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媒体概论
(完整版)数字媒体概论
数字媒体概论第一章导论一、有关名词界定1.媒体、媒介、媒质2.在人类社会中, 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表现形式称为媒体。
媒体原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储存信息的实体, 一般也称之为媒质,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或称之为媒介), 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像等。
3.多媒体·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发展的四大方向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开放系统、缩小化和网络计算机技术。
4.简单地说, 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的组合, 如文本、数据、声音、图像、动画等的混合。
“多媒体”来源于“多媒体计算机”, 因此所谓多媒体就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介)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体(媒质)上的信息用计算机进行采集、存储、编辑、显示、传播等综合处理的技术, 所以也称为多媒体技术;通过这种多媒体传播的信息称为多媒体信息;能够产生、存储、传播多媒体信息的系统称为多媒体系统。
·第四媒体, 网络媒体·在大众传播领域, 报刊是最早的“第一媒体”。
·广播和电视称为后来相继出现的为大众提供信息的“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
5.万维网称为继传统的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 网络同时也是多媒体。
6.数字媒体7.数字媒体, 简单地说就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通过计算机产生、获取、记录、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
这个概念的核心包括两方面: 一是数字化的手段, 显然这与计算机有关;二是媒体, 也就是说与信息传播或传达有关。
·手机媒体, 第五媒体·手机的发明是为了解决移动中的语音通讯问题。
·第三代手机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而是传输速率的提升。
·手机又被称为“网络的延伸”。
手机被视为最有希望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它已经从最初的人际语音通信工具向综合型媒体发展。
二、数字信息的分类(人类最容易获取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得到的视频和音频信息)1.文本信息·文本信息又包括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 它是最基本的传播媒体, 也是在数字媒体信息系统中出现最频繁的媒体。
新媒体概论中的名词解释
新媒体概论中的名词解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一些新媒体相关的名词,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其含义。
本文将对一些新媒体概论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媒体的概念和应用。
一、数字化媒介数字化媒介是指通过数码技术传播信息的媒介,如互联网、手机、电视等。
它们使用数字化编码,可以以数字形式存储、传送和处理信息。
数字化媒介的出现,使传播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极大地拓展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方式。
二、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媒介,通过在线平台使用户可以创建、共享和交流内容的媒体形式。
常见的社交媒体包括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等。
它们通过虚拟社区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了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分享信息和建立联系的平台。
三、用户生成内容(UGC)用户生成内容是指由一般用户而非专业媒体机构创造、编辑和发布的内容,如博客文章、社交媒体上的发言、视频分享等。
这种内容是由用户主动产生和分享的,反映了用户个人的观点和体验。
UGC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垄断,使普通人也能参与到内容创作和传播中来。
四、虚拟现实(VR)虚拟现实是一种通过电脑技术模拟出的与现实世界相似或完全不同的虚拟场景或环境,让用户可以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
通过佩戴VR头盔等设备,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虚拟场景中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游戏、模拟培训、旅游等领域。
五、增强现实(AR)增强现实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相结合的技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显示虚拟图像,将其叠加在真实世界中。
用户可以通过设备的摄像头观察周围环境,并在屏幕上显示相关的虚拟信息。
增强现实技术在实时导航、游戏、广告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六、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指通过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发掘出隐含的、以前未知的、可理解的模式、规则、关系和知识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数据被记录和存储下来,数据挖掘成为了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第一单元新媒体概论基础第一章新媒体导论·新媒体的基本问题1.数字出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出版方式.2.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网络化.3.新媒体的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特征,起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4.数字电视:又被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5.智能电视:就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电视,其本质是计算机的一种新形态.6.目前的新媒体包括互联网和移动媒体.7.智能手机的本质特征是:在硬件上具有CPU,在软件上具有操作系统.8.新媒体的定义: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9.数字出版的影响:1对人类的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流方式产生了影响.2对人类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3对社会文化的整合和传承提出了挑战.10.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亿.·新媒体的优势1.从传播学分类来看,目前较为同行的是将传播类型分为五类:内性传播自我传播或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新媒体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类型.2.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3.新媒体的优势:1新媒体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与更新速度更快、成本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零成本全球传播.4搜索便捷.5多媒体传播.6超文本.7互动性.·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1.改变现有传播格局:(1)形成新的交流环境.