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数据传送

合集下载

数据传递实验报告

数据传递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传递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0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人员:[姓名]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在不同系统、设备之间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2. 掌握使用常见的数据传递协议和方法。

3. 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处理数据传递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数据传递是指在不同系统、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

数据传递过程中,需要使用一定的协议和方法,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完整和高效传输。

三、实验内容1. 使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递2. 使用串口通信进行数据传递3. 使用Modbus协议进行数据传递四、实验步骤1. 使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递(1)搭建实验环境:两台计算机,一台作为服务器,一台作为客户端。

(2)编写服务器端程序: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TCP服务器程序,监听指定端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

(3)编写客户端程序: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TCP客户端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发送数据。

(4)测试:在客户端发送数据,观察服务器端是否接收到数据。

2. 使用串口通信进行数据传递(1)搭建实验环境:一台计算机,一台具有串口功能的设备(如Arduino)。

(2)编写设备端程序: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设备端程序,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发送。

(3)编写计算机端程序: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端程序,通过串口接收设备端发送的数据。

(4)测试:在设备端发送数据,观察计算机端是否接收到数据。

3. 使用Modbus协议进行数据传递(1)搭建实验环境:一台计算机,一台具有Modbus接口的设备(如PLC)。

(2)编写设备端程序: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简单的设备端程序,实现Modbus协议的数据读取和发送。

(3)编写计算机端程序: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端程序,通过Modbus协议与设备端通信。

(4)测试:在设备端发送数据,观察计算机端是否接收到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使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递实验结果:客户端发送数据后,服务器端成功接收到数据。

微型计算机原理实验1-数据传送

微型计算机原理实验1-数据传送

实验一数据传送一、实验目的1.熟悉8086指令系统的数据传送指令及8086的寻址方式。

2.利用Turbo Debugger调试工具来调试汇编语言程序。

二、实验预习要求1.复习8086指令系统中的数据传送类指令和8086的寻址方式。

2.预习Turbo Debugger的使用方法:a如何启动Turbo Debugger;b如何在各窗口之间切换;c如何查看或修改寄存器、状态标志和存储单元的内容;d如何输入程序段;e如何单步运行程序段和用设置断点的方法运行程序段。

3.按照题目要求预先编写好实验中的程序段。

三、实验任务1.通过下述程序段的输入和执行来熟悉Turbo Debugger的使用,并通过显示器屏幕观察程序的执行情况。

练习程序段如下:MOV BL,08HMOV CL,BLMOV AX,03FFHMOV BX,AXMOV DS:[0020H],BX2.用以下程序段将一组数据压入(PUSH堆栈区,然后通过不同的出栈顺序出栈,观察出栈后数据的变化情况。

压栈程序段如下:MOV AX,0102HMOV BX,0304HMOV CX,0506HMOV DX,0708HPUSH AXPUSH BXPUSH CXPUSH DX1、POP DXPOP CXPOP BXPOP AX2、POP AXPOP BXPOP CXPOP DX3、POP CXPOP DXPOP AXPOP BX3.指出下列指令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上机验证之。

(1 MOV [BX],[SI]原因:两个操作数不能同时为存储器操作数修改:改为MOV BX,[SI](2 MOV AH,BX原因:MOV操作指令中两个操作数字长必须相同修改:改为MOV AX,BX(3 MOV AX,[SI][DI]原因:源操作数中同时出现两个变址寄存器修改:改为MOV AX,[BX][DI](4 MOV BYTE PTR[BX],2000H原因:MOV操作指令中两个操作数字长必须相同修改:改为MOV WORD PTR[BX],2000H(5 MOV CS,AX原因:一般情况下,代码寄存器CS不能作为目标操作数修改:改为MOV AX,CS(6 MOV DS,2000H原因:不能用立即数直接给段寄存器赋值修改:改为MOV DX,2000HMOV DS,DX4. 设置各寄存器及存储单元的内容如下:(BX=0010H,(SI=0001H(10010H=12H,(10011H=34H,(10012H=56H,(10013H=78H(10120H=0ABH,(10121H=0CDH,(10122H=0EFH说明下列各条指令执行完后AX寄存器中的内容,并上机验证。

实验一.数据传送实验

实验一.数据传送实验

实验一数据传送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keilc的使用方法,掌握项目的创建、程序的输入,运行和调试方法。

2、掌握8031内部RAM和外部RAM的数据传送操作,了解这两部分RAM 存贮器的特点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MCS—51单片机具有极丰富的数据传送指令,能够实现多种数据传送操作,给程序设计带来了极大方便。

1、内部RAM数据传送8031内部RAM低128字节(00H~7FH)包含四个工作寄存器区(00H~1FH)、位地址空间(20H~2FH)、堆栈区,可用的传送指令多达16条。

因此,数据在内部128字节里传送就显得灵活方便。

内部RAM0~31个单元可作通用工作寄存器RO~R7,被划分为四个寄存器块,由程序状态字PSW中的RSI、RSO选择,其对应关系是:RSI RSO0 0 选0区,OOH~O7H被看是RO~R70 1 选1区,08H~0FH被看是RO~R71 0 选2区,00H~17H被看是RO~R71 1 选3区,18H~1FH被看是RO~R7MCS—51单片机上电复位后自动选0区,此后可通过修改PSW中的RSW中的RSI和RSO来选择其它寄存器区。

数据在内部RAM低128字节内传送指令共16条,它们是:MOV A,RnMOV A,directMOV A,@RiMOV A,”dataMOV Rn,AMOV Rn,directMOV Rn,dataMOV direct, AMOV direct,RnMOV direct1,direct2MOV direct,@RiMOV direct,#dataMOV Ri,AMOV Ri,directMOV Ri,#data2、外部RAM的数据传输MCS-51单片机采用当前工作寄存器的R0和R1作间接寻址寄存器。

