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学校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背景介绍
学校舆情是指学校在社会公众中引发的各种言论、声音和舆情信息。随着社交
媒体的兴起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学校舆情风险逐渐增加,可能对学校声誉、师生利益以及学校正常运营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学校需要了解和应对可能引发舆情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保证学校良好的声誉和稳定的运营。
舆情风险点
1.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核心任务,但也是可能引发舆情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下是一
些教育教学相关的舆情风险点:
•考试作弊:学生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作弊,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和教育质量。
•打分不公:教师对学生的评分存在主观偏向或不公平现象,引发学生、家长的不满和质疑。
•课程设置争议:学校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引发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质疑。
2. 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可能引发舆情的一个敏感领域。以下
是一些学生管理相关的舆情风险点:
•暴力欺凌:学校存在学生之间的暴力欺凌问题,引发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强烈关注和讨论。
•严刑峻法:学校对学生进行过度严苛的惩戒措施,引发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和抗议。
•安全事故:学校存在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导致学生受伤或其他严重后果。
3.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能引发舆情的一个重点领域。以下是
一些师生关系相关的舆情风险点:
•性骚扰:学校存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性骚扰的问题,引发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和谴责。
•教育失范:部分教师的言行不当或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引发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质疑。
•学术不端:学生或教师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侵权等,损害学校声誉和教育质量。
学校网络安全舆情处理方案
学校网络安全舆情处理方案
一、背景说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学校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网络舆情问题,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困扰。网络舆情的出现会对学校的声誉、师生的安全和学校的稳定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舆情处理方案,以避免和妥善处理舆情事件。
二、目标设定
1、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通过舆情事件的处理,提高师生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和意识,增强他们对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能力。
2、及时发现和处理舆情:建立一套敏感信息的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和舆情事件,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3、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加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防护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学校网络安全稳定。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师生网络安全教育
通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师生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和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2、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度
明确网络安全的管理责任和职责分工,明确学校领导、网络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各方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和权力。建立和完善相应
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3、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投入一定的资源,建立具有较高敏感度和准确性的舆情监测系统,通
过对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内部网络等信息源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和掌握
学校相关舆情信息。同时,建立信息录入和审查制度,确保舆情信息的真
实性和准确性。
4、强化舆情事件的处置能力
建立统一的舆情事件处置机制,明确相关责任人和处置流程,做到快速、准确、决策权威。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响应,并对舆情事件进行分析、
学校网络舆情自查报告
学校网络舆情自查报告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衡量社会民意的重要
指标之一、作为一所高校,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本报
告旨在对学校网络舆情进行自查,以便及时了解并应对网络舆情的影响,
促进学校的良好声誉和稳定发展。
一、自查目的和范围
本次自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校的网络舆情状况,掌握学生在网络
上表达的情绪态度、关注热点以及对学校形象的评价等信息。自查范围包
括学生在社交平台、微博、论坛、博客等多种渠道上的言论。
二、自查方法和步骤
1.收集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工具,抓取学生在各个网络平台上的言论
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
2.主题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学生言论的主题进行归纳和分类,如学校教学质量、师生关系、学生福利等。
3.情绪态度分析: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学生言论中的情绪进行
分析,如积极、消极、中性等。
4.关注热点分析:根据数据挖掘结果,获取学生在网络上关注的热点
话题,以及这些话题对学校的影响。
5.形象评价分析:通过学生言论中对学校的评价,分析学校形象在网
络上的可信度和美誉度。
三、自查结果及分析
1.情绪态度分析:学生言论中情绪积极的占40%,情绪消极的占30%,情绪中性的占30%。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评价是积极的,但仍有部分
学生对一些方面持有消极态度,需要引起重视。
2.主题分析:学校教学质量成为学生关注的主要话题,占45%。师生
关系和学生福利分别占30%和25%。对于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的关注,学
校应积极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满意度和维护学校声誉。
3.关注热点分析:学生对学校的一些决策热议度较高,例如学校规定
学校网络舆情自查报告