信息的传播空间发生了变化,传播机构和个体受众的区别缩小了,静态信息接收方式向动态信息接收方式转变.(2)新媒体生态更加复杂,对既有的信息传播秩序带来了强烈冲击.(3)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个人媒体得到了较大发展.(4)受众分化更加明显.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从小众传播到大众传播,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漫长过程,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接收方式,推动分众传播、小中传播更深入的发展.☆2.冲击舆论调控机制:(1)冲击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新媒体使信息形成了一个“5A”的网络环境.从对正面宣传的影响上看,新媒体形式多样、信息内容庞杂,很容易将正面宣传的内容淹没,而错误的观点、非理性的舆论却有了传播渠道和生存空间.(2)冲击信息传播秩序.大众媒体传送的信息越多,在不同经济地位的人之间,“知沟”就会越大,而新媒体则更加强化了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3)冲击媒体发展环境.网络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不断冲击着新媒体的发展环境,影响新媒体公信力的建构.新媒体上的舆论变得更加多元,传统的“把关极致”受到的冲击增大.·纸媒还有明天吗1.数字出版产品的分类:1按传统出版物的继承关系:数字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2按照是否具有互动性:网络地图、网络游戏、在线知识服务.3按照信息类型,动画、文本、音频、视频等.2.按需印刷:指的是受到读者或顾客的订单后才印刷、装订和销售的出版物.3.数字产品的分类:1按照继承关系分类: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期刊、音像制品.2按照是否具有交互性区分:网络地图、网络游戏、在线知识服务、应用程序.3按信息类型分类:文本型、图书音像型、动画型、音频型、视频型和多媒体型等.4.数字产品的特点:多媒体、超链接、开放性、数字产品内容的不确定性、互动性、信息海量、传播效率高、使用便捷、可获得性.5.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1技术与内容的关系:内容是数字出版的本质,技术是手段.2产品与需求的关系:3内容提供商与平台运营商的关系:4传统内容资源与数字内容资源的关系:5传统出版数字化升级与数字出版新业态的关系:6.电子书:是利用忽视掩护、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终端阅读设备进行读取的数字化图书.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电子书内容,电子书阅读器,电子书的阅读软件.第二章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1.产业:是具有某种同意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组织经济活动的集合.2.数字出版产业:是出版企业组织所开展的数字活动的集合,是所有参与数字出版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传播活动的企业或组织,所组成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是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数字出版产业的特点:1产业集中度高.2低消耗和高附加值.3业务活动的平台化.4技术和平台商推进产业链重构.5以技术标准为保障.·新媒体理论研究模型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新媒体时代受众理论1.受众:简单地说,便是接受信息的人.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是信息到达的终点信宿,此过程可以简要表示为:信息→新闻传播者→大众传播→受众→极少量的信息反馈.2.网络受众:新媒体的信息接收者.3.“网民”泛指上网者.只有上网者处在单纯的接受信息状态时,我们才能称之为“网络受众”.网民有时既接收信息有发布信息,从外延上看,网络受众是网民的子集,或者说使其组成部分,在逻辑上,研究网民必然包含了对网络受众的研究.4.从受众角度看,新媒体具有选择性、主动性和互动性,这些传统大众转播方式所不具备的特点.5.新媒体的互动性:受众反馈几乎都是一种“延迟”行为.互联网是双向、多向交流的媒体.互动性是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的一大优越性.新媒体的互动性带来受众的主动性,传播学认为,任何传播行为尤其是大众传播,都应该是双向的.6.新媒体带来受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性:新媒体中受众的主动性表现得十分明显,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在新媒体中,受众可以对信息进行自由选择.7.传统的大众媒体是点对面的传播,传统的大众媒体发送信息有两个特点:一是单行的推送式,媒体把经过编排了的信息推送给受众;二是点对面式,一家媒体向众多手中推送同一种信息,这种方式一方面是被动的,另一方面是群体性的,受众只能是接受同样的信息而别无选择.8.接近权: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从传播学角度来看.9.强调受众接近权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传播效率.一个有效的传播模式不仅要包括从传者到受众的信息流动,也应该包括从受众到传者的信息反馈.2有利于建立健康积极的媒体环境.3有利于妥善地解决信息员和传者之间的关系.10.受众接近权实现的困难性在于:1传统大众传媒的时间和版面的限制性决定了受众的意见和客观事实不可能被全部反映.2传统媒介的高度选性、时间和版面的限制让媒体对信息进行选择被普遍认可.而媒体必然在选择时会有所偏重和回避,使受众很难被公平对待.11.网络对现实受众接近权的积极意义:1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准入特权,受众由被动的接受到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2网络使得个人的意见获得的有力传播.3网络使传统媒介的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要监督媒介权力,就要先打破它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垄断地位.12.大众传播有三个特点:根据报道的类似性——由此产生共鸣效果;同类信息传播的连续性和重复性——由此产生累积性效果;信息到大范围的广泛性——由此产生便在性效果.其结果为,造成一个一方声音越来越大而另一方声音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由精英走向大众化1.中国网民数量增长的原因:1中国经济实力增长,上网费用下降.2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网络运营商的重组及竞争加剧,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在不断优化.3公众上网较为积极.4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发展,使得的计算机网络制式和技能在迅速普及.2.搜索引擎四部为:搜索器、索引器、检索器、用户接口.·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1.网民可以按中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地域、性别、年龄、支付能力收入、教育水平、职业结构.2.与传统媒体的受众心理相比,网民表现突出的心理特征有:1参与性心理.与传统媒介受众不同,网民不仅仅是接受者与旁观者,网民更多地加入传播过程中.2个性化心理.网民的媒介消费行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更多的自主性.3虚拟环境下的匿名心理.网络给网民提供了一种充分放开自己的环境,在匿名的状态下,他们更加追求在物理世界里无法满足的需求.3.网民的新闻信息需求至少有以下几个新特点:1信息来源很多,选择余地很大,接受时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很强.2在大量信息面前,受众需要在选择上获得帮助.3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么能力加强,个人独立自主性也相应增强.4对传媒的需求增强,需求的个性化程度提.受众需要更优质的服务,包括符合他们个性化需求的传播,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关注经济信息.4.动机:原始含义是引起动作,心理学则把人们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音素称为动机.5.