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民为贵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尊生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尊生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高临.山临:俯视 B. 弟子厌.观之厌:厌恶C .因杖策而去之 杖:拐杖D .实熟则剥实:确实解析:选A B 项,满足,“厌观”即“看够了”; C 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杖;D项,果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A*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若将比予于文木邪解析:选B A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
B 项,均为介词,因为。
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栋树”。
D 项,介词,被;介词,跟。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B.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C. 虽贫贱不以利累.形D .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解析:选A A 项中的“尊”为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B. 而不以害其生不以所用养害所养C. 犹之可也勿言之矢C 项,B .吾何以天下为哉C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解析:选A 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舜以天下让善卷。
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
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
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
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因杖策而去之。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
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训练落实提升 民为贵
[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B.贼义者谓之残C.为丛驱爵者,鹯也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C[C项,“爵”通“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崩:指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仁言:好听的话。
D[D项,仁言:宣扬仁的言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然后..之中国B.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C[C项,终身:一辈子。
A项,然后:这样以后/连词,接着某种动作之后。
B项,然而:两个词,这样,却/连词,表转折,可是。
D项,中国:中原地区,文中指国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虽欲无王.,不可得已C.不远.千里而来D.贼仁者谓之贼.D[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下列与“天下诸侯朝觐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B.缚者何为者也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D.石之铿然有声者D[D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A项,介宾短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
]6.名句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为轻。
(2)民之归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善政民畏之,________________。
善政得民财,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民为贵社稷次之(2)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3)善教民爱之善教得民心[阅读提升层](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3则,完成7~11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跟踪检测6+有教无类+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六) 有教无类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起.予者商也(站起来) B .弃而违.之(违反) C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类推) D .由也兼人,故退.之(后退) 解析:选C A 项,“起”,启发;B 项,“违”,离开;D 项,“退”,使……后退。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 告诸.往而知来者投诸.渤海之尾 C.⎩⎪⎨⎪⎧其.斯之谓与其.皆出于此乎 D.⎩⎪⎨⎪⎧ 三已.之,无愠色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解析:选D A 项,则:连词,表承接,就。
B 项,诸:兼词,之于。
C 项,其:副词,表猜测,大概。
D 项,已:动词,罢免/语气词,了。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B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C .思而不学则殆.D .求也退,故进.之 解析:选D A 、B 、C 无活用现象,D 项中“进”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前进,推进。
4.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路,即指仲由,因为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他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B .《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C.十乘,十匹马。
古代以一车一马为一乘。
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解析:选C 十乘,四十匹马。
古代以一车四马为一乘。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8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高中新课标·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0民为贵+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作业10民为贵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为丛驱爵者,鹯也B.女闻六言六蔽矣乎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解析】A项“爵”通“雀”;B项“女”通“汝”;D项“蚤”通“早”,“施”通“迤”。
【答案】 C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危害)B.得天下有道.(方法)C.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给)D.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流传)【解析】D项“传”指书传,文字记载。
【答案】 D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非人之.所能为也B.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C.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解析】C项是动词,到。
其他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B.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解析】A项“牺牲”在句中指“用来祭祀的牲畜”,B项“然而”在句中指“这样,却”,D项“中国”在句中指“中原地区”。
【答案】 C5.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其何能淑.B.虽欲无王.,不可得已C.不远.千里而来D.贼仁者谓之贼.【解析】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C项形容词意动用法。
【答案】 D6.名句默写。
(1)贼仁者谓之贼,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民之归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子能荐人于天,______________;诸侯能荐人于天子,______________;大夫能荐人于诸侯,______________。
(4)善政民畏之,______________。
善政得民财,______________【答案】(1)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2)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3)不能使天与之天下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4)善教民爱之善教得民心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检测:第二单元三民为贵+Word含解析.doc
三、民为贵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关注的不是君王的威严,而是民众的意志;不是统治者的权益,而是民众的命运。
它在政治上突出了统治者实行“仁政”的必要性,在道义上肯定了民众反抗、推翻暴君的正义性,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课内素材孟子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