学校网络舆情自查报告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所教育机构,学校不仅需负责学生的学业培养,还需要关注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为和言论,以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和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报告旨在对学校网络舆情进行自查,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确保学校网络环境的健康和积极发展。
二、网络舆情概况
根据自查结果,学校网络舆情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网络暴力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人身攻击、谩骂等不文明行为,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和谐稳定。
2.网上谣言流传较多。部分学生对于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进行传播,扰乱了学校的正常运作。
3.网络游戏成瘾现象严重。一些学生长时间投入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4.网络安全问题突出。学生在使用网络时缺乏相关安全意识,容易受到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的侵害。
三、问题分析
1.网络暴力问题的产生部分原因是学生对网络言论的宽容度不高,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不够,这与他们素质教育和道德修养有关。
2.网上谣言流传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容易轻信他人,在未验证信息的情
况下进行转发。学生在信息批判能力和辨析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3.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存在与网络游戏的吸引力和成瘾性有关,同时
也与学生缺乏合理的学习和娱乐安排以及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4.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与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和意识有关,需要加强网
络安全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上网习惯。
四、解决方案
1.继续加强素质教育和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开
学校2023年度网络舆情研究总结
学校2023年度网络舆情研究总结
简介
本文档总结了学校2023年度的网络舆情研究结果。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社会舆论的发展趋势,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2023年度,学校利用自动化的舆情监测系统,对网络平台上涉及学校的信息进行了收集和分析。通过这一系统,我们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包括舆情数量、情感倾向、关键词分析等指标。
舆情概况
根据研究结果,2023年度学校的网络舆情呈现以下特点:
1.舆情数量持续增加:与去年相比,今年学校的网络舆情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说明社会对学校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
2.舆情情感倾向较为平衡:在情感倾向方面,学校的网络舆情呈现出正面和负面情绪的平衡态势。这也反映了学校在社会中既有支持者,也有批评者。
3.关键词分析反映热点问题:通过关键词分析,我们发现学校网络舆情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招生政策、教学质量、校园安全等方面。这些问题凸显了社会公众对学校的关注点及关切。
反馈与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学校的网络舆情,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及时响应与解释:针对热点问题,学校通过官方媒体渠道及时回应并解释相关情况,以增加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2.建设健康的网络社区:学校积极倡导建设健康的网络社区,倡导网络公民的良好行为规范,以减少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3.加强舆情监测与危机管理:学校将进一步加强舆情监测与危机管理能力,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引发负面影响的舆情事件。
结论
通过对学校2023年度网络舆情研究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在网络舆情方面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学校将继续加强舆情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声誉,提高社会公众对学校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调查报告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调查报告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网络平台的普及,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工作。高校师生在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和管理高校网络舆情成为了当前高校管理的必要工作之一。为了了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本报告对某大学进行了相关调查和研究。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某大学的师生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网络舆情引导需求调查: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师生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需求和看法。
2.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调查:对学校的网络舆情引导政策和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
3.案例调查:收集并整理了一些学校网络舆情案例,以了解学校的网络舆情管理情况。
三、调查结果
1.网络舆情引导需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师生认为高校应该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更多地关注网络上的不良言论和行为,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引导和规范。也有不少师生提出了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和引导的建议,认为学校应该更多地进行网络文明教育,提高师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2.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现状调查:学校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政策和措施比较齐全,包括了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言论管理、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在政策和措施上,学校还比较重视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工作。
3.案例调查:案例调查发现,学校对于一些网络舆情事件都有比较有效的处理措施,能够及时引导舆情,化解危机,避免事件扩大化。
四、问题分析
尽管学校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高度普及和各大自媒体的兴起,在全国髙校中,网络展示出强大的活力与生机,逐渐成为在校学生情绪表达以及意见发表的
重要场所,进行正确的舆情引导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大学生作为网络舆
情发布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
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常见问题
网络具有的特征非常明显,除了开放性,监督便利之外,传播范围非常广泛,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在心理、情绪、行为以及观念的实践中往往会受到舆论观点