网民上网的动机:1求知,是以对知识、信息的追求为目的的一种动机,它是网民中最常见的一种心里活动.2消闲娱乐,娱乐,是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的一种动机.3求名,追求自己成名,获得成就.4求便,如网上购物.5逃避动机,新媒体可以使网民逃避现实,不理会常规工作.6.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但是随着网民的大众化,为了休闲娱乐而上网的网民比例已经逐步上升为第一位,这印证了新媒体的娱乐化趋势.新媒体娱乐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网民结构的大众化,网络正在由“精英”的“专利”转化为大众媒体,网民结构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网络游戏热也促进新媒体的娱乐化.7.马太效应:指的是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种现象.莫顿将马太效应归纳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在新媒体领域,马太效应指的是网民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经常访问的网站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个网站上.第二单元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新媒体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新的传播类型.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网络人际传播1.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在一起,人们通过电子邮件互相传递信息,在网上交流,是一种存贮转发式服务.2.电子邮件的特点:1传输速度快.2非常便捷.3成本低廉.4信息多样化.5有广泛的交流对象.6比较安全.7保存时间长.3.电子邮件的传输是通过电子邮件简单传输协议SMTP来完成的,它是互联网的一种电子邮件通信协议.存贮转发式,是电子邮箱系统的核心.·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五章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门户网站1.门户网站: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2.新浪又王志东创立,和搜狐网易腾讯并称为“中国四大门户”.3.腾讯成立于1998年11月,其主要产品有IM软件,网络游戏,门户网站以及相关增值产品.4.网易,1997年6月创立.5.搜狐,1998年由张朝阳创立.6.新闻网站:指以经营新闻业务为主要生存手段的网站.·垂直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第六章博客·博客的特点年的“德拉吉”报道让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博客的力量.年的“9·11”事件,是博客发展的分水岭.3.博客就是一种在网络上的流水记录形式,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4.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简短明了以及个性化.从技术层面上讲,博客就是个人主页或个人网站.5.博客不同于现实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主体充分表达自我的可能:网络的虚拟性使主体可以隐匿其真实身份;网络的开放性可以让人随时传播自己的观点;网络的互动性使主体可以方便地与人交流、沟通、互动.6.博客的特点:1具有共享性,以共享的方式扩散.2具有互动性,博客一刘艳的方式进行交流,传者和受者可以实时互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者.3具有大众化特征,博客满足了“四零”没有技术、成本、编辑、形式条件,是“零进入门槛”.4博客具有娱乐性,是一种自由体验式写作.5博客具有草根性.6博客具有感化性的特点.博客写作源于内心冲动,是一种体验式写作.6.博客对传统媒介的影响:1拓展新闻猜忌渠道,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传播主体平民化.2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方式,使传播内容丰富化.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大新闻事件的发展.7.博客存在的问题:博客给传统道德带来了一系列冲击,其虚拟性弱化了道德规范,信息多元化导致道德信念迷失,匿名性导致了道德人格的异化.1博客仍需要传统主流媒体.2博客具有草根性,实质是娱乐化平台.3已经成为了商业炒作的工具.4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5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微博1.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用户端组建个人社区.2.微博的优势:1简单易用.2主动性强.3及时性强.4发布平台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微博的社会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民主化.3.微博对新闻行业的影响:1微博成为重要的消息来源.2微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大新闻事件的发展.3微博是媒介组织传播产品的新方式.微博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其也成为实时新闻更新的重要来源.4.茧效应:指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明显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们通常选择接受那些符合自己既有判断标准、自己易于接受的信息,就像他们自己编制的信息茧,他们企图借助这层茧来逃避现实生活得某种不确定性,坚守不得不做出的众多选择.5.微博的冷思考缺陷、局限性:1发布信息随意性强,真实性没有保障.因此用户表达会更加随意,这种状态往往导致用户的表达缺乏节制.2微博具有草根性,实质是娱乐化平台.一方面单条微博信息十分有限,但是微博信息总体上却又具有海量性,这造就了微博的草根性和娱乐性.3微博已成为商业炒作的工具.4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基于微博自身的快捷分享,其为信息的病毒式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5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国内微博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免费+广告营销”,即免费拱网民使用,向企业收营销费用.一方面微博比较零散,另一方面微博信息可信性较低.6面临管理的困境.第七章微信·微信的发展1.微信快速发展的原因强大优势:1除了具有短信实时推送功能之外,推送内容的类型还呈现多媒体的特征.2背后的腾讯具有强大的资金支持.3明确了微信是强关系属性.4能适用于多手机机型平台.5自身也在不断完善.2.微信是移动互联网代表性产品,微信极大的促进了网络人际传播与人际沟通.数字化、互动性是手机的基本特征,其最大的优势是便携性和私密性.兼具互动性好、信息获取即时等特质.3.微信的传播优势:1人性化设计,操作便捷.微信打破了传统网络交流的固定范围.2多媒体传播.微信可以实时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3系统开放,免费试用.微信急用几乎是零资费,性价比非常高.微信可以跨运营商和跨手机操作平台.4用户黏度高.从传播模式看,微信的传播主体非常明确,就是基于手机用户.5传播主体——双向性、互动性.6传播内容——私密性、即时性.微信信息交流内容也更为私密.其内容发布具有即时性.7传播渠道——多媒体平台集成共享.8传播效果——扩散性、准确性.·微信的社会影响1.意见领袖: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可以用过传播信息对别人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人物.2.微信带来的企业营销的新变革:1基于LBS计数喝茶看“附近的人”功能,发掘潜在客户,实行精准营销.2基于O2O模式和“二维码扫描”功能,开展品牌病毒式传播,发展电商业务.二维码抽象的凸陷链接了线上和线下,通过摄像头的扫描就能够轻松获得相应信息.它在线上可与商家产生联系,在线下能进项消费,充分体现了移动端在O2O上的发展.“微生活”的内涵就在于将微信融入具体的日常生活中来,提供本地化服务.3基于公众平台和朋友圈的功能,打造全新社交关系网,开创企业口碑宣传新方式.微信公众平台在精准性和专业性方面更上了一层楼.而朋友圈功能能让微信的私密社交能力被激活,成为分享式口碑营销的良好渠道.4基于数据统计功能,开启大数据时代定制服务营销新模式.