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的由来

合集下载

石家庄历史

石家庄历史

石家庄历史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关注和探究。

古代历史石家庄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距今5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商代时期这里已有部落居住,东周时期这里建有宜阳国,属于晋国的领地。

春秋战国时期,石家庄所在地区已是冀州地界,属于赵国。

传说中的赵武灵王曾下令将“周斗”(古代的量器)立于赵境南部的“石头桥”(今石家庄桥西区),以区分南北。

秦汉时期,石家庄所在地区属于上党郡,唐代时期是同州的所在地。

元、明、清三代,都是石家庄城池建设的重要时期。

元代末年,石家庄建有定都州、宁武军,城内有建州府和青团寨等农村部落。

明代中期,为了防御胡锦洪的军队,河北总兵史可法在石家庄增设了石家庄营,并在盐山山头修建了“保道楼”,这些军事装备成为了守卫京畿的重要壁垒。

清朝年间,石家庄成为了军事重镇,是京畿边防的重要防线之一,而为了加强石家庄的防御力,清政府在城内新建了大名府、正定府和白洋淀等地的防御设施和驻地。

现代历史然而,石家庄城市的真正发展需要到20世纪才会开始。

民国时期,石家庄被划归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

1949年10月,石家庄被解放,成为了河北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1957年至1976年,石家庄市的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促进和严格管理。

建立了100多座水库,大大提升了该地区的防洪能力,同时也保障了农业灌溉的需要。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石家庄的产业和城市建设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石家庄市的经济和人口发展速度大幅提升,成为河北省的经济中心。

1980年代,石家庄市开始开发新区,扩大城市规模,1992 年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1世纪以来,石家庄市加强了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全面提升了城市的品质和功能。

文化历史石家庄地区的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地区的文化中心。

古代文化的遗存有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文物。

石家庄旧称

石家庄旧称

石家庄旧称石家庄旧称“石门”。

因古代有石勒族在此居住,故名。

从春秋战国到汉朝一直为赵国地域,隋唐时属河北道,宋辽金时期先后为辽国和金国地域,元明清时期归真定府管辖,解放初期仍属于正定专区,1954年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30日成立石家庄市,为省辖市,由新华区、桥东区、长安区、裕华区四个行政区组成,总面积2206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左右,其中市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50万左右,全市共划分五个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七个街道办事处,六十八个乡镇,石家庄是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全国卫生城市,素有“燕赵第一城”之美誉,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冶金机械制造基地,汽车工业基地和纺织基地,以及食品加工基地等,近几年来,又被评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市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三次蝉联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是一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兴城市,欢迎您来石家庄参观考察,谢谢光临!石家庄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辉灿烂的革命斗争历史,刘胡兰、赵一曼、杨靖宇、董存瑞、黄骅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这里领导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今天的西柏坡纪念馆就是当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指挥战斗的地方,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他们的遗志,石家庄把每年的10月26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逢这一天,各单位都举行隆重的仪式,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目前,全市正在掀起学习“西柏坡精神”热潮,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结合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历史悠久的省会城市——石家庄,位于太行山脉东麓,海拔60米至300米,依山傍水,风景如画,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气候宜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座独具特色的花园式绿色城市,这里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素有“太行明珠”的美誉,更享有“北方江南”的盛誉。

石家庄的由来

石家庄的由来

石家庄的由来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西倚太行山,东、南、北三面为广阔的河北平原,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地表平坦,距北京南约250公里。

石家庄市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

1 石家庄的由来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有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她北靠京津、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山,是河北省省会,被称为首都的南大门。

她拥有1.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接近1000万的人口,但是,却有着一个村庄的名字——石家庄。

石家庄市是随着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崛起的新兴城市。

城市是年轻的,而她扎根的这块土地,是古老的,更是富饶的。

目前石家庄已经成为经济特色明显、主导产业突出、人民生活富有、发展前景广阔的中国北方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果追溯到一百年前,这里还真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

历史上的“石家庄”村初读石家庄的名字,你会感觉,这个现代大都市的名字怎么那么像一个小村庄,给人感觉应该是象小李庄、马家庄之类的村落,怎么会是一个北方重镇的名字呢?据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创于明初,隶属真定府(今正定县)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魏晋时期,常山郡迁到真定府,真定一直是这一带的政治中心。

后来到北宋的时候,曾设过河北西路都转运史,相当于省会,像著名的欧阳修、沈括,这些著名的政治家,都在这个地方做过“省长”。

元明清,真定府一直是领辖周围十几个县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石家庄市这个政治地位。