的影响以及熏陶。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具
体如下:
(一)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薄弱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时期,由于相关经验比较欠缺,因此渴望尽快参与社
会实践提升自我,在真假对错的判断上经验欠缺,处于特殊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已
经不再受到家长监控,同时,想要将个人能力急于展示给其他人,得到赞扬或者
认可,因此往往有更大几率参与舆论等互动规模比较大的平台。因为网络信息自
身的虚拟特征,不少信息自身真实性需要进行考证,由于学生群体在经验不足,
不管分析问题还是观念看待都相当局限,而且主观意识比较强烈,因此不良信息
的传播有机可乘,对大学生群体的发展与成长带来很大不利。
(二)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力度欠缺
网络舆情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政府也逐渐对其
重视起来,因此各大髙校对网络舆情也给予了极大关注。例如2020年10月9日,抖音上一则“黑龙江某学院学生干部耍官威查寝”视频迅速引起各方热议,而后
学校网络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学校网络舆情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无论
是高校还是中小学,都面临着许多网络舆情风险。本文将探讨学校网络舆情的风险点,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来保护学校的声誉和利益。
1. 学校网络舆情风险点
1.1 谣言传播
网络舆情中最普遍的风险点之一就是谣言的传播。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匿名
发布的便利性,谣言在网络上迅速蔓延,给学校带来恶劣的影响。虚假的消息不仅会误导学生和家长,还可能损害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1.2 抱怨和负面评价
学校网络舆情中另一个常见的风险点是抱怨和负面评价。学生、家长和教师可
能通过网络渠道表达对学校的不满和批评。这些负面评价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可能对学校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1.3 私人信息泄露
网络舆情风险的另一个关键点是私人信息的泄露。学校拥有学生和教师的大量
个人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泄露,将对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个人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2. 学校网络舆情防控措施
2.1 加强宣传和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网络素养。通
过组织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和讲座,增强人们对网络谣言的警惕性,从而减少谣言传播的风险。
2.2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
学校应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跟踪网络舆情,对于负面信息能够快速
做出应对措施。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学校可以实时了解网络上关于学校的各种评价和舆论,并做出相应的反馈和宣传。
2.3 加强沟通和回应
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减少不满情绪的积累。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主动传递正面信息,提高学校的网络口碑。
学校网络舆情自查报告
学校网络舆情自查报告
一、引言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学校作为一个特殊
的社会组织,网络舆情管理对于维护学校声誉和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学校网络舆情自查报告,分析和总结学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学校能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挑战。
二、背景
学校网络舆情是指学校及其相关人员在网络上的言论、行为以及相关新闻报道
引发的舆论反应。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损害学校的声誉,甚至导致社会不良影响。因此,学校需要通过自查来了解网络舆情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自查过程
1.收集数据:收集学校网络舆情相关数据,包括学校官方社交媒体账号
的粉丝数量和互动情况,以及学生和教职员工在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等。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关注度、情感分析和舆论
传播路径等。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了解学校在网络上的形象和声誉,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3.问题识别: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负面舆情、
不当言论等。将问题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后续解决。
4.原因分析: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一步骤
有助于学校了解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
5.解决方案:基于问题的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应
该具体明确,包括相关责任部门、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等,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四、问题与挑战
学校网络舆情自查中可能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 1. 数据收集难度:获取学校网
络舆情相关数据可能会面临数据来源不准确、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 2. 数据分析
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研究
【摘要】
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研究是当前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方向。
本文首先探讨了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研究的背景意义,包括对校园舆情
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介绍了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研究的研究内
容和方法,通过对舆情数据的分析和网络监测方法的运用,为高校舆
情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进而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的影响因素和
管理策略,探讨了应对措施和成功案例。结尾部分着眼于研究的启示
与展望,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总结。这篇文章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高
校网络舆情现状及其管理,为高校舆情管理工作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研究、背景意义、研究内容、方法、价值意义、分析、影响因素、管理策略、应对措施、事件案例、启示、展望、建议、总结。
1. 引言
1.1 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研究的背景意义
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研究的背景意义在于深入探索当前高校网络舆
情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揭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