数据统计功能的推出使查看的数据更多更全面细致.3.微信的营销模式:1漂流瓶——品牌活动式,提高品牌知名度.2位置签名——草根广告式,吸引周边用户.3二维码——O2O折扣式打造忠实客户群体.4开放平台、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社交分享式,实现口碑营销.开放平台和朋友圈是有效的社交平台.视线企业信息的病毒式传播.4.微信营销的特点:1低廉的营销成本.2大量的潜在用户.3精准的营销定位.4信息交流的互动性.5信息传播的有效性.6多元化的营销模式.5.微信公众平台很适合被传统媒体借用进行更有效的大众传播.6.纸质媒体使用微信情况:1纸媒“发声”.2互动服务.利用微信的即时互动性来维护粉丝群体.3深度报道.纸媒推崇“内容为王”,依靠其专业的采编团队,使深度报道成为其优势.7.微信在广播上的应用:微信以其便携性、速度快、容易操作等特点吸引了众多听众.8.媒体类公众平台运营主体主要包括四类:1门户网站频道.2传统广电以及平面媒体.3独立科技媒体.4自媒体.9.传统媒体与微信的融合发展:1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实现其固有品牌的病毒式传播.2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朋友圈功能作为“原料加工厂”的平台.3传统媒体可以用微信的用户筛选推送功能提高传统纸媒体信息传播的准确度.4传统媒体还可以借助微信的实时接收特性加强重大事件的报导和突发新闻的影响力,即权威解读和声音.·微信与微博的比较1.传播方式的比较:微信侧重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微博则侧中大众传播.微信是一对一、点对点的传播,目标群体更具有针对性,大致可分为好友之间传播、朋友圈传播以及信息接收三种.其中信息接收指的是微信用户接受来自腾讯网站推动的新闻广播和来自公众账号推送的信息等,并可以向自己好友转发或分享到朋友圈.微博侧中大众传播,信息发布者无法预知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微博则侧重大众传播,微博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信息平台,信息的发布者无法预知信息的发送和接受.所以应该说,微博是通知系统,而微信是通信系统.2.用户网络社交比较:微信以强人际关系为主,微博则以单向关注的弱人际关系为主.微信以强人际关系为主要社交关系,以个人人际关系为核心,通过强广西和弱关系两种方式进行信息的生产和传递.从微信强关系来看,主要以亲戚朋同事等关系进行点对点方式信息沟通.从微博的弱关系来看,微博以单向关注的弱关系人际关系为主,易于人群的集结.3.传播效果比较:微信信息可信度高于微博魏新雨微博完全是具有不同基因属性的产品,微博有更强烈的传播和媒体属性,而微信有更强的粘性、更好的交流体验.第八章社交网站·社交网站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1.社交网站:是给予互联网的一种服务,它可以让用户在特定的网洛西汀中构建一个公开的活着半公开的形象,用户还可以在上面列出自己的各种联系人,彼此进行交流互动.2.社交网站的一个最显着特点在于:他使用户能够系统地在网络上将自己显示的社交网络公之于众.·社交网站对传播的影响1.六度分隔理论:又称为六度空间理论、小世界现象、小世界效应.该理论假设世界上所有互不认识的人只需要很少的中间人就能建立起联系.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的联系或关系.2.社交网站的一个最重要特色是:社交关系的公开呈现.3.社交网站鼓励实名制,在这个意义上,它实现了网络虚拟世界想真实世界的回归.4.社交网站促进人际关系的构建、维系及良性发展.5.桑德拉提出,人际关系中的各方面不停地管理公共领域和死人空间之间的便捷.所谓的便捷,值得实在思想和感情上是否元和和他人分享的界限,或者可以理解成私密性和非私密性事物之间的界限.·社交网站带来的一些问题1.社交网站带来的问题:1虚假身份对社交网站造成困扰.2隐私受到侵犯.3角色冲突.4现实关系的疏离.5垃圾广告.2.角色冲突:所谓角色冲突,适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角色冲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①角色间冲突指的是一个人所担任的不同角色之间发生的冲突.②角色内冲突,指的是同一角色,由于社会上人们对他的期望与要求不一致,或者角色承担着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不一致,而在角色承担者的内心产生的一种矛盾与冲突. 第二种情形是行为模式上的冲突.。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 新媒体概论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1数字技术( 新媒体的核心技术) ○2计算机网络技术 ○3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新媒体的特征:○1数字化:最显著特征 ○2交互性:本质特征 ○3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 ○4即时性与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 ○5个性化信息服务 ○6虚拟信息传播 ○7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
4、web1.0的概念:互联网“内容为王”的阶段称为Web1.0阶段,本质是聚合和搜索,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获取信息,依然是单向的传播模式。
5、web1.0的主要特征:○1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 ○2web1.0的盈利都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 ○3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 ○4web1.0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 ○5web1.0不以html 为言,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 6、web1.0与新媒体的发展:○1web1.0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平台 ○2web1.0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7、web2.0的概念: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此阶段互动应用成为主流,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8、web2.0的主要特征:○1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 ○2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 ○3符合web 标准的网站设计 ○4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 ○5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第二章 新兴媒体(一)网络媒体1、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也称第四媒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新媒体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
新媒体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新媒体是指在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数字化设备和技术,传播和交流信息的多媒体形式。
作为大一新媒体概论课程的学生,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大一新媒体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新媒体的基本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个概念,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可互动性:新媒体提供了用户和内容的双向交流和互动的机制,用户可以主动参与和创作内容。
2. 多媒体性:新媒体融合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丰富了信息表达方式。
3. 即时性:新媒体可以实时传输和发布信息,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
4. 数字化:新媒体的信息和内容都以数字形式存在和传播。
二、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新媒体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Web1.0时代:主要是静态网页的展示和信息的发布,用户只能被动接收信息。
