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PPT
端午节传承与发展:
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 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 1天。
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 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 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
感谢阅读
感谢阅读
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端午歇后语: 端午节卖月历—---过时了。 癞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端午节的黄鱼---在盛市上。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端
午
节
01 端午节介绍
传 统
02 端午节传说
节
日
03 端午节习俗
04 端午节诗句
端午节介绍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介绍: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 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 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 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 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 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资料大全
端午节资料大全1、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却大致相同。
端午节是旧习俗,在我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虽然说端午节历史久远,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但是节日内容却在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也在不断充实,流行比较广的有以下四种说法: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
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随后便拔剑自刎。
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端午节和中秋节
端午节和中秋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两个节日既富有欢乐和欣喜的氛围,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亲情。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介绍端午节和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及庆祝方式。
一、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龙舟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目前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据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楚国的国士和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忠于楚国,秉持正义,但却遭到了贵族的排挤与陷害。
最终,他选择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无奈。
故事传说在他的投江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纷纷下江参与打捞,并在江畔摆放粽子来防止鱼虾蚂蚁饿到他。
此后,端午节逐渐发展成为纪念屈原的重要节日。
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是吃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包裹馅料,并用粽叶捆扎而成的食物。
粽子的馅料因地域而异,有些地方使用枣泥、红豆沙等甜味馅料,有些地方则使用咸味馅料如肉类和豆沙。
吃粽子既能纪念屈原,又有祛病消灾的意义。
此外,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
龙舟竞渡起源于人们下江捞屈原的传统,并逐渐演变成一种竞技运动项目。
参赛队伍会划着精美的龙舟在水上奋力竞渡,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营造出热闹非凡的氛围。
此外,人们还会在端午节期间挂艾草和菖蒲,以驱避疾病和邪气,并举行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
二、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月下节或团圆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朝。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据传,古代有十个太阳轮流照射大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善射箭,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世界。
后来,王母娘娘赐给了他仙药不让后羿得道,独自拥有。
后羿的妻子嫦娥得到仙药后,不忍心看到世人生活在黑暗中,便偷偷吃下仙药后飞向了月宫,成为了月亮上的仙女嫦娥。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简介什么是端午节端午节(Duanwu Festival)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初是用来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后来,端午节也逐渐演变为庆祝夏季到来和祈福的节日。
端午节的时间端午节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根据阳历来算大约是每年的6月份。
由于农历和阳历之间的差别,具体的日期会有所浮动,但大致在6月初。
这一天也是农历中的午月,故称为“端午”。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有关。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据传,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致力于反对强大的秦国并救国。