孟子的民本思想,体现在他对君权的产生及维护的认识上,体现在他对君民关系的认识上,体现在他对战争是否应发动及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的认识上。
可以说,孟子的言论无处不体现着对百姓的关注,无刻不想着民意的不可忽视。
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古今思想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在历代的儒家学者中,孟子对民本思想的阐述显得最为深刻。
比如,他在评述“尧舜禅让”这一历史事件时,认为君主不能以政权私相授受,而是必须同时合乎天意(“天与之”)和民心(“人与之”),民心又是天意最根本的表达(“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因此民心之向背才是政权转移的最根本原因(“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孟子关于民本思想的大胆言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净化社会风气中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运用角度孟子“民贵君轻”的论断有否定专制君主的倾向。
他主张民为贵,君为轻,君主不仁义还可以撤换掉。
仿佛民众能够制约君主,但这只是理论上的设想,不具有任何操作性。
实际的政治永远是实力的角逐,民众制约的实现取决于民众力量的觉醒。
而在古代中国,民始终只是一个被动的对象。
况且孟子的根本思路还是君主制,期望明君治世,主张精英治国。
所以后世的统治者一方面可以大力提倡“民贵君轻”的口号,另一方面却毫不客气地对民众施以残酷剥削。
实际上,以天命、民意、人性为依托的“民贵君轻”论只是为后世统治者论证合法性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思路而已。
所以孟子的民本思想,既不能说它是支持、主张专制制度的,也不能说它支持、主张民主制度。
由于理论本身的不确定性,统治者拿它来论证的时候,民本理论就成为专制政治的理论工具。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跟踪检测9+王何必曰利+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九) 王何必曰利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注音与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说.(shu ō,劝说)之将何如 B .利与善之间.(ji àn ,距离、差别)也 C .孳孳为.(w èi ,为了)利者 D .愿闻其指.(zh ǐ,指导) 解析:选B A 项,“说”,应读shuì;C 项,“为”应读wéi,谋求;D 项,“指”通“旨”,要旨、意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孟子遇于.石丘秦、楚之王悦于.利B.⎩⎪⎨⎪⎧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何以.利吾家 C.⎩⎪⎨⎪⎧ 以罢三军之.师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 D.⎩⎪⎨⎪⎧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苟为后义而.先利 解析:选C A 项,介词,在;介词,对。
B 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
C 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D 项,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何必..曰利 C .先生..将何之 D .何以利吾家.解析:选C A 项,“然而”,这样却;B 项,“何必”,为什么一定;D 项,“家”,古代卿大夫的封邑。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B .不远.千里而来 C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选C A项,动词使动用法。
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
5.下列句子中,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先生将何之B.秦、楚之王悦于利C.孟子见梁惠王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选A A项与例句均是宾语前置句。
B项为状语后置句。
C项为正常语序。
D项为状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跟踪检测24尚 贤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尚贤一、基础知识1.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A.今上举义不辟贫贱B.四鄙之萌人闻之C.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D.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解析:选C A项,“辟"通“避";B项,“萌”通“氓”;D项,“尚”通“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选D A项,名词,根本;名词做状语,从根本上。
B项,认为;按照。
C项,通“避”,回避;通“避",避免.D项,均为“提拔”。
3.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将在于众.贤而已 B.必将富.之贵之C.无能则下.之D.美.章而恶不生解析:选D 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D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②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③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④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选A ①②为判断句;③④为定语后置句.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跟踪检测20+尊 生+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尊 生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其高临.山 临:俯视 B .弟子厌.观之 厌:厌恶 C .因杖.策而去之 杖:拐杖 D .实.熟则剥 实:确实 解析:选A B 项,满足,“厌观”即“看够了”;C 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杖;D 项,果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 B.⎩⎪⎨⎪⎧而不以.害其生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C.⎩⎪⎨⎪⎧ 犹之.可也勿言之.矣 D.⎩⎪⎨⎪⎧ 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若将比予于.文木邪解析:选B A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
B 项,均为介词,因为。
C 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树”。
D 项,介词,被;介词,跟。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B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C .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D .虽富贵不以养伤.身 解析:选A A 项中的“尊”为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B .吾何以天下为哉C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解析:选A A 项为判断句,B 、C 、D 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舜以.天下让善卷。
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
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
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
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高中新课标·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0民为贵+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作业10民为贵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为丛驱爵者,鹯也B.女闻六言六蔽矣乎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解析】A项“爵”通“雀”;B项“女”通“汝”;D项“蚤”通“早”,“施”通“迤”。
【答案】 C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危害)B.得天下有道.(方法)C.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给)D.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流传)【解析】D项“传”指书传,文字记载。
【答案】 D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非人之.所能为也B.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C.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解析】C项是动词,到。
其他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B.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解析】A项“牺牲”在句中指“用来祭祀的牲畜”,B项“然而”在句中指“这样,却”,D项“中国”在句中指“中原地区”。
【答案】 C5.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其何能淑.B.虽欲无王.,不可得已C.不远.千里而来D.贼仁者谓之贼.【解析】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C项形容词意动用法。
【答案】 D6.名句默写。
(1)贼仁者谓之贼,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民之归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子能荐人于天,______________;诸侯能荐人于天子,______________;大夫能荐人于诸侯,______________。
