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教学方法建议
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
难点: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导入
2019年暑假期间,北京某中学去往华东地区开展研学旅行,那里既有古镇周庄又有现代化国际都市—上海,还有极具南方特色的苏州园林。

组织学生思考,在华东地区研学期间,体验到的景色与北京一样吗?
【多媒体展示】(地理景观)我国华东地区景观图
教学精讲
◆任务一地域文化◆
活动1:以南北方景观差异为例探究地域文化的形成
结合华东地区景观图片,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教材P43图2.31地域文化造成了特色各异的城乡景观,并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南北方景观差异
1.周庄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体现了什么思想?
2.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与什么有关?
3.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教师总结:周庄的景色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特点,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19世纪时,上海外滩曾是西方各国在中国的租界,各国领事馆在此集中,因此建筑风格多样。

苏州园林讲究不对称美,而北京的园林处处对称且方正。

教师:这些景色的差异体现了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民居、饮食、服饰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42—43,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地域文化
1.什么是地域文化?
2.什么事物最能直观体现地域文化?举例说明这类事物该如何进行分类?教师总结: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不同,形成的人文景观也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多媒体展示】(重点内容)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从景观入手感受地域文化
(1)自然景观:指极少受到人类直接影响或未受到人类影响的景观,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2)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如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3.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

活动2:探究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教师:人文景观是地域文化的显著体现。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3-44红河哈尼梯田的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其影响,并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红河哈尼梯田
1.山上超过一定海拔保留了大片森林,这些森林有什么作用,这体现了什么理念?
2.根据季风气候的降水特点,思考发展梯田农业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当地村民是如何解决这个困难的?
3.此地的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又是否可以在不同地方传播?
……
教师总结:哈尼族等民族在山上保留了部分森林以及结合降水特点的梯田设计,无一不体现出人地和谐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值得传承和传播的。

【多媒体展示】(答案示例)红河哈尼梯田
1.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只有保证足够面积的森林,梯田的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体现了人地和谐的思想。

2.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容易导致旱涝灾害;修建沟渠连接各家梯田,选出分水官负责调配水量,形成水资源统一分配的分水制度。

3.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已存在千年,延绵不绝,说明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可能需要调整,以便适应新时代要求。

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其他地方很难复制梯田文化景观,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审美情感值得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传播。

◆任务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活动:探究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教师:不仅红河哈尼梯田可以体现地域文化,其他区域的乡村景观也可以体现地域文化。

根据教材P45图2.34宅高田低—江西婺源月亮湾及所给资料,思考问题:村庄与田地呈现出怎样的空间布局?这种布局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人类的哪种智慧?
【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江西婺源月亮湾
婺源的月亮湾位于秋口镇外俞村。

在到达李坑的半路之间,有一座狭长的小岛,小岛夹在两岸之间,形状犹如一弯眉月,故名月亮湾。

春日田野大地金灿灿的油菜花、翠绿的茶叶,与远处笼罩在晨雾中的山峦交相辉映,不时还能看到山下黛瓦白墙组成的古村落在袅袅炊烟中呈现。

教师总结:月亮湾呈现出“宅高田低”的空间布局,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这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体现了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

教师:乡村景观除了能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还能体现什么呢?下面我们结合教材P45图2.35福建永定土楼来探讨并回答下列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福建永定土楼
1.永定土楼中直径最大的达到70-80米,高四五层,其中有四五百间房屋
可以住七八百人,修建这种建筑的目的是什么?
2.土楼一层、二层不开窗户并且土楼最高处设有瞭望台,这体现了土楼的
什么功能?
3.土楼体现了哪些地域文化?
教师总结:土楼的基本功能就是居住。

低层不开窗、高层设置瞭望台的目
的是防御。

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既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也体现了其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也就是说,乡村景观还能体现当地人的
社会组织形态和精神追求。

【多媒体展示】(重点内容)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体现方面举例
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我国南方的土楼
◆任务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活动:探究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中的体现
教师:地域文化也同样体现在城镇景观中。

世界上的很多地区都有自己的城镇色彩。

观察教材P42图2.30智利瓦尔帕莱索景观图片,结合教材P46-47,思考问题:为什么瓦尔帕莱索五彩缤纷呢?
教师总结: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

港口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

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

由此可见,城镇的色彩、色调可以体现当地的文化底蕴。

教师: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的,它还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根据教材P47图2.39北京老城的四合院,并结合北京城的空间格局图,回答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北京城
1.试从北方气候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封闭、主体房屋坐北朝南建筑格局的形成原因?
2.北京四合院建筑风格体现了哪些特色地域文化?
3.描述明清时期北京城的空间布局特点,说明其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

教师总结:四合院的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北京城的空间格局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多媒体展示】(答案示例)北京城的四合院和故宫
1.北京在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多西北风,四合院封闭可挡风沙。

房屋坐北朝南,窗户南开,采光好,利于房内保持温暖。

后墙不开窗,遮挡西北风。

2.中国人含蓄、忌外露的性格;维系亲情;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思想相对保守。

3.北京城的空间格局是以皇城为中心,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功能分区明确,道路规划如棋盘的布局方式。

这种布局风格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强调秩序和等级观念,且在功能分区上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教师总结:无论是西方的城镇色彩,还是我国的古代建筑,城镇景观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