可寻址256个单元,8位的地址和数据均由P0口分时输入/输出。

采用16位数据指针DPTR间址,最多可寻址片外64K字节的RAM或I/O,低8位地址(DPL)由P0口进行分时使用,P2口输出高8位地址,当P2口输出高8位地址时,P2口专用寄存器保存其原内容不变。

数据传送实验报告

数据传送实验报告

数据传送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科学和电气工程中,数据传输是指从一个设备或系统向另一个设备或系统传输信息的过程。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电缆、光纤、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方式进行。

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控制台打印实现数据的简单传递。

实验目的1.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熟悉控制台打印的方法。

3.掌握数据传输的简单实现。

实验设备与材料1.电脑B转串口线3.串口转接板4.示波器5.杜邦线若干实验原理串口通讯,又称为异步串行通讯,是利用电缆,连接两个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例如在计算机领域内,串口通信是一种双向通信方式。

在此方式下,计算机通过执行串行通信协议从另一个串行通信设备那里接收信息,并通过执行该协议向该设备发出信息。

控制台打印是指将程序的运行结果打印到控制台的窗口中,可以方便开发人员进行调试。

数据传输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将一个设备上的数据传输到另一个设备上。

实验步骤1.将USB转串口线连接到电脑上并安装驱动程序。

3.使用杜邦线将串口转接板上的RXD引脚连接到示波器上。

4.打开控制台程序,设置波特率为115200,数据位为8,停止位为1,校验位为无,然后打印Hello World!6.通过控制台向串口转接板发送一组数据,检查示波器上是否有响应。

7.将RXD引脚与TXD引脚连接,实现自发自收,检查数据是否能够传输成功。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连接了串口,并通过控制台和示波器实现了数据传输。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也了解了串口通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了控制台打印的方法,掌握了数据传输的简单实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串口通讯是一种通过电缆连接两个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

2.控制台打印可以方便地输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参考文献1.《计算机组成原理》2.《电气工程基础》。

实验 数据传送的实验报告

实验 数据传送的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传送的实验报告
《数据传送的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数据传送方式对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比较直接连接、Wi-Fi连接和蓝牙连接三种传送方式的实际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得出了数据传送的实验报告。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据传送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不同的数据传送方式对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数据传送方式的实际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为用户选择最适合的传输方式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设备: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
2. 实验软件:文件传输软件
3. 实验环境:室内、无干扰环境
4. 实验步骤:
a. 分别使用直接连接、Wi-Fi连接和蓝牙连接三种方式进行文件传输
b. 记录每种方式的传输速度和传输稳定性
c. 对比分析实验结果
结果与讨论:
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直接连接方式传输速度最快,但稳定性较差;
2. Wi-Fi连接方式传输速度较快,稳定性较好;
3. 蓝牙连接方式传输速度最慢,但稳定性较好。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数据传送方式。

如果对传输
速度要求较高,可以选择直接连接方式;如果对传输稳定性要求较高,可以选
择Wi-Fi连接方式;如果对传输速度和稳定性都有一定要求,可以选择蓝牙连
接方式。

结语: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不同数据传送方式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用户选择合适的数据传送方式提供了参考。

希望本实验报告能对相关领域的
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

数据传送实验.

数据传送实验.

实验一数据传送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8051内部RAM和外部RAM之间的数据传送方法;掌握这两部分RAM存贮器的特点与应用,掌握各种数据传送方法。

二、实验内容编写并调试一个数据传送程序,①将40~4FH 数据送到数据存贮器7E00~7E0FH中,将数据存贮器7E00~7E0FH中的数据送到8051内部RAM 50~5FH中,③将以(R2,R3)为源RAM区首地址内的(R6,R7)个字节数据,传送到以(R4,R5)为末地址的RAM区。

三、实验程序参考图1.流程图:图 2.1 数据传送实验程序框2、参考程序清单:①、②自己编③将以(R2,R3)为源RAM区首地址内的(R6,R7)个字节数据,传送到以(R4,R5)为末地址的RAM区。

DMVE: MOV SP,#70HMOV DPL,R3MOV DPH,R2MOVX A,@DPTRMOV DPH,R4MOVX @DPTR,ACJNE R3,#0FFH,DMVE1 INC R2DMVE1: INC R3CJNE R5,#0FFH,DMVE2 INC R4DMVE2: INC R5CJNE R7,#00H,DMVE5 CJNE R6,#00H,DMVE6 MOV R0,7EHMOV A,#0FFHMOV R4,#06HDMVE3: MOV @R0,ADEC R0DJNZ R4,DMVE3MOV 7EH,#8CHDMVE4: LCALL DISPD SJMP DMVE4DMVE5: DEC R7SJMP DMVEDMVE6: DEC R7DEC R6SJMP DMVEDISPD: SETB 0D4HMOV R1,#7EHMOV R2,#20HMOV R3,#00HDISPD1: MOV DPTR,#0FF21H MOV A,R2MOVX @DPTR,AMOV DPTR,#0FF22HMOVX @DPTR,ADISPD2: DJNZ R3,DISPD2DEC R1CLR CMOV A,R2RRC AMOV R2,AJNZ DISPD1MOV A,#0FFHMOV DPTR,#0FF22HMOVX @DPTR,ACLR 0D4HRETEND四、调试方法⑴打开仿真软件中内部数据空间和外部数据空间,在40~4Fh数据单元中分别送数,例如:1,2,3,4,…等16个数据。