2. Web2.0时代:强调用户参与和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如博客、社交媒体等。
3. 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普及,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使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和获取。
4.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新兴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新媒体的发展,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
三、新媒体的应用领域新媒体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媒体与传媒: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推动了媒体融合和跨界发展。
2. 教育与培训:新媒体在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等。
3. 商业与电子商务:新媒体为企业和商家提供了更多的推广、销售和服务渠道,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4. 娱乐与文化创意:新媒体在娱乐和文化创意领域的应用十分丰富,如电子游戏、虚拟现实等。
四、新媒体的特点和挑战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大规模性:新媒体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能够迅速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2. 平台化: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础,平台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对于内容传播至关重要。
新版-《数字媒体概论》中文大纲
1.传播的定义和类型2.人类传播学发展史3.传播学相关理论教学要求:掌握传播学相关知识重点、难点:传播学相关理论(三)第三章数字媒体概述学时:2教学内容:1.数字媒体的定义和特点2.数字媒体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性3.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教学要求:掌握数字媒体基本知识重点、难点: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系与区别(四)第四章数字音频处理技术(一)学时:2教学内容:1.声音定义2.声音的物理特性3.声音的心理特性教学要求:掌握声音的基本知识重点、难点:声音的物理特性和心理特性(五)第四章数字音频处理技术(二)学时:2教学内容:1.音频的数字化2.常用的音频文件格式教学要求:掌握音频数字化的过程重点、难点:音频数字化的过程和常用的音频文件格式(六)第四章数字音频处理技术(三)学时:2教学内容:1.数字音频的获取2.音频采集设备3.常用的数字音频处理软件教学要求:掌握音频采集设备和数字音频处理软件重点、难点:音频采集设备和数字音频处理软件(七)第四章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四)学时:2教学内容:1.MIDI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合成技术2.MIDI音乐的创作系统和制作工具教学要求:掌握MIDI音乐的合成技术、创作系统和制作工具重点、难点:MIDI音乐的合成技术、创作系统和制作工具(八)第五章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一)学时:2教学内容:1.色彩的基本概念2.色彩空间模型教学要求:掌握色彩学基本知识重点、难点:色彩空间模型(九)第五章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二)学时:2教学内容:1.图像的数字化过程2.数字图像的基本属性和种类3.常用数字图像文件格式教学要求:掌握图像数字化过程和常用的数字图像文件格式重点、难点:图像数字化过程和常用的数字图像文件格式(十)第五章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三)学时:2教学内容:1.数字图像的获取和采集设备2.常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教学要求:掌握数字图像的获取和采集设备及常用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重点、难点:数字图像的获取和采集设备及常用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十一)第六章数字视频处理技术(一)学时:2教学内容:1.电视的基本概念和电视制式2.电视信号教学要求:掌握电视的基本概念和电视制式重点、难点:电视的基本概念(十二)第六章数字视频处理技术(二)学时:2教学内容:1.视频的数字化过程2.数字视频及其传输制式3.常用数字视频文件格式教学要求:掌握视频数字化过程和常用的数字视频文件格式重点、难点:视频数字化过程(十三)第六章数字视频处理技术(三)学时:2教学内容:1.数字视频的获取和采集设备2.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3.常用的数字视频处理软件教学要求:掌握数字视频的获取和采集设备以及常用的数字视频处理软件重点、难点:数字视频的获取和采集设备以及常用的数字视频处理软件(十四)第七章数字动画技术(一)学时:2教学内容:1.动画发展简史2.动画类型3.常见数字动画文件格式教学要求:掌握动画的类型和发展历史重点、难点:动画的类型和常见数字动画文件格式(十五)第七章数字动画技术(二)学时:2教学内容:1.二维数字动画制作流程2.常用二维数字动画制作软件教学要求:掌握二维数字动画制作流程重点、难点:二维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十六)第七章数字动画技术(三)学时:2教学内容:1. 三维数字动画制作流程2. 常用三维数字动画制作软件教学要求:掌握三维数字动画制作流程重点、难点:三维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十七)第七章数字动画技术(四)学时:2教学内容:1. 动画大师及作品介绍2. 动画作品赏析教学要求:掌握动画大师及其作品重点、难点:动画作品赏析(十八)第八章数字压缩技术(一)学时:2教学内容:1.数字压缩的基本概念2.数字压缩技术的发展教学要求:掌握数字压缩技术基本知识重点、难点:数字压缩技术基本知识(十九)第八章数字压缩技术(二)学时:2教学内容:1.常用数字压缩编码类型2.数字压缩分类教学要求:掌握常用数字压缩编码类型重点、难点:数字压缩编码类型(二十)第九章网络多媒体技术(一)学时:2教学内容:1.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网络的划分和传输教学要求:掌握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划分及传输重点、难点:网络的功能和划分(二十一)第九章网络多媒体技术(二)学时:2教学内容:1.Internet和万维网2.HTTP教学要求:掌握超媒体基本知识重点、难点:超媒体基本知识(二十二)第九章网络多媒体技术(三)学时:2教学内容:1.网络流媒体的基本概念2.流媒体的传输原理和协议3.流媒体的应用教学要求:掌握网络流媒体的基本知识重点、难点:流媒体的传输原理和协议(二十三)第九章网络多媒体技术(四)学时:2教学内容:1.网络多媒体的应用教学要求:掌握网络多媒体的应用重点、难点:网络多媒体的应用(二十四)第九章网络多媒体技术(五)学时:2教学内容:1.3G移动通信2.4G移动通信教学要求:掌握无线网络多媒体重点、难点:无线网络多媒体(二十五)第十章数字游戏技术(一)学时:2教学内容:1.数字游戏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教学要求:掌握数字游戏的特点和分类重点、难点:数字游戏的特点和分类(二十六)第十章数字游戏技术(二)学时:2教学内容:1.游戏开发设计流程教学要求:掌握数字游戏开发设计流程重点、难点:数字游戏的开发设计流程(二十七)第十章数字游戏技术(三)学时:2教学内容:1.数字游戏开发工具简介2.数字游戏开发语言简介3.数字游戏开发引擎简介教学要求:掌握数字游戏开发工具、语言和开发引擎重点、难点:数字游戏开发工具、语言和开发引擎(二十八)第十章数字游戏技术(四)学时:2教学内容:1.国外游戏发展历史和现状2.国内游戏发展历史和现状教学要求:掌握国内外游戏发展历史和现状重点、难点:国内外游戏发展历史和现状(二十九)第十一章虚拟现实技术(一)学时:2教学内容:1.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及分类教学要求:掌握虚拟现实的基本知识重点、难点: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及分类(三十)第十一章虚拟现实技术(二)学时:2教学内容:1.