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学期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6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通用12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1【教材简析】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
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
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
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引发对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探索过程,掌握阅读科普文章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情境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为载体,让学生认识科学家魏格纳及其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理解并学习他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包括世界地图演变动画、魏格纳生平及研究历程简介、大陆漂移原理等相关资料;准备世界地图模型或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初步了解大陆漂移的概念,查找相关科普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形状,提出疑问:“各大洲的轮廓为何如此相似?”引入课题。
2. 文本解读:带领学生分段阅读课文,分析魏格纳是如何从世界地图中发现问题,并逐步形成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模拟魏格纳的研究思路,尝试解释其他支持大陆漂移的证据。
4. 实践操作:利用世界地图模型,直观演示大陆可能的分布变化,加深学生对大陆漂移的理解。
5. 总结提升:归纳总结魏格纳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方法,强调观察、思考、验证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现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其与大陆漂移假说的关系。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世界地图”这一寻常事物背后隐藏的重大科学发现,倡导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做生活中的小科学家。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上册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理现象,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这个现象,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例如,可以选择大陆漂移、气候变化等话题。
2.利用课后时间,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观察世界地图,找出我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描述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方位关系,并讨论我国在世界地理环境中的特点。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上册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如经纬度、方位、距离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读地图。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
3.能够运用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从世界地图中发现地理现象和规律。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地理事物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世界地图基本知识、地理现象和规律等。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世界地图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世界地图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地图,我们能够了解地球的奥秘,拓展我们的视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地图的奥秘,为我们的成长助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如经纬度、方位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读地图。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观察、分析、总结地理现象和规律的能力。
-教学设想: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如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大陆形状、地理位置等,帮助他们理解并记忆经纬度和方位的概念。同时,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难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的伟大壮举和其对世界地理认知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信息提取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树立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展开,讲述麦哲伦根据世界地图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世界地图、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相关历史背景资料等。
2. 学生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查阅麦哲伦及环球航行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展示世界地图和提问“谁是首位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回顾预习内容,朗读课文,找出关键信息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绘制航行路线图,并分享交流。
4. 深度解读:教师讲解麦哲伦环球航行背后的地理学原理,以及对当时乃至今日世界的影响。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模拟麦哲伦航海探险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当时的探险历程。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外拓展作业,如搜集更多关于麦哲伦或其他伟大探险家的故事,或尝试制作一张描绘自己理想中的未来世界地图。
六、教学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明确麦哲伦环球航行对人类地理认知突破的重要性,强化科学探索精神的价值观教育。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主动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反馈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外拓展作业,评价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知识掌握情况测试:通过小测验或随堂问答的形式,检验学生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具体细节及其重要意义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等;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地质、气候、生态等科学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和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掌握分析课文中引出的发现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家对世界的探索精神和执着追求,培养热爱科学、关注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概念。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引出的发现的方法,理解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执着追求。
三、教学过程1.引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了解世界地图,以及世界地图对我们的重要性。
然后,教师展示一张世界地图,简要介绍地图的基本要素和用途。
2.呈现:教师呈现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引导学生阅读全文。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等基本知识,以及地质、气候、生态等科学概念。
3.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涉及的科学概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引出的发现的方法,以及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执着追求。
4.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评。
5.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己绘制一幅简单的世界地图,并在地图上标出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例如五大洲、四大洋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世界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合作学习则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世界地图和相关科学知识。
同时,采用实物展示教具,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世界地图的基本要素。
3.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世界地图等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动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能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了解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和历史背景。
1.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对世界地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3.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1.2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1.3对世界地图的简单分析和解读。
2.教学难点:2.1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和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
2.2对世界地图的复杂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地图的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世界地图的特点。
2.课文朗读与理解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课文内容分析与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出课文讲述的故事。
3.2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了解到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和历史背景。
4.世界地图的简单分析与解读4.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分析地图中的信息。
4.2学生分享自己从世界地图中获取的信息。
4.3教师引导学生对世界地图进行简单的解读。
5.拓展活动5.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5.2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绘制方法,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
2.搜集世界地图的相关资料,了解世界地图的发展历史。
五、教学反思1.对于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和历史背景,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避免停留在表面。
2.在分析世界地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的心胸。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世界地图的认知和理解。
(3)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课文内容和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哪些国家?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本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边读边思考。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人类是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世界地图是如何演变而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知识拓展(1)教师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演变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习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教学重、难点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等图片文字资料.2.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板书课题,读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3.指名分节朗读.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研读证据,探究过程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2.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板书设计课后小记。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
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
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
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景,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提出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考虑、论证的重要。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学生准备:世界地图或小地球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经过30年的观察研究,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
我们也应和法布尔一样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用心去学习第8课。
(出示课题,齐读)二、自主学习1.让我们用心去发现,说说你看到题目有什么疑问?2.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并完成下列要求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3)根据课文内容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呈现凹进精神大振端详叩开枉费心机起源资料浩如烟海静谧宁静大陆漂移(2)提问: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3)介绍魏格纳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家。
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质教案3份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加以辅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内容感受维格纳的敏锐观察力和大胆想象能力,学习他对科学的执着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
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出示地图)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题。
问题:(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4.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三、整理总结魏格纳能够成功靠的是什么?四、评价体验谈谈你从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五、拓展延伸魏格纳,我想对你说:六、布置作业收集本课四字词语继续收集大陆漂移学说或维格纳的资料。
板书设计:画海岸线↓发现大陆吻合↓产生奇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验证假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第一、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⑴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⑵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熟读课文,交流感受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第二,板书设计1、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巧合?不轻易改变震惊地质界3、世界地图──遇到困难──寻找、考证。
语文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谧、振、枉、浩、资、召、源”7个生字;理解“静谧、枉费心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并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地理知识,品味科学家的执着精神,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联系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说到锯子,大家并不陌生,那么锯子是谁发明的呢?对了,发明锯子的人叫鲁班。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
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那么锯子又是如何发明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鲁班发明锯子》。
是啊,很多的发明或发现都是不经意的,但这离不开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认识另一位善于观察思考的人——魏格纳。
一起走进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又是如何发现的呢?(板书课题: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带音生字:谧、振、枉、浩、资、召、源(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资料召开起源(1)各种形式读词语。
(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2)词语理解。
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
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
(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