发展,高校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
题。高校作为社会公共机构,其舆情表达和传播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
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现状,不仅可以帮助高
校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舆情事件,还能促进高校提升自身形象和声誉,
增强社会大众对高校的信任和支持。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研究也有助于
推动高校舆情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提升高校舆情管理水平,实现
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现状研究的开展具有非常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及应对
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及应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频繁爆发,给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舆论倾向复杂,形势变化快速。在应对高校网络舆情事件时,必须高度重视其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有效化解危机。
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播速度快。随着社交媒体、论坛和新闻客户端等网络平台的迅猛发展,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一条不实信息或者丑闻往往会在短时间内扩散到全校乃至全国范围。这对学校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如果不及时控制和回应,谣言和负面情绪会进一步蔓延,对学校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
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之二是影响范围广。由于高校学生多,教职员工众多,这些人口群体在网络上的活跃度很高,信息传播的覆盖面较广。一条网络舆情信息会迅速传递给学生、家长、社会公众以及其他高校的师生等各方面人群,影响力很大。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时,除了关注内部的舆情形势外,还要密切关注外部意见,及时应对才能有效地化解危机。
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之三是舆论倾向复杂。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舆论倾向往往是多元化和复杂化的,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场。在信息爆发后,舆论场中会出现不同意见的辩论和对立,从而引发激烈的讨论和辩论。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具备较高的舆情分析和研判能力,准确判断和理解舆论动态,及时调整应对策略,以便更好地掌握舆论的导向和走向。
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之四是时效性强。网络世界瞬息万变,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高校网络舆情事件的形势也会随之迅速变化。高校在应对舆情事件时,需要及时耳提面命,并快速做出反应。过于迟缓或被动,容易让事态失控,给学校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损失。高校需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在舆情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积极回应、澄清和解决问题,以保证控制舆情事件的发展。
学校舆情工作调研报告
学校舆情工作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为了解当前学校舆情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梳理学校舆情工作的实施情况,分析问题症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与对策。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向各学校相关负责人、舆情工作者、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了解舆情工作的开展情况、困难与挑战;同时,我们还对舆情工作者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其实际工作中的体验和看法。
三、调研结果分析
1. 学校舆情工作的现状:舆情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必备的一项工作,但仍存在信息收集与分析不足、舆情引导能力不强等问题。
2. 困扰学校舆情工作的主要问题:缺乏舆情工作的标准化流程、配备不充足、应急预案不健全、与媒体和社会互动不够密切等。
3. 学校舆情工作者的需求与期望:舆情工作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培训和专业支持,增强舆情引导能力,并希望舆情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认可和支持。
四、改进建议与对策
1. 建立学校舆情工作标准化流程: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提高工作效率和规范性。
2. 增加舆情工作者配备与培训:加大对舆情工作者的投入,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能力。
3. 完善学校舆情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健全危机处理机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的准备。
4. 加强与媒体和社会的沟通与互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批评,加强与媒体的对接与信息共享。
五、结论
学校舆情工作对于学校管理和社会形象的维护至关重要,但目前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通过标准化流程、配备培训、应急预案完善和加强与媒体社会沟通等措施的落实,可以提升学校舆情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学校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汇报
学校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学校网络舆情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网络舆情工作对于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学校网络舆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现将学校网络舆情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首先,学校加强了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工作。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掌握网络上关于学校的各类舆情信息。同时,学校还建立了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于可能对学校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的舆情信息,能够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其次,学校加强了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针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危机应对小组,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各类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有效控制和化解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对学校形象和声誉的损害。
另外,学校还加强了网络舆情信息发布和引导工作。学校积极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发布正面的、积极的宣传信息,引导舆论,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增强学校的正面能量,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
