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509人教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优秀教学案例
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历史纪录片、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设计相关的历史情景,如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孝文帝改革是北魏历史上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对于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课主要讲述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掌握其主要改革措施,认识其历史意义,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孝文帝改革。
3.采用史料教学,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汲取信息,形成对孝文帝改革的全面认识。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总结孝文帝改革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孝文帝改革进行深入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zgy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zgy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
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
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

重?2、设巧计谋迁都洛阳
——《洛阳伽蓝记》
(1)迁都原因:
①政治: 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②经济: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③军事: 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鲜卑人乐俑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 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 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 用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又能得出 什么认识?
3、后期——移风易俗
(1)特点: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
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3)影响: 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
推动了北魏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为隋唐统一和繁荣 奠定基础
全面推进 汉化政策
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3、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 ……….
俸禄制能否达到防止贪污的目的?
一定程度上有,但不可能从根本 上防止贪污现象。
对于今天如何防止腐败的问题, 有人提出了“高薪养廉”的主张。 你认为这一主张怎么样?
不同点: 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 易俗;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
小结
背景
社会矛 盾尖锐
内容
均田制 租调制 三长制 整顿吏治
影响
侧重点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保证政府收入 加强政府对人民控制 巩固政权的稳定
通过制度 建设缓和 社会矛盾
鲜卑族 迁都洛阳 落后 革除旧俗

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❼新课情境导入/趣味素材激活]课前新知预习/基础自主初探❸要点探究归纳*疑难名师点拨❸典例精析导悟f典型例题探究)❺知能巩固提升/知能达标演练)冯太后对孝文帝一直存有戒心,孝文帝聪慧早 熟,冯太后担心他长大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 并不喜欢他。

有一次,冯太后在大冷天里,把 穿着单衣的小皇帝关在一间空屋子里,3天不给 他饭吃,还打算废掉他。

后来因为大臣的劝 阻,拓跋宏才保住了皇位。

而拓跋宏从小就跟 着冯太后,对待冯太后就如亲生母亲一样。

所 以,即使被责罚也毫无怨言。

在这两个人的努 力下,北魏进入发展的新时期。

请思考: 1. 冯太后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有怎样的影响? 2. 北魏孝文帝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结果如何?新课情境导入/趣味素材激活 厂••…温馨提示 ...... ..... •: I 如杲您在观寿仁谡件的过I g耘中出戎屈字现社请关闭折麦 j 有的灯乳靈复打开可正常观| *谢・若有不便,啟请谅解! 孝文帝课前新知预习/基础自主初探、^***^ja©自主预习/基础检测I ■■7、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概况:(1) 主持者:冯太后。

(2) 改革重点:建立各种新的制度,以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2.措施:⑴制定一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② 措施: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

俸禄由一国家统一 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准官吏自筹。

③ 影响:使吏治有所好转,成为北魏王朝走向兴盛的重要原 因。

(2) 推行均田制:① 前提: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①背景:, 贪污成风。

②内容: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③作用: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 设立三长制:①目的:配合均田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②内容: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③职责:检查一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

④作用:使国家从_史主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原创3: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原创3: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④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们 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
⑤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会 威胁我们的统治。
孝文帝迁都的理由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之下, 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鲜卑族必须学习汉族文化才能 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②平城不宜为都。 a.位置偏北,不能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不利于对 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b.周围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粮食产量有限。 C.长期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D.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威胁其安全。 ③洛阳的优势。
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 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 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其他新制推行的出发点。 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了地主对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赋税征收和征发徭役。均 田制的实行,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救济的恢复和发展。
3、设立三长制
改革前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改革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特点: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 重点:建立新制,取代旧制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原因:官吏无俸禄,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内容: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官吏自筹。惩治贪
污。 影响:吏治好转,矛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改革
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颁行俸禄制度不一定就 能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 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 机制(任期考核制)配合,使 制度、执行与监督三者相互 结合才可能有效地防止官吏 的贪污受贿。
2、推行均田制——土地制度 前提:中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

