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
(全国大纲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

(全国大纲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新高考新题目2014-06-11 22255cc149a20102ec3b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龃龉(yǔ)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纤维素(xiān)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按捺不住(nài)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涮羊肉(shuàn)以儆效尤(jǐng)纵横捭阖必(b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学科网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学科网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2014年高考语文湖南卷-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D【解析】深孚众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
孚,意为使人信服、信任、相信。
深负众望: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由语境可知,应选“深孚众望",由此排除B、C两项。
“恪”的正确读音为kè,排除A项。
2.【答案】C【解析】A.“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限定了家风的范围,与文段意思不符。
B.“即便……也……”为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句意并无假设关系。
D.语序不当。
3.【答案】A【解析】A项与文段中的“人家”意义相同,均指民家民宅,住户;B.“人家”指女子未嫁前的夫家;C.“人家”指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指说话者本人;D.“人家”指家庭。
4.【答案】B【解析】解答本題要扣住画的题目《江山万里图》和选项中诗句的意境来判断。
A.只是叙述,不能体现画的意境;C.该句是议论句,说的是实现理想的那一天会来到,我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不符合画的意境:D.没有“万里”二字的意境。
二、文言文阅读5.【答案】A【解析】造:造访,拜访。
6.【答案】C【解析】这句话的大意:圣人建造房屋居住,希望避免在这两方面的担忧。
因此可判断第一空应填“以”,为目的连词;第二空应填“乎”,介词,在;第三空应填“之”,结构助词,的。
7.【答案】D【解析】解答断句题时应根据语意和助词来推断。
根据语气助词“也”及连词“而”“则”,可推知“也”后应断开,“而”“则”之前应断开;“及其”意为“以至于”,放在句首,故其前应断开;“匿于深山”与“不为世用”由“而”连接,表示并列关系,故其后应断开。
故答案为D。
8.【答案】B【解析】“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错,文中说“其生意不几于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只是说能孕育生机,并未提到能消除灾祸。
此外,根据下文可知,是雪能清除灾祸,而非其中孕育的生机。
9.(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2014年语文(湖南卷)

2014年语文(湖南卷)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湖南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每小题3分)1.(2014·湖南,1)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深()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________________ 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萃孚fóu佳恪ɡéB.粹负fú佳恪kèC.粹负fù嘉恪ɡéD.萃孚fú嘉恪kè答案:D解析:第一空,应为“萃”;第二空,“孚”读“fú”;第三空,应为“嘉”;第四空,“恪”读“kè”。
2.(2014·湖南,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家风即便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
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
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遒劲雄健,开阖有度,令人叹为观止。
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________________”,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2014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14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本试题卷共七道大题,22小题,共8页。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的运用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任务出类拔()、深()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
其懿行()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萃孚fóu佳恪géB、粹负fú佳恪kèC、粹负fù嘉恪géD、萃孚fú佳恪kè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家风即便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
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
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在展厅右侧,一副《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动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3、下列选项中的“人家”与语段中加点词“人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B、小女子已许配了人家C、你走了,教人家怎么办呢D、诗书门第,勤俭人家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2014年高考语文湖南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考生在答题卡上按如下要求答题:(1)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 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2)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 (3)请勿折叠答题卡。
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3. 本试题卷共8页。
如缺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否则后果自负。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每小题3分)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 )、深( )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
其懿行( )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 )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____________1. 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萃 孚f óu 佳 恪g éB. 粹 负f ú 佳 恪k èC. 粹 负f ù 嘉 恪g éD. 萃 孚f ú 嘉 恪k è2. 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A. 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 家风即便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 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 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在上古金文里,“道”之字形的外围是一个“行”字,表征十字路口,中间是“首”字,这个“首”就是脑袋,即先民说的“首级”。
原来古人打仗,战败方的领袖“首级”就被埋在十字路口。
此举有“镇慑为安”的功用。
先民以为,路上存在邪灵等不平安因素,为了化解不平安因素,古人要举行“修祓”宗教仪式,其具体做法就是将异族人的领袖首级埋于道路交界处,念动咒语,从而产生镇慑保安效果。
它的内在“平安”意蕴是非常古老的。
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对“道”的平安意蕴予以哲理解释。
该书第三十五章谓:“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老子所谓“大象”即“道”,而“执大象”就是信仰大道、奉行大道、固守大道。
“天下往”是说圣人奉行大道,天下万物都归向大道。
按照《道德经》的说法,天下万物归向大道,生灵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道是“安平泰”的。
“安”当然是安全,而“平”就是太平,安全与太平合起来就是平安,可见老子讲“道”的要义就是平安。
老子关于“平安之道”的哲理论述在后来的制度道教经典里得到进一步发挥。
如《元始说先天道德经》第五章称:“恍恍惚惚,万物之鬼宅。