虚拟现实技术的硬件2.虚拟现实技术的软件3.虚拟现实的核心技术和建模语言教学要求:掌握虚拟现实的硬件、软件、核心技术和建模语言重点、难点:虚拟现实的硬件、软件、核心技术和建模语言(三十一)第十二章近现代数字艺术的发展学时:2教学内容:1.20世纪数字艺术发展概述2.21世纪数字艺术发展概述教学要求:了解近现代数字艺术的发展重点、难点:近现代数字艺术的发展(三十二)第十三章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及表征(一)学时:2教学内容:1.传统电影的美学特征2.数字影像的美学特征教学要求:了解传统电影和数字影像的美学特征重点、难点:传统电影和数字影像的美学特征(三十三)第十三章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及表征(二)学时:2教学内容:1.数字影视作品赏析教学要求:掌握数字影视作品赏析重点、难点:数字影视作品赏析(三十四)第十四章数字媒体产业综述(一)学时:2教学内容:1.数字内容产业2.数字娱乐产业教学要求:掌握数字内容产业和娱乐产业基本知识重点、难点:数字内容产业和数字娱乐产业(三十五)第十四章数字媒体产业综述(二)学时:2。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1 媒体的分类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影视书籍电影2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3 新媒体——数字化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网站(如新浪网)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数字电视(如SiTV)机航媒体(如美航传媒)户外液晶(如分众传媒)移动电视(如北广传媒)电子报刊(如Xplus)等等。
4 新媒体概念包含以下要素:□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5 新媒体发展的原因技术与市场发育,手机增值业务的横向发展党政重视支持,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新媒体发展,智能制造计划互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6关于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中有一种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说法:数字化新媒体,它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物。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所带来产物数字化新媒体当下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数字新媒体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7信息的分类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8 信息的数字化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9 如何看媒体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符号载体“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1、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2、新媒体的主要特征: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3、大众传媒把不在场的东西呈现给受众,打破了交流“在场的有限性”。
既然面对的是一种“不在场”,人们只有借助媒介来了解信息和理解意义,面对面的直接经验被一种中介化或媒介化了的间接经验所取代。
构成媒介环境的主体主要有媒介事件和媒介人物。
在媒介环境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现实:第一种是现实的客观现实,指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
第二种现实是媒介现实,指媒介所呈现出的文件情景。
第三种现实是受众现实,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得的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媒介现实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对于传播者而言,媒介现实是传播主体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它反映了传播者的主观现实。
另一方面,对于受众而言,传播中经过符号化的媒介现实,大都是他们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世界的他人经验,是相对于受众主体的客观现实。
4、新媒体改变媒介生态①新媒体打破传统媒体霸权 ②发行量、收听收视率变化③经营收入变化④受众结构变化⑤阅读习惯变化(从经典阅读到浅阅读)⑥报纸“消亡论”、“寒冬论”与“春天论”⑦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荣5、公共领域公共领域存在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由私人组成的公众。
他们具有独立人格,能够在理性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展开辩论;②拥有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
因为媒介是信息的载体,决定着信息的流量。
单向的非沟通媒体将导致信息的匮乏和意义的缺失,在此基础上私人的“独立”与“理性”也就失去了意义;③能够就普遍利益问题自由辩论、充分交流,进行理性批判达成共识,形成公共舆论。
问: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公共领域。
数字新媒体概论(课堂PPT)
第四章 数字新媒体的服务平台
1
第四章 数字新媒体的服务平台
数字技术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数字技术不断更新着传统媒体服务 数字技术不断拓展着新媒体服务 一系列升级的、崭新的数字新媒体的服务平台
2
4.1 数字新媒体应用
数字新媒体技术为数字新媒体产业发展提供着坚实的 技术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数字新媒体应用的拓展和服 务的创新。
8
卫星直播
是数字电视技术率先介入的电视广播领域。从原先仅发送视 音频节目扩展到传输数据、交互电视、高清电视及互联网 连接、多媒体广播等服务。
一个典型数字电视卫星直播系统
发送
编码
复
调
传输 与
CA
用 制 上行
9
接收Leabharlann IRD智能卡2. 数字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以有线闭路形式实现电视节目的广播,不仅能高 质量地转播当地的开路电视节目,还可以自办节目或转发 卫星电视节目,并能双向传输和交换信息。
数字新媒体应用与服务的迅猛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数 字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创新。
3
4.1.1 数字新媒体的应用领域
相互交叉和相互融合 各类数字新媒体内容服务与系统都综合应用了相关的数 字新媒体技术
数字新媒体的应用
数字广播 互动电视
数字影视
数字游戏
数字广告
数字出版 数字网络社区
数数 字字 电音 视频 广广
播播
网手 络机 电电
视视
数
数 字 电
影
字 视 音 频 制
数 字 特
效
作
数 字网手 视络机 频游游 游戏戏 戏
网游无 络戏线 广广广
告告告
网手 络机 出出
数字新媒体概论
以音频信息的数字化为例:
● 声音采样 —— 把声音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转换成由有限个数字 表示的离散序列
声音采样
11011100 11001101
1.1.2 媒体
1. 媒体的形态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
信息与数据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 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 价值。
2019/11/12
信息 数据
减少了不确定性 没有减少 不确定性
2019/11/12
信息=数据?
数据(Data)
消除不确定性
加工处理
信息(Information)
例如: 广播“到往北京方向的T31次列车将于8:30分发车”
● midi音频 ● wav音频 ● mp3压缩音频
音频数字信号、压缩音频信号
● 视频对象
文字 图形 图像 动画 音频 视频
END
音频 + 视频 Audio Vedio Information 视频数字信号AVI、压缩视频信号MPG