据清光绪《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

20世纪初,石家庄村的面积还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 余口人。

作为当时获鹿县境内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石家庄本来无法与真定府相提并论。

但是,似乎是命运的格外垂青,如果不是在铁路设计中一个意外因素的出现,正定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这条铁路的端点。

石家庄为什么叫火车拉来的城市作文

石家庄为什么叫火车拉来的城市作文

石家庄为什么叫火车拉来的城市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石家庄为什么叫火车拉来的城市】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关于我们石家庄这座城市的来历。

你们知道吗?石家庄可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哦!在很久很久以前,石家庄这个地方只是一片贫瘠的荒地,到处是黄土飞扬。

那时候,这里几乎没有人住,只有一些贫穷的农民在辛勤地种地。

大家生活得很苦,连吃饱饭都成问题。

直到1905年,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京绥铁路开始在这里修建。

当时的官员们决定,在这片荒地上建立一个交通枢纽,作为京绥铁路的中转站。

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们开始在这里筚路蓝缓,艰难施工。

你们猜怎么着?这些工人们干起活来真是使不完的劲啊!白天,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晚上,他们就在简陋的棚屋里歇息。

他们用镐头和人力一点一点地铺设铁轨,修建车站,真是太不容易了!慢慢地,一座座房屋在这片荒地上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也开始出现。

更多的人被招引而来,开起了小商小铺。

就这样,一个全新的城市渐渐形成了!到了1913年,京绥铁路终于正式通车了。

这时候,大量的火车开始在这里驶过,把各种各样的人和物资从全国各地运送到这里。

这座城市就好像是被火车一点点"拉"出来的一样,所以就有了"火车拉来的城市"这个有趣的绰号。

从那时起,石家庄这个地方就变成了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

人口和房屋日益增多,商业也逐渐兴旺起来。

最终,它被确定为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了现在的省会城市。

真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啊!如果不是当年那些勤劳的工人们的辛勤付出,就不会有今天的石家庄这座美丽的城市了。

所以,每当我看到川流不息的火车驶过时,就会想起这座城市的不平凡来历,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感激。

好了,关于石家庄"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你们是不是也觉得很有意思呢?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珍惜我们伟大的家乡,让它变得越来越美好!篇2石家庄为什么叫火车拉来的城市大家好啊,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石家庄的有趣故事。

石家庄历史变迁

石家庄历史变迁

石家庄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定古 城、赵州桥、西柏坡等
传承方式: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 活动,推广传统文化,加强文化 交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护措施:建立文物保护单位, 制定保护规划,加强宣传教育
成果展示:举办文化遗产展览, 推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经验 和成果
石家庄的文化产业发展
石家庄的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影视、出版、演艺、动漫等领域。
旅游商品:石家庄有各种特色旅游商品,如剪纸、陶瓷等,让游客带 回家作为纪念。
石家庄的旅游市场开发与展望
旅游资源:西柏坡、赵州桥、正 定古城等
旅游市场现状:游客数量逐年增 加,旅游收入稳步增长
旅游市场开发策略:加强宣传推 广,提高服务质量,开发特色旅 游产品
旅游市场展望:预计未来几年内, 石家庄的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增 长态势,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转型升级:从传 统产业向高新技 术产业转变
发展重点:生物 医药、电子信息、 新材料等新兴产 业
政策支持:政府 出台了一系列扶 持政策,鼓励企 业转型升级
石家庄的社会事业发展
教育:石家庄拥有多所高校,如 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 等,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文化:石家庄拥有丰富的历史文 化遗产,如正定古城、赵州桥等, 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文化内涵。
古代石家庄
石家庄的历史可 以追溯到新石器 时代
石家庄在春秋时 期是晋国的重要 城市
石家庄在战国时 期是赵国的都城
石家庄在秦汉时 期是重要的交通 枢纽和商业中心
近代石家庄
1902年,石家庄村成为京汉铁路上的一个站点 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石家庄成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 1925年,石家庄设市,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石家庄被日军占领,成为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据点

石家庄古代雅称

石家庄古代雅称

石家庄古代雅称石家庄旧称石门市。

古称“京畿之地”。

20世纪初叶,石家庄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据有关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创于明朝初年,原为真定卫的军屯和官庄。

(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才成为隶属真定府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庄1925年,将石家庄、休门(qiu men)两市合并,更名为石门市,以符名实。

河北的石家庄在古代就叫石家庄,旧称石门。

石家庄原是获鹿县留营乡一个小村,上京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重修碑记,已有石家庄村名。