然而,屈原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被秦国的统治者所陷害并放逐。
在放逐期间,屈原为自己的国家感到无尽的忧伤,最终选择在汨罗江投身而亡。
当地居民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划船寻找屈原的遗体,并且还在江中撒下了大米给屈原的魂魄。
为了防止鱼虾等动物吃掉屈原的遗体,人们还制作了粽子,将其投入江中,希望鱼虾们吃到粽子后不再伤害屈原的遗体。
这些传统活动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和庆祝活动1.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活动之一。
人们会组成龙舟队伍,乘坐装饰华丽的龙舟,划着橹竿在江河湖海中竞渡。
这项活动不仅展示了人们的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也是对屈原故事的一种纪念。
2. 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者菖蒲叶中蒸煮而成的传统食品。
馅料的种类多样,包括豆沙、咸肉、蛋黄等等。
吃粽子也是纪念屈原的传统,人们认为吃粽子可以驱邪避祸,预防疾病。
3. 赛鸽子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举行赛鸽子的活动。
参赛者会训练自己的鸽子,在比赛开始时同时放飞,看谁的鸽子先回到家中。
这个活动也是一种娱乐和传统文化的展示。
4. 草药插艾有些地方会在端午节这天插艾草,艾草有驱邪和辟邪的作用。
人们将艾草插在门楣下、床铺上等地方,以驱除疾病和不好的运气。
端午节的习俗与来历
端午节的习俗与来历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它的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又称为“五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说最早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爱国
诗人和政治家,他因不满当时的政治现状而投江自尽,这一天是他的忌日。
为了阻止鱼虾吃掉他的尸体,当地居民便捆绑了粽子丢入江中,以保住他的尸体。
此后,人们在这一天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就形成了现在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包括:
1.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用竹叶包裹糯米、豆子、肉等食材,煮
熟后食用。
粽子形状独特,有谚语“不食端午粽,临邛清明不”。
2.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人们组成队伍,划龙舟在江河湖
海上竞赛,寓意祈求平安和丰收。
3.佩香囊:人们在节日时佩戴香囊,香囊里放有香料,可以驱病、辟邪和保平安。
4.喝雄黄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传统饮品之一,相传可以驱邪避病。
5.挂艾叶:人们在端午节期间挂艾叶,相信艾叶可以驱除疾病和邪恶。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以上习俗之外,不同地区还有一些特殊
的习俗。
这些习俗都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幸福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希望对你有帮助。
端午节的来历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关于端午节简介
关于端午节简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的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民都会庆祝这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庆祝活动以及与端午节相关的文化传统。
一、历史渊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据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是端午节的主要源头。
屈原原名屈原复,是楚国人,也是一位有着卓越文学天赋的诗人。
他在楚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尊称为“楚辞之祖”。
在楚国,屈原经历了政治上的挫折和感情上的困扰,他的忠诚、正直和深思熟虑的政治主张让他与当时的统治者相左,最终导致他被贬谪并自杀投汨罗江。
当地居民为了纪念他,悲痛欲绝地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同时为了避免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便在江中投入糯米,以保护他的尸体。
为了防止鱼龙蛇虫吃掉屈原的身体,那一天人们也包粽子,下河排龙舟,撒入江中,以图驱除恶鬼、疾病和厄运。
这些传统习俗渐渐就演变成了现代端午节庆祝的核心内容。
二、庆祝活动1.粽子制作和分享: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
它是用糯米包裹在竹叶里蒸煮而成的,常常加入豆沙、红枣、肉类等馅料。
端午节前,家庭会一起包粽子,以团结和谐之意,然后互相分享自制的粽子。
2.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传统上,人们会组成队伍划龙舟,竞速比赛。
整个过程热闹欢快,激烈竞争,观众伴随着鼓声、音乐和欢呼声为选手们加油助威。
3.赛龙舟以外的其他活动:除了龙舟竞渡,人们还会在端午节期间举行各种其他活动,例如踏青郊游、放风筝、观赏艾草的习俗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氛围,也让人们享受到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三、文化传统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凝聚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热衷。
1.佩香包:人们会在端午节佩戴香包。
香包是用绣花的布料制成的小袋子,内装香料,象征着祈福、驱邪和保平安。
2.挂艾草:端午节时,人们会在门前、床上或其他地方挂上艾草。
端午节和中秋节的习俗
端午节和中秋节的习俗端午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和美好愿景。
本文将分别从端午节和中秋节的起源、传统活动、饮食文化等方面探讨这两个节日的习俗。
一、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又称为重阳节。
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集体性的庆祝活动。
以纪念中国的伟大诗人屈原,并寄托风调雨顺、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