高中历史 第三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 3.2 孝文帝的改革

高中历史 第三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 3.2 孝文帝的改革

二、孝文帝亲政与迁都洛阳 1.孝文帝亲政 (1)条件: ①孝文帝在冯太后的严厉管教与督促之下,勤奋学习_儒__家__ 经典著作,汉文化修养逐步得到提高。 ②孝文帝成年后,在冯太后的指导下,开始处理朝廷事 务,起草诏令册文,积累了一定的治国经验。 (2)时间:490年,冯太后病逝,23岁的孝文帝亲政。
——《魏书·李冲传》
[探究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 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请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三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 同点。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 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2.迁都洛阳 (1)原因: ①平城地处边塞,气候寒冷干旱,风沙又大, 农业生产 条 件差,出产的粮食无法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②平城位置偏北,交通不便,不利于北魏对 中原 地区的统 治。 ③鲜卑贵族在平城盘根错节, 保守 势力大,也不利于学习 和接受先进的汉文化。 ④洛阳曾是东汉和魏、西晋的都城,地处中原腹地,农业 发达, 交通 便利。
三、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措施 (1)迁都洛阳前: ①官制的改革。主要是扩充魏晋 九品官制 的品秩,以满 足官僚队伍不断扩大的需要。 ②礼制的改革。主要是遵循《 周礼 》的原则和规定,扩大 对华夏先贤的祭祀,进一步提高孔子的地位,扩大儒学的影 响。 ③继续推行均田制。 ④重视人才的网罗和使用。
(2)迁都洛阳后: ①改服饰。鲜卑贵族一律改穿 汉装 ,替代本民族的官服。 ②讲汉话。百官特别是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不得讲鲜 卑语,违令者降爵贬官。 ③改汉姓。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 ④改籍贯。凡从平城南迁者,都以洛阳为籍贯。 ⑤建立门阀制度。 ⑥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 汉人 通婚。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材料研读 “均田制”是拓跋人最重要的创新之一。这项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重新安置失去土地的农业人口,防止更多农民迁移他地,最终提高 粮食产量并增加税收。……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有权利从政府那 里领取一片土地,终生使用。他们死后,土地将被收回,然后重新分 配。除了这种“私田”之外,还有所谓的“桑地”……可以由父传子,不 再重新分配。 ——[德]艾伯华《中国通史》 互动探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北魏“均田制”的施行目的及其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行“均田制”的积极影响。
内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影响
(1)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 对北魏朝廷的支持 (2)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
自主思考如何理解孝文帝改革后期坚决“移风易俗”的政治目的? 提示:通过前期改革,北魏已经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实现了封建化 改革,移风易俗有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推动政权向汉族王朝 统治模式的转化;推行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有助于确立北魏王朝 在黄河流域的正统地位;有助于发展经济,稳固统治秩序。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参考答案:(1)汉话。内容:提倡说汉话,规定三十以上的人不要求立 即改说汉话,三十以下的人必须立即改说汉话,否则予以罢官。 (2)消除民族间交往的障碍。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主的北魏各少数 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促进民族大融合。
探究点
当堂检测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均田制的相关内容。回答第 (1)问需要提炼材料信息,“计口授田”和“均给天下田”的相同之处就 是按人口分配土地。孝文帝沿用了鲜卑族村社土地分配的传统,制 定了均田制,并推行天下,其授田范围更为广泛。第(2)问,可从稳固 北魏统治、土地制度变革、加速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其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1)渊源:鲜卑族村社土地分配的传统。相同之处:按人口 分配土地。 (2)影响:均田制的实行,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统治;发展了封建 的土地所有制;推动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 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 (共21张PPT)