● 控制对象
文字 图形 图像 动画 音频 视频 控制
Button
22
□ 新媒体只用了短短不到10年就接近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用 数十年、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 媒体的二到三倍。
□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总值达到1140亿元,占中国传 媒产业总值的近三分之一。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888亿元 ,同比增长41.3%;网络媒体总收入为252亿元,其中网 络游戏和网络广告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62.0% 和48.2%。
数字新媒体概论
越来越具有多元的特征。 ? 数字新媒体将更多地与传统媒体在相互交叉与相互融合,以
及相互竞争与相互促进中谋得共同 发展。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九点 四十九分。
1.3 数字新媒体的社会发展
数字新媒体概论第一章 数字新媒体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九点 四十九分。
第一章 数字新媒体
? 新媒体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所带来产物 ? 新媒体 一个相对的概念,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 数字化新媒体
当下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 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 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特质。传统媒体的介质壁垒被打破,媒体的市场竞争不再仅 限于同类媒体间,而是进入了 “大媒体 ”的市场洗牌之中。
? 数字新媒体绝不是对传统媒体的简单颠覆,而是传统媒体的
延伸、拓展,是传统媒体的创新。数字新媒体构成了对传统 媒体的强势冲击,但更多的是对传统媒体的变革,为传统媒
体的发展与延伸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或在认识论意义上,信息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
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九点 四十九分。
1. 信息的分类
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
信息
视频信息
静态
动态
文本 图
数字 图形 文字 图像
动画 视频
音频信息
超视音频信息
其他信息
规则 非规则
语音 音效 音乐
噪声
超音频 超视频
? 数字媒体包涵着数字媒体内容和数字媒体技术,其主体应
数字媒体概论
数字媒体概论数字媒体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一种媒介形式。
它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存储、传输和处理。
数字媒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可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数字媒体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互动,用户可以通过键盘、鼠标、触摸屏等交互设备与媒体内容进行实时交流和操作。
这种互动性使得数字媒体更具有个性化、定制化和参与性。
2. 多媒体性:数字媒体可以同时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使得信息传达更加丰富和生动。
借助于数字技术,各种媒体元素可以进行混合、修饰和编辑,进一步增强了信息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3. 网络化:数字媒体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存储、传输和交流,它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信息的广域覆盖和即时传递。
同时,通过网络的连接,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数字媒体内容,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和便利。
4. 可复制性:数字媒体的数字化特性使得它可以被无限制地复制和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种可复制性带来了数字媒体内容的广泛传播和共享,但也对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数字媒体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涵盖了教育、娱乐、商务、新闻等多个领域。
例如,通过数字化教育平台和在线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和参与互动学习;通过数字娱乐产品和游戏,用户可以享受丰富多样的娱乐体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商家可以进行线上销售和广告推广;通过数字新闻门户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了解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
然而,数字媒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之一是信息过载,随着信息的爆炸性增长,用户常常感到信息泛滥,难以获取高质量和可靠的信息。
此外,数字媒体还涉及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控制。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以其互动性、多媒体性、网络化和可复制性等特点,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新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数字通信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来传播信息和交流的媒介形式。
它与传统媒体相比,运用了更多的数字技术和通信网络,具有与时俱进、互动性强的特点。
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思想和进行社交交流的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源于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它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利润受到了严重挑战。
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到丰富的信息,而且还能实现院线交互。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与他人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分享,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同时,新媒体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新媒体也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时代更需要转变经营模式,加强内容的创新和品质的提升,增强互动性和用户参与度,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也使人们更关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传统媒体需要加强信任度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和信息。
新媒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涵盖了传统媒体的内容形态,如新闻、广告、电影、音乐、游戏等,还涵盖了新的媒体形态,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虚拟现实等。
新媒体的崛起也给传媒领域带来了新的职业和就业机会,例如网络编辑、社交媒体管理员、电子商务专员等。
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信息的泛滥和传播速度的加快,使人们容易受到虚假信息、谣言和不良内容的影响。