1. 龙舟赛: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就是龙舟赛。
据传,屈原投江时,周围的人们划船捞鱼以防止鱼群吃掉屈原的尸体,这就是龙舟竞渡的起源。
如今,人们会组织各种类型的龙舟比赛,舒展身心,增加团队合作意识。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它是由糯米、豆沙、花生等馅料包裹在鲜竹叶中蒸制而成的。
这种食物的出现据说是为了将食物投给江中的鱼,以免它们吃掉屈原的尸体。
吃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3. 风车、艾草与五彩线:人们还会在端午节期间制作风车,以表达对风调雨顺的祈求;摘取艾草,将其挂在门前或者房间内,以驱邪、辟毒;并且用七种五彩的线编制成彩绳,系在手腕上,以驱瘟疫和恶鬼。
二、中秋节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又称为月圆节、团圆节。
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崇拜活动,并且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代表了团圆和感恩之情,也象征了丰收和美好的祝愿。
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相信月亮是圆的,代表团圆和完美。
在这一天,家人会一起在户外或者阳台赏月,边品尝着月饼,边分享亲情和友情。
2. 吃月饼: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食品就是月饼。
月饼是由糯米、豆沙、莲蓉等多种馅料包裹在外层酥皮中制成的。
它的圆形代表着团圆,也寓意着圆满和完美。
吃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3. 赏桂花、拜月:中秋节正值秋季,桂花盛开。
人们会在这一天赏桂花,欣赏其芬芳美丽。
同时也会将桂花插在帽子上,象征着对福气和好运的追求。
端午节 百度百科
端午节百度百科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作为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对于端午节的传统、来源、习俗、饮食等方面有着详细的介绍。
一、节日传统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纪念民间英雄五虎上将。
而屈原和五虎上将成为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源流,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多元文化。
二、节日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挂菖蒲、吃粽子、佩香囊等。
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这些习俗早已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节日饮食端午节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食,不同地方的传统口味也有所不同,如南方的甜粽子和北方的咸粽子。
除粽子外,赛龙舟时还需要吃饺子、面粉圆等成为必不可少的食品。
四、节日意义端午节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意义。
不仅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之丰富多彩,也是寄托了人民对故乡的深深感情和爱国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思想智慧。
五、节日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化,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演绎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互动性,而各大商家也纷纷借此机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传统产品,促进了文化与商业的交流。
六、结语综上所述,端午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国人心中的一样深情史迹。
通过百度百科,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传统文化、现状发展等多重层面的内容。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不断推动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之美,也让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长盛不衰。
端午节是哪一天_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端午节是哪一天_端午节是几月几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习俗1、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
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拴五色丝线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3、佩香囊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而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
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
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
外面由丝布包着,再用彩色丝线缠绕固定,最后再用彩绸刺绣,五颜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酒有驱虫解毒的功效,多喝还能养颜美容。
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驱除病魔。
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端午节节日简介
端午节节日简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汉族、壮族、瑶族、布依族等族群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还是一个重要的传统饮食节日,是中国习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端午节的起源和由来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据说最早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忠心耿耿、不屈不挠,但最终还是被陷害,投江而死。
为了纪念屈原,后人将他的忌日定为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划龙舟、吃粽子,以示纪念和怀念。