实验1 汇编语言 数据传送

实验1   汇编语言  数据传送

实验1 数据传送实验目的掌握8086指令系统的数据传送指令及8086的寻址方式利用调试工具来调试汇编语言程序实验设备PC微型计算机一台实验预习要求:复习8086指令系统的数据传送指令及8086的寻址方式学习TD.EXE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1:通过下面的程序段输入和执行来熟悉TD.EXE的使用,通过显示屏观察程序的执行情况。

练习程序段如下:MOV BL, 88HMOV CL, BLMOV AX, 9999HMOV DS:[0002H], AX操作步骤:1、启动TD.EXE方法1 直接打开BIN文件夹下TD.EXE文件,方法2 把BIN 文件夹放在根目录下,如在:D:\BIN,打开“开始—附件—命令提示符”用CD命令使当前目录为D:\BIN 然后输入TD 或TD.EXE2、输入程序段把光标移到CS:0100H处开始输入程序在光标处直接输入练习程序段,键入时屏幕上会弹出一个输入窗口,在这个窗口中输入程序段3、执行程序段按F8单步执行程序段,观察寄存器内容的变化情况和内存单元DS:[0002H]的内容变化情况实验内容2:MOV AX, 1111HMOV BX, 2222HMOV CX, 3333HPUSH AXPUSH BXPUSH CX第一种出栈方式POP AXPOP BXPOP CX第二种出栈方式POP BXPOP CXPOP AX第三种出栈方式POP CXPOP BXPOP AX操作步骤:1、启动TD.EXE2、输入程序段把光标移到CS:0100H处开始输入程序在光标处直接输入练习程序段,键入时屏幕上会弹出一个输入窗口,在这个窗口中输入程序段3、执行程序段按F8单步执行程序段,观察寄存器内容的变化情况和内存单元DS:[0002H]的内容变化情况实验报告要求:1、写明本次实验的执行结果,填好表1-12、设置各寄存器及存储单元的内容如下BX=0010H , SI=0001HDS:[0010H]=12H, DS:[0011H]=34H, DS:[0012H]=56H, DS:[0013H]=78H, DS:[0014H]=9AH, DS:[0015H]=0ABH, DS:[0016H]=0BCH说明下列各条指令执行完后AX寄存器中的内容,上机验证(观察寄存器和TD数据区—在窗口的左下角)并填好表1-2(注:输入下列指令前应先用MOV指令把各寄存器和在存储单元的内容设置好)(1)MOV AX, 1200H(2)MOV AX, BX(3)MOV AX, [0010H](4)MOV AX, [BX](5)MOV AX, 0005H[BX](6)MOV AX, [BX][SI](7)MOV AX, 0003H[BX][SI]实验2 算术逻辑运算及移位操作实验目的熟悉算术逻辑运算指令和移位指令的功能了解标志寄存器的各标志位的意义和指令执行对它的影响利用调试工具来调试汇编语言程序实验设备PC微型计算机一台实验预习要求:复习8086指令系统中的算术逻辑类指令和移位指令按照题目要求在实验前编写好实验中的程序段实验内容1:打开TD.EXE输入下面的程序段,观察标志寄存器区的标志位的变化,说明执行下列哪些指令时标志位变化了,哪些指令标志位没有变化(标志位变化时亮白显示),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判断别的指令是否影响标志位,并填好表2-1。

实验一 数据传送指令

实验一  数据传送指令

实验一数据传送指令(一)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MCS-51单片机具有极丰富的数据传送指令,能够实现多种数据的传送。

本实验的目的是着重练习这些指令的使用和编程方法,并通过本实验熟悉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主要内容1、熟悉仿真软件的操作方法,理解数据传送指令的使用。

实验参考程序如下:地址机器码源程序单元内容ORG 0000HMOV SP,#60H ; SPMOV A,#12H ; AMOV R0,#50H ; R0MOV 30H,#03H ; 30HMOV DPTR,#2200H ; DPTRMOVX @DPTR,A ; 2200HMOV @R0,A ; 50HXCH A,30H ; A、30HPUSH DPH ; 61H、SPPUSH DPL ; 62H、SPMOV DPTR,#2400H ; DPTRMOVX A,@ DPTR ; APOP DPL ; SPPOP DPH ; SP、DPTRMOV 30H,A ; 30HXCHD A,@R0 ; A、50HMOVX A,@DPTR ; AXCH A,@R0 ; A、50H(三)实验准备1、了解仿真软件的界面。

2、复习传送指令。

(四)实验步骤1、新建文件,输入参考程序并以.ASM为扩展名存盘。

2、理解源程序,将你判断的结果填入“内容”中。

3、单步运行源程序,验证你的分析结果是否正确。

(五)思考题结合自己的体会,说明单步运行在程序过程中的作用(六)实验报告整理好执行正确程序和数据,回答思考题。

实验一 数据传送

实验一 数据传送

数据传送实验验证性实验2012年10月31日第三四节课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的汇编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单片机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3、熟悉Keil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掌握单片机应用程序的调试方法。

