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然哲学》有感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读后感

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有感本书是由英国近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自然科学家,经典力学的集大成者—牛顿所写。
它不仅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而且在科学的历史上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在其后的300年时间里一再取得丰硕成果。
这本书囊括了从小学到初高中的所有基本概念、原理,对一些现象方面给予了合理的科学解释。
读了本书,我感觉我以前的物理知识体系更加完备了,其实这本书中介绍的定义原理都不是完全独立的,不同的东西总有一些微妙的联系,比如,电荷之间的静电作用和万有引力和相似性,电场和磁场。
在学习的时候要善于类比,就拿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来讲,其公式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库仑力F=kQ1Q2/r2 ,而万有引力F=GMm/ r2其中k和G都是系数,Q1、Q2是两个电荷和M、m是两个物体的质量,库仑力公式中r是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而万有引力中r是两个物体球心之间的距离。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只要明白其中代表的符号的意义,并注意类比,很多物理公式都是想通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们的学习效率将大大的提高。
牛顿写的这本书是经典力学的权威著作,它的产生不仅给人类系统的阐述了自然界中的力,而且为量子力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涉及到了包括我们所学到的各种力,另外还包括了流体力学的相关研究。
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我们所熟悉并且已经学习过的,通过这些定律我们可以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比如,为什么人在冰上更难于行走,潮汐现象,钟表的单摆等等一系列关于力学现象。
牛顿并没有声称自己要构造一个体系。
他在本书第一版的序言中指出,他要致力于发展与哲学相关的数学,这本书是几何学与力学的结合,是一种理性的力学,一种精确地提出问题并加以演示的科学,旨在研究某种力所产生的运动,以及某种运动所需要的力。
他的任务是“由动现象去研究自然力,再由这些力去推演其它的运动现象”。
自然哲学读后感

自然哲学读后感自然哲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物质、能量、时间、空间等众多领域。
阅读了这本关于自然哲学的书籍后,我深深地被其中的思想所吸引,对于自然界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自然哲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概念。
他指出,自然哲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他们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奠定了自然哲学的基础。
随着科学的发展,自然哲学逐渐演变为现代自然科学,但它仍然保留着一种哲学性质,即对于自然界的探索和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自然哲学的重要性。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
自然哲学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们遵循着一定的原理和规则。
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我们可以揭示这些规律,并用它们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界的现象。
自然哲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不断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提出新的理论和模型,推动科学的进步。
正是由于自然哲学的启发,我们才有了牛顿的力学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伟大的科学理论。
在自然哲学的世界中,人类不再是自然界的中心,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自然哲学告诉我们,自然界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蕴含着奥秘和美丽,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珍惜生态资源。
通过阅读这本关于自然哲学的书籍,我对于自然界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自然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
它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我们可以揭示这些规律,并用它们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界的现象。
自然哲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使我们更加谦虚地面对自然界,更加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总之,自然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奥秘,推动科学的进步,促使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读后感3篇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读后感3篇整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读后感2《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第一次科学革命的集大成之作,它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写作方式上,牛顿遵循古希腊的公理化模式,从定义、定律(即公理)动身,导出命题;对详细的问题(如月球的运动),他把从理论导出的结果和观看结果相比较。
全书共分五部分,首先“定义”,这一部分给出了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
其次部分是“公理或运动的定律”,包括闻名的运动三定律。
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
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论物体的运动”。
第一卷讨论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很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轨道、速度、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
其次卷讨论在阻力给定的状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
压卷之作的第三卷是标题是“论宇宙的系统”。
由第一卷的结果及天文观测牛顿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由此讨论地球的外形,解释海洋的潮汐,探究月球的运动,确定彗星的轨道。
本卷中的“讨论哲学的规章”及“总释”对哲学和神学影响很大。
