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教案设计111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_磁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磁现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磁现象》教学设计一、课题背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3.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用具学生用品1.1元硬币、铁块、铝块、木块、铜块2. 条形磁铁两块,蹄形磁铁一块,铁屑一包3. 翼形指南针一个带磁铁的小车细棉线4.塑料小盆、塑料泡沫一块、缝衣针教师用品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悬挂磁铁的铁架台、螺线管、电池、导线环形磁铁和底座、飞镖玩具四、教学过程一、利用飞镖游戏引入新课出示飞镖玩具,找两个同学比一比。

(由游戏引入新课)让同学观察飞镖的特点,没有钢针,但是为什么能够吸附的飞镖盘上而不落下呢?学生会想到和磁有关。

关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还知道那些?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磁,既然磁这么重要,同学们想不想更多的去认识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探究课题《磁现象》二、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建构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请同学们在实验器材中找出磁体?为什么认为它是磁体?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给大家提供的实验器材探究磁体能吸引哪些材料?(完成探究一认识磁体的磁性)磁体除了能吸引这些材料,还能吸引稀有金属镍、钴,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钢铁(镍钴)类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到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实验探究二吧!学生汇报展示实验探究方案。

引导学生一起归纳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

那大家有没有发现磁体静止时磁极有什么特点?(完成探究三认识磁体的指向性)学生通过做实验会发现,翼形磁针静止时指示南北方向。

出示课前准备的悬挂的条形磁铁,看到悬挂的磁铁静止时会指示南北方向。

初中物理磁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磁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磁现象,知道磁体、磁性和磁极的概念。

2. 能够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了解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3. 知道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了解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 学习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现象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磁现象、磁体、磁性和磁极的概念。

2. 磁感线在描述磁场中的应用。

3. 地磁场的存在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2. 地磁场的南北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指南针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磁现象:(1)让学生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磁极间的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磁性的特点,了解磁体的磁性强弱。

(3)介绍磁极的概念,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学习磁场:(1)引导学生认识磁场,解释磁场的概念。

(2)学生动手实践,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

(3)讲解磁感线的方向规定,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4. 了解地磁场:(1)介绍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让学生了解地磁场的存在。

(2)讲解地磁场的南北极,引导学生认识地磁场的特点。

5. 总结与拓展: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磁现象、磁场和地磁场等方面的知识,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课后,同学们可以调查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了解磁现象的广泛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磁感线时,对于磁感线的方向规定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磁现象 教案

磁现象 教案

一、磁现象贵溪市实验中学高松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

2、过程与方法(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的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2)、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下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的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知道磁化。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演示简单的磁现象。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通过郑和在公元843年,开辟浙江温州到日本嘉值岛的航线。

提问他们是靠什么在没有航标的茫茫大海上,而不会迷失方向,最终到达终点。

由此引入磁现象。

(在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简单的磁现象(板书)问题(一)对于磁现象你们想知道什么?1、动手动脑通过做实验解决下面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1)磁体能够吸引桌上的哪些东西?(2)磁体上的磁性强弱处处一样吗?(3)“指南针”是如何得名的?2、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总结(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板书}(2)磁休:具有磁性的物体。