二、设计要求1、编写程序将00H~0FH 16个数据送到单片机内部RAM 30H~3FH单元中。

2、编写程序将片内RAM 30H~3FH的内容传送至片内RAM 40~4FH单元中。

3、编写程序将片内RAM 40H~4FH单元中的内容传送到外部RAM 4800H~480FH单元中。

4、编程将片外4800H~480FH单元内容送到外部RAM 5800H~580FH单元中。

5、编写程序将片外RAM 5800H~580FH单元内容传送回片内RAM 50H~5FH 单元中。

三、实验程序流程框图四、程序清单ORG 0000HMOV R0, #30H ;初始化数据指针MOV A, #00HMOV R2, #10H ;设置循环次数LOOP1: MOV @R0, A ;循环体部分INC R0 ;修改数据指针INC ADJNZ R2, LOOP1 ;循环控制部分MOV R0, #30H ;初始化数据指针 MOV R1, #40HMOV R2, #10HLOOP2: MOV A, @R0 ;循环体部分 MOV @R1, AINC R0 ;修改数据指针 INC R1DJNZ R2, LOOP2 ;循环控制部分MOV R1, #40H ;设置数据指针R0单元内容MOV DPTR, #4800H ;外部RAM4800H单元地址作为16位立即数送数据指针DPTRMOV R2, #10H ;设置循环次数LOOP3: MOV A, @R1 ;循环体部分MOVX @DPTR, AINC R1 ;修改数据指针INC DPTRDJNZ R2, LOOP3 ;循环控制部分MOV R0, #00H ;初始化数据指针MOV R1, #48HMOV R2, #58HLOOP4: MOV DPL, R0 ;设置数据指针的低八位内容MOV DPH, R1 ;设置数据指针的高八位内容MOVX A, @DPTR ;将外部RAM内容送累加器AMOV DPH, R2 ;重新设置数据指针高八位内容MOVX @DPTR, A ;将累加器A的内容送回外部RAM INC R0 ;修改数据指针CJNE R0, #10H, LOOP4 ;循环控制部分MOV R0, #50H ;初始化数据指针MOV DPTR, #5800HMOV R2, #10HCLR A ;累加器A清零LOOP5: MOVX A, @DPTR ;循环体部分MOV @R0, AINC R0 ;修改数据指针INC DPTRDJNZ R2, LOOP5 ;循环控制部分END五、程序数据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试验,我掌握了单片机的汇编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掌握了单片机的存储器体系结构,同时熟悉了KEIL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了单片机应用程序的调试方法,为以后的编程打下了基础,更加深了自己对51单片机结构的理解。

数据传送联机试验一

数据传送联机试验一

数据传送联机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如何用计算机中程序控制试验仪器,编写程序,汇编程序,单微指令运行程序<实验内容>模型机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的,所有微程序的控制信号由微程序存储器uM 输出,而不是由开关输出。

在做综合实验之前,先用8 芯电缆连接J1 和J2,这样实验仪的监控系统会自动打开uM的输出允许,微程序的各控制信号就会接到各寄存器、运算器的控制端口。

此综合实验使用的指令是模型机的缺省指令/微指令系统。

等做完本综合实验,熟悉了此套指令/微指令后,用户可以自己设计的指令/微指令系统。

COP2000 集成开发环境快捷键图标的“设置”功能就是选择用COP2000 硬件实验仪,还是使用软件模拟器。

源程序/机器码区分三个窗口:反汇编窗口、源程序窗口、EM程序窗口。

源程序窗口用于输入、修改程序。

在[文件]菜单中打开一个以“*.ASM”为后缀的文件时,系统认为此文件为源程序,其内容会在源程序窗口显示,并可以修改,然后编译。

若再次打开以“*.ASM”后缀的文件,则新文件将旧文件覆盖,在源程序窗口只显示最新打开的汇编源程序。

若打开其它后缀的文件,系统会将其内容显示在“结构图/逻辑分析”窗口区。

在[文件]菜单中,使用“新建文件”功能,会清除源程序窗口的内容,让用户重新输入新的程序。

反汇编窗口用于显示程序地址、机器码、反汇编后的程序。

对于一些双字节的指令,紧随其后的机器码、反汇编程序显示是无效的。

EM程序窗口以十六进制数据的形式显示程序编译后的机器码。

可以直接输入数值来修改机器码。

1、输入源程序EX1.ASM菜单‘文件’>‘打开文件’,打开源程序EX1.ASM 内容MOV A, #12HMOV A, R0MOV A, @R0MOV A, 01HINOUTEND。

数据传送实验实验报告

数据传送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传送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数据传送的方法和步骤。

3. 熟悉数据传送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数据压缩、加密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数据传送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PC一台、网络连接设备、数据传送软件(如FTP、TFTP等)。

2.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连接工具、数据传送软件。

三、实验内容1. 数据传送实验概述数据传送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本地数据传送和远程数据传送。

(1)本地数据传送:将本地计算机上的数据传输到另一台本地计算机。

(2)远程数据传送:将本地计算机上的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

2. 实验步骤(1)本地数据传送1)准备实验数据:选择需要传送的文件,并确保目标计算机已连接到同一网络。

2)启动数据传送软件:打开FTP或TFTP等数据传送软件。

3)配置数据传送参数:设置源文件路径、目标文件路径、传输模式(上传或下载)等。

4)开始数据传送:点击“开始”按钮,软件开始进行数据传送。

5)检查传送结果:传送完成后,检查目标计算机上的文件是否已成功接收。

(2)远程数据传送1)准备实验数据:选择需要传送的文件,并确保远程服务器已连接到网络。

2)启动数据传送软件:打开FTP或TFTP等数据传送软件。

3)配置数据传送参数:设置源文件路径、目标服务器地址、目标文件路径、传输模式(上传或下载)等。

4)开始数据传送:点击“开始”按钮,软件开始进行数据传送。

5)检查传送结果:传送完成后,检查远程服务器上的文件是否已成功接收。

3. 实验关键技术(1)数据压缩:为了提高数据传送效率,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压缩。

常用的数据压缩算法有Huffman编码、LZ77、LZ78等。

(2)数据加密:为了确保数据传送的安全性,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

常用的数据加密算法有DES、AES、RSA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本地数据传送实验结果:成功将源文件传输到目标计算机,文件大小、传输速度等符合预期。