二、端午节的习俗和活动1. 龙舟比赛: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赛龙舟。
赛龙舟起源于纪念屈原,后来演变为一种民俗活动,人们划着装饰华丽的龙舟,在江河湖泊上相互较量,比赛的队伍吸引了众多围观的市民,场面热闹非凡。
2. 吃粽子: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还会包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粽叶包裹糯米、豆子、蛋黄等食材制成的传统食品,既有民间的习俗传承,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赏菖蒲:端午节另一个常见的习俗就是赏菖蒲了。
人们会到江边湖畔赏菖蒲,这也是古时民间的一种风俗,据说菖蒲有驱邪辟邪的功效,因此在端午节这天更显得别有风味。
三、端午节的意义和价值端午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历史底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端午节这种形式,人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文明历史,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情怀,增进家庭、亲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种富有传统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节日,不仅是一种庆祝传统的方式,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载体。
希望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能够怀着传统节日的感恩之心,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端午节这个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端午节所有别称和雅称
端午节所有别称和雅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又称端阳、龙舟节、浴兰节、重午节、五月节、端阳节等,各地也有许多琳琅满目的雅称,每个称呼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起源,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所有别称和雅称。
1、端午节:端午节是最常见的称呼,也是最广泛接受的称呼。
据传,端午节源于古代中国,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后逐渐发展成为民俗文化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2、端阳节:端阳源于古时《周礼》中推崇春天农作物长势快速、秋天收成颇丰的理念,认为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阳气最旺盛,人们应该在这一天迎接夏季的到来,强身健体。
3、浴兰节:浴兰节是端午节的又一雅称,也是独具江南特色的古老称呼。
相传在南宋时期,南京市区内有一处天然的野生兰花林,每到五月初五时,百花齐放,游人纷至沓来,人们在这里涂上兰花香油,洗去身上的疲惫和灰尘,故称之为浴兰节。
4、重午节:重午源于端阳,社会上认为五月初五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人们以吃粽子来纪念这个时刻,而“重”又意味着节日庄重,因此称之为重午节。
5、五月节:五月节是又一简洁的称呼,也是农历五月初五的名字,在全国各地都能听到这个称呼。
6、龙舟节:龙舟节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说屈原自沉于汨罗江后,当地人民为了缓解屈原之魂的怒气,便在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和祈求健康平安,龙舟节也就成了端午节的又一称呼。
7、艾节:在中国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端午节又被称为艾节。
相传这源于战争时期,人们将散发着浓重苦味的艾草撒在房间里,并在房子的四角挂上香囊,以驱邪避瘟,留住家人的好运。
8、屈原节:屈原节是端午节的又一雅称,主要流传于古代文学之中。
端午节最初便是纪念屈原,因此又称为屈原节,而人们在端午节时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也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化人。
9、过午节:在中国北方地区,端午节被称之为过午节,是由于农历五月初五的午时转瞬即过,人们便在这一天进行各种活动,纪念和感恩。
端午节五谷丰登的喜庆节日
端午节五谷丰登的喜庆节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庆祝这一节日,祈求丰收和平安。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包括龙舟竞赛、吃粽子和挂艾草等。
而五谷丰登则是端午节的主题之一,代表着农民们丰收的希望和喜庆的氛围。
五谷丰登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主要生产形式之一。
在古代,人们靠种植五谷来维持生活,并且依靠五谷的丰收来判断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
因此,五谷丰登成为了人们心中最重要的愿望之一。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用各种仪式来庆祝五谷的丰收,祈求来年的丰收更加丰富。
首先,人们会进行龙舟竞赛。
龙舟竞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传说战国时期的屈原投江自尽后,当地居民在江面上划船搜救,为了让鱼群不吃屈原的身体,人们纷纷下船打鼓,于是龙舟竞赛就在此诞生了。
如今,龙舟竞赛已经成为了端午节的必备项目,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会有人们激烈的比赛。
在比赛中,人们手持龙船划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加团结和协作的能力。
而赛场上人们的欢呼声和加油声更是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其次,人们会品尝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之一。
它由糯米加上各种馅料,如红豆、肉类和鲜果等,经过包裹在竹叶或者粽叶中蒸煮而成。
每个地区的粽子口味略有不同,但无论如何,粽子都是人们的最爱。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亲自制作粽子,展现自己的手艺,并且与家人一起分享美食。
吃粽子的习俗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认同感和亲密感,还寓意着团圆和平安。