然而,学校网络舆情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网络舆情信息的爆发性和传播速度,学校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时需要更加迅速、果断,这对学校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网络舆情事件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对学校的网络舆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校进一步提升网络舆情处理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综上所述,学校网络舆情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力度,提升网络舆情危机应对能力,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发布和引导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网络舆情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为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保驾护航。
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丁义浩,王铄
摘要:网络舆情工作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网络舆情工作效率、保证网络舆情工作质量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任务包括舆情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汇总、酌情处理和及时上报四项内容。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观念落后等问题。为解决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网络舆情工作的实效性,高校舆情工作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制、队伍保障机制、舆情预警机制和干预引导机制。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迅速兴起,网络舆情应运而生。由于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全球性等特点,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速度相较传统舆情得到大幅提升,影响广度和深度亦显著增加。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逐渐引起高校管理者、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加强和改进网络舆情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
高校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发展在高校的具体反映,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网络平台或校园网络空间内,通过多种多样的互联网渠道对其所关心的或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政策、新闻等表达的个人看法、意见、态度、情绪,从而汇集而成的信息集合[1]。因此,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机制有利于及时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意见和诉求,维护校园环境的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网络舆情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网络舆论生成与传播有其自身运行发展的规律。总体来看,网络舆情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四个环节:言论形成期、讨论传播期、网下冲突期和舆论消退期。为了提高舆情工作的主动性,有效规避消极舆情的影响,必须对网络舆论生成与传播规律有清醒的认识。
学校舆情排查情况汇报
学校舆情排查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对学校内部舆情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并汇报相关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一、舆情排查目的及意义
舆情排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校内部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舆情,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防范舆情负面影响的扩散。舆情排查对学校的形象维护、学生和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校园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舆情排查方式和范围
我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舆情排查,包括网络舆情监测、学生、教职工、家长满意度调查以及线下舆情监控等。范围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教学质量、校园设施与环境、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
三、舆情排查结果
经过舆情排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部分学生在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出现情绪波动、自卑等心理问题。这可能与学风过于紧张、社交压力、家庭关系等相关。
2. 师生关系问题:部分教师与学生沟通不畅,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高。
3. 校园设施与环境问题:学校部分设施老化,如教室的黑板、桌椅等需要及时更新;校园环境清洁度有待加强,学生对校外环境较为满意,但对校内环境不太满意。
4. 安全问题:学生反映校园内存在盗窃现象,尤其是自行车的被盗率较高。学生对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有所不满。
四、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确定了以下措施:
1.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2. 师生关系问题:加强师生沟通培训,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感。
3. 校园设施与环境问题:制定设施更新计划,及时更新老化设施;增加清洁人员,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学校网络舆情工作总结报告
一、工作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舆情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学期,我校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校园网络环境的和谐稳定。
二、工作内容
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我校成立了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网络舆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网络舆情工作有序开展。
2.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我校建立了网络舆情监测机制,通过校园网站、论坛、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信息沟通,确保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
3. 开展网络舆情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我校组织开展了网络舆情培训,邀请相关专家为教师、学生代表讲解网络舆情的特点、应对策略等,提高广大师生的网络素养和舆情应对能力。
4. 强化网络舆情引导,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我校积极引导网络舆情,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正能量信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