实验一:数据传送

实验一:数据传送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名称数据传送班级:机械36班姓名:申湾舟学号:2130101125实验日期:2015年9 月29日教师审阅签字:1.实验目的(1)熟悉8086指令系统的数据传送以及寻址方式;(2)利用TD 调试工具来调试汇编语言。

2.实验内容(1)通过程序段的输入和执行完成熟悉TD.EXE的使用;(2)出栈操作练习;(3)操作数的语法规则练习;(4)设置寄存器以及存储单元内容;(5)寻址例题;(6)寄存器内容交换,寄存器存储器内容交换练习;存储器内容交换练习。

3.实验工具操作系统:windows7;实验平台:调试工具TD.EXE。

4.实验步骤与结果(1)程序段输入和执行图1(2)数据压入堆栈,查看不同的出栈方式图2 第一种出栈方式:图2-1 第二种出栈方式:图2-2第三种出栈方式:图2-3(31MOV [BX],[SI];指定内容格式在指令中出现两次,修改为:MOV [BX],SI2MOV AH,BX;操作数的字长不相等,修改为:MOV AH,BH3MOV AX,[SI][DI];指令指针同类型同时出现相加,修改为:MOV CL,[BP][DI]4MOV BYTEPTR[BX],2000H;字长错误,修改为:MOV WORTPTR[BX],2000H5MOV CS,AX;代码段寄存器作为源操作数,修改为:MOV AX,CS6MOV DS,2000H;DS传送数据格式有误,修改为:MOV DS,[2000H]修改指令序列,改正如下:图3(4)在TD中设置各个寄存器以及寄存单元:源程序段:设置寄存器MOVBX,0010HMOVSI,0001HMOVBYTEPTR[0010H],12HMOVBYTEPTR[0011H],34HMOVBYTEPTR[0012H],56HMOVBYTEPTR[0013H],78HMOVBYTEPTR[0120H],0ABHMOVBYTEPTR[0121H],0CDHMOVBYTEPTR[0122H],0EFH图4-1指出指令执行后AX内容并验证:1MOVAX,1200H;将1200H存储在AX中,结果如下:AX=1200H;2MOVAX,BX;将BX 中的数据传送给AX,结果如下:AX=10H;3MOV AX,[0120H];将偏移地址为120H的数据传送给AX,结果如下:AX=CDAB;4MOV AX,[BX];将偏移地址为10H的数据传送给AX,结果如下:AX=3412;5MOV AX,0100H[BX];将偏移地址为BX的数据两位都传送给AX,结果如下:AX=CDAB;6MOV AX,[BX][SI];将偏移地址为BX+SI的数据传送给AX,结果如下:AX=5634;7MOV AX,0110H[BX][SI];将偏移地址为BX+SI的数据两位传送给AX,结果如下:AX=EFCD;图4-2(5)将DS:6000H字节存储单元中的内容传送到DS:6020H的单元中。

微机原理数据传送的实验

微机原理数据传送的实验

微机原理数据传送的实验数据传送是微机原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指在微机系统中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数据传送分为内部数据传送和外部数据传送两种。

内部数据传送主要是指在微机系统内部进行数据传送,常涉及到寄存器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寄存器是微机系统中用于暂时存放数据的地方,而存储器则是用于永久存储数据的地方。

在微机系统中,数据的传输主要是通过总线来实现的。

总线是连接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一种通信线路。

数据传输通过总线分为三个步骤:地址传输、数据传输和控制传输。

首先是地址传输。

CPU通过地址总线将要访问的存储单元的地址发送给存储器。

存储器接收到地址后,将对应地址的数据准备好待传输。

然后是数据传输。

CPU通过数据总线将数据发送给存储器。

存储器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写入相应的存储单元。

或者CPU从存储器中读取数据,存储器将所需的数据通过数据总线发送给CPU。

最后是控制传输。

控制传输是控制数据传输的信号传输。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控制信号包括读使能、写使能、读取信号和写入信号等。

读使能信号用于告诉存储器将数据写入总线,写使能信号用于告诉存储器从总线读取数据。

读取信号和写入信号是为了使数据传输的时序正确。

除了内部数据传送,微机系统还需要和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送。

外部设备包括键盘、显示器、鼠标等。

外部设备与微机系统的数据传输需要通过接口电路来实现。

接口电路是把外部设备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微机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的电路。

通过接口电路,外部设备的数据可以传送到微机系统中,或者由微机系统的数据传送到外部设备中。

在外部数据传输中,数据传输方式主要有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

并行传输是指多位数据同时传输的方式,而串行传输则是指一位一位地进行数据传输。

总之,数据传送是微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内部数据传送和外部数据传送。

在内部数据传送过程中,需要通过总线来进行地址传输、数据传输和控制传输。

而外部数据传送则需要通过接口电路将外部设备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微机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微机原理上机实验(一)实验报告数据传输传送实验

微机原理上机实验(一)实验报告数据传输传送实验

微机原理上机实验(一)实验报告主题:数据传送一、实验目的熟悉星研集成环境软件的使用方法。

熟悉Borland公司的TASM编译器熟悉8086汇编指令,能自己编写简单的程序,掌握数据传输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熟悉星研集成环境软件。

2、编写程序,实现数据段的传送、校验。

三、实验代码_STACK SEGMENT STACKDW 100 DUP()_STACK ENDSDATA SEGMENTDATA ENDSCODE SEGMENTSTART PROC NEARASSUME CS:CODE, DS:DATA, SS:_STACKMOV AX, DATA ;将数据段的地址存入AX寄存器。