道行真化,杳冥之灵室。
虚无至大,元居道安。
”该书将“道”与“安”联结起来,形成“道安”的短语。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道安”概念呢?如果我们稽考一下“道安”之前的“元居”二字就能够发现奥妙。
“居”字上面是“尸”,这当然与死人有关,“尸”之下的“古”最初意味着用武器与密咒来镇慑,“古”字上头的“十”表征武器,而“口”是器皿形状,先民们在安放死者时要用密咒,将之刻写于龟甲、树皮等载体上,收藏于器皿内,再加上石刀之类武器镇守,这就是“古”的原初意蕴;以“古”置于“尸”下,表示对“尸体”的守卫,此即为“居”的本义,此等意义可以从上文所用“鬼宅”“灵室”两个词中得到进一步佐证。
毋庸置疑,“鬼”“灵”都是从死亡现象引发出来的。
2014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B.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C.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日起开始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首次提出保修期不低于三年。
B.东方白鹳是一种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其羽毛亮如白雪,腿脚鲜红艳丽,覆羽和飞羽黑中的闪亮。
白、红、黑结合得如此高妙,令人惊叹。
C.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D.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今日在国博中心开幕,农产品展区众多商户在现场批发促销,副食品展区买一送一等优惠活动也比比皆是。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百手整理起驾为您绝密★启用前:2014年6月7日9:00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一、语言的运用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任务出类拔()、深()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
其懿行()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萃孚fóu 佳恪géB、粹负fú佳恪kèC、粹负fù嘉恪géD、萃孚fú佳恪kè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家风即便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里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
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
这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在展厅右侧,一副《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动力,也模仿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3、下列选项中的“人家”与语段中加点词“人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B、小女子已许配了人家C、你走了,教人家怎么办呢D、诗书门第,勤俭人家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熟知生意反愚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五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造:建造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尚:推崇C、今又济.之以雪济:加上D、以屋名雪,讴不韪.欤韪:正确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A、而因之B、则为所C、以乎之D、且于所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学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译文:(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译文:(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译文: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11、古诗文默写。
(1),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农人告余以春及,。
或命巾车,。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垆边人似月,。
未老莫还乡,。
(韦庄《菩萨蛮(其二)》)四、现代文(论述类)阅读(10分.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常识教育牵涉以下重大命题: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人类社会的基本核心价值观,塑造基本社会共识;传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学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和促进社会进步。
换言之,常识教育的命意和专业化教育不一样,后者主要措意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个体,乃至于螺丝钉似的现代“部件人”(工具主义个体),或为学术而学术,为科技而科技,专意在促进专业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有时甚至可能忽略对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反思),常识教育则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判断的自由个体,以及随之而来的普遍的人文精神氛围和社会公共生活,抵御知识的异化,人的异化,制度的异化与社会的异化,促进社会的共同福祉。
另外,专业化教育往往着眼于知识的精深,常识教育则着眼于知识的基本、根本与全面,一为专家之学,一为通人之学,但这里的通人之学又不同于中国古代“通者千篇以为,万卷以下,通人也”的通儒硕学,或所谓的“大通人”(仍是相对而言),这显然只能要求极少一部分人。
此处所谓的通人并非意味着博闻广识,无所不通,事实上以为类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智力水平而言,不可能做到“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的地步,而在于对涉及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基本常识的了解,尤其是涉及个体心灵生活和现代公共生活的最基本相关知识的掌握。
换言之,常识教育或通识教育永远是与人类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相对而言的,是对最核心、最重要的基本常识的教育与掌握。
就此而言,常识教育或通人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旨在立人,培养基本的人,或所谓的“小通人”。
专家亦必须具备“小通人”的相关常识,即先成为基本自由个体,然后才是专家和成就专家之学。
“大通人”则不敢苛求所有个体,而且“大通人”亦可或亦段有一二专家之学,而有专家之成就业绩。
专家之学不必苛求所有个体,“小通人”之学却须人人具备,这便只能通过教育,亦即普及的常识教育来实现。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教育素质和水平,便决定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人及其生活的整体品质和水平。
常识教育水平高,则人民安居乐业,自由幸福指数高,社会稳定,国家繁荣昌盛。
12. 本文以比照,主要从和知识两个方面对常识教育加以辨析阐释。
(4分)13. 下列关于“常识教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常识教育是培养自由个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共同进步的通人教育。
B. 常识教育关涉到文化传承创新、个体心灵生活和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等问题C. 常识教育要求掌握人类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知识,是抵御知识的异化的教育。
D. 常识教育是伴随人类知识水平和智力水珠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普及性教育。
1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专业教育叶注重知识精深,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但有忽略对科技的价值判断和伦理反思的可能性。
B. 通识教育把“小通人”作为培养目标,其水平与人的素质、自由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息息相关。
C. 专家之学以通人之学为基础,是成为大通人的重要途径,不过只适合特定的人群,不具备普遍意义。
D. 通人之学既不同于“大通人”之学,又不同于“小通人”之学,也不同于中国古代所谓的通儒硕学。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到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
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
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
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
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
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
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