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业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学校作业管理监督制度

学校作业管理监督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作业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作业管理原则1. 合理性原则:作业量要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2. 实效性原则:作业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能够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4. 创新性原则: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5. 激励性原则:通过作业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作业管理职责1. 教师职责:(1)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作业内容,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布置前,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2. 学生职责:(1)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任务。

(2)遇到作业中的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到作业整洁、规范。

3. 班主任职责:(1)监督本班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2)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3)与任课教师沟通,共同提高作业质量。

四、作业管理流程1. 作业设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作业内容。

2. 作业布置:教师提前告知学生作业内容,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3. 作业完成: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任务。

4. 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

5. 作业评价: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管理监督1. 学校成立作业管理监督小组,负责对作业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 监督小组定期对教师作业布置、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 对违反作业管理制度的教师,学校将进行相应处理。

4. 对作业完成情况优秀的班级和学生,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班级作业规范管理制度大全

班级作业规范管理制度大全

班级作业规范管理制度大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班级作业管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意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学校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学生应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保证学业的进行和学习质量。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学校所有学生。

学生根据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操作规则,并遵守。

第四条班级作业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规范作业布置、控制作业完成时间、评价作业质量、倡导科学合理化的作业方式。

第五条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应当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适当的指导。

第六条学校每学期应当进行必要的作业督导、检查,发现作业中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向学生进行反馈。

第七条学生应按照学习计划、学科特点和个人情况,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作业质量。

第八条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当注明学号、姓名,作业时间,用字工整,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和书写符号。

第九条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根据具体要求,认真选用学习工具,如铅笔、钢笔、文具、计算器等,保证作业质量。

第十条学校对于作业中出现的抄袭、造假等违纪行为,将依照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章作业布置第十一条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合理安排作业内容和布置方式,作业量应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巩固学习成果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要义。

第十二条作业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相对应,不可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体现量力而行的原则。

第十三条作业布置应尽量结合学生所学课程和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十四条作业要有实践性、巩固性、提高性,能够起到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效果。

第十五条对于连续性的作业,教师需要合理设置作业布置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和完成。

第十六条作业可以是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形式。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作业形式。

第十七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明确作业目的、内容、要求、时间、评价标准等,避免模糊、笼统的指导,确保学生知晓做作业的目的。

学校学生作业三级管理制度

学校学生作业三级管理制度

一、前言为加强学校学生作业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分为三级,旨在明确责任,规范流程,确保作业质量。

二、三级管理制度1. 一级管理:校级管理(1)制定作业管理政策:学校成立作业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作业管理政策,包括作业总量、难度、批改要求等。

(2)监督执行情况:定期对教师作业布置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作业量合理,难度适中,符合课程标准。

(3)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培训,提高教师作业管理能力。

2. 二级管理:年级管理(1)制定年级作业计划:年级组长根据学校作业管理政策,结合年级教学计划,制定本年级作业计划。

(2)监督教师执行情况:年级组长定期检查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确保作业质量。

(3)反馈与改进: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年级组长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3. 三级管理:班级管理(1)制定班级作业计划:班主任根据年级作业计划,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作业计划。

(2)监督学生完成情况:班主任负责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3)批改与反馈:班主任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反馈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改进。

三、具体措施1. 作业总量控制:严格控制作业总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2. 作业难度适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作业难度,避免“一刀切”。

3. 作业形式多样: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作业,如实践操作、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4. 作业批改规范: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问题,并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

5. 作业辅导与答疑: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作业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作业评价与反馈:定期对作业进行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作业质量。

四、结语学校学生作业三级管理制度旨在通过明确责任、规范流程,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各相关部门和教师应认真贯彻落实本制度,共同努力,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学生作业管理制度

学生作业管理制度

学生作业管理制度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布置和完成作业,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然而,学生作业管理常常存在问题,如拖延完成、抄袭作业等。

为了有效管理学生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学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作业管理制度。