AX=004DHMOV DS,AX ;对DS段寄存器赋值。

DS=004DHMOV ES,AX ;对ES段寄存器赋值。

ES=004DHNOP ;空指令MOV CX,100H ;把100H送到CX寄存器。

CX=0100HMOV SI,3000H ;把3000H送到SI寄存器。

SI=3000HMOV DI,6000H ;把6000H送到DI寄存器。

DI=6000HCALL Move ;调用Move子程序MOV CX,100H ;把100H送到CX寄存器。

CX=0100HMOV SI,3000H ;把3000H送到SI寄存器。

SI=3000HMOV DI,6000H ;把6000H送到DI寄存器。

DI=6000HCLD ;将DF标志位置0。

设置SI、DI为递增移动,DF=0 REPE CMPSB ;比较[SI]和[DI],CX减1,ZF=0或CX=0跳出;若ZF=0或CX=0不成立,则继续比较。

SI和DI持续递增1JNE ERROR ;若ZF=0,跳到ERROR子程序TRUE: JMP $ ;跳到目前地址ERROR: JMP $ ;跳到目前地址Move PROC NEAR ;Move子程序CLD ;将DF标志位置0。

设置SI、DI为递增移动。

数据传送实验报告

数据传送实验报告

数据传送实验报告数据传送实验报告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传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通过互联网传输文字、图片、音频还是视频,还是通过无线电波传送电话信号,数据传送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数据传送的原理和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串行传送与并行传送的对比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串行传送和并行传送作为对比对象。

首先,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一台作为发送端,一台作为接收端。

我们分别通过串口和并口连接两台计算机,并编写了相应的程序来进行数据传送。

结果显示,串行传送相比并行传送,传输速度较慢。

这是因为串行传送是按位逐个传输数据,而并行传送是同时传输多个位的数据。

虽然串行传送的速度较慢,但它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为每个位的传输都经过了严格的校验和纠错处理。

实验二: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的对比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作为对比对象。

我们使用了两台手机,一台作为发送端,一台作为接收端。

通过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分别进行数据传输,并记录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

结果显示,有线传输相比无线传输,传输速度更快。

这是因为有线传输不受信号干扰和传输距离限制,而无线传输需要经过信号传播和接收的过程,容易受到干扰和信号衰减的影响。

然而,无线传输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便携性,适用于移动设备和远程通信。

实验三:不同传输介质的对比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光纤传输和铜线传输作为对比对象。

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一台作为发送端,一台作为接收端。

通过光纤连接和铜线连接分别进行数据传输,并记录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

结果显示,光纤传输相比铜线传输,传输速度更快且传输质量更好。

这是因为光纤传输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信号传输,不受电磁干扰和信号衰减的影响。

而铜线传输则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和信号衰减的影响,导致传输速度较慢且传输质量较差。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串行传送相比并行传送,虽然速度较慢,但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数据传送实验报告1

数据传送实验报告1

数据传送子程序一、实验目的1, 熟悉MCS51单片机的使用方法,掌握RAM中的数据操作,掌握机器语言程序的输入,运行和调试方法。

2.掌握89C51部RAM的数据操作,了解这两部分RAM存储器的特点和应用。

二、实验器材(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或使用软件)计算机,单片机实验箱,MCS51 仿真开发系统。

三、实验基本原理1,51单片机具有既丰富的数据传送指令,能够实现多种数据传送操作,给程序设计带来了极大方便。

2,外部RAM的数据传送把R2、R3源RAM区首址内的R6、R7字节数据传送到R4、R5目的RAM区。

该程序流程图如下在R2、R3中输入源首址(例如0000H),R4、R5中输入目的地址(例如2000H),R6、R7中输入字节数(例如1FFFH),运行程序,检查0000-1FFFH中内容是否和2000-3FFFH中内容完全—致。

四、实验方法、步骤(或:程序代码或操作过程)1.程序原代码如下:ORG 07B0HSE22: MOV DPL,R3MOV DPH,R2 ;建立源程序首址MOVX A,@DPTR ;取数MOV DPL,R5MOV DPH,R4 ;目的地首址MOVX @DPTR,A ;传送CJNE R3,#0FFH,LO42INC R2LO42: INC R3 ;源地址加1CJNE R5,#0FFH,LO43INC R4LO43: INC R5 ;目地址加1CJNE R7,#00H,LO44CJNE R6,#00H,LO45 ;字节数减1SJMP $NOPLO44: DEC R7SJMP SE22LO45: DEC R7DEC R6SJMP SE22END五、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本次实验要求用MCS51 仿真开发系统做正确的数据传送指令,并验证结果。

再实验中我发现了很多问题,最后都通过问老师和同学得到了解决,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要更加注重操作,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验中了解了MCS51 仿真开发系统上机过程。

实验报告_数据块传送

实验报告_数据块传送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块传送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据块传送的方法和步骤。

3. 分析数据块传送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实验原理数据块传送是指将一组数据以块为单位进行传输,而不是单个数据。

数据块传送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减少传输过程中的延迟。

本实验主要采用串口通信来实现数据块传送。

三、实验设备与工具1. 电脑一台2. 串口通信设备(如串口模块、USB转串口线等)3. 串口通信软件(如PuTTY、串口调试助手等)四、实验步骤1. 连接设备将串口通信设备与电脑连接,确保通信正常。