现在的石家庄市是在这个小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清康熙二十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村成为隶属真定府(雍正时改称正定府)获鹿县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1925年经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批准,设立石门市,取名之因是将石家庄、休门两村各取一字。

1947年11月12日,解放军攻克石门市及其周边所有县城,在石门市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

1947年12月26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1.河北省共有11 个地级市,分别是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沧州、衡水、廊坊。

2.河北省,简称“冀”,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

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

3.河北下辖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等11个地级市,省会为石家庄。

全省常住总人口7519.52万(2017年),总面积18.88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和海滨的省份,属温带季风气候。

4.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由征战到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

5.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地属燕国和赵国,故有“燕赵大地”之称,汉代属幽州、冀州。

唐代为河北道,宋代为河北路,元代为中书省。

明清属直隶省。

石家庄城发展史范文

石家庄城发展史范文

石家庄城发展史范文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也是河北省最大的城市之一、它地处华北地区,是连接华东和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下面是石家庄城市发展史的一些关键时刻和事件的概述。

石家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的考古遗址证明了该地区有人类活动。

然而,在古代的历史中,石家庄并没有作为重要的城市得到记录。

石家庄的历史开始在公元AD700年左右的唐朝时期。

唐朝时期的石家庄是一个战略重要的地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历经多次改名和擢升为州级行政区。

然而,在唐朝灭亡后,石家庄逐渐进入了一个相对较为沉寂的时期。

在明朝时期,石家庄再次开始了发展。

明朝政府将石家庄划归河北布政司管辖,同时也开始了对该地区的军事和经济发展的重视。

石家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同时还有一些政府机构和文化建筑得到了兴建。

石家庄的城墙、孟姜墓和石家庄海牛之宝等著名景点和文物都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清朝时期,石家庄进一步增强了作为商业中心的地位。

清朝政府鼓励商业发展,修建了很多商业街区和集市。

石家庄成为了河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这座城市。

同时,石家庄也成为了政府机构和文化教育中心。

清朝时期朝阳街的建设和南泥湾的兴建都为石家庄的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初,石家庄的城市改造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型。

在1914年,石家庄成为了河北省的省会,同时也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许多新的政府机构和公共设施得到了建设,包括铁路、供水系统、电力和电信基础设施等。

这些都大大推动了石家庄城市的发展。

建国后的石家庄城市发展更加迅速。

特别是在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石家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许多国有企业在这里兴建,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投入。

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石家庄的人口大幅增长,城市面积拓展,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石家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城市扩张导致了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石家庄原来叫什么名字

石家庄原来叫什么名字

石家庄原来叫什么名字“石家庄市敌伪时期叫“石门市”,解放后,经前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同意,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改名为石家庄市。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仍沿清制。

民国3年(1914年),裁府设道。

民国14年(1925年)6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命令直隶省建立“石家市”,实行市自治制;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又以1273号指令批准将石(家)庄、休门合并,取首尾各一字,更名为石门市,组建石门市政公所,筹建市制。

民国17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取消所有市政公所,废除原来的“市自制”。

至此,建市工作遂告搁浅。

石家庄名字由来:说法一:最接近说法是“石家庄”原本叫做“十家庄”(即由十户人家组成的村庄)。

说法二:《石门新指南》一书根据中国地名的命名惯例进行了简单推理,“石家庄,或系因有石姓人家而得名,如各地方之张家庄,李家庄也。

”然而,“石家庄之大姓,从无石姓之说,有清以来,以殷、于、卢、姚四姓为最著称。

”直至20世纪40年代初,石门市街巷中还有“殷家沟”、“殷家胡同”、“于家角”、“西卢家胡同”、“姚家街”等街名。

因此,“十家庄”的说法让人将信将疑。

说法三:石家庄的由来石家庄市的名称来源于石家庄村。

一百年前,石家庄是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面积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余户,六百多人。

从1902年起随着京广、石太、石德铁路的兴建,逐渐发展为现代都市。

现在石家庄市面积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万,成为“天下第一庄”。

石家庄村名最早见诸于明代。

现在上京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记中,有石家庄村名。

清光绪四年本《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

当时石家庄村的位置和范围,在今新华区东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桥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于家胡同以东。

石家庄由何而得名,传说颇多,有说因“石”姓而得名,有说由“十家庄”讹传而得名,还有说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无史籍记载,有待进一步考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的由来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西倚太行山,东、南、北三面为广阔的河北平原,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地表平坦,距北京南约250公里。

石家庄市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地面的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

1 石家庄的由来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有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她北靠京津、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山,是河北省省会,被称为首都的南大门。

