息系统) 4.人——自然(信息系统) 5.人——自我(持续发展) 5.人——自我(持续发展)
综合性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课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 设置,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 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 值,即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 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 强化人文精神。
人文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价值
信息文化的适应 信息文化的建设 (例如:信息学习文化的建设) 信息环境的改善(虚假广告)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原理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三)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理念 (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 (五)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利用
过 程
2003年 2003年3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研制” 的研制”暂告段落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理解 不仅指对“知识与技能” 不仅指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也包括 对“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理解 理解是实践、创造的基础 理解不是简单的记忆,要在实践、创造的 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第3 过程与方法:第3、4、5、6、7、8等6条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 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 析确定信息需求。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 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 性。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 集、存储和管理。
(三)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与理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 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信息处理)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 能力;(——信息及其信息活动)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 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应用) 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 相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社会参与)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一、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三、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五、信息技术课程研究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概念图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概念图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 翻跟斗法 信息技术学科教育
1.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模式概述 1.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模式概述(1) 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模式概述(1)
在“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实证研究”(全国教 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课 题实施过程中(1999年 2001年 题实施过程中(1999年-2001年),针对当时普 遍的、单一的“讲练结合”教学状况,我们率 先把主题教学(Project先把主题教学(Project-based instruction) instruction) 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材开发、教学活动设计 等实践中。
3.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目标体系 3.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目标体系
建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思考基点 国际视野:比较,对抗,合作 社会关联:教育与社会的互动 发展观点:变与不变(学生、教师、课程、 学校、社会)
3.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目标体系 3.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目标体系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 理解、实践与创造等三个层次 基于课程基本内容的课程目标: STS 基于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等三个方面
过程与方法:第3 过程与方法:第3、4、5、6、7、8等6条
6.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 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7.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 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 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8.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 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 方法。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原理
1.构成要因 1.构成要因 2.价值取向 2.价值取向 3.目标体系 3.目标体系
1.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构成要因 1.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构成要因
基于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课程 ——交流、协作和决策 ——交流、协作和决策 基于社会需求的信息技术课程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基于学科体系的信息技术课程 ——STS的视角 ——STS的视角
2.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 2.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
全人化取向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张力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张力 多样化取向 ——机会均等与特色发展之间的张力 ——机会均等与特色发展之间的张力 主体性取向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 发展性取向 ——文化继承与批判创新之间的张力 ——文化继承与批判创新之间的张力
模块设计的理念:
(3为主要线索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不可能也 不必要面面俱到 选修模块的划分主要依据了信息技术的基本分 类 结构设计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结构设计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特色 的形成
(五)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设计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课程内容的最后确定 课程内容的发展意识
设计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1.坚持STS的理念 1.坚持STS的理念 2.尊重历史 2.尊重历史 3.尊重现实 3.尊重现实
课程内容的最后确定
1.以技术为主,兼顾科学、社会 1.以技术为主, 2.打牢基础,发展特长 2.打牢基础, 3.保证共同,鼓励特色 3.保证共同,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实践 实践是理解的价值体现,也是获得真正理解 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更是实现创造的奠基石 要使学生充分获得体验(个人创造)的机会 要将学生的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有机的统合 起来 实践不等同于技能的训练、操作的强化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课程目标:创造 创造是课程目标体系中的最高追求 创造是以批判(反思)为基础的 创造是一个充分实现理解的实践过程 (调查:不同人群对著作权法的认知)
模块设计的理念:
(2)必修模块突出基础性、 (2)必修模块突出基础性、综合性 必修模块突出基础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