{板书}(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部分。

{板书}3、磁极的命名:小磁针静止后的位置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小磁针指向北面的一端叫北极(N极)指向南面的一端叫南极(S极)问题(二)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 极?4、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多媒体课件展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板书)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问题(三)你们能用什么方法使身边的铁钉吸引大头针?5、演示磁化现象磁化现象: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板书)6、磁现象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7、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1).物体能够吸引含铁质物体的性质,叫做_______具有这一性质的物体叫做______(2).一根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是_______,这个部分叫_________,分别叫____极和____极(3).用一根细线系在一根条形磁铁的中间,悬挂在空中静止,可发现条形磁铁总是指向_________方向,条形磁铁的N极指______,S极指_______(4)、用条形磁铁的N极去靠近某物体的A端,发现能把A端吸引过来,则物体的A端()A一定的S极B可能是N极C可能是S极D一定是N极(5)、某物体的一端靠近静止的一根小磁针,当靠近小磁针的N极和S极时都能吸引,则这物体的这端()A一定无磁性B可能是N极C可能是S极D一定有磁性8、小结(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九年级物理上册《磁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磁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5.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电流的磁效应,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为学习电磁学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发现磁现象的基本规律。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磁现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磁现象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
a.通过实物展示、动画模拟等方式,讲解磁体、磁极、磁感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b.介绍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c.运用安培环路定律和右手螺旋法则,分析磁场分布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d.讲解电流的磁效应,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3.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磁现象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1.针对学生对磁场概念的理解困难,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动画模拟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磁场印象。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磁性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磁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针对学生实验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分层指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c.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3.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磁现象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教学方法: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应用进行总结。
2.教学活动设计: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应用。
c.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
一、认识磁体
老师提供的部分器材:
指南针
裸露式小磁针 (带支架)
大头针
条形磁体 蹄形磁体 一组硬币
温馨提示:注意安全,小心扎手!
一、认识磁体
请各小组动手完成下列任务:
1、条形与蹄形磁体哪些部位吸引大头针 的个数最多? 2、辨别“裸露式”小磁针以及指南针中的磁
针红颜色那端是N 极还是S 极?
3、用老师给的器材找出大厅哪边是北方? 4、让“1元”硬币吸引“5角”硬币
加磁体之前
加磁体之后
阵列式磁场分布演示仪
探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条形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的规律 被磁化的细小铁屑充当小磁针
铁粉瓶
勿拆橡皮筋
探究:条形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的规律 (用细小铁屑充当小磁针进行实验)
1、磁体位置不动,将铁屑均匀地撒在学案纸上 2、轻轻敲击垫板的边缘 3、观察铁屑分布,与同组同学交流认识
探究:条形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的规律
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
用小磁针确定磁体周围参考位置点的磁场方向
参考位置点: 虚线圆的圆心
实验:学画磁场周围各参考点的磁场方向
用小磁针确定磁体周围参考位置点的磁场方向
参考位置点: 虚线圆的圆心
实验:确定磁体周围 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
问题:能否推断整个磁场分布的规律?
实验:确定磁体周围 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 磁场方向。 2. 磁感线分布的密疏表示磁场强弱
A B
S
N
N 极出发,回到S 极
磁感线的空间分布
C
二、认识磁场 ——拓展篇
左图是蹄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图。右图中小磁针 受力后静止在现在的位置,请推断右图中蹄形磁 体的红端是N极还是S极?

磁现象教案初中

磁现象教案初中

磁现象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磁体的性质,如吸铁性和指向性。

2.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理解磁场的概念,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4. 了解地磁场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1.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利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难点:1. 利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准备:1. 磁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等)。

2. 铁屑。

3. 磁感线模型。

4. 地磁场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阿房宫以磁石为门的故事引入磁现象的话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磁体的性质:a. 吸铁性:磁体可以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b. 指向性:磁体具有指向南北的特性。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a.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b.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概念:a.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

b. 磁场强度: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4. 地磁场的性质:a. 地磁场:地球表面存在的一种磁场。

b. 地磁南北极:地球南北两极与地磁南北极不完全重合。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磁体吸铁性实验:展示磁体吸引铁屑的现象。

2. 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展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现象。

3. 磁场演示实验:利用磁感线模型展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填写学习单:总结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磁场的概念。

2. 思考题:地磁场对指南针有什么作用?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磁场的概念。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到了磁体吸铁性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phenomena。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单,并对地磁场有一定的理解。

《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电与磁》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九章《电与磁》是电学知识的延续和发展,而《磁现象》是该章的第一节课,其中有关磁的概念和规律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

因此课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对磁的认识由朦胧的生活经验上升为准确的物理概念,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也为后续学习磁场及电磁联系提供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的吸铁(钴、镍)性;(2)知道磁体的指向性;(3)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4)知道什么是磁化;(5)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和动手实验,感知磁体的吸铁性和指向性;(2)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2)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教学难点:了解磁化现象。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薄弱学校,我所面对的学生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但是动手能力较强,有强烈的好奇心。

如果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那么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三、课前准备1.学生实验: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铜片、铁钉、钢钉、铝片、塑料、镍币、玻璃、大头针。