汉 族 以农耕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 方 以游牧 少数民族 为主
逐水草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而居
5
课堂小结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统一了北方,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 合加强。 2.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人民起义 不断,出现统治危机。 3.前期统治者及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 族先进文化。 5.孝文帝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族的先 进和鲜卑的落后有深刻认识。
12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3
穿汉服(展示图片)
14
汉服俑
胡服俑
北方民族融合前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服装上有很大差异 15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 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胡床
椅子
方凳 16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贺楼
汉姓 元 穆 陆 贺 刘 楼
17
北魏孝文帝改革


帝 建立北魏

定都平城,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景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北方出现了民族大 融合的趋势。
9
二 改革措施 1、建立新制度 措施:
影响
政治 俸禄制度吏治好转 三长制度保 高证 农国 民家 生对产人积民极有性效,控制提
经济 均田制 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 迁都原因
2、迁都洛阳 措施: 迁都过程
迁都影响 易衣服
讲汉话、
3、移风易俗 措施 改汉姓,
实行汉化
通婚姻
改革学校教育制度
10
迁都洛阳 ----推动改革的深化
1 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共26张PPT)

北魏政府
北魏政府
—商—〞《 废资井治田通,鉴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
宗主 孝②〞地实 方质政是权推掌行握土在地国国家有手制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高按,级促 别进高了低土发地放私,不有许制官的吏确自立筹;。 以孝“〞南 实伐质”是为推借行口土,地国49有3年制~。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州郡
一(、孝男 文子帝十)五诏岁不以得上以,北受俗露之田语四言十于亩朝,廷桑,田若二有十违亩者;,免所居官。
落后的少数民 族文化
地处黄河之 南,农业生 产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并 举兵南下征服较弱 的“南齐”
先进的汉族文化, 数个朝代之都
1.平城草木丰盛,牛羊成群,气候不冷不热,而洛 阳夏季酷热难耐,为什么要迁到洛阳去呢?
2.我是个大奴隶主,在平城有豪华的宅院,大量的 地产,还有众多的奴隶,生活的很好,不能迁都。
原因:
A 都城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新都洛阳适应统治需要
根本原因: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 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从平城方面看 从洛阳方面看
平城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
不利于改革
族地主的合作
气候恶劣,交 通不便,生产 不能满足需要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 制中原
3.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而洛阳周围多数 是汉人,语言不统一,多别扭。
4.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们 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
5.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会威 胁我们的统治。
面对众多的守旧反迁都势力,请你设 计一下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手段 达到其迁都的目的?
迁都过程:
吏治好转,农民安心从事生产,

简述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简述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简述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是北魏第一位重大改革者,他所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于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首要目标。

他实行“摄政制度”,以削弱重臣的权力,在政局中保持稳定和平衡。

摄政制度的主要内容为由皇帝亲自选任三名摄政王,分别管理政府的军事、财政和司法事务。

摄政制度使北魏政治制度更加文明、有效,防止了一些激进改革主义者的不稳定行为。

此外,北魏孝文帝也采用一些重要措施加强政治控制,例如建立监察机构、实施重臣察访制度、削弱封建豪门势力等。

所有这些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为北魏政治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和土地制度改革。

北魏孝文帝还实行了重要的经济和土地制度改革。

与其前任的统治者相比,孝文帝更注重农业生产。

保护农民利益,实行“平恩法”,规定基本的土地制度,遏制了地主的剥削行为。

他还制定了制革、生丝、造铁、制盐等政策,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稳定了人民生计。

他创办了干校,借助它来培养农民的生产技能,促进人民的生产技能。

三、教育和文化改革。

尽管北魏统治阶层不重视文化和教育,但北魏孝文帝全面重视文化、教育和宗教改革。

他特别注重孔教教育,宣扬礼制和孔子的教育思想。

他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一批宏伟的孔庙并培养大量的士人和文工等。

北魏孝文帝还认识到士人是国家良民和文化的精神领袖,所以他在教育上也十分注重士人的培训。

为了培养优秀的士人,他在全国各地建造了大量的师范学校和湖阴书院等,同时鼓励弘扬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