当时英国皇家学会要出版这部书,但是凑不出适当款子,而皇家学会的干事胡克则声称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是他首先发觉的,爱德蒙·哈雷出于生气,提议牛顿写了这本书,并由他自费出版了牛顿的书,于1687年7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拉丁文版问世。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读后感3在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序言时,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关于神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创论思索,里面说“神制造了规章,连他(她)自己都不违反”,而人杰牛顿发觉了这个规章。
那么这里有一个关于神创论的思索,这种规律是否是神创的呢?力学或者物理学规律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比如我们自由的想象由不同规律所描绘的另一番不同的景象,比如有一个宇宙时间是肯定的,还有一个宇宙是由反物质组成的,也或者是超弦理论学者所预言的另一个平行宇宙。
自然哲学的思考与探索

自然哲学的思考与探索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蓝天白云,还是山川湖泊,都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
而自然哲学,则是对自然界法则和规律的探索和思考。
自然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石。
例如,爱泼尼奥斯提出了原子理论,主张一切物质都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这一理论为后续的化学和物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哲学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科学。
人们开始采用实验和观察来研究自然界的规律。
牛顿通过观察苹果的下落,提出了普遍引力定律。
达尔文通过观察动植物的变异和适应,提出了进化论。
这些重要的科学发现不仅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也为后世的科学家们提供了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科学也有其局限性。
科学只能解释已知的自然规律,但对于一些未知的现象和问题,它往往束手无策。
这就需要我们回归到自然哲学的思考和探索上,去寻找更深层次的答案。
自然哲学的思考和探索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学领域。
哲学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思考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人类存在的意义。
例如,伊壁鸠鲁的幸福哲学认为快乐是人生的最终目标,而达到快乐的途径是通过理性思考和追求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一观点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自然哲学的思考也提供了人类对自然界和环境问题的反思。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自然系统中,每一个物种和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从自然哲学的视角出发,思考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保护和维护这个共同的家园。
总结起来,自然哲学是我们对自然界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和探索。
它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的规律和现象,推动科学的发展。
同时,自然哲学也提醒我们反思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如何维护和保护这个共同的家园。
面对自然的种种奥秘和问题,自然哲学是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重要方向。
学习自然哲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习自然哲学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1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象性关系,即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审美与被审美的关系。
人依赖于自然,又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适合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
1.2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人对自然界具有先天的、本原的依赖性。
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发展的产物,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
人类作为自然存在物,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
人类的出现使自然界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
但是,人类在自然界中并不处于特别优越的地位,自然界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永恒的物质前提。
人同其他生物一样,是自然界的非生命物质发展演化的结果,人的生命在发生、存续、终结的过程中,始终受自然的规定和制约,自然界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造就了人类。
一、人是自然界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三、自然界为人类提供劳动对象和资源。
四、自然界为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提供了原材料。
1.3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人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以及其他存在物的内在标志,能动性的人类活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人的能动性实践活动是造就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本质原因。
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是通过社会生产活动来实现的。
人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变“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使自然变得适合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认识和驾驭自然规律为自己服务。
人类的生产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人在进行劳动之前,能够设定目标,规定一定的活动程序和方式、方法,预见自己活动的结果,通过劳动引起外部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二、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历史发展马克思不仅把实践概念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石,而且将实践概念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点,实现了自然与社会历史的统一,构成为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人与自然相统一学说,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与自然环境之统一学说。