(4)善政民畏之,______________。
善政得民财,______________【答案】(1)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2)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3)不能使天与之天下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4)善教民爱之善教得民心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高中语文课时练九民为贵(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民为贵(45分钟,50分)一、基础应用(2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传.有之传:解释经的文字B.贼.义者谓之残贼:盗贼淑.淑:善D.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暴:暴力【解析】选C。
A.传:传记。
B.贼:贼害。
D.暴:显。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中国..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D.牺牲..既成【解析】选C。
A项,死亡,古义:被诛杀或者逃亡。
今义:死,失去生命。
B项,中国,古义: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这里指国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D项,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C。
C项,均为介词,在。
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介词,和/动词,给。
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假设。
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D.“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此之谓也【解析】选D。
宾语前置,“谓之此也”!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5则短文紧扣“民贵君轻”这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反复论证,说理透彻精辟。
B.第4则短文中,孟子反复强调“天也”“故曰天也”,由此可见,孟子很相信“天意”,在他的思想深处,“天意”比什么都重要。
C.从全文内容看,“民贵君轻”思想的根本就是赢得民心,而赢得民心的根本就是践履仁义。
D.孟子认为,施行仁政固然重要,但它比不上深入人心的仁义道德教化更能赢得民心重要。
【解析】选B。
B项中提到的第4则短文,先阐明了天子不能将天下给别人的道理。
接着阐明了“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的道理。
最后阐明了“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的道理。
而孟子反复慨叹“天也”“故曰天也”出现在最后一层,很显然孟子强调天意,但他认为民意比天意更重要,后文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正是说明了民意民心高于天意的道理。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尚贤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尚贤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基础知识1.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A .今上举义不辟贫贱B .四鄙之萌人闻之C .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D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解析:选C A 项,“辟”通“避”;B 项,“萌”通“氓”;D 项,“尚”通“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则是本.失其所欲 B.⎩⎪⎨⎪⎧我始以.远为无恃以.德就列 C.⎩⎪⎨⎪⎧ 今上举义不辟.远举公义,辟.私怨D.⎩⎪⎨⎪⎧ 有能则举.之禹举.益于阴方之中解析:选D A 项,名词,根本;名词做状语,从根本上。
B 项,认为;按照。
C 项,通“避”,回避;通“避”,避免。
D 项,均为“提拔”。
3.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将在于众.贤而已B .必将富.之贵之 C .无能则下.之 D .美.章而恶不生 解析:选D A 、B 、C 三项均为使动用法,D 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②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③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④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选A ①②为判断句;③④为定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
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人和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人和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若是,孰能御之其.横逆由是也B.⎩⎪⎨⎪⎧ 夫环而.攻之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C.⎩⎪⎨⎪⎧ 舜为法于.天下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D.⎩⎪⎨⎪⎧ 君子以.仁存心以.天下之所顺解析:选D A 项,如果;他。
B 项,表修饰;表因果。
C 项,被;在。
D 项,均为介词,拿,用。
2.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B .我由未免为乡人也C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选C A 项,亡—无;B 项,由—犹;D 项,畔—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D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解析:选D A 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B 项,古义:“以之及”的省略,把它推广到。
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C 项,古义:比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由前一事引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C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解析:选D A 项,第一个“老”,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第二、第三个“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B 项,“刑”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
C 项,“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2-3 民为贵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2-3 民为贵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夯实双基1.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jì)粢盛.(shènɡ)桀纣.(zhòu)B.走圹.(guǎnɡ) 水獭.(tà) 鹯.(zhān)C.载胥.(xū) 谆.(zhūn) 暴.(pù)之于民D.朝觐.(jìn) 讼.(sònɡ)狱讴.(yōu)歌【答案】C(A.盛:chénɡ;B.圹:kuànɡ;D.讴:ōu)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谷神) 变置.(立) 得乎丘民..(山丘上的百姓)B.汤放.(释放)桀残贼.(害) 就.(接近,趋向)下C.走圹.(原野) 其何能淑.(善) 载胥及溺.(过分)D.孰.(谁)与之荐.(推荐)人践.(登上)位【答案】D(A丘民:民众;B放:流放;C溺:淹没)3.下列加点词,和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作七十列传.。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答案】C(例句与C都当“传记”讲)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得天下有道.。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答案】AB(两个“道”都当“方法、途径”讲)5.下列句子中的“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求,尔何如?D.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答案】AD(两个“尔”都当“这样”讲)6.下列句子中的“与”字,按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欲与之聚之。
②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③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④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⑤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⑥利与善之间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 民 为 贵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
民也 (代桀、纣) B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代天下) C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
而已矣 (代舜) D .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
天下(代天子推荐的人) 解析:选D A 项,“其”代天下;B 项,“之”代舜;C 项,“之”代天把天下给了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此之.谓也非人之.