总之,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杰出的改革者和国家统一者。

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土地、文化和教育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北魏的繁荣和发展,并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后强化演练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里指的是()A.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B.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C.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D.改行三长制,迁都洛阳解析:均田制把土地分给了农民,谁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此,北魏废除宗主督护制,设邻长、里长、党长,负责上述工作,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使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

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迁都洛阳等,虽然也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但和均田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答案:A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迁都洛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可以得出,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吏治有所好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

答案:A3.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C.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考查均田制内容。

均田制是一种封建的土地国有制度,是将政府掌握的土地授予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收入。

所以答案为B项。

答案:B4.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和迁移能力。

题干中“‘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说明在均田制实施后仍存在土地集中和土地兼并现象。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一、选择题1.据史书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

”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 )A.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B.推行均田制C.设立三长制D.推行新的租调制解析:“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意思是说北魏的官吏巧取豪夺,贪得无厌,贪污受贿盛行。

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严惩贪官污吏,同时实行俸禄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答案:A2.北魏前期的新政卓有成效,主要表现为( )①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②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巩固了北魏政权④使鲜卑族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前期改革作用的全面认识能力。

前期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方面,针对北魏社会矛盾,为解决社会问题而改革,但④得益于后期改革,故选C项。

答案:C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

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解析:均田制的推行,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体现出物质文明的进步,故B正确;其他三项错误。

答案:B4.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有( )①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②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③农业生产发展④政府的收入增加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5.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 )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解析:北魏实行均田制,加强对天下田亩赋税的管理,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豪强地主隐瞒赋税,故A 项正确;吏治腐败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故B项错误;排斥汉族地主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拒绝移风易俗看不出来,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020/2/29
2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改革第二阶段)
1.推行
(1)主持者:孝文帝 (2)侧重点:汉化政策。
2.措施 3.作用
(1)设巧计迁都洛阳 (2)移风易俗 (3)学习汉族的制度
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易 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2020/2/29
3
三、移风易俗 —(改革第二阶段)
课程标准: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020/2/29
1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改革第一阶段)
1.推行
(1)主持者:冯太皇太后
(2)侧重点:建立各种新的政治制度。
2.措施 3.作用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2)推行均田制 (3)设立三长制 (4)推行新的租调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 魏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位置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
过 (1)孝文帝以“南伐”为名,巧设计谋迫使贵族大臣 程 接受了迁都的决定。
(2)495年,北魏正式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
影 孝文帝借迁都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