另外,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挂艾草。
挂艾草是端午节传统的民俗活动之一。
人们会将艾草插在门前、窗户上或者挂在家中的重要位置。
艾草有驱邪避邪的作用,传统上认为艾草可以辟邪并保佑家庭平安。
在端午节期间,摆放艾草不仅可以驱除凶煞,还可以增添节日的氛围。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充满喜庆和祈福的节日。
通过龙舟竞赛、品尝粽子和挂艾草等活动,人们可以表达对五谷丰登的期盼和庆祝丰收的喜悦。
端午节三大节日风俗
端午节三大节日风俗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叫重阳节。
为了纪念古代楚国民族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就在这一天演绎节日风俗,以表达深深的敬意和对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三大节日风俗是龙舟竞渡、吃粽子和挂艾叶。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已有超过2000年
的历史传统。
传说中,屈原自杀跳入汨罗江中,历经千辛万苦,神龙为他据守七日不吃东西,最后化为云蒸霞散消失不见。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在端午节这一天组织龙舟竞渡,以神龙之姿划过江面,安抚屈原的英灵,保佑人们平安健康。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在江中跳河自杀而立的。
现在,人们制作粽子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有咸的,有甜的,口感也不尽相同。
在吃粽子的时候,大家会带着敬意,祈祷祖先保佑自己能够免遭疫病和灾难的侵袭,平安顺遂度过整个年。
挂艾叶是端午节的另一种习俗,这是为了消灾避邪所做的。
在端午节之前,人们会采摘大量艾叶,然后用彩丝串成一串,挂在门口,又在每个角落放一簇。
因为艾草拥有驱邪、驱毒、驱虫的功效,所以人们为了保佑自身能够顺利平安地渡过这个节日,就必须挂上艾叶。
端午节的三大风俗就是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叶,传统且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风俗归载于人
们的敬仰,不同的城市也会加入自己的特色,做出不同的变化,但屈原的故事和节日精神始终未曾改变。
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信仰何种文化,祉祷屈原英灵庇佑我们顺遂的度过一年的精神是相通的。
端午节基本资料
端午节基本资料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国家法定假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吃粽子、赛龙舟等。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一些基本资料。
一、起源和传说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40年左右的战国时期。
相传,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因政治失意,抱石投江,以自己的生命谋求救国的愿望。
为了保护屈原的躯体不被鱼虾吃掉,百姓们在江边撒下了粽子,并划船打鱼,同时敲击鼓乐声音以驱赶鱼虾。
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就成为了端午节。
二、庆祝习俗1.吃粽子:端午节的主要食品是粽子,粽子是由糯米、红枣、花生、肉类等食材包裹而成的。
不同地区的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做法和口味,如北方的咸肉粽和江浙地区的甜粽。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以及驱邪避疫。
2.赛龙舟:端午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
龙舟是一种长条形的木船,航速快,造型独特。
参赛者坐在船上,全力划动长长的桨,争夺冠军。
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景点。
3.悬挂菖蒲和艾草:传统习俗还包括悬挂菖蒲和艾草,这是为了驱除恶鬼和疫病。
菖蒲和艾草有清凉驱邪的作用,人们相信这样做能够保佑自己平安健康。
4.传统舞蹈和表演: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行传统的舞狮、舞龙等表演。
这些表演充满了活力和祝福,能够带来喜庆和吉祥的气氛。
三、地方特色各地对端午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知名的端午节活动:1.乌镇赛龙舟:乌镇是中国著名的水乡古镇之一,每年的端午节,乌镇都会举行大型的赛龙舟比赛。
游客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龙舟竞赛,感受浓厚的节日气氛。
2.嘉兴嘉峪关大赛龙舟:嘉峪关是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端午节期间,嘉峪关会举行龙舟比赛。
比赛的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多样,给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3.广州恒大龙舟文化节:广州恒大龙舟文化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龙舟赛事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赛。
除了龙舟比赛,节日期间还有灯光秀、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国际影响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深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喜爱和关注。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下面将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
一、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糯米加上各种馅料包扎而成的一种传统食品。
具体的包扎和馅料因地域和习俗而有所不同,各地有豆沙、红枣、肉、蛋黄等不同口味的粽子。
吃粽子的习俗起源久远,据说最早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忙着包粽子,一家人一起团结合作,亲手包制美味的粽子,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又一重要习俗。
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避免鱼虾伤及屈原的身体,纷纷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并撒下米粽以引鱼虾吃掉米粽而保护屈原。