所能为也 B.⎩⎪⎨⎪⎧ 以行与.事示之者尧以天下与.舜 C.⎩⎪⎨⎪⎧ 于.传有之苟不志于.仁 D.⎩⎪⎨⎪⎧ 使之主事而.事治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
解析:选C A 项,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 项,连词,和;动词,给。
C 项,均为介词,“在”。
D 项,表顺承;表假设。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为丛驱爵者,鹯也
B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C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D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解析:选C A 项,“爵”通“雀”;B 项,“女”通“汝”;D 项,“蚤”通“早”,“施”通“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然后之中国..
,践天子位焉 B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C .苟为不畜,终身..
不得 D .牺牲..
既成,粢盛既洁 解析:选C C 项,古今意义相同,一辈子。
A 项,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B 项,非常:古义指意外事故;今义是表程度的副词。
D 项,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 )
A .其何能淑.
B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C .不远.
千里而来 D .贼仁者谓之贼.
解析:选D 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的结果;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C 项,意动用法,以……为远。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此之谓也。
”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得天下有道.(办法)
B.所恶勿施,尔.也(这样)
C.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原野)
D.虽.欲无王,不可得已(虽然)
解析:选D D项中的“虽”意为“即使”。
7.与“苟不志于仁”中“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子妻.之B.秦师遂车.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不知膝之前.于席也
解析:选C 例句与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名词作状语。
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代词,指百姓)
B.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C.则诸侯皆为之.驱矣(代词,指百姓)
D.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都是“的”的意思)
解析:选C C项中“之”代指“好仁者”。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
B.孟子认为,得民心是有方法的,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
C.孟子用“獭”“鹯”的比喻指出,天下暴虐无道的诸侯不可能得民心,想在天下称王,也是不可能的。
D.孟子认为当今想称王的人,平时不施行仁政,没做过多少赢得民心的事,而想成就王业,那也是不可能的。
解析:选B B项“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错。
得民心是“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0.如何理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孟子运用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百姓对“仁”“义”的渴望和拥戴,即施仁政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11~14题。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①,则去之否乎?”
曰:“不待.三。
”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
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
曰:“此非距心②之所得为也。
”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
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③,臣知.五人焉。
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为王诵之。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
(《孟子·公孙丑下》) [注] ①失伍:失职。
②距心:即对话中平陆邑宰的名字。
③都者:治理都邑的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待.三待:等到
B.凶.年饥岁凶:庄稼收成不好
C.则反诸.其人乎诸:合音词,之于
D.臣知.五人焉知:知道
解析:选D D项,知:了解,认识。
12.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做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做主,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解析:选D D项,孟子是以两种情况类比,理解了孟子打的这个比方,就能理解其意图。
13.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
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齐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陈述内容)孔距心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在凶年饥岁,老百姓无法生存,却没有予以救济,及通过牧羊作比使孔距心及时醒悟。
(陈述目的)让齐王明白无论是官员还是国君,都要有责任心,不要对百姓的生死不负责任、无动于衷。
仁政爱民,是上至帝王、下至长官都应自觉履行的基本德行。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你的卫士一天三次擅离职守,那么开除不开除他呢?
(2)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够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