2. 设置串口参数在串口通信软件中设置串口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

根据实际设备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

3. 编写数据块发送程序使用编程语言编写数据块发送程序。

以下以C语言为例:```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unistd.h>#include <fcntl.h>#include <termios.h>int main() {int fd = open("/dev/ttyUSB0", O_RDWR); // 打开串口设备if (fd < 0) {perror("Open serial port error");return -1;}struct termios tty;memset(&tty, 0, sizeof(tty));if (tcgetattr(fd, &tty) != 0) {perror("SetupSerial 1");return -1;}tty.c_cflag &= ~PARENB; // Clear parity bit, disabling parity (most common)tty.c_cflag &= ~CSTOPB; // Clear stop field, only one stop bit used in communication (most common)tty.c_cflag &= ~CSIZE; // Clear all the size bits, then use one of the statements belowtty.c_cflag |= CS8; // 8 bits per byte (most common)tty.c_cflag &= ~CRTSCTS; // Disable RTS/CTS hardware flow control (most common)tty.c_cflag |= CREAD | CLOCAL; // Turn on READ & ignore ctrl lines (CLOCAL = 1)tty.c_lflag &= ~ICANON; // Disable canonical modetty.c_lflag &= ~ECHO; // Disable echotty.c_lflag &= ~ECHOE; // Disable erasuretty.c_lflag &= ~ECHONL; // Disable new-line echotty.c_lflag &= ~ISIG; // Disable interpretation of INTR, QUIT and SUSPtty.c_iflag &= ~(IXON | IXOFF | IXANY); // Turn off s/w flow ctrltty.c_iflag &= ~(IGNBRK | BRKINT | PARMRK | ISTRIP | INLCR | IGNCR | ICRNL); // Disable any special handling of received bytestty.c_oflag &= ~OPOST; // Prevent special interpretation of output bytes (e.g. newline chars)tty.c_oflag &= ~ONLCR; // Prevent conversion of newline to carriage return/line feedtty.c_cc[VTIME] = 10; // Wait for up to 1s (10 deciseconds), returning as soon as any data is received.tty.c_cc[VMIN] = 0;if (tcsetattr(fd, TCSANOW, &tty) != 0) {perror("SetupSerial 3");return -1;}char buffer[1024];int len;while (1) {len = read(0, buffer, sizeof(buffer)); // Read input from stdinif (len > 0) {write(fd, buffer, len); // Write to serial port }}close(fd);return 0;}```4. 编写数据块接收程序使用编程语言编写数据块接收程序。

计算机组成原理 数据传送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 数据传送实验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数据传送实验二、实验目的1、理解总线的概念及其特性:三态控制,单向双向传送等。

2、掌握总线传输控制特性。

三、实验设备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套,导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总线是多个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共同路,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骨架。

借助总线连接,计算机在系统各部件之间实现传送地址、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操作。

因此,总线就是指能为多个功能部件服务的一组公用信息线。

本实验所用总线传输实验框图如图4-1所示,需要用排线连接,使几种不同的设备挂至总线上,有存储器、输入设备、寄存器。

这些设备都需要有三态控制,按照传输要求恰当有序的控制它们,就可实线总线信息的传输。

图4-1总线传送实验框图五、实验内容1.输入设备将一个数打入RO寄存器。

2.输入设备将另一个数(存储器地址)打入地址寄存器AR。

3.将RO寄存器中的数写入到地址寄存器制定的存储器地址单元中。

4.将存储器制定地址单元中的读书出用LED数码管显示。

六、实验步骤(1)、按下图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图4—2数据传送接线图(2)、设置初始状态:①先将全部开关设为1②再设置:关闭所有的三态门:LDAR = 0LDPC = 0(3)、从输入开关向RO中输入数据63H,设置:①从输入开关输入:01100011②打开输入三态门:SW—B = 0③将总线上的数据打入寄存器,发LDRO脉冲【方法:改变LDPC: 0→1→0】(4)、从输入开关将存储器地址20H输入AR中:(5)、将RO中的数据63H 读出,送入到AR 指定的存储器单元20H 中,设置:(6)、将AR 中指定的RAM 地址单元20H 中的数据63H 读出,送入到数码显示管中显示,设置:(7)、按同样的方式重复步骤(3)~(7),输入数据64到存储蓄单元21中。

(8)、检查数据是否写入到指定的存储单元中,步骤如下:七、实验结果1、输入过程:2、检验结果:数码显示管与总线数据灯显示一致,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一样。

实验 数据传送的实验报告

实验 数据传送的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传送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传送的实验报告引言数据传送是现代科技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商业领域,数据传送的速度和稳定性都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探究数据传送的性能和稳定性,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网络环境,测试不同传输方式下数据传送的速度和稳定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材料与方法1.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分别作为发送端和接收端。

发送端计算机配置为Intel Core i7处理器、8GB内存和1TB硬盘;接收端计算机配置为Intel Core i5处理器、4GB内存和500GB硬盘。

2. 网络环境:使用了模拟网络环境的软件进行实验,可以模拟不同网络速度和延迟。

3. 实验数据:通过实验软件记录数据传送的速度和稳定性,包括传输速度、丢包率和延迟。

实验过程1. 首先,我们设置了两台计算机的网络连接,并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2. 接着,我们使用实验软件模拟了不同的网络环境,包括高速网络、低速网络和高延迟网络。

3. 在每种网络环境下,我们进行了多次数据传送实验,记录了每次实验的传输速度、丢包率和延迟。

4. 最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得出了结论。

实验结果在高速网络环境下,数据传送速度较快且稳定,丢包率较低,延迟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表明高速网络环境下,数据传送的性能较好,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等应用场景。

在低速网络环境下,数据传送速度明显下降,且丢包率增加,延迟时间也有所增加。

这可能会对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等应用场景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和传输方式。

在高延迟网络环境下,数据传送速度较慢,且丢包率较高,延迟时间较长。

这对于实时通信和大规模数据传输等应用场景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和传输算法来改善传输性能。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速网络环境下,数据传送速度快且稳定,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实时通信等应用场景。