后来,人们慢慢将划船寻找屈原的活动发展成了赛龙舟的传统习俗,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赛龙舟时,船上划手协调配合,使船稳而行进迅速,又有人敲击鼓声以配合。
这场激烈有趣的比赛,吸引了无数民众的观看和参与,成为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三、挂艾草和蒿草在端午节,人们还会挂艾草和蒿草。
根据传统,人们将艾草系成一束,挂在门上或者屋檐下,以驱邪避邪。
艾草和蒿草有消阴毒、驱邪辟瘟的作用,在端午节这一天使用,有保平安、祈福的寓意。
四、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节习俗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香囊一般为布制,里面填充着花草、香料等,然后佩戴在身上。
这一习俗源自古代的驱邪避魔的方法,人们相信佩戴香囊可以保平安,避邪祈福。
现代人们也常将香囊作为一种装饰品,佩戴在身上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五、祭祖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进行祭祖活动。
这是一种传统仪式,人们会将祖先的牌位摆放在庄严的祭坛上,向祖先们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整个家族平安、幸福。
祭祖是一种弘扬家族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的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对祖先的一种缅怀和敬意。
以上只是一些和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地区和家庭的习俗可能会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端午节的详细解说
端午节的详细解说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文化内涵,是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和习俗,比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等。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解说端午节的来历、传统习俗、民俗背景以及现代文化价值等方面。
一、来历与历史背景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时期。
相传,南方的楚国大臣屈原因身处政治危机和权力斗争之中,不得已投入了深邃的江水中自尽。
人们深感惋惜和痛心,于是便把他敬仰为卓越人物和民族英雄。
为了纪念屈原,采取相互悼念和祭祀的形式,将五月初五定为纪念屈原的日期,即端午节。
随着时代发展和文化的传承,端午节不仅成为了纪念屈原的形式,更被赋予了许多深刻的内涵和文化符号。
口传,五月初五远古时期是中国祭祖的一个重要时刻,人们会在私人的家庭祭祀中进行龙舟竞渡、吃粽子等庆祝和纪念活动。
这些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意义的活动就如同潜藏在深层的文化符号,贯穿了古今、横跨了天际地泪,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刻地刻画在了五月初五这个绚烂多彩的日子里。
二、传统习俗在端午节这样一个传统文化节日里,人们一直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庆祝方式,例如挂艾叶、吃粽子、赛龙舟、闹端午等等。
1.挂艾叶:艾叶是草本植物,从秋分到霜降这段时间最为茂盛,芳香袭人且清香袭人,是驱邪、驱瘟疫、祛暑的常用草药,还被视为通灵草,可用于祈福、驱除疫气等。
端午时节,人们会采插艾叶,挂在门口、窗棂、床架上或者置于房内角落,增强家庭的清凉降暑之势、消灾驱邪之妙。
2.吃粽子:粽子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食品,用粘米粉制成的三角形或长方体的食品,包裹各种馅料,并用草绑扎而成。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朝思暮想地吃上几个粽子,以示纪念。
历史上常见的有豆沙、枣泥、肉馅、咸蛋黄等几种口味。
3.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盛行的传统习俗之一。
相传,赛龙舟的起源是因为屈原投江后,百姓乘船搜寻,水手们为了防止江中的鱼虾咬尸体,便开船打手助威,以提高效率。
端午节是啥意思啊
端午节是啥意思啊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等。
它是华夏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民间文化遗产之一。
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始于楚国,流传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是中国人民欢度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很多的习俗,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吃粽子了。
粽子是以糯米为主料,包裹着不同的馅料,然后再用竹叶或者草叶包裹成三角形或者菱形,最后蒸煮而成的传统食品。
据传,这个习俗源于古时候屈原身上发生的故事。
屈原是楚国的大臣,由于忠直传言,被贵族诬陷,遭流放。
他经历了种种的艰辛和苦难,最终因思念故乡而投身汨罗江而死。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屈原,便在江边下浸糯米,用荷叶或者竹叶裹成粽子,扔进江里,以免鱼虾啃食屈原的身躯。
后人将这个习俗沿袭了下来,并渐渐演变成了家家户户吃粽子的传统习俗。
此外,民间还有各种千奇百怪的传统习俗。
比如说,赛龙舟。
这项活动源于江河之上,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水活动之一。
赛龙舟要求参赛者不仅要技高一筹, 更要团队合作——划桨齐心, 在激烈的角逐中取得胜利。
这也是引着许多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参与的项目。
此外,各地还有草药洗浴、喝雄黄酒、挂香包等各种民间习俗。
端午节是一次全民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圆、安康、幸福和吉祥。
在这个节日里,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要回家团聚。
一家人可以一起包粽子,一起欣赏儿时的传统节目《百里挑一》,一起参加各种有趣的民间活动。
而像在广州,北京、福建等地,还有龙舟竞渡、夜游荔枝湾,这样市井化的精神文化在一个个民俗狂欢中火热流传。
通过舞龙舞狮、文艺表演、海峡两岸的比赛等形式,把happy瞬态不断延续。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次全民性的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又是人们感恩、团结、寻求祥和的象征。