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铁钉、钢钉、大头针、小磁针、细线、铁架台。

3.多媒体图片、视频片段。

4.磁卡、磁带、磁盘。

四、教学流程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资料:我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蜮护航。

学生观察、思考。

磁现象教学设计(集合7篇)

磁现象教学设计(集合7篇)

磁现象教学设计(集合7篇)磁现象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磁现象的广泛性。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难点:磁现象的应用三、教具: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小磁针若干、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及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

在本章,我们要学习磁现象、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知识主线十分清晰。

本章共二个单元。

第一、二、三节为第一单元;第四~第六节为第二单元。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初中学过磁体有几个磁极?[学生答]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 [问题]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学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问题]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学生答]磁场. [过渡语]磁场我们在初中就有所了解,从今天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它。

(二)新课讲解-----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和生活生产中涉及的磁体(喇叭、磁盘、磁带、磁卡、门吸、电动机、电流表)来形象生动地认识磁现象。

磁现象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电磁感应现象:二、教学内容1、磁通量()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与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1)定义:面积为,垂直匀强磁场放置,则与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表示.(2)公式:(3)单位:韦伯(Wb) 1Wb=1T·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注意强调: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所讨论面的面积,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2、电磁感应现象: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3、实验演示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提问: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不变,故无感应电流.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实验观察: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电流表指针偏转.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现象分析:对线圈,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教师总结: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不管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闭合电路中都有感应电流产生.结论: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情况.3、例题讲解4、教师总结: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5、布置作业磁现象教学设计(3)【教学设计思想】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磁现象 教案

磁现象 教案

磁现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磁现象教案目标: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磁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作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与磁现象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磁现象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磁现象的产生原因;3. 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磁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作用的深入理解;2. 磁现象与电现象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磁铁、铁钉、铁屑、磁铁和铁钉间的距离测量工具、磁铁和铁钉的吸引力测量工具、课件、实验记录表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铁钉、铁屑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磁铁和铁钉之间的相互吸引现象,引起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物体?”学生进行讨论。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磁铁的两极(北极和南极)、磁场的存在和磁铁与铁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Step 3: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铁屑和磁铁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铁的磁场分布和磁铁与铁屑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理解磁现象的产生原因。

Step 4:知识拓展(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向学生介绍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铁、磁卡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作用原理。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磁现象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磁现象与电现象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磁现象实验,探究磁场的特性和磁铁与铁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研究和报告。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记录;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3.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成果展示。

《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磁现象》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教具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片,铜片,玻璃片,镍币,铁棒,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等。

(三)课前准备以上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在家里准备,上课前检查准备情况,学生在家里不容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种磁铁、镍币等,教师加以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放好,供课堂实验用。

(四)教学过程1.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板书: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2.进行新课(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

学生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教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九年级磁现象教案

九年级磁现象教案

九年级磁现象教案教案标题:九年级磁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磁场的形成和磁力的作用。

3. 了解磁场与电流、电磁感应的关系。

4.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磁铁、磁铁、铁屑、实验器材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课件、实验指导书等。

3. 学生参与材料:练习题、实验报告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有关磁现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磁现象的一些常见现象。

2. 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磁铁可以吸附铁物吗?请思考一下。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或教科书,讲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磁性物质、磁场、磁力线等内容。

2. 解释磁场的形成原因,并介绍磁力的作用,包括吸引和排斥。

3. 引导学生思考磁力与距离、磁铁的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2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磁铁和铁屑等材料观察磁力线的形状和特点,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磁力线的规律,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

3. 提出问题:当两个磁铁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磁力会发生什么变化?请进行实验验证。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磁场与电流的关系,介绍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2. 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发电机、电磁炉等。

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如磁力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等。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

2.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磁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引入磁现象的主题,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验探究,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通过拓展应用部分,让学生了解磁场与电流、电磁感应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涪陵区XXXXX学校 XXXX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磁体、磁性的概念。