她拥有1.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接近1000万的人口,但是,却有着一个村庄的名字——石家庄。

石家庄市是随着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崛起的新兴城市。

城市是年轻的,而她扎根的这块土地,是古老的,更是富饶的。

目前石家庄已经成为经济特色明显、主导产业突出、人民生活富有、发展前景广阔的中国北方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果追溯到一百年前,这里还真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

历史上的“石家庄”村初读石家庄的名字,你会感觉,这个现代大都市的名字怎么那么像一个小村庄,给人感觉应该是象小李庄、马家庄之类的村落,怎么会是一个北方重镇的名字呢?据史料分析,石家庄村创于明初,隶属真定府(今正定县)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

魏晋时期,常山郡迁到真定府,真定一直是这一带的政治中心。

后来到北宋的时候,曾设过河北西路都转运史,相当于省会,像著名的欧阳修、沈括,这些著名的政治家,都在这个地方做过“省长”。

元明清,真定府一直是领辖周围十几个县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石家庄市这个政治地位。

据清光绪《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

20世纪初,石家庄村的面积还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 余口人。

作为当时获鹿县境内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石家庄本来无法与真定府相提并论。

但是,似乎是命运的格外垂青,如果不是在铁路设计中一个意外因素的出现,正定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这条铁路的端点。

但为了减少费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桥,正太(今石太)铁路东端的起点没有建在正定,而是南移到了距离正定15公里的石家庄。

当从来都不知铁路是何物的村民们见到火车这个庞然大物而流露出惊奇而不解的神态时,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石家庄的命运会因此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机遇让“石家庄”村崛起清朝末年,河北重要的思想家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能够通过修铁路来强壮大清。

1903年,清政府向比利时借款修建了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并在石家庄设立了车站,因石家庄名气不大,以相距不远的振头镇命名,叫振头站。

1903年又以官督商办的方式向俄国华俄道胜银行借款2500万法郎,由法国人勘探设计,委派当时的铁路大臣盛宣怀负责筹建卢汉铁路的支线正太铁路,以解决山西煤铁不能大量外运的现状。

为了减少费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桥,将正太铁路起点由正定改为振头站。

伴随铁路线的交汇通车,一批近代工业相继在此地兴办,其中包括:在石家庄村东创建的正太总机厂(今石家庄车辆厂前身);大兴纱厂即石家庄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井陉矿和正丰矿等。

近代大工业的兴起,带动了中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1920年在铁路以东建造石沧路场子,同时,平和轧棉公司、万华肥皂公司等企业也在铁路东兴起。

随之,大批农村人口向石家庄集中。

到1930年,仅产业工人就达1.6万人,大大促进了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

20世纪初叶,那时的获鹿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素有“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之称。

但是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日进斗金的旱码头东移,石家庄逐渐取代了获鹿的地位,日渐繁荣的商业、服务业,成为石家庄向城市化迈进的又一重要因素。

两村合并设立“石门市”到1925年仅铁路以西的石家庄村街区面积已经达到1.8平方公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近代城市建制酝酿创立的时期。

在这种背景之下,当年6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令,批准直隶省属11个城镇自7月1日起实行市自治制。

获鹿县决定把石家庄及铁路以东的休门、栗村合并在内,成立新市镇。

经过多方协商,以石家庄与休门两个村村名中各取一个字,称为“石门市”。

同年8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指令第12713号,批准“将直隶省(河北)石家庄、休门两市合并,更名为石门市,以符名实。

”1石家庄的由来从当时民国政府的文件可以看出,“市”这个概念在使用中十分混乱,与小城镇、市镇有许多类似之处,根本不是建制市的一种标准概念,也不是一级行政区划。

所以,这时的“石门市”,与“获鹿市”,“正定市”、“辛集市”等实行市自治制的城镇一样,不过是一种小城镇的管理模式。

交通中心“城市”发展迅速1928年,中国开始将“市”作为一种行政建制。

南京民国政府颁发了《普通市组织法大纲》和《特别市组织法大纲》,规定了设立普通市和特别市的条件,审批程序,开创了中国市级建制的先河。

而此前直隶省实施“市自治制”的11个所谓的“市”,显然不符合建制市的条件,所以一律取消。

虽然石门设市未成,但并未阻挡石家庄城市化的进程。

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人口向石门集中,或充实产业工人队伍,或从事商业、服务业,或经营小作坊手工业。