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政 治、经济的中心。迁都洛阳,为孝文帝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C.作用:使无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推动了北方地 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020/2/29
6
(3)设立三长制
A.目的: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B.职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推行均田制。 C.作用: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 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 (4)推行新的租调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共18张PPT)
3)职能 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
征发 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
三长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一里长,五
邻长 5户 里一党长,负责清查户口和田亩、征收赋
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里长 25户 党长 125户
经过三长体系的清查和核实,改变了隐瞒 户籍的情况,大量依附人口脱离豪强,重 新成为政府控制的编户。也使北魏的地方 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
三国魏文帝曹丕曾讲:“三世长者知被 服”(三代富贵的家族才懂得如何穿衣)。
当时的人认为穿衣不仅是为了御寒,而且 是一个人身份与地位的标志。(衣冠人物)
说汉 语
今欲断诸北语(禁用鲜卑语),
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
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免)。
——《北史·魏本纪》
孝文帝皇后冯氏 被废出家为尼,终于瑶光
B、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
C、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 中华文明的发展
2、移风易俗
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 改籍贯。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文化的 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的支 持,有 (结辫左衽,夹领小袖短袄)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北魏洛阳龙门石窟《皇帝礼佛图》孝文帝
6)均田制的局限性
A、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 然存在。(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 B、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C、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3、设立三长制(基层管理制度)
1)原因 A、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
方与中央的矛盾。 B、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2)内容 邻长——里长——党长
气候恶劣,交 通不便,生产 不能满足需要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 制中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小结
一、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必然原因:北魏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二、社会基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
三、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经济:实行均田制、新租调制(学习汉族的农耕经济)
2、政治:整顿吏治、实行三长制(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北魏 刘宋
胡人与汉人
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为代表的北方及 西北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在100多年 的时间里,这些游牧部落长期在中原地区生活,逐渐抛弃旧有的传 统,转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汉民 族的新成员。与此同时,一部分汉人在与胡人接触过程中,受到胡 文化影响。他们不仅在穿着打扮、日常习俗上模仿胡人,而且也改 取胡名,改说胡语。到后来,他们的子孙干脆以胡人自居。
姓名:元宏 曾用名:拓拔宏 庙号:高祖 谥号:孝文帝 出生地:平城 (今山西大同北) 民族:鲜卑族 在世:467-499 在位:471-499 爱好:儒家思想 特长:诗赋 历史评价:
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 族大融合。
一、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试概括孝文帝改革的个人因素。
三、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3、文化:革除旧俗
(学习汉族的文化习俗)
推动了北魏社会封建化的进程
课堂练习
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A、整顿吏治 B、迁都洛阳 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
三、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探究四: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夷物经后政殷济来治料狄阜:中:。。国促推自昨的进动晋至统了了宋洛一北少以阳奠方数来,定经民,始了济 族知视坚的政衣洛实恢权冠阳的复的士为—经和封族荒—济发建土,摘基展化,并自础,;在此杨。巩中中庆固原谓之了长,《北江礼洛魏以仪阳政北富伽权,盛蓝,尽,记为是人》 材化政社国治会家料”、整的……通体 形北扭向:成朝转重。促的了振进强魏的了盛晋隋民来以唐族自来大的体的帝交制帝国流的国的与力颓历融量势史合…,出,…交并口有构替。利成的于了“统走胡一出化的门”多阀和民士“族族汉
材料二:魏初规定:“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自文成帝(孝文帝祖 父)始,又兴十五项“杂调”(杂税),后以战争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 租五十石, 为正常年租赋的二倍半!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北魏政权出现了什么问题?
在旧有的宗主督护制和九品相通制下,地方官吏与豪强地主相互勾结, “纵富督贫, 避强侵弱”,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并加重了广大农 民的负担,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3、文化:革除旧俗
(学习汉族的
文化习俗)
三、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推动了北魏社会 封建化的进程
经济: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政权,为后来中国的统 一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政治:推动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社会整体: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课后练习
思考:有人说商鞅变法是一场革命,孝文帝改革是一次变 革,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并谈谈你的理由。——摘Biblioteka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思考: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中 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原因 ①符合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根本原因) ②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③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④冯太后和孝文帝坚定的改革决心。
启示 ①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民意。 ②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 ③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④改革者的素质。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目标
1、探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一、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试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必然原因。
材料一:“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 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
一、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试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必然原因。
材料三:北魏统治者为掠夺土地、人口、牲畜和财富,热衷于发动战争。 他们强迫其他各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 后面督阵的鲜卑族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 将。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 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随着胡人入驻中原,民族融合的趋势在不断加强
一、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社会基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 势出现。
一、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试概括孝文帝改革的个人因素。
谥号:文成文明皇后 在世:442-490 出生地:长安 民族:汉族 信仰:佛教 籍贯:长乐信都(今河北衡水地 区冀州市岳良)人 执政时期:太和元年(477)至十 四年(490) 特长:她熟悉儒家经典,聪明果 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 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 历史评价: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 治家,主持北魏政权多年,推动 民族融合和汉化政策,对北魏的 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的北魏政权出现了什么问题?
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一、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试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必然原因。
落后的政治经济 文化制度
民族歧视政策
阶级矛盾尖锐 民族矛盾尖锐
一、必然原因:北魏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已经迫 在眉睫)
一、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试概括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基础。
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 1、前期由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中后期由孝文帝主持 ,主要是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小结: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经济:实行均田制、新租调制 (学习汉族的农耕经济)
2、政治:整顿吏治、实行三长制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