②知道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③知道什么是磁化及磁化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及师生共同交流来探讨有关磁现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磁现象的知识,了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提高学科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磁化及磁化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条形磁铁(6根)、环形磁铁(若干)、蹄形磁铁、磁针(大小2种)、小铁钉(若干)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设计时间一、复习预习学案大屏幕展示学案预习部份(学生上节课后一部份和课下独立完成)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上几章我们学习了“电”的知识,知道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下学生小组整体解决,不懂的作上记号,集体讨论分析学生听讲、思考学习新知,巩固旧知,加深印象先让学生自觉完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来引入新课.利用动画片中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42面我们从一个动画片中来看看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三、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磁现象”1、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方法一、把一些铁钉放在白纸上,用一块条形磁铁平放在铁钉上,然后手捏磁铁慢慢提起方法二、用磁铁尝试吸引其它物质2、探究磁铁上的磁性强弱处处一样吗?①多媒体演示实验,教师适时总结②支起小磁钉,使它在水平方向自由地转动,观察静止时的指向教师说明:磁铁的指向性,这就是我们的指南针(司南),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③每个磁针都有两个磁极吗?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单磁极的磁铁,如果你在本节课的偶然发现的话,那么诺贝尔奖就可能有你一份了。

学生小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动手解决学案中的探究一学生观看并总结归纳学生动手操作,说明现象并看看周围同学实验时指针的方向学生认真听讲学生大胆猜想,并小组讨论学生猜想并写在学案探究三上,小组合作设计,进行实验,验设计的本堂课的4个小实验都十分简单,但是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探索-归纳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磁现象》教案(通用3篇)

《磁现象》教案(通用3篇)

《磁现象》教案(通用3篇)《磁现象》篇1【思想】本节是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做好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和实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究出来物理概念或规律,是本节的主要特色。

由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现象进入物理知识的探究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知道磁性和磁体;2.知道磁极;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二、方法过程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演示,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磁极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实验演示,能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法】讲授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具与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请大家先听两个故事:(幻灯片展示)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门牢牢地吸住。

2.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还会把船吸向海底,造成触礁沉没。

听了这两个故事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今天我们学习了磁现象,就会明白这是为什么。

(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磁现象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课件演示)2.我们把这类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八下物理《磁现象》教案

八下物理《磁现象》教案

学科物理授课时间1课时查验人课题磁现象课型探究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磁性,条形磁体的两个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和磁性材料。

⑵了解中国古代磁性的应用和现代生活生产中磁性的应用。

⑶学会动手实验来判断条形金属物的磁性和自制指南针。

2、过程和方法:⑴通过适当的动手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⑵通过实验的简单设计来培养设计实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让学生掌握磁化的方法和自制指南针的方法。

(4)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⑵通过对中国古代磁性的应用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⑶通过对现代生活生产中的磁性应用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无穷力量。

重点⑴了解磁性和磁性的应用。

⑵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化。

难点磁极的判断和磁化教学准备教室布置:重新排列桌椅使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方便教师和学生活动。

教师用:磁铁、大头针、铁屑、铁片、塑料片、铜片、塑料盒、纸片、细线、小磁针、塑料袋等。

学生用:磁铁、大头针、铁屑、铁片、塑料片、铜片、小磁针、塑料袋、纸片、木块等生活中其他常见小物品。

课时1课时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备注新课引入一、新课引入磁铁推车演示。

这节课我们就对简单的磁现象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二、什么是磁性?什么是磁体?提出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猜想与假设——磁铁能吸引任何物质。

制定计划——用磁铁吸引准备好的各种物质,看什么物质被吸引了(设计记录表形式)。

利用较为新颖的引入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

在引入新课后,通过老师简短的解释引出1。

《磁现象》教案

《磁现象》教案

磁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理解磁感应和磁力线的概念;3.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4.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磁现象的概念和特点;2.磁场的产生和表示;3.磁力线和磁通量的概念;4.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磁感应和磁力线的概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出磁现象的概念,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碰到过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第二步:引出磁场的概念1.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引出磁场的概念。

向学生展示一个磁铁,让他们观察并发表观察结果。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演示中磁铁对于铁钉的吸引力或排斥力是否有一定的范围,从而引出磁场的概念。