《自然哲学》读后感

《自然哲学》读后感
《自然哲学》这本书,带给我对自然界的全新理解与认识。
它不仅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自然界的规律,更从哲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自然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山川、河流、森林和动物,它还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自我发展的系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自然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创造者,它通过不断的演变和进化,创造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世界。
其次,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我们不断地向自然索取,甚至试图征服自然。
然而,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自然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不是无休止地破坏和掠夺。
此外,《自然哲学》还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或是一种方法,它更是一种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科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的奥秘,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变化。
然而,科学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世界,但同时也要有哲学的思考和人文的关怀。
最后,我想说的是,《自然哲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
它不仅让我对自然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去感受自然的伟大和美丽,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去探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奥秘。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读后感2000字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读后感自然哲学作为一门关注自然界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其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始终密不可分。
在读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后,我对这种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书通过深入讨论数学在描述自然界运行规律中的应用,展示了自然哲学与数学之间的紧密关系。
以下是我对书中内容的一些思考。
首先,书中对数学在自然规律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数学被认为是自然哲学的基础,因为它是独立于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
数学能够准确地描述自然界中的现象,揭示出自然界的内在规律。
例如,数学在描述天体运行、物体运动、波动现象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这种精确性和普适性使得数学成为自然哲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次,书中提到了数学原理背后的思想。
自然哲学和数学一样,都追求理性和逻辑的思维方式。
数学的推理和证明方法为自然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两者共同强调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探索,鼓励人们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思考问题。
通过数学原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然规律,从而有效地改善我们的生活。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数学原理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数学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表达方式培养了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学习数学,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抽象性提醒我们要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这种思维方式对于自然哲学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书中还讨论了数学原理在当今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也变得日益重要。
从宏观到微观,数学无所不在,为科学家们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因此,深入理解数学原理对于当今科学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我对数学在自然哲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数学不仅是自然界规律的描述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
数学原理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还能引领我们更深入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然哲学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为探索自然规律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读后感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读后感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读后感1在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序言时,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关于神创论思考,里面说“神创造了规则,连他(她)自己都不违背”,而人杰牛顿发现了这个规则。
那么这里有一个关于神创论的思考,这种规律是否是神创的呢?力学或者物理学规律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比如我们自由的想象由不同规律所描绘的另一番不同的景象,比如有一个宇宙时间是绝对的,还有一个宇宙是由反物质组成的,也或者是超弦理论学者所预言的另一个平行宇宙。