5. 及时处置网络舆情事件,维护校园稳定
针对校园网络舆情事件,我校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确保事件得到及时、妥善解决,维护校园稳定。
三、工作成效
1. 网络舆情监测全面覆盖,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
本学期,我校共监测到网络舆情事件X起,均得到及时处理,未发生重大网络舆情事件。
2.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培训,广大师生的网络素养和舆情应对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体”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了,网络媒体已成为新兴的“第四媒体”。以网络为代表新媒体下一步将走向何方、最终的发展形态是什么样、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冲击、对传统媒体和普通受众意味着什么等都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紧密关注网络舆情动向、不断加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切实保障网络舆情安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或行为是政府和新闻媒体及学校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相应的,不断关注网络舆情走向就是新闻工作者在还原事件,客观报道事件并最终深化新闻的重要环节。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一)网络舆情的学科属性
网络舆情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一门包含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和信息学的边缘学科。在网络舆情的研究中,政治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与民主的发展以及与公共政策的联系,还有网络民意与选举的关系和直接民主的可行性;社会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形成的社会背景、社会分层、过程、变迁、趋势和原因,网络舆情对人格的影响,公共情绪的控制,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法律制定和法院裁决的关系,以及通过网络舆情预测社会运动等;传播学主要研究网
络舆论导向的策略和传播途径。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
目前针对网络舆情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第二种说法,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综合上述两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如何定义,网络舆情总是离不开网络、事件、网民、情感、传播互动、影响力等关键词,且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的始终;而网络舆情是可测可控的,其四大可测要素包括认知、态度、情感、行为倾向等。
(三)我国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
国内从事公开网络舆情研究和监测的各类机构很多,已初步实现各领域覆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1.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
2.新华网的舆情在线。新华网是国内最早从事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服务的机构之一,其主要职能是为中央相关部门专供舆情报告。
3.天涯舆情。天涯社区舆情频道是国内舆情监测行业的重要新兴力量。
4.各类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网络舆情研究机构。这类科研机构主要包括暨南—红麦舆情研究实验室、天津市社科院舆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等。
5.服务机构。多为商业技术服务公司,包括北京拓尔思(TRS)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大方正智思软件、广州市邦富软件有限公司等。
6.个别学者。
二、科技与网络舆情分析
对于各种网络舆论,政府和新闻媒体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甚至防患于未然。其前提是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但互联网信息量大,无法依靠人工的方法对网上海量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特性决定,必须要建立一种以“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为目的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此类系统的技术核心主要是:
1.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包含倾向性分析、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统计报告、趋势分析、报警系统、突发事件分析等内容。
2.数据清洗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如格式转换、数据清洗、数据统计。
3.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现有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从网上自动获取页面信息,并且随着链接不断向整个网络扩展。
需要指出的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技术在于舆情分析引擎,涉及的最主要的技术包括文本分类、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主题检测与跟踪、自动摘要等计算机文本信息内容识别技术。
三、网络舆情发展趋势
互联网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社会舆论的主要源头,网民在突发事件中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速。舆情表达载体多样化,网络与手机结合日益明显,微博成为最具“杀伤力”的媒介。与过去BBS、博客占据中国网络舆论主阵地不同,微博和微信在2010 年以来的活跃度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网络舆论载体,成为热点事件曝光和发酵的新宠。与西方微博多谈论网友日常起居不同,中国微博强烈关注时事。网友通过“跟从”链接而成的微博群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时政新闻平台和论坛。由普通网民临时客串的“公民报道者”,
可在微博上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
趋势一,微博对于社会救助、弱势群体维权等领域具有特殊的意义。有网友总结道,如果一则信息在微博上被跟从者过万的知名博友转帖,则有可能在10 分钟之内形成全国性的舆论热点,其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趋势二,观点意识分歧加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的“两个舆论场”尖锐对峙。以互动为特色的网络社区,属于网民自主发声、信息反向传播的Web2.0 形态。Web2.0 与Web1.0 之间经常形成一种隔阂和反差。在Web2.0 意见平台上,网民议政心直口快,地方政府的管理措施经常被质疑和否定。
趋势三,网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深度追究真相的欲望增强,网络舆论与现实空间不断融合,舆论越来越强地作用于现实。随着网络的发达,相当多的网民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在网上结成各种虚拟的社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为背后巨大利益的唆使,网络炒作、网络营销和网络公关也蔚然成风。
趋势四,“ 新意见阶层”和“公民报道者”在社会舆情中的地位迅猛崛起,“意见领袖”作用更加突出。“新意见阶层”和“公民报道者”的核心就是“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由最初的“隐姓埋名”,到现在越来越多地站到前台,愿意公布自己的姓名,愿意加V(实名认证),愿意让社会公众认识自己,直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