一、作业布置作业布置是学生作业管理的第一步。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

首先,作业内容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其次,作业量要适度,既不过多影响学生的休息和课外活动,也不过少无法起到巩固作用。

此外,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口头报告、实践操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作业提交作业提交是学生作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建立统一的作业提交渠道,如学生作业箱或网络平台。

同时,教师要定期检查作业提交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对于未按时提交作业的学生,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扣分或补交。

三、作业批改作业批改是学生作业管理的关键环节。

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并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评价应客观公正,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互评,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四、作业辅导作业辅导是学生作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设立作业辅导班,由专门的教师或学长学姐负责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辅导班可以提供学习资料、解答疑惑、指导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作业讨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是学生作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作业的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作业奖励作业奖励是学生作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设立作业奖励制度,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如表扬、奖状、奖金等。

作业奖励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完成作业,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校作业行为管理制度

学校作业行为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学校作业管理,规范学生作业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所有学生及教师。

三、作业管理要求
1. 教师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作业量要适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

(3)作业难度要适中,便于学生完成。

(4)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兴趣。

(5)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反馈给学生。

2. 学生作业完成要求
(1)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2)认真对待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3)作业完成后,要自查自纠,确保质量。

(4)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不抄袭、不作弊。

(5)珍惜作业资源,爱护作业本。

四、作业检查与评价
1. 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对存在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2. 学校定期对教师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教师进行整改。

3. 对学生作业质量进行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奖惩措施
1. 对完成作业认真、质量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弊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3. 对在作业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4. 对违反作业管理规定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六、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学校的作业管理制度

学校的作业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作业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小学教育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作业管理原则1. 教师布置作业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适量性和趣味性原则,确保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2. 作业布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作业量应合理,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4. 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1. 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布置作业,作业类型包括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家庭作业等。

2. 作业内容应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体现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作业难度和量。

4. 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5. 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未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作业检查与反馈1. 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2. 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作业内容的掌握情况。

3.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师应将作业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作业管理与监督1. 学校成立作业管理小组,负责对全校作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2. 作业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作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学校定期对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作业管理制度的落实。

4. 学校对违反作业管理制度的教师,将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将给予相应的处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学校作业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小学作业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十四篇】

小学作业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十四篇】

小学作业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十四篇】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文体。

实施方案其中最常要用到是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也叫项目执行方案,是指正式开始为完成某项目而进行的活动或努力工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作业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十四篇】,欢迎品鉴!小学作业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为了实现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结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和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校整体作业建设与规划的指示精神,实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突出作业的各项功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二、规划思路:作业具有巩固知识、发展能、矫正教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它和备课、上课、辅导、评价构成了教学的五个环节。

因此,作业设计要置于教力学环节的整体中来思考,从而保持作业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的一致性。

作业本身也是一个系统,主要包括作业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作业的批改、作业的讲评等环节。

完善作业系统应该以精选、先做、全批、精析为基本原则,从而实现作业的有效性。

我们在精心设计作业的基础上,科学地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要考虑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相结合,数学作业与其他学科作业相结合,作业量与学生认知特点、承受能力相结合,作业难度与完成时间相结合。

达到科学、合理、实效地布置作业的目的。

三、作业评价1、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做出客观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的得失,树立自信心。

2、小组评价: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课堂作业,可以先检查最早完成的作业,每小组只须检查一人,并指出其错误所在,然后由他去评价另外三人的作业,并监督、帮助他们进行订正。

这样在学习小组内互评,学会合作,互勉互助,共同提高。

3、家长评价:家长是学生最好的也是第一个老师,所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请家长也参与到学生家庭作业的评价中,以督促学生形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小学作业时间管理制度

小学作业时间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本作业时间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小学学生及教师。