那么,归根结底想要问“这种规律是否是神创的呢?”如果不是神创,是不是可以有更加自由的不同的物理规律,还是说本来各种可能的规律是平等自由的,现在的规律只是一种平等的随机试验产生的,或者所有可能的规律之间的某种关系使得只能是现在的规律存在。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许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社会秩序是现在的样子,而不是其他的如同小说里所描绘的样子。
在看到序言中与有关的学派争论是否可以把“重力”归为力学或哲学时,看到有一个学派认为重力并不是力,这让人很惊讶,早在19世纪初期就有人认为重力不是力,这与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是几何效应有相似之处。
但是,那个学派想必不可能会把天体运动想象成是一种几何效应。
即使想到,他们也还没有微分几何的数学工具。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读后感2牛顿的这本开山之作,奠定了近代以来物理学在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榜样地位。
几乎从此以后每一门科学的发展都以成为物理学那样完美的演译逻辑体系为最终目标。
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赫尔一直把这本书当成自己的案头之宝,因而他也模仿物理学建立了现代科学心理学的演译逻辑体系。
虽然最后不是很成功。
但仍然为我们指明了任何一门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也相信日心说,他认为自然的语言是数学,观察和研究自然要通过科学的实验,要表达自然的运动规律,要使用数学和实验数据。
伽利略发明了折射望远镜,发现了惯性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自然哲学》有感
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最后形成的。
在这个时期,随着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德国的自然科学研究已逐步抛弃了思辨自然哲学,转而注重经验和实验。
那么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便应运而生。
读《自然哲学》,我们首先要清楚的概念便是自然。
那么自然是什么?黑格尔认为自然是作为他在形式中的理念产生出来的。
既然理念现在是作为它自身的否定东西而存在的,或者说,它对自身是外在的,那么自然就并非仅仅相对于这种理念才是外在的,相反的,外在性就构成自然的规定,在这种规定中自然才作为自然而存在。
作为自然的理念,第一是存在于彼此外在状态的规定之内,存在于无限个别化的规定之内,形式所具有的统一性是在这种个别化之外,因此是作为一种观念的、仅仅自在存在着的统一性,也只是被寻求的统一性,这就是物质及其观念的体系--力学;第二是存在于特殊性的规定之内,这样实在性便是通过内在的形式规定性和其中存在的差别设定起来的,这是一种反映关系,这种关系的己内存在是自然的个体性--物理学;第三是存在于主观性的规定之内,在主观性里形式所具有的实在区别同样也归于观念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已找到自身,并且是自为的--有机学。
黑格尔在他的《自然哲学》第一篇“力学”里考察的是空间和时间、物质和运动以及天体运动。
他认为空间和时间是单纯的形式。
肯定了牛顿把空间和时间规定为自然界存在的客观形式,而批评了牛顿把空间和时间同物质运动割裂开的观点。
在黑格尔看来,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他正确的认为,运动构成物质的本质,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但是唯心主义的黑格尔看来“运动是真正的世界灵魂的概念。
黑格尔在《自然哲学》第二篇“物理学”中考察的,是表现为必然性纽带的隐蔽概念,是在差别和对立中相互反映的个体性。
他按照他的“三段式”,把个体性划分为普遍个体性、特殊个体性和总体个体性。
黑格尔在《自然哲学》第三篇“有机物理学”中考察的,是达到其实在性的概念,是凌驾于形式差别之上的个体性,而这种概念或个体性作为充实的、自我性的、主观的总体就是生命。
“生命只能思辨的加以理解,因为生命中存在的正是思辨的东西”。
他用他的“三段式”把生命有机体划分为普遍主观性的地质有机体、作为特殊主观性的植物有机体和作为个别主观性的动物有机体。
按照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生物学地质观,黑格尔首先把地质有机体看作生命过程的尸骸或是自我异化了的生命。
植物有机体是正在开始的、比较真纯的生命力。
动物有机体是自为存在的、趋于完善的生命力。
黑格尔把自然界划分为力学,物理学和有机学这三个领域。
这种划分的目的就是要表明概念在自然界里自己规定自己,达到具体的普遍性或总体的过程,要表明自然对象在精神的支配下提高自己的组织程度,达到独立的有机生命的过程。
黑格尔认为,在力学领域里,物质系统的各个规定或环节彼此处于外在的状态,它们所包含的概念还没有把它们组织为有机整体,它们都是在自身之外寻求自己的中心;在过渡到物理学领域以后,内在的概念就把各个物理物体或元素组织到一起,使它们彼此具有一种反映的关系;但这种物理形态或系统在外部偶然性面前还不能自己保持自己,而总是趋于瓦解;只有发展到有机领域,才出现了具体的总体,出现了能够自我保持、自我组织和自我繁殖的有机生命,这种自为
存在着的总体或形态以自身为目的,征服了自己内部的和自己周围的各个环节,把它们降低为手段,于是那种自己规定自己的概念就在生命里找到了自己。
黑格尔的这种划分不仅在当时是很完备的,而且就现代的自然科学水平来说,也是饶有趣味的。
只有我们剥开他的唯心主义外壳,通观他从物质的属性、作用和组织方面研究形态形成或系统演进的过程,我们就会对他的天才猜测感到惊讶。
自然哲学扬弃自然和精神的分离,使精神能认识自己在自然内的本质。
这就是自然界在整体中所占的地位;自然界的规定性是这样的:理念自己规定自己,即设定自身内的区别,设定一个他物,不过设定的方法却是讲它的整个丰富内容分别给他在,而它在其不可分割性中则是无限的善。
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最大功绩是在于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都看作一种过程-即永恒的运动、变化、转换和发展的过程,并企图去揭示这些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关于如何考察自然,黑格尔同样作出了辩证唯心主义的回答。
他的答案在于把认识自然的理论态度与改造的实践态度统一起来。
他即批评了那种从感性知识出发,不发挥能动性,一味静观默想的片面理论态度,也批评了那种从利己欲望出发,无视客观规律,肆意砍伐自然的片面实践态度。
他指出,前一种态度包含着普遍的东西。
对于片面的理论态度“我们也许可以说,连动物也不会象这种形而上学家那样愚蠢,因为动物会扑向实物,捕捉它们,抓住它们,把它们吞食掉”。
片面的实践态度只是涉及自然界的个别产物,或者说,涉及这些产物的个别方面,“但人用这种方式并不能征服自然本身,征服自然中的普遍东西,也不能使这种东西服从自己的目的”。
在回答如何考察自然的问题时,黑格尔大力强调了自然哲学必须以自然科学为基础。
他指出,“哲学与自然经验不仅必须一致,而且哲学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经验物理学为前提和条件”;“自然哲学在物理学使它达到的立脚点上,接受物理学从经验中给它准备的材料,并把这些材料重新加以改造”。
他呼吁,物理学必须帮助哲学工作,以便哲学能把提供给它的知性认识的普遍东西译成概念。
但同时,黑格尔也批评了那种蔑视思维,以纯粹经验主义为标榜的自然科学家们。
他说,经验物理学自命完全从属于知觉和经验,因而同自然哲学相对立。
但事实上必须向经验物理学指出,经验物理学包括的思维比它承认和知道的要多得多,它的情形比它想象的要好;或者说,如果它认为自己包含的思维几乎完全是某种坏东西,它的情形比它想象的要坏。
自然哲学同样是用思维的方式考察自然,只不过它所使用的范畴不是辩证法的,而是抽象片面的执行范畴罢了。
这些见解诚然是黑格尔站在思辨哲学立场上提出的,但对于正确解决哲学与自然哲学的关系问题,却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关于如何考察自然,以至于如何学习哲学,怎样更好的领会哲学中的奥秘,我想我们需要学习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