到1930年,石门产业工人总数已达16000多人。

1933年7月,石门总工商户约230余家(包括银行,钱庄、工商企业)。

随着交通地位的提高,电信、邮政事业也不断发展。

为适应日益发展的工商业,石门的社会管理机关也不断增加,政法方面有石门地方法院,石门地方检察院、石门特种公安局;税务方面有石家庄统税管理所、石门区税务征收专局、石门屠宰检验税局,西南区矿产税务局,河北第九区烟酒稽征分局、获鹿县汕饼花籽牙税征收所等等。

与此同时,驻石门的军队、宪兵及各类行政机关、军政、商税各界官员、随员不断扩充,人口不断增长,到1937年6月石门总人口已达72100多人。

从当时的城市规模和交通地位来看,石家庄已经取代了获鹿城作为晋冀两省之间物资集散地的地位,并且正在取代正定城逐步成为这一地区内交通、邮政、通讯中心。

“石家庄市”解放后正式确定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军占领石门。

他们十分看重石门的交通地位,采取一系列手段,把石门培植成他们长期侵占华北的军事基地。

一方面大量增加兵力,拓展城市规模,强化城市的军事地位。

另一方面在这里扶植傀儡政权,1938年1月15日扶植设立了伪“石门市政公署筹备处”。

1939年伪河北省公署呈文给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称:“石门地当冲要,居京汉路中枢,正太路起点,物产集中,工商荟萃,人口虽不足三十万,而政治,经济具有特殊情形,拟请准予设市”。

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签发《行政委员会指令(秘字第1027号)》,批准石门设市。

1941年,石家庄至德州的铁路建成通车,将京汉铁路与津浦铁路连接起来,使石家庄的交通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日伪时期的石门市,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已经远远高于正定城,而成为这一地区新兴的中心城市。

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武装力量坚持活动在正定、获鹿等周围各县,不断地对石门日伪政权进行打击,所以,石门市只是一个侵略者控制下的军事重镇,在行政,区域管理、经济辐射和文化影响等方面还不具备中心城市的属性。

1947年l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石门,在石门市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人民政权。

同年12月26 日,石门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

同时,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标志着其政治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

当时,全市人口19万,有大小工厂27家,工业总产值2000万元左右。

“石家庄”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的解放,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较大城市之一。

1948年5月-1949年3月间,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毛主席、党中央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石家庄的解放其意义不仅创造了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创例”,其便利的交通和工业设施也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石家庄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管理城市的试验田和支援全国解放的大后方。

新中国成立后,石家庄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石家庄专区所在地,管辖正定、获鹿等17个县。

从此,真正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同时在经济辐射、文化影响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彻底取代了正定城的地位,而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1968年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市。

3 石家庄的由来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末的时候,石家庄又掀开了城市建设新的篇章。

今天,京广、石太、石德铁路在此交汇,使石家庄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1982年,石太电气化铁路复线全线通车,煤炭运量更是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时至今日,石家庄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客货运车辆编组站。

正是由于历史偶然的因素,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汇点,诱发了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全面兴起,一个乡野小村被隆隆的车轮托起,使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先取代正定,后取代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

大石桥的故事地图上这座大石桥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着,这座大石桥位于现在火车站的一侧,长150米,高7米、宽10米、有23个桥孔,桥身全部用青石铺成,既坚固又美观。

它是目前所知道的河北省第一座铁路公路立交桥。

1907年,大石桥建成后,同时跨越正太、京汉两条铁路共7股线路,对沟通石家庄市的东西交通和市区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从大石桥建成之日起,石家庄市区以大石桥为界分成了“桥东区”和“桥西区”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现在,随着铁路线的变迁,如今的大石桥已经不再具有交通的功能,但是,它却始终与石家庄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位生活在大石桥旁的老人便经常义务地进行保护和修理。

石家庄市行政区划(表格)石家庄市辖6区17县(市) 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共有镇114个,乡108个,办事处43个,行政村4488个,居委会449个,家委会195个。

1968年1月28日,郑维山、李雪峰署名向中央呈报《北京军区关于建立河北省革命委员会的请示报告》。

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批准成立河北省革委会。

同意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市。

2月3日,河北省革委会在石家庄成立,石家庄遂成为河北省省会。

河北省省会:保定→天津→保定→石家庄解放初期:省会驻保定1949年7月12日,河北省全境解放。

为了加强统一领导,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冀东、冀中、冀南区党委,组建中共河北省委。

7月28日,华北人民政府也发布命令:决定重新恢复河北省行政区,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撤销原各根据地性质的区划。

按照中共中央决定和华北人民政府命令,7月12日、8月1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相继在保定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