三、作业时间安排1. 作业时间分为课后作业时间、周末作业时间和假期作业时间。

2. 课后作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学生放学后至晚上8点。

3. 周末作业时间:周六、周日,学生根据学校要求完成作业。

4. 假期作业时间:寒暑假期间,学生根据学校要求完成作业。

四、作业内容1. 课后作业内容:包括当天的课程作业、预习作业和复习作业。

2. 周末作业内容:包括当周课程作业、预习作业和复习作业。

3. 假期作业内容:包括假期课程作业、预习作业和复习作业。

五、作业时间管理要求1.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特点,合理布置作业,确保作业量适中。

2. 教师应注重作业质量,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应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业。

4. 学生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确保作业质量。

5.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作业情况,与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

六、作业批改与反馈1. 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应及时将作业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 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

七、作业评价与激励1. 学校设立作业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

2. 教师可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

3. 学校将定期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八、作业时间调整与监督1. 学校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作业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2.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作业时间不合理时,及时与学生沟通,调整作业时间。

3.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作业时间,如有不合理之处,及时与学校沟通。

九、违反作业时间管理制度的处理1. 学生未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可给予口头警告,并要求补交作业。

2. 学生抄袭、剽窃他人作业,教师可给予严重警告,并要求重新完成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作业管理制度
作业是检测教师教与学生学习效果的中介,是师生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强质量管理,规范对学生作业的管理,根据有关课改精神以及相关管理条例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作业布置
1、每学期教研组内教师应该开展作业专题研究活动,对教材上的作业进行具体研究,确定学期内的作业范围、作业要求等基本内容。

2、教师在布置作业前一般先将作业做一遍,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作业布置应根据学生的学情,为学生精心选择作业,作业要保证基础性和时效性,杜绝机械重复的作业。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和学习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为不同的学生的学习创设不同的作业空间。

3、作业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要根据学科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探索作业的形式,可将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外实践作业等,学生可采用书面、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完成。

4、学生的课堂作业一定要适量适度,一般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十分钟左右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课堂作业在课内时间完成。

5、语数等学科教师要协调好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6、严禁教师将书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二、作业书写
7、一二年级学生用铅笔书写作业,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用钢笔、圆珠笔等书写作业。

8、教师应该根据作业的特点规定相应的书写格式,作业书写应该强调格式规范,书写整洁,作业本干净卫生。

学生作业做错需重写的,可在错题前面打“#”。

作业应该书写题号,每一个大题之间留下一定的距离。

9、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书写:正确:整洁:日期(供教师批改评价).
10、班级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作业展示,发挥学生之间作业的传帮带作用。

三、作业批改
11、提倡学生作业面批制,通过面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改。

教师对学困生的作业进行当面批改,当面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更正,加强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及时指导。

12、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分数与激励性语言”相结合的形式,在“正确”和“整洁”方面评价分别优、良、一般三个等级或者用分数来评价,也可采用“五星”等形式。

教师在等级、分数评价等基础上,应该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引导学生,特别是习作(作文、日记等)、美术等一些创作性的作业,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来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指导与激励作用。

13、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批改时一律用红笔,对正确的作业
采用打“√”等形式,对于学生作业中特别精彩的地方,可采用其他符号或者语言进行提示鼓励。

同时教师对具有创造性、独特性的作业应该以鼓励和引导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14、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一般在错误的地方用“ ” 或者“?”等形式指出来,一般不采用“×”来指出错误的地方,对于书写明显书写错误的地方,教师应该在学生错误的地方将正确的答案书写表示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15、对于学生作业中错误的地方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学生在改错前标注“订正”二字,然后按照作业的基本要求书写,教师及时对学生订正的作业进行批改。

16、对习作的批改要有眉批、尾批,对习作中优美语句用“ ”标出,批改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在批改中既有对学生习作格式、语言等方面的评价,也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鼓励性评价。

17、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业,教师应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既要对学生的作业做出再评价,同时应该对学生的评价做出再评价。

学生的作文一学期相互批改不超过两次。

18、作业应该及时批改,作文一般在一周内批改完成外,其他作业一般在当天批改。

19、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关记录,特别是对有独创性和有普遍性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作为讲解和辅导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