此外,新媒体的高度互动性和信息共享,也使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面临着更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筛选和管理,确保新媒体环境的健康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新媒体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挑战,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提升信息的质量和传播的效果,推动新媒体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一、新媒体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新媒体是指以数字化为基础,融合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媒介形式。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迅速崛起,在传媒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1. 互动性:新媒体可以实现用户与媒介的双向交流,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
2. 即时性:新媒体可以实时更新信息,用户可以迅速获取最新的消息和资讯。
3. 可视化:新媒体利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信息更加生动有趣。
4. 多样性:新媒体形式众多,包括网站、博客、微信公众号、移动应用等,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5. 跨时空:新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三、新媒体的影响与挑战1. 传播方式的改变: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加速了信息流通的速度,降低了信息的门槛。
2. 媒体产业的变革:新媒体的发展让传统媒体面临了生存的压力和挑战,需要转型升级。
3. 信息过载: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数量急剧增加,用户需要具备辨别和筛选的能力。
4. 隐私与安全问题:新媒体的普及也带来了隐私泄露和网络安全等问题,需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网络安全的管理。
5. 精神生活的变化:新媒体的快节奏和碎片化的特点,可能对用户的思维和精神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新媒体的应用领域1. 媒体传播:新闻媒体、广告传媒等领域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信息传播。
2. 商业应用:电商、在线支付等利用新媒体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3. 教育领域: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利用新媒体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4. 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5. 文化娱乐:电子游戏、网络小说、在线音乐等娱乐内容的传播与消费。
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1. 移动化:新媒体将更加倾向于移动端的发展,手机成为主要的信息获取工具。
2. 多媒体深度融合:音视频、VR技术等与新媒体融合,增加用户体验。
3. 大数据应用:新媒体借助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
新媒体概论_计算机软件及应用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_计算机软件及应用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新媒体概论新媒体概论新媒体概论指的是对新兴媒体的介绍和解析,涵盖了计算机软件及应用与IT计算机等专业知识。
本文将从新媒体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通过网络传播信息和实现交互的一种媒体形式。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跨平台性等特点,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
二、新媒体的特点1. 实时性:新媒体可以在信息发布后立即被用户接收到,实现了即时传播和即时反馈的功能。
2. 互动性:新媒体强调用户与内容之间的双向交流,用户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等方式参与到内容创作和传播过程中。
3. 跨平台性:新媒体可以在多种终端设备上进行访问和传播,如电脑、手机、平板等,实现了内容无缝传递。
三、新媒体的应用领域1.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交流和社交互动。
2. 在线新闻媒体:传统媒体已经实现了从纸质媒体向网络媒体的转型,新媒体应用为新闻的获取和传播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的方式。
3. 电子商务:新媒体的出现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用户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在线购物和支付。
4. 教育培训: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如在线课程、教育app等,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
5. 文化娱乐:新媒体应用为文化娱乐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如在线音乐、视频网站等,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各种娱乐内容。
四、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传统媒体面临着用户流失的挑战,因为用户更愿意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和娱乐。
其次,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上需要进行转型,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提高传播效果和用户粘性。
最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1. 移动化: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的高速发展,移动新媒体将成为主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进行交互。
数字新媒体概论第四章2张文俊精编版
借助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或模拟信号的形式实现创作、处 理和编辑视频图像及其组成单元(图象、动画、转换、特效以 及音频)的技术。
视频节目制作技术包含三个系统质量级别:
─ 用户级 ─ 专业级 ─ 广播级(ITU-R601)
1. 数字视频节目制作方式与记录格式
主要的视频记录格式及其视频参数
• Motion Control 打造神奇的特效镜头
时间冻结(freezing time)
• 0001.我乐网-电影特效技术100年
• 0001.搜狐-4分钟看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25 个特效
4.4.3 数字视频节目制作
数字视频节目制作技术使视音频的创作和编辑 得以大大简化,降低了制作成本,扩大了视音 频处理与创作的用户范围,使视频行业发生一 系列更深刻的变革。
将逐渐取代胶片电影,成为电影制作、发 行的主流。
2. 数字电影的技术标准
制定全球统一、开放、兼容和可扩展的 技术标准与规范,是数字电影发展的关键 性技术问题。
DCI(美国好莱坞数字电影创导组织)
DCI于2002年3月由好莱坞7大片厂(迪斯尼、福克斯、米高 梅、派拉蒙、索尼、环球、华纳)共同组建。
数字电影包括母版、传输、存储和放映四 个工作流程
DCI DCSS 数字电影主要技术规范:
─ 图像文件格式为SMPTE标准的MXF格式,声音文件格式为基于 Broadcast Wave的文件格式
─ 母版清晰度:1.896:1,2K:2048×1080和4K:4096×2160
─ 帧频:24fps或48fps(2K)
虚拟演播室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 同步跟踪系统 ─ 传感器跟踪技术 ─ 使用图像分析系统 ─ 红外线跟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