第三步:磁力线和磁通量的概念1.介绍磁力线的定义和特点,即磁场中的磁力线是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的连续曲线。

2.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并应用磁力线的概念。

3.引入磁通量的概念,解释磁通量与磁力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1.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包括磁力线的密集程度代表磁场强度、磁力线趋于封闭和不会相交等特点。

2.引入磁场的表示方法,例如使用磁力线图、磁场图等方式表示磁场的分布情况。

第五步: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1.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即在磁场中,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磁力的作用而产生电流。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如用磁铁靠近线圈时,灯泡亮起等。

3.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五、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对磁现象和磁场概念的理解程度;2.通过实验报告、综合测试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检测和评估。

六、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设备:磁铁、线圈、铁钉等;2.实验材料: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

七、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综合应用磁现象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电与磁
人教版《9.1磁现象》实用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教学器材
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片,铜片,玻璃片,镍币,
铁棒,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等。

课前准备
以上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在家里准备,上课前检查准备情况,学生在家里不容
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种磁铁、镍币等,教师加以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
放好,供课堂实验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极光”现象引入。

在地球的南北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
种奇异的自然现象:巨大的天幕似乎被染上了各种颜色。

这些颜色还会不断变化,从紫
色到黄色,直至橘红色,耀人眼目。

这是天上的画家在挥笔作画,还是盛装的少女手持
彩练在空中载歌载舞?
古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种种猜测,直到近代,才有了科学的解释。

科学家把这种
现象叫做“极光”。

极光的发生与地球的磁场有密切的关系。

等我们学习了这章电与磁
的知识后,我们就能合理的解释它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电与磁知识。

第九章电与磁
二、提问入新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第一节磁现象
2.进行新课
(一)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
我们都知道,磁铁能吸铁。

它还能吸别的物质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

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二)磁极及其相互作用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

学生实
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
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
的磁性最强)
1.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
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
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先用线将条形磁体悬挂起来,使它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再支
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

提问: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
(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教师指出: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为了区别
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
N极。

2.磁体上的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一个叫北极(N极)。

提问: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出示司南的挂图和幻灯片,说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针就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指南针,叫
司南,它是根据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

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请同
学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学生实验:把一块条形磁体用线吊起来,用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先慢慢地接近
吊起的N极,再慢慢接近吊起的S极,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归纳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三)磁化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
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提问:人造磁体是根据什么道理制作的?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用条形磁铁使铁棒磁化。

边演示边提问:
铁棒原来有没有磁性?(没有)当用磁体慢慢从上部接近铁棒时,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铁棒能吸引下面的铁屑)这说明什么?(说明铁棒也获得了磁性)教师指出: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很多物体容易被磁化。

我们可以用磁化的方法获得人造磁体。

但是磁化现象有时也
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例如:机械手表磁化后,走时不准;彩色电视机显像管被磁化后,色彩失真。

想想议议
钢针磁化后可以用来制作指南针,你能磁化钢针吗?你能找到多少种方法?怎样做
可以使钢针获得较强的磁性?
磁性材料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录音带、录象带、磁性卡等。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练习
1.一块条形磁铁旁放有小磁针A、B,静止时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条形磁铁和小磁针B的N、S极。

2.用手拿住钢棒甲去靠近悬挂着的钢棒乙的
一端,发现乙向甲靠拢,那么可以判定的是()
A.甲必有磁性B.乙必有磁性
C.甲、乙都有磁性D.甲、乙中至少有一根有磁性
3.如图,有条形磁铁甲和铁棒乙,甲与乙不能发生相互吸引的是()
4.有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已知其中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无磁性,怎样才能确定哪一根有磁性?可能有几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有甲、乙两根外形、颜色都相同的钢棒,两端没有任何标记,如
图所示,若其中至少有一根是永磁体,现将甲水平放置,手握乙从甲
的一端移到另一端,若移动过程中手感到受力均匀,则可以判断:甲
是______,乙是:______。

2.如图所示,两个条形磁铁A、B分别吸着一枚大头针,由
图可推知:A、B为_____名磁极;若将A、B相连,则大头针会
_______(填“落下”“仍吸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板书设计
第九章电与磁
第一节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
的两端。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5.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