在这个非凡的节日里,不仅仅有传统的民俗活动,还有各种文艺表演和新时代的互动活动,许多民间习俗也悠悠地流传着,熟悉的场景、香浓美味的粽子,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搜狗百科
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搜狗百科
展开全文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上记载着:“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
出嫁女亦各归宁。
因呼为女儿节。
”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
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
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简介
1.端午节的简介 2.端午节的来历 3.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简介
•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午吃粽子, 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 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 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 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 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节的习俗
•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 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 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 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 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 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 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端午节的来历
•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 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 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 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 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 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 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 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 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 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 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 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端午节文化的异同点——以越南与中国为例东亚地区有许多独特的文化遗产其中有各种传统习俗文化,端午节是其中一种。
越南、中国、韩国、日本都是在汉字圈中的国家,跟中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中华文化对这些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越南。
但是由于每个国家的生活条件、社会环境有所不同,所以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关于端午节,有些国家都认为是他们国家的节日。
以下笔者想把越南和中国关于端午节文化的异同点。
越南和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按照一年时节循环。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越南和中国都认为端午节是第二重要的节日(第一是春节)。
端午节的意思是“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初五”的意思。
“五”字又与“午”音同,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就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晨”,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都是阳气奇高的时候,所以端午节祭拜也是中午的时候祭拜。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在越南端午节还有称为杀昆虫节,因为这时间是季节交换所以虫子生产多对人的身体有害,对农业不利所以有这个名称。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端午节的起源: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例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人民把五月五日作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但是根据近代的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产。
该遗产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有一位中国学者也持肯定态度:“端午节是百越族对中华文化的最大的贡献”,在“中华礼节(Chinese Festivals)”作者有一段写:“端午节是南方节,是祈幸节、存在节”(Double fifth is a Southern festival, lucky festival or festival of the living” )。
古代的时候越南人用建子历法所以十一月为岁首的历法即正月,按照这历法五月就是一年的中间所以越南人还喜欢称端午节是半年节。
还有对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等等越南人一般都不知道他们,而只知道是除昆虫日,因为一个人是不能创造出节日的,但是节日是由人民在生活中共同创造起来的。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习俗比较多,由于影响广大, 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两国之间的端午节也有相同与不同的习俗。
