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宪法是根本法》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宪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培养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宪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宪法的概念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宪法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教学难点: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宪法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宪法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课件:宪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的相关内容。

3.案例:宪法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宪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宪法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宪法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宪法意识。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与宪法相关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宪法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宪法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部编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部编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宪法是根本法》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一是法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首要地位,理解宪法对于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二是公民责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的责任感;三是分析思考,提高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法治问题的思考与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增强其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的核心素养。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宪法是根本法》为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一是宪法的基本概念,介绍宪法的定义、地位和作用;二是我国的宪法历程,回顾我国宪法的发展过程;三是宪法与公民生活的关系,探讨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四是尊重和维护宪法,强调每个公民都应尊重、遵守和维护宪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宪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法制观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宪法知识问答游戏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难点
(1)宪法地位的理解:学生对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首要地位的理解,认识到宪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权利的关联:学生理解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认识到宪法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

教材从宪法的定义、宪法的作用、宪法的地位三个方面对宪法进行了阐述,让学生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宪法有初步的认识。

但宪法作为一种抽象的法律概念,对学生来说仍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定义,明确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地位。

2.让学生了解宪法的作用,认识到宪法对国家生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定义和地位。

2.宪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模拟宪法宣誓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宪法案例材料。

2.制作课件,展示宪法宣誓场景。

3.准备宪法知识问答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宪法宣誓场景,让学生感受宪法的庄严和神圣。

提问:同学们知道宪法是什么吗?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有什么特殊地位?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定义和作用。

案例内容可以是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国家稳定等方面。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3.操练(10分钟)开展宪法知识问答活动,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宪法知识的理解。

可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题目难度要适中。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宪法的认识。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最新统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宪法是根本法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宪法是根本法精品教学设计

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宪法意识,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2、能够通过书籍、网络等加深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

3、感受宪法日,理解宪法日设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重点理解宪法日设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过程一、了解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警察叔叔会抓捕罪犯,保护我们的安全,这是《刑法》在保护着我们,这是食品卫生安全法在保护着我们,遇到校园霸凌的时候,老师家长和政府部门会及时救助,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保护着我们,城市建设中,拆迁户的房子被拆除后,国家会补偿相应的资金和住宅,这是《物权法》在保护着我们没有法律,就没有这个安全美丽的世界,今天我也找来了一些法律的条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ppt仔细观察以上三则法律条文的第一条,你发现了什么?都有依据宪法,制定本法。

大胆猜测一下,食品卫生安全法的第一条也会有其他法律的呢一定是如果说我们将这些法律看成一株大树的话,那么他的树干和树根而这些法律的开头都有着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我们把其他法律比作一棵树的话,那么他的根和主干一定是宪法,而随着树干慢慢向上延伸,就有了其他各式各样的法律,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相比较于其他法律,宪法的法律二、在读宪法中了解宪法中广泛的权利和义务宪法如此重要,在今天之前你是否读过宪法呢让我们简单的做一个小调查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宪法,时间有限,我们就快速阅读宪法的21-27页,读完之后说说看你有哪些发现?你发现有两个词语在21-27反复出现,权利和义务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呢?(学生自主回答)公民又有哪些基本的义务呢?(学生自主回答,ppt依次出示)三、了解宪法中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pt出示疫情期间公民获得免费医疗的故事。

您能从宪法中为他免费获得医疗救助找到相应的依据吗?ppt出示南京老太的故事。

她认为自己享有自由的权利,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确宪法赋予了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ppt出示对应的宪法条例)根据宪法,是不是她就可以免于处罚呢?请从宪法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宪法的诞生历史和宪法内容。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宪法的诞生历史、地位、作用以及大概的内容;认识国家宪法日设立的原因,了解国家宪法日各地举行的活动;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学生活动
1.看一看课本13页的几幅图片,请仔细观察着四幅图片,了解图片的内容,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说明,进一步体会国家对宪法的重视。
2.学生交流: 对国家宪法日的印象?请参加过宪法日活动的学生谈经历和感想。
3.学生说一说:2014年到2017年国家宪法日的主题,并说一说2018年、2019年国家宪法日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在课本上填写好2018年、2019年宪法日的主题。
学生活动
1.看课本15页中间的文字,读一读,了解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权益不断奋斗的历史,了解宪法诞生的历史。
2.看一看中国1954年宪法的图片,初步了解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外观。
3.看一看课本第15页中间的两幅图,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经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教师相机补充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
4.学生大声朗读书本15页最后一段文字,进一步了解宪法的有关知识。谈体会。
6.学生看书本16页,结合搜集的宪法原文资料交流:、从宪法的内容中,我们有哪些发现呢?结合书本16页知识回答。
7.观看视频《呵护“青春之花”》,结合视频谈体会,说说违反宪法的后果。
设计意图:加深对宪法的了解,树立学习宪法意识,做一个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好公民。违宪必究。
学生交流明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宪法日及国家宪法日设立的原因。
环节三:宪法日活动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 宪法是根本法》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 宪法是根本法》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 宪法是根本法》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宪法知识,但对宪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宪法的概念、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此外,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法学方法,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宪法的内容和原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使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养成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2.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3.宪法意识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基本内容和原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内容和原则。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4.实践活动:设计相关的宪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案例材料:宪法相关的案例。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法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法律的作用吗?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接着,教师引出宪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宪法的相关材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同时,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案例分析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宪法的内容和原则。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体公民应当遵循的法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他们可以通过实例和案例理解宪法的概念和作用。

但是,宪法的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意识。

3.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案例,理解宪法的内容。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宪法的具体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宪法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2.制作PPT,展示宪法的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因为违反宪法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宪法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制定过程,宪法的基本条款,以及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宪法的内容,讨论并回答一些与宪法相关的问题。

例如,宪法对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宪法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宪法对公民的意义。

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宪法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宪法?如何维护自己的宪法权利?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宪法对公民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宪法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宪法对公民的意义。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宪法是根本法》优秀备课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宪法是根本法》优秀备课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宪法是根本法》优秀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这一课,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篇重点课文。

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权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他们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使他们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遵守法律。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难点: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宪法宣誓仪式,让学生体验宪法的庄严和权威。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宪法在其中的作用,加深对宪法的认识。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演讲比赛:学生进行宪法知识演讲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法治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宪法宣誓仪式的模拟,引导学生进入宪法学习的情境。

2.新课导入:介绍宪法的地位和作用,阐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重要性。

5.演讲比赛:学生进行宪法知识演讲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法治观念。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权威。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宪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写一篇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宪法是根本
法》精品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是什么;
2、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充分、准确的认识;
3、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

4、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究,在思想上能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

进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法律家族聚会
1、请同学分别扮演法律家庭的不同成员,模拟聚会。

2、思考讨论:从法律家族聚会中,你能看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吗?
3、教师小结:从这次聚会中,可以看出宪法与普通法律在内容上不同: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
面的问题。

年12月4日是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其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依法治国的
核心。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板书)
宪法的基本内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国家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

国家的性质: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根本制度:宪法第2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

2、同宪法相比较,普通法律只规定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

学生活动:看图:教材中的“法律体系金字塔”;查阅宪法、刑法、兵役法、环境保护法等的相关条款。

学生归纳:
依据宪法第18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依据宪法第103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依据宪法第11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等。

得出结论:
(二)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板书)
其原因是:
(1)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