实验一:数据传送

实验一:数据传送

实验一数据传送(RAM–>XRAM)一、实验目的熟悉星研集成环境软件或熟悉Keil C51集成环境软件的使用方法。

熟悉MCS51汇编指令,能自己编写简单的程序,掌握数据传输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熟悉星研集成环境软件或熟悉Keil C51集成环境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2、编写程序,实现内外部数据段的传送、校验。

三、程序框图数据传送程序框图四、实验步骤在内部RAM 30H ~3FH中输入数据;使用单步、断点方式调试程序,检测外部数据RAM 的1000H ~100FH中的内容。

熟悉查看特殊功能寄存器、内部数据RAM、外部数据空间的各种方法。

五、程序清单;将内部RAM Address1 开始的16个字节送到外部RAM从Address2开始的单元里,再作比较。

Address1 DATA 30HAddress2 XDATA 1000HORG 0000HLJMP STARORG 0100HSTAR: MOV SP,#60HMOV R0,#Address1MOV DPTR,#Address2MOV R7,#10HSTAR1: MOV A,@R0 ;传送MOVX @DPTR,AINC R0INC DPTRDJNZ R7,STAR1MOV R0,#Address1MOV DPTR,#Address2MOV R7,#10HSTAR2: MOV B,@R0 ;比较MOVX A,@DPTRCJNE A,B,STAR3INC R0INC DPTRDJNZ R7,STAR2SJMP $ ;传送正确STAR3: SJMP $ ;传送错误END如果读者使用星研集成环境软件,请考虑以下问题:1、运行程序前,打开变量窗、二个存贮器窗(一个选择片内数据;一个选择片外数据,起始地址选择1000H),每个存贮器窗有四个标签,有何好处?;2、使用单步进入命令,运行到第十四行后,运行过程中变量窗有何变化?将鼠标停留在A、SP、@R0、@DPTR上一秒后,出现什么?,它与变量窗使用场合的区别?3、将光标移到第十四行上,使用运行到光标处命令,观察运行结果,体会它与单步进入命令的不同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传送实验
验证性实验
2012年10月31日第三四节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的汇编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2、掌握单片机的存储器体系结构。

3、熟悉Keil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掌握单片机应用程序的调试方法。

二、设计要求
1、编写程序将00H~0FH 16个数据送到单片机内部RAM 30H~3FH单元中。

2、编写程序将片内RAM 30H~3FH的内容传送至片内RAM 40~4FH单元中。

3、编写程序将片内RAM 40H~4FH单元中的内容传送到外部RAM 4800H~480FH单元中。

4、编程将片外4800H~480FH单元内容送到外部RAM 5800H~580FH单元中。

5、编写程序将片外RAM 5800H~580FH单元内容传送回片内RAM 50H~5FH 单元中。

三、实验程序流程框图
四、程序清单
ORG 0000H
MOV R0, #30H ;初始化数据指针
MOV A, #00H
MOV R2, #10H ;设置循环次数LOOP1: MOV @R0, A ;循环体部分
INC R0 ;修改数据指针
INC A
DJNZ R2, LOOP1 ;循环控制部分
MOV R0, #30H ;初始化数据指针 MOV R1, #40H
MOV R2, #10H
LOOP2: MOV A, @R0 ;循环体部分 MOV @R1, A
INC R0 ;修改数据指针 INC R1
DJNZ R2, LOOP2 ;循环控制部分
MOV R1, #40H ;设置数据指针R0单元内容
MOV DPTR, #4800H ;外部RAM4800H单元地址作为16位立即数送数
据指针DPTR
MOV R2, #10H ;设置循环次数
LOOP3: MOV A, @R1 ;循环体部分
MOVX @DPTR, A
INC R1 ;修改数据指针
INC DPTR
DJNZ R2, LOOP3 ;循环控制部分
MOV R0, #00H ;初始化数据指针
MOV R1, #48H
MOV R2, #58H
LOOP4: MOV DPL, R0 ;设置数据指针的低八位内容
MOV DPH, R1 ;设置数据指针的高八位内容
MOVX A, @DPTR ;将外部RAM内容送累加器A
MOV DPH, R2 ;重新设置数据指针高八位内容
MOVX @DPTR, A ;将累加器A的内容送回外部RAM INC R0 ;修改数据指针
CJNE R0, #10H, LOOP4 ;循环控制部分
MOV R0, #50H ;初始化数据指针
MOV DPTR, #5800H
MOV R2, #10H
CLR A ;累加器A清零
LOOP5: MOVX A, @DPTR ;循环体部分
MOV @R0, A
INC R0 ;修改数据指针
INC DPTR
DJNZ R2, LOOP5 ;循环控制部分
END
五、程序数据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试验,我掌握了单片机的汇编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掌握了单片机的存储器体系结构,同时熟悉了KEIL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了单片机应用程序的调试方法,为以后的编程打下了基础,更加深了自己对51单片机结构的理解。

六、思考题
1、说明MCS-51系列单片机对片内RAM和片外RAM存贮器各有哪些寻址方式?
答:片内RAM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位寻址片内RAM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
2、说明指令MOV A,20H和MOV C,20H中的20H含义有什么不同?传送指令中的助记符 MOV,MOVX,MOVC各适用于访问哪个存储器空间?
答:MOV A,20H中的20H指字节单元,MOV C,20H中的20H指位寻址单元。

MOV A,20H是将20H字节单元内容送累加器A;MOV C,20H是将20H单元地址单元内容送累加器A。

MOV是用于对单片机内部数据存储器寻址,MOVC用于对单片机内部程序存储器区进行寻址,MOVX用于对外部数据存储器区进行寻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