下面介绍两国的端午节的特色习俗。
1.采药采药这习俗中国、越南都有,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人们都观念这时候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形成这习俗。
越南人还注重采药的时间,午时才开始采药因为这时候阳气一年最强的,药性最好的时刻。
人们一般采的是茶叶、艾灸、野牡丹、柚子叶、姜、蒟酱、蒲公英、莲子、水榕等等。
药采回来晒干然后慢慢用每次得病这这种杂要。
煮水喝可以代替白水味道很香、凉快。
在村里人们经常一起去采药看得很开心像一个大节日似的,古人有话:“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2.挂草药中国人在端午节的时候主要挂三种艾、菖蒲和蒜,越南人主要挂艾灸。
艾灸中含有芳香油有杀菌作用。
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在越南人们还把艾灸做成那年的生肖,比如今年是未年就把艾灸变成羊形挂在门口有辟邪的作用。
这天天气会很热挂艾灸味道还让身体舒服,艾灸端午节后还可以挂很长时间。
3.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
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所以也称浴兰节。
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
越南称这习俗叫沐香味叶的习俗一般用紫苏叶、荆芥、香茅、簕竹等等。
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治感冒、让身体舒服、去邪气。
伴随沐兰汤人们还有在江上洗澡的习惯,这习俗越南人比中国还普遍。
江边、海边的地区午时去江边海边洗澡叫做“沐初五”。
在中国一般这时间就有划龙船。
通过这个习惯越南人和中国人的习惯都一样,都用自然来消毒除风。
4.划龙船划龙船还称为赛龙船是中国的端午节主要的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投江死去,去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这项目为了纪念屈原而进行的一项活动已经逐渐从民间习俗演变成具有官方色彩的专业竞技活动,形成了有章法、有规范的体育文化,并蔓延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
越南划龙船是端午节很少见的习俗。
如果划龙船是中国人过端午节的最主要的活动,越南人就以杀昆虫活动为主。
因为越南人很少知道屈原的来历,只知道五月五日是杀昆虫日,因季节转换的时候疫病容易发生。
此日在越南还流传一个传说:有一天农民快乐因为那年庄家丰收,但是昆虫那年也很多吃坏已收获的食品。
农民不知道怎么办才解决这次虫灾。
突然有一位老人自称Đôi Truân,他告诉农民除虫灾的方法。
每家在家前面立简单的祭台食品有灰水粽和水果,然后在家前面做体育运动。
农民照着做一会昆虫都死掉,那位老人还说每年这天昆虫很厉害,要照着他教而做。
农民想感谢这位老人,但是已经不知道这位老人的去向。
所以为了纪念这事迹人民称这天是杀昆虫日。
所以到五月五日小孩早上还在床上时大人常给小孩吃水果(有酸味、苦味的水果)吃糯米饭等。
有地方还把雄黄粉画在小孩额头、胸,这个习俗有避毒虫的作用,这习俗在中国也常见。
5.躲端午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
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
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
《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
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这习俗呢很接近越南习俗叫“đi siêu”男人已经订婚但还没结婚要“đi siêu”岳父岳母。
礼物包含占米、绿豆、一对鹅、西瓜等都是当时的农产。
女方收礼但是一般要换给男方一点东西表示通家友好。
已经结婚了的男人就不要“đi siêu”但是一般也女方家看岳父岳母。
越南人还有去看老师的活动因为古代先生在村里教学一般不收钱,所以学生到节日就去看老师表示感恩。
染指甲、脚趾甲,在越南农村地区妇女与小孩有染指甲、脚趾甲之俗五月四日开似染,染的时候不染食指因为人民观念食指就是神指。
这活动表示辟邪魔、虫病,在中国没有这习俗。
在越南这天供奉祖先也是很重要的习俗,因为这天也是越南国母的忌日,民间还流传一句歌谣“tháng năm là tết Đoan Dương, nhớ ngày giỗ mẹ Việt thường Văn Lang”意思是:“五月是端阳节,是越常文郎之母的忌日”越南国母是传说中的妪姬,是越南始祖雒龙君的妻子。
传说她跟雒龙君生下了一百个男孩,这些男孩就是百越族的祖先,而且长子继承王位,长子号雄王,建立文郎国,文郎国是越南的第一个王朝,所以越南人称自己是“龙子仙孙”这传说比屈原说早了几千年。
所以到此日人人回到家乡跟家庭吃饭,举行供奉祖先也很隆重的。
两国的端午节的习俗活动实在很多,是因为地区文化差异,所以有些习俗说的表面相同但是内在意义有所不同,因为每个地区都有它自己的特色。
以上只是代表介绍越中两国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而已,还有很多习俗史上已记载例如:打马球、佩豆娘、佩长命缕、端午雨、跳钟馗、斗草、北京有游天坛等等习俗。
端午节的饮食:端午节的饮食相当丰富,中国人到端午节是常吃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伴随吃粽子中国人还和雄黄酒,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
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
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
还有朝鲜族人民的打糕等。
越南端午节的饮食南北有些不同但是饮食都是“以寒去热”、“用水治火”和除虫病的含义。
北方过端午节的时候不能不吃糯米酒饭、喝糯米酒、吃水果如李子、西瓜等等。
中南部吃灰水粽、饹炸、谷子酪、特别是吃鸭肉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吃糯米饭和鸭肉(寒性、甜味、凉),也是鸭子被杀害最多的一天。
关于吃饹炸,吃饹炸一半跟谷子酪喝起来吃,小时候笔者去外公家过端午节吃饹炸的时候笔者问过外公为什么要吃饹炸,外公说这是民间的习俗,因为吃饹炸的时候会发出来嚼干物的声音让虫病害怕而走掉,这也是说明端午节在越南人意识中是杀昆虫日。
在越南芒康区的芒族过端午节的时候有一种很有特色的饼叫“曲饼”很好吃的。
做“曲饼”的原料有糯米、鼠曲草、绿豆、芝麻,可以煮或者炸。
以上是大概越南人过端午节的饮食,可以说除了元旦节端午节也是团圆节日,人们出去忙碌这时候回来跟家人一起吃饭过节也是很开心的。
端午节的风俗无论在越南还是在中国都是由民间农业通过生活和了解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产生出的。
所以,端午节的起源第一要求就是避暑,注重身体健康。
端午节是“以寒去热”和民间文化联结。
岁月的沉淀使得这风俗具有教育意义、社会道德形成,让它成为体现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的风俗文化。